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宁 波 市 东 部 滨 海 组 团 总 体 规 划(批后公布)一、总则1.1 规划背景谋划建设宁波市东部滨海组团是国家、浙江省重大战略部署,也是宁波构建现代都市战略的重大举措,是宁波迈向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必然选择,对于宁波实施国家海洋经济、科技创新战略,参与国家“一带一路 ”国际合作;推动宁波、舟山联动发展,打造浙江经济发展的“ 蓝色引擎” ;推进宁波产业转型升级、城市品质提升,实现宁波城市蔚蓝色梦想等方面都具有重大意义。根据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年)(2015 年修订),东部滨海组团是宁波中心城区四个外围组团之一,是宁波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海洋战略,打造海洋新
2、兴产业集聚平台,以梅山保税港区为龙头,形成宁波中心城区对外经贸合作门户、生态休闲、文化生活综合组团。但从目前发展建设来看,存在各自发展、同质竞争、能级不强、协调无序、品质未显、统筹缺失等问题。随着国家、省、市战略的实施,滨海组团成为城市战略空间,应具有强劲的与之战略地位相匹配的发展空间能级,集市、两区合力,从市级层面,两区统筹,区域对接,将滨海组团作为一个发展建设整体,降低条块难协同、内部竞争大于合作等问题带2来的发展建设代价。因此,组织编制宁波市东部滨海组团总体规划。1.2 规划依据本次规划的主要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涉及城乡发展与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并与宁波市城
3、市总体规划(2006-2020 年)(2015 年修订)、象山港区域保护和利用规划纲要(2012-2030)、宁波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2015 年调整完善版)及其它相关规划和相关基础资料相衔接。1.3 规划期限近期:2020 年,与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年)(2015 年修订)相衔接。规划期末:2030 年。1.4 规划范围宁波东部滨海组团位于宁波中心城区东南滨海区,距离主城区约 20 公里。规划范围涉及两区五镇行政区范围,总面积约 409.93 平方公里。其中,北仑区包括春晓、梅山、郭巨街道和白峰街道上阳片区,总用地面积约 240.06 平方公里。
4、鄞州区包括瞻岐镇、咸祥镇以及鄞州经济开发区,总用地面积约 169.87 平方公里。3二、定位及功能2.1 整体发展定位滨海组团在响应国家战略,落实区域统筹协调要求,从宁波市域、中心城以及象山港区域发展视角出发,秉承其核心战略性竞争资源优势利用,确定其整体发展定位为:宁波国际海洋生态科技城,是国际海洋科技港城;国家对外开放门户;甬舟联动战略节点;山海生态品质新城。2.2 发展目标东部滨海组团的发展目标为:集中实施国家战略核心功能区域,浙江区域经济“蓝色引擎” ,宁波 产业转型、实现城市蓝色梦想的品质新城。未来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海洋科技高端资源集聚区,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海洋科技创新中心,宜居、
5、宜业的智慧生态新城区。2.3 片区统筹围绕“保税港区 +对外合作+海洋+ 科技 ”打造核心竞争力,以做长做大“ 价值链 ”,统筹协调、分工合作、各有 侧重的理念统筹片区发展定位。4(1)东部滨海组团北仑片(以下简称北仑片)定位:海港自由贸易区、海城(依托保税港,以发展对外国际经贸合作为核心)(2)东部滨海组团鄞州片(以下简称鄞州片)定位:知识创新区、水城(依托先进制造业,以发展产业科技研发、产业服务为核心;依托自然人文生态资源,发展对外国际交流、人文交流、科技博览等品质文化产业)2.4 功能对接落实国家战略,发展国际贸易服务、对外人文交流、港航物流、海洋新兴产业以及科技研发功能。强调与宁波中心
6、城区功能的互补与提升,充分发挥海洋、港口、生态三大特征资源,作为城市跨越式增长空间,承载城市转型发展功能,承担宁波自由贸易港、对外经济的战略平台和特色滨海休闲宜居的功能载体。强调在象山港区域中的引领和辐射功能,着重发展海洋战略新兴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科技研发、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在与舟山六横的发展上着重协同和联动,统筹陆岛,强化交通、市政基础设施等通道协调与资源共建共享;港口分工合作,六横以发展大宗商品、散货仓储物流港,而滨海组团以发展保税港、集装箱港以及港航服务贸易;在产业上形成联动,六横主要发展大宗商品加工、海水淡化、海洋能源、5大型海工装备等,而滨海组团则重点发展信息服务交易平台、高
7、端高科技海洋新兴产业、科技研发、总部经济等。2.5 功能体系及分区(1)以港航贸易、海洋战略新兴产业为主导功能(2)以海洋科技研发创新为领航功能(3)以金融贸易、会展、产业服务为互补功能(4)以滨海旅游、文化交流、滨海品质为特性功能(5)以活力社区、商业服务、休闲度假为支撑功能至东向西依次为郭巨临港产业区、梅山港航产业区、金融服务国际贸易区、春晓城市综合服务区、海洋新兴产业区、科技研发区、鄞州片城市综合服务区以及郭巨、上阳、瞻岐、咸祥四个生活组团;并通过滨海休闲服务功能带进行链接整合。三、发展规模3.1 总体发展规模从生态安全格局看人口承载力、人口密度、产业就业人口容量、人口容量等四个方法对规
8、划区人口规模进行推算,规划滨海组团规划容纳人口 60 万人。从土地利用规划、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至规划期末2030 年,规划滨海组团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约 64.88 平方公里(包含梅山保税港区建设用地),人均城市建设用地约 108 平方米。近期至 2020 年,规划滨海组团城镇建设用地 35.57 平6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 118.6 平方米。(近期由于主要以产业驱动,产业用地、港口物流用地占主导)3.2 分片区发展规模从土地资源利用、生态环境基底、用地功能统筹等方面出发,对滨海组团内两个片区北仑片、鄞州片进行统筹协调,北仑片规划容纳人口 30 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约37.91 平方公里;鄞州
9、片规划容纳人口 30 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约 26.97 平方公里。四、产业规划4.1 产业发展总体战略以建设国家海洋经济核心示范区和“一带一路” 国际合作平台为主要目标,以科研为核心,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产业化和城市化双向推进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战略;以梅山保税港区为突破口,发展国际金融、贸易产业,实施对外经贸和文化交流双向推进国际合作战略。4.2 产业发展策略从价值链的环节出发,实现产业动力支撑;以研发为核心环节,发展包括国际贸易、港航物流,海洋战略新兴产业,高端制造业,海洋休闲文化产业四大主导产业;以服务为配套支撑,发展包括金融服务,研发服务,现代商务,生活服务四大拓
10、展产业。74.3 产业布局规划形成“山城 海” 片层状产业布局格局,梅山 岛南部沿海布置港航物流临港产业与六横、贤庠形成南部临港产业集群;在港航物流临港产业区西侧布置高端制造业,与港航物流临港产业形成产业对接;中部依托梅山湾、滨海区域形成海洋休闲文化产业带,重点发展游艇、海洋文化、科技博览等产业;在梅山岛依托保税港区,大力发展国际金融、服务贸易以及大宗商品交易等对外贸易服务产业;依托大嵩江流域自然生态资源,打造现代农业生态休闲产业;在大嵩湖东侧布置科研服务产业,强化科技产业化,整合现有的春晓循环经济产业区和鄞州经济开发区产业向海洋战略新兴产业转型提升。五、空间结构与布局5.1 空间发展理念带状
11、集束、多心联动生态网络、组团镶嵌5.2 空间结构一轴两带、两心联动;生态缝合、组团镶嵌一轴:沿梅山湾、大嵩江流域,形成沿海湾公共服务发展轴两带:即南部临港产业带、北部城市生态带两心:梅山湾服务中心和大嵩江服务中心8通过若干从山到海的纵向生态廊道及沿海中线生态廊道构建生态基底,镶嵌各个功能组团。5.3 用地规划公共服务设施主要沿湾、沿海布置,形成公共服务设施发展轴;沿轴两侧布置居住用地、科研用地、海洋高新产业用地;东南部沿海布置临港物流及相关产业用地。规划居住用地约 1142.09 公顷,商住混合用地 308.38 公顷,人均居住用地约 22.6 平方米/人。考虑规划区的特色化及价值,与中心城区
12、居住类型相互补,适当考虑休闲度假型的居住以及老年养生康体居住。规划工业用地约 1203.28 公顷,物流仓储用地约 295.23公顷。六、公共设施规划规划从需求出发,强化多层次的特色服务,以提高规划区吸引力和根植力为目标,从目标企业与高端人群的需求出发,挖潜并创造高品质的产业空间。细分服务门类,构建了“专业化服务、基础性服务和增值性服务”为 一体的多 层次服务体系,着力 发展专业化服务,完善基础服务并强化高端增值服务,培育产业城区平台。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注重与步行通道、公共绿地、广场、空间节点等公共空间的紧密结合,形成具有城市生活特色的空间场所。形成“一 带三核多节点” 的公共服 务设施布局体
13、系,9鼓励公共服务设施带的建设,满足人群活动的集聚性和连续性要求。七、开放空间规划7.1 生态格局融入市域生态网络体系,在象山港区域生态系统的保护与建设要求下,控制山海生态廊道与绿楔,构建可持续的城市自然生态基底。通过绿廊,将山-城-港-岛有机契合,打造山海生态格局。7.2 开放空间规划规划由轴、区、点构成开放空间主骨架。轴:主要轴线和次要轴线。主要轴线以中心水体为核心,打通东西联系,次要轴线依附主要轴线,贯穿基地南北方向,形成“ 从山到海 ”的公共空 间系统主骨架。区:主要的城市公共空间活动区。主要有梅山湾区,大嵩湖中心水体片区以及湿地片区。点:各功能组团内部的绿化核心和沿水体的主要节点。7
14、.3 滨海带规划作为宁波中心城区唯一留存的城市滨海岸线,是宁波实现城市蔚蓝色梦想的实现地,滨海空间的建设成为滨海组团关键之一。滨海带的发展强调公共开放及多元活力,引领城市向海。通过生态岸线与城市生活休闲岸线的融合,打造宁波“蓝色10海岸、城市海客厅”。并通过公共滨海带的建设,成为整合北仑、鄞州两区的发展纽带。7.4 岸线利用规划在象山港整体岸线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基础上,以岸线控制为抓手,建设生活休闲岸线,合理统筹布局港口、工业岸线,优化生态岸线。八、综合交通规划8.1 对外交通融入区域网络,提高运输效率(1)高速公路:融入宁波的城市高速路网体系,在滨海组团内形成“ 一横两纵 ”的高速路网,一横 为宁波-舟山港梅山保税港区沈海高速连接线;两纵分别是沈海高速并行线G15W3(甬台温复线 )和宁波- 舟山港六横公路大桥。(2)对外通道:规划快速、可靠性、舒适的对外通道,支撑滨海新城的发展。规划大海线、宝瞻线、310 省道、咸五线分别与宁波中心城区南外环、明州大道及东外环路相连,拉近滨海新城与宁波中心城区的时空距离。考虑到滨海组团产业与北仑港区的联系,规划沿海中线泰山路快速路,呈 L 型串联嵩江新城、 滨海新城、白峰片区、柴桥片区和北仑中心城区;完善太河路、老穿咸线、新穿咸线、白阳线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