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选择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172705 上传时间:2018-12-1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8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选择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心理学选择题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心理学选择题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心理学选择题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心理学选择题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心理学选择题及答案试题:第 1 章教育心理学概述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 。 A华生 B桑代克 C布鲁纳 D加涅 答案与解析:选 B。1903 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 ,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这一专著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所以,答案选 B。 2教育心理学的诞生之年是( ) 。 A1903 年 B1913 年 C 1924 年 D1934 年 答案与解析:选 A。1903 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 ,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这一专著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

2、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所以,答案选 A。 3教育心理学是一门( ) 。 A理论性学科 B应用性学科 C具有理论性与应用性的学科 D边缘性学科 答案与解析:选 C。教育心理学作为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它不是一般心理学原理在教育中的应用,它拥有自身独特的研究对象。因此,答案选 C。 4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 。 A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B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前者为主 C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后者为主 D学与教以及二者相互作用的心理规律 答案与解析:选 A。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规律的科学。因此,答案选

3、 A。 5乌申斯基的代表作( ) ,对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 A 大教学论 B 人是教育的对象 C 教育心理学 D 教育心理大纲 答案与解析:选 B。1868 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 ,对当时的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乌申斯基因此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因此,答案为 B。 6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是在( )年。 A1903 B1908 C1913 D1924 答案与解析:选 D。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最初是从西方引进的,1924 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因此,答案选 D。 7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 20 世纪 60

4、 年代到 70 年代末为( ) 。 A初创时期 B发展时期 C成熟时期 D完善时期 答案与解析:选 C。20 世纪 60 年代到 70 年代时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成熟时期。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体系出现了某些变化。教育心理学的内容日趋集中,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A 初创时期是 20 世纪 20 年代以前,B 发展时期是 20 世纪 20 年代到 50 年代末,D 完善时期是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因此,答案选 C。 820 世纪初,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 1908 年由房东岳译、日本小原又一著的( ) 。A 教育实用心理学 B

5、教育心理学 C 教育心理大纲D 教育心理统计 答案与解析:选 A。 教育实用心理学 是日本小原又一的著作,1908 年由房东岳译成中文,它是 20 世纪初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 教育心理学是廖世承编写的我国第一本教科书。因此,答案为 A。 试题:第 2 章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单项选择题1儿童已经具有了明显的符号性和逻辑性,能进行简单的逻辑推演,克服了思维的自我中心性,思维活动仍局限于具体的事物及日常经验,缺乏抽象性,这在皮亚杰儿童智力发展阶段中是属于( ) 。 2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答案与解析:选 C。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分为:感知运算

6、阶段: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前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已表现出了符号性的特点,他们能够通过表象和言语来表征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但其思维仍是直觉性的、非逻辑性的,而且具有明显的自我中心特征;具体运算阶段:这一阶段儿童已经具有了明显的符号性和逻辑性,儿童能进行简单的逻辑推演,克服了思维的自我中心性,但儿童的思维活动仍局限于具体的事物及日常经验,缺乏抽象性;形式运算阶段:这一阶段儿童总体的思维特点是能够提出和检验假设,能监控和内省自己的思维活动,思维具有抽象性,能在头脑中设想出许多内容,这些内容可以与他们自身的经验无关。因此,答案选 C。 2如果儿童处于 27 岁年龄阶段,那么它

7、属于皮亚杰儿童智力发展阶段中的( )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答案与解析:选 B。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关于年龄的划分如下:感知运动阶段为 02 岁;前运算阶段为 27 岁;具体运算阶段为 711 岁;形式运算阶段为 1l、1215、16 岁。因此,答案选 B。 3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的是( ) 。A学前期 B青年期 C学龄期 D成年早期 答案与解析:选 C。埃里克森将个体的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同时指出了每一个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婴儿期(02 岁):满足生理上的需求,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

8、感;儿童早期(24 岁):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和疑虑,体验意志的实现;学前期(47 岁):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学龄期(712 岁):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能力的实现;青年期(1218 岁):建立同一感和防止同一感混乱,体验忠诚的实现;成年早期(1825 岁):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体验爱情的实现;成年中期(2550 岁):获得繁殖感而避免停滞感,体验关怀的实现;成年晚期(50 岁至死亡):获得完善感并避免失望和厌倦感,体验智慧的实现。因此,答案选 C。 4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人处于青年期的特征是( ) 。 A同一感和防止同一感混乱 B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

9、感 C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 D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 答案与解析:选 A。原理同上题。 5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是( ) 。 A自我意识 B自我认知 C性格特征 D能力 答案与解析:选 A。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同时,一切社会环境因素对人发生影响,都必须通过自我意识的中介。因此,答案选 A。 6造成个体认知过程方面的差异主要原因是其不同的( ) 。 A认知方式和认知途径 B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 C思维方式和智力水平 D智力水平和认知水平 答案与解析:选 B。认识过程是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

10、心理过程。该过程因个体之间的不同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而存在个别差异。因此,答案选 B。 7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 ) 。 A比纳西蒙量表 B斯坦福比纳量表 C比纳推孟量表 D韦克斯勒量表 答案与解析:选 B。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斯坦福比纳量表,简称 SB 量表。该量表最初由法国人比纳和西蒙于 1905 年编制,后来由斯坦福大学的推孟做了多次修订而闻名于世。因此,答案为 B。 38智商(IQ )等于( ) 。 A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之比乘以 100 B实际年龄与智力年龄之比乘以 100C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之比乘以 100 D生理年龄与实际年龄之比乘以 100 答案与解析:选 A。智力测验中的

11、一个重要概念是智商,简称 IQ。IQ= 智力年龄( MA)/实际年龄(CA )100。实际年龄是指从出生到进行智智力测验时的年龄,简称 CA。智力年龄是指根据智力测验计算出来的相对年龄,简称MA。因为智力测验的题目按年龄分组。据此公式计算得到的智商属于比例智商。因此,答案选 A。试题:第 3 章学习的基本理论选择题 1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较持久的变化是( ) 。 A实践 B反应 C反射 C学习 答案与解析:选 D。学习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狭义的学习指人类学习。因此,答案

12、选 D。 2在西方,对学习类型的分类有较大影响的心理学家是( ) 。 A加涅 B斯金纳 C托尔曼 C桑代克 答案与解析:选 A。在西方心理学中,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和教学设计专家加涅在学习的条件一书中先后提出的学习层次分类说和学习结果分类影响较大。斯金纳是操作性条件反射的理论的代表人物,托尔曼是认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桑代克提出了尝试错误说的学习理论。因此,答案选 A。 3最早提出经典性条件反射的人是( ) 。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桑代克 C班杜拉 答案与解析:选 B。经典性条件作用论由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经过实验研究而提出。因此,答案为 B。 4小学生因上课专心听讲受到老师表扬而逐

13、步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属于( ) 。 A经典性条件反射 B操作性条件反射 C联结反应 C习惯成自然 答案与解析:选 B。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过程是一个操作出现以后,有强化刺激尾随,则该操作的概率就增加。因此,答案为B。 5斯金纳认为行为分为两类,分别是( ) 。 A学习行为和操作性为 B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C刺激行为和反应行为 C操作性为和反应性为 答案与解析:选 B。斯金纳是美国著名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他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为。应答性行为是由特定刺激所引起的,是不随意的反射性反应。而操作性行为不与任何特定刺激相联系,是有机体自发做出的随意反应。因此,答案选 B

14、。 6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 ) 。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 B望梅止渴 C蜘蛛织网 C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答案与解析:选 D。学习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狭义的学习指人类学习。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是儿童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属于学习现象。因此,答案选 D。 7看见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这种行为是( ) 。 A强化 B惩罚 C逃避条件作用 C消退 4答案与解析:选 C。逃避条件作用指当厌恶刺激出现后,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则该反应在以后类似的情境中发生的概率增加。 8区

15、分操作条件反应与经典条件反应的正确标准是( ) 。 A条件反应是否受到直接强化 B新的 SR 联结是否形成 C强化物是否出现在新的反应前 C强化物与反应同时出现 答案与解析:选 C。操作性条件反应中,强化物出现在新的反应之后。而在经典性条件反应中,强化物出现在新的反应之前。因此,答案选 C。 试题:第 4 章学习动机选择题1在维纳的三维度归因模式中,任务难度属于( ) 。 A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 B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 C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 D外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 答案与解析:选 B。美国心理学家维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

16、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归因。其中,任务难度属于稳定的、外在的、不可控的。因此,答案选 B。 2下列能代表高成就需要的描述是( ) 。 A他宁愿担任专业工作也不愿做企业家 B他总是为他的行为承担责任 C他很少依赖外界反馈 D他常常让别人提出问题 答案与解析:选 B。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级的需要,包括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它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完整而丰满的人性的实现;二是个人潜能或特性的实现。他总是为他的行为承担责任,体现出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答案选 B。 3个体执行任务时追求成功的内在驱动力称为( ) 。 A认识动机 B赞许动机 C成就动机 D交往动机 答案与解析

17、:选 C。成就动机是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它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是激励个体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因此,答案选 C。 4最重要和最良性的学习动力是( ) 。 A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期待 B学习兴趣和远大的理想 C教师的期待和远大的理想 D教师的期待和家长的期待 答案与解析:选 B。学习动机是推动人从事学习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力,因此,任何外界的要求,外在的力量都必须转化为个体内在的需要,才能成为学习的推动力。教师与家长的期待是外部动机,也是一种低级动机,必须通过学生自身的兴趣、主动性才能起作用。因此,答案

18、选 B。 5在学习动机的理论中,最早提出自我效能感理论的是( ) 。 A阿特金森 B马斯洛 C维纳 D班杜拉 答案与解析:选 D。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这一概念首先由班杜拉提出。因此,答案选 D。 6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在动机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并非一成不变。在( )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 A儿童早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成年期 答案与解析:选 A。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在动机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并非一成不变,通常5是随着年龄、性别、个性特征、社会地位和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在儿童早期,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因此,答案选 A。

19、 7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属于( ) 。 A内部动机 B外部动机 C直接动机 D间接动机 答案与解析:选 B。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学习、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是一种间接的学习需要,属于外部动机。因此,答案选 B。 试题:第 5 章学习的迁移-选择题 1已经获得的知识、动作技能、情感和态度等对新的学习的影响称为学习的( ) 。 A迁移 B动机 C策略 D技巧答案与解析:选 A。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

20、响。迁移广泛存在于各种知识、技能、行为规范与态度的学习中。因此,答案为 A。 2两种学习之间发生相互干扰、阻碍的迁移称为( ) 。 A正迁移 B横向迁移 C负迁移 D纵向迁移 答案与解析:选 C。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即迁移的效果不同,可以分为正迁移、负迁移和零迁移。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负迁移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因此,答案为C。 3由于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发生的迁移称为( ) 。 A顺向迁移 B逆向迁移 C水平迁移 D垂直迁移 答案与解析:选 C。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和概括水平进行划分,可以分为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水平迁移也称横向迁移,

21、是指处于同抽象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垂直迁移又称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抽象、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因此,答案为 C。 4由于具有较高的概括水平的上位经验与具有较低的概括水平的下位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发生的迁移称为( ) 。 A顺向迁移 B逆向迁移 C水平迁移 D垂直迁移 答案与解析:选 D。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和概括水平进行划分,可以分为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水平迁移也称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抽象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垂直迁移又称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抽象、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因此,答案为 D。 5 ( )的根本特点是自下而上,原有经验结构是下位结构,新的经验结

22、构是上位结构。 A正迁移 B顺应性迁移 C重组性迁移 D垂直迁移 答案与解析:选 B。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顺应性迁移是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经验结构,以适应外界的变化的过程,其根本特点是自下而上,原有经验结构是下位结构,新的经验结构是上位结构。重组性迁移是指调整各成分间的关系或建立新的联系,从而应用于新情境的过程。垂直迁移又称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抽象、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因此,答案为 B。 6以下不是影响迁移的客观因素的是( ) 。 A教师指导 B学习材料特性 C媒体 D认知结构 答案与解析:选 D。影响学习

23、迁移的因素有很多,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主观因素包括:学习者的分析与概括能力,学习者的迁移心向,认知策略与元认知;客观因素包括:学习材料的相似性,学习情境的相似性,教师的指导。认知结构属于主观因素,因此,答案为 D。 7由于先前活动而形成的心理的一种特殊准备状态称为( ) 。 6A迁移 B变式 C定势 D原型启发 答案与解析:选 C。定势指既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有时也称为心向。定势的形成往往是由于先前的反复经验,它发生于连续的活动中,前面的活动经验为后面的活动形成一种准备状态。因此,答案为 C。 试题:第 6 章知识的学习选择题 1关于陈述性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4、( ) 。 A主要反映活动的具体过程和操作步骤 B说明做什么和怎么做 C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 D是一种实践性知识 答案与解析:选 C。陈述性知识主要反映事物的状态、内容及事物变化发展的原因,说明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一般可以用口头或书面言语进行清楚明白的陈述。它主要用来描述一个事实或陈述一种观点,因此也称描述性知识。因此,答案为 C。 2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 ) 。 A派生类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 B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C符号学习和概念学习 D命题学习和总括学习 答案与解析:选 B。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划分学习的类型,可分为下位学习、上

25、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分,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即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并列结合学习是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产生的学习。因此,答案为 B。 3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 180”,属于( ) 。 A策略性知识 B陈述性知识 C条件性知识 D程序性知识 答案与解析:选 B。陈述性知识主要反映事物的状态、内容及事物变化发展的原因,说明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它主要用来描述一个事实或陈述一种观点。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 180”属于陈述性知识。因此,答案为 B。 4利

26、用各种图片、模型、幻灯片及教学电影电视等进行的直观教学形式称为( ) 。 A形象直观 B实物直观 C模象直观 D言语直观 答案与解析:选 C。所谓模像直观即在对事物的模像的直接感知基础上进行的一种直觉的能动反映。例如,各种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和教学电影电视等的观察和演示,均属于模像直观。因此,答案为 C。 5儿童在知道“苹果” 、 “葡萄”和“香蕉”等概念之后,再学习“水果”这个概念,这种学习是( ) 。 A并列结合学习 B下位学习 C上位学习 D归属学习 答案与解析:选 C。儿童在知道 “苹果” 、 “葡萄”和“香蕉”等概念之后,再学习“水果”这个概念,这种学习属于上位学习,因为学生是通

27、过对“苹果” 、 “葡萄”和“香蕉”等概念进行综合归纳后才获得“水果”这一概念的意义的。因此,答案为 C。 6 ( )是指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形状上相同、颜色上一致的事物,易于构成一个整体为人们所清晰地感知。 A组合律 B活动律 C强度律 D差异律 答案与解析:选 A。组合律表明,凡是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形状上相同、颜色上一致的事物,易于构成一个整体为人们所清晰地感知。因此,答案为 A。 试题:第 7 章技能的形成-选择题 1阅读技能、写作技能、运算技能、解题技能都属于( ) 。 A操作技能 B心智技能 C应用技能 D学习技能 7答案与解析:选 B。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

28、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阅读技能、写作技能、运算技能、解题技能等都是常见的心智技能。因此,答案为 B。 2下面有关操作技能的特点正确的是( ) 。 A物质性、协调性、简缩性 B适应性、协调性、简缩性 C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 D观念性、协调性、适应性 答案与解析:选 C。操作技能本身属于技能的范畴,具有一般技能所有的特点,但就操作技能本身而言,又具有与其他技能不同的一些特点,主要有:动作对象的物质性、动作进行的外显性、动作结构的展开性。因此,答案为 C。 3根据操作对象的不同可将操作技能分为( ) 。 A细微型与粗放型操作技能 B连续型与断续型操作技能 C闭合性与开放性操作技能

29、D徒手型与器械型操作技能 答案与解析:选 D。操作技能按操作对象的不同分类徒手型操作技能和器械型操作技能。前者操纵的对象主要是机体自身,后者的完成主要是通过操纵一定的器械来进行的。因此,答案为 D。 4下列属于连续操作技能的活动是( ) 。 A打开收音机 B草书 C实弹射击 D开车 答案与解析:选 B。连续动作技能即连续型操作技能,这类技能主要由一系列的连续的动作构成,操作技能表现为连续的、不可分割的、协调的动作序列。只有 B 选项符合这一定义。因此,答案为 B。 5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即是( ) 。 A智力技能 B知识迁移 C智力 D思维程序 答案与解析:选 A。智力技能也

30、称为心智技能,所谓心智技能,是一种调节和控制心智活动的经验,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因此,答案为 A。 6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 ) 。 A讲解 B观察 C示范 D练习 答案与解析:选 D。练习是学习者对学习任务的重复接触或重复反应,是形成心智技能和操作技能的关键环节,是学生在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因此,答案为 D。 7在操作过程中动作的品质特征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精确性和灵活性,这属于操作技能形成的( )阶段。A操作定向 B操作的模仿 C操作整合 D操作熟练 答案与解析:选 D。操作的熟练指所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完

31、善化和自动化。操作的熟练是操作技能形成的高级阶段,是由于操作活动方式的概括化、系统化而实现的。因此,答案为 D。 试题:第 8 章学习策略选择题 1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 ) 。 A复杂方案 B学习计划 C可行方案 D思维程序 答案与解析:选 A。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因此,答案为 A。 2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称为( ) 。 A组织策略 B复述策略 C计划策略 D调节策略 答案与解析:选 B。复述

32、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之上的学习策略。因此,答案为 B。 3在学习新材料时,先对材料进行系统的分析、归纳和总结,然后,用简要的语词,按材料中的逻辑关系,8写下主要和次要观点,这属于( ) 。 A复述策略 B理解控制策略 C精加工策略 D组织策略 答案与解析:选 D。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对材料进行系统的分析、归纳和总结,然后,用简要的语词,按材料中的逻辑关系,写下主要和次要观点,是属于组织策略中列提纲的方法。因此,答案为 D。 4不属于元认知策略的是( ) 。 A计划策

33、略 B学习策略 C监控策略 D调节策略 答案与解析:选 B。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包括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计划策略、监视策略和调节策略,有助于学生有效地安排和调节学习过程,包括计划策略、监视策略和调节策略。因此,答案为 B。 5为了暂时记住朋友的电话号码以便拨号,最适宜的记忆策略是( ) 。 A复述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生成技术 答案与解析:选 A。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之上的学习策略。在学习中,复述是一种主要的记忆手段,许多新信息,如人名、外语单词等,只有经过多次复述后,才能在短时间内

34、记住并长期保持。因此,答案为 A。 6调整阅读速度、复查、使用应试技巧等应归类于( ) 。 A认知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精细加工策略 答案与解析:选 B。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包括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计划策略、监视策略和调节策略,有助于学生有效地安排和调节学习过程。调整阅读速度、复查、使用应试技巧等都属于元认知策略。因此,答案为 B。 7在学完一篇逻辑结构严密的课文以后,勾画出课文的论点论据的逻辑关系图以帮助理解和记忆。这种学习方法属于( ) 。 A精加工策略 B组织策略 C复述策略 D做笔记策略 答案与解析:选 B。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

35、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在学完一篇逻辑结构严密的课文以后,勾画出课文的论点论据的逻辑关系图以帮助理解和记忆,这属于组织策略中利用图形的方法。因此,答案为 B。 8认知策略这个术语最初是由( )提出来的。 A加涅 B布鲁纳 C斯滕伯格 D弗拉维尔 答案与解析:选 B。认知策略这个术语最初由布鲁纳在其著名的人工概念的研究中提出,直到 20 世纪 70 年代加涅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才明确地将认知策略划分出来,在其学习结果分类中单列一类。因此,答案为 B。 试题:第 9 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选择题 1已知条件与要达到的目标都比较含糊,问题情境不明确、各种影响因素不确定,不易找出

36、解答线索的问题称为( ) 。 A有序问题 B无序问题 C有结构问题 D无结构问题 答案与解析:选 D。研究者一般将问题分为有结构的问题与无结构的问题两类。其中无结构的问题是指已知条件与要达到的目标都比较含糊,问题情境不明确、各种影响因素不确定,不易找出解答线索的问题。因此,答案为 D。 2专家与新手相比,专家在专门领域的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能力都更强。最适当的解释是( ) 。 A专家有更敏捷的记忆品质 B专家掌握了一般的记忆策略 9C专家的智力水平普遍较高 D专家在专门领域有更丰富的知识与特殊的记忆策略 答案与解析:选 D。已有的知识经验影响问题的解决。专家不仅拥有某一领域的大量的知识经验,而且

37、这些知识经验在头脑中的组织是非常合理的,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快速地被提取和应用。专家不仅拥有丰富且组织合理的陈述性知识,而且也拥有解决问题所必须的、有效的心智技能和认知策略。因此,答案为 D。3下面哪一个是“问题解决”?( ) A回忆一个人的名字 B幻想自己是“灰姑娘” C用一个词来造句 D荡秋千 答案与解析:选 C。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问题的解决具有目的性、认知性和序列性的特点。因此,题中只有 C 选项符合要求,答案为 C。 4关于问题情境与问题解决关系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问题情境中所包含的事物太多或太少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B问题情

38、境中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知识结构是否接近对问题解决没有影响 C问题情境中事物的空间安排与问题解决没有关系 D “心理眩惑”有助于问题解决 答案与解析:选 A。问题情境与问题的解决密切相关。问题情境中所包含的事物太多或太少、 “心理眩惑”等情况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问题情境中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知识结构是否接近、问题情境中事物的空间安排都影响问题的解决。因此,答案为 A。 5常常用电吹风来吹头发,却没想过用它烘干潮湿的衣服,这种情况属于( ) 。 A思维定势 B原型启发 C功能固着 D酝酿效应 答案与解析:选 C。功能固着是指当一个人熟悉了某种物体的常用或典型的功能时,就很难看出该物体所具有的其他潜在的功

39、能。常常用电吹风来吹头发,却没想过用它烘干潮湿的衣服,这种情况正是功能固着的表现。因此,答案为 C。 6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 ) 。 A刺激情境 B即定疑问 C思维状态 D思维起点 答案与解析:选 A。大多数心理学家都认为,任何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的成分:一是给定的条件;二是要达到的目标;三是存在的限制或障碍。为此,可以把问题定义为: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因此,答案为 A。 7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 ) 。 A思维程序 B调查研究 C验证假设 D论证假设 答案与解析:选 C。问题解决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40、,综合有关研究,可以将问题解决的过程分为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四个阶段。因此,答案为 C。 8关于问题的种类,对代数式 a2-2ab+b2 进行因式分解属于( ) 。 A一般问题 B有结构问题 C无结构问题 D特殊问题 答案与解析:选 B。有结构的问题是指已知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都非常明确,个体按一定的思维方式即可获得答案的问题。对代数式 a2-2ab+b2 进行因式分解正属于这类问题。因此,答案为 B。 试题:第 10 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选择题 1态度的核心成分是( ) 。 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行为成分 D能力成分 答案与解析:选 B。态度的情感成分是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

41、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态度的核心成分,研究表明,态度发生变化时,情感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因此,答案为 B。 2 ( )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即决定行为的选择。 A能力 B道德 C态度 D情绪 答案与解析:选 C。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即决定行为的选择。因此,答案为 C。 103下列哪种成分不是品德的心理结构( ) 。 A道德认知 B道德观念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 答案与解析:选 B。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个成分,道德观念并不属于品德的心理结构。因此,正确答案选 B。 4个体品

42、德的核心部分是( ) 。 A道德认知 B道德观念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 答案与解析:选 A。道德认知是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道德认知的结果是获得有关的道德观念,形成道德信念,道德认知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因此,正确答案选 A。 5皮亚杰认为形成儿童道德的他律道德在( ) 。 A05 岁 B68 岁 C 810 岁 D1012 岁 答案与解析:选 B。在皮亚杰的理论中,儿童道德发展的权威阶段(68 岁)又称他律道德阶段,儿童的道德判断受外部的价值标准所支配和制约,表现出对外在权威的绝对尊敬和顺从的愿望。因此,正确答案选B。 6爱国主义情感属于( )的道德情感。 A直觉的 B想象的 C行

43、为的 D伦理的 答案与解析:选 D。在道德情感中,爱国主义情感表现为对祖国的真诚热爱和无限的感激,这样一种情感属于伦理的道德情感。因此,正确答案选 D。 7一个人的对人对己、对事、对物的态度是( ) 。 A与生俱来的 B在先天因素基础上形成的 C是实践锻炼的结果 D通过学习而形成的 答案与解析:选 D。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不是天生的,无论是对人还是对事,各种态度都是通过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和改变的。因此,正确答案选 D。 8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 。 A与他人基本相同 B与大家保持一致 C被他人认可 D与他人相接近 答案与解析:选

44、D。认同的含义是指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因此,正确答案选 D。 9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 ) 。 A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 B积极性 C适应性和社会性 D内化性和意志性 答案与解析:选 A。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等特点。因此,正确答案选 A。试题:第 11 章心理健康教育选择题 1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 ) 。 A积极的社会功能 B应有的责任能力 C应有的责任义务感 D道德精神面貌 答案与解析:选

45、A。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因此,正确答案选 A。 2可采用( )来治疗失眠。 A系统脱敏法 B肌肉松弛法 C自我暗示法 D行为疗法 答案与解析:选 B。肌肉松弛法通过改变肌肉紧张,减轻肌肉紧张引起的酸痛,以应付情绪上的紧张、不安、焦虑和气愤,而失眠状态的出现就是由于情绪上紧张、不安,心里产生的焦虑,肌肉松弛法刚好能够治愈这一症状。因此,正确答案选 B。 3小王总是怀疑自己家的门没有上锁,因此常常要反复检查,它的这种行为属于( ) 。 A焦虑 B强迫行为 C强迫观念 D强迫恐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试题真题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