历程 (二)存在问题 (三)形势要求 二、总体思路.doc

上传人:da****u 文档编号:1109617 上传时间:2018-12-07 格式:DOC 页数:47 大小:15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程 (二)存在问题 (三)形势要求 二、总体思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历程 (二)存在问题 (三)形势要求 二、总体思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历程 (二)存在问题 (三)形势要求 二、总体思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历程 (二)存在问题 (三)形势要求 二、总体思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历程 (二)存在问题 (三)形势要求 二、总体思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 年)目 录前 言 .3第一章 “十一五”工业发展回顾和“十二五”形势分析 .3第二章 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8第三章 工业转型升级的重点任务 .12第四章 重点领域发展导向 .26第五章 保障措施及实施机制 .43前 言“十一五”期间,面对国际国内环境的深刻变化和风险挑战,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工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战场。今后五年,我国工业发展环境将发生

2、深刻变化,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日益突出,粗放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已进入到必须以转型升级促进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阶段。转型就是要通过转变工业发展方式,加快实现由传统工业化向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升级就是要通过全面优化技术结构、组织结构、布局结构和行业结构,促进工业结构整体优化提升。工业转型升级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所在,是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根本要求,也是实现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的必由之路。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 年)是指导今后五年我国工业发展方式转变的行动纲领,是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具体部署,是工业领域其他规划的重要编制依据。工

3、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 年)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商务部、国资委及国防科工局、烟草局等部门和单位联合编制。第一章 “十一五”工业发展回顾和“十二五”形势分析第一节 “十一五”工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绩“十一五”期间,我国工业发展经历了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中央果断实施了一系列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措施,有效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和特大地震等自然灾害的严峻挑战,我国工业总体上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迈出了坚实步伐。工业保持持续快速增长。在全面应对金融危机过程中,及时制定出台的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对国民经

4、济企稳回升和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十一五”期间,全部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 11.3%,全国城镇工业企业投资总额年均增速达 26.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年均增速达30.2%。2010 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 16 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40.2%,全国城镇工业企业完成投资 9.9 万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 4.2万亿元。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组织实施重点产业调整和技术改造项目 8955 项,带动社会投资 1 万亿元。“十一五”期间重点领域淘汰落后产能取得积极进展,其中淘汰炼铁产能 1.2 亿吨、水泥产能 3.5 亿吨、造纸产能 1070 万吨。2010 年全国高技

5、术产品出口占全部商品出口的 31.2%,较 2005 年提高 3.1 个百分点。企业兼并重组步伐加快,钢铁、汽车、船舶、水泥等行业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东部向中西部地区产业转移步伐加快,“十一五”期间中西部地区工业增加值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 5.8 个百分点。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到 2010 年,依托工业企业设立了 127 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729 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 5532 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企业发明专利申请数已占国内发明专利申请总数的 53%。机械工业主要产品中约有 40%的产品质量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新支线飞机、大型液化天然气船(LNG)、高速轨道

6、交通、时分同步码分多址接入通信(TD-SCDMA)、高性能计算机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技术创新成果。节能减排和安全生产取得积极成效。“十一五”期间规模以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 26%,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 36.7%,工业化学需氧量及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下降 17%和 15%;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 69%,大宗固体废物等综合利用取得明显进展。工业企业本质安全生产水平不断提高,2010 年工矿商贸事故死亡人数和工矿商贸企业就业人员 10 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较 2005 年分别下降 33%和 45%。中小企业发展和产业集聚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全国各类中小企业达 4400万户(含个

7、体工商户),完成了全国 50%的税收,创造了 60%的国内生产总值,提供了近 80%的城镇就业岗位。中小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明显改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各类产业集聚区成为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东部地区工业园区实现工业产值已占本地区工业总产值的 50%以上,中西部地区涌现出一批特色产业园区,128 家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创建工作有序推进。信息技术深化应用和军民融合式发展稳步推进。信息技术在研发设计、生产过程控制、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等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化。国家级“两化”(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试验区建设和重点行业信息化工作取得初步成效。2010 年,我国实现软件业务收入 1.3 万亿元

8、、电子商务交易额 4.5 万亿元,分别为 2005 年的 3.3 倍和 3 倍。民口单位获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已占全部许可证的 2/3,国防科技工业完成民品产值占国防科技工业产值的 74.5%。对外开放和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目前,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额已占全球制成品贸易的 1/7,较 2005 年提高 5 个百分点。2010 年,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FDI)为 496 亿美元,占全国实际利用外资的 46.9%;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遍布129 个国家和地区,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 590 亿美元,比 2005 年增加3.8 倍。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研发中心已超过 1400 家,较“十五”末增长近一倍。

9、国有工业大型企业布局调整步伐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不断完善。工业行业管理体系进一步健全。经过五年的努力,我国工业整体素质明显改善,总体实力跃上新台阶。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工业发展方式仍较为粗放,主要表现在: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主要依赖进口;资源能源消耗高,污染排放强度大,部分“两高一资”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规模经济行业产业集中度偏低,缺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和国际知名品牌,中小企业发展活力有待进一步增强;产业集聚和集群发展水平不高,产业空间布局与资源分布不协调;一般加工工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比重过大,高端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这些矛盾和问题已严重制约工业持续健康

10、发展,必须尽快加以研究解决。第二节 “十二五”工业转型升级面临的形势“十二五”时期,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工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既有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深刻影响,也有国内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出的紧迫要求,只有加快转型升级才能实现工业又好又快发展。国际环境呈现新趋势。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中,我国工业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更趋复杂,既面临着难得机遇,也伴随着严峻挑战,给我国工业转型升级带来深刻影响。世界经济增长和市场需求发生新变化。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全球化持续深入发展,为我国进一步实施“走出去”战略,提高在全球范围内的资源配置能力,拓展外部发展空间提供了

11、新机遇。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围绕市场、资源等方面的竞争更趋激烈,能源资源、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错综复杂,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仍然较大,对我国工业转型升级形成新的压力。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孕育新突破。信息网络、生物、可再生能源等新技术正在酝酿新的突破,全球范围内新兴产业发展进入加速成长期。我国在新兴产业领域已取得了一定突破,把握好全球经济分工调整的新机遇,加强战略部署和统筹规划,就有可能在新一轮国际产业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优势。同时,发达国家纷纷推行“制造业再造”,加紧在新兴科技领域前瞻布局,抢占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的竞争日趋激烈,如果

12、应对不当、贻误时机,我国在新技术和新兴产业领域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有可能进一步拉大。全球化生产方式变革不断加快。随着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柔性制造、虚拟制造等日益成为世界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的国际竞争新格局,客观上为我国利用全球要素资源,加快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创造了条件。同时,跨国公司充分利用全球化的生产和组织模式,以核心技术和专业服务牢牢掌控着全球价值链的高端环节,我国工业企业提升国际产业分工地位的任务还十分艰巨。国内环境呈现新特征。今后五年,我国工业发展的基本条件和长期向好趋势没有改变,但传统发展模式面临诸多挑战,工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城镇化进程和居民消费

13、结构升级为工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广阔空间。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巨大的消费潜力将转化为经济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十二五”期间,我国城镇化率将超过 50%,内需主导、消费驱动、惠及民生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将进一步引导居民消费预期,推动居民消费结构持续优化升级,为我国工业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同时劳动力、土地、燃料动力等价格持续上升,生产要素成本压力加大,转型升级的约束相应增多。信息化、市场化与国际化持续深入发展为工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契机。信息化发展正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日益成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动力。近年来,资本、技术、劳动力等各类要素市场逐步健全,市场配置资源的

14、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合作日益扩大,开放型经济体系不断完善,经济体制活力显著增强。同时,我国信息化和国际化水平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仍处于完善过程中,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还不足,健全与科学发展要求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尚需较长过程。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约束更趋强化对工业转型升级提出了紧迫要求。随着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快推进,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将进一步完善,为工业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等创造良好环境,也将促进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加速发展。同时,由于长期粗放式发展,我国工业能源资源消耗强度大,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占全社会能源消耗、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

15、70%以上,钢铁、炼油、乙烯、合成氨、电石等单位产品能耗较国际先进水平高出 10%-20%;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原油、铁矿石、铝土矿、铜矿等重要能源资源进口依存度超过 50%。随着能源资源刚性需求持续上升,生态环境约束进一步加剧,对加快转变工业发展方式形成了“倒逼机制”。总体上看,“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工业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转型升级如能加快推进,就能推动我国经济社会进入良性发展轨道;如果行动迟缓,不仅资源环境难以承载,而且会错失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必须积极创造有利条件,着力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促进工业结构整体优化升级,加快实现由传统工业化向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转变。第二章 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16、第一节 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十二五”工业转型升级,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按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本质要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全面优化技术结构、组织结构、布局结构和行业结构;把工业发展建立在创新驱动、集约高效、环境友好、惠及民生、内生增长的基础上,不断增强工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建设工业强国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工业转型升级涉及理念的转变、模式的转型和路径的创新,是一个战略性、全局性、系统性的变革过程,

17、必须坚持在发展中求转变,在转变中促发展。基本要求是:坚持把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作为转型升级的中心任务。正确处理好工业增长与结构、质量、效益、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等方面的重大关系,以提高工业附加值水平为突破口,全面优化要素投入结构和供给结构,改善和提升工业整体素质,强化工业企业安全保障,加快推动发展模式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坚持把加强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作为转型升级的关键环节。努力突破制约产业优化升级的关键核心技术,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完善产业链条,促进由价值链低端向高端跃升。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增强新产品开发能力和品牌创建能力,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动发展动力向创新驱动转变。坚持把发展资源节约型

18、、环境友好型工业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着力点。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推广应用先进节能减排技术,推进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强化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建设,加快推动资源利用方式向绿色低碳、清洁安全转变。坚持把推进“两化”深度融合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充分发挥信息化在转型升级中的支撑和牵引作用,深化信息技术集成应用,促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加快推动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转变。坚持把提高工业园区和产业基地发展水平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完善公共设施和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促进产业集聚、集群发展。改造提升工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区,推进新型工

19、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优化产业空间结构,加快推动工业布局向集约高效、协调优化转变。坚持把扩大开放、深化改革作为转型升级的强大动力。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稳定外需、扩大内需,实现内需外需均衡发展。进一步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快推动宏观调控手段向更多依靠市场力量转变。第二节 主要目标根据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总体要求,“十二五”时期要力争实现以下主要目标:工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部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8%,工业增加值率较“十一五”末提高 2 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提高 10%,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自主创新

20、能力明显增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 1%,重点骨干企业达到 3%以上,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健全。企业发明专利拥有量增加一倍,攻克和掌握一批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的产业核心技术,重点领域和新兴产业的关键装备、技术标准取得突破。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显著扩大,实现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 15%左右;面向工业生产的相关服务业发展水平明显提升。规模经济行业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培育发展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中小企业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中西部地区工业增加值占比进一步提高。信息化和军民融合水平显著提高。重点骨干企业信息技术集成应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主要行业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率达到 70%,大中型企业资源计划(ERP)普及率达到 80%以上。军民资源开放共享程度明显提高,军民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公文范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