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疑似传染病暴发(聚集性)疫情(事件)的调查处置程序与要求,叶春昭 2018年3月1日,暴发疫情调查,(一)暴发疫情调查准备阶段 在发现或接到暴发疫情报告后,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成立暴发疫情调查组,调查组成员包括流行病学调查人员、检验和消毒工作人员组成,调查趁早,通常不超过24小时内启动现场调查工作,对暴发疫情涉及的每一例疑似病例均应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血标本采集、实验室检测,并开展风险评估以采取控制措施。,调查程序与内容,1. 核实疫情(1)通过负责人或者安全责任人掌握(2)通过对就诊的医院掌握患者就诊情况 了解病例的发病与就诊经过,包括主要临床症状和并发症、医疗救治情况。,2、事发地点或
2、单位基本情况调查,(1)村庄自然环境与人口情况,学校或公司、企业人员情况;食堂供餐(包括食品采购、加工与保存及供应、就餐人数等)和供水情况;住宿情况;工作场所与环境,人员防护等。(2)缺勤登记(重点调查因病缺勤人员情况),学校(幼儿园)/企业暴发疫情调查基本情况表,学校(幼儿园) /企业名称: 地址 : 负责人姓名: 负责健康安全联系人: 联系电话: 全校(园) /企业共有总数 人,学生 个年级 个班,走读生 人,住校生 人,学校(幼儿园) /企业共有职工 人。有食堂 个,主要服务对象 ,为 人提供餐饮服务,主要饮用水为 ;此次发生病例共有 人,分别分布于 年级/车间: 班级: 。,学校(幼儿
3、园)疫情调查基本情况统计表,学校(幼儿园)名称:,3. 开展病例搜索,开展暴发疫情现场调查时,应回顾搜索调查疫情所在地(特别注意学校学生的走读与住校情况)及周边地区近期所有的疑似病例。(1)制定搜索病例定义(与指征病例共同点) 搜索的病例定义包括搜索时间段、地域范围和人群范围及病例症状体征等要素。为操作方便,搜索的时间范围应从首发病例发病日向前推23个最长潜伏期。当发现新的首发病例时,应相应地扩大搜索的时间范围,直至首发病例前1个最长潜伏期内无疑似病例。,3. 开展病例搜索,(2)搜索范围及方式 医疗机构(包括校医室、周围个体诊所和辖区内所有医院):查阅内科、儿科、皮肤科、传染病科等相关科室门
4、诊日志、出入院登记,个体诊所内处方等,访谈村医或个体医生。 学校(幼托机构):查阅学生或教师缺勤情况及原因,通过晨检及早发现既往和续发病例。 村(社区):入村与村医和群众访谈搜索病例。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采取其他适宜的搜索方式,如对机关、企业、厂矿等单位进行搜索。搜索的病例用专用表登记(见后),4. 病例个案调查(不同地点发现的重点病例或所有病例),调查时应按照各类疾病调查方案中要求对每一例疑似病例开展完整的个案调查,包括病例姓名、出生日期、性别、现住址、就诊地点与日期、疫苗接种史、流行病学接触史(外出史)、就诊过程与机构名称,诊断病名,周围人员患病情况、可能感染来源等关键项目要核实清楚;尤其要
5、获取详细准确的疫苗免疫史信息,15岁以下儿童病例须以接种证、接种卡、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为准,准确记录接种剂次和接种时间。调查感染来源尤为重要,若为输入病例还需补充调查病例国籍、外出史、入境时间、入境后活动范围及接触人群及接触者发病情况等流行病学信息对首发病例和指示病例要重点调查其发病前最长潜伏期间以及在传染期的活动情况、接触人群,了解可疑的暴露因素以及与续发病例间的流行病学关联等流行病学信息。,个案调查内容,1.一般项目: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民族、工作单位、居住地点、发病时间、就诊时间等。2.临床症状与体征:发病部位(呼吸系、消化系、泌尿系、中枢神经系、或波及多部位时,何为主,
6、何为辅)、病程中症状、体征的变化,如皮疹、出血点等何时出现、何时消失、有无基础疾患等。3. 实验室检查:血液、尿液、组织学等各类检验情况,如伤寒诊断是血培养、大便培养、还是肥达氏反应等。4.流行病学资料:在中毒时需重点调查暴露时间、暴露方式(食入、吸入、接触)。毒物性质(生物性、化学性)等。在传染病方面,着重调查患者在发病前后一个潜伏期内活动情况、免疫史、过敏史、家庭史等,如对病因不明疾病,在做个案调查时需更为广泛、细致。结合其临床症状与体征,有重点地询问,特别要了解疾病出现前后在上述病因、环境方面的特殊变化、如某项新产品的使用、某种药物的服用等。,5、与疫情(事件)相关因素调查,(1)食物来
7、源、加工、保存、供应与保存等环节内容;(2)就餐情况(包括用餐人数,食用食物的种类与数量,注意食用者与未食用人员发病情况差别)(3)教室、宿舍通风等情况(4)近期内有无人员患病情况(5)周围人群有无异常疫情(6)已经对患者采取的处置措施,6、初步分析判断事件性质,1、尽快进行病例诊断和分类,结合病例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判断是否为暴发疫情。同时在暴发疫情早期采集病例和疑似病例病原学标本(标本视疫情性质采集)送实验室检测。2、结合调查内容对事件作出初步分析(传染病还是食物中毒或是不明原因事件等),7、初步建议防控措施要求,(1)若为传染病(包括食源性传染病)分别按照不同的传染病处置要求。三
8、大基本要素:控制传染源:隔离治疗病人(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切断传播途径(消毒是主要的措施之一);保护易感人群(有疫苗可预防传染病的最根本措施之一)开展健康教育。开展晨检、缺勤登记和随访居家隔离的患者、做好环境和个人卫生等。(2)若为可疑中毒事件,也是遵行三大基本原则:首先救治病人;中止接触毒物或者食用并追回售出的食物;开展健康教育。开展晨检、缺勤登记和随访居家隔离的患者等。,8、给事发单位的督查意见书,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发生疫情/事件所在单位的基本情况2、疫情发生的起始时间和涉及的范围3、至调查时止发生的可疑患者数4、已经采取的控制措施5、初步分析意见(传染病暴发还是中毒或不明原因事件)
9、6、初步建议采取的防控措施,疫情或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现场调查结束后进行),完成病例搜索和个案调查后,应迅速按照时间、地区、人群分布(三间分布)等流行病学特征对暴发进行描述,确定暴发的范围和严重程度、寻找可能的危险因素和暴发原因线索等。,三间分布特征,时间分布主要描述暴发的时间范围、首例病例和末例病例发病时间分布、采取控制措施的时间以及疫情进展; 地区分布主要描述病例在发病地区的分布,甄别疫情控制重点地区; 人群分布主要描述病例年龄、性别、职业等人口学特征,以及流动性、免疫史等特点,判断疫情控制重点人群。,9 传播风险评估,在疫情调查的同时,应了解周边区域人群健康状态,对疫情向周边区域扩散
10、的风险进行评估。 (1)了解基本信息 需获取发生暴发疫情的地区人口构成、地理环境特征、社会经济状况、卫生服务提供情况、疫苗接种情况、近510年类似传染病流行情况、近期开展的大型集会活动等相关信息,9 传播风险评估,(2)疑似传染病相应疫苗接种率评估 若为单病例,可对病例所在的集体单位或居住的村(居委会)进行30名16周岁儿童及密切接触者相应疫苗接种情况调查。若病例分布在不同的集体单位或村、居委会,可在发生暴发疫情的乡(镇、街道)以病例较为集中的村(居委会)为中心,在近、中、远距离各选取1个村(居委会),每个村(居委会)各随机入户调查10名(共30名)16周岁儿童,评价当地儿童相应疫苗接种情况。
11、30名儿童中发现1名未按照免疫程序完成相应疫苗接种的儿童,提示应采取相应免疫措施。 当发生暴发的人群以成人为主时,除了要对暴发地小年龄组儿童相应疫苗接种率进行调查外,还要对发生暴发的人群相应疫苗接种情况进行调查,评估此疾病在该人群扩散的风险。,9 传播风险评估,(3)常规免疫接种率分析 当某地的易感人数累积到一个出生队列人数时,一旦有病例发生或输入,就容易在该人群中传播扩散,发生暴发疫情。可根据历年相应疫苗常规免疫开展情况,对易感人群积累情况进行分析。一般地,同一出生队列中易感者积累数=当地当年出生人口数(1-常规免疫实际接种率疫苗效力)。,(4)暴发疫情发展趋势评估,根据暴发疫情流行病学特点
12、、人群易感性评估结果、经济社会人口等因素,综合判断该起疫情发展趋势,为及时采取相应处置措施提供依据。疫情发展趋势评估主要考虑以下因素:已采取的病例管理措施。当地人群特点,如人口数量、密度、流动性和疫情发生特点(如是在整个社区传播还是只局限在某个特定集体单位人群有限地传播、是否贫穷地区)等。发生月份(考虑季节性高发的可能)和近期有无重大节日、大型集会或其他社会事件致使传播机会增加的可能。疫苗相应疾病监测系统敏感性及本次疫情报告的及时性。其它如医院院内感染管理、营养状况(如维生素A的状态)等。,暴发控制措施要求,采取边调查边控制的原则!疫情控制措施不应等待所有危险因素完全调查清楚之后再采取,而应在
13、疫情初期尽早落实,并根据新的疫情调查结果不断调整。,(一)一般措施 1. 病例管理 对病人应进行对症治疗和防治并发症。病例的隔离期限应按照不同的潜伏期执行(见下表)。疑似病例未确诊之前,按确诊病例进行隔离。住院病例应实施隔离措施,疑似病例应单独病房诊治,确诊的病例可同住一个病房。未住院病例建议暂时离开学习、工作的场所,居家休息隔离,避免接触婴儿、无疫苗接种史的儿童或成人,尽量只与接种过相应疫苗或相应疫苗患病史的家庭成员接触。,2. 接触者管理 调查人员应找出病例密切接触者,填写病例密切接触者登记表 ,结合疫情发展趋势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在医疗机构、托幼机构、学校、厂矿企业等集体单位及家
14、庭内发生疫情时,接触者在接触传染期病例后应进行医学观察,观察期限到最后一次接触后最长潜伏期,在此期间避免与其他易感者接触。告知接触者若出现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对接触者的免疫措施见下述“免疫预防”部分。,3. 感染控制 对相应疫苗病例所在的一般场所和居家室内环境可开窗通风,但随时消毒并无必要。集体单位发生相应疫苗疫情后避免集体活动减少病毒的传播。与病例近距离接触须带口罩,接触后要及时洗手。负责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样和医疗救治的工作人员要加强个人防护,易感者须及时接种相应疫苗。收治患者的医疗机构必须具备隔离条件,在疫情暴发期间要实施更严格的感染控制,按照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
15、对具有发热、出疹等症状的患者进行预检分诊,防止在门诊输液室等区域造成交叉感染。,4. 加强监测 落实疫情报告、主动监测等制度,暴发地疾控机构与医疗机构加强沟通,使所有责任报告单位、责任报告人都知晓有相应疫苗暴发疫情发生,及时发现并报告疑似相应疫苗病例,提高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及时性与特异性。做好暴发地区疑似相应疫苗病例的主动搜索,如对学校、托幼机构和集体用工单位开展晨检,必要时开展病例零报告制度。,5.风险沟通 相应疫苗暴发疫情可能会引起公众和媒体广泛关注,暴发期间应做好舆情监测,在负面消息或虚假信息广泛传播之前,及时、主动与媒体沟通,向公众传递正确信息,避免恐慌和误解,积极采取正确的个人防护措
16、施,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如开展相应疫苗群体性接种,应提前做好社会动员,告之发生相应疫苗疫情的信息、疫苗接种的目标人群、接种时间及地点等信息,取得媒体及社会的理解,及时为目标人群接种疫苗。,2应急接种(报县政府同意后开展) 相应疫苗疫情发生后,结合疫情调查及疫情扩散风险评估结果,对重点人群开展相应疫苗疫苗应急接种,可短期内保护易感者,减少二代病例,提高人群免疫力,阻断病毒传播。,开展时间:应急接种应尽快开展,越早开展越能有效控制疫情。对密切接触者的接种尽量在暴露后72小时内完成。对社区内开展应急接种,应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如一个最短潜伏期内)内完成(争取3天内接种率达到95%以上)。,覆盖年龄组:目
17、标人群的选择需要依据人群免疫状况评估、年龄别罹患率等资料综合分析确定。应特别关注常规免疫服务难以覆盖的人群、上次强化免疫未覆盖儿童、医院和其他卫生机构的工作人员等。当发生暴发的人群以成人为主时,建议可覆盖至40岁以下常住人群。,开展区域范围:应急接种开展的区域范围可根据疫情规模和扩散风险评估结果综合确定。当在学校、托幼机构、建筑工地、厂矿等集体单位发生暴发疫情,应对该集体单位内所有人员的免疫状况进行评估,开展该单位全人群的应急免疫或查漏补种。当病例在自然村、居委会等人口较为分散的场所,应对病例接触者及病例周围易感人群开展应急接种,必要时可跨社区(村)、乡镇、县区开展,并重点关注常规免疫工作比较薄弱、有较多易感儿童的地区。,五、疫情终止 最后一例病人发病后经过一个最长潜伏期后无新的病例出现可判断为暴发结束。,调查报告撰写要求,初始报告-简单描述事件报告与发生情况;初步判断事件性质与风险评估,已采取的控制措施。过程报告-描述事件的进展情况及防控措施调整情况与控制措施效果情况结案报告-对整个事件的全面描述和防控措施效果评估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