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复习题 1基础知识第一章 劳动经济学一 单项选择题1 实证研究方法重点是研究现象本身(A)的问题 A 是什么 B 怎么样 C 应该是什么 D 本质2 劳动力参与率是衡量,测度(C)程度的指标 A 人口密度 B 社会劳动强度 C 人口参与社会劳动 D 参加工作人口比例3 劳动力供给弹性是(C)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 A 劳动力供给 B 劳动力需求 C 劳动力供给量 D 劳动力需求量4 供给富有弹性表示为(D) A Es0 B Es0 C Es1 D Es15 对于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小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判断正确的是(B)A Es1 B Es1 C Es2 D
2、Es06 供给缺乏弹性表示为(C) A Es0 B Es2 C Es1 D Es17 对于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判断正确的是(A)A Es1 B Es1 C Es0 D Es08 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 Es 表示为(A )A(S/S)/( W/W) B(W/W)/ (S/S ) C(W/S)/(S/ W) D(S/ W) /(W/S)9 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 Ed 表示为(D )A(W/D)/(W/D) B(D/W)/(D/W ) C(W/ W)/(D/ D) D(D/ D)/(W/ W)10 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是(C)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A 劳动力需
3、求 B 劳动力供给 C 劳动力需求量 D 劳动力供给量11 需求富有弹性表示为(C) A Ed0 B Ed0 C Ed1 D Ed112 需求缺乏弹性表示为(D ) A Ed2 B Ed2 C Ed1 D Ed113 对于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判断正确的是(C )A Ed0 B Ed0 C Ed1 D Ed114 对于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小于工资变动的百分比,判断正确的是(D)A Ed2 B Ed2 C Ed1 D Ed115 边际产量 MP 用公式表示为(B) A L/ Q B Q/L C Q/ L D L/ Q16 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由劳动投入的增加所引起的
4、产量变动的第一阶段,判断正确的时(B)A AP 递减 B AP 递增 C MP 递减 D MP 为负值17 AP 与 MP 的交点为(B)的最大值 A 总产量 TP B 平均产量 AP C 边际产量 MP D 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 MRP18 当(B)时,总产量取得最大值 A AP=0 B MP=0 C APMP D APMP19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短期企业劳动力需求决定的原则是(A)A MRP=VMP B MRP=MP C VMP=MP D MP=MC20 局部均衡分析法的代表人物是(C) A 亚当斯密 B 希克斯 C 马歇尔 D 瓦尔拉21 一般均衡分析方法的代表人物是(D ) A 亚当斯密
5、 B 希克斯 C 马歇尔 D 瓦尔拉22 均衡价格论是由(A)提出的 A 马歇尔 B 希克斯 C 亚当斯密 D 瓦尔拉23 实际工资计算公式是(B)A 货币工资/ 价格 B 货币工资/价格指数 C 货币工资价格 D 货币工资价格指数24 总供给等于(A)之和 A 消费储蓄 B 投资储蓄 C 投资收入 D 消费收入25 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动,造成劳动力供求结构上的失衡所引致的失业称为(C)A 摩擦性失业 B 技术性失业 C 结构性失业 D 季节性失业26 失业率用公式表示为(C)A 失业人数/就业人数 B 失业人数/人口总数 C 失业人数/ 社会劳动力人数 D 就业人数/失业人数27 下列定义判断
6、错误的是(A) A 最低工资又称最低工资率是指国家依法规定的单位劳动时间的最低工资数额B 最长劳动时间标准包括国家通过立法规定的工时制度,延长工作时间(加班加点)的条件及最高限额,休息休假制度等 C 工会在其发展中承担着多重功能,最基本的是与雇主或雇主组织进行集体谈判,参与决定基本劳动条件,并对各项劳动条件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 D 最低社会保障制度是以国家或政府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劳动者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28(B)是政府通过调节利率来调节总需求水平,以促进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和保持经济增长的一种宏观经济管理对
7、策A 财政政策 B 货币政策 C 金融政策 D 收入政策29 收入差距的衡量指标是(B) A 国民收入 B 基尼系数 C 人均 GDP D 需求弹性30 从世界各国来看,基尼系数(B )时表示收入差距非常小 A 大于 0.2 B 小于 0.2 C大于 0.4 D 小于 0二 多项选择题1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时(AB)A 劳动力市场现象 B 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 C 劳动力市场 D 资本市场 E 就业与失业2 实证研究法的步骤有(ABCD) A 确定和分析研究对象 B 设定假设条件 C 提出理论假说 D 验证 E 反馈3 对劳动力参与率的长期变动趋势描述正确的有(ABE) A 青年人口劳参率下降
8、 B 女性人口劳参率上升C 女性人口劳参率下降 D 老年人口劳参率上升 E 老年人口劳参率下降4 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由劳动投入的增加所引起的产量变动可以分为(ABC)阶段A MP 递减 B AP 递增 C 总产量绝对减少 D 总产量绝对增加 E 总产量不变5 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由劳动投入的增加所引起产量的变动,判断正确的是(ACE)A 第一阶段 AP 递增 B 第一阶段 AP 递减 C 第二阶段 MP 递减 D 第二阶段 MP 递增 E第三阶段 MP 为负值6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短期企业劳动力需求决定的原则是(ABCE)A MRP=VMP B VMP=MPP C MC=W D MP=W
9、 E VMP=MC7 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有(ABC)A 充分就业 B 同质劳动力有同样工资 C 劳动力资源的最优分配 D 体现工资差异 E 增大工资总额8 人口年龄结构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BC) A 劳动年龄人口占失业人口比重B 劳动年龄人口占人口总体比重 C 劳动年龄组内部年龄构成 D 劳动年龄组外部年龄构成E 就业人口总量9 货币工资的影响因素有(ABE) A 货币工资率 B 工作时间长度 C 劳动力数量 D 价格指数 E 工资制度10 关于货币工资计算公式正确的是(ABC ) A 工资标准实际工作时间 B 计件工资率合格产品数量C 计件单价合格产品数量 D 计件工资率总产品数
10、量 E 计时工资率合格产品数量11 福利所具有的特征有(ABCD) A 福利支付以劳动为基础 B 法定性 C 企业自定性 D 灵活性 E 公平性12 福利的支付方式分为(BC) A 当期支付 B 实物支付 C 延期支付 D 支票支付 E 现金支付13 均衡国民收入等于(ABDE ) A 总供给 B 总需求 C 投资储蓄 D 消费储蓄 E 消费投资14 失业类型分为(ABCD) A 摩擦性失业 B 技术性失业 C 结构性失业 D 季节性失业 E 阶段性失业15 需求不足性失业具体表现形式为(CD)A 摩擦性失业 B 结构性失业 C 增长差距性失业D 周期性失业 E 季节性失业16 常用的反映失业
11、程度的指标有(BE ) A 平均劳动时间 B 失业率 C 就业人数 D 失业人数 E 失业持续期17 对失业造成的影响下列判断正确的有(ACD) A 失业造成家庭生活困难 B 失业造成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C 失业是劳动力资源浪费的典型形式 D 失业直接影响劳动者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E 失业有利于国民收入的增长18 政府支出包括(BD) A 赠与 B 政府购买 C 税收 D 转移支付 E 政府呆坏帐19 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要素有(BDE)A 劳动力供给量 B 最低社会保障 C 劳动力需求量 D 最低劳动标准 E 工会20 对就业总量影响最大的宏观调控政策有(ACE) A 财政政策 B 就业政策
12、 C 货币政策 D 金融政策 E 收入政策21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措施有(ACE) A 扩大政府购买 B 减少政府购买 C 增加政府转移支付 D 增加税收 E 降低税率22 政府实施货币政策的主要措施包括(ADE)A 调节法定准备金率 B 调整税率 C 调整利率 D 调整贴现率 E 公开市场业务23 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措施和作用有(ABCD)A 增加货币供应量 B 降低利率 C 刺激投资和消费 D 增加总需求 E 降低消费需求24 收入政策在社会经济中具有以下重要作用(ABCD) A 有利于宏观经济的稳定 B 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C 有利于缩小不合理的收入差距 D 有利于限制收入分配不公问题及其危
13、害 E 有利于物价的稳定25 调控收入与物价的关系,控制工资收入增长过度诱发通货膨胀的措施有(ABC) A 制定工资物价指导线B 在物价和工资增长过快且影响宏观经济稳定的情况下,对物价和工资进行管制以致于冻结C 实施以税收为基础的收入控制政策,约束企业工资发放过度的行为D 依据法律规定,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 E 削减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来减少总需求的宏观经济政策第二章 劳动法 一 单选选择题1 劳动法的首要原则是(A) A 保障劳动者的劳动权 B 物质帮助权 C 报酬权 D 休息休假权2(B)是劳动权的核心A 择业权和劳动报酬权 B 就业权和择业权 C 休息休假权和劳动保护权 D 劳动保护权和
14、职业培训权3 所谓(C)是对劳动者权益和权能的保护,包括人身权益和财产权利,法定权利和约定权益A 基本保护 B 优先保护 C 全面保护 D 部分保护4 政府制定或调整重大劳动关系标准时应当贯彻“三方原则”,即政府,工会, (D )共同参与决定A 企业 B 员工 C 员工代表 D 企业家协会5 不属于社会保险特征的是(A ) A 自由性 B 社会性 C 互济性 D 补偿性6(B)在国家的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A 劳动法律 B 宪法 C 国务院劳动行政法规 D 劳动规章7(A)是劳动法最主要的表现形式 A 劳动法律 B 宪法 C 国务院劳动行政法规 D 劳动规章8(C)是当前我国调整劳动关系
15、的主要依据 A 劳动法律 B 宪法 C 国务院劳动行政法规 D 劳动规章9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规范性文件称为(D) A 劳动法律 B 宪法 C 国务院劳动行政法规 D 劳动规章10 将宪法劳动法律行政法规按照法律效率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A B C D 11(B)不具有法律效力 A 立法解释 B 任意解释 C 司法解释 D 行政解释12(A)是雇员与雇主确定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 A 劳动合同 B 雇用规则 C司法解释 D 集体合同13(D)是通过工会与雇主或雇主协会按照合法的程序,经过集体谈判达成的关于一般劳动条件的协议A 劳动合同 B 雇用规则 C 司法解释 D 集体
16、合同14(C)是以法律共同体的长期实践为前提以法律共同体的普遍的法律确信为基础 A 法官法 B 判例法 C 习惯法 D 成文法15(A)是指劳动法的各项具体劳动法律制度的构成和相互关系A 劳动法的体系 B 劳动法的渊源 C 劳动法的原则 D 劳动法的内容16(B)包括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制度,工资制度,劳动卫生制度以及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制度等A 促进就业法律制度 B 劳动标准制度 C 职业培训制度 D 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17 劳动法规定的劳动标准为(D )劳动标准,具有单方面的(D )A 最高,非强制性 B 最低,非强制性 C 最高,强制性 D 最低,强制性18(D)在于保障劳动者的物质帮
17、助权,其功能是使劳动者在年老患病工伤失业和生育等情况下能够获得帮助和补偿A 促进就业法律制度 B 劳动标准制度 C 职业培训制度 D 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19 劳动法监督检查的( A)即包括劳动法各项规定的实施状况也包括劳动法律部门各项劳动法律规范的实施状况A 内容 B 目的 C 客体 D 方式20(A)是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所形成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A 劳动法律关系 B 劳动合同关系 C 劳动行政关系 D 劳动服务关系21 劳动关系的产生使以劳动条件的(C)为其条件 A 合并 B 具备 C 分离 D 完整22 劳动法律关系与劳动关系的最主要区别在于劳动法律关系体现
18、了(B)A 法律原则 B 国家意志 C 劳动权利 D 法律渊源23(A)即雇员与雇主在劳动过程中的权利义务关系A 劳动合同关系 B 劳动行政法律关系 C 劳动服务法律关系 D 劳动法律渊源24(C)是劳动法律关系的主要形态 A 法律文本 B 双方当事人 C 劳动合同 D 法律渊源25(B)是劳动行政主体与劳动行政相对人之间,为实现和保障劳动关系的运行而依据劳动法律规范和有关行政法规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A 劳动合同关系 B 劳动行政法律关系 C 劳动服务法律关系 D 劳动法律渊源26(C)是劳动服务主体与劳动关系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之间,在劳动服务过程中依据劳动法律规范和有关法律规范所形成的权利义
19、务关系 A 劳动合同关系 B 劳动行政法律关系 C 劳动服务法律关系 D 劳动法律渊源27(D)是劳动关系的现实形态 A 劳动法律原则 B 劳动法律渊源 C 劳动法律体系 D劳动法律关系28 运用劳动法的各种调整方式将劳动关系转化为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法对劳动关系的(A)调整A 第一次 B 第二次 C 第三次 D 第四次29 劳动法律关系是一种(D ) ,雇主和雇员在劳动法律关系之中即是权利主体又是义务主体,互为对价关系A 劳动关系 B 法律关系 C 劳动合同 D 双务关系30 劳动法律关系的( A)是指依据劳动法律的规定,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劳动法律关系的参与者,即雇主与雇员A 主体 B 客体
20、 C 内容 D 事实31(A)的人是指身体健康,有完全行为自由, 18 周岁以上的男性劳动者A 完全劳动行为能力 B 限制劳动行为能力 C 无劳动行为能力 D 部分劳动行为能力32 劳动法律关系的(C)是指劳动法律关系主体依法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A 原则 B客体 C 内容 D 事实33 劳动法律关系的(B)是指主体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实物 A 原则 B 客体 C 内容 D 事实34 依据劳动法律事实是否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法律事实可分为劳动法律行为和(D)A 劳动法律形式 B 劳动法律渊源 C 劳动法律体系 D 劳动法律事件35(A)是指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能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
21、灭,具有一定法律后果的活动A 劳动法律行为 B 劳动法律渊源 C 劳动法律体系 D 劳动法律事件36(D)是指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能够引起一定的劳动法律后果的客观现象A 劳动法律行为 B 劳动法律渊源 C 劳动法律体系 D 劳动法律事件二 多项选择题1 劳动法基本原则的特点是(ABCDE)A 反映劳动法律部门的特点 B 是指导性的法律规范 C 反映调整的劳动关系的特殊性 D 高度稳定性 E 高度的权威性2 劳动法基本原则是(CDE) A 反映劳动法律部门的特点 B 作为指导性的法律规范C 指导劳动法的制定,修改和废止 D 指导劳动法的实施 E 有助于理解,解释劳动法3 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内容
22、是(ACE)A 保证劳动者劳动权的原则 B 平等就业权原则 C 劳动关系民主化原则 D 自由择业权原则 E 物质帮助权原则4 劳动权保障具体体现为(BDE) A 平等就业权 B 基本保护 C 自由择业权 D 全面保护 E 优先保护5 下列属于劳动权的是(ABCDE) A 平等就业权 B 劳动报酬权 C 自由择业权 D 休息休假权 E 职业培训权6 下列属于劳动关系民主化原则的是(ABCDE)A 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 B 平等协商的权利 C 集体协商权 D 共同决定权 E 知情权7 属于社会保险特征的有(BCD) A 自由性 B 社会性 C 互济性 D 补偿性 E 知情权8 下列属于法律渊源的有
23、(ABCDE ) A 劳动法律 B 行政规章 C 正式解释 D 雇用规则 E地方性劳动法规9 根据解释主题的不同,正式解释分为(ABC) A 立法解释 B 司法解释 C 行政解释 D任意解释 E 合同解释10 下列属于劳动法构成体系的有(ABCDE)A 促进就业法律制度 B 劳动标准制度 C 职业培训制度 D 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 E 劳动争议处理制度11 社会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ABCDE)A 社会保险的体制 B 社会保险的项目 C 社会保险的种类 D 社会保险的适用范围 E 社会保险的筹集,运营和管理12 按照劳动法的所有制结构模型,将劳动法体系划分为(ABCDE)A 国有企业劳动法律制
24、度 B 集体企业劳动法律制度 C 股份制企业劳动法律制度 D 私营企业和个体经营劳动法律制度 E 外商投资企业劳动法律制度13 劳动法体系的构成为(ABCD) A 劳动关系法 B 劳动标准法 C 劳动保障法 D 劳动监督检查法 E 劳动合同法14 劳动关系法的构成为(ABCDE)A 劳动合同法 B 集体合同法 C 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制定法 D 职工民主管理法 E 劳动争议处理法15 劳动标准法的构成为(CDE) A 劳动合同法 B 集体合同法 C 工作时间法 D 工资法 E 劳动安全卫生标准法16 劳动保障法的构成为(ABCD)A 促进就业法 B 职业培训法 C 社会保险法 D 劳动福利法
25、E 劳动安全卫生标准法17 劳动关系转变为劳动法律关系的条件为(DE)A 劳动合同关系 B 劳动行政法律关系 C 劳动服务法律关系 D 存在现实劳动关系 E 存在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范畴18 劳动法律关系主要包括的类型为(ABC)A 劳动合同关系 B 劳动行政法律关系 C 劳动服务法律关系 D 民事劳务关系 E 劳动关系的现实形态19 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包括(ABDE )A 是劳动关系的现实形态 B 其内容是权利和义务 C 劳动服务法律关系 D 双务关系 E具有国家强制性20 劳动者成为劳动法律关系主体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具有(DE)A 用工权利能力 B 用工行为能力 C 劳动休息权利 D 劳动权利
26、能了 E 行为能力21 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分别为劳动法律关系的(ABC) A 主体 B 内容 C 客体 D出发点 E 归宿22 法律通常将自然人分为(ABC)A 完全劳动行为能力人 B 限制劳动行为能力人 C 无劳动行为能力人 D 部分劳动行为能力人 E 丧失行为能力人23 各类用人单位成为劳动法律关系主体的前提条件是(AB)A 用工权利能力 B 用工行为能力 C 劳动休息权利 D 劳动权利能力 E 行为能力24 劳动法律行为包括(ABCDE ) A 合法行为 B 违约行为 C 行政行为 D 仲裁行为 E 司法行为第三章 现代企业管理一 单项选择题1 企业战略是指企业为了使用未来环境的变化
27、,寻求长期生存和稳定发展而制定的(A )的谋划与方略A 总体性和长远性 B 总体性和全局性 C 全局性和系统性 D 长远性和风险性2 当整个行业日趋成熟时,行业成长变(D ) ,导致为了生存而产生的积累竞争,利润( )A 快,上升 B 快,下降 C 慢,上升 D 慢,下降3(C)时影响企业战略 决策的首要外部条件 A 经济环境 B 技术环境 C 政治法律环境 D 社会文化环境4 企业资源优势具有(B) ,企业要不断投入以保持和创新其优势A 绝对性和时间性 B 相对性和时间性 C 绝对性和暂时行 D 相对性和暂时性5(B)属于企业的基本活动 A 采购管理 B 售后服务 C 企业基础设施建设 D
28、技术开发6 在 SWOT 分析图中,位于第 象限的企业应采取(A )战略 A 扭转型 B 增长型 C 防御型 D 多种经营型7 差异化战略的制定原则包括效益原则,适当原则和(B) A 领先原则 B 有效原则 C 总成本最低原则 D 持久原则8 在一般竞争战略中, (C )时选择行业内一部分或某一些细分市场作为其目标市场和竞争的领域A 低成本战略 B 差异化战略 C 重点战略 D 稳定战略9(B)行业的特点是销售增长缓慢,市场占有率竞争加剧 A 新型行业 B 成熟行业 C 衰退行业 D 稳定行业10 衰退行业的战略制定包括(A ) ,和合适定位战略,迅速推出战略A 领导地位战略 B 差异化战略
29、C 重点战略 D 稳定战略11 企业经营战略的实施是战略管理工作的(A ) A 主体 B 客体 C 内容 D 重点12(C)是指预定的战略目标或标准,是战略控制的依据 A 实际成效 B 绩效评价 C 战略评价标准 D 纠偏行动13 安全余额越大,销售额紧缩的余地就(A )经营越(A) A 大,安全 B 大,危险 C小,安全 D 小,危险14 当经营安全率低于(D)时,企业就要做出提高经营安全率的决策 A 50 B 40 C 30 D 2015 决策树的分析程序包括剪枝决策计算期望值绘制树形图,按照分析程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B)A B C D 16(A)又称为“华德决策准则” A 悲观决策标准
30、 B 乐观系数决策标准 C 中庸决策标准 D 最小后悔决策标准17 PDCA 循环法是将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四个阶段周而复始的循环进行计划管理的一种方式,将四个阶段按顺序排列正确地是(A ) A B C D 18 建立合理有效的(C)是企业完成计划任务的关键 A 计划体系 B 决策体系 C 目标体系 D 营销体系19 市场营销是企业经营管理的(B) A 起步环节 B 中心环节 C 结束环节 D 中间环节20 市场是(D)购买者和(D )购买者的总和 A 显性,隐性 B 男性,女性 C 城市,农村 D 现实,潜在21 按照(C)不同,可将市场分为商品市场,服务市场,技术市场,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和信
31、息市场A 买方的类型 B 卖方的类型 C 交换对象 D 活动范围和区域22(A)提供的产品具有以下特性:不可储存,无法转售和不可触知 A 服务市场 B 商品市场 C 技术市场 D 金融市场23 消费者市场是指所有为了(B)而购买商品或服务的个人和家庭所构成的市场A 家庭消费 B 个人消费 C 市场消费 D 社会消费24 在复杂的购买行为中,购买者的购买决策过程包括引起需求收集信息评价方案决定购买买后行为。将以上过程排序正确的为(A ) A B C D 25(B)是指企业的采购部门根据过去和许多供应商打交道的经验,选取供货企业,并订购过去采购过的同类产业用品A 修正重购 B 直接重购 C 新购
32、D 间接重购26 所谓(A)就是对本企业的营销具有吸引力的,能享受竞争优势的市场机会A 企业营销机会 B 企业竞争机会 C 企业优势机会 D 企业实践机会27(C)是指某一品牌或产品大类内由尺码,价格。外观及其他属性来区别的具体产品A 产品组合 B 产品大类 C 产品项目 D 产品线28 产品组合的(D)是指产品大类中每种产品有多少花色,品种和规格 A 宽度 B 长度 C 关联性 D 深度29(B)是指已获得专利权并受法律保护的一个品牌或一个品牌的一部分 A 品牌名称 B商标 C 品牌标志 D 记号30 下列不属于投入期产品生命周期策略的是(A )A 改善产品策略 B 快速掠取策略 C 快速渗
33、透策略 D 缓慢掠取策略31 下列不属于售前服务的是(C) A 提供咨询 B 协助选购 C 提供零件 D 提供资料32 所谓销售渠道是指产品由(D )向最终顾客移动过程中所经过的各个环节或企业通过(D)到最终顾客的全部市场营销结构 A 中间商,企业 B 专卖者,消费者 C 消费者,中间商 D 企业,中间商33 渠道的(A)就是产品在从生产者流向最终顾客的整个过程中所经过的中间层次或环节A 长度 B 宽度 C 层次数目 D 多重性34 企业(B)是指企业的声誉,人力,财力和物力 A 销售能力 B 实力 C 服务能力 D 控制能力35(A)即企业在一定地区,一定时间内只能选择一家中间经销或代理其产
34、品A 独家性分销 B 广泛性分销 C 选择性分销 D 密集性分销36(A)是企业以一定的代价,通过各种传播媒介,向可能的购买者传递企业产品或劳务信息,以扩大影响增加销售的一种手段 A 广告 B 人员推广 C 营业推广 D 公共关系二 多项选择题1 企业战略的实质是实现(ACD)之间的动态平衡 A 外部环境 B 内部环境 C 企业实力 D 战略目标 E 长远发展2 企业外部调研的方法主要包括(ABE)A 获取口头信息 B 获取书面信息 C 外部环境预测D 获取电话信息 E 专题性调研3 影响企业经营活动的效率因素很多,主要包括(BCDE)A 客户对服务的满意程度 B 生产率 C 各种投入要素的成
35、本 D 工艺设计水平 E 产能的利用程度4 企业的总体战略有(ABCD) A 进入战略 B 发展战略 C 稳定战略 D 撤退战略 E 并购战略5 企业采取撤退战略的主要方式有(ABCDE)A 特许经营 B 分包和卖断 C 管理层与杠杆收购 D 拆产为股/分拆 E 资产互换与战略贸易6 决策科学化的要求包括(ABCDE)A 合理的决策标准 B 有效的信息体统 C 系统的决策观念 D 科学的决策程序 E 决策方法科学化7 决策树的构成要素包括(BCDE) A 概率收益值 B 决策点 C 方案枝 D 状态节点 E概率枝8 现代企业计划职能的作用包括(ABC)A 使决策目标具体化 B 有利于提高企业的
36、工作效率 C 为控制提供标准 D 科学的决策程序 E 决策方法科学化9 目标管理的特点主要包括(ABCDE)A 系统化的管理模式 B 明确完整的目标体系 C 富于参与性 D 强调自我控制 E 重视员工的培训和能力开发10 按照交换对象不同可将市场分为( ABCDE)A 商品市场 B 服务市场 C 技术市场 D 金融市场 E 劳动力市场和信息市场11 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主要因素有(ABCD) A 文化因素 B 社会因素 C 个人因素 D心理因素 E 经济因素12 按照消费者在购买决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角色可分为(ABCDE)A 倡议者 B 影响者C 决策者 D 购买者 E 使用者13 根据参与
37、者的介入程度和品牌间的差异程度,可将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分为(ABCE)A 习惯性购买行为 B 化解不协调的购买行为 C 寻求多样化的购买行为 D 和谐的购买行为 E 复杂的购买行为14 组织市场是由各组织机构形成的对企业产品和劳务需求的总和,其类型可分为(BCD)A 买方市场 B 产业市场 C 转卖者市场 D 政府市场 E 卖方市场15 产业市场与消费者市场具有相似性,但产业市场由一些显著的特点,包括(ABCDE)A 购买者集中在少数地区 B 需求具体派生性 C 需求缺乏弹性 D 需求有较大的波动性 E 专业人员购买16 企业采购中心是指由所有参与购买决策的人员构成采购组织的决策单位,它通常包括
38、的人员有(ABCDE)A 使用者 B 影响者 C 采购者 D 决定者 E 信息控制者17 影响产业购买者购买的主要因素有(BCDE) A 社会因素 B 环境因素 C 组织因素 D人际因素 E 个人因素18 包装策略主要包括(ABCDE )A 相似包装策略 B 差别包装策略 C 组合包装策略 D 复用包装策略 E 附赠品包装策略19 下列属于成长期企业采取的营销策略的是(ABCDE)A 改进和完善产品 B 开拓新的市场 C 增强销售渠道功效 D 树立产品形象 E 适时降价20 下列属于产品改良的是(ACDE ) A 品质改良 B 市场改良 C 特色改良 D 式样改良 E 附加产品改良21 折扣折
39、让定价策略包括(ABCDE) A 数量折扣 B 功能折扣 C 现金折扣 D 季节折扣E 推广折让和补贴22 心理定价策略包括(ABCDE )A 整数定价策略 B 尾数定价策略 C 声望定价策略 D 招徕定价策略 E 分级定价策略23 影响销售渠道选择的因素有(ABCDE) A 产品因素 B 市场因素 C 企业因素 D 国家法律约束 E 中间商的特性24 企业促销策略包括(ABCDE ) A 广告 B 人员推销 C 营业推广 D 公共关系 E 宣传第四章 管理心理与组织行为一 单项选择题1(B)是人对某种事物或特定对象所持有的一种肯定或否定心理倾向 A 认知 B 态度 C智慧 D 谦虚2(C)是
40、指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所抱有的一般性的满足与否的态度 A 工作成就 B 工作绩效 C 工作满意度 D 工作态度3 最早提出组织承诺的是(D ) A 科特 B 梅耶 C 阿伦 D 贝克尔4(B)与缺勤率和流动率成负关系 A 组织效率 B 组织承诺 C 工作绩效 D 工作分析5(B)是指个体对其他个体的知觉 A 个体知觉 B 社会知觉 C 归因 D 群体知觉6(C)是指最先的印象对人的知觉所产生的强烈影响 A 光环效应 B 投射效应 C 首因效应 D 刻板印象7(A)是指当对一个人的某些特性形成好或怀的印象之后,人们就倾向于据此推论其他方面的特性A 光环效应 B 投射效应 C 首因效应 D 刻板印象8(D)是指对某个群体形成一种概括而固定的看法后,会据此去推断这个群体的每个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