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狂犬病 预 防控制狂 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动物源性传 染病 , 临床大多表现为特异性恐风、恐水、咽肌痉挛、进行 性瘫 痪等 。近年来,狂犬病报告死亡数一直位居我国法定报 告传 染病前列,给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暴 露后处置是暴露后预防狂犬病的唯一有效手段 。 为指导基层疾控机构做好狂犬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尤 其是 暴露后的预防处置,降低狂犬病所致死亡,中国疾病预 防控 制中心组织专家,参考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疾控中心的 技术 指南,以及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制定了 狂犬病预防 控制 技术指南( 2016 版) 。病原学和实验室诊断 狂犬病病毒 ( Rabies virus, R
2、ABV)属于单负病毒 目弹 状病毒 科狂 犬病 毒属。 狂犬病病毒不耐高温,悬液中的病毒经 56 30-60 分钟或 100 2 分钟即失去感染力。脑组织内的狂犬病病毒在 常温 、自溶条件下,可保持活力 7-10 天, 4 可保存 2-3 周 。狂 犬病病毒在 pH 7.2-8.0 较为稳定,超过 pH 8 易被灭活 。 狂犬 病病毒对脂溶剂(肥皂水、氯仿、丙酮等)、乙醇、过 氧化 氢、高锰酸钾、碘制剂以及季铵类化合物(如苯扎溴铵 )等敏感。 1:500 稀释的季胺类消毒剂、 45%-70%乙醇、 1%肥 皂水以及 5%-7%碘溶液均可在 1 分钟内灭活病毒,但不 易被 来苏水溶液灭 活。 不
3、同型 别 狂犬病病毒的致病性不同:在犬、猫等哺乳 动 物中 传 播,也称 “街毒 ”的狂犬病病毒毒力很 强 ,感染后一旦出 现临 床症状,病死率几乎 100%,是世界上病死率最高的 传 染病;而在蝙蝠中 传 播的狂犬病病毒毒力相 对较 弱。实验室诊断 标本采集: 病人发病后(死亡前)可采集其唾液(间 隔 3-6 小时,至少采集 3 份)、脑脊液、血清及颈后带毛囊的 小块 皮肤 ;病人 死后最好采集其脑组织标本(小脑和脑干) 进行 实验室检 测。 直接免疫荧光法( Direct Fluorescent Antibody Test, DFA) 是 狂犬病诊断的金标准,可以快速、敏感、特异地检测人
4、和动 物脑组织中的病毒抗 原。临床学发 病机理 大多数人 间 狂犬病病例是由于被患狂犬病的 动 物咬 伤 所致,少数是由于被抓 挠 或 伤口、粘膜被 污 染所致,因移植狂犬病患者捐 赠 的器官或 组织发 病也偶有 报 道,但病毒不能 侵入没有 损伤 的皮肤。 嗜神 经 性是狂犬病病毒自然感染的主要特征,病毒的复制几乎只限于神 经 元内 。病毒最初 进 入 伤 口 时 ,不 进 入血液循 环 (通常在血液中 检测 不到狂犬病病毒),而是在被咬 伤 的肌肉 组织 中复制,然后通 过 运动 神 经 元的 终 板和 轴 突侵入外周神 经 系统 。 人 间 狂犬病潜伏期从 5 天至数年(通常 2-3 个
5、月,极少超 过 1 年),潜伏期 长 短与病毒的毒力、侵入部位的神 经 分布等因素相关。病毒数量越多、毒力越 强 、侵入部位神 经 越丰富、越靠近中枢神 经 系 统 ,潜伏期就越短。 人 类 的 临 床表 现 可分 为 狂躁型 和 麻痹型 两种,如无重症 监护 ,病人会在出 现 神 经 系统 症状后 1-5 天内死亡。感染动物来源 狂犬病在自然界的储存宿主动物包括食肉目动物和翼手目动物,狐、狼、豺、鼬獾、狸、臭鼬、浣熊、猫鼬和蝙蝠等也是狂犬病的自然储存宿主,均可感染狂犬病病毒成为传染源,进而感染猪、牛、羊和马等家畜。 狂犬病易感动物主要包括犬科、猫科及翼手目动物。 禽类、鱼类、昆虫、蜥蛎、龟和蛇等不感染和传播狂犬病病毒。 美国 CDC :啮齿类尤 其小型啮齿类,如: 花栗 鼠、松鼠、小鼠、大鼠、豚鼠、沙鼠、仓鼠)和兔形目( 包括 家兔和野兔)极少感染狂犬病,也未发现此类动物导致 人间狂犬病的证据。我国属于狂犬病高风险地区WHO按风险将上述国家和地区分为无风险、低、中、高风险四个类别。高风险:持续的犬与犬间传播狂犬病病毒的国家或地区和 /或有吸血蝙蝠狂犬病报告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