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结构资本的转化与基于知识积累的.doc

上传人:创****公 文档编号:1123998 上传时间:2018-12-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育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结构资本的转化与基于知识积累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培育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结构资本的转化与基于知识积累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培育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结构资本的转化与基于知识积累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培育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结构资本的转化与基于知识积累的.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培育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结构资本的转化与基于知识积累的.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摘要:券商作为知识型企业应以知识资本为核心整合内部资源,培育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结构资本的转化与基于知识积累的金融创新是券商的利润源泉。我国券商应整合有限的资源选取市场切入点,实行差异化的发展策略。关键词:资源 知识资本 核心竞争力 创新一、命题的提出:资源整合的目的是提高券商的核心竞争力资源是一个企业拥有和控制的知识积累、财务资产、物质资产、人力资本等一系列的有形和无形的要素;是指公司所控制的资产、能力、组织过程、公司属性、信息、知识等,能被公司控制、提升自身效率和效益而用来创造并实施战略的基础。自 80 年代中期以来,西方管理学界逐渐兴起了一种分析企业的新理论,叫做以资源为基础的企业观(t

2、he resource-based view of the firm,RBV) 。这种理论把企业视为各种有形的、无形的资源的集合,认为不存在两个完全相同的企业,因为企业之间不可能有同样的经历、同样的资产和技能、同样的企业文化等。企业的竞争优势无论来自何处,最终都能归结为企业所拥有的宝贵资源。该理论将企业的竞争优势与组织内部的因素相联系,使企业的研究从重视产出转向资源的投入。那么什么样的资源才能成为企业最宝贵的资源呢?RBV 提出了许多评估基准,如资源转移的不完善、模仿的不完善和交易性问题.容易得到的结论是,企业应当追求那些在上述基准评估中表现优异的资源,而其中的最佳者常常是某些无形的资源诸如企

3、业的组织文化、知识与技能、组织能力、企业关系等。 资源转移的不完善性来自于资源使用价值的专用性,即是指某种资源对具有特殊条件的某公司而言有较高价值,而对其他公司的现有人员而言价值不高,属于公司专用性特殊资源。随着资源的不可编码性程度的增加,资源转移的有效程度也将随之降低,因此更需要资源的内部转移,更需要一定的转移路径。如核心能力资源具有涵义模糊、因果关系模糊、信息的不完全性、内在的相互关联、历史依存性、积累性学习、组织依附性(核心能力附着在特殊的组织机构体内) 、不可还原性投资、偶发性以及隐性知识属性等特征,决定了其具有较强的不可转移性以及转移的失效性。资源模仿的不完善性来自于管理行为与效果间

4、因果关系的模糊性与不确定性。巴利(Barney 1991)指出,无论资源拥有者还是竞争者都难以有效把握管理行为与效果间存在的因果关系,从而提高了资源模仿的不完善性,并为拥有者充分挖掘资源潜力带来了难度。资源模仿的障碍主要来自三方面:一是资源的默许性,即在边干边学过程中积累的经验等,有较强的路径依赖(Path Dependencieies),竞争对手难以模仿;二是复杂性;三是专用性。资源的交易性。Barney 认为,存在合理的战略资源竞争(虽然是不完善竞争)市场时,公司可以通过收集更多的准确的有关资源价值的信息来提升公司竞争优势。基于资源为基础的企业观的研究深入,人们对企业内部资源中无形知识越来

5、越重视,知识在企业能力理论中逐步成为基于资源的企业理论的核心。Dierickx Cool 认为,真正独具特色与价值的资源(如名誉、名声)是无法在市场中获取的,也是无法交易的。对此,公司必须通过自我内部相关性发展,整合出核心资源,强化竞争优势,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2核心竞争力 (C.K.prahalad&G.Hamel 1990)指企业中的积累性知识,尤其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生产技能和整合多种技术的知识和能力超越其他竞争对手的独特能力。Leonard-Barton( 1992)认为企业竞争力是企业内部的知识的集合,包括员工知识和技能、技术系统、管理系统和价值规范四个方面,主要发挥协调和整合作用。

6、二、以知识资本为核心整合券商内部资源随着我国加入 WTO,混业经营的来临,券商将面临愈演愈烈的经营竞争及愈来愈大的经营压力,构造券商的核心竞争力已是一个时髦的话题。所谓“券商核心竞争力”是指券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加逐渐形成的关系到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关键的、独有的、比竞争对手更强的持久的某种优势、能力或知识体系。它是券商综合实力和发展前景的集中体现,是券商区别于竞争对手融知识与资产于一体的专有能力。构成这种核心竞争力体系主要包括:员工的知识与技能;公司的技术系统;管理系统;公司的价值规范四个方面。这种核心竞争力的构造是本土券商应对国外券商及混业经营趋势中可能出现的竞争对手的必然选择,亦是适应客户不断

7、发展的服务需求,开发客户潜在服务需求的根本性战略规范。为分析券商核心能力的本质,必须以核心能力的表现形式和依附载体分析为前提。由于证券市场中以资本运营为核心的各类投融资活动均属复杂而精巧的财技的运用,因此对证券市场参与各方均提出了较高的专业知识要求。在券商方面,由于要发挥中介作用,实际上扮演社会资源整合魔术师的角色,这需要券商的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认识水平和驾驭能力。券商作为知识性企业(Knowledge-based Company),其知识化特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投融资主体尽管涉及各行各业,自身情况也千差万别,但其资本运营的目标均需要通过对象单一、过程单一的资本市场来解决。整个运营过程实际上

8、是对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过程,一个资本运作项目的知识密集程度和关联程度都是其他行也所无法比拟的;二是券商对复合型人才、前沿性人才有较高的依赖程度,国内外券商那里都汇集了一大批社会上的精英,证券市场的价值发现功能和资源优化配置功能绝大部分都是透过这些业内知识精英来实现的。一个券商的核心能力是以何种形式反映出来的,券商的核心能力存在于何种载体之中。笔者认为券商核心能力的表现为券商内部格式化知识、能力、信息、价值观等,外在表现形式有品牌、信誉等,这些不同形式的核心能力,存在于人、组织结构,企业文化、资本等不同的载体之中。由于信息、能力、价值观和文化等在本质上是组织内部的知识,由于知识的缄默性和社会复

9、杂性使其成为组织特有的难以模仿和替代的资源。所以,可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券商核心能力的本质是券商特有的知识和资源。现在的问题是如何看待知识与资源的关系。由于市场不完全性和稀缺性的特点,不同券商在获得稀缺性上的机会是不均等的。但在“谁可以获取这些资源”的权利上,不同券商之间并不具有天然的不平等性,只是由于不同券商在自身经营过程中吸收具有不同知识背景和性格的员工,这些显性和隐性的差异决定了券商积累的知识的数量和方向,导致券商在资源配置、利用和能力的决策上的差异性。因此,决定稀缺资源获取和利用上的异质性,其根本原因在于不同券商之间的知识与能力差异。因此,作为资源一种独特形式的知识是构成券商核心能力的本

10、质。面对市场的竞争,券商越来越借助于学习与创新的工具来推动更快地培养核心竞争力。其竞争能力的开发不是仅依赖3于一种自然发生的重复性暗默过程,而是越来越借助于知识的更新来推动公司的发展,券商最重要的资本将不再是传统的物质资本(包括货币资本),而是知识资本(Intellectual Capital),知识资本决定现代券商发展的终极资源。美国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思(J.K.Galbrainth )第一个提出了知识资本的概念,指的是存在于组织之中的、能够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为企业增加价值的无形资产,斯图尔特财富杂志的编辑斯图尔特(Stewart)在其经典性的论文知识资本:如何成为美国最有价值的资产中进一步揭

11、示了知识资本的内涵,指出知识资本已经成为美国最重要的资产。之后他又进一步论证了知识资本是企业、组织和一个国家最有价值的资源,将长期以来被大家忽视的知识资本及其重要性揭示出来。虽然它们常常以潜在的方式存在,是你无法触摸到的,但它却是能够使你富有的东西。对于斯图沃特来说,员工的技能和知识、顾客忠诚以及公司的组织文化、制度和运作中所包含的集体知识(collective knowledge)都体现着知识资本。斯维比(K.E Sveiby)指出知识资本是企业一种以相对无限的知识为基础的无形资产,是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斯图沃特提出了知识资本的 H-S-C 结构,指出知识资本的价值体现在人力资本(human

12、 capital)、结构性资本(structural capital)和顾客资本(customer capital)三者之中。在此我们将券商的知识资本可以概括为以下范畴:1人力资本。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在 1960 年首先提出人力资本学说,其中心论点就是,人力资源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远比物质资本的增加重要得多。所谓人力资本指存在于人体之中的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技术能力和健康等质量因素之和,是职员知识、技术、创新概念和管理方法的一种资源总称。人力资本的核心是知识与技能,包括管理者与员工的竞争力及其能力,具体体现为核心员工的洞察与执行力。 2.结构性资本。是由组织协调引起的资本化支出而以组织资产存

13、在的生产要素或价值。它体现了券商知道自己如何协调经营活动,具体体现为组织的组织结构、制度规范、组织文化等。3顾客资本。指同顾客关系的价值,包括券商以外的与顾客的联系,如客户忠诚、券商信誉、营销渠道等经营性资产。4社会资本(social capital)。所谓社会资本是客户关系、信誉、消费者与消费者群体关于产品或劳务的知识积累、生产性知识在生产组织内部的积累以及包括默契和创新精神在内的企业文化。具体券商而言指的是进入经营过程,对券商价值发生影响的社会资源。资源本身并不是社会资本,只指获取它们的能力。它的功能是指作为资源提供给行为人用来获取收益的那部分社会结构、文化的价值。知识资本拓展了物质资本与

14、非物质资本的概念,将无形资产与有形资产整合在一起,构建了人力资本(即企业员工的技能和知识)与券商市场价值之间的桥梁。知识资本理论的创新之一是其有效地揭示了人力资本与结构性资本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券商战略知识管理中,可以通过制度安排和组织安排来促进人力资本的积累及其与结构性资本的有效互动,转化为产品和服务,进而实现其市场价值。它将券商信誉、商标、员工知识与忠诚、顾客满意、经营关系等与券商的组织结构、生产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市场开拓以及财务状况紧密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了券商的核心竞争力。在组织的知识管理战略中,通常以人力资本为前提和出发点,结构性资本为保障和支持,促成个人知识的创新,4鼓励将个人为编

15、码知识转化为企业的知识,人力资本是券商寻求价值实现和价值增值的重要因素,结构性资本的作用是保证和支持人力资源知识实现知识价值。券商知识的溢出导致的创新和结构资本的转化构成两大价值源泉,可商品化的创新产生于券商的人力资源。三、以知识资本为核心的资源整合机制从严格意义上讲,知识起始于并从属于单个个体,没有个体,券商难以创造知识,知识资本的产生需要一方肥沃的土地,一个具有共享信息知识的环境。券商应为个体创造知识提供动态竞争机制,为其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与发挥“平台效应”起支撑作用,结构性资本的转化是券商发挥作用的载体,同时较高的结构性资本是券商经营稳定性、科学性的基本保证,科学、合理的机制节约券商的交易

16、成本,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更好地激发知识资本的潜力,使个人的价值与券商价值相一致。(1)实施过程及决策机制公司制是七十年代以来投资银行典型组织形式。现代企业的运行造就了职业的管理者阶层和管理者市场,出现了所有权与管理权的彻底分离,这一分离体现了这样一个契约控制权的授权过程作为所有者的股东,除保留诸如通过投票选择董事与审计师、兼并和发行新股等剩余控制权外,将本应由他们拥有的契约控制权绝大部分授予了董事会,而董事会则保留了聘用和解雇着席行政官、重大投资、兼并和收购等战略性的“决策控制权”外,将日常生产、销售、雇佣等“决策管理权”授予了公司经理阶层。在公司治理机构框架中,内部决策机制的辐

17、射面如图一。图一、监 事 会 审计委员会 股东大会 - 董 事 会 - 总经理 - 各职能部门 提名委员会 薪酬委员会 在执行过程中董事会是公司的决策机构,总经理领导各职能部门贯彻落实,基本原则是决策集体、个人实施。投资银行的领导机构可分为四种决策类型:(1)目标型(Targeting ):确定基本目标、设置财务目标,跟踪监测及分配经营决策,提供具体经营服务不是首脑机构的责任,在首脑机构工作的职员履行咨询、指导者的职责;(2)引导型(Guiding):协调经营战略,设置并监测财务目标和经营目标;对主要的经营决策提供投资,首脑机关的职员起协调作用;(3)指挥型(Directing ):参与建立经

18、营目标和实施工作;参与主要经营决策,提供及时的服务和支持是首脑机构工作的必要部分,首脑机构和职员是方案和政策的提供者;(4)运行型(Running):制定计划、政策和指南,并进行跟踪监测;执行主要的经营决策,首脑机关的主要工作是支撑经营活动,职责是“发号施令者” ,他们告诉下属应该做什么。随着投行跨国经营规模扩张,集权与分权是一些公司面临的一个问题,合理的组织结构将为券商实现既定的目标和战略提供与建立一个经营的平台,传统的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已不适应,券商已发展成为学习型组织,该组织的结5构应是扁平的,即从最上层的决策层到最下层的操作层,中间相隔层次尽量减少,让最下层单位拥有充分的自主权,并对产

19、生的结果负责,从而行成扁平化组织结构,提高券商的应变和生存能力以及人力、物力等资源配置与分配效率。(2)监督约束机制有效的监督与约束机制能保持券商健康地运转,使其拥有良好的社会资本和顾客资本。1、内部监督与约束。除了监事会发挥监督职能外,在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稽核委员会,部分地代行监事会的审计监督职能。2、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解决信息不对称的关键在于信息披露制度,公司必须披露的重大信息包括:公司的经营成果及财务状况;公司的发展战略和计划;公司股权结构及其变化;董事和主要执行官员的资历、信誉和报酬;一些可预见的重要风险因素;与雇员及其他利益相关的重大事件。健全的信息披露制度本身就是对经理层的

20、一种制衡约束手段,也是对公司进行市场监督的基础,是股东正确行使表决权的关键。3、外部市场监督与制约。投资银行股东对经营层的监督依靠其发达的资本市场、充分竞争的经理市场和产品市场这些外部力量来实现。投资银行经理层的管理策略、经营行为及最终的经营成果都要接受市场的评判,投资者会根据自己的评判采用不同的投票方式,公司业绩和股价的不良表现可能会引发公司被收购兼并的危险,公司的经理层也有被取而代之的职业风险。这些是对经理层滥用权力、实行内部人控制的很好的外部市场制约。4、非市场监督(Nonmarket Monitors).指资本市场中的专业评级机构和专业媒体,诸如美国银行家(American Banke

21、r),机构投资者(Institution Investor)等专业机构和媒体,它们不断对投资银行进行排名,影响它们的公司声誉和业务的市场竞争力。(3)激励机制激励机制主要解决两个问题,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道德风险是由人的行为的不可预测性引起的,如无法评价经营者工作的努力程度;逆向选择则起用于信息不对称。通过组织和制度来规定权力和信息的合理分配,可抑制内部人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但不可能完全杜绝这类行为。激励设置相当复杂,一方面应顺应组织的需要“量体裁衣”制订。另一方面激励对象是人,方法是通过满足人的某些需要来达到激励目的,但人的追求是不断变化的(如马斯洛的需求层论所揭示的那样) ,要使激励机制

22、能够持续地适应人动态的需求就不得不从多角度考虑激励问题。为了有效地激励经营者努力提高公司业绩,增加股东回报,投资银行对高级管理人员可采用货币收入(高工资、高奖金)的办法作为短期激励,同时普遍运用股票期权等多种金融工具来强化中长期激励。一般来说,投资银行的激励机制具有以下特点:1、建立以高级管理人员为重点激励机制。投资银行对高管人员实行重点激励,给予他们极为丰厚的待遇,高管人员的收入结构中奖金数额远远超出工资总额,股票期权等其他激励性收入在现金总收入中占有很高比重,而且对高管人员的股期权激励程度总体较高,它主要表现在高管人员手中持有大量尚未实施的股票期权。2、激励工具与激励层次多样化6投资银行(

23、如美林证券)在设计激励机制时广泛采用流动性、收益性、风险性和期限互不相同的多元化金融工具,并通过这些不同金融工具的组合运用以求达到最佳激励效果。同时根据员工不同等级,不同服务年限,不同工作的特点,采取了多种不同的奖励计划,使员工从进入公司到离退休、从年轻新手到资深专家都能享受不同的阶段性激励。注重引导高管人员行为长期化的激励机制,使公司成长性和高管人员、普通员工的个人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保证投资银行长期持续稳定发展。3、内激励与外激励相结合内激励是通过启发的方式,培训员工的自觉意识,形成某种观念,发生公司所期望的行为,逐渐将组织所欣赏的道德意识变为职员自律的标准。外激

24、励是采取外部措施,奖励公司所欢迎的行为,惩罚公司所反对的行为。长期的外激励可以帮助职员树立某种观念,产生内激励效应。四、创新是券商核心竞争力的生命力创新是一个组织生存、发展的内在要求,知识经济的本质是创新经济,竞争能力的关键是创新能力,无怪乎商界教皇之称的美国管理学家波得斯说:“你要想独领风骚,那你只有不断创新,不断推翻旧东西” 。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J.A.Schumpeter)认为,创新是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它包括提供一种新产品、采用一种新技术、开辟一个新市场、获得一种原材料的新来源、实行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等。知识资本与有形资源不同,知识不仅可用于为企业赚取“李嘉图租金(Rica

25、rdian rent) ”和“张伯伦租金(Chamberlinian rent) ”,基于知识管理的组织还能够不断创造“熊彼特租金(Schumpeter rent) ”。创新是证券市场永恒的主题,随着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金融工程开始兴起。在整个投资银行业的业务向多样化创新发展的同时,各投资银行同时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业务的竞争使各家投资银行按照自身具有的独特优势向各具所长的方向发展,但为了同其它金融机构竞争,投资银行又不断在市场上推出各种各样的金融创新产品以争取顾客。投资银行的业务已经形成了三大类的核心业务:一是传统型业务,包括证券承销、经纪和自营业务;二是创新型业务,诸如企业并购、重组

26、等收费型业务及资产证券化业务;三是引申型业务,这是近 20 年来兴起的资产管理和新的衍生品的交易,包括互换、契约废止等产品。目前创新型、引申型业务在总业务收入结构中正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投资银行在中国虽然有较快的发展,但直到目前,我国证券公司的主要业务收入仍然主要集中在一级市场的承销上,二级市场的经纪和自营业务只是辅助,其它的业务收入近乎一片空白(如表一) 。表 1 1999 年中国、美国证券公司营业收入构成比较中国全国 五大公司 美国委托买卖手续费 48.76% 41.64% 15.98%交易收入 30.20% 32.18% 19.86%承销收入 3.27% 4.06% 8.74%利息收入

27、17.77% 15.95% 7.32%7投资帐户收入 1.30%投资信托销售 3.63%资产管理 6.24%商品 -4.76%其他证券关联 36.39%其他 6.16% 5.21%合计比重 100% 100% 100.%收入合计 291.77 亿元 91.45 亿元 1833.67 亿美元资料来源:我国证券公司竞争力问题分析 经济导刊2001.3.从营业收入的构成来看:(1)中国委托买卖手续费收入比重远高于美国,表明中国的证券公司的营业收入重依赖于传统业务;中国的证券公司对风险较大的自营依赖程度高。(2)最大的差异在于中国还没有、而美国占很大比重的收入来源上。美国证券公司营业收入中一半以上来自

28、投资信托(基金)销售、资产管理、其他证券关联(MA 手续费等)等业务。中国证券公司在这些业务中收入比重远远低于美国的水平。表一可看出我国券商业务范围和资源配置同质化,参照美国券商经验我们在业务创新方面具有较大的空间,而目前我国券商纷纷步入增资扩股、做大做强、全方位经营误区。以美国如此大的市场规模下,也只能容纳极少数的全方位大证券公司,诸如美林、摩根两家,其他公司的资源配置都在强化自己的优势和特色业务上,并不追求大而全。美国的证券公司非常强调特色化经营,其方式包括在特定业务上集中投入资源,Alex Brown 尽管是小证券公司,却名列新股承销的前 10 家;,Morgan Keegan 利用地区

29、竞争优势,将业务集中在大公司没有覆盖的东南部地区客户;AMA Investment 专注于医院员工这样特定客户的证券服务;Charles Schwab 挖掘信息技术的价值致力于网上交易;FirstMontauk 以证券公司后台事务处理为主要业务;各公司都形成了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即使象美林、所罗门兄弟等大公司也注重发挥自己的优势,如美林公司主要开展组织项目融资、产权交易、充当敌意收购方的财务顾问;所罗门兄弟突出商业票据发行和政府债券交易业务。可喜的是,我国一些券商也意识到整合自身的核心能力,诸如大鹏希望在业务创新方面提高自己的优势;平安在提高服务质量方面吸引客户。国内外案例表明,全方位证券公司的

30、进入壁垒很高,需要经过很长时间,不切实际的战略追求往往会导致资源配置低效率和高风险。一些券商要想继续在资本市场觅得一席之地,就必须在承销、经纪、自营业务之外另辟蹊径。中小证券公司在依靠传统的业务无法生存的情况下,其出路就在于把握市场机会,进行基于知识积累的渐进的金融创新以便更有效利用已有的企业能力而不是跳跃式的全方位的出击,在路径依赖和现有条件下整合资源以获得创新性竞争优势。但金融市场的产品需求是纷繁复杂的,中小证券公司不可能有实力抓住每一个机会去创造迎合每一个需求的产品。我国证券公司当前的课题是做细做精,形成有特色的优势业务,培育核心竞争力。根据自己的资源禀赋条件,可以在收入型与利润型、规模

31、型与效率型、专业型与地区型、客户型与业务型、波动型与稳定型、手续费收入为主与资金运用收入为主等类型中侧重和强化。证券公司必须对市场进行细分,根据自身的独特优势确8定自己将要进入的目标市场,以集中优势资源形成核心能力。挑出的每一个细分市场开发产品和制定营销组合。首先进行市场细分,即按照需求者所需要的各种产品或营销组合,将一个市场分为苦干不同的购买者群体的行为。不同的公司可以有不同的细分方法;其次,选定目标市场,即判断和选择要进入的一个或多个细分市场的行为;第三步是产品的定位,即为产品和具体的营销组合确定一个富有竞争性地位的行为。对产品追求的不同利益来进行。中小投资银行只有集中人才和其它资源抢先进

32、入某一市场,开发与自身资源优势一致的金融产品,在市场的细分基础上实施“精雕细刻的差异化战略”。参考文献:(1)Barney,Jay. “Firm Resources&Sustained Compititive Advantage”Journal of management ,1991,vol.17,99-120. (2) C.K.Prahalad and G.Hamel “The Core Competence of Corporation”,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0 vol.68,79-91.(3) D.Leonard-Barton, “Core Capabi

33、lities and Core Rigidities:a Paradox in Managing New Product Development”,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2,Vol.13,111-125.(4) T.A.Steward.Brainpower:“How Intellectual Capital is Becoming Americas most Valuable Asset”, Fortune, 1991,June,3,40-56.(5)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我国证券公司竞争力问题研究 经济导刊2001,3。(6)胡汉辉,沈群红 西方知识资本理论及其运用 经济学动态 1998,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