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元市“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2017 年 3 月目 录一、发展基础和发展态势 .1(一)发展基础 .1(二)发展态势 .3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5(一)指导思想 .5(二)基本原则 .6(三)发展目标 .7三、重大任务 .8(一)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9(二)大力夯实科技创新基础 .12(三)增强现代产业技术创新竞争力 .16(四)加快完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 .17(五)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18(六)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20(七)深化科技开放合作 .21(八)加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23(九)开展科技精准扶贫 .24四、重点领域 .26(一)高新技术产业领域 .26(二)优
2、势传统产业改造提升 .33(三)现代农业科技领域 .36(四)社会发展科技领域 .40(五)科技服务业 .45五、重大专项 .46(一)军民融合军工电子专项 .46(二)军民融合新型功能材料专项 .47(三)新能源汽车专项 .47(四)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关键技术专项 .48(五)现代中医药关键技术专项 .48(六)科技扶贫专项 .48(七)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专项 .49六、保障措施 .50(一)建立统筹协调机制 .50(二)完善落实创新政策 .50(三)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 .50(四)加强规划实施考核评价 .51附录:1.名词解释2.广元市“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重点项目表 1 广元市 “十三
3、五” 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十三五” 时 期是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也是全市全面创新改革驱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撑全市实现整体连片贫困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跨越目标,根据市第七次党代会精神和广元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特制定广元市“十三五” 科技创新发展规划。一、发展基础和发展态势(一)发展基础“十二五” 期 间,全市科技工作 紧紧围绕 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事业取得长足发展,为全市经济转型升级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累计申请专利 3767 件,年均增长37.4%。组织实
4、施国省市重点科技计划 450项,取得重大科技成果 209项,获得国、省科技进步奖 25项。选育苍溪猕猴桃、雪梨、核桃等新品种 18 个,开发“泡沫铝及其复合材料” 等重点新产品 48 个。建成国家知识产权强县试点区 1 个,省级知识产权试点园区 2 个,省可持续发展试验区 1 个,获国省专利奖 3项,市本级、利州区首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市、区,广元市被确定为全省技术创新工程示范市,科技进步贡献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 2010 年的 38.5%提高到 2015 年的 46%。 2 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合作共建国家地方联合重点实验室 1 个、省重点实验室 2 个、省院士(专家)工作站 2
5、个、省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 个,省科技企业孵化器 2 个,省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10 个,建成市级各类创新平台 71 个,比“十一五” 末增长 300%,以“重点 实验室、企业工程技 术中心、技术创新联盟、产业技术研究院、高新技术企业”五位一体的区域创新体系初步形成。企业创新主体发展壮大。建成高新技术企业 78 家,其中,国家级 38 家,省级创新型企业 29 家,科技型企业突破 120 家。拥有国家先进电子产品及配套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1 个,省级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4 个,初步形成了具有较好发展基础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2015 年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 15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比
6、重 20%,较“十一五” 末翻了三番。科技富民惠农成果显著。围绕“3+5“ 百 亿产业,着力发展“广元七绝”、 “剑门关土 鸡” 、“广元纯黄茶 ”、“高山露地蔬菜”等特色产品,柔性引进国内茶叶、核桃等农业方面首席专家 100 余人,选派科技特派员 317 名,科技特派员创新服务团队 20 个。取得重大农业科技成果 42项,建成农村特色产业科技服务中心 7 个,省级农业现代科技园区 4 个,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231项,推广面积约 380 万亩。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自 2008 年以来,连续 8 年举办市校合作推进会,全市 108 家单位、企业先后与国内外 112所高校、科研
7、院所、国家大学科技园签订实施合作协议近 400 3 项,探索出了后发地区加快科学发展的新路子。自主创新环境不断优化。全社会研发投入占 GDP 的比重达1.5%;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意见、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创新发展的意见、关于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意见及相关配套政策措施 10 余个。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区域创新体系不断完善,科技与金融结合更加紧密,科普工作广泛开展,形成了全社会关注创新、支持创新、参与创新的良好氛围。科技创新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提高了科技进步奖励标准,设立了单项奖金为 10 万元的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极大调动了科技人员创新的积极性。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8、 的原则,从高校科研院所引进专家教授 400 余人,柔性使用高层次专家 85名,其中包括中科院院士 2 名。截止 2015 年底,全市科技人才总量已近 6 万人,其中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才 4300 人,科技人才队伍的不断壮大,为科技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撑。(二)发展态势未来五年,国内外宏观环境将持续发生深刻变化,科技创新在应对人类共同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将发挥着日益重要作用;国内外创新创业进入高度密集活跃期,人才、知识、技术、资本等创新资源将在全球流动的速度、范围和规模达到空前水平。从国际看,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广泛渗透,带动
9、以 4 绿色、智能、泛在为特征的群体性技术突破,重大颠覆性创新不时出现,成为重塑世界经济结构和竞争格局的关键。 从国内看,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改变,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消费结构逐步升级,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大量涌现,迫切需要进一步释放科技创新潜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省内看,省委省政府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同时大力推动国家全面改革创新试验区、军民融合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创新驱动先行发展省和川陕革命老区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全面创新改革成为我省“十三五”“一号工程 ”。从全市看,我市作为连片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偏远山区,发展不足、
10、发展滞后仍是当前基本市情,要摆脱要素和投资驱动发展惯性,只能依靠创新驱动,通过原始创新和集成、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推动产业、企业、市场、产品、业态、管理等全面创新。随着国家“一 带一路” 、长江经济带 、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以及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全面推进,将为我市进一步融入区域协同发展,集聚创新资源、开展跨区域协同创新等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和难得的战略机遇。特别是市委市政府把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和人才开发机制创新作为全市创新改革的重中之重来推动,科技创新面临难得机遇、肩负重大使命。同时,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与全国进入创新型市区行列 5
11、的城市特别是沿海发达城市相比,我们还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科技创新平台不足、军工科技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人才资源结构失衡、成果转化通道不畅、科技创新投入不足、创新创业环境还须完善、科技引领经济新常态的能力仍需提升。面对当前重大战略机遇和诸多严峻挑战,我们必须牢牢把握机遇,树立创新自信,增强忧患意识,勇于攻坚克难,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要进一步优化科技事业发展总体布局,让创新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要主动对接“一带一路” 、川陕革命老区振兴等国、省发展战略部署,积极推动科技创新迈上新台阶,加快形成以创新发展为引领的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互促发展新格局。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
12、标(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讲话精神,围绕“ 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和 “四个全面”战 略布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全面落实省委创新改革 “一号工程”和市第七次党代会部署,聚集经济发展“ 三大” 主战场,坚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创新摆在全市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引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转型发展新动能。着力增强自主创新,着力提升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6 着力推动军民深度融合,着力建设创新型人才队伍,为推动实现整体
13、连片贫困到同步全面小康跨越,建设美丽、开放、活力、畅达、幸福的川陕甘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二)基本原则坚持创新驱动。大力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吸收再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主导产业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围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需求部署创新链,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创新动力。坚持重点突破。以满足科技创新需求和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为导向,明确科技发展战略重点,统筹资源,集中力量,突出抓好重点产业、重点领域的科技工作,培育经济发展新增长点。坚持深化改革。积极融入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军民融合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创新驱动先行发展省和川陕革命老区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
14、破解制约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思想障碍,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着力构建富有活力、透明高效、有利于科技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助推全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开放合作。落实大开放大合作战略部署,放眼全球,坚持“ 引 进来 ”与“走出去” 相结合,积极开展国 际国内科技交流,加强科技创新的区域合作、市校合作、厅市合作,着力完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提升集成国内外科技、智力等创新要素和资源的能力,着力构建开放合作新格局,拓展科技创新发展空 7 间。坚持人才引领。把人才作为创新驱动的第一资源。把建立完善激励人才作用发挥的机制放在优先位置,强化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其利益收益对接,赋予创新人才更大的
15、科研决策权。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三)发展目标到 2020 年,构建具有广元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创新机制更加灵活,创新资源有效集聚,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创新氛围更加浓厚,创新环境更加优化,创新效益大幅提升,将广元建成川陕甘结合部创新驱动先行发展城市。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发明专利申请年均增幅 10%以上,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 2 件。规模以上企业拥有研发机构的比例不低于 50%,高新技术企业达到 100 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 300 家。创新投入持续增加。全社会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 2.5%,地方财政科技投入占地方公共财政支出比重持续增长,基本形成以企业为主体、政府为引导、社会资本为补充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谋划储备重大科技计划项目 200项以上,组织实施国省重大科技计划项目100项以上,国省科技项目资金争取年均增幅 10%以上。创新绩效明显提升。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 25%,突破 300亿元。技术市场交易额实现年均增长 10%以上,达到 1亿元。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