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玻尿酸注射迟发性反应的原因及处理,李保合 2018.03.26,出现时间,玻尿酸注射后的1-12个月最少也是很1月之后,出现的症状,注射部位出现单一或者多发的红肿、皮下结节、硬块,局部张力增大且伴有炎症反应,可一过发作,也可反复发作或有规律的间隔发作,好发部位,好发于柔软、表浅部位及张力较大部位,如:嘴唇、“木偶纹”处以及眶周、鼻唇沟、额部等皮下表浅部位,也可见于张力较大的部位,如:下颏、鼻背等,诱因及好发季节,“诱发事件”:如感冒发烧、气候变迁、熬夜劳累、月经期、口腔科治疗后,以及吃了某种特定食物等;好发季节:发病率似有季节性差异,秋冬季发生率略高;虽然不同品牌的产品均可观察到,但有时集中出
2、现在某医院的某个时间段,或某产品的某批次;采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的产品,其发生率小于动物源性提取法生产产品的发生率。,发生原因,1、免疫介导的炎症反应: 填充剂产品中含有的外源性抗原,可在“诱发事件”的影响下,反复刺激免疫系统,引起炎性细胞浸润,并分化出巨噬细胞,最终可形成填充物周围的异物巨细胞聚集和纤维囊包裹(即肉芽肿)。2、生物膜理论: 注射后,透明质酸填充剂(尤其是长效型产品和团块状堆积注射时)可被覆由细菌形成的生物膜,呈慢性感染状态,生物膜的群落效应使其可分泌单一细菌不能分泌的物质,可有效抵抗机体免疫和抗生素,在机体免疫力低时出现急性炎症发作。,诊断,缺乏相关的权威诊断标准,暂时总结如下
3、:(1)透明质酸填充剂注射后112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在填充部位出现的单一或多发的红肿、皮下结节、硬块,局部有张力增加,且伴炎症反应。(2)病理检查可见炎性细胞浸润,甚至可见异物肉芽肿结构。(3)部分患者可出现血浆C反应蛋白、IgE水平增高。(4)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见局部有异常包块并排除骨质增生因素。(5)部分患者为过敏体质,或在迟发不良反应前有“诱发事件”。,鉴别诊断,(1)透明质酸材料的吸水肿胀:注射后23天内发生,通常1周内自然消退。(2)填充剂移位堆积:填充剂可通过疏松的组织间隙移位,移位方向存在压力差或重力作用,与注射层次和剂量有关。(3)感染性炎症:局部红肿热痛,可伴有波动感
4、,穿刺抽吸可见脓液。(4)过敏反应:常于注射后2472h内出现,可出现红肿、硬结和皮疹,使用抗过敏药物及口服激素类药物有效。(5)普通结节:常于过浅注射后的几周内出现,体积变化小,质硬不红,病灶内注射激素类药物无效,常需手术切除。(6)骨质异常增生:CT检查可见异常增生的骨组织。,预防措施,建议采取的预防措施包括:(1)详询病史,避免在免疫力低下时注射:(如:月经期、感冒期、过敏症状发作期、服用免疫抑制剂期、面部感染期)(2)彻底清洗面部,尽量避免外源性物质进入体内:术前全面部彻底卸妆、洁面,彻底消毒,应使用无菌(无粉)手套,严格无菌操作,减少反复穿刺。(3)单点注射剂量不可过大,避免过浅注射
5、和注射后团块堆积状。避免不同产品混合使用。(4)术后24h内针孔处避免化妆及接触污染物。,处理建议,对透明质酸填充剂注射后迟发不良反应的处理建议,见下图:,处理时的注意事项,在处理这类不良反应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第1次出现迟发不良反应时,可采用口服糖皮质激素等保守治疗,部分患者此后不再出现。第1次出现时的建议治疗方案为:口服强的松片剂3天,56片/天(5 mg/片),如患者伴随发热、血浆白细胞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可同时口服抗生素治疗,如喹诺酮类、头孢类、大环内酯类。当第2次或多次出现时,则应在控制症状后,积极溶解或吸除填充剂,避免发展成肉芽肿,(到时只能通过手术去除而影响美观。),处理时的注意事项,(2)使用透明质酸溶解酶时为了充分溶解,可根据需要反复溶解或增加剂量,如用200300U透明质酸酶溶解1ml透明质酸填充剂,且使用前应做皮试。(3)伴随炎症感染时,应积极治疗,但应避免在感染病灶内注射透明质酸酶或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以免引起感染扩散或加重。(4)曾经出现过迟发不良反应并不是今后再次注射填充的绝对禁忌证,但建议再次注射的时间应在痊愈后6个月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