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东北师范大学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在体育领域中,掌握坚实的体育基础理论、宽广的体育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能够独立承担体育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体育专门人才。具体要求为:1.具备一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2.具备系统的专业知识,具备胜任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社会体育指导等领域实际工作的指导能力、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获得相关领域职业资格证书,能够胜任相对应的基础体育教学、各层次运动训练指导、广泛的社会体育指导以及各级别竞赛组织的专业工作。3.能够运用一门外语
2、,在本专业领域进行专业技术交流。二、领域方向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三个专业领域。三、学习年限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 2 年,最长修业年限为 4 年。不得提前毕业。四、培养方式1研究生在选定导师后在导师的指导下制定个人学习与研究计划。并于入学三个月内完成并提交学院研究生秘书处备案。2硕士生可根据本人学习计划合理安排课程学习时间,在申请论文答辩前完成规定的全部学分。课程学习环节应注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3. 教学方式可灵活多样,倡导实行讲授、研讨与案例分析等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和促进研究生研究教育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4高度重视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
3、生的实践教育。密切结合教学实践,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研究生研究体育教学实践、运动训练实践以及社会体育指导实践问题的意识和专业指导能力、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实践环节在实习基地完成,实践环节结束后要提交实践环节总结报告。5实行校内外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环节的指导工作。成立导师组,发挥集体培养的作用。五、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课程设置以专业实践为基础,以专业应用为导向;提高研究生的理论知识和专业能力。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低于 36 学分,按公共课、专业领域核心课、专业选修课、实践环节四个类别设置课程(见附件 1) 。课程学习必须通过考核,成绩合格后方可获得学分。考核分
4、为考试和考查两种。课程的考试与考查要注重对研究生综合能力的评价,提倡以要求研究生撰写文献阅读报告、调查报告、教学设计、观摩教学反思报告等形式加强过程考核,以课程论文等形式进行期末考核。六、实践环节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是一种具有特定体育职业背景的专业学位,其获得者应该具有较强的体育实践能力,因此实践环节在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第 3-4 学期开始实践环节,时间不少于 1 年。实践环节包括观摩见习、模拟实践、教育实习、训练实习、社会体育指导实习、专业技能考评等实践形式。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散实践相结合、先集中实践后分散实践、以集中实践为主”的实践教学方式。
5、其中集中实践环节为 2 个月,包括集中教育实习、训练实习和社会体育指导实习。记 4 学分。其它实践环节为 10 个月,包括观摩见习、模拟实践、职业资格考试培训等,总记 4 学分。实践环节结束后撰写总结报告,通过后获得相应的学分。有关专业实践的具体要求详见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实践管理办法.七、学位论文论文的选题须紧密结合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竞赛组织管理和社会体育指导等方面的工作需要,注重针对性、实用性,理论联系实际。学位论文可采用学术论文、专题研究报告、典型案例分析、竞赛组织管理实施方案、社会体育指导方案等形式。论文强调体育理论知识在运动技术教学、运动训练及体育社会指导等实践中的应用。学位论文工作
6、一般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环节:研究计划、开题报告、论文进展报告和论文评阅与答辩等。1研究计划硕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尽早初拟论文选题范围,并在入学后三个月内制定研究计划,提交各培养单位备案。2论文开题报告硕士生一般应于第二学期末完成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的时间与论文通讯评阅的时间间隔不应少于 8 个月。开题报告的审查应重点考查硕士生的文献收集、整理、综述能力和研究设计能力。3论文进展报告硕士生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应定期向导师作进展报告,并在导师的指导下不断完善论文。报告的次数、形式和范围由各学科专业自行确定。4论文评阅与答辩硕士生学位论文必须由导师认可,并经专家评阅认定合格后,方可进行答辩。有关论文的基
7、本要求和评价指标体系详见全日制体育硕士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及评价指标体系。八、毕业与学位授予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规定的修业年限内完成课程学习,修满规定学分,通过思想品德考核,学位论文答辩,符合毕业资格,准予毕业,颁发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有关规定,达到我校相关学位授予标准,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具体办法详见东北师范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东北师范大学2015 年 6 月 5 号附件 1: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课程一览表课程性质 课程名称 学期 课时 学分 备注政治课 1 60 3外语课 1 60 3必选体育科研方法 2 40 2体育基本理论
8、 1 40 2运动训练原理与方法 2 40 2公共课(10 学分)体育教学论 1 40 2根据需求选择体育课程改革与资源开发 1 60 3现代体育教学理论与方法 1 60 3运动技能学习原理 1 60 3体适能评定与运动处方制定 1 60 3体育教学体育教学设计与案例 2 60 3专项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 2 60 3训练与竞赛心理研究 2 60 3运动损伤与功能恢复 2 60 3体适能评定与运动处方制定 1 60 3运动训练运动训练科学监控 2 60 3社会体育指导理论与实践 1 60 3健康管理 2 60 3体适能评定与运动处方制定 2 60 3体育养生 1 60 3专业领域核心课( 12-15 学分)社会体育指导大众体育管理 1 60 3选修课(6 学分) 体育心理学专题研究 2 60 3学校体育学专题研究 1 60 3学校体育训练、竞赛组织与管理 2 60 3全民健身原理与方法 2 60 3体育教师教学技能理论与实践 2 20 1专项运动技能(一) 1 20 1专项运动技能(二) 2 20 1必选模拟实践 2 20 1观摩见习 2 20 1集中实践环节 3 80 4实践环节(8 学分)职业资格考试培训 3 2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