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2008 年工作总结和 2009 年工作要点市农委:现将我县今年工作总结和 2009 年工作要点汇报如下:2008 年工作总结2008 年,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市农委的指导和各乡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农村工作会精神,按照县委、县政府深入实施“ 三大 ”战 略,扎实 推进“三个”跨越,大力开展 “三创”活动,全力建设“ 三力 ”大邑的要求, 扎实推进现代 农业发展。面对突发的“5.12”特大地震灾害,我们坚持一手抓抗震救灾,一手抓经济发展,奋力落实农业生产自救和恢复重建的各项措施,确保了各项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保持了农业农
2、村经济的稳定增长。2008 年,全县农业增加值达 7.24 亿元(预计数,下同),比上年增长 6.98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 5860 元,比上年增长 10.27%。一、都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初具规模为进一步做大做强我县食用菌、早季节蔬菜等优势产业,促进“ 一二三” 产业联动 ,实现传统农业向 现代农业的跨越。我县邀请科研单位的农业专家,以韩场镇为核心,蔡场、董场、沙渠为辐射区域,结合当地产业特色,编印了以特色食用菌产业为主线,以优质高档早季节大棚蔬菜为重点,充分体现现代都市农业特点,融- 2 -入与食用菌产业相关的现代设施种植、农业循环经济模式、蕈菌文化、菌菜餐饮、科普等内容的成都市大邑县现代
3、都市农业园区2008-2011 年建设规划和大邑县都市现代农业园区 2008 年建设实施方案。同时,配套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制定优惠政策,营造良好的投资氛围,吸引业主参与园区建设。截止目前,共引进从事食用菌、蔬菜、肉牛养殖等产业的企业 16 家,其中:核心区韩场引进明洋菌业、四川生物有机肥有限公司、耘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从事食用菌、蔬菜、肉养殖的企业 12 家,计划总投资 22080万元,现已投入资金 4000 余万元,建成食用菌、蔬菜设施栽培2000 余亩。辐射区蔡场,引进鑫源特色农业、新西南牧业、顺禾农业等 4 家企业,投资 12000 万元,现已投入资金 1500 万元,建成蔬菜大
4、棚 500 余亩。二、特色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发展立足我县资源优势和产业特点,按照“六区两带” (果蔬产业区、畜禽产业区、茶桑产业区、林竹药产业区、优质粮油产业区、现代都市农业园区、农业生态旅游产业带及现代都市农业产业带)的产业布局,编印了大邑县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7),突出发展食用菌、果蔬、粮油、茶桑、畜禽和林竹药优势产业,推进重点、特色产业发展。一是在董场、蔡场、上安等乡镇实施优质水稻示范片和小麦优粮工程各 8 万亩,在三岔镇、上安镇实施优质油菜生产示范基地 1.3 万亩。2008 年,全县粮食总产量达 21.5 万吨,同比增长 1.16%;油菜籽总产量 1.35 万吨,
5、同比增长 8.15%。二是着力发展地域特色优势产业。形成了以沿山丘陵区为主的榨- 3 -菜生产基地,以苏家、安仁等平坝乡镇为主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以韩场、蔡场、王泗、三岔为主的食用菌生产基地,以沿山丘陵和山区乡镇为主的茶桑、林药生产基地。青霞镇省级农业标准化(榨菜)示范乡镇、四川兰田工业食品有限公司国家级农业标准化(蘑菇)示范区通过验收。全县蔬菜总产量 30.12 万吨,同比增长 4.91%;食用菌总面积 3.3 万亩,榨菜总面积 5.2 万亩,林药总面积逾 5 万亩,新栽铁观音 2000 亩。三是加快推进畜禽生产方式向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方向转变。全县规模畜禽养殖场达 3200 户,其中
6、标准化养猪小区 83 个,依托新希望桂柳公司种鸭养殖小区、种鸭蛋孵化项目,已建养鸭养殖小区 3 个,完成 8 个小区的选址工作。全县出栏生猪 142.6 万、兔 183.53 万只、肉牛 2.28 万头、家禽 1309.05万只、肉羊 15.57 万只,肉类总产量 12.86 万吨、禽蛋产量 2.65 万吨、牛奶 585 吨,同比分别增加16.51%、17.07%、8%、9.3%、2.3%、14.42%、12.97%、7.5%。实现牧业产值 17.4 亿元,同比增加 15.23%。其中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畜禽出栏数约占全县总量的 62%。四是依托雾山、鹤鸣、花水湾、西岭等乡镇的自然
7、与文化旅游,打造生态农业示范带,发展休闲、观光农庄和高档农家乐,拓展农业的多种功能,促进一、三产业互动。三、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围绕优势产业,精心包装向外推荐了榨菜、食用菌、畜禽等一批优势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全县新引进有资金到位的农业产业化项目 100 个,协议总投资 314181 万元,到位资金 48900 万元。- 4 -其中, 2000-4999 万元的项目 26 个, 5000-9999 万元的项目 8 个,10000 万元以上的项目 8 个。四、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新进展积极培育扶持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调推进重点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创新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
8、联结机制,重点培育壮大天亿食品、蜀星制板等 6 家年产值和销售收入达 5000 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积极推荐友嘉食品、蜀星制板、玉金羊业、宏达实业等企业申报省、市级龙头企业。截止目前,年销售收入 100 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发展到 86 个,产值亿元以上的 4 个;现有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 1 个;省级 3 个;市级20 个,食用菌被农业部批准为全国“农产 品加工业示范基地” 。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产值 12.7 亿元,同比增长 20%,又有一批农户进入了农业产业化经营领域,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户 9 万户,占全县总农户的 70,同比提高 1.5 个百分点。五、积极探索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促进土地
9、向规模集中(一)扎实开展承包土地确权颁证工作按照市县统一安排部署,结合大邑实际,在试点中大胆探索,起草印发了“ 大邑县 关于改革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及流转管理的实施意见” 、“大邑县农村土地承包 经营权确权登记管理办法(试行)” 、“大邑县农 村土地承包经营权 流转管理办法(试行)”、 “关于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具体问题处理的参考意见”等材料,为规范指导全县承包土地确权颁证工作创造了条件。同时,结合土地承包经营权调查登记涉及表格、台帐、证书等几套资料的实际,- 5 -为减轻工作量,确保几套资料的完整对应和准确,自主开发了一套易学易用的工作软件,受到了乡镇使用者和市上领导的一致好评。全县
10、 20 个乡镇 202 个村 12.9 万户除去县城周围和工业西区今年实施征地拆迁需暂缓确权的农户外,全县余下 170 个村109781 户农户全部启动了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截至 11 月 10日,完成摸底调查 108241 户、集体建设用地测绘 72580 户、确权公示 62686 户、确权颁证 11888 户。(二)引导推进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推进和统筹城乡工作的深入开展,特别是都市农业战略的实施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顺利实施,有效促进了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我们按照“ 依法、自愿、有偿” 的原则,出台了土地流转管理办法、指导基础价格等文件,积极推进农用地流转;积极探索土地
11、流转新模式,在韩场组建了土地股份合作社 2 个;成立了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搭建了交易平台。2008 年,全县农用地流转面积累计达到 28.07 万亩,占农用地总面积的40.19%,其中耕地流转面积 12.34 万亩。新增流转土地 5.02 万亩,增长 21.69%;新增耕地流 转面积 4.4 万 亩,增长 55.42%。六、创新现代农业发展的体制机制(一)积极推进农业保险试点 积极稳妥推进能繁母猪、育肥猪、奶牛、水稻、玉米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2008 年,全县6.6 万头能繁母猪、近 20 万头育肥猪、8.6 万亩水稻和 1.77 万亩玉米纳入了农业保险。(二)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围绕
12、农业主导产业,积极引- 6 -导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的市场化、组织化程度。2008 年,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 179 个。新成立了全县标准化菇房景欣蘑菇种植合作社、雪山农民养猪合作社、三岔农机合作社等 57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在统一技术、物资供应价格,规范市场,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加大对外宣传,协调企业和农户的利益关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三)农业服务体系改革初见成效,服务“三农”水平进一步提高积极推进农业服务体系改革,整合机构,新组建了县级农业服务中心、20 个乡级农业服务分中心,在全局事业人员中开展了竞争上岗和双向选择,将 200 余名工作人员下派到基层农业服务分中心,搭
13、建了为农服务平台,实现了“ 小机关,大服务” ,服务“三农” 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一年来, 县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在新技术引进、实用技术培训、动物防疫、植物检疫、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开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一是狠抓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积极引进新品种,普及新技术,全年新引进种养殖业新品种 21 个,其中:农业 10 个、畜牧 10 个、新机具 1 种;推广实用技术 15 项;实施土壤改良 5000 亩,测土配方施肥 1.3 万亩,推广水稻测土配方施肥 17 万亩;秸秆综合利用40 万亩,其中机械化秸秆还田 3 万亩;新增各类农机具 200 台(套),农机总动力增加 3110.6 千瓦,达到 16.21
14、 万千瓦,机耕作业 82万作业亩,改造和恢复重建提灌站各 12 座,机电提灌 5.12 万亩。二是着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共培训农业劳动者 8.5 万人次。- 7 -其中:绿色证书培训 1000 人;重点产业培训 20 场,培训农民 2300人;培育科技示范户 120 户,辐射带动农户 1350 户;全年科技下乡 20 次,科技赶场 15 场,组织专家 120 人次,现场咨询 5.3 万人次,发放宣传资料 6 万份。科技助农增收联系户 250 户,下派科技人员 60 人,实现户平增收 100 元。 三是十分重视动植物防疫与检疫。全年共检疫作物面积 820亩,调运检疫种子 315 批次,市场检疫
15、13 次(其中柑橘大实蝇市场检疫 8 次),各类农业有害生物测报准确率达 95%以上。通过春秋两季和灾后紧急免疫,共免疫牛 3.29 万头,羊 11.3 万只,猪 107万头,禽 2450 万只,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密度达100%。结合常年补免,规模场的牲畜口蹄疫、蓝耳病、禽流感等疫病规模场免疫密度达到了 100%,散养户达 95%以上,确保了全年清净无疫。全年产地检疫各类畜禽 1500 余万头(只),确保了产地检疫面达 100%,生猪定点屠宰检疫率、市场监督率达到 100%,对病害生猪及其产品的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100%,依法出证率达 100%。四是严格农业执法。开展了以种子、农
16、药、肥料、兽药、饲料等为重点的农业投入品执法检查和农产品生产环节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全年共出勤行政执法人员 1100 余人(次),检查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企业 3400 余户(次),开展农业投入品专项整治活动共13 次,处理违法违规案件 52 人(次),全部结案,无一例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发生。五是认真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加强对我县蔬菜基地农- 8 -药残留的监管,对蔬菜生产基地和市场主要蔬菜品种抽检样品1315 个,涉及蔬菜品种 49 种,经检测农药残留合格率 99.9%;深入开展“放心肉、放心奶” 工程建设,全年 组织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四次,北京奥运会期间,对肉食品生产企业实行每日例检制
17、度,保证了调往奥运举办城市肉食品安全;“三鹿奶制品” 事件后,强化了对奶牛养殖户的指导和监管,确保了我县产出原料奶的安全。六是不放松农村信息工作。进一步完善农村经济信息体系建设,在抓好“ 三农热线 ”服务与农信通工作的同 时,与移动大邑分公司、电信大邑分公司合作在农村边远地区新发展无线座机 3193 台。七、深入开展富民惠民行动(一)农业发展环境建设加强农村能源建设,积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开发农村清洁能源。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 3200 口、大中型养殖场沼气工程15500 立方米。大力推广秸秆腐化、机械还田、沃土免耕、麦秆作食用菌基料等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全县秸秆综合利用面积达 40 余万亩,综合
18、利用率达 90%以上,达到了禁烧工作要求,保障了抗震救灾飞机的的正常起降。(二)农村扶贫开发按照“全启 动、满覆盖 ”和“限时完成”的要求,全面深入 实施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开展了市领导挂点乡镇扶贫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完成 2007 年度贫困村养猪小区建设收尾和今年生猪保险贴息工作;在贫困村实施劳动力技能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 5000 人,- 9 -劳务输出 3320 余人;完成 11 个贫困村灾后重建规划、2009 年度产业发展规划和项目储备工作。开展对口帮扶,突出抓好主导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修建村组道路 13.1 公里,建蓄水池 3 口,整治提灌站 2 座、沟渠 28 公里,解决了 1
19、351 人、3133 头牲畜饮水问题。组织实施产业扶贫项目,为 37 个业主在贫困村发展特色产业提供贷款贴息 44.96 万元,撬动社会资金 6078.5 万元参与农村扶贫开发。2008 年贫困村人均增收 514 元,同比增长 14.2%。 (三)落实惠农政策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惠农政策,落实各类惠农补贴6000 多万元,其中粮食直补资金 500 万元、良种补贴资金 901 万元、农机购置补贴资金 200 万元、沼气建设补助资金 780.8 万元、能繁母猪补贴 433.3 万元、农资综合补贴资金 2216.09 万元。认真督查惠农政策贯彻落实情况,对水稻、小麦、玉米良种补贴和农机补贴的
20、发放过程实施监督。继续推行惠农补贴“一折通” 制度,加强对“ 一事一议” 和涉农 收费的监管,严格 执行涉农收费公示等四项制度。继续推进村社财务公开,完善村组代理会计核算和会计委派制度。认真受理农村群众来信来访,及时调处农村土地承包、土地流转等方面的纠纷和问题。八、着力抓好抗震救灾工作“5.12”特大地震发生后,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坚持一手抓抗震救灾,一手抓生产发展,全体干部职工坚守岗位,奋力落实农业生产自救和恢复重建的各项措施。在抗震救灾的第一阶段:及时组织力量清查单位设施设备损失,抢出完好办公设备,- 10 -搭建临时办公点,深入全县各乡镇、龙头企业,做好灾情统计、上报工作;
21、及时组织人员排查本局家属区受灾情况,安排重灾职工撤离危房,安置好临时住所。在抗震救灾的第二阶段:组织职工突出抓好秸秆禁烧,确保空中生命通道畅通;突出抓动物防疫,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突出抓抢收抢种,确保农业生产正常开展。在抗震救灾的第三阶段:突出抓灾后农业重建规划编制、农业毁损设施整修、改种补种和养殖补栏、龙头企业生产恢复、农产品营销、质量安全工作及动植物病、虫、鼠害的防治。在抗震救灾期间,组建了 6 个灾后紧急防疫工作小组,赴各乡镇指导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同时积极支援重灾区抗震救灾工作,先后派出 5 名工作人员前往都江堰支援抗震救灾工作。组织秸秆禁烧督查组,昼夜巡查,印制禁烧宣传资料 50000
22、 份发放到户,录音带、光盘等 40 余盒发放到各乡镇和各相关部门。编印了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灾后重建规划(大府办发200866 号)。完成了12 座提灌站及现代农业园区基础设施的恢复重建工作,从市以外新引进 PIC、斯格、 LY 良种母猪共 5000 余头,新上了一批生猪养殖、肉牛养殖、肉鸭加工等项目。尽管今年我们在农业农村工作上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主要是:农民收入增长相对迟缓,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措施和办法不多;农业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脆弱;市场风险防范能力差,产品销售渠道不畅;拉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少,农产品增值加工能力较弱;农业服务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和监管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