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水肿 PPT课件.ppt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13159 上传时间:2018-07-07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64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热、水肿 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发热、水肿 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发热、水肿 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发热、水肿 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发热、水肿 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常 见 症 状,发 热 fever,概念:体温调节中枢受致热原作用/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使产热增多,散热减少,以致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体温调节中枢:大脑皮层和下丘脑。正常体温调节:产热 散热正常体温(口温):36.3-37.2 。 24小时内波动不超过1 。,病因,(一)感染:各种病原体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寄生虫等(二)非感染因素: 1. 组织损伤或坏死 2. 变态反应(抗原抗体复合物) 3.内分泌代谢疾病 4.体温调节中枢受损 5. 皮肤散热减少 6.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发病机理,外源性致热源(各种病原体及其产物、坏死组织、抗原抗体复合物) 激活 中性粒细胞、单核细

2、胞、嗜酸性粒细胞 释放 内源性致热源 产热 体温调节中枢 体温调定点上移 散热,临床表现,一、临床分度: 低热: 37.3-38 中等度热:38.1-39 高热: 39.1-41 超高热: 41 以上,二、发热过程: 1.体温上升期: 1)骤升型 2)缓升型 常伴有无汗、肢端发冷、畏寒寒颤 2.高热期 3.体温下降期: 1)骤降型:常伴大汗淋漓 2)缓降型,三、热型与临床意义,热型:1.稽留热:体温维持在39-40以上数日或数周, 24小时内波动不超过1。 见于大叶性肺炎、伤寒。,2.弛张热:体温维持在39以上, 24小时内波动 可达2以上。 见于败血症、风湿热等。,3.间歇热:体温突然升高达

3、39以上, 数小时后迅速降至正常, 数小时或数天后再发热, 高热与无热交替(间歇)出现。 见于疟疾。,4.波状热:体温逐渐升高达39以上, 数天后逐渐降至正常, 数天后又逐渐发热,如此反复。 见于布氏杆菌病。,5.回归热:体温急骤升高达39以上, 数天后迅速降至正常, 又于数天后发热,交替出现。 见于回归热、霍奇金氏病。,6.不规则热:体温曲线无任何规律。 见于肺炎、风湿热。,水 肿 edema,概念:过多的液体潴留在组织间歇中。分类:全身性水肿、局部性水肿、积液。发生机理:1. 钠水潴留 2. 毛细血管滤过压(静水压)增高 3. 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 4. 血浆胶渗压降低 5. 淋巴液或静脉回

4、流受阻,病 因 与 临 床 表 现,1.全身性水肿: 1)心源性水肿:右心衰 静脉压增高 毛细血管静水压增高 肾小球滤过率 醛固酮 水钠潴留 特点:首先出现于下垂部位,伴颈静脉怒张、肝大 。 2)肾源性水肿:由于水钠潴留、低蛋白血症引起。 特点:晨起时眼睑与颜面水肿,伴尿蛋白、肾功能损害。 3)肝源性水肿:机制门脉高压、低蛋白血症、醛固酮 。 特点:肝大、肝功能损害、腹水。 4)营养不良性水肿:机制是低蛋白血症 血浆胶体渗透压 特点:低垂部位明显,消瘦、体重减轻。 5)其他:粘液性水肿、特发性水肿。,2.局部性水肿 1)局部静脉回流受阻:如肿瘤、肿大的淋巴结、器 官压迫。常见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 2)淋巴回流受阻:如丝虫病(橡皮肿)。 3)血管神经性水肿:常见于变态反应性疾病、局部炎症。,伴随症状 1. 水肿+肝大,颈静脉怒张 心源性 2. 水肿+重度蛋白尿 肾源性 水肿+轻度蛋白尿 心源性 心脏病 上腔静脉阻塞综合症 4. 水肿与月经有关 特发性 5. 水肿+失眠,烦躁,思想不集中,3. 水肿+呼吸困难,发绀,经前紧张综合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