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二章1.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一国(国内的所有人,包括没有该国国籍的)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2. 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某国国民(所有该国国籍的人,即使不在国内)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市场价值。3. 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折旧,国内生产净值= 国民收入+ 间接税 +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企业得到的补助) ,国民收入=个人收入 +未分配利润 +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个人可支配收入= 税后个人收入+ 个人所得税4. 名义 GDP
2、即以当年价格计算的最终产品市场价值,实际 GDP 即某一年价格为基期的最终产品市场价值。GDP 折算指数=名义 GDP/实际 GDP第十三章5. 均衡产出问题,实际产出=计划支出(意愿消费和投资)+非计划存货投资。下图中,45度线上 AE=y,位于 100 右边的区域,AE 固定是 100,但实际的产出 y 却比 100 大,所以有非计划存货投资,左边则相反。6. 边际消费倾向(MPC):增加的单位收入中被用于消费部分的比率。7. 两部门经济均衡的条件(满足任一即可):意愿消费支出+意愿投资=实际产出;计划投资=计划储蓄。AENI 模型中,消费与投资均为企业居民想要的投资和消费,而非国民收入构
3、成公式(即y=c+i+g+(x-m))中实际发生的消费和投资。8. 乘数-加速原理,乘数原理即投资变动对国民收入的影响,而加速原理则是国民收入变动对投资的影响,相互作用。而具体的 gdp 构成中各项对产出 y 的作用大小,取决于最终化简的各项前面的系数。如下图第十四章(非常重要)9. 资本边际效率(MEC ):即一种贴现率,使得一项资本在使用期总收益的现值等于该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重置成本。10. Is 曲线:即产品市场上供求相等的所有点,为一种经济均衡状态。Is 曲线四方图推导必须会,该四方图表明,首先利率 r 下降,会使得投资 i 增加,而均衡状态下 i=s,所以经济中 s 也会上升直到均衡
4、状态,而 s 的增加,在均衡状态下表明 y 也增加了(并不是说 s增加导致 y 增加,y 是自变量,只是均衡状态下,s 增加是 y 增加的表现) ,所以说明 r 增加会导致 y 增加。IS 的方程如下:11. 流动性偏好理论:流动性偏好指,由于货币在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肯牺牲利息收入而持有货币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货币需求动机包括:交易动机,即为了正常交易而持有的货币;谨慎动机,即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的货币;投机动机,即为了伺机购买有价证券而持有的货币。货币需求 L=L1+L2=kyhr,其中 L1 是交易和谨慎动机货币需求之和,与收入正相关,L2表示投机性货币需求,与利率负相关。此处 L 为实
5、际货币需求,名义的 L 则需要再乘以P。流动性偏好陷阱(又称凯恩斯陷阱) ,是指当利率极低时,人们认为利率不可能再下降(即预期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不可能继续上涨) ,则不管有多少货币,人们都愿意持有在手中。名义货币供给量 M=m*P,货币市场均衡即 M/P=L。12. LM 曲线:货币市场均衡状态下收入 y 与利率 r 的关系,其上任何一点都表示货币供需相等。Lm 推导四方图必须掌握,如利率 r 上升,则投机性货币需求 m2 下降,而总的货币供给量是固定的 m,所以 m2 下降将使得 m1 供应量上升,而交易需求货币上升,反映的是收入的上升(不是说 m1 上升,导致 y 上升,而是均衡状态下,m1
6、 上升是收入 y 上升的反映) ,所以表明 r 与 y 是同方向变动的。13. IS-LM 非均衡状态。第十五章(非常重要)14. 总需求曲线:总需求指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包括消费、投资、政府、国外需求,不同于之前模型价格水平是相同的假设,总需求曲线是在货币和产品市场共同达到均衡时的价格与产出的关系,即不同价格水平下产出的情况。上图中,不是 p 的系数的变量变化,都会导致 AD 曲线移动。15. 总供给曲线:总供给指投入基本资源(包括劳动、资本、技术)所生产的产量。古典总供给表示的是长期情况,即经济达到充分就业水平,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无法生产出更多产量,即下图中的垂直区域,而凯恩斯总供给曲
7、线则是反 L 型,除了垂直区域,还加入了水平区域,在水平区域资源接近于无限,扩大产出需求不会造成物价抬升,或者说短期内价格没有做出反应。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原因:劳动量变化;物质或人力资本变化;自然资源变化;技术变化;预期价格水平变化(预期价格上升会导致生产成本上升,从而供给曲线左移) 。第十六章16. 失业率:无工作且在找工作的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比率。自然失业率:当劳动力市场处于供求均衡时的失业率。此失业率不会造成通胀或通缩。自然失业率是离职率 l 除以离职率与就职率之和(l+f) 。劳动力市场的图(457) 、还有失业解释的图(473)看一看。自愿失业:工人不接受现行工资而形成的。摩擦性失业:
8、难以避免的摩擦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如劳动力流动性不足。结构性失业:经济结构等变化造成的,特点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可以看做是摩擦性失业的极端情况。结构性失业的一个原因是工资刚性。周期性失业:经济周期衰退时,需求下降造成的失业。17. 奥肯定律:失业率高于自然失业率 1 个百分点,实际 GDP 低于潜在 GDP 2 个百分点。18. 通货膨胀:大多数商品劳务价格连续时间内普遍上涨,即为通胀。19. 通胀成因:货币现象通胀(货币数量论) ,MV=Py,超发货币导致价格上涨。需求拉动型通胀,是由于总需求超过总供给造成的价格上涨。参考课本 482 页的图,在y1 点之前的水平区域,资源供给接近无
9、限,此时增加总需求,生产完全可以跟上,不会造成物价上涨;而到了 y1 与 yf 之间的区域,由于需求继续上升,生产遇到瓶颈,资源开始变得有限,资源成本上升使得物价也上升;而到了 yf 区域以后,资源已经得到充分利用,没有更多资源用于生产了,此时增加需求只会造成物价上涨。成本推动型通胀,指没有超额需求情况下,供给方面成本提高导致的价格水平持续上涨。而这主要又是工资提高导致,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工资增长率超过生产率增长率,工资提高导致成本上升,进而物价水平上升,而物价上升加大了工人对未来物价上涨的预期,从而工人要求进一步提高工资,从而工资价格螺旋上升。此外还有利润推动的通胀,是垄断定价谋取高利润的
10、结果。图形参考 483 页。另外关于通胀,最好从需求和供给成本两方面考虑,参考 485 页的图。结构性通胀,指经济中一些落后生产率的部门,要求看齐先进生产率部门的高工资,从而导致经济整体上工资水平增长率快于生产率增长,从而引发通胀。通胀率=货币工资增长率 劳动生产增长率20. 通胀的成本(不重要):预期到的成本。菜单成本(改价造成的成本) 、鞋底成本(存取造成的成本) 、税收扭曲(个税适用税率更高) 、相对价格变动导致资源配置不当、混乱不方便。未预期到的成本:不确定性上升,财富的再分配效应(包括不利于固定收入、储蓄债权人,有利于变动收入、债务人)21. 菲利普斯曲线:最初的菲利普斯曲线是,纵轴
11、货币增长率,横轴失业率。推导参考 491 页图,ADAS 模型中,一般情况下总需求曲线右移(如政府旨在减少失业的扩张型政策) ,会导致价格上涨,对应菲利普斯曲线上通胀上升,同时产出上升,对应菲利普斯曲线中失业率下降。一般的菲利普斯曲线是失业与通胀率关系,后来又出现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即附加了通胀预期。 第十七章(常考大题)22. 经济政策四个目标:就业、价格稳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23. 财政政策:即政府变动税收和购买支出以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财政政策工具包括:支出方面,购买性支出、转移支付;收入方面,税收、公债。IS 曲线越陡峭,LM 曲线越平坦,财政政策效果越
12、大。 (注意 LM 曲线的三个区域,不同区域财政政策效果不同)挤出效应,即政府支出增加导致私人消费或投资的降低。 (政府投资导致对货币需求上升,在货币供应量未变动的情况下,将导致利率上升,从而抑制私人投资。 )24. 货币政策:即央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应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再贴现率(央行对商业银行放贷利率) 、公开市场业务(买卖政府债券) 、法定准备金率。超过法定准备金部分,未放贷的叫做超额准备金。Lm 曲线越陡峭,Is 曲线越平坦,货币政策效果越大。 (注意 LM 三个区域货币政策效果不同,LM 曲线水平区域货币政策无效,LM 垂直区域财政政策无效)货币政策局限性:应
13、对衰退时,扩张性货币政策效果不显著;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通胀则加速,此时减少货币供应量效果不明显)使得货币政策大打折扣;货币政策的外部时滞性;资金国际流动的干扰。25. 自动稳定器(名词解释):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会减少对国民收入各种干扰的机制,经济繁荣时自动抑制通胀,衰退时自动减轻萧条。包括税收自动变化、转移支付自动编号、农产品价格维持。十八章(考的不多)课本 546 页蒙代尔弗莱明模型政策效应总结。十九章(考的不多)559 页增长核算方程 19.12 式564 页式 19.21,有效劳均资本变动量=储蓄* 产出(劳动力增长率+折旧率+技术进步率)*本年度资本总量。稳态情形是劳均有效资本变动量等于 0 时,即 565 页 19.23 式,无技术进步的情况就是 a=0.567 页表 19-6,记住各变量的增长率,符号不需要。565 页图 19-5 稍微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