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研究方法.doc

上传人:da****u 文档编号:1131213 上传时间:2018-12-1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教学研究方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语文教学研究方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语文教学研究方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语文教学研究方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语文教学研究方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语 文 教 学 研 究 方 法基于语文教师知识结构的分析主讲人:江西教育学院中文系马豫星1、 为什么需要进行语文教学学科科研科研关乎我们教师的职业,更关乎我们的生存状况,往深里讲,更关乎我们教师个人的幸福与人生意义。科研是为我们自己做的,科研可以满足我们内心深处的某种需要,科研会给我们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快乐和幸福,达到自我价值的实现。(1)开展教学科研对教师的个人意义:科研改变个人的教学状况。 “以自己的眼睛看书本,不做教参的传声筒”科研改变个人的职业处境。教师职业的“不可替代处” ,是做人的工作,是做学生的工作,是做学生心灵的工作。只有“天天”科研,才能使自己的职业具有专门性,无法替代。科

2、研个人的人生命运。教师专业性发展,就是一种以科研为基础的教师专业意识、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的综合发展。(2)一线教师开展教学科研的优势与弱势优势:教学研究主要是一种实践研究,归根到底是研究我们教师应该如何教学生,它就是研究我们一线教师的工作的。因此,我们一线教师更有发言权。我们有很好的研究意识:“是这样的吗?是这么回事?”以自己的教学实践为本,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出发,对照种种理论,质疑其合理性、真实性、可靠性和可行性,这就是一种很可宝贵的研究意识和研究精神。我们对问题有真切的体验:我们教师面对任何一种“理论” ,都可以迅速将它还原为一种“问题”情境。一般学院派的研究,往往是把问题从具体的情境中抽离

3、出来(理论上的简化) ,将矛盾和疑难抽象化,然后根据矛盾自身的运动规律,加以推导和演绎。因此极易出现两种弊病:一是这种抽象本身的可靠性,在抽象过程中牺牲掉的那些被认为是不重要的因素,也许在某种情境下恰好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教室环境、光线) 。二是推导和演绎的结果与实践和事实有距离,不能直接应对现实的问题,需要一个转换过程。2在研究过程中,教师一方面可以利用这些具体情境体会到“理论”所指的“问题”所在,另一方面更可以发展“理论”本身可能遗忘的具体问题,还可以利用这些具体情境来“审视”这些“理论”所导向的结论的真实程度、可靠性程度和可行性程度。这是一个在最本真层面上进行审视和验证的作用。弱势:在理论

4、修养方面不够扎实缺乏专门的方法论训练。最高层次,我们可以说是看问题的立场和出发点。 (哲学层面)第二个层次是研究策略。 (一种基本途径选择和整体方向的把握)第三层次的“方法论”则属于具体的方式方法的问题(论文写法等等)(3)开展教学科研应该有的态度面向自我、面向问题、面向事实面向自我:从我出发,以我为主,这就是所谓的“反思” ,你在想这些问题,就是所谓“反思性教学” ,你就开始成为一个“专业型教师” 。专业型教师,就是反思型教师。2、语文教学科研的准备思想、实践和理论准备(1)思想准备:不要把科研当作神圣的、高不可攀的事情(2)实践准备:做个思考着的教师,尤其是反思的教师(3)理论准备:具备相

5、关的理论知识哲学知识、横断科学知识、专门科学知识、 “语文”知识哲学知识层地位:不管哲学与教育学科的关系发生多大的变化,从整体上,哲学在教育研究方法论体系中处于最高的地位没有变化。在当代社会中,哲学的主题及其研究成果直接构成教育研究的前提性认识,对教育研究具有基础性作用;哲学关于人与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直接影响教育的价值取向,对教育研究具有定向的作用;哲学提出的思想方法及对思维等认知方式的研究,对教育研究的思想方法同样具有战略性指导意义。作用:直接作用表现形式:第一种表现形式是哲学中有关人与世界的观念和认识作为教育研究的前提性的认识,即理论基础,发挥着方法论的作用。 (比如人性看法) 第二种表现

6、形式是每一种哲学观中蕴含的思维方法和路线,对教育研究具有方法论的指导作用;哲学中关于认识论、方法论及科学发展逻辑研究的科学哲学,对教育研究和学科发展自身的反思具有直接的方法论的指导意义。第三种表现形式是某些新的哲学观可以成为批判、反思已有教3育理论和研究方式,寻找新的研究生长点、新的视角的思想武器,具有开拓、更新教育科学和教育研究的方法论价值。 (比如对话理论的出现)构成:不是任何一种哲学对教育研究都具有同等的方法论价值。至少有三方面因素影响某种哲学在教育研究中的方法论价值。第一个因素是某种哲学本身的质量,即自身的包容度和真理性。 (对人与世界自身及其关系作整体式回答的哲学,比只就人与世界关系

7、中某一方面作出回答的哲学具有更大的包容度。真理性是指某种哲学在揭示对象的本质及发展规律方面所达到的真实度和深刻度) 。第二个因素是某种哲学研究的中心问题与教育研究的对象之间关系的密切度。 (比如中世纪经院哲学)第三个因素是某种哲学与教育学科在发展水平上存在的差距。 (当教育研究还处在只对各种具体的学科教学方法、技能技巧有兴趣的水平,就不会对哲学有需求,看重的必然是方法的发明和教师教学中积累的经验)必须树立一种观念:教育研究方法论中的哲学层并不是靠直接搬用现有的哲学观,也不是所有的各种具体哲学对教育研究都具有同样的方法论价值,而是按一定的标准, 对各种哲学进行分析、比较、选择、综合的产物。这个过

8、程包括对教育学科进行反思,认识自身的中心课题和发展水平,发现问题,确定发展方向与目标。 横断科学知识层横断科学层是指方法论体系中低于哲学,高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科学学等的中间层次。在此,我们主要指系统科学和数学。横断科学也称横贯科学。作为一个学科群的名称,它诞生于 20 世纪 40 年代末至 70 年代末系统科学产生和形成之际,比自然科学群的形成晚了近 3 个世纪。被统称为系统学科的科学,主要有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及广义进化论。这些学科之所以被统称为系统学科,是因为它们都以世界上存在事物的基本结构形式“系统”为共同的研究对象,从不同的侧面去揭示系统的构成、结构及

9、演化,系统的内部关系及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等。它研究对象是事物存在的结构形式,而不是实质内容。所以不是以自然现象为对象的自然科学群和以社会科学为对象的社会科学群。从抽象层次上看,哲学研究的对象更高一层次,它不局限于对形式的研究,更不局限于对系统形式的研究,而是对普遍的“存在”与意识及两者关系的认识。横贯科学的重要特征就是中介性。并且,其内部也有多个层次之分。系统科学在教育研究中的方法论价值4第一,提供拓展、重构当代教育研究问题域与对象观的新视角。系统科学把研究对象确定为复杂事物,并确认:对复杂事物的认识,不能沿着局部、要素从整体中孤立出来,研究其性质,再把它们“相加” ,得出对整体的认识这样

10、的道路前进。对复杂事物,不能通过将其还原为简单事物的方法来认识,而是应该研究复杂事物本身。正是在方法论上对“原子论”和“还原论”的突破,使系统科学冲出传统思维方式的框架,形成了自己以“整体”为特征的研究对象和广阔的研究领域。 (比若,教育就不能只局限于教学,教学不能只局限于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就不能只局限于教师的“教” ,利用社会学知识来分析课堂中的角色) 第二、提供从整体上研究教育内部结构的新思维原则。整体性原则包括多层含义(1) ,由要素构成的系统具有整体性,不仅表现为具有不同和超出要素总和的整体性功能,还使系统中的要素具有在进入系统前作为独立成分所不具备的特性, (2) ,系统内部以有组织

11、的结构形成整体,复杂系统内部还存在子系统,子系统因内在的结构性而相对独立,但又以整体部分的方式在大系统内部承担着独特的任务。复杂系统还以层次的方式组合成不同水平、能量的子系统,使大系统不仅有不同的方面,而且呈现立体的层次结构,层次与层次之间同样存在着内在的关联性。 “要素” 、 “子系统” 、 “层次” 、 “总系统”等是描述系统一般结构最常用的基本概念。 (3) ,由于系统的组织性与整体性,系统与要素、要素与要素、层次与层次、子系统与总系统之间,都存在着同时相干性,即无论是整体,还是部分的变化,都会在系统相关的各方面得到表现。 (4) ,在复杂系统内部,随着复杂性和组织程度的提高,层与层之间

12、还存在着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即内调节,以维持系统功能整体上的实现和保持。(比如,缺乏对师生双方活动在系统活动中的相干性研究,长期以来以主客体的区分为前提。 “平等中的首席” )第三、提供分析教育与环境关系的“结构功能”新思维模式复杂的开放系统处于稳定状态时,必须与环境进行信息、能量与物质交流,以维持自身的存在并发挥功能。在自然系统中,系统的结构决定它的功能,只有具备交换功能的系统才可能保持其生存。在这个意义上,自然环境选择了系统。但在人为的系统中,即人按照自己的意愿,为实现其意向而构建起来的系统中,结构是按照实现功能的要求设计,要在实践中接受检验,进行修正,才能与功能匹配,实现优化。就教育研究

13、而言,我们更强调的是作为人为系统的功能结构关系的意义。因为教育属于人为系统。因此,任何一个既成的教育系统都不可避免地与价值追求和选择相关,尽管价值不是决定教育事实状态5的唯一因素。研究教育与环境的关系,从系统科学的角度看,还有富有方法论意义。在环境中生存的系统必须有边界,系统的崩溃必然是以边界条件的丧失为特征。 (比如, “大语文” , “习得”与“学得”的关系。阅读教学中的边界“多元有界” )第四,提供研究教育系统变革过程的新思维路线。系统科学把系统的存在状态分为“平衡态” 、 “非平衡态”和“远离平衡态”三大类。分类的标准是系统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现有结构的稳定性。结构能保持动态平衡的为平

14、衡态,原有结构开始瓦解的为远离平衡态,处于两者中间的为非平衡态。远离平衡态再向前发展,就进入孕育新系统的混沌状态和新的平衡态。对于教育这样的复杂系统来说,非平衡态是常态,演化是绝对的,稳定却是相对的。 (语文学科的非规范性,更使课堂教学处于变化的非平衡态)专门科学知识层专门科学层是指高于每一门具体科学、按学科性质归类而成的学科群。具体地说,它主要是指自然科学群、社会科学群和科学学群。此处我们重点介绍一下比较时兴的社会科学群中的相关学科,以显示不同的研究“范式” 。“范式”一词是美国科学学家库恩提出的。库恩在提出和阐述他的历史主义科学观的过程中,用“范式”一词表达被科学研究群体所公认的一套有关该

15、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表达规范及基本方法与工具。范式的形成,是一门科学成熟的标志。19 世纪中叶以后,社会科学范式和自然科学范式逐渐分野。社会科学研究目的不同于自然科学,至少不只是寻求普遍、共同的规律,还要,甚至只是要认识特殊、价值、作为整体的个别和具体的这一层次,认识价值和偶然的作用。同时,研究者和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并非像自然科学那样是人与物的关系,不能沟通,只能说明,而是人与人的关系,能沟通,只有通过理解才能认识。社会科学必然有完全不同于自然科学甚至与其完全对立的研究方法论,或称为研究逻辑。“我们对自然进行说明,而对精神生活进行理解”现象学范式由德国哲学家胡塞尔开创。这是自 20 世纪开始

16、,以方法论研究为主题,并对当代西方哲学界产生深刻影响的一个流派。观点:任何东西都属于心理物理的自然。现象学的研究对象是内在精神世界中的意识。这种意识以精神现象的方式存在并始终处于流动之中。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把现象学当作研究意识的科学,而不是传统的以世界观研究为宗旨的哲学。他最终要形成的6是有关意识本质的客观知识。现象学的核心概念是现象,它包含形式和内容的统一,是人的意识最原始的成分,具有自明性,即直观现象在意识之内的存在是不证自明的。在强调形式与内容在现象中统一的同时,胡塞尔突出了现象中经验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主体间性理论) 。 “去蔽” (这是现象学方法的起点,要求研究者中止判断,把知识悬

17、搁起来,去除一切先前的偏见、前提假设和各种条件。 ) “面向事物本身” (这里的事物是指现象,不是指外在的客体,也不是指心理学的客体,而是指意识活动范围内最初的原始对象,即直观知觉。胡塞尔把此称作现象学的还原) “生活世界理论” (在胡塞尔看来,生活世界是活生生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人以直接的生活经验生命经历来直观世界,也直观自身。而科学世界是人的意识经验的产物。生活世界是人的生命存在的原初的、主体世界,而科学世界是从这个主体的原初世界生发出来的,是第二性的。生活世界是科学世界的基础和发源地。郭元祥,余应源)符号学研究范式符号学的开创者是德国哲学家卡西尔。 人论:人是符号的动物。 人文科学的逻

18、辑中系统探讨了有关人文科学研究的一系列方法论问题,提出了以符号学为哲学背景的人文科学研究范式。他把人文科学的研究范围定在人类自己创造的文化方面上,具体说,主要是指语言、神话、宗教、诗歌、艺术作品等方面,它们属于人类“精神的事实” ,而不是“自然的事实” 。自然科学是我他关系,人文科学是我你关系(我你关系是把对象看作另一个我,另一个能与之沟通并能理解其所欲表达意义的对方。它本质上是主体与主体的关系,并非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存在于认识主体与对象交互作用的活动之中,只有在与对象沟通的过程中,对象的意义才得以显现与存在,才真正具有人文对象的意义特征。 )人文科学的源泉在于生命之精神,理性与生命不能化约,

19、这是卡西尔提出的人文科学逻辑性格最显著的特征,是他得出的重要结论。语言是精神表达的工具、构成共同意义世界的介质。人是生活在符号世界之中的符号动物。解释学研究范式20 世纪解释学的突出人物是德国哲学家加达默尔,代表作真理与方法 哲学解释学加达默尔的解释学已经走出了心理主义的框架和仅以理解文本为目的的立场,把自己研究的目的定在探寻所有“理解”方式的普遍性,扩展到一切人文科学,乃至一切以语言方式存在的事物。其中,艺术、历史、语言等是他重点深入的领域。金生闳:理解与教育走向哲学解释学的教育哲学导论蒋成禹(王字旁) 语文课读解学7“语文”与“教育”知识 (略)3、教育研究方法论的自身特性(1)教育研究对

20、象的特殊性教育研究对象的范围“教育存在”(现实的,可能的;观念的,实体的;宏观的,微观的;当下的,过去的)教育活动研究、教育观念研究、教育研究之研究语文教育研究也可与此对应教育活动性存在的特殊性第一,教育活动是人为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是相对于自然界发生的各种现象和物质运动而言的教育活动的特殊性。教育事实是在一定价值导向下人为形成的事实。第二,教育活动以人为直接对象,以影响人的发展为直接目的。这是相对于其他的人为社会实践活动而言的教育活动在对象与目的维度上表现出来的特殊性。第三,教育活动具有双边、共时、交互作用性和要素关系的复合性。 “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构成复杂的关系,呈现出复合性第四,教育活

21、动具有预策性(预先的决策和计划,预设性)和活动过程中的动态生成性。这是从活动进行角度分析出的教育活动的又一特殊性。因此,实际的教育过程总与事先预策的有差异。第五,教育活动的本质是在特殊的交往活动中有目的地使社会对学习者的发展要求,向学习者的现实发展转化,使学生的多种潜在发展可能向现实发展转化。 转化过程是预设目的向现实存在转化的过程。(2)教育研究的性质与方法体系特征教育研究的性质教育研究的性质属事理研究,它以研究教育的综合生成和动态转化过程,揭示这一过程的一般规律为理论研究的目的。包括规律研究、应用性研究、反思性批判性研究。教育研究的方法体系特征哲学、科学与艺术方法的具体综合。关于哲学与科学

22、方法不再赘述,重点介绍教育研究需要艺术方法的依据:一是教育活动中有人与人的相互作用。尤其是具体情境中的人人互动,感受和体悟,直觉式的判断与理解。科学方法不能胜任。二是教育研究人员与研究对象同属人类,个体与个体之间能实现沟通。因此教育研究是一种需要投入个体相关经验的研究,这正是教育研究所蕴涵的最深沉的人文精神。4、语文教学科研的基本方法(1)行动研究:行动者用行动研究如何行动8(2)叙事研究:讲一个有教学意义的故事(3)案例研究:以案“例”理(4)质性【?】研究:基于“田野工作”的研究陈向明的定义:质的研究方法是以研究者本人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搜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研究,使

23、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与行动研究的区别:质性研究也有行动,但往往不是研究者自己的行动,而是研究者研究别人的行动。质性研究的目的是建构某种理论,行动研究的目的是改善自己的行动。与叙事研究的区别:质性研究也有叙事,但不是一件事,而是一系列事件。质性研究的目的是建构某种理论,而叙事研究的目的就是叙事,通过叙事本身启发教师理解某一规律,或掌握某一方法。与案例研究的区别:案例主要是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或基本思路,质性研究主要是从事实中生成理论。(5)调查研究:寻求事物的真相(6)实验研究: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教育实验研究大多上准科学实验

24、(7)文献研究:把文献当作一种事实来研究(8)历史研究:历史思维学方法(9)系统研究:要素分析与结构分析(10)逻辑研究:概念运动与逻辑力量5、开展语文教学研究的基本方式(1)备课:教学设计的文案准备功能的改造:备课不再是教学方案设计记录,而是生成教学过程的准备,包括材料的准备、内容的准备,指导思想的准备,方法的准备。内容的改造:原来我们备教学目的、重点难点、过程与方法。现在应该包括:一是教学中出现的各种可能性都应该纳入到备课的范围里来。二是更重要的,我们也许可以不提出具体的教学目的重点难点和过程方法,但我们必须对教材有全面而深刻的理解,对确定目的重点难点过程方法的基本原则有深刻的把握。形式改

25、造 学案式备课:从“学”的角度来呈现备课内容;材料式备课:从为教学准备充分的材料的角度来备课;研究式备课:从研究的角度来把握文本,来考察教学的基本原则。9(2)说课:教学的自我反思备课是研究如何行动。说课是对行动的反思;是同行之间的教学研讨;表达方式是“解释” ;涉及了两个层次:一是说出自己的教学设计,关键是要具备对自己的客观化态度,对自己的研究态度,二是要说出自己为什么这么做,即说出这堂课教学设计的教学思路、教学理念。说课流程:这是一篇什么样的课文,它有什么特点阅读这篇课文,学生会遇到什么问题,学这篇课文,学生能学到什么,学生需要学什么我要用这篇课文教给学生什么东西,用这篇课文达到什么目的这

26、个教学内容的特殊性在哪里,这个教学目标的特殊性在哪里,属于哪种类型根据这个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我定了什么为教学重点我采用什么方法达到我的目标,为什么这个办法就是最好的,这个办法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了吗这个办法的基本操作要领是什么,我做得怎样我觉得这堂课需要讨论的几个问题(3)公开课:以“上课”为载体开展教学评论的一种教研形式。 论公开课的教研价值及操作要领 李海林 摘要 公开课是教学评论的一种特殊方式,我们应该从教学研究的角度来看待公开课的内容和形式,从教学研究的目的出发来确定公开课的评课标准和评课方式。关键词公开课 教学评论 操作要领公开课是老师们再熟悉不过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但是很奇怪,我们

27、似乎又很少看见真正从教学研究这个角度来讨论公开课的文章。相反,我们看见的关于公开课的讨论,大都是从“一般教学活动”出发,从“一般教学活动”的要求和标准来看待这些公开课,来10评价这些公开课。其中最明显的,就是指责公开课“做秀” ,而理由呢,则几乎众口一词:平时我们是这样上课的吗?回答当然是不是,那么结论也很直接、简单:这是演戏,是表演,不是上课,是假的。从而否定了这些公开课的价值和意义。甚至有的老师还提出,不要再搞公开课了,因为它们没有实际意义。我认为,这些指责不完全对。因为它的出发点,是单纯从“教学”这个角度来看待公开课、分析和评价公开课的特征和表现形式的,而实际上,公开课当然是一种教学,但

28、它不同于一般的教学活动,它是教学评论的一种特殊形式。我们一方面必须从教学的角度来要求它,这是首要的标准,最重要的标准;但是,同时,它又不是一般的教学活动,它还是一种教学研究方式,是人们借以开展教学评论的一种载体,因此,它必然呈现出不同于一般教学活动的特征,有着不同于一般教学活动的要求和规定性。一、公开课的本质规定公开课为什么叫公开课?公开课不就是上课吗?那为什么不叫“上课” ,而有了一个别一名称:公开课?这个问题似乎太奇怪,其实这里恰好暗藏着关于公开课的本质规定性。公开课这个名称就告诉我们,这是一个与平时上课不同的课,它有着自己的本质规定。这个本质规定就在于:公开课是教学评论的一种特殊形式。教

29、学评论是从一定的教学理念出发,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针对并依托具体的教学进行的教学研讨活动。它包括诊断、分析、评价等内容。教学评论的对象,可以是一种教学现象,可以是某一个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艺术,也可以是某一种或某一个人的教学思想,也可以是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材或其他教学工具,还可以是一堂堂的课。如果我们评论一种教学现象,我们必须借助于关于这种教学现象的描述或概括;如果我们要评论某一位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艺术,我们必须对这一位教师的教学有个整体的把握;如果我们评论某一种或某一个人的教学思想,我们一方面要看他们阐释自己的教学思想的文章,另一方面更要掌握它们的教学材料;如果我们评论教材或其他教学工具,教材或教学工具本身就直接是我们开展评论的载体。那么,如果我们要评论一堂堂的课,我们以什么为载体来开展评论呢?这就必须“上课” 。这一种“上课”必须有评论者在场,否则评论者无法评论,也就是说,这堂公开课不仅仅是上给学生看的,也是上给评论者看的。于是这种“上课”就变成了公开课。 “公开课”向谁“公开”呢?向评论者“公开” 。所以它才叫公开课。没有评论者,就无所谓“公开”不“公开” ,也就无所谓公开课不公开课。由此我们可以说,所谓公开课,就是以“上课”为载体开展教学评论的一种教研形式。上课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所以公开课也就成为教学评论最广泛、最有群众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件讲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