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中考文言文试题带答案.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165813 上传时间:2018-12-14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2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中考文言文试题带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语文中考文言文试题带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语文中考文言文试题带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语文中考文言文试题带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语文中考文言文试题带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2016 中考文言文试题(一)2016 重庆(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 9-12 题。(15 分)小石潭记 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1)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3) 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有删节)【注】1鄂版教材为句号。

2、23鄂版教材为逗号。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 分)(1) 卷 石底以出( ) (2) 佁然 不动( )(3)其岸势 犬牙 差互( ) (4)乃记之而 去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译文: (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译文: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3 分)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伐竹取道,下见小潭”交代了作者的游踪。B“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写出了作者为“石潭”命名的缘由及近岸石头的千态万状。C“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只写了鱼儿自由游弋的情态。D第段分别写了作者发现石潭之乐

3、和观鱼之乐。12. 第 段画线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心情?并说说作者产生这种心情的原因。(4 分)答: 9(4 分)(1)弯曲(或翻卷 )(2)呆呆的样子(3)像狗的牙齿一样 (4)离开10(4 分)(1)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或阳光直射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2)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11(3 分)C(此句写出了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情态。)12(4 分)流露出作者孤凄悲凉的心情(2 分)。作者产生此情的原因:一是他被贬谪而内心愤懑。二是小石潭凄清环境的触发(2 分)。2016 浙江台州(16 分)浪游记快(节选)【清】沈 复余居园南,屋如舟式,庭有土山,上有

4、小亭,登之可览园中之概,绿阴四合,夏无暑气。琢堂 为余颜其斋曰“ 不系之舟 ”。此余幕游 以来第一好居室也。土山之间,艺菊数十种,惜未 及 含葩,而琢堂调山左廉访矣。眷属移寓潼川书院,余亦随往院中居焉。琢堂先赴任,余与子琴、芝堂等无事, 辄 出游。乘骑至华阴庙。过华封里,即尧时三祝处。庙内多秦槐汉柏,大皆三四抱,有槐中抱拍而生者,柏中抱槐而生者。殿廷古碑甚多,内有陈希夷 书 “福”、- 2 -“寿”字。华山之脚有玉泉院,即希夷先生化形骨蜕处。有石洞如斗室,塑先生卧像于石床。其地水净沙明,草多绛色,泉流甚急, 修 竹绕之。洞外一方亭,额曰“无忧亭”。旁有古树三栋,纹如裂炭,叶似槐而色深,不知其名

5、,土人 即呼曰“无忧树”。太华 之高不知几千仞,惜未能裹粮往登焉。归途见林柿正黄,就马上摘食之,土人呼止弗听,嚼之涩甚,急吐去,下骑觅泉漱口,始能言,土人大笑。盖柿须摘下煮一沸,始去其涩,余不知也。(选自浮生六记,有删改)【注释】琢堂:姓石,沈复儿时好友。幕游:指沈复离乡做了石琢堂的无官职的辅助人员。土人:本地人。太华:指华山。15.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 分)(1)惜未 及 含葩 ( ) (2)余与子琴、芝堂等无事, 辄 出游 ( ) (3)内有陈希夷 书 “福”、“寿”字 ( ) (4)泉流甚急, 修 竹绕之 ( ) 16.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 分)下骑觅泉漱口,始能

6、言。 译文: 17. “庙内多秦槐汉柏,大皆三四抱,有槐中抱拍而生者,柏中抱槐而生者。”文中这个句子写出了树的 、 等特点。(2 分)18. 作者书斋名为“不系之舟”,原因有哪些?根据你的理解简要回答。(2 分)答: 19. 最后一段中,“太华之高不知几千仞,惜未能裹粮往登焉。”一句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联系全文回答。(4 分)答: 15. ( 1)到,等到,到 的时候 (2)立即,就 (3)写,书写 (4)长,高(4 分,每小题 1分)16. (我)下了马(马车),找到泉水漱口,才能说话。(3 分,意对即可,没补出主语扣 1 分)17. 古,古老,古朴;多,众多;大,巨大;奇,奇怪,奇特(

7、3 分,写出一点得 1 分)18. 屋如舟式,过着幕游生活(人生漂泊、居无定所),喜欢随意无拘束的生活等。(2 分,答对两点即可,一点 1 分,两点 2 分)19. 从全文来看,作者是一个喜爱出游的人。这句话写出了自己未能登太华山而感到遗憾;也写出了作者热爱自然,喜欢游历山水的情感。(4 分,答对情感,一点 2 分,两点 4 分)- 3 -2016 浙江宁波(18 分)【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 “善。 ”

8、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战国策齐策一)【乙】伏伽 曰: “臣闻性相近,习相远。今皇太子诸王左右执事,不可不择。大抵不义无赖及驰骋射猎歌舞声色慢游之人,止可悦耳目,备驱驰,至拾遗补阙,决不能也。泛观前世子姓 不克孝兄弟不克友莫不由左右乱之。愿选贤才,澄僚友 之选。”帝 大悦,即诏: “周、隋之晚,忠臣结舌,是谓一言丧邦者。朕惟寡德,不能性与天道,然冀弼谐以辅不逮,而群公卿士罕进直言。伏

9、伽至诚慷慨,据义恳切,指朕失无所讳。其以伏伽为治书侍御史,赐帛三百匹。” (选自新唐书卷一百三列传第二十八)【注释 】 伏伽:孙伏伽,唐初大臣,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状元。子姓:子孙,子孙辈。僚友:指官职相同的人。 帝:指唐高祖。14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 分)泛观前世子姓不克孝兄弟不克友莫不由左右乱之。15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齐王下令后,当面讽刺齐王者可以接受上等奖赏。B齐国和燕、赵、韩、魏打仗,最终战胜了这些国家。C“不义无赖”及“慢游之人”,只可用来愉悦耳目,以供骑马奔驰。D孙伏伽指出唐高祖的过失,无所避讳。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

10、句子的意思。(5 分)(1)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译文: (2)周、隋之晚,忠臣结舌,是谓一言丧邦者。译文: 17劝谏有多种方式。邹忌委婉劝谏,通过家事、国事类比得出了 的结论;孙伏伽直言进谏,通过分析今世前朝希望唐高祖 。(用原文语句回答)(4 分)18联系上下文,结合下面句中加点词语,分析齐威王和唐高祖这两个人物的共同特点。(4 分)- 4 -王曰: “善。 ”乃 下令 大悦, 即 诏答: (四)(5 分)定林 所居 宋王安石屋绕湾溪竹绕山,溪山却在白云间。临溪放杖依山坐,溪鸟山花共我闲。二月四日 作 宋陆游早春风力已轻柔,瓦雪消残玉满沟。飞蝶鸣鸠俱得意,东风应笑我闲愁。【注释 】

11、定林:地名,为名胜之地。此 诗作于淳熙八年( 1181 年),作者 落职闲居家乡。19定林所居中的“溪”、“山”分别具有 、 的特点;二月四日作通过 和消残之雪来描写早春的景色。(3 分)20尽管两首诗都有“闲”字,诗人心境却不一样,请作具体分析。(2 分) (18 分) 14. 泛观前世/子姓不克孝 /兄弟不克友/莫不由左右乱之。(3 分,每处 1 分。多断一处倒扣 1分,扣完为止)15. D (2 分)16. 一年以后(过了一年),即使(就是)想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周、隋两朝的晚期 (周、隋到了晚期),忠臣都不说话,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一句话会亡国(一言堂会让一个国家灭亡)。5 分,(1)

12、2分,3 分17. 王之蔽甚矣愿选贤才,澄僚友之选(4 分,各 2 分)18. “乃 ”为“ 于是、就”的意思,“即”为“立即、立刻”的意思,说明齐王下令和唐高祖发布诏书速度快,行事果断。说明他们都是虚心纳谏、心胸宽广、广开言路的帝王。(4 分,由字义引发理解 2 分,人物形象 2 分)(四)(5 分)19. 蜿蜒曲折(弯曲)高轻柔之风(飞蝶鸣鸠)。(3 分,每空 1 分)20【示例】定林所居中“闲”字写出了诗人纵享山水的闲适自得之情,而陆游二月四日作中“闲”字很好地写出了诗人因落职闲居而失意苦闷的愁绪。(2 分,各 1 分)2016 浙江丽水(二)13 分禹之治水土也,迷而失涂,谬之一国。滨

13、北海之北,不知距齐州几千万里。距至也。其国名曰终北,当国之中有山,山名壶领,状若甔槌,顶有口,状若贠环,名曰滋穴。有水涌出,名曰神瀵,臭过兰椒,味过醪醴。一源分为四埒,注于山下。 经营一国,无不悉遍。土气和,亡札厉。人性婉而从- 5 -物,不竞不争;柔心而弱埒骨,不骄不忌;长幼侪居,不君不臣;男女杂游,不媒不聘;缘水而居,不耕不稼;土气温适,不识不衣;百年而死,不夭不病。其民孳阜亡数,有喜乐,亡衰老哀苦。其俗好声相携而迭谣,终日不辍音饥惓则饮神瀵,力志和平。过则醉,经旬乃醒。沐浴神瀵,肤色脂泽,香气经旬乃歇。周穆王北游过其国,三年忘归。既反周室,慕其国,惝然自失。不进酒肉,数月乃复。【注释】甔

14、槌(dnzhu):盛水的陶器。瀵(fn):泉水。醪醴(lol):美酒,埒(li):山上水道。札厉:瘟疫。侪(chi):共同,一起。孳(z)阜:繁衍盛多。孳,繁殖,阜,通“富”,繁盛。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 分)(1)迷而失涂,谬之一国。( )(2)臭过兰椒,味过醪醴。( )(3)缘水而居,不耕不稼。( )15.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 分)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1)过则醉,经旬乃醒 译文: (2)既反周室,慕其国,惝然自失。译文: 17.请概括“终北国”的特点,并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4 分)答: 14.(1)通“涂”,道路。(2)气味(3)沿

15、着,顺着。15其俗好声/相携而迭谣/终日不辍音16.(1)(人们)喝多了(神水)就醉,十多天后才能醒。(2)(他)回到国内以后,(仍然)思慕那个国家,(以至于)怅然若失,精神恍惚。17.“终北国”具有优越的自然环境和理想的社会环境,这里气候宜人,环境舒适;人人平等,和睦快乐,这里没有压迫,没有瘟疫,没有战争,没有病痛几乎是“大同世界”的具体描写,也是一个更为古老的“桃花源”,作者一方面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憧憬,但在当时,这种社会理想是不可能实现的,只能是一种幻觉。2016 浙江金华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 14-19 题。胡翰传 胡翰,字仲申,金华人。幼聪颖异常儿

16、。七岁时,道拾遗金,坐守待其人还之。长从兰奚谷吴师道、浦江吴莱学古文,复登同邑先达之门。同郡柳贯 文章名天下,见翰文,称之不容口。游元都,公卿交誉之。 或 劝之仕,不应。 既 归,遭天下大乱,避地南华山,著书自适。文章与宋濂相上下。来源:学科网 ZXXK太祖下金华,召见,命之会食。后侍臣复有荐翰者,召至金陵。时 方 籍 金华民为兵,翰从容进曰:“金华人多业儒, 鲜 习兵,籍之,徒糜饷 耳。”太祖即罢之后聘修史书书成而归。爱北山泉石,筑其下,徜徉十数年而终,年七十有五。所著有春秋集义,文曰胡仲子集,诗曰长山先生集。(选自明史卷二百八十五,有删改)示顺生 胡翰明招 山中人,高义无等伦。恨子弗见之,

17、一去五百春。- 6 -我学如赘疣 ,未成先误身。误身身不淑,误世心不仁。【注释】籍:这里指征召。下同。糜饷:浪费粮食,耗费粮饷。顺生:人名。明招:武义明招山麓,晋元帝时阮孚曾在此筑屋修行。赘疣:长在皮肤上的肉瘤,比喻多余无用之物。14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两处)(2 分)太 祖 即 罢 之 后 聘 修 史 书 书 成 而归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 分) 或 劝之仕( ) 既 归( ) 时 方 籍金华民为兵( ) 鲜 习兵( )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 分)七岁时,道拾遗金,坐守待其人还之。译文: 17文中“ ”处原有一字,请根据上下文推测,最

18、有可能的一项是 (2 分)A于 B以 C而 D乃18诗中“恨”字包含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2 分)答: 19胡翰“避地南华山,著书自适”,结合诗文分析其中的原因。请用自己的话回答。(3 分)答: 答案:14太 祖 即 罢之/后 修 史 书/书 成 而 归 15有人,有的;已经;正;少。16七岁的时候,(胡翰)在路上拾到了金子,坐在路边等丢金子的人,把金子还给他。17B。18表达了作者对顺生未能见到山中人的遗憾之情,期望顺生做山中人那样品德高尚的人,也流露出自己对山中人的仰慕之情。19自认为学问不深,品行不高,恰逢天下大乱;热爱山水;向往隐居生活;好读书。善作文。附资料:【译文】胡翰,字

19、仲申,金华人。幼时聪明超常。七岁时,在路上拾金,坐待失主来取。长大后从兰奚谷吴师道、甫江吴莱学古文,又向同乡许谦登门求教。当时,同郡黄晋、柳贯以文章远近闻名,而看了胡翰的文章后,满口赞誉。漫游至元朝都城,公卿交口称赞。他与武威余阙、宣城贡师泰为至交。有人劝他去做官,他不去,回到家乡。元末天下大乱,他避乱于南华山,著书立说,自有乐趣。其文章与宋濂不相上下。太祖攻下金华,召见他,命与许元等 在中书省任职。后来侍臣中又有人向太祖推荐胡翰,太祖召他至金陵。当时朝廷正在金华征民为兵,翰从容谏劝道:“金华人多是读书人,很少练习武艺,征他们为兵,是徒费军饷!”太祖立即下令停征,后聘他参与修纂元史,书成后,受

20、赏而归。他喜爱北山的泉石,筑屋于山下,留恋于此十数年而终,年七十五岁。学术著作有春秋集议,其文有胡仲子集,其诗有长山先生集。2016 浙江湖州 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完成 15-19 题。(14 分)愚溪诗序 唐柳宗元 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余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 其尤绝者家焉。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土之居者,犹龂龂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 7 -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遂负土

21、累石塞其隘为愚池。愚池之东,为愚堂。其南,为愚亭。池之中,为愚岛。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余故,咸以“愚”辱焉。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余,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节选自古文观止,略改动)【注释 】 灌水:水名;后文“潇水”也是水名。家:安家。龂龂(yn yn):形容争辩的样子。见于:古代汉语表示被动的一种格式。见辱于愚:被愚这个名称污辱。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 分)A灌水之 阳 ,有溪焉 本在冀州之南,河 阳 之北 B故 更 之为愚溪 湖中焉

22、得 更 有此人C皆山水之 奇 者 邑人 奇 之,稍稍宾客其父 D大舟不 可 入也 潭中鱼 可 百许头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 分)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译文: 17用“”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限断两处)(2 分)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18“是溪”“名莫能定”的原因是什么?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 分)答: 19作者文中说自己“愚”,他的“愚”和愚公移山中愚公的“愚”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4 分)答: (14 分15. A 评分标准: 3 分。16. 示例:愚泉共存六个泉眼,都是从山下平地上涌出来的,原来这泉水是向上冒出的啊。评分标准:共3 分,意思对即可。

23、17. 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评分标准:共 2 分,每处 1 分。18. 当地居民有的称之冉溪,有的称之染溪,莫衷一是,争论不休。评分标准:共 2 分。意思对即可。19. 示例 :愚公下定决心移山,并看到“子子孙孙无穷匮”而“山不加增”,共“愚”实是志向远大、目光长远(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題),是大智若愚的表现。柳宗元在文中以“愚”自称,并以“愚”來命名丘、泉、沟等景物,认为自己的处境和秀美的景色一样无人赏识而“无以利世”。因此他是以“愚”自嘲,借“愚溪”比喻自己,透露出被统治者排挤、抱负不能施展的抑郁和愤激。评分标准:共 4 分,答出对“愚”的不同理解 2 分,结合文本内容分析 2 分

24、,意思对即可。- 8 -2016 浙江杭州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6-19 题。夏翁,江阴巨族。尝舟行过市桥,一人担粪,倾入其舟,溅及翁衣。其人旧识也,僮辈怒,欲殴之。翁曰:“此出不知耳,知我宁肯相犯!”因好语遣之。及归,阅债籍,此人乃负三十金无偿,欲因以求死。翁为之折券 。长洲尤翁开钱典 。岁底,闻外哄声,出视,则邻人也。司典者前诉曰:“某将衣质钱,今空手来取,反出詈语 ,有是理乎!”其人悍然不逊,翁徐谕之曰:“我知汝意,不过为过新年计耳。此小事,何以争为?”命检原质,得衣帷四五事 ,翁指絮衣曰:“此御寒不可少。”又指道袍曰:“与汝为拜年用,他物非所急,自可留也。”其人得二件,默然而去。

25、是夜竟死于他家,涉讼经年。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或问尤翁:“何以预知而忍乏?”翁曰:“凡非理相加,其中必有所恃,小不忍则祸立至矣。”人服其识。 (冯梦龙智囊知微)【注 】折券:撕毁债券,不再索取,即免债的意思。钱典:当铺。詈(l)语:骂人的话。事:量词。件,样。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 分)A尝 舟 行过市桥(乘船) B因好语 遣 之(打发)C某将衣 质 钱(抵押) D 反 出詈语(返回)17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3 分)A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B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

26、耳。C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D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 耳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5 分) 此出不知耳,知我宁肯相犯!(2 分)译文: 凡非理相加,其中必有所恃,小不忍则祸立至矣。(3 分)译文: 19夏翁、尤翁各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请结合其言行分析。(4 分)答: (20 分)16. D 17. A18. 这是出于不知道罢了,(如果)知道是我,怎么会冒犯我呢!凡是无理取闹的,其中一定有所依仗,小事不忍让,那么灾祸就会立即到来。19. 夏翁没有为难将粪倒向自己的人,还主动撕毁他的债券,他的涵养和大度值得我们学习。尤翁忍受邻人

27、的无理取闹,并无偿还他衣物;从其异常举动中预知潜在的危险,从而避免了灾祸。这种容人的度量和非凡的见识值得我们学习。2016 云南曲靖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l-15 题。- 9 -三峡 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

28、思(2 分)略无 阙 处 阙: 虽乘 奔 御风 奔: 【答案】阙:通“缺” ,空缺。奔:奔驰的快马。12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A 自 三峡七百里中 自 非亭午夜分 B 虽 乘奔御风 小大之狱, 虽 不能察C春冬 之 时 予独爱莲 之 出淤泥而不染 D不 以 疾也 属予作文 以 记之【答案】B【解析】A 项中“自”分别是“在,从” “如果” ;C 项中“之”分别是“的”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D 项中的“以”分别是“认为,如” “来” ;B 项中“虽”是“即使” ,意思相同。13把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3 分)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

29、回清倒影。译文: 来【答案】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激流,比率的深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各 1 分)14下列对文意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2 分)A文章先写山,后写水,重点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夏水” 。B第段中作者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突出山的高峻,第段则只用正面描写突出江流的汹涌。C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D结尾引用渔歌,既突出三峡山高岭长的地形特点,又渲染三峡秋天凄凉的环境特点。【答案】B【解析】第段也是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15你认为是郦道元让三 峡闻名于世,还是三峡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吸引

30、了中外游客?请说说理由。(3 分)【答案】示 例一:我认为是郦道元让三峡闻名于世。郦道元的三峡文笔绚烂,语言清丽,描写了三峡优美的自然风光,很多游客都是通过文章才了解并关注三峡,慕名而去,尽兴而归。所以,我认为是郦道元让三峡闻名。 (点 1 分,点 2 分)示例二:我认为是三峡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中外游客。因为三峡风景优美,四季景色各异。到过的游客无不惊叹于三峡自身的神奇秀美。美景不用大肆宣传,喜欢游玩的人会想方设法寻找美景观赏。所以我认为三峡的闻名是靠自身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点 1 分,点 2 分。观点鲜明,言之有理即可)2016 云南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3-16 题。(1

31、2 分)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10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

32、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来源:Zxxk.Com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 分)(1) 孰 视之,自以为不如。( )(2)由此观之,王之 蔽 甚矣。( )1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译文: (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译文: 15面对妻、妾

33、、客的赞美,邹忌悟出了怎样的道理?(3 分)答: 16齐王纳谏使齐国大治,我们能从齐王身上学到什么?请简要谈 谈你的认识。(3 分)答: 13. (2 分)(1)孰:通“熟”,仔细。(2)蔽:受蒙蔽(蒙蔽)14. (2 分)(1)邹忌身高八尺多,形体容貌光艳美丽。(2 分)(2)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15. (3 分)面对复杂的社会,人很容易受蒙蔽,要辨别真伪,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正确的判断。16. (3 分)一个人要正确看待别人对自己的赞美或批评,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样才能获得成功。2016 云南省(二)阅读【甲】【

34、乙】两则文选,完成 913 题。(12 分)【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 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幼时殊 无异人处,少长,虽长大,貌寝陋 ,人咸易 之。然读书能自刻苦,自愤激,不苟同俗;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达远,以赴古人之奥区 ,以自畅 其性情才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试题真题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