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篇精选改革开放40周年专题征文范文.doc

上传人:yoush****ohua 文档编号:1135590 上传时间:2018-12-11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6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8篇精选改革开放40周年专题征文范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8篇精选改革开放40周年专题征文范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8篇精选改革开放40周年专题征文范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8篇精选改革开放40周年专题征文范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8篇精选改革开放40周年专题征文范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8 篇精选改革开放 40 周年专题征文范文四十年改革开放的历程在历史长河中恐怕只是弹指一挥间,但它却是我人生路上难以抹去的篇章。上世纪 70 年代我家的第一辆自行车,如影相随,记忆犹新,难以忘怀。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那时我在部队服役定亲,女方最想要的就是一辆自行车,只因与生活有关的各种物品必须凭票、凭证、限量供应,未能如愿,直到结婚后第二年才得以实现。那时,自行车在我们鲁西南地区还是很少见的,除了脱产干部能有幸骑上辆外,其他人很少见了。当时在部队工作的我,有幸凭证购买了一辆崭新的自行车,特别令战友及亲戚朋友羡慕不已。有一辆自行车的感觉不亚于现在有辆轿车的感觉,尤其是骑“凤凰”自行车就像开奔驰一样

2、有面子。一年之后,我休假探亲,却见我买的那辆凤凰牌的自行车用布裹好,吊在墙上,我很纳闷。父亲看透了我的意思,说:“自你买了那辆洋车,家里可热闹了,这个走亲戚,那个相对象,什么事都来借,这些事咱理解,谁家没有个事啊。就连大队、小队的干部开会、参观、学习都来借,你说咋办,没办法,才来这一招。”我家属却在一旁使了个眼色,过后问她才知道,父亲的说法是“刚过门的儿媳骑自行车显人显眼,好腿好手的骑洋车不像过日子的人家。”隔壁的大婶也附和着,“庄稼人成天骑自行车像个啥。”事后我想,在当时那个年代对普遍收入不高的家庭来讲,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况且也是家里最值钱的物件,人们都格外爱护。许多人不舍得用,平日里把自行

3、车擦得油光瓦亮,下雨天把自行车放在屋里不骑,生怕磕着碰着摔着,步行上班的人绝非个别,也就见怪不怪了。如今,自行车、摩托车等交通工具正在被新的变化所取代,而且是翻天覆的变化。老百姓出门“打的”已成为家常便饭。公交车、社区公交明显增多,方便了百姓的出行。而现在小汽车已经悄悄的走进了平常百姓的普通生活,而且私家车逐年增多,许多家庭拥有不止一辆小汽车,汽车再也不仅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改革开放 40 周年专题征文改革开放 40 年了。回想起这 40 年的发展变化,从社会环境、老百姓生活等等都是翻天覆地的。我家这些年的变迁,生活不断改善就是社会的一个缩影,让我久久难忘。72 年我们结婚时连间房子都没有,临

4、时借战友的房子结了婚。婚后我们住到了妻子的娘家,与她母亲和弟弟一起生活。73 年有了老大。妻子没有奶水,牛奶也没有订售点,只能每天早上骑自行车跑 10 多公里路去零售点排队买上一瓶牛奶,去晚了,这一瓶奶也买不上。平时喂养靠他姥娘熬小米油,再就是朋友出差去北京捎点炼乳等替代品。有一天半夜,孩子饿的直哭,没办法我跑到了乳制厂传达室,向看传达室的老同志说明来意,他把自己的那瓶奶让给了我。这近二十多年来,乳制业的发展突飞猛进。你想喝什么样的牛奶、奶粉喝不到?什么样的奶制品买不到?2000 年后,我的孙子、孙女就赶上了这个好时候,妈妈的奶水不足,什么样的奶粉都有,孩子的营养一点也没有犯愁。74 年,我退

5、伍后工作的单位分给了我一间十四平米的住房,一层共用水池和厕所。我有了自己的住房,用一辆地排车把全部家当运了过去。一张床、一个小桌把这个家也摆得满满的,做饭都在自己屋门前。现在搬个家叫搬家公司的货车跑两趟也运不完。妻子在济南东郊王舍人镇的洗衣机厂上班,距家几十里的路程。那时,厂里没有班车,就连公交车也不正常,有时几十分钟才发一辆车。解放桥始发站点成片的上班人群疯抢着挤车。77 年已怀上老二的妻子只能在一旁眼巴巴地等,有时到厂就快到中午了。看到了妻子的难处,我调到了同在王舍人镇的济南化肥厂。心想,早把家安在东郊大人孩子不受罪。谁知两个厂都没有解决了住房问题。78年老二出生,我只好让妻子在化肥厂内新

6、盖的,还没有搬迁的机修大厂房办公室内做月子。56 天后她也该上班了,我就临时在一个小仓库内搭了一块床板住着,每天妻子用小推车推着孩子上下班。80年后洗衣机厂分给了一套 40 平米的两间住房,房内也有了厨房和卫生间。卫生间里吊起了一个铁皮桶,对好冷热水可以洗个澡了。这种条件也能把大儿子接到身边来上学了,全家总算有了个窝。这个窝在不断改善,86 年我调入省总工会后,89 年又搬到省总工会分配的一套两室一厅 70 平米的住房,兄弟俩有了一间小男生宿舍,可以在一起学习、做作业。96 年住房又调到一百多平米的三室一厅,两个儿子也各自有了自己的小天地。现在,他们各自成家,也都有了自己的住房。回想起刚刚改革

7、开放的那些年,家中的生活还是紧张的。我们两个人的工资除了全家的生活费用,还要照顾到各自家的老人和弟弟妹妹们。平时只能是粗茶淡饭,吃饱就好。一个星期从东郊回市里陪着老人改善一次生活,加点肉食品。近些年来,别说周末、逢年过节大聚会,十个盘子八个碗,就是平时也得天天饭菜变着花样、荤素搭配着吃,每天必有肉食。我家中的变化更不用说了,从 80 年后由厂工会集体贷款分期付款,给每家购买了第一台 14 寸黑白电视机后,86 年又购买了 24 寸的彩色电视机,90 年后又买了 36 寸彩电。住上三室一厅的房子后,每个房间一部彩电,省得为看节目抢夺遥控器。八十年代初,在东郊没有空调,现在在家里除厅内大空调外,每

8、个房间里都安上了空调。我们的日子就像那芝麻开花节节高啊!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将改革开放的价值目标由“物质文化需要”转到“美好生活需要”。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家的变迁、生活的改善反映了我们国家的富强、美好,我坚信人民的好日子前景会越来越好!改革开放 40 周年专题征文斗转星移,我国的改革开放披荆斩棘已走过了 40 个年头。实行改革开放,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据资料显示1,从 1978 年到 2017 年,全国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 元增加到 36000 多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 134 元增加到13400 多元,亿万中国人民生活实现了从短缺到比较殷实、从贫困到

9、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改革开放惠百姓,幸福指数节节升,这是人们盘点改革开放以来百姓家庭日常生活变化,不约而同得出的结论。我这个工薪家庭这些年来生活品质的提升,就是有力的见证。吃-历经了“三步曲”。俗话说的好,“民以食为天“。然而,不同的年代,这吃的含义却大不相同。我家与大多数家庭一样,历经了由追求吃饱到吃好再到吃精这样一个步步升级的过程。70 年代前,人们想的是怎么样吃饱肚子。那时物质匮乏,商品短缺,人们的衣食住行都凭票证定量供应。购买粮油,要凭城镇居民粮油供应证,并到专门定点的门市部购买。购买布匹衣料,要凭按人头配给的布票,光拿钱是买不来的。去市场上选肉,都专爱挑肥的,为的就是能再榨点猪油改善伙

10、食。那个时候,一到冬天新鲜蔬菜就很少见到了,市面上常见的只有土豆、萝卜、白菜老三样,其中又以大白菜为主。济南的 11 月份是集中购买冬储大白菜的时候,当年排队买白菜也成了一景。那时如果谁家育有婴幼儿,买鲜奶可是一件劳神费力的事。记得我孩子刚出生的头两年,不管春夏秋冬,每天都要在晨 5 时前到少之又少的牛奶供应点排队等候,否则就买不到了。这种状况到了 80 年代中期开始大有改善,副食供应逐渐充足,市场上凭票证购买已有所松动。在大观园、万紫巷等副食品柜台上,花上 8 角 7 分钱,就能买到一斤猪肉。人们手中的全国粮票、地方粮票等也陆续停止使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逐渐富裕起来的人们餐桌上也悄然发生

11、了变化。市场品种渐渐丰富,蔬菜、瓜果、蛋、禽、肉类摆上了货架,冬天也可以买到相对便宜的细菜,大白菜变得不那么重要了。我也和很多家庭一样,开始随吃随买,冬储菜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随着物质的愈发丰富,想买什么就能买到什么,想吃什么就能吃好什么,“过年吃饺子 想好事”这句流传了多少年的歇后语,已彻底成为了过去式。进入 90年代,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了商品的极大丰富,同时也带来了饮食文化的革命,人们已不满足于吃饱肚子,而是想怎样吃得更好。到餐馆庆生日、待客人已成常态。可经常大鱼大肉吃着,带来了心血管、肿瘤、糖尿病、肥胖症等病例人群持续攀升。面对因幸福带来的烦恼,我也开始转变饮食观念,坚持以健康为主题,琢

12、磨怎样精吃细吃,吃出营养,吃出健康。进市场采购摆在首是新鲜程度而不是那块儿八角钱。现在买菜要尽可能挑无污染的,粮食要尽可能挑当年产的,食用油要找非转基因的,食用盐要选加典的等不一而足。饮食上历经的这“三步曲”,正是改革开放奔小康在百姓家庭日常生活中的真实写照。住-开启了“三级跳”。我 1981 年结婚,当时由于在外地部队服役,家就安在大观园附近妻家分得的单位的小平房,院里十几户人家,几十口子人共用一个水笼头,一个旱厕所,拥挤排队是常有现象,生活十分不便,那个憋屈劲就甭提了。那时常想,什么时候能住上楼房就好了。没想到 1982 年下半年,我的住楼愿望实现了。那是房产单位为改善职工居住条件,把原来

13、的平房扒掉盖起了六层楼房,分配我家的住房虽然总共才 30 几平方,且在 6 楼最顶层,要爬 87 级台阶才能上去,也没煤气暖气,但毕竟是独门独户,厨房、卫生间俱全,免除了大杂院生活上的种种不便,与原来的居住条件相比,上了一个大档次。搬进新居后,我把房间布局及摆设绘了一张草图,寄给老家的父母,让他们共享喜悦。让人没想到的是,这仅是我居住条件向好的开始,更大的喜悦接踵而来。在我转业地方后的第六年,即 1996 年,单位盖的职工宿舍楼竣工,我分到了 120平米处级房,新楼宽敞明亮,水、电、暖、燃气、通讯等设施一应俱全,每日生活在这样的居所,真切品尝到了现代生活的滋味。特别是 1998 年进行房屋货币

14、化改革,扣除我和老伴的工龄补贴,仅补交不到 3 万元现金,这房子就成了我家的私有资产,当拿到写着我姓名的房产证时,还恍恍然自问,这房子真是我的了吗?这是多年来想都不曾想的事情,可改革开放使它变成了现实。然而居住条件的改善并没至此止步,2011 年,由单位职工集资、全过程市场化运作的小高层宿舍楼群落成,我选了 9 层 160 余平米带观景阳台的东户,居住和生活条件更加宽敞舒适惬意,尤其是那上上下下运行的电梯,彻底解除了上了岁数爬不动楼的后顾之忧,居住条件又实现了锦上添花。初算了一下,我实现居家住房这“三级跳”,从一级到二级用时 14 年,而由二级到三级仅用时 5 年,这实实在在是托改革开放的福,

15、如果没有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增加了人民群众的收入,如果没有党和政府 以人民为本的执政理念和大力施行的惠民政策,这怎可能成为现实!行-实现了“三跨越”。即从自行车到助力车再到小轿车的跨越。70 年代前,人们的代步工具别无选择,就是自行车。但那时一辆自行车 180 元左右,一般家庭轻易是买不起的。到了 70 年代,由于轻工业的严重滞后,自行车成了紧俏商品,不是想买就能买得到的,要凭票供应。我家的第一辆自行车,就是当年想方设法托关系弄到票才好不容易买到的。那是一辆上海产坤式 26 型凤凰牌自行车,骑着它每天进进出出,不知羡煞了多少人。进入 80 年代,商品逐渐丰富起来,不知什么时候,行走

16、在济南大街小巷的自行车大军中,又增添了一种小型汽油机为动力的助力车,一加油门就吐着黑烟“突”“突”“突”的飞跑,人们形像地叫它“黑老鸹”,不久,电动助力车又相继问世,它省力又环保,给人们出行带来了莫大的方便,自然也成了代步工具升级换代的首选。从 80 年代中期至今,我家各式助力车已更换了三辆。人的欲望和追求总是无止境的。进入 21 世纪,随着工资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我家的日子也过得更加殷实小康,“梦圆私家车”计划悄然起动。有道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老伴儿和我先后考取了 C1 驾照,在2007 年初花十余万元选了辆东风日产车,成为了有车一族,实现了出行工具的大跨越。空闲时节,想

17、上哪儿油门一踩,说到就到,既便捷又舒适。这些年,它拉着我们把济南周边及省内东西南北转了个遍,齐鲁美景尽收眼底。有了车,活动半径也在不断的增大,十余年来,北京、天津、河北、东北、内蒙古等地,都留下了我家的车轮轨迹,生活色彩更加绚丽斑斓。目前,海南环岛自驾游计划已提上议程,正在紧锣密鼓筹备之中。如今,我家自行车、助力车及小轿车这三代出行工具并存,各派用场。出远门、拉东西或车站、机场接送人由小轿车承担;平时逛商场、上菜市,分别由自行车或助力车伺候;想煅炼身体,进行有氧运动,骑上自行车就到外面转上几圈,随心所欲,其乐融融。想当年骑自行车送孩子上幼儿园,采冰踏雪摔得青一块紫一块的窘景再也不会再现了。普通

18、百姓家常生活的变化,是整个国家发展变化的缩影,它使我们更加加深了对改革开放深远历史意义的认识和感悟。“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我们都要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决不能有丝毫动摇”。纪念改革开放 40 周年,对习总书记的上述论断,我们更当时刻铭记和遵循。改革开放 40 周年专题征文我生长在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父亲上过私塾,母亲读过识字班,在当时的农村算是文化人。和一般的庄稼人不同,父母都愿意让自己的孩子上学读书。为此被邻里讥笑“不是过庄户人日子的派头”。1950 年,哥哥完小毕业报名参军,分派

19、到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总医院,姐姐完小毕业后回村当了村干部。我于 1958 年考入平原县第二中学,毕业时赶上三年自然灾害,见父母小妹生活太艰难,放弃考高中,回乡务农。哥哥闻讯大哭一场,埋怨说:“弟弟心太狠,我住院三个月动手术,没给他寄学费,他就不考高中了?”埋怨归埋怨,哥哥还是疼我的,经常给我寄书:自学丛书、古文观止、汉乐府、楚辞、唐诗、宋词、元曲等。姐姐为安慰我,年三十晚上用五个铜钱为我卜卦,居然卜了个“连登黄甲”!鼓励我“别放弃求学,今晚上的卦最灵,你还有上大学的命。”我却觉得大学离我越来越远:姐姐出嫁了,小妹年幼,父母长期卧病在床,做饭,挣工分都是我一个人,还怎么上大学?但是我没忘了读

20、书:白天下地干活,人家捎着筐休息时拔草拾柴禾,我则锄杠上掛个书包,休息时读书诵诗;夜深人静时,我在煤油灯下或月光下读书笔记。为了多挣工分省口粮,我 17 岁就抢着出河工,到武城四女寺运河防汛,到乐陵的马颊河、商河的徒骇河清淤筑堤。一天走 140 多里路不忘看书,推一天泥土晚上照常夜读。1968 年,公社王书记、郑社长听说我爱读书,要我到公社去刻钢板因小报搞宣传,并推荐我参加县武装部举办的民兵通讯员学习班。1970 年,正式参加工作,到了县革委通讯报道组。当时县文化馆还没对外开放,图书管理员成了我的朋友,就偷偷借书给我看。1975 年,我调省贫协工作,何子健主任见我喜欢读书,就吩咐办公室给我一把资料室的钥匙,晚上好看书学习。1979 年我调到省总工会,当时早已恢复了高考,眼见县里的通讯报道员不少人都考上了大学,心里很是羡慕。但我只是个初中生。不够高考条件啊!八十年代是一个充满改革开放激情的传奇年代,成人高考,在职培训向我这种人敞开了大门。1985 年,省总领导鼓励我参加干部培训班高考,还安排我脱产补习功课。我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克服了种种困难,完成了各门课程的复习,于 1985 年参加了考试,九月收到了*大学哲学系的录取通知书。我百感交集,提笔抒怀:“昔时夙愿今日酬,求学未敢道白头。锄杠挂书指岁月,孤灯寒蝉望春秋。求学不易弃学难,沧海横渡敢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