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章 翻译的过程第五章 翻译的过程第一节 理解阶段1. 理解概述2. 理解阶段所遇问题及其注意事项2.1 双语能力的局限2.2 专业知识的局限2.3 思维与文化差异第二节 表达阶段1. 表达概述2. 表达阶段注意事项2.1 重视上下文,避免孤立处理词句2.2 从情景出发,摆托表层结构的束缚第三节 审校阶段1. 审校概述2. 审校阶段步骤及注意事项2.1 审校内容2.2 审校方法2.3 商务文本的审校第四节 广义的翻译过程研究翻译过程,我们首先有必要就 “过程 ”与 “程序 ”这两个词作一点说明。在我们所接触的外文资料,如法文的有关研究成果中,一般用“processus”一词,指 “过程 ”、
2、 “进程 ”等。与之相关的用 “procede”一词,具体的含义为 “程序 ”、 “方法 ”。总的来说,前者指抽象意义的整个过程,后者是指比较具体的一个步骤或一种方法、手段。在中文的相关资料中,我们常可见到 “过程 ”与 “程序 ”两种用法,有时可以互相代用。董史良在为 中国翻译词典 所写的 “翻译过程 ”这一条目中称: “翻译过程系指翻译活动所经过的程序 ”。也就是说,两者之间的差别,主要在于 “过程 ”为统称,而 “程序 ”一般指具体步骤。第一节 理解阶段1. 理解概述2. 理解阶段所遇问题及其注意事项2.1 双语能力的局限2.2 专业知识的局限2.3 思维与文化差异1. 理解概述在翻译的
3、三步骤中,理解是最为复杂,最为困难,也是最为关键的。理解是表达的前提,没有准确透彻的理解,就不可能有准确透彻的表达,因此,翻译首先要理解过关。长期以来,翻译界流行着这样一种观点:理解和表达是互相联系、往返反复的统一过程,不能截然分开。译者在理解的时候,已自觉不自觉地再挑选表达手段;译者在表达时,又进一步加深了理解。(张培基,1983:9)茅盾早在 20世纪 50年代讲过的一句话,也经常被人们引用: “好的翻译者一方面阅读外国文字,一方面却以本国语言进行思索和想象;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译文摆脱原文的语法和词汇的特殊性的拘束,使译文既是纯粹的祖国语言,而又忠实地传达了原作的内容和风格。 ”(罗新璋
4、,1984:513)原则上我们是赞同以上观点的。不过,根据我们的翻译实践和教学体验,我们觉得这条经验还不宜在初学者中推而广之。显然,茅盾所说的一面阅读外国文字一面以本国语言思索,是针对 “好的翻译者 ”而言的,初学者一般还难以达到这样的境界,本来就吃不准原文的精神,还要再去一心二用,酝酿如何表达,结果只能是分散精力,越发吃不准原文的意思。在阅读理解阶段,译者要做哪些工作,做到何种程度呢?从理论上将,译者对原文的理解是没有止境的,应该是越深刻、越透彻越好。法语翻译家傅雷说: “任何作品,不精读四、五遍决不动笔,是为译事基本法门。 ”(罗新璋, 1984:695)如果说学生因为时间限制,对原文不能
5、像傅雷那样 “精读四、五遍 ”,至少也应阅读三遍:第一遍粗度原文,掌握全文大意,对一些疑难词句作上记号;第二遍细读原文,逐词、逐句、逐段地仔细研究,解决一些疑难问题;第三遍诵读原文,以便 “见树见林 ”,将全文精神 “融会于心 ”。在这里,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决不能满足于一知半解,甚至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理解不深不透,势必会将疑难留给读者,这样的翻译译犹不译。例如:1. My life has been lived in the healthy area between too little and too much. Ive never experienced financial or emot
6、ional insecurity, but everything I have, Ive attained by my own work, not through indulgence, inheritance or privilege. (C. Carroll: “Dreams Are the Stuff Life Is Made of”)我一生都处于 不多不少的中间地带 。我从未经历过经济或情感不安定,但是我所拥有的一切,都是我自己奋斗得来,而不是 通过纵欲 、遗产或特权。这是一个 “夹生饭 ”式的译文,虽然不能说完全不着边际,但是诸如 “一生都处于不多不少的中间地带 ”和 “通过纵欲 ”
7、之类的译笔,着实让读者感到困惑。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吃准 lived in the healthy area between too little and too much和 through indulgence的意思。其实, area在此指的是生活境况, healthy意为 in a good condition,而 between too little and too much指的是物质条件既不过于贫乏,又不过于丰富。而把 through indulgence理解成 “通过纵欲 ”也有很大问题,根据上下文看,此处不是指叙述人纵欲,而是指受人溺爱、恩惠之意。因此,这段话可以译作: 我一生都处
8、于 优裕的境地 , 既不太穷又不太富 ,从未经历过经济或情感危机,不过我所拥有的一切,都是自我奋斗得来,而不是 受人溺爱 、继承遗产或享受特权所致。2. The commuter dies with tremendous mileage to his credit (E. B. White: “The Three New Yorks”)上班族的人死去时有跨越千山万水的辉煌纪录 要正确理解这句话,关键是要吃准 to his credit这个短语的意思。根据词典的释义, to ones credit有两个意思:一是 bringing honor to (给 增光 );二是to/in ones na
9、me, belonging to (属于某人名下,归某人所有 ),如 He is not yet 30 years old, but has already 5 books to his credit.(他还不到 30岁,却已出版了五本书。)显然,这句话适用的是第二个释义:住在纽约郊区的上班族,每天早上乘公交车到市里上班,晚上再乘车回家,因而 “一生中有着惊人的行程 ”(大致可以这样翻译)。译者没有仔细研读原文的意思,而是抓住 dies, tremendous mileage, credit几个词的字面意思,望文生义,随意发挥,把美国一个为了养家糊口而终身在一条线路上来回奔波的上班族,描绘成了
10、一个中国工农红军式的英雄人物,完全歪曲了原意。3. “Turn off the fence,” he requested, “and Ill slip him under the wires.”I flipped the switch. John sneaked the calf between the wires, and the little one scamped to its mother. (J. Donaldson: “to know whats happening, just ask the neighbors”)“ 关上栅栏, ” 他要求说, “ 我把它从电网下放过去。 ”我关
11、上了栅栏。约翰把小牛从电网间递了进去,小家伙蹦蹦跳跳地朝妈妈那儿跑了过去。这个译文读上去倒也顺畅,似乎没有什么问题,但是跟原文一对,问题就来了: turn off the fence是 “关栅栏(门) ”的意思吗?那为什么不用 close,而用turn off呢?而且,下一段紧接着说 flipped the switch,说明这里要关的是 “(电)开关 ”,而不是 “门 ”。再看看词典的释义, turn off系指 disconnect; stop the flow of; switch off(切断,关掉)。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这里要关的是栅栏的电开关,因而这两段话可以译作: “
12、 关上栅栏的电开关, ” 他说, “ 我把小牛从电线底下塞过去。 ” /我赶忙关上开关。约翰悄悄把小牛从电线之间塞进去,小家伙蹦蹦跳跳地奔向妈妈。4. As we got on board I saw the motorman and conductor coming out of the station wine-shop. (E. Hemingway: “A Farewell to Arms”, Ch. 38)我们上车时,我看见 司机和卖票员 正从车站酒店里出来。海明威在这里描写的是瑞士的登山小火车,但我们不要忘记作者是美国作家,使用的是美国英语。译者把 the motorman and conductor译成 “司机和卖票员 ”,无论从词义还是从语法上看,都有可商榷之处。先说词义,motorman是 “司机 ”,这没有问题;而 conductor作为 “卖票员 ”讲,在美国英语里也有,但那是指公共汽车卖票员;在美国,火车上的 conductor应是 “列车长”。再从语法上看, motorman和 conductor共用一个定冠词,说明此处是一人兼二职:既是司机又是列车长,而小说译者将其译作 “司机和卖票员 ”,就变成了两个人,有违作者的原意。正确的译法应该是: 我们上车时,我看见 司机兼列车长 从车站的酒店里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