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甘肃炳灵丹霞地貌省级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保护项目初步设计甘肃省科学院地质自然灾害防治研究所二一二年五月甘肃炳灵丹霞地貌省级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保护项目初步设计所 长:王得楷总工程师:洪嘉祥项目负责:周自强技术负责:张雪燕项目成员:张雪燕 包 琼 唐家凯 张连科 陈 瑾 巴瑞寿 报告提交单位:甘肃省科学院地质自然灾害防治研究所报告提交时间:二一二年五月目 录一、项目任务及经费来源 .2(一)项目任务 .2(二)项目经费及来源 .2二、地质公园及地质遗迹概况 .2(一)地质公园概述 .2(二)地质公园总体规划 .7(三)地质遗迹概况 .7(四)前期己完项目完成情况 .8(五)地质遗迹保护现状 .9三、本期
2、地质遗迹保护设计 .9(一)设计原则 .9(二)设计的目的 .9(三)设计依据 .10(四)保护工程 .10(五)保护工程设计 .10四、施工组织设计 .12(一)施工组织 .12(二)工程内容及工期 .13(三)确保工期、质量、安全的措施 .13五、工程量及投资预算 .14(一)主要工程量 .14六、招投标方案 .15(一)本项目的招标内容 .15(二)施工单位的资质要求 .15(三)招投标方案编制的主要法律、法规、 规章依据 .15附图:1、甘肃炳灵丹霞地貌省级地质公园万佛谷保护区工程总体布置图2、甘肃炳灵丹霞地貌省级地质公园万佛谷保护区供水工程设计图3、甘肃炳灵丹霞地貌省级地质公园万佛谷
3、游览步道施工图4、甘肃炳灵丹霞地貌省级地质公园万佛谷游览主干道设计图附件:1、甘肃炳灵丹霞地貌省级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保护工程勘查报告2、甘肃炳灵丹霞地貌省级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保护工程预算书一、项目任务及经费来源(一)项目任务甘肃炳灵丹霞地貌省级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保护工程是由甘肃永靖炳灵丹霞地貌省级地质公园管理局依照 2011 年“关于申报省级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和地质遗迹保护项目的通知”立项上报,甘肃省财政厅、国土资源厅批准的2011 年度地质遗迹保护项目。该工程的具体任务如下:1、地质公园供水工程炳灵丹霞地质公园供水延伸工程主要是为保障公园内管理人员及游客用水的需求。主要包括:修建 3 座 50m
4、3蓄水池工程、分水阀及供水阀井工程和管道工程。2、地质公园游览主干道工程炳灵丹霞地貌省级地质公园游览主干道工程,路线全长 2.5Km。路线起点从管理站开始,终点至万佛谷休息平台。该路原为炳灵丹霞地貌省级地质公园管理局初期在沟道内进行了简单的拓宽,无路基无路面,路床依沟床而建,完全不能满足游客舒适度和安全性的需要,更无法行车。3、地质公园游步道工程地质公园北入口下坡至大寺沟底段 1500m 游览步道己年久失修,本次拟进行修缮,以提高地质公园基础设施。(二)项目经费及来源甘肃炳灵丹霞地貌省级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保护项目由甘肃省财政补助资金300 万元,由于永靖县属国扶贫困县,无资金匹配,故本次地质遗迹
5、保护施工图设计以甘肃省财政补助资金为标准。二、地质公园及地质遗迹概况(一)地质公园概述1、地质公园地理位置永靖县隶属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位于临夏州的北西部,北接省会兰州市,西与青海省相邻,南与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临夏县、东乡族自治县隔河相望,东与临洮县相连。炳灵丹霞地貌省级地质公园位于永靖县南部,与炳灵寺石窟文物保护区大部分面积相重叠,东西横跨杨塔乡和王台镇。园区周围有 G213、G309、G191 三条国道通过,省道四通八达。公园距永靖县城陆路 30km,水路 20km。县、乡级柏油路与石子路由北、东、西三面环绕公园。永靖县与兰州市由 G213 国道相连,公路里程 76 km,
6、交通条件便利(见图1-1)。甘肃炳灵丹霞地貌省级地质公园园区总面积 26.64 km2,地质遗迹面积22.75 km2,地理坐标:东经 1030211-1030506;北纬 350211- 355054。甘肃炳灵丹霞地貌省级地质公园设立于 2007 年,园区内分布有形态各异的石柱、岩穴、岩壁、石峰等奇山异石,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地学科研科普价值,是宝贵的、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但由于园区内地质遗迹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导致地质公园的设立未能产生较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2、自然地理条件园区内除大寺沟寺院僧人及文物保护单位工作人员之外,无其他常住居民。除旅游和文物保护设施建设之外,无其它工程活动。园区
7、内无工业污染,区外无污染物流入。总体生态环境良好。以下从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土壤生物和地质构造等几个方面,阐述与地质遗迹保护和旅游有关的园区自然地理条件。(1)地形地貌3图 1-1 甘肃炳灵丹霞地貌省级地质公园交通位置图园区处于青藏高原与陇西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毗邻黄河炳灵峡谷。地势北高南低,侵蚀切割强烈,属中等切割的中山。最低点为大寺沟口,海拔高程为 1720m,最高点在西部上啄木台,海拔高程为 2386m,相对高差 666 m。园区内沟壑纵横,沟谷分布密度达 510 条/km,被树枝状冲沟分离后的红色砂砾岩山体,孤峰林立,或立或卧,千姿百态,沟底溪水潺潺,交相辉映,似一座天然雕塑馆。据调查
8、,园区仅沟谷有松散砂砾覆盖外,总体基岩裸露程度达 90%以上。环绕丹霞石林出露区的北、东、西三面地势相对较高,以黄土地貌为主。形成黄土簇拥下的丹霞凹地,有天然巨型石林“盆景”之感,利于远距离观赏。为利于地质遗迹保护和公园总体规划,将园区地貌划分为:黄土丘陵区、丹霞地貌区和沟谷地貌区三个地貌单元。、黄土丘陵地貌区指北、东、西三面呈带状环围保护区的黄土基岩构造剥蚀丘陵区,面积2.95 km2,海拔在 22002400m 之间,相对高差 300m 左右,表部大多被黄土覆盖,局部出露基岩。当站立在丹霞园区的任何一个高点,均能领略到如国画般、盆景状丹霞石林自然风光的全貌。一侧是黄土梁峁沟壑中坐落村庄和缠
9、绕梯田、道路,另一侧则是险峻神奇的丹霞石林景观。该区应建立环绕保护区黄土生态旅游带,开发民俗、民风、乡土农家游、丹霞远景和陆路观赏等旅游产品,条件优越,交通便利,具独特魅力。本区植被稀疏,覆盖率不足 20。、丹霞地貌区(含炳灵峡谷地貌)a、以石林为主的丹霞地貌区:面积 11.74km2。黄河由西向东,蜿蜒曲折,至炳灵峡产生了近 180的大回旋,在其右岸侵蚀留下 100270m 高的石林丹霞地貌景观。岸边高程 1720m,峰顶最高点高程达 2020m。沿河连续长度 34km。其中“万笏朝天” (图 1-2) 群雕状峭壁石林、 “姊妹峰”山门“迎客” ,与滔滔黄河相映,依炳灵石窟神韵,已成为璀璨夺
10、目、使游客流连忘返的著名风景线。在其右岸积石山县境内鲁家坪一带形成长舌形半岛状地形,黄河的56 级阶地清晰可辨。图 1-2 “万笏朝天”景观黄河过炳灵至静宁沟石门后,流向由东北转向南西,过“万笏朝天” ,绕4黄草滩花岗岩体,再折转向东,长度 1.6km。在公园西南端画出一个优美的“?”号。炳灵峡谷右岸的“城堡状” 、 “林状”丹霞地貌景观,使水路游览倍增几分神奇和峻秀。b、以峡谷峰丛为主的丹霞地貌区:面积 10.59 km2。平面呈“肾状”或“椭圆形” 。高程在 17202270m 之间,石柱及陡壁高度一般在 50350m 之间。大寺沟由北向南汇入黄河炳灵峡谷,沟壁陡立(图 1-3) ,支沟狭
11、窄弯曲,沟头多呈陡坡。该区石柱、峰丛林立,沟谷形态万千,神奇多样,极具观赏价值。图 1-3 峡谷丹霞地貌区整个石林丹霞地貌区自东向西依次分布有:万佛谷(原称大沙沟) 、静宁沟和大寺沟三条主要沟谷。三条沟谷各具特色。万佛谷:沟底较宽阔,两侧石林、峰丛、峭壁、孤峰景点丰富,旅游开发潜力大。静宁沟居于中部,沟谷短小,沟头高处,可观赏到极似“将军出征”般的天然石雕景观,形神俱佳,眺望凝思炳灵石林与炳灵峡谷。大寺沟流域面积最大,约占石林景区总面积的一般以上,主干沟谷是炳灵石窟的主要分布区。由沟口向内 1km 左右,分出两大支沟,东侧支沟通向炳灵上寺,沟底平坦,可通行小型汽车,直达新修成的木家湾 1.5k
12、m 长的石阶游览道;西侧支沟名为“直沟” ,沟道弯曲,两壁直立,如同“地下迷宫” ,有常年溪水流淌,其中又一分叉,分别通向杨塔乡和王台镇,沟中道路崎岖,有“山穷水复疑无路,越过一阶又一涧”奇妙探险之感,当攀上近 500m 高的陡坡,登上山梁,呈现出绵延起伏黄土梁峁和座落其中的村落;再回首远望,石林丹霞景色如一幅朦胧的山水国画,哑然惊奇大自然的鬼斧神工。c、岩穴微地貌景观:岩壁上由风蚀作用形成的蜂窝状或鸟巢状岩穴,绵上添花,分布密度高达 13 个/m 2。岩穴直径一般 0.31.0m,深度多小于1m。个别大的岩穴可以容纳数人(图 1-4) ,该景观已成为石林风景中的一大奇观。图 1-4 岩穴微地
13、貌景观整个丹霞景区内植被较好,地表覆盖率达 3040。、沟谷地貌区沟谷呈树枝状分布于丹霞地貌区,谷地地形较平坦,宽度变化较大,向深部变窄,大寺沟、万佛谷底宽度 2050m,可通行小型越野汽车。沟内堆积有0.530m 厚的浅红色粗砂、圆砾,颗粒直径 0.120cm,结构松散,随水流动性大。由沟口向沟谷深部,厚度变小,颗粒变粗。粗砂为近源堆积,母岩为下白垩系河口群紫红色砂岩、砾岩等,粗砂与母岩成份接近,矿物成份以石英、长石为主,含重晶石、云母。沟口段沟底粗砂堆积层中含有潜水,与黄河水具有密切水力联系。砂质较好,可用于建筑。(2)气象园区属半干旱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干旱少雨。春季温和,山花烂漫;夏5
14、季清爽,避暑圣地;秋季行云流雾,景色变化万千,晴空万里之时,正是拍摄留影的好时光;冬季黄河封冻,石林丹霞银装素裹,别有一凡景致。据 当 地 气 象 资 料 , 园 区 年 平 均 气 温 59 。 一 月 份 气 温 最 低 , 平均 温 度 -5 , 极 端 最 低 气 温 -18.2;7 月份气温最高,平均温度 22,极端最高气温 36.8。无霜期 160180 天,昼夜温差大。年平均降雨量450mm 左右,雨季集中于 7、8、9 三个月,占全年降雨量的 63%,年均发生大(暴)雨的日数 32 天,连续降雨日数最长为 10 天,日最大降雨量为 54.8mm。年平均蒸发量 1700mm 左右
15、。灾害性天气主要为旱灾。(3)水文黄河是流经园区唯一的一条河流,因刘峡水库修建,黄河水位的抬升,使炳灵峡河面宽度达 300800m,水深 30m 左右,水位标高 1720m 左右,流速缓慢,适宜于游船及一般载重船只通行。根据盐锅峡镇上铨水文站资料,黄河在盐锅峡段的多年平均流量 908m3/s,年平均径流量 286.6108m3,46 月径流量占年平均径流量的 23%,79 月占 42.3%,10 月至次年 4 月占 34.2%,黄河年平均输沙量 3489104T。园区内大寺沟及其直沟有常年性小溪,流量约 6L/s 左右。是直沟沟口段岩壁底部出露有基岩下降泉群形成,单泉流量小于 1L/s。暴雨时
16、多数沟谷有暂时洪流产生,伴随降雨过程的消失,逐渐消退。(4)土壤园区土壤脊薄,沟底堆积为粗砂、碎石、圆砾,流动性大,不易成壤;陡壁基岩裸露不利土壤存留;斜坡、山梁、山顶坡度平缓地带及岩缝、岩穴中,分布薄层土壤,可供自然植被生长,不易人工种植。环地质公园黄土分布地带,壤土为灰钙土和粟钙土,在雨水充足的条件下,有利农业耕作和植物生长发育。(5)生物目前园区由于生活用柴和牛羊放牧,低缓处天然植被遭到一定破坏,局部植被覆盖率约在 30左右,主要为草本和低矮木本植物,分布有一定观赏性植物花草。由于崖高壁陡,岩穴岩洞发育,利于鸟类成巢,存在多种鸟类,数量不多。爬行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少。(6)矿产园区内,主要
17、分布下白垩统粗粒碎屑岩,颗粒成分以花岗岩质为主,风化后易于成为建筑砂料,现已禁止开采。碎屑岩局部含重晶石脉(图 1-5) ,呈绿色、蓝色、紫色等多种色彩,给石林旅览的沟底沙滩增添了几份鲜艳点缀。图 1-5 地质公园区内分布的重晶石脉(7)地层岩性区域内出露地层有前震旦系(Anz)、古生界奥陶系(O 2-3)、中生界三迭系(T3y)、侏罗系(J)、白垩系(K 1)、新生界第三系(N 1+2)和第四系(Q)。园区内出露的地层以下白垩统河口群砾岩、砂岩为主,周围山梁分布第四系黄土,沟谷底部沉积散松粗砂及圆砾,黄河岸边出露加里东中期花岗岩和闪长岩岩体。河口群在区域上由一套河湖相砾岩、砂岩和泥岩组成,厚
18、度变化较大,顶部被第三纪夷平面所截切,之上为晚更新世风成黄土所覆盖;底部与中奥陶统6呈不整合接触,或与中上侏罗统呈断层接触。根据岩性特征可分为两个岩组,主要岩性和层序自下而上为:第一岩组(K 11hk):下部:褐色、绿色砾岩,厚 46m。中部:暗红色薄层状砂岩与泥岩互层,夹少量杂色页岩及粉砂岩条带。厚619m。上部:褐红、浅灰色厚层状砂岩夹泥岩及砂砾岩;上部细砂岩中产鱼类Sinamis sp.,双壳类 Unio grabaui Martinson,腹足类 Bithynia leachioides Martison,Valvata transbaicaensis Martinson。厚 2375
19、m。第二岩组(K 12hk):下部:灰绿色薄至中厚层状砂岩夹紫红色薄层状泥岩及灰绿色砂质泥岩;泥岩中产叶肢介 Yanjiestheria sp。厚 50610m。中部:灰绿色、浅褐色、紫红色薄层状细砂岩夹杂色泥岩;浅褐色砂岩中产植物茎干化石。厚 40550m。上部:紫红色薄至厚层状泥岩夹薄层状同色细砂岩及蓝灰、黄绿色钙质、粉砂质泥岩。厚 90600m。园区丹霞地貌群发育于河口群第一岩组,岩性以褐红色、紫红色巨厚层、厚层、中厚层状砾岩和砂岩为主,夹灰绿色、浅灰色薄层状粉砂岩和泥岩。根据岩性和沉积构造分析,其沉积环境为河流湖泊相。(8)地质构造炳灵峡位于兰州西宁盆地的南部,大地构造位置属祁连山褶皱
20、带中祁连地背斜,主构造线呈北西南东走向。园区及外围主要地质构造有(参见图 1-6):褶皱雾宿山复式向斜,位于陈井盆地,由中上奥陶统雾宿山群组成,轴部在野狐沟至张家上沟一线,长约 14km,两端均被断层切割,西部轴向北西西,东部轴向渐转为北北西。罗家沟背斜,位于盐集镇、刘家峡乡的罗家沟沟口,由下白垩系河口群组成,轴向北西,长约 3km,背斜向东南倾没,中间被断层切割。红河岘向斜,位于盐集镇红河岘村北,由下白系河口群组成,轴向北西,长约 4km,东端被断层切割。寺沟穹隆,位于宣家沟、寺儿沟中游的徐顶、关山乡,由下白垩系河口群组成,轴向北西,长约 4km,面积约 12km。断裂区域内较大断裂有 7
21、条,分属不同构造期,园 区 内 构 造 活 动 不 强 。 燕 山 期构 造 运 动 在 河 口 群 中 表 现 明 显 , 在 园 区 内 形 成 两 翼 开 阔 、 近 南 北 走 向 的 平 缓 向斜 褶 皱 , 两 翼 倾 角 一 般 小 于 10。喜山运动在园区主要表现为整体抬升作用。7图 1-6 区域地质构造纲要图(9)新构造运动及地震区域内新构造运动为垂直升降运动,且以抬升为主,地壳上升明显,黄河两岸表现出 56 级地,高差 500800m。根据甘肃省地震区划,园区地震烈度属度区。地震活动对具有较高旅游价值的石林丹霞地貌景观危害较大。防范地震灾害也最为重要。(二)地质公园总体规划
22、1、地质公园性质甘肃炳灵丹霞地貌省级地质公园的建立,可以提高石林旅游文化的人文关怀,完备各种旅游服务设施,放亮旅游吸引物,以优良的生态环境,优美的自然风光,优异的赤壁丹崖、奇峰异石,优越的旅游服务条件,吸引省内外、海内外广大游客,提高国土利用价值,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化,使地质遗迹保持和旅游发展相得益彰,以旅游促进当地经济进一步发展。2、地质公园总体布局根据地质遗迹和石窟区的分布以及石林观赏的需要,划分出五个区,即:以石林为主的丹霞地貌保护区、以峡谷为主的丹霞地貌保护区、以石窟文物为主的保护区、石林远景观赏及乡村旅游度假区和黄河水上游览区。总体分区布局见表 3-1。表 3-1
23、 总体分区规划一览表分区名称 面积(km2) 分 布 特 征以石林为主的丹霞地貌保护区11.74 分布于园区东南部丹霞地貌组合形态以峰丛、峰林状为主,单体形态丰富,以石柱、尖峰称著,其它形态有石壁状、石堡状、低山、丘陵、石球、顺层凹槽、洞穴、穿洞、巷谷等。具有很高旅游吸引力和观赏价值。以峡谷为主的丹霞地貌保护区10.59 分布于园区的西北部丹霞地貌组合形态以高原峡谷状为主,单体形态以巷谷最为特别,其它有石壁状、石堡状、尖峰、石柱、低山、丘陵、石球、顺层凹槽、洞穴、穿洞等。具有极高的旅游探秘吸引力。以石窟文物为主的保护区 0.42 分布于园区的西南部石窟文物历史悠久,丹霞地貌峻奇秀美,黄河炳灵峡
24、气势恢弘。石林远景观赏及乡村旅游度假区 2.95分布于园区的北、东、西边缘观赏低洼石林区,峰丛状、峰林状丹霞地貌的组合景观奇特。黄土高原的民俗风情浓郁。黄河水上游览区 0.94 分布于园区的南部、黄河炳 灵峡库区黄河岸边的尖峰、石壁、石堡状丹霞地貌峻峭,宽大岩壁上的天然“壁画”似层层亭台,美妙绝伦。为突出地质遗迹景观的保护和地学科普,侧重利用自然景色开发旅游。根据地质遗迹的分布和地形特点,着重对旅游服务设施、园区管理和科普设施、旅游通行道路和卫生设施进行了总体规划和布局。旅游服务设施包括:旅游服务工作站(点)、观景亭(台)、度假村(含餐饮、住宿服务等)。园区管理和科普设施包括:园区管理所、科普
25、及人文资料陈列馆、解说牌等。旅游通行道路包括:斜坡人行小道(石阶带护栏) 、特色旅游道路、缆车索道。由于园区多为狭窄地形,为确保不损坏地质遗迹,旅游场地总体布局以线性道路为主。 卫生设施包括:垃圾筒和卫生间。由于旅游景区多为狭窄谷地,易于滋生蚊虫,为保证旅游环境的优美和舒适,总体布局中对卫生设施进行了特别标注,建设中可对数量和位置进行调整。总体布局的工程量概算见表 2-1。表 2-1 规划园区建设工程量概算表工 程 名 称 单位 数量 备 注码头 处 2 位于万佛谷口和黄草滩建设群 处 810 包括管理所(站、点)、科普及人文资料陈列馆、度假村等观景亭(台) 座 816 具体数量和位置可进行调
26、整卫生间 座 812 具体数量和位置可进行调整垃圾筒 个 1630 具体数量和位置可进行调整旅游路标 个 1830 具体数量和位置可进行调整旅游解说牌 个 2230 具体数量和位置可进行调整公路改造 km 6.5 主要是指杨塔乡政府以南的石子路改造为柏油8路或水泥路斜坡步行护栏石阶小道 km 4.2风化后的砾岩或砂岩,在斜坡带容易引起滑脚。斜坡地带坡度较大,有的地方为陡崖或栈道,特别强调石阶和护栏,以保证旅游安全。特色旅游道路 km 6.8 分布于宽畅平缓地段,增加旅游通行的特色和便利,以提高旅游吸引力。缆车索道 km 0.7景区内通行艰辛,为吸引更多的游客从陆路进入石林景区旅游,特设览车索道
27、一条。视效果,园区发展过程中可进行增设。(三)地质遗迹概况1、地质遗迹类型与分布炳灵丹霞地貌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按其外在形式可分为:(1)独立、相对独立的石柱炳灵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园区万佛谷内,目前可独立成景的石柱有:姊妹峰、情侣峰、黄河母亲、佛中佛、达摩面壁、将军石、将军出往、猪八戒搬天兵、五指压金猴、一柱擎天、佛塔状石柱等数十处之多。(2)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石壁园区内的丹霞石壁主要分布于炳灵峡北岸,高近百米,宽约 1km,成因为石壁形成时,岩体破裂、崩塌,在岩壁之上留下水平凸凹波状石棱和擦痕,大气降水落于其上,使岩壁受水不均匀分布,长久以后,形成苔藓,出现颜色明暗差异,反映的是岩面破裂时留
28、下的形态,极似层层亭台楼阁。(3)密集如鸟巢洞室状岩穴岩穴在园区内均有分布,一般发育于原生的坡面和岩壁上。抬升后曾发生过崩塌或其它破坏的坡面和岩壁上,一般不发育岩穴。因此岩穴成因以水成为主。岩穴密度极高,大小规模变化较大,大者如洞室,可以容纳数十人,小的如拳头,一般口径 2050cm,深度 1030cm。大型凹槽的顶壁上,还发育有花瓣状岩穴。2、地质旅游资源评价炳灵石林属丹霞地貌,自古就是风景名胜区,具有较高的旅游知名度,与旅游地理学家对丹霞地貌的旅游价值评价相一致。炳灵石林的丹霞地貌地层属下白垩系河口群第一岩组,岩性以砾岩为主,产状近水平缓倾斜,绝对高程在 19502386m 之间,相对高差
29、一般在 50100m 之间,最大高差达 300m 以上,无盖层,喀斯特化不明显,成熟度属壮年期,组合形态为峰丛状、峰林状、高原峡谷状,单体形态丰富多彩,分布面积近 23km2,平面分布属河湾半椭圆状,北、西、东三面为黄土高地,黄河库区南、东环绕。丹霞地貌典型,自然风光优秀。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是这样评价的:河北有层山,山甚灵秀。山峰之上,立石数百丈,远望参参,若攒图之托霄上。其下层岩峭壁,举岸无阶。悬崖之中多石室焉。近代著名文史大家郑振铎 1953 年考察炳灵寺石窟时,对石林高度赞美:千峰攒涌,万壑争奇,似别有一境界。下山入谷,山峦益见峻秀,千奇百怪,都不是目所习见。中共永靖县委宣传部
30、和永靖县旅游局在神奇的黄河三峡画册中评价炳灵石林:放眼望去,这些丹霞奇峰,岩岩成景,峰峰象形,任你驰骋想象,捕捉一个个逼真的形象,附会一个个幽美的故事:神草灵芝、万笏朝天、姊妹迎客、卧虎啸天、达摩面壁、仙猴偷桃使人仿佛置身于一座浩大的天然雕塑馆,无不为这大自然鬼斧神工般的惊人杰作而折服、倾倒。此外,由于黄土高地环绕于炳灵丹霞,如同盆景,东近刘家峡水库,南临黄河之水,高山峡谷,成就了炳灵峡谷、炳灵丹霞美妙的小型气候。时机得当,丹霞云海可谓美不可言;流云飞雾可与庐山、黄山媲美。轻云薄雾中的丹霞全景,完全是一幅水墨山水。总体言之,炳灵丹霞的旅游价值很高。游人看到的仅仅是很少的一部分,旅游开发潜力很大。对炳灵丹霞中巨大石柱的成因如何进行地学解释,仍有很大疑问,它与地壳深部地质作用有何联系?各种地质现象仍有很多其它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