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徽省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总体规划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对于提升发展优势、促进经济增长、推动民生改善意义重大。为大力推进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力争通过几年努力跨上一个新台阶,为建设五大发展美好安徽提供坚实支撑,制定本规划。 一、建设基础 (一)发展现状。 “十二五”以来,全省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力度,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绩,一大批交通、能源、水利、信息、商务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基础设施承载能力显著提升,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综合交通网络能力显著提升,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初步建立。以合肥为中心的快速铁路网主骨架初步形成,至 2016年底,全省铁路营业里程达到 422
2、3公里,其中快速客运铁路 1403公里。“四纵八横”高速公路主骨架加快形成,国省干线公路建设取得历史性进步,农村公路通行条件明显改善,全省公路通车里程达到 19758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 4543公里,一级公路 3833公里。干线航道通航能力显著提升,支流航道建设持续推进,主要港口建设进一步加快,芜湖、马鞍山、铜陵港吞吐量均突破亿吨,全省高等级航道里程达 1428公里,港口吞吐能力达 5.1亿吨,其中集装箱吞吐能力 119万标箱。机场布局进一步完善,全省通航民用机场达到 5个。 22电网结构日趋合理,油气管道覆盖大部分市县。建成淮南南京上海特高压输电工程,电网进入特高压时代,进一步保障了“皖电
3、东送”和省内电力配置需求。加强骨干电网建设,推进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全网供电能力超过 3500万千瓦,省际电力交换能力达到 1400万千瓦,均为 2010年的 1.75倍,有力支撑了全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建成天然气管道900公里,成品油管道 520公里,天然气干支线管道总里程达到 2300公里,城镇居民气化率提高到 45%,成品油管道总里程 760公里,管道输送率达到 40%。 3防洪减灾能力进一步增强,水资源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全面实施“水利安徽”战略,有效应对各类洪涝干旱灾害。六年来,全省各类水利工程累计提供抗旱水源 273亿立方米,累计浇灌农作物面积 1.77亿亩。进一步治
4、淮工程稳步推进,长江干支流治理加快实施,淮水北调干线工程基本建成并试通水成功,引江济淮试验工程启动建设,大中型水库建设有序推进。农村水利持续发展,以农村饮水安全、小型水库加固、中小河流治理、农田水利建设等为重点,全面实施惠及民生的农村水利建设,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 405.8万亩。 4“宽带安徽”启动建设,网络提速降费和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加快推进。全省光缆纤芯长度达到 2778.1万芯公里,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达到 2427万个;固定宽带接入用户总数达到 1106.4万户,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为 44.6%;94%以上的行政村已通光纤。电话总数达到 5040.4万户,其中移动电话数达到4426.5万
5、户。移动电话基站总数达到 19.7万个,其中 3/4G基站总数 14.6万个,占比达 74.1%,移动宽带网络基本覆盖全部行政村;移动互联网用户数达到 3160万户,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超过 51.4%。 35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现代口岸和物流体系加快形成。电子商务市场主体迅速扩大,交易规模高速增长。以三只松鼠为代表的一批电子商务企业快速成长,全省各类电子商务经营主体达到 30万家,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 5462亿元,其中网络零售额达到 659亿元。口岸体系日趋优化,全省已拥有各类口岸 10个,其中一类口岸 7个。物流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建成公路枢纽 81个,铁路货运枢纽 29个。园区建设初见成效,合
6、肥成功申建国家一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安庆、阜阳、马鞍山、芜湖列入国家二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全省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各类物流园区 80个。规模效益不断提升,全省物流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 2010年的 5.4%提高到 2015年的 5.8%,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生产总值比重比“十二五”初降低 1.3个百分点。 (二)存在问题。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全省基础设施体系建设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亟待解决,构建现代基础设施体系,还存在很多短板需加快补齐。 1路网布局不够完善,区域和城乡之间发展不够平衡。高速铁路、高等级公路覆盖广度和通达深度不足,至长三角、长江中游等周边地区的部分高速公路通道能力饱和。不同交通
7、运输方式衔接不够顺畅,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相对滞后,多式联运有待进一步发展。技术装备水平存在差距,智能交通发展需进一步加快。交通运输体制机制改革仍需深化。 2输电网结构仍需进一步优化,配电网薄弱问题仍然存在,网源协调发展难度增大,电网智能化水平需进一步提高。天然气省级干线管网尚未形成,已建成管道里程短、密度低、覆盖面小,管道保护工作亟待加强。 43全省水利防洪减灾体系仍不完善,中小型水利设施存在短板,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问题依然突出,部分城市防洪排涝能力不足,水环境恶化趋势仍未根本扭转,水利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仍未形成,水利改革发展任重道远。 4城乡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和应用水平尚存较大差距,现有通信
8、网络设施保护力度不够。宽带网络主要应用指标同发达省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全社会互联网应用的范围和深度还不够,通信和网络使用价格仍然偏高。 5电子商务面临新的挑战,区域发展严重不平衡,电商总体规模相对较小,本土龙头企业缺乏,市县电商聚集效应差,专业人才严重不足。口岸经济发展不足,临港、临空经济发展较为薄弱,制约了口岸物流发展,口岸建设缺乏强有力的产业支撑。物流基础设施相对滞后,信息、技术、装备等现代化水平偏低,能够有效连接不同运输方式的大型交通物流枢纽和物流园区比较缺乏。 二、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
9、是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围绕“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区域战略布局和全省生产力布局,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体要求,以全面推进铁路、公路、航道、航空、电网、油气管线、水利、信息网络、商务平台建设为重点,按照一体化、网络化思路,在谋“网”、谋“细”、谋“实”、谋“效”上下功夫,强化项目支撑,扩大有效投资,创新体制机制,促进提质增效,着力打造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能源体系、水资源保障体系、网络信息体系和物流5体系,为坚定不移闯出新路、决战决胜全面小康、建设五大发展美好安徽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1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合理整合、优化配置基础设施
10、资源,统筹区域、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向农村和贫困地区延伸,推进基础设施融合发展,同步提升技术装备、服务和运行管理水平,实现基础设施协调发展。2规划引领,项目支撑。统筹规划全省基础设施网络布局,坚持一体化协同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廊道管控和空间预留,合理配置资源,强化有机衔接。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将各项任务落实到具体项目上,谋划推进、滚动实施一批重大项目。 3突出重点,消除瓶颈。针对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不完善、城乡基础设施较薄弱、管线管网建设不配套等突出问题,强化基础设施“补缺、提效、升级”,加强连接线建设,打通断头路,消除瓶颈制约,发挥基础设施应有效益。 4适度超前,有序推进。统筹建设能
11、力和发展需求,因地制宜,有序推进,着力完善网络、扩大能力、提高水平,使基础设施能力适度超前,充分发挥基础设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5立体发展,互联互通。按照立体化布局、一体化运营的要求,加强各种基础设施网络之间的有机衔接,提升基础设施运行效率,形成无缝衔接、互联互通、高效运转的路网体系。 66改革创新,激发活力。全面深化基础设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强建设体制、管理方式、运营模式、政策机制创新,努力破解深层次矛盾,进一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增强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发展活力。 (三)发展目标。 快速客运铁路网基本建成。建成以合肥为中心,连接所有设区市、通达全国主要城市的快速
12、客运铁路网,形成较为完善的普通铁路网,加快建设皖江、皖北城际铁路网。到 2021年,全省铁路运营里程达到 6300公里,其中快速客运铁路 3140公里,快速铁路覆盖所有设区市和全省半数以上的县。 高等级公路网更加完善。实现县县通高速,到 2021年,全省高速公路达到 5700公里,其中六车道及以上高速公路达到 800公里。普通国省干线公路通行能力和综合服务保障水平显著提高,基本实现省会到市、市行政中心到辖区县一级公路短直连接,所有县城通二级及以上普通公路,到 2021年,全省一级公路达到 5300公里,普通国道二级及以上公路比例达到 92%以上,普通省道二级及以上公路比例达到 65%以上。农村
13、地区交通条件明显改善,实现每个乡镇具备 1条连接国省干线或县城的路况良好的三级及以上公路、1 条与相邻乡镇最短捷的路况良好、安全设施齐全的四级及以上公路。 水运条件显著改善。基本建成以“一纵两横”高等级航道为主骨架,支流航道为基础,干支衔接、江淮联通的内河高等级航道网。港口功能布局进一步优化,吞吐能力进一步提高,集疏运体系基本形成。到 2021年,全省四级及以上高等级航道里程达到 1900公里,港口吞吐能力达到 7.2亿吨,其中集装箱吞吐能力达到 290万标箱。 7民航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大。形成以合肥新桥国际机场为中心,支线机场为节点,通用机场为补充,覆盖全省、辐射周边、通达全国及部分国家的民用
14、航空网络。合肥成为区域性航空枢纽。到 2021年,开通民航运输机场 10个,建成若干通用机场。 坚强智能电网基本建成。建设“两交一直”特高压输变电工程,完善500千伏“五纵四横”骨干网架,优化 220千伏地区主干网结构,完成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现代配电网升级改造任务。到 2021年,实现市域 500千伏站点全覆盖,县域 220千伏站点全覆盖,乡镇 35千伏及以上站点全覆盖。 石油天然气管道覆盖所有市县。基本建成“三纵四横一环”天然气省级主干管网,加强支线管道、储气设施建设,完善天然气接收、调度、输配体系。成品油管道和油库加快建设,油品储运能力显著提升。到 2021年,天然气干线管道达到 2796
15、公里、支线 2184公里,实现管道天然气“县县通”,启动“镇镇通”工程建设;成品油管道达到 1010公里。 水资源保障和防洪减灾能力全面提升。基本建成较为完善的“点、线、面”相结合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防洪减灾、水资源有效供给和水环境、水生态保护能力全面提升,初步实现水利现代化。到 2021年,长江、淮河干流主要堤防防洪标准基本达到 100年一遇,市级城市防洪标准基本达到 50100年一遇,县级城市及工业园区防洪标准基本达到 3050年一遇,重要支流防洪标准总体达到 20年一遇以上,中小河流防洪标准总体达到 20年一遇。城镇(园区)排涝标准达到 2030年一遇,农田排涝标准达到 510年一遇。基
16、本缓解沿淮及皖北等城市和重要工业园区水源不足问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 80%以上,8农村集中式供水人口比例不低于 85%。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 0.535,城镇供水和工业用水计量率达到 90%。 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基本建成。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持续改善,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技术进步取得突破,行业管理不断规范,基本建成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到 2021年,全省光缆纤芯长度达到 6000万芯公里,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达 3300万个,互联网出省带宽达到 26000Gbps以上,互联网固定宽带接入用户达到 1400万户。实现城镇光网全面覆盖,提供1000Mbps以上接入服务能力,城
17、市家庭用户带宽实现 100Mbps以上灵活选择;全面实现行政村光纤通达,半数以上农村家庭用户带宽实现 50Mbps以上灵活选择。全省移动基站规模达到 24万个,实现乡镇及人口密集的行政村 4G网络全面深度覆盖,移动电话达到 4700万户,普及率达到 76.5部/百人。 高效畅通的商路体系基本形成。基本建成产业体系较为完整的电子商务大省,逐步建成现代物流体系和口岸发展体系。到 2021年,全省电子商务年交易额超过 1.4万亿元,网络零售额超过 2600亿元,农产品电子商务年交易额超过 1000亿元,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 120亿美元;建成综合保税区 4个,保税物流中心(B 型)6 个,公共海外
18、仓 30个;口岸年进出口货运量突破 5500万吨;物流业增加值超过 2800亿元,社会物流总费用与生产总值比重下降到14.5%左右。 三、重点任务 (一)构建快速客运铁路网。 9以完善快速客运铁路网和构筑综合交通枢纽为重点,着力推进客运专线建设,提升改造既有普通铁路,加快城际、市郊(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完善路网布局和结构,强化多种交通方式一体化客货运枢纽建设,构筑现代铁路交通体系。 1全力推进高速铁路建设。完善至全国主要城市的高速铁路通道,建设商丘至合肥至杭州、黄山至杭州、合肥至安庆、安庆至九江、郑州至阜阳、合肥至新沂(青岛)、宣城至绩溪、南昌至景德镇至黄山、池州至黄山、合肥至南京等高
19、速铁路,进一步扩大快速铁路网覆盖面。20172021 年,续建快速铁路1037公里,开工建设 830公里,建成 1400公里。 2不断完善普通铁路网。围绕区域发展战略,拓展皖北、皖西地区普通铁路网,加密皖江、皖南地区普通铁路网,进一步完善普通铁路网布局。加快既有铁路扩能改造,提高铁路网质量和技术装备水平。20172021 年,续建并建成普通铁路 135公里,开工建设 210公里,复线改造 126公里,电气化改造1368公里。 3加快建设城际铁路网。建设皖江、皖北城际铁路网,提供快速度、公交化、大容量的城际运输服务,实现中心城市之间、中心城市至周边主要城镇、重点旅游景区之间的快速客运铁路联通,研
20、究建设齐云山、黄山、九华山、天柱山“四山联动快速通道”。支持具备条件的城市通过有序新建、利用既有资源等方式发展市郊、市域铁路。20172021 年,开工建设城际铁路 618公里,建成 200公里。 104推动城市轨道交通加快发展。建成合肥、芜湖市城市轨道交通骨干线路,启动淮南、马鞍山、蚌埠、安庆等市城市轨道交通主要线路建设。20172021年,续建城市轨道交通 67公里,开工建设 320公里,建成 200公里。 5加强铁路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依托铁路重点站场,基本建成不同交通方式有机衔接的全省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建设合肥南、芜湖、蚌埠南、黄山北、安庆西、阜阳西、合肥西、芜湖北、宣城、亳州南等高铁站
21、综合交通客运枢纽和阜阳北、宿州北、淮北青龙山、宣城巷口桥货运枢纽,马鞍山郑蒲港、安庆皖河新港、长风港铁水联运系统。 (二)完善高等级公路网。 以完善路网布局、扩大覆盖范围、提升通行能力、强化枢纽衔接为重点,统筹兼顾公路建设的“大动脉”和“毛细血管”,着力构建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安全便捷、内通外联的高等级公路网和农村公路网。 1实施高速公路网化扩容工程。加快高速公路网络化建设,尽快打通省际“断头路”,大力推进“县县通”、国家和省重点扶贫地区高速公路建设,有序推进繁忙路段扩容改造,实施服务区和互通增扩建工程,提高通达通畅水平和服务能力。20172021 年,续建高速公路 598公里(含改扩建高速公路 201公里),开工建设高速公路 1747公里(含改扩建高速公路 409公里),建成高速公路约 1100公里。 2实施国省干线公路提级工程。以加强省际、市际联通公路建设为重点,加快国省干线公路升级改造,实施一级公路“网化工程”、二级公路“提升工程”和以路面改善为主的“品质工程”,进一步优化路网结构,提高技术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