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 年秋季工作会材料汇编防灾科技学院2015 年 10 月1目 录2015 年秋季工作会议日程安排 .12015 年秋季工作会议处级干部讨论分组安排 .2防灾科技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 .3防灾科技学院“十三五”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纲要) .24防灾科技学院章程 .38防灾科技学院推进管理重心下移工作实施方案 .58防灾科技学院教师绩效考核暂行办法(试行) .7912015 年秋季工作会议日程安排时 间 地 点 内 容 主持人29日下午14:0017:30明德楼会议区 132 会议室(唐山厅)1.院长薄景山讲话2.学院领导刘春平、迟宝明、兰从欣、石峰、李军作专项工作报告;梁瑞莲作经济形势
2、分析报告。(每人 30 分钟左右)院长薄景山上午08:0012:0030日 下午14:0016:30第一组:130 会议室(邢台厅)第二组:134 会议室(海城厅)第三组:234 会议室(澜沧耿马厅)分组讨论专项改革和依法治校政策措施,每人发言 15 分钟左右,并在讨论前提交书面发言稿。各组召集人上午08:3009:20各小组汇报本组研讨情况31日 上午09:30-11:30明德楼会议区 132 会议室(唐山厅)院长薄景山作践行“ 三严 三实” ,推 动学院发展主题报告党委书记齐福荣作总结讲话党委书记齐福荣232015 年秋季工作会议处级干部讨论分组安排 第一组参加领导: 刘春平 迟宝明 召
3、集 人: 姜纪沂 蔡晓光 成 员: 沈 军 郭 迅 丰继林 刘翠侠 郭子辉王建富 胡顺田 宋淑珍 贾作璋 孟晓春周文波 谷洪彪 郭晓云 蔡建羡 高方平唐彦东 侯 英 韩红梅 赵宜宾 冯海成 工作人员: 谢 力 刘利民研讨地点: 130 会议室(邢台厅)第二组参加领导: 兰从欣 李 军 召 集 人: 侯逾昆 王维新成 员: 张 伟 达 勇 刘文堂 贾甚杰 王爱玲谢长旺 刘晓岚 徐万成 边修蕊 于会珍王春红 刘佳琦 田 力 韩炳东 房 卉焦贺言 张 振 工作人员: 王爱敏 赵会朋研讨地点: 134 会议室(海城厅)第三组参加领导: 石 峰 梁瑞莲召 集 人: 张 帆 王 健成 员: 卢 滔 任鲁川
4、 蒋 锋 李巨文 李 君王秀和 周振海 尹景玉 高亦飞 李清华胡道华 康 建 刘 喆 陈灏杰 邹 岭工作人员: 李伟腾 陈晓一 研讨地点: 234 会议室(澜沧耿马厅)4防灾科技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按照学校“三步走”发展战略部署, “十三五”时期(2015-2020 年)是学校启动和实施第二步发展战略的重要阶段。根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 ,结合国家防震减灾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围绕学院“第二步”发展目标将学校全面建成特色鲜明,国内知名,高质量应用型本科院校,制定本规划。一、发展环
5、境(一)主要工作成就近年来,在中国地震局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指导下,学院全体教职员工团结协作、发奋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教育部专家认可;获得了“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地质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点,并于 2013 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进入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该计划已经成为学院面向地震行业培养人才的重要平台。 “固体地球物理”和“地质工程”分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和省级重点发展学科,两位教授增列为省学位委员会委员。师资队伍数量进一步充实,生师比由 2000 年的 24:1 到 2015 年20.3:1;实践教学条件明显改善,
6、生均实验设备值由 2000 年的生均 0.72 万元增长到 2015 年的生均 1.9 万;教学管理制度不断完善,教学质量工程不断推进,图书、信息的服务能力不断提高,有力促5进了学院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学院科研和技术服务能力有明显提高, “十二五”期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6 项,年均科研(技术服务)经费达到 1111.2 万元;行业培训工作稳步开展,年均培训 500 人次,2014 年获得国家级专业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学院其他各项工作稳步推进,保障学院教书育人事业的快速、安全发展。(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尽管学校近年来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与兄弟院校相比,与防震减灾事业和社会发展要求相比,差距依然
7、较大。在师资队伍方面,学科带头人明显不足,有海外学习和访问经历的教师偏少,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有待提高,生师比指标距达标线仍有一定距离。在办学设施方面,虽然生均教学用房、学生宿舍面积有一定提高,但离达标线仍有较大差距。在教学方面,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教师开展创新型行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欠缺,产学结合的综合实习基地数量不足,实践教学的效能还没有充分发挥。管理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备,但管理服务理念需进一步转变,工作态度、职业技能、运行效益都需进一步提高,促进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和生态环境和支撑条件还有待改善。(三) “十三五”面临的形势四十多年的办学积淀,尤其是经过“十一五” 、 “十二五”期间的快
8、速发展,顺利完成创建防灾特色大学“三步走”战略中第一阶段的发展任务。目前,学校正处于由数量积累向质量提升转变的关键时期,如何顺应国家和行业发展,通过内涵发展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是学校“十三五”面临的主要挑战。6我国教育改革进入攻坚阶段,解决教育所面临的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也为学校发展提供了机遇。高校综合改革的中心任务是鼓励高校合理定位、特色发展,倡导高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如何跟进国家建设一批有特色、高水平大学的战略需求,推进学校转型、定位、升级,是学校“十三五”面临的挑战,也是学校发展机遇。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也是推进高校
9、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为学校进一步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改革人才培养机制、改善教育教学方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学校地处京津冀一体化的核心区域,如何主动融入京津冀一体化国家战略,利用相对区位优势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学科带头人和教学名师的引进和培养力度,通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深化学校与行业和地方的密切合作,推动产学研结合、提升办学质量和发展内涵,是学校面临的全新挑战和机遇。二、指导思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足行业,面向社会,加快创建高水平防灾特色大学。以学科建设为重点,引领学校内涵建设,提高学校的科研能力与水平,提高
10、服务国家防灾减灾事业的能力。以高等学校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合理定位、特色发展,积极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以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为突破口,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改革人才培养方法,促进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及思想政治工作,建立健7全现代大学制度,深化管理服务的体制机制改革,使我校的办学实力、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跃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三、发展目标(一)战略目标在本世纪中叶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防震减灾领域学科国内领先,以研究生教育为龙头,本科教育为主体的防灾特色大学;把学校建设成校园环境优美、办学设施先进、文化积淀厚重、创新人才辈出的大学;把学校建设成在国内有较高知名度、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大学。
11、把学校办成中国防震减灾基础人才培养的核心基地、科技创新中心、文化辐射中心、信息交流中心。(二) “十三五”目标建立健全现代大学制度。加快制度建设,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大学管理构架,探索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坚持党委领导,提高行政效率,降低决策重心,落实系部实体,完善符合国情的大学治理结构;加强学术决策,保障学术自由,鼓励学术争鸣,实现教授治学;加强民主管理,推进信息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形成具有社会公信力的自律办学机制。构建更为完善的人才培养系统。根据防灾减灾事业和社会发展需求,完善学校人才培养体系,加强防灾减灾及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强化学科对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支撑作用,力争 8-10个
12、学科达到硕士点建设水平、1-2 个达到博士点建设水平。增设水利工程等 8-10 个本科专业,本科专业达到 30 个左右。进一步深化和完善服务地震行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大胆探索创新创8业教育改革,并在促进人才培养质量上取得成效。 “十三五”期间,在校本科生规模维持 8000 人,硕士研究生 200 左右,培训生 1000人次。积极推进基本教学条件建设,争取生均教学用房、学生宿舍等达到评估标准,进一步改善实践教学条件,提高实践教学效能,争取获得省部实践教学示范中心。提升学校防震减灾领域的贡献率。学科建设是十三五时期工作的重点与难点,提升学校的学科建设水平是决定我校能否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深化改革促
13、进学科建设,推动一批特色鲜明、科研项目来源稳定,成果不断涌出的学科(或服务领域)脱引而出。重点在于建立和完善人才引进和培养的激励机制,聚集一批活跃在防震减灾领域的领军人才;以绩效考核评价改革为契机,创新用人机制,培养一批师德高尚、学术卓越、勇于创新的师资队伍,其中正教授到达 100 人,博士学历教师占比 30%。围绕防震减灾和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产出一批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提升学校学术影响力。年均发表 CSSCI 期刊论文 100 篇,三大检索论文200 篇,年科研经费达 3000 万元,争取省部级科研项目奖励 3-4 项。四、主要任务围绕规划目标, “十三五”时期的主要任务是“以学科建设为引领,提升三个能力,推进三大建设,完成三项改革”:提升教师教学、科研和自我发展能力,提升学生创新、创业和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服务行业、服务社会的能力;推进防震减灾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和文化三大建设,强化地震科技创新、人才队伍、信息化三大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