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单项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C、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2、 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3、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4、人类进入 21 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S)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 )A、马克思5、在 19 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 )B、英国工人宪章运动 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
2、经济根源是(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7、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 )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8、提出价值规律是“ 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是( )B、亚当斯密9、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 )C、劳动价值论10、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 )A、合理内核11、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 )D、俄国12、 “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 ,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3、马克思主义生命力
3、的根源在于(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14、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15、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 )A、科学性16、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D、与时俱进17、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A、实现共产主义18、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是( )C、理论联系实际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2.划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据是()C 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3.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4.马克思主义认为,
4、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C 物质性5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D 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6.“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 ,这是指()D 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7.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B 实践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C 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9.有一首描述在战争中缺了钉子的马掌会导致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 ”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原理是()A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10.“沉舟侧畔千
5、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D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11.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D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12.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 ,它的含义是指()D 既克服又保留13.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A 方向和道路14.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C 意识受主体状况影响15.人工智能的出现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D 丰富了物质和意识相互关系内容16.“历史是逻辑的基础,逻辑是历史的修正” ,这一观点是( )B 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
6、观点17 “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 ”的思维方法是( )A 归纳与演绎18辩证思维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是( )D 在思维中形成“多种规定的统一”的过程1、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 )A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2、实践的主体是( )B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3、实践的客体是( )D进入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4、实践的中介是( )A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及其运用的程序和方法5、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 )D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6、 “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说明(
7、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7、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说明(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8、科学家尼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是把他造出来。 ”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 )C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9、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这一名句强调的是(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10、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11、我们通过眼、耳、鼻、舌、身各种感官感觉到一个梨子的各种属性,在意识中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了关于这个梨子的感性形象,这
8、种反映形式是( )B知觉12、对于哲学史上长期争论不休的唯理论和经验论两大派别的正确评价是( )C唯理论和经验论各有片面性13、 “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14、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15、 “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 ”的看法是( )A主观唯心主义16、 “真理作为一种主观的思想形式,是把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外部客观世界作为认识对象的”这是( )B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论17、 “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 ”的命题。其含义是( )D否认真理具有客观标准18、 “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是真理 ”,这是( )A混淆了
9、真理性认识与一般认识的错误观点 19、 “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 ”这种观点是( )B强调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作用20、承认我们知识的相对性就( )D可以防止认识的僵化21、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这一论断说明了( )B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唯一标准 22、列宁提出的:“从物到感觉和思想 ”与 “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A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对立23、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这一命题强调( )C同一对象真理性的认识只有一个24
10、、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 ,这一命题的含义是( )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指导作用25、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这句话强调了( )D人们认识事物要有理性的指导26、马克思指出:“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它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 ”这表明( )C人的聪明才智主要来源于后天实践27、真理和谬误的界限在于( )C是否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28、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 )B客观性29、真理观上的相对主义,错误在于( )A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30、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 )C
11、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1、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A生产方式2、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 )C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3、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生产资料所有制4、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这句话揭示了( )D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 )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6、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是( )D与一定时期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7、上层建筑是指( )D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
12、制度和设施8、社会形态是( )B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9、人类社会发展的两大基本规律是(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10、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表现在( )C社会形态的更替11、社会革命根源于( )D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12、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 )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13、 “蒸汽、电力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 ”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D科技革命导致社会政治革命14、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 ,又是历史的 “剧作者” ,这是( )C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15、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钥匙是( )B思想发展史16、阶级实质上是一个( )B经济范畴17、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 )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18、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其根本原因在于人民群众( )B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19、制约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性条件是( )A经济条件 20、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产生( )C偶然与必然的统一1.空想社会主义“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 ,但不具备 D.科学的和实践的品格2.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超越空想社会主义,是因为把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建立在B.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