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1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 学(理) (北京卷)本试卷共 5 页,150 分。考试时长 120 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 40 分)一、选择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已知集合 , .若 ,则 的取值范围是2|1PxMaPa(A) (B) (C) (D )(,)1,(,)(2)复数 21i(A) (B) (C ) (D)i i435i435i(3)在极坐标系中,圆 的圆心的极坐标是2sn(A) (B) (C) (D)(
2、1,)2(1,)(1,0)(1,)(4)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输出的 值为s(A) 3(B) 12(C) 3(D) 2开 始0,2is4i是 1is否输出 s结 束(5)如图, 分别与圆 切于点 ,延长 与圆 交于另一点 。,ADEBCO,DEFAOG给出下列三个结论: ;A ;FG ABD: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A) (B) (C) (D) (6)根据统计,一名工人组装第 件某产品所用的时间(单位:分钟)为x( 为常数) 。已知工人组装第 4 件产品用时 30 分钟,组装第,(),cxAf,c件产品用时 15 分钟, A那么 和 的值分别是c(A) (B) (C) (D)75,275,1
3、660,2560,1(7)某四面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该四面体四个面的面积中最大的是(A) 8(B) 62(C) 10(D) 82(8)设 , , , ( ) ,记 为平行四边形内(0,)A(4,)B(,4)Ct(,)DtR()Nt部(不含边界)的整点的个数,其中整点是指横、纵坐标都是整数的点,则函数的()Nt值域为ABDCEF正(主)视图 侧(左)视图俯视图443(A) (B) (C) (D)9,109,1029,1210,2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共 110 分)二、填空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30 分。(9)在 中,若 , ,则 ; ABC,4bBtan2Asina。(10)已知向
4、量 , , ,若 与 共线,则 (3,1)a(0,)(,3)ck2abck。(11)在等比数列 中,若 , ,则公比 ;n12a4q。12|a(12)用数字 2,3 组成四位数,且数字 2,3 至少都出现一次,这样的四位数共有 个。(用数字作答)(13)已知函数 过关于 的方程 有两个不同的实根,则实3,()1)2xfxx()fk数 的取值范围是 。k(14)曲线 是平面内与两个定点 和 的距离的积等于常数 的点C1(,0)F2(,)2(1)a的轨迹,给出下列三个结论: 曲线 过坐标原点; 曲线 关于坐标原点对称; 若点 在曲线 上,则 的面积不大于 ;P12P21a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5、 。三、解答题共 6 小题,共 80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证明过程。(15) (本小题共 13 分)已知函数 ,()4cosin()16fxx(I)求 的最小正周期;()求 在区间 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fx,4(16) (本小题共 14 分)如图,在四棱锥 中, 平面 ,底面PABCDABCD是菱形, 。2,60(I)求证: 平面()若 ,求 与 所成角的余弦值;()当平面 与平面 垂直时,求 的长;PBCDPA(17) (本小题共 13 分)以下茎叶图记录了甲、乙两组各四名同学植树的棵数,乙组记录中有一个数据记录模糊无法确认,在图中以 表示。X9 9 0 8 9X1 1 1
6、 0(I)如果 ,求乙组同学植树棵树的平均数和方差;8X()如果 ,分别从甲、乙两组中随机选取一名学生,求这两名同学的植树总9棵数 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Y注:方差 ,其中 为 的平均数22221()()()nsxxxn 12,nxABCDP甲 组 乙 组(18) (本小题共 13 分)已知函数 。2()xkfxe()求 的单调区间;()若对于任意的 ,都有 ,求 的取值范围;(0,)x1()fxek(19) (本小题共 14 分)已知椭圆 ,过点 作圆 的切线 交椭圆 于 两点,2:14xGy(,0)m21xylG,AB()求椭圆 的焦点坐标及离心率;()将 表示为 的函数,并求 的最大值;|
7、AB|AB(20) (本小题共 13 分)若数列 ( )满足 ,则称 为12:,nnAa 21(1,2)kan nA数列,记 。E()nS()写出一个满足 ,且 的 数列 ;150a5()0SAE5A()若 ,证明 数列 是递增数列的充要条件是 ;12,0anEnA201na()对任意给定的整数 ,是否存在首项为 0 的 数列 ,使得 ,(2)EA()S如果存在,写出一个满足条件的 数列 ;如果不存在,说明理由。n2011 年北京市高考数学试卷(理科)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5 分,满分 40 分)1 C 2A 3B 4D 5A 6D 7C 8C二、填空题(共 6
8、小题,每小题 5 分,满分 30 分)9 ;2 101 112 ,12 14 13 (0,1) 14三、解答题(共 6 小题,满分 80 分)15解:()=4cosx( )1= sin2x+2cos2x1= sin2x+cos2x=2sin(2x+ )所以函数的最小正周期为 () x , 2x+ 当 2x+ = ,即 x= 时,f (x)取最大值 2当 2x+ = 时,即 x= 时, f(x)取得最小值 116解:(I)证明:因为四边形 ABCD 是菱形,所以 ACBD,又因为 PA平面 ABCD,所以 PABD,PAAC=A所以 BD平面 PAC(II)设 ACBD=O,因为BAD=60,P
9、A=AB=2,所以 BO=1,AO=OC= ,以 O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 OB,OC ,为 x 轴,以过 O 且垂直于平面 ABCD 的直线为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Oxyz,则P(0, ,2) ,A (0, ,0 ) ,B(1,0 ,0) ,C(0, ,0 )所以 ,设 PB 与 AC 所成的角为 ,则 cos=|(III)由(II)知 ,设 ,则设平面 PBC 的法向量 =(x ,y,z)则 =0,所以 令 ,平面 PBC 的法向量所以 ,同理平面 PDC 的法向量 ,因为平面 PBC平面 PDC,所以 =0,即 6+ =0,解得 t= ,所以 PA= 17解:(I)当 X=8,乙组
10、同学植树棵树是 8,8 ,9,10平均数是 =方差为 + =(II)当 X=9 时,甲同学的指数棵树是 9,9,11,11;乙组同学的植树棵树是 9,8,9,10,分别从甲和乙两组中随机取一名同学,共有 44=16 种结果,这两名同学植树的总棵树 Y 可能是 17,18,19,20,21 ,事件 Y=17,表示甲组选出的同学植树 9 棵,乙组选出的同学植树 8 棵,P(Y=17)=P(Y=18)=P(Y=19 )=P(Y=20)= , P(Y=21)=随机变量的期望是 EY= =1918解:() = ,令 f(x)=0,得 x=k当 k0 时,f( x)f(x)随 x 的变化情况如下:所以,f
11、(x)的单调递增区间是(, k) ,和(k,+) ,单调递减区间是( k,k) ;当 k0 时,f( x)f(x)随 x 的变化情况如下:所以,f(x)的单调递减区间是(,k) ,和(k,+) ,单调递增区间是( k,k) ;()当 k0 时, ,f(k+1)= ,不会有任意的 x(0,+) ,都有 f(x) ,当 k0 时,由(I)知 f(x)在(0,+)上的最大值是 f( k)= ,任意的 x(0,+) ,f(x ) , f( k)= ,解得 ,故对于任意的 x(0 ,+) ,都有 f(x) ,k 的取值范围是 19解:(I)由题意得 a=2,b=1,所以 c= 椭圆 G 的焦点坐标离心率
12、 e= (II)由题意知:|m|1,当 m=1 时,切线 l 的方程为 x=1,点 A(1, ) 点 B(1, ) 此时|AB|= ;当 m=1 时,同理可得|AB|= ;当 m1时,设切线 l 的方程为:y=k (xm) ,由 (1+4k 2)x28k2mx+4k2m24=0,设 A(x 1,y 1) ,B(x 2,y 2)则 x1+x2=又由 l 与圆圆 x2+y2=1 相切 圆心到直线 l 的距离等于圆的半径即 =1m= ,所以|AB|= = ,由于当 m=1 时,|AB|=,当 m1时,|AB|= ,此时 m(,1 1,+) 又|AB|= 2(当且仅当 m= 时, |AB|=2) ,所
13、以,|AB|的最大值为 2故|AB|的最大值为 220解:()0 ,1,0,1,0 是一个满足条件的 E 数列 A5()必要性:因为 E 数列 An 是递增数列所以 ak+1ak=1(k=1,2 ,1999)所以 An 是首项为 12,公差为 1 的等差数列所以 a2000=12+(2000 1)1=2011充分性:由于 a2000a19991a1999a19981a2a11,所以 a2000a11999,即 a2000a1+1999又因为 a1=12,a 2000=2011所以 a2000=a1+1999故 ak+1ak=10(k=1,2,1999) ,即 An 是递增数列综上所述,结论成立()设 ck=ak+1ak(k=1 ,2,n1 ) ,则 ck=1因为 a2=a1+c1a3=a1+c1+c2an=a1+c1+c2+cn1所以 S( An)=na 1+(n1)c 1+(n2)c 2+(n 3)c 3+cn1=(n1)+(n2 )+1 (1c 1) (n 1)+(1 c2) (n2)+(1 cn1)=因为 ck=1,所以 1ck 为偶数( k=1,2,n 1) )所以(1c 1) (n 1)+ (1 c2) (n2)+ (1 cn1)为偶数所以要使 S(A n)=0,必须= 使为偶数即 4 整除 n(n1) ,亦即 n=4m 或 n=4m+1(m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