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 孟子 的文学价值 1、至精至密的论辩艺术 “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 。 ”( 滕文公下 ) ( 1) 灵活巧妙的论辩手段 。( 如 梁惠王下 中孟子与齐宣王的一段对话。) 又如 梁惠王上 的 “齐桓晋文之事 ”章,是最为人称道的代表作之一。 牛运震 : “篇中勾勒顿挫,千回百转,重波迭浪,而后归宿于王道。有纲领,有血脉,有过峡,有筋节,意在不使一直笔,又不使一呆笔,读者熟复于此,其于行文之道思过半矣。 ”( 孟子论文 ) ( 2)善用比喻和寓言。 赵歧 孟子题辞 : “长于譬喻,辞不迫切,而意已独至。 ” 如 “齐人有一妻一妾 ”,中 “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 ” 评点家说:
2、“三字顿挫,无限烟波。 ”( 十三经评点札记 卷四十五) 2、气势浩然的文风 孟子曾说: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 公孙丑上 ) 3、精练简约、深入浅出的语言风格 赵岐 : “辞不迫切,而意以独至 ”( 孟子题辞 ); 苏洵 : “语约而意尽,不为巉刻斩绝之言,而其锋不可犯 ”( 上欧阳内翰第一书 ) 作品选讲: 齐桓晋文之事章 1、内容简介 本文选自 孟子 梁惠王上 。这是孟子晚年第二次到齐国任客卿时,劝说齐宣王 弃霸图王的一篇谈话记录,比较全面具体地阐述了他的 “ 仁政 ” 学说。 2、全文串讲 3、本文的 艺术特色 (主要体现为孟子的论辩技巧和行文匠心。) ( 1) 灵活多样的论辩方法
3、孟子善于观察论敌、揣摩对方心理,进行启发式诱导;设置转换话题灵活机巧,分寸把握适当。运用层层推进的论辩方式,擒纵开合,曲折多变。 ( 2) 文章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笔锋犀利 。(三个 “不用 ”,五个 “不足 ”) ( 3) 善于譬喻,说理简洁生动,使抽象哲理形象化 。( “ 明察秋毫 ”“ 为长者折枝 ” 、 “ 缘木求鱼 ” 。 “ 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 ” ) ( 4) 排比、反复手法的巧妙运用助长文势,增强感染力。( 全文共七组排比句 ) 牛运震 孟子论文 : “篇中勾勒顿挫,千回百转,重波迭浪,而后归宿于王道。有纲领,有血脉,有过峡,有筋节,意在不使一直笔,又不使一呆笔,读者熟
4、复于此,其于行文之道思过半矣。 ”第四节 墨子 一、墨子及墨家学派 墨子 (公元前 480 前 410),名翟,战国时期鲁国人。 后汉书 张衡传 说他 “当子思之时,出孔子后。 ” 淮南子 要略 : “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以其礼烦扰而不说,厚葬靡财而贫民,(久)服伤生而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政。 ” 墨子 的学术理论保存在 墨子 一书中,它不是墨翟个人的作品,而是墨家学派的总集。 汉书 艺文志 称 墨子 有71篇,今本 墨子 存 53篇。 二、墨子的思想 墨子针对战国初年 “国相攻、家相篡 ”、 “人相贼 ”的祸乱现实,提出了十项治国方略,其中代表墨子思想个性的是 “兼爱 ”。 三、 墨
5、子 的文学价值 1、 察类明故的逻辑方法。 2、大量的生活现实和历史事实的简括叙写。 3、语言质朴 、简洁第五节 庄周 与 庄子 老子 和 庄子 是先秦道家的代表人物, 老子 、 庄子 二书为道家主要代表作。老、庄之并称,不见于先秦,大约起自魏晋。 老 、 庄 之文各具风采,文辞富美,在先秦诸子之文中独树一帜。特别是 庄子 之文,不仅在当时堪称翘楚,而且对后世文学影响极为深远。 (一)庄子及 庄子 简介 庄子 (约公元前 369286 前 ),名 周 ,字子休,战国时宋蒙县人。 史记 老子韩非列传 : “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 ” 唐玄宗大兴道教,天宝元年( 742)封庄子为 “南华真人 ”,称 庄子 一书为 南华真经 。 据 汉书 艺文志 记载, 庄子 有五十二篇。今存 三十三篇 。分为 内篇 (七篇)、 外篇 (十五篇)、 杂篇 (十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