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升本入学考试 大学语文 复习辅导二文言文复习文言文复习1、 * 季氏将伐颛臾 本文选自 论语 季氏 。 论语 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集。说明孔子反对季康子攻伐颛臾的理由;理解本文所体现的孔子关于 治国以礼 、 为政以德 的政治主张。了解本文的驳论性质,掌握本文 以对话方式展开批驳、破中有立的议论方式 。识别本文所用的历史材料、现实事例和名人名言三种论据,理解本文运用论据的多样性。理解文中重点比喻句 “ 虎兕 (s)出于柙 (xi),龟玉毁于椟 ” 中的双重比喻作用及含义。文章的内容和结构:o 第一段第一句话介绍了谈话的政治背景 : 季氏筹伐颛臾。第二句话交代冉有和季路作为季氏
2、的家臣,将消息告诉他们的老师。孔子提出两点看法 : 其一作为季氏的家臣,冉有和季路应义不容辞地制止季氏这种不仁不义的做法,其二,收氏攻打颛臾是错误的。文章的内容和结构:o 第二段孔子从三个方面分析季氏的错误。冉有自我辩解 : “ 夫子欲之,吾二臣皆不欲也。” 孔子当即反驳。首先引用周任的话,如果臣子不能尽职,宁可辞去职务,也不应尸居其位,徒得俸禄。接着孔子运用比喻论证,恰切地举出一个例子 : “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 ” 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出来伤人,龟玉在匣子里被毁坏,是谁的过错呢 ? 难道是老虎、犀牛以及龟玉的过错吗 ? 显然不是,应是看守人员的过错,是一种失职。在孔子看
3、来,季氏本来就是不通仁义的人,他的胡作非为是他的本性决定的。孔子一生周游列国,希望各国诸侯能重用他,从而推行他的政治主张。各国诸侯并不采纳他的主张,于是他从事教育,希望他的学生到各国诸侯去参政,继续推行他的政治主张。而现在,冉有和季路恰恰违背了他的原则,于是他慷慨激昂地批评他们。文章的内容和结构:文章的内容和结构:o 第三段冉有提出讨伐颛臾的理由 : 颛臾的城墙很坚固,又距季氏的采邑费地很近,现在不把它拿过来,将来会给季氏的子孙留下祸患。从这句话看,冉有是赞成季氏讨伐颛臾的,而前边却说 : “吾二臣皆不欲也。 ” 这种口是心非、遮遮掩掩的两面派态度激怒了孔子。于是,孔子首先批评他政治品质不端正
4、 : “ 君子疾夫舍曰 欲之 而必为之辞。 ” 同时指出冉有提出讨伐颛臾的理由是强辞夺理。孔子提出他的根本的政治主张,即 : “ 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 贫 ” 与 “ 均 ” 是指财富, “ 寡 ” 与 “ 安 ”是指人口。颛臾是鲁君先王封的 “ 东蒙主 ” ,如果季氏抢占它,就会引起社会动荡,就会 “不安 ” 。接着,孔子批评冉有和季路, “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 是错误的。结尾一句 “ 吾恐季氏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 表现了孔子
5、高度的政治敏感和政治见地。其实,季氏讨伐颛臾虽然可以扩大地盘,但主要目的还是要削弱鲁君的实力,最终篡夺鲁国的政权。从这个观点看,他发兵讨伐颛臾是一种烟幕,是一种试探性的武力示威,是 “ 醉翁之意不在酒 ” 。孔子以他丰富的政治经验和深刻的政治眼光一语道破季氏的阴谋,同时也有力地批驳了冉有的论点,从驳论角度看是很雄辩的文章的内容和结构:( 1)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无论是有国的诸侯或者有家 封地 的大夫,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不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不安定。 ) ( 2)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远方的人还不归服,便发扬文治教化招致他们。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 ) ( 3)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 萧 墙之内也。(我恐担心季孙的忧愁不在颛臾,却在萧墙里面。 ) 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句子:分析题:阅读:孔子曰: “求!周任有言曰: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回答问题:1、在这段话里,孔子驳斥了什么思想观点?2、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的双重寓意是什么?3、 本段运用的是什么论据?4、本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