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十二五少数民族事业.DOC

上传人:国*** 文档编号:1120381 上传时间:2018-12-10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2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十二五少数民族事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贵州十二五少数民族事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贵州十二五少数民族事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贵州十二五少数民族事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贵州十二五少数民族事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贵 州 省 “十 二 五 ”少 数 民 族 事 业发 展 专 项 规 划少数民族事业,是党和国家解决民族问题,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一项综合事业。贵州省“十二五” 少数民族事业发展专项规划 (简称规划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若干意见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 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家民委对编制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有关要求编制。规划贯彻

2、落实省委、省政府少数民族事业发展的施政方针和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省少数民族事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各级政府部门和民族地区依法履行职责、编制实施年度计划和制定各项政策措施的重要依据,是民族地区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纲领。 规划所称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是指 3 个自治州、11 个自治县和 252 个民族乡,民族自治地方是指 3 个自治州和 11 个自治县;民族地区面积占全省的 68.2%,民族自治地方面积占全省的55.5%;第六次人口普查,少数民族户籍人口占全省的 38%。第 一 章 规 划 背 景第一节 “十一五”期间发展成效“十一五”时期,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

3、下,以及国家民委的大力支持下,民族地区各族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奋斗,锐意进取,各项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一时期,是改革开放以来贵州民族关系最为和谐、民族地区发展最快、少数民族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经济增速明显加快,综合实力迅速增 强。 2010 年,民族自治地方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完成 1277.74 亿元、149.8 亿元和 677.54 亿元,分别为 2005 年的 2.3 倍、2.4 倍和 3.32倍;人均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在“十一五”期间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 12.4%、25.6%、20.6%和 12

4、.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发展条件明 显改善。 2010 年,民族地区公路总里程达 75077 公里,路网密度为 79 公里/百平方公里,分别比 2005 年增加 53020 公里、56 公里/ 百平方公里(2005 年未含通村公路里程) ,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约占全省的 53.3%,铁路、航空、水运和公路运输站场等条件不断完善;水利建设顺利推进,解决了 530 万以上的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农田排灌体系初步形成,石漠化治理取得一定成效;城乡建设步伐加快,民族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民生保障力度加大,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10 年,民族自治地方城

5、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10856.63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 3258 元,分别比 2005 年增长 46.9%和 47.2%,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步伐加快,民族地区贫困人口大幅减少,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逐步完善,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大幅提高,城镇住房保障和农村危房改造加快推进。教育文化加速发展,社会事业 全面进步。 民族地区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办学水平不断提高,“两免一补”政策全面落实,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规划项目顺利实施,评选出民族民间文化教育项目学校 40 所, “双语”教学得到加强,完成了 1087 名硕士生、257 名博士生的国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

6、才培养计划; “多彩贵州”系列活动成功举办,表现贵州苗族人文风情的电影云上太阳获美国“ 塞多纳国际电影节”大奖;侗族大歌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41 位少数民族民间艺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81 部古籍文献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等,向外界彰显了贵州民族文化软实力;科技、卫生、体育和广播电视等社会事业不断进步,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得到有效控制;各类公共服务和设施加快改善,为“十二五”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表 1 民族自治地方“十一五” 时期主要指标实现情况与全省比较指 标 2005 年民族自治地方情况2010 年民族自治地方发展情况民族自

7、治地方“十一五”年均增长(%)全省“十一五”年均增长(%)2010 年民族自治地方占全省比重(%)生产总值(亿元) 555.27 1277.74 12.4 12.6 27.8人均生产总值(元) 3440 7470 12.4 12.1 61.8财政总收入(亿元) 63.39 149.86 25.6 21.5 15.5人均财政收入(元) 196 541.8 22.6 23.2 19.4人均财政支出(元) 816 2798.97 29.5 27.6 59.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 218.19 669.63 21 24.1 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151.37 20.6 19.2指

8、标 2005 年民族自治地方情况2010 年民族自治地方发展情况民族自治地方“十一五”年均增长(%)全省“十一五”年均增长(%)2010 年民族自治地方占全省比重(%)3农业总产值(亿元) 298.85 413.9 8.5 4.9 41.5粮食产量(万吨) 523.8 581.5 2.6 五年平均 1115.5 52.3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亿元) 328.61 719.5 21.6 20.0 17.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亿元) 106 250.9 24 14.1 20.5公路线路里程(公里) 40022 75077 每年提高 9.9个百分点 7.2 50.1乡镇通油路率(%) 52 96 每年

9、提高 8.8个百分点 建制村通公路率(%) 47 96.4 每年提高 9.8个百分点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7392 10856.63 8 8.3 76.8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1739 3258.51 12.4 9.4 93.8城镇化率(%) 20.7 25.7 每年提高 1 个百分点 全省实现 31 人口自然增长率() 6.5 左右 6.3 “两基 ”人口覆盖率(%) 100 全省实现 100 100高中阶段入学率(%) 50 全省实现 55 90.9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15 全省实现 20 75人才资源总量(人) 316527 全省人才总数 854933 37.0村初级卫生保

10、健合格率(%) 100 全省实现 100 10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40 全省实现 54.9 森林覆盖率(%) 45 以上 全省实现 40.5 第二节 存在的主要问题经过“十一五”的努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夯实,但由于自然、历史、经济和社会等多种原因,少数民族事业发展仍面临诸多的困难和问题。经济总量小,区域发展不平衡。2010 年,民族自治地方生产总值占全省的比重仅为 27.8%;人均生产总值比重从 2005 年的 67.2%下降到 2010 年的 61.8%;财政一般预算性收入占全省的比重从2005 年的 17.4%下降到 2010 年的 15.5%,与全省的差距仍在

11、拉大。从民族地区内部看,经济总量最大的兴义市 2010 年生产总值达 141.66 亿元,已于 2009 年跃入西部百强县行列,经济总量最小的雷山县生产总值 2010 年仅 9.01 亿元,前者是后者的 15.7 倍,区域发展差距大。 “十二五”时期,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统筹区域协调的任务更为紧迫。基础设施瓶颈制约突出,民生保障 问题严峻。 民族地区公路等级低,部分乡镇仍然没有通油路4或水泥路,部分行政村不通公路,通达率较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条件较为薄弱,工程性缺水问题依然突出;电力、物流、信息及配套设施建设仍需加强。民族自治地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占全省平均水平的比重从 2005 年的

12、90.7%下降到 2010 年的 76.8%;全省 50 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中 36 个在民族自治地方,100 个一类扶贫开发工作重点乡镇中 79 个在民族自治地方或民族乡;少数民族贫困人口占全省贫困人口的 75%,民族地区贫困发生率高于全省 2.4 个百分点。 “十二五”时期,改善少数民族民生保障、继续实施扶贫攻坚的任务更为艰巨。工业化水平低,产业结构不合理。2010 年,民族自治地方三次产业结构为 23.7:33:43.3,一产比全省高 10 个百分点,二产比全省低 6.2 个百分点,三产比全省低 3.8 个百分点。一产比重过大,农业经济仍然占主导地位;工业化发展滞后,产业基础薄弱,

13、高能耗、高排放和资源型产业的格局尚未扭转,产业集中度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低,产业链短;第三产业仍以传统服务业为主,商贸物流、金融咨询等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加快工业发展的任务更为繁重。城镇化进程缓慢,辐射带动能力弱。全省民族地区城镇规模普遍小,只有凯里、兴义、都匀三个中等城市,城市带动力弱。县城、中心镇和民族村镇建设滞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能力差,缺少大企业、大项目支撑,多以传统农业为主,投资空间狭窄,发展潜力不足,新增就业岗位少,城镇综合经济实力弱,承载能力和聚集效应低,对农村人口的吸纳能力弱,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城镇化仍处于初级阶段,新时期,推进城镇化的任务更为迫切。社会事业发展总体滞后

14、,社会管理亟待加 强。 民族地区高中阶段入学率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双语” 教师短缺、教学能力急需提高,民族文化教育还未广泛开展,职业教育严重滞后。医疗机构基础设施不完善,卫生技术人才缺乏,基本医疗和卫生服务能力差。社会保障水平低、覆盖面窄,应保尽保难度大;结构性就业矛盾突出,就业服务、职业培训体系不健全。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民族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数量少,少数民族文化产品数量不多、质量不高,非物质文化遗产损毁、流失、失传严重。随着社会结构变化加快、经济发展和收入差距拉大、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增加等,民族地区法治建设难度加大,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管理的任务更为突出。第三节 面

15、临的机遇和挑战新时期国家大政方针政策实施带来的机遇。 “十二五”时期,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加速推进,国家进一步扩大国内消费需求,更加注重公共服务投入,更加注重改善民生,更加注重推进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为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带来机遇。国家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生态补偿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为民族地区提高资源利用率,推动结构调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破解经济增长与资源供给、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创造有利条件。新一轮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使东部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速度明显加快,国家出台的在西部建立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和东西部地区互动产业合作示范园区的有关政策,为我省民族地区发挥比较优势承接产业转移、

16、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带来良好机遇。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带来的机遇。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指出,优先支持西部地区交通、水利、电力、通讯与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支持生态脆5弱地区生态重建,更加注重西部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有利于优化区域发展布局,培育西部新的经济增长极。不断加大对口支援、对口帮扶力度,推动老少边穷地区和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全面推进西部地区对内对外开放,有利于我省民族地区抢抓机遇,发挥资源禀赋优势,加快发展。国家对民族地区发展高度重视的机遇。 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更加重视民族地区发展,在推动贵州全面发展中,强调了推动黔中经济区和民族地区协调发展的重

17、要性,对我省民族地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有利于我省进一步完善民族地区公共服务体系,改善少数民族民生,发展少数民族事业。全省“十二五”加快发展创造的机遇。 “十二五”时期,我省工业化快速推进,城镇化加快发展。依托快速铁路和高速公路建设,将加快我省民族地区融入全国经济大循环的进程;大中城市发展带动战略的深入实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加快建设,给民族地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推进城镇化提供更有利的条件;以交通、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为我省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支撑;全省向绝对贫困发起总攻,将极大推动民族地区扶贫开发工作,为民族地区

18、各民族群众迈向全面小康、促进民族和谐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充分抓好机遇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 “十二五”期间,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依然存在,国内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区域之间竞争更加激烈。我省民族地区基础差、欠账多、经济实力弱、投资乏力、发展差距大、科技和教育水平低、人口素质有待提高、体制机制转换滞后等依然是我省少数民族事业进一步发展面临的瓶颈与挑战。综合判断, “十二五” 时期,我省少数民族事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发展环境良好。各级政府要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统一思想、科学谋划、集中心智、凝聚力量、奋发进取,推进我省少数民族事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19、。 第 二 章 总 体 思 路 、 基 本 要 求 和 发 展 目 标第一节 总体思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突出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战略,发展民族地区特色经济,推进民族地区农业现代化和扶贫开发。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民族地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发展少数民族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培养少数民族人才队伍,促进少数民族公共服务均等化,健全民族政策法规体系,扩大民族地区对外开放,营造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新

20、局面,为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第二节 基本要求突出重点地区。把支持少数民族地区事业发展作为重点,加大对民族地区,特别是对苗岭山区、武陵山区、乌蒙山区等集中连片贫困民族地区、252 个民族乡和民族地区 500 个贫困乡镇及人口较6少民族的扶持力度。突出重点任务。大力加强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民族地区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民族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实施贵州省“十二五”民族事业发展十大推进计划。突出民生优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始终,不断提高城乡各族群众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扩大保障范围和提高保障标准,使发展的成果真正惠及各族人民。突出协调发

21、展。推进城乡、区域和经济社会统筹发展,加强协作、紧密配合,形成支持民族地区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强大合力。突出生态建设。加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第三节 主要发展目标综合分析全省发展趋势和民族地区条件,应努力实现以下主要发展目标:经济加速发展。到 2015 年,民族自治地方生产总值确保实现 2000 亿元,力争年均增长率达 14%以上,人均生产总值达到 21517 元;第一产业年均增长 7.8%以上,第二产业年均增长 17.5%以上,第三产业年均增长 13.6%以上;

22、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 225 亿元,年均增长 17%以上。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以交通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民族地区“县县通高速”目标基本实现。到 2015 年,70% 以上的建制村通油路(水泥路) ;工程性缺水问题全面解决,农村人口人均有效灌溉面积达 0.9 亩以上,农村人口人均基本口粮田达到 0.5 亩以上。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取得新进展。 民族地区贫困人口减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幅 13%以上,力争 5 个以上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实现“脱贫摘帽”,建设 500 个特色民族文化村寨。科技教育水平大幅度提升。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 85%,高中阶

23、段毛入学率达 63%,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全省平均水平,新增劳动力受教育年限大幅提高,民族文化教育成效明显;全社会研究与发展(RD)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 1.2%。卫生和人口计生工作稳步推进。民族地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基本完善,建设一批民族特色专科医院,重大传染病、地方病、职业病等得到有效控制,民族医药事业加快发展;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6以内,孕产妇和婴幼儿死亡率控制在全省平均水平以内。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到 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 5480 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 10%以上,城镇新增就业65 万人以上

24、;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 93%以上; 2014 年全面完成统计在册的农村危房改造,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取得新进展。少数民族文化和体育事业加快发展。 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各自治县均建成一个少数民族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以及体育场馆,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取得明显成效。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7控制在国家下达的指标范围内;到 2015 年,新增荒山造林 200 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 50%以上。 表 2 规划发展目标与全省“十二五”目标对照表指 标 省规划目标 民族地区目标 属性一、经 济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12

25、以上 14 预期性一产年均增长(%) 5 以上 7.8 预期性二产年均增长(%) 16 以上 17.5 预期性三产年均增长(%) 12 以上 13.6 预期性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12 以上 预期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 15 以上 17 预期性二、基础设施农村人口人均基本口粮田(亩) 0.5 0.5 以上 预期性农村人口人均有效灌溉面积(亩) 0.9 0.9 以上 预期性乡镇通油路(水泥路)率(%) 100(2012 年实现) 100(2012 年实现) 预期性建制村通油路(水泥路)率(%) 70 以上 70 以上 预期性自然村寨广播电视覆盖率(%) 100 100 预期性农村

26、市场网点建设(个) 2000 预期性城镇化率(%) 40 40 预期性三、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贫困人口减少(现行标准) (万人) 252.5 以上 170 以上 预期性贫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幅(%) 13 以上 预期性民族团结示范村(个) 500 预期性四、教育、科技、人才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85 85 预期性高中阶段毛入学率(%) 63 63 预期性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27 27 预期性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目标(人) 2000 预期性指 标 省规划目标 民族地区目标 属性8少数民族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人) 1500 预期性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目标(人) 1000 预期性少数民族

27、特殊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人) 1000 预期性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人) 10000 预期性全社会科技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 1.2 1.2 预期性五、卫生、人口、计生千人卫生床位数(张) 3.5 3.5 预期性乡镇村卫生员配备(人/乡(镇) 、人/村) 50、5 50、5 预期性民族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 6 以内 6 以内 约束性孕产妇、婴儿死亡率(/10 万、) 65、20 预期性六、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5480 5480 预期性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22840 22840 预期性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 135 以上 65 以上 预期性城镇登记失业率(%)

28、4.5 以内 4.5 以内 预期性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 93 93 约束性七、文化、体育民族公共图书馆建设(个/县) 1 预期性民族博物馆、文化馆建设(个/县) 1 预期性民族体育场、馆建设目标(个/县) 1 预期性八、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荒山造林面积(万亩) 400 200 约束性森林覆盖率(%) 45 50 约束性森林蓄积量(亿立方米) 3.8 2.5 约束性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 80 80 约束性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80 80 约束性9第 三 章 大 力 推 进 民 族 地 区 基 础 设 施 建 设加强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对民族地区发展起重大推动

29、作用的交通、水利、电力、通信、信息等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和支撑能力。第一节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优 先 安 排 民 族 地 区 公 路 交 通 建 设 项 目 , 积 极 推 进 民 族 地 区 境 内 高 速 公 路 、 县 域 主 干 道 路 、 旅游 公 路 建 设 , 构 建 完 善 的 公 路 交 通 运 输 网 络 。 力 争 到 2015 年 , 实 现 民 族 自 治 地 方 县 县 通 高 速 , 完成 民 族 地 区 乡 镇 100%通 油 路 ( 水 泥 路 ) 和 建 制 村 100%通 公 路 的 目 标 。 加 快 沪 昆 客 运 快 速 铁 路

30、在我 省 境 内 的 黔 东 南 段 、 黔 南 段 和 黔 西 南 段 建 设 , 建 设 和 完 善 民 族 地 区 民 用 机 场 , 新 增 航 线 航 班 ,增 强 航 空 客 货 集 散 能 力 , 争 取 开 通 民 族 地 区 与 省 内 、 国 内 和 国 际 相 联 系 的 航 线 。 推 进 水 上 交 通 运输 航 道 建 设 , 重 点 改 造 提 升 南 北 盘 江 、 红 水 河 、 都 柳 江 等 主 要 河 流 的 通 航 能 力 。 加 快 构 建 民 族 地区 综 合 交 通 网 络 , 完 善 乡 村 客 运 站 ( 点 ) 、 码 头 港 口 建 设

31、力 度 , 提 高 民 族 地 区 的 通 达 深 度 , 改 善 通行 条 件 。专栏一 民族地区交通建设重点工程铁路工程 完成贵广快速铁路和沪昆快速铁路民族地区段建设。高速公路工程 实施民族地区县县通高速工程,完成黎平至洛香、思南至剑河、惠水至兴仁、晴隆至兴义等一批跨区域的高速路工程。农村公路通达通畅工程 实施民族地区农村通村公路和油路建设工程、农村危桥改造工程,安保工程、农村客运站和渡口改造工程。民航机场建设工程 实施凯里黄平机场建设工程,开通民族地区的国内线路。内河航运建设工程 建成西南水运出海中线通道南北盘江、红水河航运扩建工程,力争启动都柳江从江、大融航电开发项目工程,建成三板溪库

32、区航运建设工程。交通运输枢纽工程 实施贵广和沪昆快速铁路民族地区沿线客货站建设工程、高速公路民族地区重要节点客货站场建设工程。第二节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统筹考虑水利建设、生态建设和石漠化综合治理,突出抓好大中型骨干水源工程建设和民生水利建设,加快建设一大批中型以上骨干水利枢纽工程,把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向下延伸,优先解决民族地区群众最关心的水利问题。通过 5 年的努力,少数民族地区工程性缺水状况得到有效改善,基本建立起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安全保障体系,工业及城镇化发展的水资源保障体系,农村人均半亩口粮田灌溉保障体系,城乡中小河流防洪减灾体系,水资源节约与保护体系,水土保持与河湖生态修复体系,水利法制体系

33、。全面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政府对水利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走水务一体化发展之路,用现代水利理念提升水利建设水平,为民族地区水利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10专栏二 民族地区水利建设重点工程骨干水源工程 完成民族地区“滋黔一期” 在建水库建设工程,开工建设普安五嘎冲水库、紫云黄家湾水库 2 座大型蓄水工程、兴义市木浪河水库加高工程和一批中型蓄水工程,实施一批引提水工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 实施瓮福、黎榕、兴中、盘江、安西等大型灌区和 30 个左右的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新增、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 200 万亩左右。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全部解决民族地区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34、。“五小”微型水利工程 在民族地区开工建设一批小塘坝、小水窖、小堰闸、小泵站、小渠道等微型水利工程,新增供水量 2000 万立方米左右,新增灌溉面积 27 万亩。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全面完成民族地区现有小(2)型病险水库治理。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工程 实施民族地区中小河流治理项目 200 个。烟水配套工程 新增烟水配套工程面积 160 万亩左右。城市供水水源工程 完成嘎醉河水库、巴拉河水库、积仑水库、桑郎水库、打鱼河水利枢纽工程等城市供水水源工程。第三节 电力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电力网络建设。以提高电网供电可靠性为重点,加大电网建设力度,积极推进电源点建设,加快开发大中型水电,合理开

35、发民族地区农村小水电。探索发展风能发电、生物能发电,增加清洁能源比重。对现有电网规划进行调整、充实和完善,在民族地区建成覆盖所有乡镇的完善、高效、安全的电力运输网络。抓住国家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的机遇,投资 24.6 亿元改造民族地区城乡电网,加强民族地区农村消防设施更新换代和电网升级改造,建设安全可靠的城乡电网系统,使民族地区建制村电网完全改造率达 90%以上。推进民族地区信息“数字化” 建设。 围 绕 第 四 代 移 动 通 信 、 下 一 代 互 联 网 和 数 字 电 视 等 未 来 网 络建 设 重 点 , 加 强 光 纤 宽 带 网 络 建 设 , 促 进 民 族 地 区 电 信

36、 网 、 互 联 网 、 广 电 网 三 网 融 合 。 不 断 提 高民 族 地 区 农 村 和 边 远 地 区 的 信 息 网 络 覆 盖 率 , 建 立 数 据 交 换 和 共 享 机 制 , 提 升 电 子 政 务 、 电 子 商务 、 地 理 信 息 、 远 程 教 育 、 远 程 医 疗 等 服 务 能 力 , 初 步 实 现 社 会 公 共 服 务 和 综 合 管 理 数 字 化 、 网络 化 。 加 快 “金 盾 工 程 ”、 城 市 报 警 监 控 工 程 建 设 进 度 , 提 高 政 法 工 作 信 息 化 、 现 代 化 水 平 ; 大 力推 进 信 息 化 与 工 业

37、 化 的 融 合 , 加 强 企 业 信 息 化 建 设 , 推 进 生 产 设 备 数 字 化 、 生 产 过 程 智 能 化 和 经营 管 理 信 息 化 ; 加 速 推 进 民 族 地 区 “三 农 ”信 息 服 务 工 程 建 设 。 到 2015 年 , 民 族 地 区 农 村 电 力 和 通讯 网 络 覆 盖 率 、 农 村 信 息 化 覆 盖 率 、 农 村 广 播 电 视 覆 盖 率 达 100%; 电 话 普 及 率 和 互 联 网 普 及 率达 到 全 省 平 均 水 平 。专栏三 民族地区电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电力工程 实施凯里、松桃等 500 千伏输变电工程、220 千伏及以下输变电工程、民族地区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煤矿双电源工程和城市配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在独山、兴义、黎平等建成一批 500 千伏变电站,建成兴义独山黎平 500 千伏外环网;以及民族地区农村消防设施更新换代的电网升级改造工程。信息工程 实施电信网、互联网、广电网“三网融合” 工程,城乡宽带网、用户接入网、信息资源数据库和综合信息平台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工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