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警察与赞美诗教学目标:1.正确理解分析苏比的人物形象。2.欣赏小说幽默风趣的风格,体味含泪的微笑的艺术风格。3.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4.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美国社会黑暗的现实。教学重点;1.正确理解分析苏比的人物形象。2.欣赏小说幽默风趣的风格,体味含泪的微笑的艺术风格。教学难点: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教学方法;分析讨论法。教学安排:三课时教学方法:第一课时一、作者介绍欧亨利(18621910)十九世纪美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优秀短篇小说家。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出生于美国南部北卡罗来纳州一个乡镇医师家里,家境贫寒,3 岁丧母,后寄人篱下。小时受教育很少,当过牧童、学徒,以后又做过办事员、制图员、会计、
2、出纳等各种工作,饱受歧视。1891 年在休斯顿创办了反对传统者等杂志,兼任编辑,还当过记者和专栏作家。1898 年,他在银行做职员,因银行钱被盗,被指控挪用公款,判刑 5 年。在狱中表现良好,担任药剂师,有机会接触各类犯人,听到各种古怪的故事,这为他进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狱中就以欧亨利为笔名开始创作短篇小说。1901 年提前获释,后居纽约专门从事写作。欧亨利是一位多产作家。他一生写了 300 多篇短篇小说和一部长篇小说。作品有长篇小说白菜与国王 (1904) 、短篇小说四万年 (1906) 、 西部之声 (1907) 、 市声 (1908) 、 滚石(1913)等。代表作有麦琪的礼物 、
3、 警察与赞美诗 、 最后的一片叶子等。欧亨利与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印度的泰戈尔并称为世界短篇小说四大家。二、关于警察和赞美诗1.故事梗概:请同学根据预习复述。警察和赞美诗是他优秀短篇小说之一,作品写到流浪汉苏比在冬天来临之际,想方设法到监狱过冬,他六次犯事,为非作歹,可是都没有如愿,正当他听到教堂赞美诗,决定重新做人时,却被莫名其妙逮捕了,小说的矛头直指当时美国社会,真实的反映了不明是非,颠倒黑白的社会的现实。2.写作背景西欧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开始衰落的时候,美国现实社会的深刻变化(南北战争之后)引起文学的变化,这就是现实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它出现在美国资本主义日趋腐朽的阶段,即由自由资本
4、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的时代。当时社会贫富对立,阶级矛盾日益激化。这时期一些出身于中小资产阶级的作家,从自身的阶层出发,一方面,谴责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描写人民的悲惨生活,反映人民对资产阶级统治的不满情绪;另一方面,他们又对美国资产阶级的民主存有幻想,提出种种改良措施。可是当帝国主义的浊流来到时,他们又怀着悲观绝望的情绪探索个人的命运和归宿。然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也引起较大震动,使美国作家群体分化,一些来自下层而又倾向进步的作家,受到工人运动的影响,经历了思想探索的过程,为社会主义理想所吸引,参加了工人运动,开始创作一些较先进的文学作品。作品取材于现实生活,反映了下层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揭露
5、了垄断资产阶级残酷的本性,控诉了统治者对人民的迫害。内容丰富,揭露深刻,手法多样,是美国文坛上不可少的一支生力军,在美国文学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三、分析课文全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开端部分(15 自然段)主人公出场并介绍他的冬居计划。第二部分:发展部分(638 自然段)写书比为进监狱,想方设法干违法的事情。第三部分:结局部分(3948 自然段)写苏比无计可施的情况下准备到麦迪生广场露宿,在赞美诗感召下,幡然醒悟,却被逮捕。五、作业:第二课时一、 复习提问:1.警察与赞美诗的作者及其主要作品?二、分析课文第一部分:开端部分(15 自然段)主人公出场并介绍他的冬居计划。.(一)朗读课文第一、二自
6、然段段,思考:1. 苏比躺在麦迪生广场他的那条长凳上,辗转反侧。说明了什么?苏比是一个无家可归的流浪汉,我们可以通过想象体味他当时的处境-衣服破烂、食不果腹、冻饿交加,无安身之所,在我们眼前会出现一个在寒冬的风里蜷曲着身体靠报纸御寒流浪汉形象2 环境描写的作用:为主人公的出场渲染了一种凄清、寒冷的环境,为苏比营造了生活窘迫的氛围。交代了主人公的身份,暗示了情节的发展:苏比的冬居计划刻不容缓了,同时从侧面刻画了人物,点明了苏比在后文中六次为非作歹的缘由。展示了美国社会的世态炎凉和下层人们的痛苦生活。(二)阅读第二自然段一张枯叶飘落在苏比的膝头。这是杰克弗罗斯特的名片,杰克对麦迪生广场的老住户很客
7、气,每年光临之前,总要先打个招呼。他在十字街头把名片递给露天公寓门公佬北风,好让房客们有所准备。思考:1.这一段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借代、拟人比喻:把枯叶比作名片;把树叶的飘落比作打招呼;把广场比作露天公寓;把北风比作门公。借代:以杰可弗罗斯特代称霜冻;以老住户、房客们代称流浪汉们。拟人:打招呼,递给。2.解释加点词语指代的对象名片;树叶老住户:老流浪汉露天公寓:广场房客:栖息在广场的流浪汉单人财务委员:着手考虑个人冬天的吃住问题。(三)阅读下面几个自然段思考:1.苏比的冬居计划是什么?到布莱克威尔监狱过冬.2.苏比瞧不起慈善事业名下对地方上穷人做得布施,说明苏比什么样的性格特征?着重表现
8、苏比高傲的性格。说明他是北生存危机逼得无可奈何的情况下采取当法律的客人。他的高傲也不可以完全非议的,但与社会格格不入也是不可取的。3.苏比所认为的布莱克威尔岛真的是天堂?在苏比看来,这是一个不愁食宿,伙伴们意气相投,没有北风老儿,和警察老爷纠缠不清的令人神往的地方,事实上我们仍可感到那是一个怎样的地方-监狱的冷酷,严厉的管制、失去自由的痛苦,却成了苏比的天堂。 (这里用的是反语)三、讲析第二部分:发展部分(638 自然段)写苏比为进监狱,想方设法干违法的事情。阅读这一段思考:苏比为进监狱过冬干了哪些违法的事情?结果如何?苏比的行为 结果想骗吃骗喝 被推出店外砸玻璃 被认为非肇事者饱餐一顿 被推
9、倒在人行道上调戏女子 被女子缠住大吵大闹 被认为是大学生偷雨伞 被认为伞的主人苏比在街上有意作出一连串的恶行,都没有实现其被捕、进监狱的目的,说明什么?1.他作恶的对象也是心术不正的人,如女子、捡雨伞的人,说明什么?反映资本主义社会世风日下。2.两家饭店对苏比的态度怎样?说明什么?第一家:侍者领班的眼光落在它的旧裤子,和破鞋子上,粗壮利落的手把他推了个转身,悄悄而迅速的把他打发道人行道上。第二家:侍者认为不用惊动警察,两位侍者干净利落的把苏比往外一叉,正好让他左耳朵贴地摔在铁硬的人行道上.说明:反映资本主义社会弱肉强食、强势至上,没有严格的法律可言。3.砸玻璃、大吵大闹都让警察看到却都宽容了他
10、,说明什么?说明资本主义社会是非混淆、善恶颠倒的本质。4.随着情节的发展,苏比的行为越来越恶劣说明什么?随着情节的发展苏比的自尊一次又一次地丧失。品行越来越恶劣。小说让我们看到社会是如何将一个原本有自尊、很自傲的青年一步一步推向罪恶的深渊。5.联系课文,说说苏比的性格特征最舒服的莫过于在那家豪华的餐馆美美吃上一顿,然后声明自己不名一文。他骗吃骗喝是在走投无路情况下故意去干的。作恶并非他的本意,犯罪是他找到逍遥过冬的安乐窝的途径和手段,我们应该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苏比调戏女子的举动,你怎样理解?在街头调戏妇女的行为,并非他品质恶劣,而是他自投罗网的一种能够无奈的办法,苏比不是下流、讨厌的流氓,在
11、一定意义上说,苏比还有令人怜悯和同情的一面。6.通过次要人物的语言行动,结合苏比谈谈你看到了美国社会怎样的社会现实?在这一部分,我们看到了社会的不公正。在美国的警察在法律面前,许多罪恶,许多恶行,他们是允许的,不予过问的,是可以让它们蔓延滋长的,甚至有些他们还认为是社会文明的标志。如果衣衫破烂者不能走进豪华饭店,普通饭店对吃白食者犯不着惊动警察等等。再如街头游荡着的妓女,年轻人在马路上像酒鬼似的乱嚷嚷,这些都是纽约闹市区司空见惯的现象。6.分析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苏比站定了不动,两手插在口袋里,对着铜钮扣直笑。铜钮扣:指代警察。连个侍者干净利落的把苏比往外一叉,正好让他的左耳朵贴地摔在铁硬的人行
12、道上。他一节一节地撑起来,像木匠在打开一把折尺,然乎又弹去衣服上的尘土,北部仿佛只是一个绯色的梦。比喻每天晚上这里汇集着葡萄、蚕丝与原生质的最佳制品。用的什么修辞方法?借代。葡萄、蚕丝与原生质的最佳制品:这是作者的诙谐说法,意思是美酒、华丽的衣服和上流人士。原生质,原泛指细胞内的物质,这里指人吃完后,他向侍者坦白;他无缘结识钱大爷,钱大爷也与他素昧平生。拟人作业:1. 练习册第一题(解释加点字指代对象)2. 课后第二题(理解小说留给我们的空白) 、第三题(说明苏比性格特征)3. 课后第五题、练习册 104 页第五题(修辞手法)第三课时一、复习提问:1. 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略)2.
13、联系课文句子说明苏比的性格特征(略)二、讲析课文第三部分。1. 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说明其作用。幽静的地段、柔和的灯光、动人的音乐、光辉、静穆的明月-古朴、肃穆、亲切,作用:这时的景物描写紧紧扣住了文题中的赞美诗,极细腻的衬托了苏比此时的心情,展示了人物的心理变化。他不仅对人物的刻画起到了深化作用,同时也在结构上呼应了文题和情节。 。2.苏比在赞美诗的感召下,决定把自己拉出泥坑,重新做一个好样的人,说明苏比是怎样的人?这样安排是否合乎情理?苏比毕竟是一个能够自知的人,他早年有良好的品德和操行,他性格高傲,只是在被生存危机彼得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才决定去当法律的客人,只是后来沦为浑浑噩噩、游手好闲
14、的流浪汉的。正因为这样。他才会在赞美诗的感化下,从善意识被唤醒,而决定自食其力,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作者这样刻画合情合理,符合人物发展逻辑的。3.他要把自己拉出泥坑,他要下决心甘心做一个好样的人,他要征服那已经控制了他的罪恶,时间还不晚,他还算年轻,他要重新振作当年的雄心壮志,坚定不移的把它实现。这段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四个他要是排比,泥坑是比喻。4.当苏比改邪归正的时候,警察逮捕了他,说明了什么?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是非混淆,善恶颠倒的本质。 。5.小说结构上别出心裁,结尾完全出人意料,这样的构思是否符合逻辑?这样构思的好处是什么?在这个是非颠倒的资本主义社会,它是符合社会生活逻辑的。这样写突出了苏比愿望与现实的矛盾,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是非混淆,善恶颠倒的黑暗现实。6.你对文题警察与赞美诗是如何理解的?标题是一个并列结构的短语。警察、赞美诗都是主人公苏比在小说中所追求的事务,然而两者又是矛盾的,因为他们各自代指的是监狱和自新。苏比在幡然醒悟准备自新时,却又被判以莫须有的罪名送往监狱。这是一个社会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