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00537自考名词解释简答题完整.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134268 上传时间:2018-12-11 格式:DOC 页数:59 大小:30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现代文学史00537自考名词解释简答题完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00537自考名词解释简答题完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00537自考名词解释简答题完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00537自考名词解释简答题完整.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00537自考名词解释简答题完整.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国现代文学史自考复习资料名词解释双簧戏:1、 1918 年钱玄同和刘半农的双簧戏,正式拉开了这场“ 文学革命”、 “封建复古主义” 思潮斗争的序幕。2、 钱玄同把社会上的各种反对意见归纳起来,化名 “王敬轩 ”写给新青年编者一封信,再由刘半 农 写答信王敬轩的信予以批驳,两信 同时发表名为文学革命之反响,借以 扩大文学革命的影响。文学研究会 被称为“ 为人生” 的现实主义 文学流派 1、1921 年成立于北京,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2、代表作家:周作人、茅盾、叶圣陶、许地山、朱自青、冰心等。3、重要刊物:小说月报、 文学旬刊 4、理 论主张:积极提倡“为人生”的文学主张和现实主

2、义文学思想。 5、主要 贡献:它承接了 “五四”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发展成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占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 (为人生、现实主义)创造社 1、1921 年在日本 东京成立, 发起人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2、主要刊物:创造季刊 创造周刊创 造日3、理 论主张:尊重自我,注重主观, 强调艺术是自我表现、内心自然流露; 强调文学的本质是感情;强调灵感在创作中的作用。主要表 现为浪漫主义特征。 (为艺术,浪漫主义)新月社 1、1923 年成立,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等,都是欧美留学生。2、重要刊物:晨报副刊诗镌新月(后期)3、 闻一多发表诗的格律的理论文章,提出诗歌的“ 三

3、美”主张,即音乐美、 绘画美、建筑美。以 闻一多、徐志摩为首的新格律诗的创作,称为“新月 诗派”语丝社 1、成立于 1924 年,以 创办语丝周刊而得名。主要成 员有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等。2、文 艺思想接近于文学研究会。3、 语丝多发表杂文、小品、随笔,形成生动、泼辣、幽默的语丝文体, 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鲁迅说语丝的基本特色是“任意而 谈,无所 顾忌”。简述文学革命的成就和意义 1、文学革命批评了“ 文以载道”、 “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观念,宣传了现实主义文学思想。 2、新文学浸透了民主主义、人道主 义、个性主 义等近代思想。3、新文学引进了话剧等新的文学体裁,进行

4、了新诗的创建和小说形式的个性,以白话代替文言。4、文学革命使中国文学从束缚状态走向自由开放,开始向现代化迈进。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1、鲁迅的小说 集呐喊、 彷徨奠定了新文学的现实主 义基础。2、现代最早、成 员最广的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其文学思想基本倾向是现实主 义。理 论上对文坛发生了重要影响;创作方面,创作了许多现实主义小说,有反映社会问题的“问题 小说” 和反映 现实人生的“乡土文学”。 3、除文学研究会外,当时影响较 大的语丝社,基本倾向也是现实主义。4、欧美现实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在 这时 期得到大量翻译。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1、 异军突起的创作社,拥有一批创作力旺盛的作

5、家,主要人物有郭沫若、郁达夫等。在创作方面有郭沫若的浪漫主义诗歌集女神、郁达夫的沉沦。 2、 当时最重要的新诗流派之一的新月诗派,就诗歌的主要倾向而言,是浪漫主义的。徐志摩志摩的 诗、 翡冷翠的一夜 。3、 欧美重要的浪漫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这时期也被大量翻译。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1、 中国作家的大多数,选择和接受的主要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但又常吸收现代主义的某些因素于其创作中。 2、 象征诗人首推李金发,象征诗的特点:朦 胧、含蓄、暗示。无产阶级文学: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是创造社和太阳社。创造社主要人物有郭沫若、成仿吾、 冯乃超等;太阳社的成员主要有蒋光慈、钱杏邨等。左联 1、 中

6、国左翼作家联盟(以下简称左联)于 1930 年 3 月 2 日在上海成立。 2、 主要人物有沈端先、钱杏邨、 鲁迅、田汉、茅盾等。3、 鲁迅在成立大会上作了著名的对 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演讲,是其纲领。左联的主要成就:1、 推动了左翼文艺运 动迅猛发展。 2、 左翼文学粉碎了国民党的文化“围剿” 。3、 左联十分重视理论批评。开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 4、 开展了文 艺大众化运动。5、 文学创作十分繁荣,左联还重视培养青年文学作者。中国诗歌会 1、 1932 年 9 月成立, 发起人穆木天、杨骚、蒲风、任钧等。会刊 新诗歌。 2、 诗内容方面提出“歌唱新世界的意识” ;形式方面提出“要

7、使我 们的诗歌成为大众歌 调” 。京派 1、是 30 年代一个独特的文学流派,主要成员有周作人、废名、沈从文、李健吾等。2、称之 为“京派”,是因 为其作者在当时的京津两地进行文学活动。其作品 较多在京津刊物上 发表,其 艺术风格在本质上较为 一致之处。3、 主要刊物有文学杂志、 文学季刊、 大公报文艺。4、 “京派”的基本特征是关注人生,但和政治斗争保持距离, 强调艺术 的独特风格。沈从文是京派作家的第一人。京派作家多数是现实主义派, 对现实主义 有所发展变化, 发展了抒情小说和讽刺小 说。论语派 1、 论语派是 30 年代的一个散文流派。主要人物是林语堂。主要刊物有论语人间世宇宙风,以刊登

8、小品文为主,提倡幽默、闲适、性灵。 2、 论语前期文章尚能触及 时弊、幽默中含讽刺。1934 年后,讽刺锋芒日益减弱,幽默也流于说笑话。文协 1、1938 年 3 月,中华全国文艺界抗 敌协会(简称“文协”)在武汉成立。主要人物有老舍、郭沫若、茅盾等。 2、老舍 为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工作。文协是全国规模的文 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3、文协的会刊 抗战文艺是抗战时期历时最长的文艺刊物。4、文协的口号是“文章下乡、文章入伍” ,这对推动作家参加现实斗争,密切与工农兵群众的联系,起了积极作用。孤岛文学 1、 就时间 而言,是指 1937 年 11 月上海沦陷至 1941 年 12 月珍珠港事变

9、日军侵入上海租界止。 2、 这期间曾发生过颇有影响的“鲁迅风” 的 论争(杂文)。3、 戏剧特别活跃:于伶长夜行、阿英的 碧血花 。七月诗派 1、 因胡风主编的七月而得名,以艾青、田间为首,其他有绿原、亦门、曾卓等,2、 主要刊物七月希望,以抗战现实为内容,以自由体 为主要形式。形成 贯 串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国统区最重要的 现实主义诗歌流派。 (胡风冤案,建国后基本停止创作)九叶诗派 1、是 40 年代国 统区出现的一个具有 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 2、主要成员有辛笛、陈敬容、杜运燮、杭约赫等。 3、主要刊物有诗创造中国新诗4、他 们既忠于 时代和斗争现实,又忠于 艺术创造。吸收了西方象征

10、诗派、现代诗派的表现艺术和手法。战国策派 1、活动于抗 战中期,因 陈铨、林同济等创办的战国策而得名。主要成员有陈铨、林同 济。2、文 艺上主张以“恐怖狂欢虔恪”为创作的 “三道母 题”。3、 代表作有陈铨 的剧本野玫瑰,把国民党间谍作为民族英雄歌颂。 (国民党支持的文学派别)新青年: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化思想上最重要的刊物。1915 年创刊于上海,原名青年杂志, 陈独秀主编。 “五四” 前后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同时进 行了新文化运动和文学改革运 动。 创刊号发表的敬告青年 提出了民主、科学的反封建思想的革命主张,1917 年初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正式掀起文学革命。 1

11、918 年 5 月, 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发表于其上。 该刊还广泛译 介外国文学。 1920 年 9 月,它成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机关刊物,1926 年终刊。文学改良刍议:1917 年发表于新青年,是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 对文学革命在理 论上作出了重要贡献。提出文学改良应从“八事 ”入手:须 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 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呻吟、务去滥调 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文章宣扬的是一种反拟古主义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想,从不同角度 针贬了旧文坛的复古主 义和形式主义流弊,粗浅的触及了文学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文学的时代性与社会性以及 语言变革等问题,初步 阐明了

12、新文学的要求和推行白 话文的立场。文学革命论:1917 年 2 月发表于新青年,表明了更坚定的文学革命的立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新文学的征战目标。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平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从内容到形式 对封建旧文学持批判否定 态度,主张以革新文学作为革新政治、改造社会之途。“人的文学”:1918 年 12 月, 新青年刊登了周作人的 人的文学,对当时的文学革命影响很大。周作人从个性解放的要求出 发,充分肯定人道主义,强调 一种“ 利己而利他,利他即是利己”的“ 理

13、想生活”,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 ”,认为新文学即人的文学, 应充分表现“ 灵肉一致”的人性。这深深影响了五四时期表现个性解放主题的创作, “人的文学” 成为五四时期文学的一个中心概念。在 平民文学中,周作人 进 一步阐述“人的文学”的主张, 强调文学须应用于人生上,提出“普遍”与“真挚” 的原则,并申明“以真为主,以美即在其中 ”的文学观念,这对五四时期尤其是为人生派的创作影响很大。学衡派:得名于 1922 年 1 月在南京创办的学衡月刊,主要成员有东南大学的梅光迪、胡先骕、吴宓等,他们既是欧美留学生,又是大学教授。他们以 学衡为阵地,打着“

14、学贯中西”旗号,提倡尊孔 读经、复古倒退,攻 击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和开始在中国传播的马列主义。1933 年, 学衡停刊。甲寅派:得名于甲寅杂志。 1925 年甲寅 在北京复刊后,成 为章士钊等宣传复古思想,反对白话文,为镇压进步学生运动制造舆论,维护反动军阀统 治,抨 击新文化运 动的主要阵地。经鲁迅为代表的新文化革命阵营的奋力批驳,甲寅派很快败下阵。至此,白话与文言之争以白话文的胜利而告终。鸳鸯蝴蝶派:始于 20C 初,盛行于辛亥革命后,得名于清之狭邪小说花月痕中的诗句“ 卅六鸳鸯同命鸟,一双蝴蝶可怜虫”。因其内容多写才子佳人情爱,又因 鸳蝴派刊物中以 礼拜六影响最大,故又称 “礼拜六派”

15、。主要作家有包天笑、徐枕亚、周瘦 鹃、李涵秋、李定夷等。主要刊物有礼拜六小说时报眉语等。他们的文学主张,是把文学作为游戏、消遣的工具,以言情小说为骨干、情调和风格偏于世俗、媚俗的总体特征。代表作有徐枕亚的玉梨魂、李涵秋的广陵潮。这股文学思潮存在时间较长,到 1949年才基本消失。这一流派的出 现有社会和文学自身原因,在从古代小说到现代小 说的过渡期间起过一定的承前启后作用。新月社:是五四以来最大的以探索新诗理论与新诗创作为主的文学社团。1923 年成立于北京,该社活动在 1927 年春移往上海,1933 年结束,主要成 员有胡适、徐志摩、 闻一多、梁 实秋等。他们把晨报副刊作为阵地,后又创办诗

16、刊周刊、 新月周刊。新月社是一个涉及政治、思想、学术、文 艺各领 域的派别,在思想上 组织上都表现了资产阶级 自由主义特点。它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贡献主要在于新诗,闻一多、徐志摩等人针对自由体诗出现的散文化倾向,提出新格律诗的主张,即新诗的“ 三美”主张。他们对于诗歌艺术的追求带有唯美倾向,但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并 纠正了五四以来白话新诗过 于松散、随意等不足,在当时对于新诗在艺术技巧上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徐志摩 再别 康桥、 闻一多死水等是新月社的佳作。语丝社:得名于语丝周刊。 语丝创刊于 1924 年 11 月, 1930 年 3 月停刊,语丝社随之消散。 语丝主要撰稿人有孙伏园、周作人、鲁迅、

17、林语堂等。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以散文 创作为主的刊物,主要发表杂感、短评、小品等。语丝社作家的散文创作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语丝文体 ”,这种文体在思想内容上任意而谈,斥旧促新,在艺术上以文艺性短论和随笔为主要形式,泼辣幽默, 讽刺强烈,文字中“富于俏皮的语言和讽刺的意味 ”,特色是“ 任意而谈,无所顾忌,要催促新的产生, 对于有害于新的旧物,则极力加以排击,但应该产 生怎样的 新,却并无明白的表示,而一到觉得有些危机之际,也 还是故意隐约其词”。以鲁迅为代表的尖锐泼辣的杂文和以周作人、林 语堂代表的幽雅的小品形成了 该社散文创作两大类 ,对散文发展有重要影响。浅草-沉钟社:1922 年在上海

18、成立,主要成员有林如谡、陈炜谟、 陈翔鹤、冯至等。创办浅草季刊,并在上海 民国日报副刊中出过文艺旬刊,其骨干成 员又于 1929 年秋 组成沉钟社, 办有沉钟周刊、半月刊,致力于介 绍外国文学,特别是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创作方面则有冯 至的诗歌,林如 谡、陈炜谟、陈翔鹤的小说,多抒写知识青年苦闷的生活和忧郁的情感,富于感伤色彩。莽原社:1925 年成立,由 鲁迅发起和领导 。成 员主要有高长虹、向培良,韦素园等,以创办莽原周刊和半月刊而得名。 莽原提倡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向旧 势力、旧文明发起攻击。未名社:1925 年成立,由 鲁迅发起和领导 。成 员主要有韦素园、台静农等。这是一个着重于翻 译

19、和介绍外国文学,尤其是俄 罗斯文学的团体,有专收翻 译作品的未名从刊 和专收创作的未名新集。台静 农的小 说集地之子是未名社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乡土文学的成功之作。湖畔诗社:1922 年 4 月在杭州成立的新诗团体,主要代表诗人有汪静之、潘漠 华、应修人、冯雪峰四人。同年 4 月,他们的诗歌合集湖畔出版,并因此得名 为“ 湖畔诗人 ”。他们写作抒情诗,但最有影响的是 爱情 诗,风格清新、自然、天真、率直,表现了对传统封建世俗大胆反叛的精神,艺术上也较成熟。1923 年,又有合集春的歌集出版,这些诗作很能唤起一代新人的纯真和热情。被朱自清称为当时“专心致志做情 诗” 的四个年 轻人。新剧:又称文

20、明戏。是中国 话剧运动的第一 阶段。开始于 1907 年,留日学生曾孝谷、李叔同、欧阳予倩等在欧美、日本 话剧运动的影响下,组织话剧团 体春柳社,改 编演出 黑奴吁天录等话剧。辛亥革命前后,新 剧团体很多,演出以民族民主革命为内容的政治戏居多。辛亥革命后,新剧很繁荣,以演家庭伦理戏居多。 “五四”前夕,新 剧趋向衰落,其原因:一是新剧商品化,迎合小市民趣味,内容庸俗低下,二是新剧都是幕表戏,没有完整的剧本,只有分场的故事梗概,由演员上台随意发挥, 艺术水平和演技很难提高。“五四”文学革命批判堕落的文明 戏,一些戏剧家提出“爱美剧” 口号,中国话剧运动由此进入第二个阶段。爱美剧:中国五四运动后兴

21、起的非职业戏剧运动,简称爱美剧。 “爱美剧”系英文 Amateur 的音译,意为业余的, “爱美剧”指业余演剧。1921 年 1 月,汪优游在 “五四”新思潮推动下,针对文明戏商业化的弊病,首次提出脱离资本家的束缚、仿西洋组织一个非营业性质的独立剧团的设想,并与 陈大悲等 13 人成立了民众戏剧社。不久,陈大悲著爱 美的戏剧,遂在社会上引起 热烈反响,于是爱美的戏剧迅速取代已经没落的文明戏,成为 20 年代初期中国话剧活动的主流。 爱 美的戏剧运动以学生为主体,中心在北京、上海。它是现代话剧在中国舞台上最初的尝试,在批判文明戏的基础上,介 绍西方戏剧 的学说与方法,对中国话剧进行了革新。因而是

22、文明向现代话剧过渡的产物,从理 论上使新的 戏剧观念进一步完善、具体化,主张 “教化的娱乐”等等。南国社:1923 年成立于上海, 领导人田汉 ,先是 创办南国半月刊,发表了话剧创作获虎之夜等,后又办南国特刊、南国 电影剧社、南国艺术学院。南国社开展话剧创 作活动主要是在 1928-1929 年,全部公演田汉创作的剧本古潭里的声音苏州夜话湖上的悲剧名优之死南归等。南国社发展了“ 五四”时期的爱美剧,他们对黑暗 现实的反抗往往带有伤感成分和浪漫色彩。它在中国话剧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重大作用。它的成员,以后不少成为中国戏剧、电影、音乐、美术等方面的骨干人才。象征诗派:以李金发为代表的象征诗派出现于

23、 20 年代中期,后期创作社的王独清,穆木天, 冯乃超也是象征主义诗歌的重要作者。象征派诗人多受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影响,其作品的特点是注重自我心灵的艺术 表现, 强调诗的意向暗示性功能和神秘性,追求所谓“观念 联络的奇特 ”。运用一种象征性的形象和意象来表现自己微妙复杂的内心世界, 传达对外部世界敏锐的感觉和印象。运用新奇的想象和比喻,表现微妙的情境。依靠艺术形象的暗示来表达感觉和情调。 追求诗歌语言的省略和跳跃。李金发于 1925 年至 1927 年出版的微雨, 为幸福而歌 ,食客与凶年,是中国早期象征诗派的代表作,为中国新诗艺术的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象征派 诗歌后来趋向成熟,取得较

24、高成就的是在 30 年代戴望舒手中。现代评论派:1924 年,胡适与 陈西滢、徐志摩等创办现代评论周刊,称为现代评论派。其成员多是欧美留学归国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他们以现代 评论为主要阵地,为美帝国主义及买办资产阶级张目,支持北洋军阀当局,诬蔑群众革命运动。 1927 年 7月, 现代评论迁至上海,遂由原来依附于北洋政府转而投靠国民党政权。太阳社:1928 年 1 月在上海成立,主要成 员有蒋光慈、 钱杏屯阝(阿英)、洪灵非、孟超等,全都为共产党员。 “这些太阳下的文学者,要求光明,要求新的人生,他们努力要 创造出表现社会生活的新文艺。 ”同时创办太阳月刊,积极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左联成

25、立时,该社自行解散。左联: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简称, 1930 年 3 月 2 日在上海成立,主要 发起人有鲁 迅、沈端先、冯乃超等,鲁迅在成立大会上作了著名的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演讲,是其纲领。 “左联”的成立, 实际上形成了比 较广泛的革命文学统一战线,推动了左翼文艺运动迅猛发展。左翼文学粉碎了国民党的文化 “围剿”。左联十分重视理论批评 。开展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开展了文艺大众化运动。文学创 作十分繁荣,左 联还 重视培养青年文学作者。代表作家有:蒋光慈、柔石、殷夫、叶紫等。 “左联” 也存在一些不足,思想倾向上存在 “左”的错误,理论上存在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 组织工作方面

26、存在比 较重的关门主义和分派主义倾向,文学创作上,许多作品存在 严重公式化,概念化的问题。革命文学论争:指 1928-1929 年鲁迅、茅盾与创造社、太阳社关于无 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论争。起因是 创造社、太阳社在倡导革命文学时,由于受到国内外革命阵营内左倾思潮影响及自身世界 观原因,在理 论主张 方面存在严重的机械论错误倾向,批判清算鲁迅、茅盾、郁达夫等,全盘否定五四新文学传统。鲁迅肯定无产阶级文学的发生有其历 史背景,批 评他们忽视文艺的特征、夸大文艺的作用及宗派主义倾向,茅盾也批 评他们题 材过于狭窄和标语口号倾向。 这一论争的性 质是革命作家内部的论争,扩大了革命文学的影响,促进了马克思主

27、 义文艺理论的学 习,提高了思想 认识;论争中鲁迅翻译了普列 汉诺夫的艺术论等马义文艺理论著作,从而为左联成立准备了条件。文艺大众化运动:1931 年 11 月左联执委会通过的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新任务的决议提出,今后的文学,必须以“属于大众,为大众所理解、所爱 好为原则” ,明确规定“文学的大众化” 是建设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 “第一个重大的问题”, 为此成立了“大众文学委员会”,大众化问题成为左翼文学理 论的焦点之一。左联时期有三次规模较大的文艺大众化讨论:第一次是在 1930 年春左联成立前后,第二次是 1931-1932 年, 这两次着重 讨论了文艺大众化的意义,大众文学的形式问题,也

28、涉及到内容、语言向群众学习的问题。第三次是 1934 年, 讨论旧形式的采用,提出大众语和文字拉丁化的问题。鲁迅在论新旧形式的采用中“ 拿来主义”思想是文艺大众化讨论在理论上的重要收获。普罗文学:1928-1930 年革命文学初期,是普罗文学阶段,创造社、太阳社作家是普罗文学的主要作者。普罗文学反映了北伐大革命时期和革命失败后的某些社会现实,描写了工农的生活和斗争,表 现了一些小 资产阶级革命家在革命低潮时期白色恐怖下的心态。作品很多,具有很强的革命气息,一 时风 靡文坛, 产生很大社会影响。但是普罗文学存在严重缺陷,最主要的错误倾向是“ 革命的浪漫蒂克”,把残酷的现实斗争理想化,浪漫蒂克化,

29、同 时,革命文学初期的图解左倾盲动的政策等偏向未得到清算,因此成功的作品不多。代表作有蒋光慈短裤党 菊芬等。唯物辩证法创作方法:由“拉普” (俄罗斯无 产阶级作家联合会)提出,而于 1930 年 11 月国际革命作家联盟代表大会所确认。强调世界观对创作直线式的决定作用,完全用哲学方法或世界 观取代艺术方法, 认为 作品成功的关键在于通过具体的人物和生活的描写将唯物辩证法体现出来,那么 图解政治概念就是合理的。自由人和第三种人:1931 年至 1932 年, “左 联”与“自由人” “第三种人”展开论争。 “自由人” 指文化评论的胡秋原, “第三种人” 指现代的苏汶。论争以文 艺的阶级性、文 艺

30、性与政治的关系 为中心。先是胡秋原发表阿狗文艺论,批判提示民族主义文学的法西斯主义实质,同时批评 左翼文坛“ 将艺术堕落到一种政治的留声机 ”。以后,他又发表勿侵略文艺等文。 “左联”的文艺新闻载文批评胡秋原,苏汶即发 表文章声援胡秋原。鲁迅、瞿秋白、冯雪峰等分别发表论第三种人 、文艺的自由与文学家的不自由、 关于“第三种文学” 的倾向与理 论等文,与胡苏二人展开论争。他们批评了胡苏二人有着文 艺脱离政治脱离阶级而自由的错误倾向,同时也检讨了“左联”机械论错误和左倾宗派主 义错误,这是论争的重要收获。两个口号论争:指 1936 年上海左翼文学界关于国防文学和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这两个口号的论

31、争。这两个口号都是因日寇扩大对华侵略和国内阶级关系的新变化,为适应党中央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的策略要求而提出的。国防文学口号先由上海文学界地下党领导周扬提出,并由此开展了国防文学运 动和国防戏剧、国防 诗歌活 动。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口号由党中央特派员冯雪峰到上海和鲁迅、胡 风等商量后由胡 风撰文提出的。受到主 张国防文学的一些作家的指 责而发生论争。鲁迅撰文提出两个口号可以“并存” ,批评了主张国防文学的一些左翼领导人的关门主义、宗派主义错误。 这是左翼文学界在新形势下围绕建立文艺界统一战线由于某些思想分歧而发生的论争。通过论争达到了新的团结, 为过 渡到抗战文艺运动和建立广泛的文艺

32、界抗日统一战线准备了思想条件。剧联:“中国左翼 戏剧 家联盟” 的简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进步戏剧家统一战线组织。1930 年成立于上海。刘保 罗、田汉、赵铭彝、于伶等曾担任党团书记。剧联成立后,起草并通过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最近行动纲领 ,除在上海设立总盟外,先后在北平、汉口等地设立了分盟和小组,使左翼 戏剧运动 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发展。在演 剧方面,团结进步的戏剧工作者,组成 50 多个左翼剧团。其中上海就有艺术剧杜、南国社等。剧联领导的演剧活动,具有革命性、群众性和战斗性的特色。为了开展工人演剧活动, 剧联成立了工人演出委员会,推 动了工人剧运的 发展。左翼 戏剧运动为后来话剧向职业 化、实

33、用化过渡准备了条件。为中国无产阶级戏剧运动初步开拓了道路,培养出了一批优 秀的戏剧人才。 1936 年初,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自动宣告解散。中国诗歌会:左联领导下的群众性诗歌团体。1932 年成立于上海,由穆木天、杨骚 、任 钧、蒲风等共同发起。主要刊物是新诗歌。中国诗歌会成立的目的,就是为了廓清新月派、现代派在诗坛造成的某些迷雾,推进和发展革命的诗歌运动。中国诗歌会在内容方面主张“捉住现实、歌唱新世界的意识 ”;形式方面则提倡“大众歌调” ,就是要创作大众化的诗歌,使诗歌普及到群众当中去。中国诗歌会成立后,不 仅注意诗歌创作,而且注意理论研究。他们探索诗歌大众化的途径,出版“ 歌谣专号”、

34、“创作专号”加以实践。中国诗歌会对我国革命诗歌运动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京派:是 30 年代一个独特的文学流派,主要成 员有周作人、 废名、沈从文、李健吾、朱光潜等。称之 为“京派”,是因 为其作者在当时的京津两地进行文学活动。其作品 较多在京津刊物上 发表,其 艺术风格在本质 上较为一致之处。主要刊物有文学杂志、 文学季刊、 大公报 文艺副刊。 “京派”的基本特征是关注人生,但和政治斗争保持距离,强调艺术的独特品格。他们的思想是讲求“ 纯正的文学趣味”所体现 出的文学本体观,以“和谐”、 “节制”、 “恰当”为基本原则的审美意 识。沈从文是京派作家的第一人。京派作家以表现“乡 村中国”

35、 为 主要内容,作品富有文化意蕴。京派作家多数是现实主义派,对现实主义有所发展变化,发展了抒情小说和讽刺小说。使小说诗 化、散文化,现实主义 而又带有浪漫主义气息。论语派:论语派是 30 年代的一个散文流派。主要人物是林 语堂。主要刊物有 论语 人间世宇宙风,以刊登小品文为主,提倡幽默、闲适、性灵。主 张“ 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笔调”,采取与政治保持距离的自由主义立场。 论语前期文章尚能触及时弊、幽默中含讽刺。1934 年后,讽刺锋芒日益减弱,幽默也流于说笑话、寻开心。由此引发了左翼作家与其的论争。新月派: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该诗派大体上以 1927 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 时期。前

36、期自 1926 年春始,以北京的晨报副刊 诗镌为阵地,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刘梦苇等。他们不满于“ 五四”以后“自由诗人” 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 诗,主 张“理性节制情感”,反 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新诗的格律化进行了认真的探索。闻一多在诗 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 “三美”主张,即“ 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因此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 。新月派纠正了早期新诗创作过于散文化弱点,也使新 诗进入了自觉创造的时期。 1927 年春,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创办新月书店,次年又创办 新月月刊, “新月派”的主要活动转移到上海, 这是

37、后期新月派。它以新月月刊和 1930 年创刊的诗刊季刊为主要阵地,新加入成 员有陈梦家、方玮德、卞之琳等。后期新月派提出了“健康”、 “尊严”的原则, 坚持的仍是超功利的、自我表现的、贵族化的“纯诗”的立场, 讲求“本 质的醇正、技巧的周密和格律的谨严”,但诗的艺术表现、抒情方式与现代派趋近。民族主义文学:是属于国民党的一个文学派别,主要成员有潘公展、王平陵、朱应鹏 、范争波、黄震遐等。文 艺主张鼓吹要建立“文艺的中心意识”,声称“文艺的最高意义,就是民族主义” 。主要刊物前锋周报、 前 锋月刊。代表作是 民族主义文艺运动宣言、黄震遐的小说陇海线上黄人之血。 “民族主 义文学”的中心意识“民族

38、意识” ,实质上是封建意识与法西斯思想的混合,以此否定阶级意识,抹煞阶级 斗争。 鲁迅、茅盾、瞿秋白等著文揭露其 “屠夫文学”、 “杀人放火文学”的实质及丑恶表现。现代派与现代诗派:现代派得名于 1932 年出版的现代大型文学杂志,主要负责 人为施蛰存、 苏汶、戴望舒三人。 现代发表各类作家的作品,包括左翼作家的作品。在现代上发表诗歌的人很多,一批诗人从思想到 艺术有许多共同倾向,称之 为“现代诗派”。现代诗派的首领是戴望舒,主要成 员有徐 迟、路易士、卞之琳、何其芳等。后又编 新诗杂志,推 进这股现代派诗潮。现代诗派的诗作表现了幻灭中的追寻、对现实的理性批判意 识和孤独寂寞的心态,追求 语言

39、的自然 质朴、形式的自由舒展,以新异的手法提升了诗歌的表现力。 这股现代派诗潮,因后期新月诗派向现代派转化,而汇成一股不小的潮流。被人称之为新诗的黄金时代和成熟期。除现代派诗外,还有现代派小说,以施蛰存、穆时英为代表,创作了一批心理分析小说和新感觉主义小说,称之为心理分析派和新感觉派。心理分析派:(心理分析小说)代表作家施蛰存。其特点是运用弗洛伊德学 说深入 细致地严肃地描写人物的性心理、性 压抑、性转移、性变态等等。此前, 鲁迅、郭沫若、郁达夫、叶绍钧、庐隐等的一些作品中,都有性压抑、性心理分析的成分,但一般都是以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为 主要创作特色,性心理描写作为其中的因素、成分。而施蛰存

40、这时期创作了一批性心理分析小说,代表作有梅雨之夕春阳石秀等。心理分析派小说在现代小说中别具一格,丰富了文学表现生活的内容和手法。新感觉派:(海派小说、新感 觉主义小说)新感 觉派是 20 世纪 30 年代产生于上海文 坛的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代表作家有刘 呐鸥、施蜇存、穆时英、叶灵 风等。穆 时英被称 为是新感觉派的圣手,海派的大将。新感 觉主义源于 20 世纪 20 年代的日本。新感觉派内容多展示半殖民地大都市上海的生活百态,着重病态生活的描写、畸形的两性关系及心理等,夜 总会、舞 场、酒吧、投机家、交际花等是经常描写的场景和对象;极力地捕捉新奇的感觉、印象,把人物的主观感觉投射到对象中去

41、;对人物的意识和潜意识进行精神分析,着力表现二重人格,并追求小说形式技巧的花样翻新。代表作有穆时英夜总会里的五个人上海的狐步舞。新感觉派开拓了文学表现的内容,但有一部分存在 颓废、悲 观倾向。文协: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简称,1938 年 3 月成立于武汉,是抗日 战争期间 全国规模的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发起人包括全国文艺界各方面的代表近百人,理事会推 举老舍为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的日常工作。 “文协”还提出了“ 文章入伍”的口号,对鼓励作家深入 现实生和实际斗争 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文协”的会刊抗战 文艺是贯通整个抗日战争时期唯一的刊物,它对推进抗战文艺运动促进抗战文艺创作的

42、繁荣,发挥了突出的作用。孤岛文学:指抗战时期上海租界的文学,存在 时间是从 1937 年 11 月上海沦陷至 1941 年 12 月珍珠港事变日军侵入租界止。 这时期的租界,四面都是日军侵占的沦陷区,仅租界内是日军势力未到而英法等国控制的地方,故称“孤岛” 。文艺工作者利用租界这一特殊环境进行抗日文学活动,称 “孤岛 文学”。孤岛文学最有影响的,一是 杂文,孤岛作家唐弢、柯灵、王任叔(巴人)等发表了很多紧密联系现实、爱 憎分明的杂文,王任叔和阿英关于杂文曾发生颇有影响的“鲁迅风”的争论,后出版 杂文刊物鲁迅风;二是戏剧活动特别活跃,于伶和 夜上海长 夜行等反映沦陷区人民生活和斗争的剧 本,阿英

43、的 碧血花海国英雄等南明史剧,歌颂爱国主义和民族气节,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沦陷区文学:1941 年 12 月太平洋战争爆发,结束了上海孤岛文学的时代, 纳入了 沦陷区文学的轨道。在此之前,已有 1931 年“九一八”事变 后的东北沦 陷区文学, 1937 年 “七七”事变以后以北平为中心的华北沦 陷区文学, 统称为“沦陷区文学”。 1941 年上海完全沦陷时,最有影响的文学 杂志万象,团结了一大批在上海的进步作家,发表了大量揭露旧社会黑暗腐朽生活的具有爱国主义理想的作品,如师陀的 无望村的馆主,张爱玲的小说集传奇等,苏青的结婚十年等。在北平沦陷区,最突出的是周作人的 闲适小品,他的药堂语录

44、等散文集典型地表 现了一个民族变节者进退失据的矛盾心灵。七月诗派:是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重要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因胡风 主编七月得名。代表 诗人有艾青、田间和鲁藜、绿原、牛汉等。他们以七月、 希望、 泥土为阵地,强调诗歌中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历史与个人的融合,多写自由 诗,其中又以政治抒情诗为主。他们 出版过七月诗丛 七月文丛等。 该派在革命现实主义雄浑 的总风格中,又显示出各诗人充满个性的特色。胡风的为祖国而歌,牛 汉的鄂而多斯草原 ,鲁藜的泥土等是七月诗派的代表作。七月派小说:胡风主持的七月、 希望等 杂志,在抗 战时期国统区进步文艺界很有影响。它团结了路翎、丘东平等小说作者,主 张

45、在现实主义旗帜下反映活的一代人的心理状态,作品充满了生活的血肉感,以及对于人的心灵的直视力量。这些小说在某种意义上,比七月派诗歌更能体 现胡风的理论主 张,多数都被 编入七月文丛,并由胡风亲自撰写序文,故称之为“ 七月派小说”。代表作有路翎财主底儿女们。九叶诗派:(中国新诗派)是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主要成员有辛笛、穆旦、陈敬容、杜运燮等九人。主要刊物有诗创造中国新 诗。它 们强调反映现实与挖掘内心的统 一,诗作视野开阔,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历史感和现实精神。在艺术上,他们自觉追求现实 主义与现代派的结合,注重在诗歌里营造新颖奇特的意象和境界。他们承接了中国新

46、诗现代主义的传统,为 新诗的发展做出了贡 献。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于 1942 年 5 月,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相持阶段。当 时解放区文学的主流是好的,但作家队伍的思想面貌也存在不少问题。为 了总结经验教训,克服错误观点,让文艺给民族解放战争以更大助力,在延安召开了文艺座谈会。先由毛 泽东作了“引言 ”的发言,经过作家三次讨论,毛泽东作了“ 结论”的发言。 “引言”和“结论 ”合称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讲话提出了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方向, 强调指出要真正 为人民大众服务,作家必 须把立足点移到无 产阶级方面来。 讲话阐明人民生活是文艺的无尽的唯一的源泉,要求文艺工作者深入人民生活,履行思

47、想, 获取无限丰富的 艺术源泉,并 继承和借鉴中外优秀文学遗产,这样才能创造真正 为人民大众的文学。 讲话还论述了文艺与政治的关系,认为文学为政治服务在当时尖锐的斗争形势和正确的革命政策下,与文艺真实反映时代 历史风貌和社会心理基本上是统一的,从主要方面说是起了积极作用。总之, 讲话是对五四以来新文学运动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从理论上解决了新文学发展的关键问题,对新文学具有重大深远的指导意义。现实主义与主观战斗精神论争:发生于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论争的一方以胡 风为主,胡 风撰文论述作家在创作中主观和客观的辩证关系,十分 强调主观精神的作用,克服创作中的客观主义和

48、主观主义偏向,争取现实主义的胜利。胡风的理论是有深度的、见解独到的。文章发表后,受到一些人责难。论争延续到 40 年代后期,邵荃麟、林默涵、胡绳等发表批评文章,胡风写论现实主义的路进行答辩。新秧歌运动:是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后, 讲话 精神在文艺上显示的最初成绩。文 艺 工作者改变了轻视民间文艺秧歌的态度,与群众一起,指导改造了旧秧歌,使之成 为反映 阶级斗争、生产斗争新内容,熔戏剧、音乐、舞蹈于一炉的小型广场歌舞剧。 1943 年春节秧歌闹得热火朝天,涌 现了一批受群众欢 迎的秧歌剧,如 “鲁艺”的兄妹开荒等。新秧歌运动表现了文艺工作者面向群众、向工农兵普及的实践。“随感录”作家群:1918 年 4 月, 新青年设 立随感录栏目, 专门刊发杂文。向其撰稿的大都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其中有李大钊、陈独秀、钱玄同、刘半农、周作人等,而以 鲁迅的杂文最具代表性。这些杂感作者被称为新青年“随感录” 作家群,这个作家群奠定了杂文在现代散文史上的地位。陈独秀的 泼辣明快, 钱玄同的汪洋恣肆,刘半农的爽直幽默与鲁迅的犀利凝重,展现了这一作家群的不同风格。而立 论坚实、短小精悍、富于 战斗力, 则是其共同倾向。问题小说:是中国现代小说发展进程中的第一个潮流,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参考答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