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基地班)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基础知识与应用技术,能在机械行业生产一线从事设计、制造及生产组织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培养学生具有以下能力:1.具备较强的专业素养,能运用现代工程设计软件和分析方法,解决机械及其相关学科领域复杂工程技术问题;2.具备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能有效地与多方协作沟通,考虑社会、环境等因素合理制定技术和管理方案;3.具备终身学习能力,不断适应社会经济和技术发展需要。二、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物理、化学、力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
2、用于解决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过程中的复杂工程问题。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机械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并通过文献研究,识别、表达、分析复杂机械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机械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进行研究,通过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及信息综合解决复杂机械工程问题,并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在解决复杂机械工程问题过程中,能够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
3、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机械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机械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机械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2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就复杂机械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
4、报告和设计说明书、陈述发言、清晰表达。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够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 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机械工程、力学。四、核心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学、机电系统微机控制技术、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床液压与气压传动、CAD/CAM 技术、机电传动控制、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设计、数控技术与编程等。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金工实习、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可编程技术与机电控制综合训练、生产实习、专业课程设
5、计、数控加工综合训练、毕业设计及毕业实习。六、主要专业实验力学实验、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测控技术实验、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机电传动控制实验、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数控技术实验等。七、基本学制:四年八、毕业合格标准具有学籍的学生,德育、智育、体育成绩合格,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修满培养计划规定的必修课、选修课及各种实践教学环节,获得的总学分不少于 180 学分,准予毕业,发给毕业证书。九、学位授予条件符合兰州理工大学关于授予学士学位的有关规定条件的毕业生,可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十、课程学分与学时分配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 学分 学时 理论教学 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占学分比例(%)实践教学占学时比例( %)-
6、3 -十一、课程体系配置流程图学分 学时 学分 学时 学周必修课 64.5 1220 56 952 8.5 220 2 13.18 21.97通识与公共基础课程 公共选修课 8 160 8 160 学科基础课程 必修课 67 1152 51.12 818 15.88 94 10 23.70 28.99专业必修课 32.5 712 7.87 126 24.63 10 24 75.78 82.30专业课程专业选修课 4 64 4 64 创新创业必修课 1 32 1 20 12 37.50创新与创业教育课程 选修课 3 3 100.00 合 计 180 3340 127.99 2140 52.01
7、336 36 28.89 35.93- 4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基地班)课程体系配置流程图思 想 道 德 修 养与 法 律 基 础 中 国 近 现 代史 纲 要 马 克 思 主 义基 本 原 理 毛 泽 东 思 想 和 中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理 论 体 系 概 论形 势 与 政 策 1大 学 英 语 A体 育 形 势 与 政 策 2 形 势 与 政 策 3高 等 数 学 1大 学 英 语 A2大 学 英 语 A4大 学 英 语 A3体 育 体 育 体 育线 性 代 数 机 械 原 理概 率 论 与 数 理统 计大 学 物 理 B高 等 数 学计 算 机 与C程 序 设 计 基
8、础工 程 图 学 基 础 AC程 序 设 计机 械 制 图 及 CAD大 学 物 理 实 验理 论 力 学 材 料 力 学计 算 方 法工 程 化 学材 料 成 型 技 术工 程 材 料电 工 学 1电 工 学 2机 械 设 计工 程 流 体 力 学 B热 工 基 础互 换 性 与 技术 测 量机 械 制 造 技术 基 础 机 械 工 程 控 制基 础机 电 传 动 控 制微 机 原 理 及 应 用 形 势 与 政 策 4CAD/M技 术专 业 选 修 课机 床 液 压 与 气压 传 动 专 业 方 向 模 块数 控 技 术金 工 实 习 A1金 工 实 习 A2机 械 设 计 课程 设 计
9、生 产 实 习专 业 课 程 设 计数 控 加 工 综 合 训 练公 共 选 修 课 毕业设计与毕业实习军 训 (含 军 事 理 论 )通识教育课学科类课程选 修实践与创新 创 新 创 业 基 础 开 放 实 验 科 研 创 新 训 练图 例 说 明 必 修 课 实 践 与 创 新 选 修 课 毕 业 设 计 与 毕 业 实 习 创 新 创 业 项 目可 编 程 技 术 与 机电 控 制 综 合 训 练第 一 学 期 第 二 学 期 第 三 学 期 第 四 学 期 第 五 学 期 第 六 学 期 第 七 学 期 第 八 学 期专 业 导 论- 5 -十二、毕业要求支撑培养目标的对应关系毕业要求
10、支撑培养目标的对应关系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培养目标 1具备较强的专业素养,能运用现代工程设计软件和分析方法,解决机械及其相关学科领域复杂工程技术问题。培养目标 2具备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能有效地与多方协作沟通,考虑社会、环境等因素合理制定技术和管理方案。培养目标 3具备终身学习能力,不断适应社会经济和技术发展需要。毕业要求 1.工程知识 毕业要求 2.问题分析 毕业要求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毕业要求 4.研究 毕业要求 5.使用现代工具 毕业要求 6.工程与社会 毕业要求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毕业要求 8.职业规范 毕业要求 9.个人与团队 毕业要求 10.沟通 毕业要求 11.
11、项目管理 毕业要求 12.终身学习 十三、课程支撑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课程支撑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毕业生应该具备的要求和能力课程名称 要求1要求2要求3要求4要求5要求6要求7要求8要求9要求10要求11要求1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H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H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H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H形势与政策 1-4 H大学英语 A1-4 H 体育 1-4 H高等数学 1-2 H L线性代数 H- 6 -课程名称毕业生应该具备的要求和能力要求1要求2要求3要求4要求5要求6要求7要求8要求9要求10要求11要求12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H大学物理 B H大学物理实验 H L计算机
12、与 C 程序设计 H工程图学基础 A M H机械制图及 CAD M H M理论力学 H M材料力学 H M M机械原理 H H M M L工程材料 H M M材料成型技术 H M M L机械设计 M M H M L L电工学 1-2 H M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H M M L L M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H M L M工程化学 H M L计算方法 H M工程流体力学 B H M热工基础 H.机电系统微机控制技术 M H机械工程控制基础 M H机床液压与气压传动 M H L M机电传动控制 M H M LCAD/CAM 技术 M H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设计(方向限选) M H M M L机电一体化控制技术
13、与系统(方向限选) M H数控加工工艺(方向限选) M H M数控技术 M H M大学语文(限选) M M大学写作(限选) M H生命与进化(限选) H- 7 -课程名称毕业生应该具备的要求和能力要求1要求2要求3要求4要求5要求6要求7要求8要求9要求10要求11要求12创业基础(限选) M M H工程伦理 H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H现代企业管理/技术经济分析(二选一) L M H有限元基础及ANSYS 应用(选修) M H机械工程测试技术(限选) H M机电系统控制技术(选修) M H机器人技术与应用(选修) M H L全面质量管理(限选) L H军训(含军事理论) M H金工实习 A1-2 H M L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M M H L M M L数控加工综合训练 H H M可编程技术与机电控制综合训练 M M H M L M M生产实习 H M M L M L专业课程设计 M H H M M M L毕业设计与毕业实习 M H M M M H M M专业导论 H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 H M M创新创业基础 H M M创新课程、开发实验、科研创新训练H M M创新与创业教育创新创业项目 H M M注:表中“H、M、L”分别表示高度、中度、低度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