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2010 年修订版 1 绪论 1、结合我们的学习谈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在当代的适用性? 答 : 一 、 历史 必 然性 : 1、 工 业 革命和世界市场的形成 , 促进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并产生生产过剩的危机, 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 间这一不可克服的矛盾 , 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 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 , 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 、 社会历史条件 。 2、 无产 阶 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 日趋激 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需求,这就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3、十 九世纪自然科学一系列重大成就
2、、 特别是细胞学说 、 生物进化论和 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对自然规律的揭示 及对新的世界观的需要 , 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科学基础 。 二 、 当代适用性 : 1、 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 一种具有开放性和 创新性的理论体系 , 是一个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历史进程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 具体实际的结合 ,使马克思主义始终站在人类智慧的高峰 , 成为时代的旗帜, 指引人们在实践中不断开辟 认识真理的道路 。2、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 , 致力于实现以 5 劳动人 民 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 根本利益的政治立场 , 坚持一切 从实际出发 、 理论联系实际 、 实事求是 、 与 时俱进的
3、理论品质 , 实现 物 质 财富极大丰富 、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 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 , 至 今仍是指导全 世界无产阶级和进步人民努力奋斗的武器强大思想 。 3、 马克思主义关于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 、 全球化 问题 、 国际市场 、 经济周期和经济决定上层 建筑等许多具有前瞻性的论述 , 不断地为现实社会所证实 , 并 继续影响着当代许多社会科学家 , 对当今的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和深远的 历 史影响。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答:首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其次,马克思主
4、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 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再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 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最后,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有史以来最美好、最进步的社会。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 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这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3、 结合上述材料 , 谈谈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科学态度 , 怎样才能 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 答: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 要
5、的理论品质。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 150 多 年 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彻底的科学性、坚 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而彻底的科学性是最根本的。彻底的科学性是与理论的与时俱进紧密联系在 一起的。在一定意义上说,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正是科学性的必然要求。 其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 具体体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 真理,这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讲,与时俱进就要把握规律性。马克思主义经典 作家从不认为他们的理论是一成不变的,而总是要求根据实践的发
6、展和时代的变化丰富发展他们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后,马克思恩格斯一直都是着眼实际,着眼历史条件的变化,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对待自己创立的理论。 最后,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没有止境, 认识和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 我们。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也是一个不断总 结实践的新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的过程。 第一章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答 : 一 、 如何理解物质观 : 1、 马克思主义认为 , 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 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
7、实在性。它不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通过人的感觉为人 所感知、复写、摄影和反映。 2、物质是世界唯 一的本源 , 物质第一性 , 意识第二性 , 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 3、 物质世 界 是联系的, 发展 的 , 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 内部矛盾 。 4、 时 间 与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 5、 不仅 自 然界是 物质的 , 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 ,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物质性 。 二 、 马克思 主 义物质观至今都具有 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指导意义。它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和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 元论划清了界 限 ; 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
8、论 , 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 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 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 论基础 。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 思主义哲学的基石。我们通过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就要充分认 识是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人的实践活动 依赖于客观物质世界 , 而 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更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 。 就要在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指导下 , 正 确认识和利用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 , 一切从实际出发 , 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客观物质世 界 , 以取得社会主义 实践和各项事业的胜利。(教材 P26-27、 P29) 2 如何理解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 答:这一观点是正确
9、的。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2010 年修订版 2 先,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 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次,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再次, 实践既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也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根源,是人的生命表现和本质特性。因此,“全 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3、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和地区人均 GDP 进入 1000 美元到 3000 美 元的时期,既是黄金发展期,又 是矛盾突显期 , 处理得好 , 就能顺
10、利发展 , 处理不好 , 将对经济社会产生不利影响 。 我国已进入这一时期, 请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对这一问题加以分析 。(见下题) 4、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 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中提出 : “发展必须是科学的发展, 要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把经济社会切实转 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请 谈 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答 : 一 、 对立 统 一规律是任何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 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 , 存在着两对社会矛盾, 一是社会的基本矛盾 , 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 经济基础与 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 二是社会的主
11、要矛盾 , 即 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解决得好,就能促进经济社会 的良 性发 展 ; 解决得不好 ,就会极大地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 。 建设社会主义 , 必须努力克服生产关系中不 适合生产力发展的部分 , 上层建筑中不适合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部 分 , 大力发展生产力 , 不断加大经济社 会发展的步伐,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 二、人均 GDP 进入 1000-3000 美元时期,一方面 生产力和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普遍有了较大提 高,这自然有利于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向前发展,所以是社会主义事业的 黄金
12、 发展期 。 另一方面由于历史原因与现实的差异 , 所 有制形式与分配方式的差异等 , 各地区各民族经济 文化发展相对处于不平衡状态 , 各经济实体中人民群众的收入水 平也出现了逐渐拉大差距的趋势 , 甚至引 发局部贫富不均的现象。这必然要影响一部分人的生产积极性,成为各类社会矛盾的突显期,从而对生产 力和社会经济发展 产生不良影响。 三、鉴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人均 GDP1000 美 元 到 3000 美元 的 时期,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社会基 本矛盾与主要矛盾的基本原理为指 导 , 高度关注经济社会发展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 , 转变发展观念 ,坚 持以人为本 , 不断创新发展模式 ,
13、在 发展生产的基础上 , 调整经济 、 社会政策 , 兼顾社会公平 公正 ,缩小 贫富差距,关注社会弱势群体,正确地处理各类社会矛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搞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我们就能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将我国的经济社会 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5、试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及其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 答 :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事事有矛盾 、 时时有矛盾 ,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各种事物的矛盾都各有其特点或个性。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关系,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具体说 它们之 间的关系包括:两者是相互联系的,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是共
14、性的表现;两者是相互区别 的,共性只是概括了个性中的共同本质,而不是包括个性的全部内容;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一 定场合为共性的东西,另一场合就可能是个性的东西,反之亦然。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我国的社会 主义建设,要以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方向;同时又要从我国特殊的国情出发, 去探索有自己特色的建设和发展道路。在这里,社会主义是普遍性、共性,中国特色是特殊性、 个性,建 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把个性与共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 6、为什么说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答:唯物辩证法
15、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体 现 在以下几点 : 第一,唯物辩证法是对整个物质世界的本质属性的高度概括,它要解决的问题是世界怎么样; 第二,唯物辩证法认为 ,万 事 万无都处于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中 ,联系 具 有客观性 ,普 遍 性和条件性 ,孤 立和静 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要求 我 们要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题; 第三 , 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个世界是一个矛盾是世界 ,万事 万 物都包含着矛盾 ,不包 含着 矛 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 认识矛盾就是发现问题 ,解 决 矛盾就是处理问题 。 要求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要敢于承认矛盾 , 发现矛盾和处 理矛盾。这样,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第四,唯
16、物辩证法认为,整个世界总体上都是有低级向高级不断的发展,它的发展是由量的不断积累,超 出度的范围,达到质的飞跃。这要求我们在学习和生和中要重视量的积累,以便突破质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2010 年修订版 3 飞跃; 第五,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我们在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时,要以唯物辩证法作 思想导。 7、如何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辨证关系 一、概念 客观规律是指事 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联系和必然的趋势。主观能动性是指人们能动地认识世 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实践能力和作用。 二、辩证关系 1、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尊重客观规律
17、,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愈深刻、全面,主观能动性愈充分地发挥。如果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它的惩罚。 2、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 、 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 因为客观规律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的 。 要 正确地认识必须通过实践,依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利用客观规律改造世界。 3、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 的主观能动性是相辅相成的 , 辩证统一的 。 既要尊重客观规律 , 又要发挥人的主 观能动性,把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有机统一起来。 三、意义 1、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反对唯心论 , 形而上学 , 反对“右”的和“左”的错误 思想的武器 , 否
18、认客观规律性 , 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 , 就会陷入形而上学的泥坑 , 其表现为“精神万能论”, 在革命和建设中往往会导致超越历史发展的阶段。在政治上会犯冒险盲动的“左”的错误。夸大尊重客观 规律性 , 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 , 就会陷入形而上学机械论的错误 。 其表现为“宿命论” , 在革命和建设中, 往往会导致落后于历史发展的阶段,在政治上开历史的倒车,犯“右”的错误。 2、 在社会主义四化建设中 , 必须尊重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 , 从实际出发 , 实事求是 , 同时必须充 分 发 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才能开创新的局面,加速我国四化 建设。既要反对
19、不尊重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规律的唯心主义、精神万能论,又要反对拜倒在规律面前,否认 发挥人民群众主动性、创造性的机械论,才能搞好四化建设 第二章 1、 蚂蚁能看见我们看不见的光线 , 但我们能证明蚂蚁看见而我们看不见的东西 , 且这种证明只能以人 眼睛 所造成的知觉为基础 , 这说明人眼的特殊构造不是人的认识的绝对界限 。 据此说明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 ( 56) 答 :1、任何动物只能依靠本能去接触外部世界,而人类却可以通过实践了解并根据自身的需要去能动地改 造世界。 2、蚂蚁能看见人类所看不见的光线,这是蚂蚁 所具有的本能。从人类的本能来看,眼睛所能看 到的东西虽然有限,甚至连蚂蚁也不如;
20、但人类可以在改造世界的科学活动中,创造出世界上本来并不存在的太空探 测仪 、 高能加速器 、 显微镜等科学仪器 , 大大地拓展人类的视野 , 看到人的视力所看不到的极 远或极其微小的东 西。 3、以上事实证明了人眼的特殊构造不是人的认 识的绝对界限,人类对客观物质世 界的认识,其主要来源不是人类的自然本能,而是人类的实践。 2、 互联网既可用来传播先进文化与观念 , 也可用来散布文化垃圾 。 运用实践和认识相互关系的原理 , 分析 互联网对人们思想观念发生了哪些影响?当代大学生对互联网的发展应树立怎样的价值观? 答 : 1、 实践在 人的认识的形成中具有决定作用 。 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
21、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 使认识得以 产生和发展。 2、互联网作为一种现代化的传播工具,打 破了地域、民族、国别等界限,大大缩短了人们 之间相互交往联系的距离。它的出现,对大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也为大学生通过上网实践、发展自 己的思想认 识提供了可能。 3、互联网作为一项现实的新的科学技术成果,既可用来传播先进的文化与观 念 ,也可用来散布文化垃圾 。 依据认识源于实践的原理 , 当代大学生在 实践中经常接触互联网中先进的文 化与观念,能激发自己积极向上的精神,汲取有用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科学人文精神;如果经常性接触 其中的文化垃圾,则会对 自己的思想上的健康成长带来若干不良影响。 4、因此,
22、当代大学生对待互联网 的发展 , 不能仅凭个人兴趣 , 受互 联网中负面因素的影响 , 而应该把个人的价值追求 同汲取科学知识 、积 极精神和艺术熏陶等先进的文化与观念结合起来,实现个人价值以坚持真理标准为前提,坚持真理与价值 的辩证统一观 , 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积极 作用而避开其负面影响 , 通过互联网 , 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科学人文 素质。 3、 结合马克思的论述 , 谈谈如何理解哲学上的价值和价值评价的含义?或如何理解真理和价值 、 科学精神 和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关系? 答 : 1、 依据 马 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价值的实现有赖于人类对真理的把握和真理的发展水平 。 人类所发现或 创造出来
23、的每一种新事物 , 都具有合于人类需要的某种价 值 。 但价值具有主体性 , 对不同的主体具有不同 的意义 。 2、 人 类的一切新发现或新创造 , 都标志着人类认识与改造世界的能力扩大 , 从这些发现和进步可 资人类利 用的价值来看 , 就成了人类智慧的化身 ; 当这些新事物因其利用价值脱离了真理的制约 , 成为人 类不同个体或社会集团之间争夺的对象或进行各种斗争的武器时,就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2010 年修订版 4 会加剧人类社会的诸多矛盾与冲突, 对整个人类造成伤害 , 又似乎使人类变得更加愚蠢起来 。 3、 历史与 现实告诉我们 , 成功的实践以真理和价 值的辩证统一
24、为前 提 。 当人所追求的价值与真理标准 相统一时 , 由此产生的新发现或新事物就会成为人类 社会进步“智慧生命”的力量 ; 当人所追求的价值与真理标准相违背时 , 人的 生命就会成为阻碍社会历史 前进的“愚钝的物质力量”。因此,大学生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新事物价值的追求与评价,以坚持 真理标准为前提,在实现真理价值的前提下实现人生的价值。 4、为什么说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 P58) 辩证唯物主义之所以认为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是因为: 第一,辩证唯物主义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路线,区别于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路线,坚持唯我 主义反映论的原则,认为认识是对客
25、观世界的反映。 第二 , 辩证唯物主义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即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 , 把人的认识看成是直观、消极被动地反映和接受外界对象,类似于照镜子那样的活动,离开实践考察认识问题,不了解实践对认识 的决定作用,把实践的观点引入了认识论,科学地规定了认识的主体和客体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与客体的 关系首先是一种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才产生了它们之间的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认识是一个 在实践基础上客体主体化和主体客体化的双向互动过程,是一个认识主体能动地创造的过程。第三 , 辩证 唯物主义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即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 , 把人的认识看成是直观、 消极被动地反映和接受
26、外界对象,类似于照镜子那样的活动,不了解认识的辩证本性,离开辩证法来考察 认识问题,不把认识看作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而认为认识是一次性完成的。辩证唯物主义把辩证法应 用于反映论,应用于考察认识的发展过程,科学地揭示了认识过程中的多方面的辩证关系,例如主观和客 观、认识和实践、感性和理性、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等多方面的辩证关系,因而,它全面地揭示了认识过 程的辩证性质,把认识看成一个由不知到知、由浅入深的充满 矛盾的能动的认识过程。第四,辩证唯物主义以实践观点和辩证观点为特征的反映论,不仅驳倒了唯心主义先验论和不可知主 义怀疑论 , 而且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缺陷 , 创立了以科学实践观为
27、基础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实现了人类认识史上的变革。 第五,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种能动的反映具有两个方面的特 点:一方面,反映具有摹写性,即人的认识作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必然要以客观事物为原型,它总是力 图在思维中再现客观事物的状态、属性、关系、本质和规律。反映的摹写性决定了反映的客观性。另一方 面,反映具有创造性。反映的摹写性决不是对对象的直观描摹或照镜子式的原物映现。如果把人对于对象 的反映过程看作是一种信息活动过程,那么,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有对于认识对象信息的接受,而且还有 对于认识对象信息的分析、选择、运用、重组、整合、建构和虚拟 5、为什么说实践是
28、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P66-67) 答: 1、所谓真理的检验标准,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合及符合的程度。 2、从真理的 本性看 ,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 映 , 它的本性在于主观与客观相符合 。 要检验一种 认识是 否是真理 , 只能将主观与客观联系起来 , 而能够联系主客观的桥梁 , 只有实践 。 3、 从实 践 的特点看, 实践 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 , 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 正是实践这一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 使人们 的主观观念可以在现实中得到印证,是否符合客观实在,是否取得预想的向良性方向发展的结果,使它成 为检验真理标准的主要依
29、据。 6、如何理解认识和实践、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答: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是求得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的过程。认识和实践的统一 是具体的,是指认识要同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客观、 实践相符合。实践是具体的,在实践中产生的 理论也必然是具体的。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历史的,是指实践总是发展的,认识要同不断发展变化的实践 相符合。认识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要求人们,当实践的具体过程已经向前推移的时候,理论就应当 随之而转变,否则就会犯思想落后于实际的错误;当实践的具体过程尚未结束,向另一具体过程推移转变 的条件还不具备的时候,如果人们硬要强制推移,把将来才能做的事情勉强拿
30、到现在来做,企图超越历史 阶段,就会犯冒险主义的错误 7、如何理解真理与价值、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关系? 答:真 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2010 年修订版 5 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任何成功的实践都必然是既遵循真理尺度, 又符合价值尺度,并将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结果。 其次,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 最后,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31、。科学精神 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精神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人文精神要求把人民的利益 和人的发展 看作是一切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出发点,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发展要求出发,把 美好的追求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的重要目标。 8、当代大学生面向未来应当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答: 社 会 主义 的价 值 观 体现 了社 会 主 义精 神文 明 所倡导 的为 中 国 特色 社会 主 义 和共 产主 义 而 奋斗 的社会政 治理 想 、 为人 民服 务 的 人生 观、 社 会 主义 的荣 辱观 、崇 尚科 学 追 求真 理的 科 学 观、 集体 主 义 的道 德观、真 善美 相
32、统 一的 积极 健 康 的审 美观 等 。 树立 这样的 价 值观 ,不 仅 对 于我 国社 会 主 义事 业的 健 康 发展 ,而且对 于当 代 大 学生 的健 康 成 长具 有重 要 的 意义 。只 有 在 正确 的世 界 观 、人 生观 和 价 值观 指导 下 , 我们 的亿万莘 莘学子,才能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受住磨练和考验,为祖国和人民作出卓越的贡献。 第三章 1、马克思认为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一一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 得粉碎 , 指南 针 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 , 而印刷 术 则变成新教的工具 , 总的来 说 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 , 变成对
33、 精 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这段话蕴涵了哪些唯物史观道 理 ?这段话 反 映的 历史事实 , 能 够 引发我们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些怎样的思 考和认 识 ? 答 : 1、 生产 力和生产关系 、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 。 在这两对矛盾中 , 生产力决定 生产关系 ,经济基 础 (即生产关系的总和 ) 决定上层建 筑 。 因而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 生 产 力发展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也必然相应地发生变化。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2、火药、 指南针 与印刷术作为先进的生产工具 , 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方向 , 它在社会实践中的广泛应用
34、 , 标志着生 产力的快速发展。因而必将引发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一连串的变 化。 3、封建时代的后期,资产阶级作为 新兴阶级,代表 着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方向。资产阶级运用指南针、火药与印刷术击败 落后封建生产关系 和上层建筑的代表封建主,是受社会发展规律支配的历史必然。 4、火药、指南针与印 刷术的发明 , 充分证明了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民族 , 我们 在历史上曾长时间地领先于 世界各民族,近代只是由于长期的封建统治与外国侵略,才落后了。现在,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 我们已经取得了民族独立 , 建立 了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人民民主专政的政
35、治制 度 , 由于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适合生产 力发展要求 , 所以我们以较快的速度初步 建成了小康社 会。只要我们继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改革经济基础中不 适合生产力发展 、 上层建筑中不适合经济基础 的方面 , 大力发展生产力 , 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 复兴。 2. 我国是一 个 发展中国家 , 需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和生产力 , 促进经济发展 。 同时 ,我国自然资源十分有限, 环境污染较严重。我们面临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双重任务,面临开发资源和保护资源的矛盾,请结合这 一实际,并根据你对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的理解,谈谈在利用科学技 术
36、方面我们应该怎样做到有所为有所 不 为 ? 答:、科学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的标志,对于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现代科学技术对人类的生产 方式 、 生活方式 、 思维方式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 、 但科 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二重性 ,它既能通过促 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造福于人类,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其中不良影响 之一就是在发 展现代工业的过程中 , 违反自然规律 , 破坏生态环境 , 造成环境污染等 , 对人类的生存和发 展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 、 对此 , 我 们 要用科学的自然观和发展观指导 人们 , 树立全球观念 、 与自然和 谐相处的观念和危机意识,克服眼前
37、利益和局部利益的狭隘视野和急功近利的行为,正确对待自然和社会 的关系 , 合理利用自然资 源 , 合理控制各种生产活动与消费活动 , 直至变革不适合自然与社会和谐发展的 社会形式。有所为,有所不为,为人类摆脱困境创造新的物质手段。 3. 试分析 : 既 然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 那么 , 为什么同一时代条件下人们的思想 、 观念却丰富多彩 、差 异很大甚至产生对立呢?搞清这些道理,对于提高自己思想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会有什么帮 助 ? 答:、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社会存在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 产方式。社会意识到社会生活的精 神方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2010 年修订版 6
38、 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统 一 ,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 而社会意识对社会 存在又具有反作用。、社会意识不是消极被动地反映客观实在,它具有相对独立性,有自己特有的发展 形式和规 律 。 首先 ,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具有不平衡性 。 在同样的社会存在条件下 , 不同社会主体可能会 产生不同的反映。其次,社会意识诸形式均有自成系统、前后相继的 历史链条,各自具有历史的继承性。 这些意识在相互间的影响中会有其不同反应。第三,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正因如此,处于同一时代 条件下人们的思想 、 观 念会丰富多彩 , 出现很大差异甚至产生对立 。 正确地认识这些道理 , 对于我
39、们正确 而充分地发挥人的能动作用 , 正确而辩证地鉴别客观存在中的一切事物 , 认识社会 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 关系,积极汲取社会现实中一切人类积极的科学人文成果,摒弃或反对错误的思想行为,提高自己思想道 德修养,具有巨大的意义。 4. 社会发展 是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 , 可历史事件又是人们意志的“合力”造成的 , 两者不矛盾吗?这 与“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是怎样的关 系 ? 答:、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 过程。一方面,社会发展是生产力与生产关 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这一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的 结果。另一方面,人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人类在不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
40、前提下,受自己的目的的驱使,会对历史活动作出自己的选择。而人们对历 史的选择性, 最终取决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 根本意愿以及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把握和顺应程度 , 归根结 蒂是人民群众的选择性。 2、社会是由人民群众组成的。历史中的每个 人,都会或多或少的对历史的发展 产生影响作用。社会历史就是在许多单个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每一个人积极的或消极的历 史活 动都会成为历史事件具体 内涵的组成部分,成为整个人类意志中的合力因素和影响历史前进的力量。 3、 任何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历史事件或成就 , 虽然离不开杰出人物的巨大作 用 , 但一者杰出人物来 自人民群众,二者他们所提出的理论
41、和实践要么建立在无数代前人和当代人民群众历史活动的基础之上, 要么离不开千百万人民群众的参与。 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 , 代表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或方向。 一切杰出人物发挥作用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实践 。 在这个角度上 , 一切重大的历史事件 , 都是 人们的意志 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前提 下“合力”作用的结果。它与社会基本矛盾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并行不悖,两 者之间并没有矛盾。 4、“国家兴亡,匹夫有 责”的理念,充分体现了个人奋斗作为人类意志合力组成部 分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 新时代的大学生 , 要树立“国家兴亡 , 匹夫有责”的胸襟抱负 , 自觉地担负 起 振兴中华的伟大历史责
42、任,现在为振兴中华而学习,将来为复兴中华作出自己毕生的贡献 5.结合中国 特 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思考和分析我国当前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和解决这些矛盾的途径。 答 : 1、 生产 力 与生产关系 、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 是人类社 会的基本矛盾 , 它决定和影响着人 类社会的发展,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2、中国处于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方面,我们的社会主义的 经济制度即生产关系基本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 , 政治制度等即上层建筑基本适合经济基础要求 ; 另一方面, 我国的生 产力水平还不高 , 距离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 , 还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方 面的需要 。
43、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与政治制度中还有不够完善的方 面 , 在意识形态领域还存在某些落后的、 不适合实际情况的东西,阶级斗争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以上 情况是我国社会主 义基本矛盾的特点 。 这些矛盾处理的不好 , 加上历史的原因 , 各地区 、 各民族经济社会 发展不平衡,多种所有制及分配方式的存在及个体收入的差距拉大等,就会引 发甚至加剧各类社会矛盾。 3、 针对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特点 , 我们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政治制度的同时 , 改革经 济体制与政治体制中不适合生 产力发展的方面 , 大力发展生产力 , 缩小贫富差距 , 消弥两极分化
44、, 化解各 类矛盾,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和谐稳定发展的社 会主义社会。 6. 结合当前 我 国 社会存在着的一些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 、 难点问题 , 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在实践中竖持群众 观点,做到以人为本。 答 : 1、 马克 思 主义观点认为 ,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 、 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和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 是历 史的创造者。按照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必须相信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虚心向群众学习 ,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 2、 当前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 、 难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2010 年修订版 7 问题
45、有儿女读书问题 、 住 房 问 题、就医 问题、低保问题,物价问题、贫富不均问题、腐败问题等。 3、在实践中,我党制定了一系列路 线 、 方针 、 政 策 , 免除农 业税 , 减免农村中小学学杂费 , 推广农村公 费医疗 , 稳定高校学杂费 , 加大 大 学 生助学金覆盖面和额度,稳定销房价格,建立安居房,建立和扩大城乡低保户范围并提高其标准,提高务 工工资标准 , 保证农民 工工资发放 ; 平抑物价 , 解决民生问题 , 加大惩治腐败力度等 , 都是党的群众 观 点 与群众路线的生动体现。 4、作为大学生,必须树立群众观点,自觉地依靠群众, 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 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把人民
46、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确立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第四章 1、如何理解“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 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答:资本主义的发展史,就是资本剥削劳动、列强掠夺弱国的历史,这种剥夺的历史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在自由竞争时代,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在世界范围开辟殖民地,贩卖奴隶,贩卖鸦片,依靠殖民战争和殖民地贸易进行资本积累和扩张。发展到垄断阶段后,统一的、无所不包的世界市场和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逐步形成 , 资本家垄断同盟为瓜分世界而引发了两次世界大战 , 给人类带来巨大浩劫。二战后,由于社会主义的胜利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西方列强被迫放弃了旧的殖民主义
47、政策,转而利用 赢得独立和解放的广大发 展中国 家大规模工业化的机会,扩大资本的世界市场,深化资本的国际大循环 ,通过不平等交换 、 资本输出 、 技术垄断以及债务盘剥等 , 更加巧妙地剥削和掠夺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和财富。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进程中 , 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它们控制的国际经济 、 金融等组织 , 通过它们制定的国际“游 戏规则”,推行以所谓新自由主义为旗号的经济全球化战略,继续主导国际经济秩序,保持和发展它们在 经济结构和贸易、科技、金融等领域的全球优势地位,攫取着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好处。资本惟利是图的本 性、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还造成 日益严重的资源、环
48、境问题,威 胁着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生存。我们今天看到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繁荣稳定,是依靠不平等、不合 理的国际分工和交换体系,依靠发展中国家提供的广大市场、廉价资源和廉价劳动力,通过向发展中国家 转嫁经济社会危机和难题、转移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等方式实现的。资本主义没有也不可能给世界带来普遍 繁荣和共同富裕。 2、如何理解商品二因素的矛盾来自劳动二重性的矛盾? 答:商品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方面是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 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具体劳动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而 抽象劳动反映的则是社会生产关系,是一个历史范畴。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商品生产者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生产商品的劳动既是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的过 程,又是抽象劳动形成价值的过程。具体劳动反映人和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一般属性;抽象劳动反映的 是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