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试题.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16979 上传时间:2018-07-08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9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组织行为学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组织行为学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组织行为学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组织行为学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组织行为学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作为一个社会实体单位的组织,应具有以下 ()要素。 A 共同目标 B 人群 C 分工协作 D 结构 2组织行为学是一门综合的学科,它综合运用了()等学科有关人的行为的知识与理论,来研究一定组织中的人的行为规律。 A 心理学 B 社会学 C 生理学 D 生物学 E 政治学 3组织行为学研究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A 个人、集体、国家 B个体 .、群体、组织 C 群体、组织、环境 D 个体、组织、环境 4、观察者在真实的情景观察他人行为,被观察者不知自 己处于被观察的状况下的观察叫 A 参与观察法 B 自然观察法 C 控制观察法 E 被动观察法 5根据被试者所担任的职务,测试者编制一套与岗位实

2、际情况相似的测试场景,将被测试者放在模拟的工作环境中,由测试者观察其才能、行为,并按照一定规范对测试行为进行评定的方法叫做()。 A 案例法 B 实验法 C 情景模拟法 D 实地测量法 6()是在有意设定的实验室内进行的,通常借助于各种仪器设备,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通过反复实验而取得精确的数据的研究方法。 A 自然实验法 B 现场实验法 C 实验室实验法 D 仿真实验法 7组织对于员工的价值在于() A满足人的心理需求 B为个人价值的实现提供了舞台 C使双方互惠互利 D 没有价值 8按照美国密歇根大学组织行为学教授约翰威根对组织行为学技能的划分,那种只会按照基本的规则和办事程序做事的人属于(

3、)。 A 本本型 B 本本与情景结合型 C 能力型 D 熟练型 E 专家型。 9研究者根据一定的要求,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对象进行研究的抽样方法叫做() 。 A 随即抽样 B 有意抽样 C 分层抽样 D 分区抽样 10由于情景模拟方法具有针对性、客观性、预测性、动态性等特点,所以对人员考核的信度、效度较高,但对()的技术要求也比较高。 A 全体参与者 B 方法设计者 C 主持者 D 主持者与参与者双方 三、简答(每小题 5 分,共 30 分) 1什么是组织行为学?它是如何产生的? 2组织行为学研究对象是什么? 3为什么要研究与学习组织行为学? 4为什么说激励是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关键问题? 5科学的组

4、织行为学研究方法应哪些特征? 6请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定义“行为”,本课程中使用的行为概念是广义的还是狭义的? 一、选择(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心理学是研究动物和人类行为的自然科学。意识是无法观察到的,不能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因此,心理学不是()的科学,而是()的科学。 A 物质 B 精神 C 意识 D 存在 E 行为 2对价值观的测量,通常采用哪种方法?() A 观察法 B 案例法 C 量表 D 仪器测量 3美国心理学家勒温在研究中发现,主动参与群体活动的人的态度()。 A 转变显著而快速 B 转变缓慢但显著 C 转变快速但不显著 D 难以转变 4态度是

5、指个体对待一类人和社会事物所持的评价和行为倾向,它不具有的成分是 A 认知 B 情感 C 意向 D 性格 5影响态度形成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A 遗传 B 体格与体型 C 性别 D 家庭 E 职业 6()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 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 A 知觉 B 动机 C 情绪情感 D 价值观 7()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是个性心理特征的核心部分。 A 气质 B 能力 C 性格 D 态度 8“一白遮百丑”是犯了哪种知觉错误?() A 第一印象 B 晕轮效应 C 定型 D 投射 9在社会知觉的偏差中,通过对某人的知觉而留下的最初印象,能以同样的性质,影响着后来对他

6、再次发生的知觉,称之()。 A 知觉防御 B 晕轮效应 C 首因效应 D 投射 10“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反映的是哪一种知觉错误?() A 首因效应 B 晕轮效应 C 定型 D 投射 三、简答(每小题 5 分,共 30 分) 1简述新华生主义关于个体行为的基本观点。 2简述“复杂人”假设的主要观点。 3什么是个性?它包括哪两个主要部分? 4勒温的群体动力理论关于个体行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5简述知觉与感觉之间的关系。 6简述需要和动机之间的关系。 1行为改造理论是在()上提出的。 A 强化理论 B 期望理论 C 需要层次理论 D 归因理论 2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属于高级需要,()属

7、于低级需要。 A 生存需要 B 安全需要 C 尊重需要 D 自我实现需要 3美国心理学家阿德佛根据对工人进行的大量调查研究的结果,认为一个人的需要不是分五种,而是分三种,分别是()。 A 生存 B 安全 C 相互关系 D 成长 E 权力 4以下哪一项不是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与阿德佛 ERG 理论的相同 /相似 点?() A 未被满足的需要具有激励作用 B 人的需要可以分成若干类 /层次 C 人的各类需要都是与生俱来的 D 各类需要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5阿德佛认为较高级的需要越是满足得少,则对较低级的需要的渴求也越多,这叫做()。 A 满足 激励规律 B 挫折一倒退规律 C 不满足 渴望规律 D 挫

8、折一需要规律 6麦克利兰的研究发现,具有强烈成就需要的人,具有以下品质:()。 A 喜欢能够发挥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工作环境 B 有进取精神,敢于冒险,喜欢赌博 C 经常需要明确的 不间断的关于进展的反 D 有极强的权力欲望 E 高度重视与同事的关系 7强化的主要类型包括:()。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惩罚 D 消减 8下列哪种关系不是期望理论的研究重点?() A 努力绩效关系 B 绩效结果关系 C 结果效价关系 D 需要动机 9 挫折容忍力的强弱,与以下因素有关:()。 A 生理因素 B 人生 观理 想意志 C 经验 阅历 D 对挫折的知觉判断 E 是否预见到挫折 10下列挫折防卫行为

9、中,最积极的是()。 A 攻击 B 妥协 C 升华 D 回归 E 合理化 三、简答(每小题 5 分,共 30 分) 1简述激励的一般过程模式。 2简述三类激励理论的研究方向及重点。 3豪斯 迪尔的综合激励公式及基本含义是什么? 4强化理论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5简述期望理论的主要内容。 6公平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一、选择(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与参照群体相对应的群体类型是()。 A 假设群体 B 一般群体 C 松散群体 D 正式群体 2“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就是强调()对人际吸引的重要性。 A 接近性 B 熟悉性 C 相似性 D 互补性 3在组织行为学中,把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如

10、单独一个人工作时更努力的倾向称为()。 A 群体促进效应 B 社会惰化效应 C 协同效应 D 责任分摊效应 4以下因素中,()会对人际关系的亲疏产生明显的影响。 A 人际距离 B 交往时间及频度 C 组织文化 D 当事人性格 5在群体的凝聚 力较高、绩效规范低的情况下,群体的生产率是()。 A 高 B 低 C 水平中等 D 低到中等 6一位主管与其他许多直接下属之间的沟通是()。 A 链状沟通 B “ Y”型沟通 C 轮状沟通 D 环状沟通 7在非正式沟通的各渠道形式中,哪种是小道消息传播最常见的形式?() A 单线式 B 流言式 C 机遇式 D 集束式 8关于冲突观念的现代观点认为()。 A

11、 冲突有害无益 B 冲突应当避免 C 冲突有利无害 D 冲突保持在适度水平是有益的 9如果在与公司有重大利益关系的问题上发生了群体冲突,而且情况紧急,应采取()的方式加以分析解决。 A 强制 B解决问题 C 妥协 D 回避 E 克制 10与传统的部门结构相比,团队形式的优点有()。 A 更灵活 B 对成员素质的要求更低 C 更利于创新 D 更稳定 三、简答(每小题 5 分,共 30 分) 1什么是群体?它有哪些主要特征? 2简述人际关系对于群体的重要意义。 3 什么是群体凝聚力?影响群体凝聚力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4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各有哪些优缺点? 5群体决策的利弊各有哪些? 6如何克服“小集

12、团意识”对群体决策的负面影响? 一、选择(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认为领导者的特性是天生的,天生不具备领导特性的人就不能成为领导者的理论是 A 传统素质理论 B 现代素质理论 C 日本领导素质观 D 美国领导素质观 2构成领导权力性影响力的要素主要包括()。 A 传统 D 职位 C 资历 D 能力 E 品格 3构成领导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因素主要包括()。 A 品格 B 知识 C 能力 D 情感 4按照领导行为四分图模型的理论,哪一种领导行为最好?() A 高组织、高关心人 B 高组织、低关心人 C 低组织、低关心人 D 低组织、高关心人 5“领导方格模型”是一张九等份的方格图,每个小方

13、格表示()和()这两个基本因素相结合的领导方式。 A 集权 B 关心生产 C 关心人 D 授权 E 任 务 6 根据领导方格理论,哪种类型领导者对人和对生产的关心度比较平衡,既不过分偏重人,也不过分偏重生产,但碰真正的问题,总得过且过不能促使下属发扬创造革新的精神? A( 1, 1)型 B( 1, 9)型 C( 9, 1)型 D( 5, 5)型 E( 9, 9) 7领导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当被领导者群体已表现出相当程度的工作成熟度时,最适宜的领导方式是()。 A 指令型领导 B 说服式领导 C 参与式领导 D 授权式领导 8费德勒的领导权变理论提出的影响领导效果的情 境因素包括:()。 A 领导

14、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 B 任务结构 C 职位权力 D 领导者威信 9根据费德勒的领导权变理论,当工作任务有严格明确的规定,但领导者却不被下属所欢迎时,()的领导方式可获得较好的成效。 A 人际关系导向型 B 任务导向型 C 目标达成型 D 任务结构型 10菲德勒的权变领导理论认为,在团体情况极不利的情况下,效果较好的领导类型是 A 人际关系导向型 B 任务导向型 C 目标达成型 D 任务结构型 三、简答(每小题 5 分,共 30 分) 1领导与领导者有什么不同? 2正式领导与非正式领导的关系是怎样的? 3通路一目标模式的基本要点是什么? 4根据领导方格理论,( 9, 9)型领导的特点是什么? 5

15、简述领导生命周期理论的主要内容。 6简述领导行为连续流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选择(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以下哪些方面是传统组织理论的消极作用?() A 过分强调集权和权威 B 注意纵向联系,忽视横向联系 C 强调机械的封闭系统 D 忽视人的感觉因素与心理行为 2以下组织结构中,不适合小型企业采用的是()。 A 职能式 B 事业部式 C 矩阵式 D 混合式 3()对于刚开业的制造业企业是一种特别有效的手段,它可以使风险和投人大大降低。因为它只需要很少的固定资产,从而减低了对组织财力的要求。 A 矩阵结构 B 事业部结构 C 网络结构 D 团队结构 4组织设计起点和终点都是组织的()。

16、 A 目标 B 规模 C 性质 D 外部环境 5由组织结构确定的、职务分配很明确的群体是 ()。 A 任务型群体 B 利益型群体 C 正式群体 D 非正式群体 6以下哪项因素不是组织变革的阻力 ?() A 求稳性 B 习惯性 C 激励性 D 安全性 7莱维特认为组织是个多变量的系统,它包含有变革相互作用的四个变量,即()。 A 规模、目标、人员、环境 B 结构、任务、人员、技术 C 性质(或行业)、目标、技术、环境 D 结构、任务、技术、环境 8根据美国学者 L格雷纳所总结的以企业为例的组织不同发展 阶段中的特征及问题,“领导危机”一般是出现在()阶段的后期。 A 创立 B 定向发展 C 分权

17、发展 D 协调发展 E 合作发展 9愿景是指愿望与远景,由()这三个要素组成。 A 目标、知识、规划 B 目标、价值观、使命观 C 战略、目标、环境 D 战略、环境、人员 10彼得圣吉认为创建学习型组织必须进行五项修炼,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是()。 A 自我超越 B 改善心智模式 C 建立共同愿景 D 团队学习 E 系统思考。 三、简 答(每小题 5 分,共 30 分) 1在组织理论中,权变观点的含义是什么? 2简述设计和规划组织时应遵循的原则 3简述组织结构设计的基本程序 4简述勒温的变革程序模式 5什么是学习型组织?它有哪些特征? 6克服对变革抵制的方法有哪些? 大题参考答案: 1组织行为学是

18、综合运用与人有关的各种知识,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从而提高各级主管人员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一门科学。组织行为学是在心理学、管理学和行为科学发展的基础上,顺应管理实践发展的新要求,于 20 世 纪 50-60 年代在美国诞生的,进入 20 世纪 80 年代后已逐渐完善,并取得了很多新的进展。 2、组织行为学不是研究人的一般心理行为规律的,而是研究各种工作组织中人的工作行为规律的。工作行为主要包括涉及影响组织成员积极性和组织绩效的行为管理、差异管理、激励管理、团队管理和权力管理等。 3 研究与学习组织行为学的目的,是在掌握一定组织中人的心

19、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正确认识人的行为,理解人的行为,预测人的行为,引导人的行为,控制或改变人的行为,以便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组织工作绩效。 4首先,国际、国内的 竞争的加剧,来自社会、经济、技术的外在压力,都迫使管理方面在方法和技巧上有创新,更加有效利用企业的人力资源。其次,知识爆炸,科技不断发展,企业必须加大对更新企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和新知识的获得的投入,加强员工培训。最后,员工的价值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员工的需要和要求是多方面的,包括工作挑战性、成就、晋升及金钱。因此,在讨论组织行为与绩效时,研究激励显得越来越重要了。 5应具有以下六个主要特性:研究程序的公开性、收集资料的客观性

20、、观察和实验条件的可控性、分析方法的系统性、所得结论的再现性、对未来的预见性。 6 人的行为是指人这种主体对所处环境这种客体所做的反应。行为的概念又可分为广义与狭义。狭义的行为是指人受生理、心理支配或客观环境的刺激而表现出能被观察到的一切外显的活动。广义的行为除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外显行为外,还包括内隐的心理活动。因此广义的行为概念实际是把心理和行为统称为人的行为。本课程中均使用狭义的行为定义。 1、新华生主义者提出,在刺激、反应之间还应加上一个因素 O,即个体。个体里面包含需要变因和认识变因。人的行为因时、因地以及环境与个体的身心情况不同,表现出不同的反应。所以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人的行为模式 S

21、 一 O 一 R,即刺激一心理加工一行为,如果把人脑看成一个加工系统,则输人的是刺激,输出的是行为。 2、该假设认为,“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的人”的假设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并不适用于一切人,因为人本身是很复杂的,也是在变化的,人的需要和潜力,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地位的改变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化而各不相同,对人的管理方式也应随情况而变。 3、个性是个体带有倾向性的、经常的、本质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品质的总和。这些特征决定着人的社会意义的活动和行为的方式,以及他可被认识的内在或外在的品质全貌。个 性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部分:第一,个性倾向性,即心理过程的倾向性,包括兴趣、爱好

22、、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世界观等。第二,个性心理特征,即心理过程的特征,包括气质、能力、性格等。 4、人的心理活动是现实生活空间内在的心理力场和外在的心理力场相互作用影响的结果。因此,要测定人的心理和行为,就必须了解完成这 -行为的内在心理力场和外在心理力场的情境因素。勒温把人的行为看成是个体特征和环境特征的函数: B ? ( P E)。 5、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在人脑中所产生的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知觉是客观 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对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知觉从感觉开始,以感觉为基础,但不是感觉的简单相加,而是大量感觉信息进行综合加工后形成的有机整体。 6、需要

23、是个体缺乏某种东西时所产生的一种主观状态,是客观需求的反映。动机就是激励人们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在原因。需要是行为的原动力,动机是推动人们活动的直接原因。当人的需要具有某种特定的目标时,需要才转化为动机。需要产生动机,动机引起行为,行为使人产生客观现实的效果,但有时动机和效果之间可能是一致的,可能是不一致 1首先发现员工的需要,接着设计既 能实现组织目标又能满足员工需要的措施,并实施该措施引导员工的行为,然后评价其行为与结果,根据其绩效进行激励(奖励或惩罚),最后再对激励行为本身进行评估,并根据结果进入下一个激励过程。 2内容型激励理论着重对激励的原因及其激励作用的因素的具体内容进行研究

24、,研究需要的内容和结构以及如何推动人们的行为是内容型激励理论的主要任务。 过程型激励理论着重探讨激励的心理过程以及的指向和选择,说明行为怎样产生、怎样向一定方向发展,怎样保持下去以及如何结束的整个过程。改造型激励理论研究怎样引导人们改正错误的行为,强化正确的 行为。 3、美国豪斯和迪尔教授提出了以数学公式表述的综合激励模式: M = Vit + Eia ( Via + Eej Vej ) = Vit + Eia Via + Eia Eej Vej 公式左边的 M 表示对某项工作任务的激励水平。公式右边第一、第二两项表示内在激励,第三项表示外在激励,该三项之和则代表了内外激励的综合效果。 4强化

25、理论认为,动机引起行为,是动机的始发机能;动机使行为趋向一定目标,是动机的指向功能;动机能保持与巩固行为,是动机的强化机能。如果随着一些行为之后发生的某一事件使得这些行为 在未来再发生的可能性增大,那么这一事件就称为强化。动机会因良好的行为结果而使行为重复出现并得到加强;动机会因不好的行为结果而使行为受到削弱、减少或不再出现。 5期望理论是以三个因素反映需要与目标之间的关系的,也就是说,要能激励职工把工作做好,必须让职工明确:( 1)工作能提供他们真正需要的东西;( 2)他们所欲求的东西是和绩效联系在一起的;( 3)只要努力工作就能提高他们的绩效 期望理论可用下列公式表示:激发力量 目标价值(

26、效价) 期望概率(期望值)。 6、公平理论指出,职工的工作动机,不仅受其所得的绝对 报酬的影响,而且受其相对报酬的影响,即一个人不仅关心自己收人的绝对值,而且关心启己收人的相对值。每个人会不自觉地把自己付出的劳动所得的报酬与他人付出的劳动所得的报酬相比较,也会把自己现在付出的劳动所得的报酬与自己过去的劳动所得的报酬进行个人历史的比较。如果当他发现自己的收支比例与他人的收支比例相等,或现在的收支比例与过去的收支比例相等时,便认为是应该的、正常的,因而心情舒畅,努力工作。如果当他发现自己的收支比例与他人的不相等,或现在的收支比例与过去的收支比例不相等时,就会产生不公平感,就会有满腔怒气。 1 群体

27、是指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由两个或更多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组成的人群集合体。群体具有以下特征:( 1)拥有一定的行为规范。( 2)群体成员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直接接触,相互作用。( 3)群体成员形成一个整体,具有群体意识和归属感,意识到自己是群体中的一员。( 4)群体成员在群体内占有一定的地位,扮演一定的角色,为完成共同的目标而分工协作,具有组织性。 2 首先,人际关系是群体的基础。人际关系是否协调反映出群体的好坏。群体内成员之间、成员与领导之间以及领导与领导之间的人际关系好,这个群体的内聚力就 强;相反,群体就会涣散。其次,人际关系好,人与人之间感情融洽,心情舒畅,群体士气

28、就能提高,成员就能发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相反,就会影响工作效率。最后,好的人际关系使人心情舒畅,身体健康,工作效率大增。管理人员必须重视改善人际关系,为群体成员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人际环境,这既有利于提高工作绩效,又有利于员工身心健康和自我发展与提高。 3、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吸引、接纳,同时愿意留在群体中的程度,也就是一个群体对于它的组成成员的内在吸引力。群体凝聚力主要受下列因素的影响:群体成 员在一起的时间、加人群体的难度、群体规模、群体成员的性别构成、外部威胁、以前的成功经验、有效情绪认同、群体内部的奖励方式、群体的领导方式等。 4单向沟通的速度比双向沟通快

29、;双向沟通比单向沟通准确;双向沟通中,接受信息的人对自己的判断比较有信心,知道自己对在哪里,错在哪里;双向沟通中,传达信息的人感到心理压力较大,因为随时会受到信息接受者的批评或挑剔;双向沟通容易受到干扰,并缺乏条理性。由实验得出的结论可以看到,如果需要迅速地传达信息,单向沟通的效果较好,但准确性较差,如果需要准确地传达信息,双向沟通效果较 好,但速度较慢。 5群体决策的优点:更完整的信息和知识,增加观点的多样性,提高了决策的可接受性,增加决策的合法性。缺点:增加成本,从众压力,少数人控制,责任不清。 6办法有:( 1)可以要求参加决策的人尽可能清晰和合乎逻辑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认真听取和考虑其

30、他人对自己意见的反应。同时,欢迎不同意见,帮助群体收集广泛的信息,以便准确决策。( 2)先把问题告诉各人,让大家独立地思考和提出看法,可以采用匿名或书面的方式提出意见。( 3)先以小组讨论,充分酝酿,然后把不同意见提交大组。在取得一致意见后,举行跟踪会议, 允许提出其他疑问或意见 1“领导”与“领导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领导是一种行动过程,致力于实现这个行动过程的人叫领导者,接受指引和影响的人就是被领导者。就是说,领导就是领导者通过自己的活动对被领导者施加影响,从而实现某种目标的过程。一个组织可以指定一个领导者或选出一个领导集体,但都不能指定或选出某种领导行为。 2.正式领导者一般是工作领袖,非正式领导者往往是情绪领袖;正式领导者和非正式领导者可以集于一身,也可以分离;一个真正有作为的领导者,必须同时将工作领袖和情绪领袖两种角色集于一身。 3要求领导者阐明 对下属工作任务的要求,帮助下属排除实现目标的障碍,使之能顺利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复习参考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