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性有害因素与职业性损害.ppt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17456 上传时间:2018-07-08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195.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性有害因素与职业性损害.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职业性有害因素与职业性损害.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职业性有害因素与职业性损害.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职业性有害因素与职业性损害.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职业性有害因素与职业性损害.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职业性有害因素与职业性损害,职业性有害因素及其来源,职业性有害因素:在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存在的可直接危害劳动者健康和劳动能力的因素称为职业性有害因素。一般将职业性有害因素按其来源分为三大类。,(一)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生产过程是指按成品工艺要求利用生产设备对原材料进行处理的连续作业过程。按有害因素的性质分为三类:1.化学因素:A生产性毒物:金属毒物如钳、汞、镉及其化合物类金属毒物如砷、磷及其化合物,有机溶剂如苯、甲苯、汽油等刺激性气体与窒息性气体如氯气、氨气、酸类、一氧化碳、硫化氢、二氧化硫等,农药如有机磷农药,高分子化合物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毒物等;B生产性粉尘:无机粉尘:主要是矿

2、业中的各种粉尘,有机粉尘:棉麻、面粉、烟草、兽毛等混合粉尘等。,2.物理性因素:A异常气象条件:高温、高气湿,强热辐射,低温,高气流等;B异常气压,高低气压;C噪声;G振动(包括全身振动和局部振动);E电离辐射与非电离辐射,如紫外线、可见光、激光和射频辐射。,3.生物因素:A病原微生物,畜牧业、毛皮、纺织、医务工作者在工作中接触炭疽杆菌、布氏杆菌、乙肝病毒等;B致病寄生虫,如农民在田间劳动时可被钩虫感染。,(二)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劳动过程是指生产中劳动者为完成某项生产任务的各种操作的总和,涉及劳动强度、组织及其方式。影响健康的有害因素包括:A: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等;

3、 B:工作中精神过度紧张,如机动车驾驶;,C:工作强度过大或工作安排不当,如安排的作业与劳动者生理状况不适应、生产定额过高、超负荷的加班、加点等; D: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光线不足引起视力紧张,歌唱时发声器官的过度紧张。 E:长时间处于某种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设备等,(三)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生产环境是指劳动者操作、观察、管理生产活动所处的外环境,涉及作业场所建筑布局、卫生防护、安全条件和设施有关的因素。 常见的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包括: A:生产场所设计不符合卫生标准或卫生要求,如厂房矮小、狭窄,车间布置不合理(车间内有毒和无毒工段安排在同一个车间)等;,B:缺乏必要的卫生工

4、程技术设施,如通风、换气或照明设备; C:缺乏防尘、防毒、防暑降温、防噪声与振动等措施、设备或其效果不佳; D:工作场所一般卫生条件或卫生技术设备不完善。 在实际工作中,有害因素不是单一的,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存在,联合产生作用,产生更大的危害。,职业性损害,职业性有害因素对健康的损害主要包括:职业病、工作有关疾病和工伤。职业性有害因素能否对接触者造成健康损害及其损害程度,除决定于有害因素的性质外,主要与接触方式、接触浓度、和作用时间有关。一般情况下,作用于机体的有害因素累计达到一定量时,才可引起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在同一接触水平下,个体受损害的程度取决于遗传因素、年龄与性别、营养、健康状况、免疫

5、功能等。,(一)职业病:1.职业病的概念及特点:职业病的概念: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时间、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人体不能代偿其所造成的功能或器质性病理改变,从而出现相应的临床征象,影响劳动能力,这类疾病称为职业病。特点:1).病因明确,其病因即职业性有害因素,有效控制其接触和作用条件后,可消除或减少发病;2).所接触的病因大多是可检测的,具有明确的剂量-反应关系;,3).在接触同一因素的人群中有一定的发病率;4).大多数职业病若能早期诊断、处理,预后良好。但有些职业病目前只能对症综合处理。2.职业病的范围:医学上所称的职业病泛指职业性有害因素所引起的特定的疾病。在立法意义上,职业病有一定范围

6、,即政府法定的职业病,职业病需依法上报,并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职业病待遇。,2002年卫生部和劳动保障部联合发布了最新的职业病名单,包括尘肺(13种)、职业中毒(56种)、物理因素所致的职业病(5种)、生物因素所致的职业病(3种)、职业性皮肤病(8种)、职业性眼病(3种)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病(3种)、职业性肿瘤(8种)、及其他职业病(5种)在内的共10大类115种职业病。,3.职业病的诊断与处理: 职业病的诊断和处理是一项政策性和科学性很强的工作,2002年5月1日实施的职业病防治法对于职业病的诊断、鉴定、职业病患者的权利以及用人单位的责任和义务进行了明确规定。职业病的诊断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

7、医疗卫生机构承担,由3名以上取得职业病诊断资格的执业医师集体诊断,应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颁布的职业病诊断标准和诊断办法进行。,职业病诊断应当综合分析下列因素:A病人的职业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B现场危害调查与评价。C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凡没有证据否定职业病危害因素与病人临床表现之间的必然联系的,在排除其他致病因素后,应当诊断为职业病,当事人对职业病诊断有异议的,可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鉴定,鉴定组一般由5人以上专家组成。,职业病人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职业病待遇,除依法享有工伤社会保险外,尚有获得赔偿的权利,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赔偿要求。4.职业病的报告:用人单位和医疗机构发现职业病病人或者疑似职

8、业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确诊为职业病的,用人单位还应当向所在地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报告。,(二)工作有关疾病:职业病是指与工作有关,并直接与职业性有害因素有因果联系的疾病;而工作有关疾病具有以下涵义:A职业性有害因素是该病发病的诸多因素之一,但不是唯一因素。B职业性有害因素促使潜在疾病暴露或者病情加重。C通过控制职业性有害因素或改善作业环境,可减少工作有关疾病的发生。,(三)工伤:工人在从事生产劳动过程中,由于外部因素直接作用,而引起机体组织的突发性意外损伤,工伤可以造成缺勤及残废,严重者可以导致死亡。原因:A生产设备本身存在缺陷。B防护设备缺乏或不全;C劳动组织不合理或生

9、产管理不善;D其他人为因素。,职业性有害因素的预防与控制,(一)职业卫生法规与卫生监督:职业病防治法及其配套法规是以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为目的,以保护劳动者权益为倡导所作出的明确立法规定的根本保证。各种职业卫生标准是执行法规的技术规范,是对劳动条件卫生要求的统一规定,也是衡量工作场所卫生状况的尺度。认真贯彻职业卫生法规和标准是预防和控制职业危害的最主要措施。,卫生监督按照性质可分为预防性卫生监督和经常性卫生监督。预防性卫生监督是指对新建、改建、扩建企业的建设项目中的劳动卫生防护设施,是否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施工、同时投产所进行的卫生监督。经常性卫生监督包括对作业场所所有有害因素和作业者接触

10、水平的监测、监督,对安全操作规程、个人防护用品使用、企业执行卫生法规和标准情况进等进行的常规监督。,(二)工程技术措施:该措施是防治职业有害因素的第一道防线,可通过预防职业有害因素的发生(如用低毒或无毒物质代替高毒物质),限制职业有害因素的扩散(如产生有害物质的生产过程在密闭条件下进行,并辅以局部吸风排毒),防止直接接触(如采取机械化、自动化、远距离操作)等措施来消除或减少职业有害因素的危害。,(三)个人防护与卫生保健措施:个人防护用具,包括呼吸防护器、面具、防护服、手套、眼镜、耳塞等,应根据职业有害因素有针对性的选择。对接触某些职业有害因素的作业应提供保健膳食,加强教育工作,使劳动者正确认识

11、有害因素接触的危害性,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自觉参与预防,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倾向。,(四)健康监护与环境监测健康监护是以预防为目的,对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系统的检查和分析。包括就业前健康检查、定期健康检查。就业前健康检查:是指对准备从事某种作业的劳动者进行的健康检查,目的在于掌握就业者就业前的健康状况和发现职业禁忌证。禁忌证是一种身体状态,处于这种状态的人员,接触特定职业有害因素时,比一般人更易遭受职业危害,罹患职业病或导致自身原有疾病病情加重。,定期健康检查是指按一定时间间隔,对接触有害作业个人进行常规的健康检查,及时发现职业性疾病的可疑征象,早期发现健康损害。,生产环境监测是通过对生产环境中有害因素的定性、定量分析测定,评价环境污染的原因、程度及动态变化,以及工人接触有害因素的水平通过健康监护和环境监测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定期分析和汇总评价,可及时识别危害,合理评价危害因素及其作业条件,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有害因素或降低其强度,使其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允许值,从而达到控制职业危害的目的。,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