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行为经济学看社会发展标准的新视角摘要:行为经济学作为经济学发展的新方向,提出了从非理性人的角度来进行经济个体的微观研究。行为经济学认为人是有限理性和有限自私的,这是对传统经济学的最有意义的理论突破。在此基础上,行为经济学提出了有别于传统经济学所认为的以经济发展作为社会发展评价标准,认为“幸福感”才是衡量一个社会发展的终极指标。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显现出来,以经济发展作为社会发展主要内容的思维方式也受到了质疑。本文尝试从行为经济的角度看待社会发展,通过建立幸福指标,在社会发展标准和建立和谐社会方面做一点探讨。关键词:行为经济学 社会发展标准一、引言对幸福的研究给了经济学一个崭新
2、的视角,它丰富了经济学的研究范畴,并促使经济学家研究哪些因素会对人们的福利产生影响,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比如,针对失业问题,人们总是认为多给一些补贴应该是最有效的。但是关于幸福的研究却发现,有同样的收人水平,失业的人和有工作的人相比幸福程度要低。这明显和传统经济学的观点相背:如果在同样的收入水平下,传统经济学认为人们更喜欢更多的闲暇。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失业的人认为失业是人生中一件非常不幸的事情,而且他们对自己缺乏信心。基于以上原因,他们宁愿有一份工资仅仅相当于救济金的工作。因此,幸福学的研究给我们的启示是,政府应该关注增加就业,给人们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而不是仅仅向失业的人提供救济。由此可见,幸
3、福学并不像很多人想像地那样,过于主观,没有实际意义。事实上,关于幸福的研究已经给经济学的政策和理论研究提供了很多新颖的观点,而且引起了越来越多经济学家的关注。既然更多的财富并不能带来更多的幸福,在维持总财富不变的情况下,有没有可能提高人们的幸福水平呢?传统的经济学关心的是如何最大化人们的客观福利,即财富;但是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如何最大化人们的主观福利,也就是幸福。我们整个社会的资源有限,在总财富不变的条件下,如何使人们更加幸福,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课题。行为经济学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经济学新方向,受到国际学界广泛重视。2001 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对信息经济学做出奠基性贡献的阿克尔
4、洛夫、史宾斯、斯蒂格利茨(最近被聘为我校荣誉教授,在他的讲座中也提到了行为经济学理论对中国发展的解释) ;200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卡尼曼教授,鼓励他将心理学引入经济学,开创了行为经济学新领域;2005 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奥曼和谢林,在他们“对冲突和合作的理解”中也用到了行为经济学的理论。由此可见,研究这个前沿学科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当今我国提出了建立和谐社会的号召,体现了我国对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而行为经济学的研究可以从理论方面对和谐社会发展观进行印证。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出了我国社会发展标准视角。不仅在理论上是前沿课题,同时在实践上对于我国的新发展观的确立有所思考。传统的经济学
5、认为,增加财富是增加幸福最主要的方法。但是,研究发现,增加财富并不一定能增加幸福。传统的社会发展标准通常是以 GDP 的增长来衡量社会发展情况,而依照近年来行为经济学的新理论,社会发展应该包括多种判断因素。因此,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来探讨社会发展标准的新视角。同时,这项研究内容和我国提出的和谐社会相互照应,从新理论中联系到现实社会问题,对我国所提出的新标准也做出了印证。二、对行为经济学的理解传统的西方经济学建立在“理性人”假设的基础上。 “经纪人既会计算、有创造性并能追求最大利益的人是进行一切经济分析的基础” (卡尔布鲁内) ,传统西方经济学由此展开其对于微观经济主体的理性规律的研究,可见理性人假
6、设是传统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基石。而上个实际80年代以后,由于传统经济学说在一些理论推演过程中始终陷入”瓶颈”以及在解释及指导现实经济生活时表现得欲振乏力,以理查德泰勒为首的一批经济学家开始对作为传统理论对理论的立论根本的“理性人”假设提出置疑。他们尝试将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引入到经济学研究中来,提出了将非理性的经济主体作为微观研究的对象,从而开创了对微观经济主体非理性规律进行研究的先河,行为经济学由此诞生。随后大批学者对这一崭新的领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与信心并积极投身于其研究中。一般认为行为经济学正式创立于1994年,已故著名心理学家阿莫斯特维尔斯基(Amos Tversky) ,
7、经济学家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 ,里查德萨勒(Richard H. Thaler) ,马修拉宾(Matthew Rabin) ,美籍华人奚恺元教授等是这一学科的开创性代表。以行为经济学家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 和维农史密斯(V. Smith)因在行为经济理论和实验经济学方面的杰出研究而获得2002 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为标志,行为经济学有力地展现了其存在价值、学术地位以及广阔的研究前景。(一)行为经济学的立论依据如前文所述,行为经济学区别于传统经济学的关键是其关于“非理性人”的理论前提。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将理性人或称经纪人定义为:以完全利己为目的从事
8、经济活动的人,即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的人。这种理性人具备了以下三个显著特点:无限理性,无限意志力和无限自私自利。而行为经济学正是基于对以上三个“无限性”的反对提出了自己关于非理性人的新观点。即:正常生活中(或者说更具备研究价值)的经济个体应该是非理性的,这样一个非理性的人:并不具备稳定和连续的偏好以及使这些偏好最大化的无限理性;即使知道效用最大化的最优解也有可能因为自我控制意志力方面的原因而无法做出相应的最优决策;其经济决策的过程中包含了相当的非物质动机和非经济动机权重, “事实上,人们经常愿意牺牲自己的利益去帮助他人” (Sendhil Mullainathan
9、 Behavioral Economics ) 。应该说,关于非理性人的假设是行为经济学相对于传统经济学来说最具有颠覆性意义的理论突破。理性人的假设条件是整个传统的微观经济分析的基本前提,存在于微观经济学所有不同的理论之中。非理性人的假设意味着对传统微观经济理论的全面革新(至少是修正) 。考虑到行为经济学理论自身尚处于一个理论框架构建阶段,因此尚缺乏完整的理论框架。但其相对于传统经济学理论的创新已经部分地形成,例如建立在非理性决策基础上的前景理论便向传统的期望效用理论发起了有力的挑战。 1事实证明,当引入“非理性人”这样一个假设前提后,经济研究得以抛开脱离现实、严格理想化的假设,并为心理学、社
10、会学等学科研究成果的引入奠定了基础,从而使得经济理论更具有现实指导意义与多元学科互通有无的优势。(二)行为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当代行为经济学既然着眼于对于非理性人及其行为的研究,那么,其研究方向便会自然着眼于能够体现非理性决策在经济生活中运用的方式、作用的范围及效果的评析。概括说来,主要集中在这样两个方面:1、界定行为经济理论有别于传统一般经济模型的领域;2、指出行为因素是怎样作用并影响经济环境的。(Sendhil MullainathanBehavioral Economics ) 。到目前为止,大量研究已经证明,行为因素在金融市场及金融行为、人们储蓄决策两个重要领域对经济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1、对行为因素的引入将构成相关经济理论研究创新的一个重要方向。 2此外,在劳动经济学中的工资理论、经济立法领域以及公司金融等诸多方面,行为经济学的研究也都有涉猎且初见成效。(三)行为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行为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方面,有这样两个突出特点:一、注重实验方法的运用。“通过对实验方法的运用能够极有成效地将行为经济学与传统经济理论区分开来”。(Colin F. Camerer,George Loewenstein Behavioral 1 Kahneman, Daniel and Tversky, Amos, “Prospect Theory: An Analysis of Decision und
12、er Risk,” Econometrica. Vol. 47 (2). p 263-91. March 19792相关研究可参考:Banks, James; Blundell, Richard; Tanner, Sarah, 1998, “Is There a Retirement-Savings Puzzl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 88 (4). p 769-88. September 1998.De Bondt, Werner F M and Thaler, Richard, “ Does the Stock Market Overreact?
13、”Journal of Finance. Vol. 40 (3). p 793-805. July 1985.DeLong B. Shleifer, A., Summers, L., and Waldman, R., 1990, “Noise Trader Risk in Financial Markets,”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Vol. 98 (4). p 703-38. August 1990.Froot, Kenneth A; Dabora, Emil M., “How Are Stock Prices Affected by the Locat
14、ion of Trade?”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Vol. 53 (2). p 189-216. August 1999.Laibson, David, “Golden Eggs and Hyperbolic Discounting,”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Vol. 112 (2). p443-77. May 1997.Lee, Charles M C, Shleifer, Andrei and Thaler, Richard H., “Investor Sentiment and the Clos
15、ed-End Fund Puzzle,” Journal of Finance. Vol. 46 (1). p 75-109. March 1991.Madrian, Bridgitte and Dennis Shea, “The Power of Suggestion: Inertia in 401(k) Savings Behavior.“ University of Chicago mimeo, February 2000.ODonoghue, Ted and Rabin, Matthew, 1999b, “Procrastination in Preparing for Retirem
16、ent,” in Behavioral Dimensions of Retirement Economics, Henry Aaron, editor,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1999.Economics: Past, Present, Future )通过有针对性地设定特定的经济环境与决策条件(如特定的问卷、特殊的调查方式等)并对微观个体在相应情况下的事实决策结果进行收集与整理,能够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出微观经济主体的决策特征及其中的行为经济因素,从而显著区别于传统的经济模型构建方法;二、注重研究方法的综合与创新。这一点,由行为经济学界对于自身的定位可见一斑“行为
17、经济学家是方法论的折中主义者。他们界定自身的标准,不是其所运用的研究方法,而是那些被他们引入经济学研究中的心理学视角的适用领域。”(Colin F. Camerer,George Loewenstein Behavioral Economics: Past, Present, Future )因此,虽然如前文所述,行为经济学强调在经济研究过程中的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研究成果的引入,但并不拘泥于相关学科的固有研究方法(如前所述的实验研究等) ,而是锐意创新,寻找更适合自己实际需要的研究方式,在结合现代高新技术开展研究方面不遗余力。比如,行为经济学家一方面推崇运用现代科学的数理研究方法及计算机高新
18、技术对经济变量进行严谨的统计分析,另一方面又敢于将传统经济学中并不重视的数据(如一国人口精确统计、特定环境下实验者的做答/反应时间等“边缘化”数据)进行翔实的处理,并大胆地运用于其经济研究中,从而使得所采用的研究数据真正脱离了传统经济理论研究中对理想化环境中或是严格假定条件下的数据采纳的依赖,从而更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总之,注重将各种非经济学的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与理论的引入与综合,以及根据自身研究领域进行高新科技运用、大胆吸纳并创新传统研究方法,注定了行为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呈现出极大的创造力与进取性。(四)行为经济学的简要评析综上,行为经济学作为经济学领域一门崭新的学科,通过对传统经济理论的立论假设
19、的根本性革新,开拓出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与方向,真正实现了经济学对于“人”的研究。其研究领域与经济社会的运行和各微观经济主体的真实选择密切相关,注重从实证中搜集研究信息而不再一位拘泥于理论的推导;同时采取崭新的研究手段,将其它社会科学学科的研究成果引如到经济研究中来,实现了多视角对经济主体决策因素的度量。行为经济学理论的发展使得运用经济理论成功指导实践的目标变得真实与可行。虽然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行为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尚不完善,也缺乏完整的结构。很多时下的行为经济学理论模型都只是在传统经典模型的基础上加上一些有关人们行为决策的假设这虽然可以“令模型的结果在一些强调充满活力和规划的互动的场合中较之那
20、些强调理性的传统模型更加精确”,却也往往令模型更难于被人们理解与接受。(Colin F. Camerer,George Loewenstein Behavioral Economics: Past, Present, Future )但其所带来的广阔的研究前景和令人耳目一新的研究思路绝对值得我们投入与期待。三、各种发展指标及分析发展是一个伴随人类社会全过程的永恒主题,在人类发展的实践过程中,发展的观念和标准也在不断变化。归纳来说,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一)基于经济增长的发展标准这种发展标准建立在实用主义发展观之上,认为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是解决发展问题惟一途径,把发展仅仅理解为人们对物质世界永
21、不知足的占有程度,将其理解为发展主体之外的经济增长、科技进步和财富积累等生产力标准。并认为只要经济发展了,就可以达到社会稳定、克服社会两极分化、增强人民幸福感等目标。奉行这种社会发展模式的国家,把 GDP 的增长或人均 GDP 的增长作为衡量发展的首要的甚至是惟一的标准。而 GDP 指标具有很大的片面性和局限性。首先,它忽视了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品质的降级。自然资源和环境是人类社会物质生产的基础和财富创造的源泉,如果自然资源和环境在质和量上都持续下降,那必然导致社会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而GDP对这两方面的忽视,使得经济发展很容易步入高耗能、高污染、高浪费的粗放型发展误区。如果一国经
22、济发展所付出的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代价太大,那么该种发展模式就很难长期持续下去。另外,还出现了“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越严重GDP越高”的悖论。这主要是由于目前GDP统计中包括了环境保护费用以及防灾赈灾费。其次,GDP只是经济发展指标,并未完全反映社会发展水平。经济发展只是人类发展的一方面,只是反映社会的物质财富增多,而不能反映社会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提升和政治民主化的进程。经济发展并不能完全代表人类社会的进步。另外,该指标不能反映收入分配状况。经济发展同时如果伴随收入分配差距过分拉大、犯罪率的大幅上升、贪污腐化现象蔓延等,那么将很难说明人类社会是在进步。(二)基于社会和人的发展的“新发展观”标准其主要代
23、表人物有法国著名经济学家弗朗索瓦佩鲁,日本著名社会学家驹井洋等人。新发展观认为,所谓发展,首先是人的发展。经济增长是必要的,但它只能是作为满足人的”基本需要” ,实现人的发展的手段,而决不能通过牺牲人的利益来达到经济增长的目的。新发展观应该是整体的、综合的、内生的发展,而不应该是纯粹的经济增长。佩鲁提出了新发展观的价值标准,认为,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价值标准,并提出了解决涉及到国家与人的尊严、国家主权以及经济发展合理性等的文化价值的问题。研究社会发展,就不能离开一定的文化价值。这种“新发展观”在一定历史时期内,虽然推动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并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和重视,但是,以人的发展作为发展
24、标准在实施中,也带来了许多的问题。首先,这种发展标准具有一定的文化决定论色彩,没有解决发展中国家如何赶上发达国家的问题,却使许多发展中国家负债加大,并与发达国家差距越来越大。其次,它关注的主要是人本身的需要和发展,而对生态环境的变化重视不够。而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生态环境的破坏越来越严重,人口、资源、能源、粮食等问题日益突出。对这一问题的忽视造成该标准具有很大的缺陷。最后,它关注的人主要是“现实人”和“当代人”的需要,而对“后代人”的需要关注不够。(三)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标准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标准和指标体系主要有以下几种:1绿色GDP绿色GDP是与传统GDP相对应的一个概念。为了弥补传统GDP不
25、能衡量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消耗的缺陷,联合国与世界银行共同设计了SEEA (环境与经济综合核算体系,System of Integrated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Accounting),其核心就是用绿色GDP代替传统的GDP来度量一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绿色GDP作为可持续发展指标反映了人类为促进经济增长所消耗的自然资源和对环境资源的破坏程度,有利于真实衡量和评价经济增长的实际水平,能部分弥补传统GDP的缺陷和不足。绿色GDP与传统GDP分析方法基本一致,传统的GDP数据经过SEEA调整后可以与绿色GDP相比较,保证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一致性,并且目前世界许多
26、国家和地区也在尝试编制绿色GDP,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同时也利于国际比较。但绿色GDP核算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与传统GDP一样,绿色GDP仍然是从经济角度对人类社会发展进行核算,并没有完全反映人类社会发展状况;绿色GDP的核算范围和方法还有待探讨。如在计算资源价值时, 目前一个难点是采用市场价值法还是成本法抑或其它方法。现在国内采用的一个变通方法是只核算实物总量而不核算价值总量,但这又将造成绿色GDP国际比较的困难;绿色GDP核算要大量使用自然和环境资源的统计指标。绿色GDP必须同其它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结合使用。2真实储蓄率和国民财富世界银行首先提出了这两个概念,并在扩展国民财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
27、指标(1997)中提出了计算方法。真实储蓄率(有时也被称为Adjusted Net Savings)是指在扣除了自然资源和环境污染损耗后一个国家真实的储蓄率。真实国民财富是在一个国家在一定时点上真实财富的累积总存量,可以看成是绿色GDP的总存量。真实储蓄率和国民财富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财富创造和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水平的理想指标,二者都考虑了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消耗并计算出了价值总量,将人力资源纳入了计量范围,都是在某一时点上的存量。但用真实储蓄率和国民财富作为可持续发展指标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世界银行在核算真实储蓄率时,用世界市场的平均价格与成本计算自然资源与环境带来的损耗,这样做虽然
28、有利于国际比较,但却有可能高估发展中国家的资源损耗程度。其次,为了简化计算,在自然资源核算范围上,世界银行仅计算了矿产、能源、森林等,而环境损耗只包括了二氧化碳排放造成的污染等,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真实储蓄率的应用。最后,虽然这两个指标将自然和环境资源损耗与人力资本列入了核算范围,但仍然只是从经济角度衡量人类社会发展水平。3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1992年联合国成立了可持续发展委员会(United Nations Colmnimion ol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UNCSD)并于1996年发布了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和方法以供世界各国作为参考并建立适合本国国情的指标
29、体系。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是目前国际上较权威和全面的指标体系,采用的国家较多,它包括了社会、经济、自然资源与环境和制度四方面内容,体系较为完整,将指标评价与政策揭示功能紧密联系。该指标体系的主要缺陷在于过于庞大,其需要核算的数据远远超过大部分国家的统计系统所能提供的数量,而且指标对各国的适用性也不完全相同。四、新的评判标准传统经济理论认为,一个国家或一个城市公民的整体幸福水平,往往与该国家或该城市的 GDP 有着紧密的有机联系,但是发展经济并不总是有助于增加幸福。从上世纪 40 年代末到 90 年代末的半个世纪中,美国经济蓬勃发展,人均 GDP 翻了 3 倍,但是有科学的幸福度测试表明,美
30、国人平均的幸福程度没有任何提高。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美国人的心理压力却越来越大。据统计,在上世纪 50 年代 35 岁的人中,患过压抑症的比例是 2%,但到了 2000 年,这个比例提高到了 14%。这个现象让我们感到非常一直认为收人的增加会相应带来幸福感的增加。这个广泛而且显著的现象在近期内已经引起了许多经济学者的关注。很多研究都表明,从较长期的角度来看,增长财富富并不一定能有效地增加人们的幸福感。研究者通常用适应性理论来解释幸福为什么并不随着收入的提高而提高。收入水平的提高仅仅在刚刚开始的一段时间内可以提高人们对幸福程度的评价。但是,收人的提高带给人们的快乐是暂时的,随着时间推移,人们渐渐对
31、提高了的收人不再敏感,他们需要一个更高的收人水平来增加他们的满意感。心理学家布里克曼等曾对赢得巨额彩票(奖金超过现值 100 万美金) 的人们进行过追踪研究。结果发现,刚听到这个好消息时他们欣喜若狂,然而在几个月后,他们的幸福程度已经降低到了与未赢得奖金的其他人没有显著区别的水平了。这就是心理学中有一条基本的定律适应性定律,即当我们面临一个刺激时,一开始我们会有激烈的反应,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会慢慢变得麻木,也就是说物质财富带来的幸福不长久。因此要真正做到以幸福为主旨,最重要的是我们要以幸福作为成败的最终衡量标准。要做到这一点,首要的是需要建立一个完整可靠的测量民众幸福程度的系统幸福指数。
32、近来心理学和经济学对幸福问题的研究表明,建立一个可靠有效的幸福指数并非异想天开,而是切实可行的。幸福指数反映的是人们的主观感受。也许人们会认为以主观感受作为衡量标准是不科学的,而应当以客观事物作为衡量的标准。但是,既然幸福是我们的最终目的,而幸福又是我们的主观感受,那么幸福指数就应当反映这种主观性。还有,幸福指数不仅要反映人们当前的幸福,同时也要反映人们对自己将来和下一代幸福的期望。下面就具体谈一下幸福指数的量化方法。(一)幸福指数的量化关于幸福指数的衡量,有国际国内的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国外在这一领域走在前沿的有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其在2004 年与其合作者
33、艾伦克鲁格(Alan B Krueger)教授提出日重现法(DRM) 3、量表法 4、K线图,下面着重介绍K线图3日重现法是 2004 年由卡尼曼与其合作者克鲁格教授提出一种有别于以前以资为本,用 GNP 衡量人的幸福程度的度量方法,它强调以人为本,用 GNH 衡量。将以人为本反映到统计上来,卡尼曼主张”通过当下体验效用的时间整合定义幸福的经济模型,要求对人们日常生活体验的品质和持续时间进行细节测度”。包括:当下体验的价值;特别情形下的时间-使用和主观体验,以及包括时间分析在内的日常生活体验的质与量。4我国学者黄立清,邢占军在 2004 年,根据澳大利亚 Deakin 大学 Cummins 教
34、授编制的个人幸福指数量表对山东省济南市范围内选取的 739 个样本进行了研究,并编制出的第一套测量我国城市居民主观生活质量的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该表包括个人幸福指数量表(personal well-being index,PWI)和国家幸福指数量表(national well-being index,NWI) 两部分。研究的对象包括人们对自己的生活水平 (D1)、法相子国(2005,国民幸福指数的K线图计算,韶关学院学报)借用股票分析工具K线图来讨论快乐指数的绘制与幸福指数的计算方法。首先在坐标图中找到某个人某一天最高兴的时刻与情绪最低落的时刻,计算出这两个时刻的快乐指数,并将其作为当
35、天的最高点和最低点,垂直地连成一条直线;然后再计算出当日醒来和入睡两个时刻的快乐指数,把这二个价位连接成一条狭长的长方柱体。假如当日就寝时的快乐指数高于起床时的快乐指数,便以红色来表示,即“阳线”。如果当日就寝时的快乐指数低于起床时的快乐指数,则以黑色表示,即“阴线”。这样,就可以将一个人一天的快乐感觉“脉动”轨迹转化为定量的快乐指数日K线图。同理,可以绘制一个人的快乐指数月K线图和年K线图。K线图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个人不同时期不同的需求层次,从小到大依次为生存层次、安全需求层次、交往与爱的层次、受人尊重的层次以及个人价值实现的层次。并且,快乐指数随着需求层次的增加依次增大。K线图不仅表明
36、了个人一定时期内的人生轨迹,又量化了个人所获得的人生幸福总量。具体说来:日幸福指数 (日收盘快乐指数一日开盘快乐指数)快乐系数月幸福指数 日幸福指数,其中日“阳线”为正值,日“阴线”为负值。年幸福指数和人生幸福指数以此类推。由此我们可以汇总得出一个地区、一段时期国民幸福综合指数的运行轨迹与变化趋势。健康状况(D2)、在生活中所取得的成就(D3) 、人际关系(D4) 、安全状况(D5)、社会参与(D6)、自己的未来保障(D7)等 7 个方面的评价。国家幸福指数量表包括人们对当前国家的经济形势(D8)、自然环境状况(D9) 、社会状况(D10) 、政府(Dl1)、商业形势 (Dl2)、国家安全状况
37、(Dl3)等 6 个方面的评价,并采用 010 记分方式 ,由此衡量城市居民及国家的幸福指数。乐206乐7乐1乐乐 0 1 2 3 4 5 时 点 快 乐 指 数乐206乐1-2乐乐 K乐 0 2 4 6 8 10 2 1 2 3 4 5 6 7 8 9 10 1 12 时 间快 乐 指 数张三的日幸福指数和月幸福指数可以依据上述公式算出,年幸福指数和人生幸福指数以此类推,可以得出一个地区、一段时间的幸福指数趋势。优点:作者利用股市的K线图来形象化得描述幸福指数,具有新意和独创性。股市每日价格的波动与人们情绪波动很类似,两者都随机波动又受一定因素的驱动。把幸福指数进行动态化描述,每日每时每刻的
38、人们的对幸福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该方法截取了就寝和起床的快乐指数作为开盘价和收盘价,并且也描述出了一天最高兴的时刻和一天最低落的时刻的快乐指数,这样的一天的情绪变化带来的快乐指数的升降全描述在一张图表里,然后进行累加得出月甚至年幸福指数。缺陷:以日幸福指数单纯累加得到月幸福指数的方法有待考证,每天发生的事情如突发事件:彩票中奖意外获得一笔财富,或者家里出了事故或开心或悲伤的事情对人情绪波动影响很大,而这种事情发生的频率和概率又很低,单纯的累加是建立在人的幸福波动符合正态分布的假设上,不存在突发事件对人情绪带来的剧烈的波动。应该对每日的快乐指数赋以权重,突出意外事件的影响。该图只是一个粗略的图表描
39、述,缺乏精细的定量分析,它只是趋势的大概反应,缺乏对于影响快乐指数的因素的分析。即我们通过该图只能得出该地区在某段时间的人们是否快乐,却无法得出是什么激发的快乐和悲伤。该种方法操作起来比较简单易行,只需记录一天四个时刻的情绪反应,在中国如果条件可行的话,可以考虑实施。在现实的应用中,幸福指数的衡量指标及计量方式的选取是一大难题,即以什么作为影响幸福感的主要因素,以及各因素所占的权重。在我国,各个群体所看的因素各不相同,如高收入群体与低收入群体之间的差别。(二)影响幸福指数的因素国内生产总值(GDP),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等用以描述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并不能反映国民的生活质量,测度国民的幸福程
40、度。如19401993年美国的GDP实际增长了467%, 但极少有人认为美国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近五倍。原因在于GDP只是一国所有产品和劳务的货币价值,而产出的增多并不等于生活的改善和幸福的增加,除受分配制度影响外,它也没有考虑环境,资源,犯罪,贫困,休闲等与国民幸福直接相关的因素。总体来讲,幸福指数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幸福指数与物质因素心理学家告诉人们,人的财富与快乐指数保持“低相关”联系。贫穷固然不能使人幸乐196-206乐乐 K乐 0 10 20 30 40 50 1 2 3 4 5 6 7 8 9 10 1 时 间快 乐 指 数福,甚至在很多情况下,贫穷时导致不快乐的源泉,可当财富增
41、加到一定水平后, 财富与幸福的相关性就小多了。有研究表明, 当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要还没有得到满足的时候, 经济指数与幸福指数成正相关,人均收入越多,幸福指数越高。而当经济发展水平超过临界点的时候,经济因素在”福指”中起到的作用将减弱,长期中人们收入的增长并不会带来幸福的增加。如我国的GDP持续高速的增长、生活水平也在提高,但国民幸福指数却并没有按同一趋势增长。多数人在日复一日地奔波劳累中成了“工作机器” ,心理极度压抑,人们的幸福感常常被精神压力所抵消。技术的进步在不断地给人们带来更舒适的生活,而人们也为此付出了代价,人们必须更加努力 的工作去挣钱来购买这些高科技的产品,结果就是人们并没有因为
42、高科技而获得更多的闲暇时间,人们面临着更大的工作和竞争压力。事实表明经济发达国家的人们幸福指数并不比发展中国家人们的高,如日本的幸福指数低于越南的幸福指数。2、幸福指数与精神因素幸福快乐是一种精神需求,它与精神指数息息相关。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全人类共同的幸福标准,但却存在多数人所认可的幸福,幸福感既包括物质追求和物质享受,也包括精神追求和精神享受。人物质生活水平提升以后会相应的追求更好的精神生活。家庭和睦,与他人和平相处,被信任,被尊重,被褒奖,享有劳动和休息的权利,能物尽其材,人尽启用,个人聪明才智得以发挥,有成就感,被社会认同;享有宪法赋予的一切权利,这些能增强人的幸福感。3、幸福指数与社会
43、因素有调查结果表明,一个国家越是安定,幸福指数越高。安居才能乐业。政局的稳定,社会的安定,政策的持续稳定,社会财富分配的分配,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安全感和幸福感。生活在长年战乱的国家和地区的人们的幸福感相比生活在和平地区的人的幸福感要低得多。在那些经济并不发达但政局稳定的国家,人民生活乐观,生活又有一定的保障,幸福指数高居全球榜首。而在一些动乱不定的国家和地区,恐怖事件频频,民族冲突不断,社会矛盾四伏,缺乏安全感的人们很少有幸福感。4、幸福指数与环境因素人的幸福还会受到他所生活的环境的影响,这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人类居所的环境应当是空气清新,水质洁净,气候宜人,绿树成荫(绿化程度达以上) 。只
44、有和大自然和平共处,才能安居乐业。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道路在带来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使得环境恶化,空气污染,水污染,城市盲目扩张和滥耗资源,噪音等大大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给人们敲响了警钟。有统计数据表明, 全球有亿人饱受大气污染的折磨,另有亿人生活的空气已被污染,脏水如今已是城市居民最大的杀手,每年有万到万人死于水污染相关的疾病。在人文环境上,居民的受教育程度高,有着很高的文化素养,人与人之间文明相处,较低的犯罪率,在这样的环境下,人的幸福指数会相对较高。5、幸福指数与心理因素幸福快乐是一种心理感知,幸福在很大程度上是主观的感受,取决于一个人的心理。心理环境包括人的心态、心胸、适应性、调整能力和兴趣爱好。快乐是一种心理修养。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