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考试笔记.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19323 上传时间:2018-07-08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7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工作考试笔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社会工作考试笔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社会工作考试笔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社会工作考试笔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社会工作考试笔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社会工作考试笔记 第一章 1、社会工作的定义: 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用科学的助人方法进行专业的助人活动,其本质是科学的助人活动。 2、社会工作的构成要素: 工作对象,服务的提供者,目标,手段,社会工作的价值观。 3、学科性质: 科学性、客观性、 综合性。 4、社会工作的特点: 服务性、客观性、补救性和发展性、批判性和建设性。(本质上是服务性) 5、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和领域: 基本对象(弱势群体) 领域:( 1)社会保障社会工作(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将社会政策转化为社会服务)。 ( 2)社会福利社会 工作(是社会工作中最广泛的一项内容,主要包括老年人、儿童、残疾人、妇女的福利等)

2、。 ( 3)医疗社会工作(各个医院诊所所提供的社会服务,公共卫生设施,心理卫生机构和精神病防治所提供的社会服务) ( 4)司法矫正社会工作(对违法犯罪失足者以及家属提供的社会服务,主要通过教育改造和劳动改造来实施)。 ( 5)城市社区服务(通过建立系统完整的社会服务网络,为社区居民提供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各种福利和服务)。 ( 6)农村社会工作(农村社会救济、福利、计划生育、养老保险)。 ( 7)学校社会工作(通过专业性的服务,帮助学生发掘潜在的聪明才智,促进学生的正常的成长,改善学习环境,完善教育功能)。 ( 8) 军事社会工作(是指在军人、军人家属、部队所在社区中为搞好社区建设和军人退役后的安

3、置所开展的工作)。 6、社会工作的种类: ( 1)按社工的任务分:改善人们的物质生活和协调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两大类。 ( 2)按服务对象年龄分:儿童、青少年、老年社会工作。 ( 3)按社工所面对的问题:解决贫困、失业、残疾、犯罪、吸毒、家庭纠纷等进行的工作。 ( 4)按社工所要达到的目标:治疗性、预防性、 发展性社会工作。 ( 5)按照运用的方法:直接和间接的社会工作 。 直接的社会工作是直接面对服务对象而进行的工作(包括个案、小组、社区社会工作) 。 间接的社会工作是通过中介手段对服务对象进行帮助的工作(包括社会工作研究、行政)。 7、社会工作的功能 : 对社会对象的功能(治疗功能、促进人的

4、发展) 对社会的功能(推进社会公平、促进社会整合) 第二章 8、结合济贫法案的内容 分析其对待社工的影响 9、慈善组织会社( 确立了服务到个人的思想,进一步推进了济贫工作的专业化) 目的:协调政府与民间组织的各种 慈善活动,推进民间救助志愿活动的开展。 基本理论主张( 37)主要内容( 39)评价( 40) 10、睦邻组织运动 ( 40) 实质:是一场社区改良运动,致力于发挥社区在扶贫助困中的作用,鼓励志愿者进入社区活动中心为贫民服务。 评价( 41) 1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社会工作的必要性 ( 57) ( 1) 政府职能的转变要求发展专业社会工作。(在计划经济时代,政府对社会福利问题解决

5、负有很大责任。但随着改革的深入,政府已不能再像以往那样包揽一切。) ( 2)企业职能的转变要求发展专业社会工作。 (在市场经济时代,企事业单位把职工的 生活福利全包下来的模式对企业的生存、发展十分不利。需把责任像社会转移) ( 3)家庭职能的转变要求发展专业社会工作。 (目前在中国,核心家庭已占普遍地位。这种家庭结构难以担负起赡老扶幼的责任,因而需要发展社会化的福利事业与项目)。 ( 4)邻里关系的衰弱需要发展专业社会工作。 改革以来,随着社会转型的加快,邻里关系迅速衰弱,使得人们对专业社会服务变得更加需要)。 12、转型时期中国中国社会工作提供的发展模式 ( 1)不同模式并存 ( 2)不同专

6、业的服务并存 ( 3)本土性社会工作的倚重 ( 4)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 13、仓 储救济(常平仓、义仓、社仓三种) 第三章 14、价值和社会工作的演化(待解) 15、什么是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 ( 1)社会价值:是整个社会所推崇的基本价值,是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基础层次,它对社会工作价值具有决定和导向作用。 ( 2)目标价值:是确定社会工作本身目标的价值,它受社会价值所规定。 ( 3)手段价值:是一种带有操作性的价值,它是从目标价值中派生和发展出来的 ,是它的具体实现。 ( 4)职业道德:是社会工作的伦理价值。 16、社会工作价值观与基本原则 ( 1)社会工作价值观:服务、社会公正、个人的尊严与价

7、值、 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性、诚信、能力。 ( 2) 基本原则:接纳、尊重、个别化、自觉权和知情同意、保密、不批判。 17、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内容 ( 1)社会工作者对案主的伦理责任 主要包括:尊重案主的权益、严守秘密、公平服务于案主、尊重案主的自我决定权、知情同意权、发掘案主的潜能等。 ( 2)社会工作者对工作机构的伦理责任 主要包括:督导、辅导、教育和培训,公私分明、信守机构的政策等。 ( 3)社会工作者对同事的伦理责任 主要包括:尊重、合作、咨询、保密、服务的转介、尊重同事的工作、共同执行守则等。 ( 4)社会工作者作 为专业人员的伦理责任 主要包括:实践能力、个人道德、约束不正当行为等

8、。 ( 5)社会工作者对社会工作专业的伦理责任 主要包括 :专业的完整性、对专业进行评估和研究、促进专业的发展等。 ( 6)社会工作者对全社会的伦理责任 主要包括:维护社会正义、促进社会福利 、公众参与、公共紧急事件、社会行动等。 伦理的特点: ( 1)案主的利益优化 ( 2)专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 ( 3)约束和鼓励并重 ( 4)权威性 社会工作实践中的伦理困境 ( 1) 目标冲突导致的困境 ( 2) 忠实冲突导 致的困境 ( 3) 责任冲突导致的困境 ( 4) 角色冲突导致的困境 ( 5) 利益冲突导致的困境 实践中坚持的原则 ( 1) 保护生命原则 ( 2) 完全平等和差别平等的原则 (

9、3) 自主和自由的原则 ( 4) 最小伤害原则 ( 5) 改善生活质量原则 ( 6) 隐私和保密原则 ( 7) 真诚原则(忠于案主、机构) 第四章 19、社会福利的涵义: 20、社会福利制度与社会工作的关系 社会福利制度 制度平台 给付系统 服务系统 专业设置 社会保障 社会工作 (给付评估) 直接服务 (专业服务) 间接服务 21、社会福利的模式 ( 1)普惠型:建立在高税收和高度政治 共识基础上的社会福利。 原则:普惠主义 对象:惠及所有公民 范围:涵盖了所有服务领域 目的:消除差别,建立公民之间得完全平等,从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整合。国家干预社会福利的角色是主导和控制性的,其有明显的

10、家长制色彩。 ( 2)剩余型 ( 3)混合型 第五章 22、人类行为的概念: 人类行为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要而采取某种方法去适应环境所表现出来的活动或反应。它是遗传、生理、心理、社会过程等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23、正常行为和非正常行为的划分标准 ( 1)统计规律:大多数人相似或一致的行为在 统计上就可以被认为是常态的,正常行为。否则就是异常行为。 ( 2)社会规范:个人行为符合当地的社会规则和价值观念,该行为就是正常的。 ( 3)行为适应标准:行为无法适应社会,出现社会化不足的问题则为非正常。 ( 4)个体的主观体验 24、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 1)个体必须适应环境 ( 2)社会

11、换境影响个人行为 ( 3)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不能脱离遗传禀赋的制约。 ( 4)人类行为能够改变社会环境。 ( 5)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影响力度并不是对等的。 25、人类各阶段的特点 阶段 特点 认知发展方面 态度 和 情绪方面 社会行为方面 心理方面 儿童期 注意力能够集中和持久。 记忆组织能力大大加强。 表达能力进一步增强。(此时思维的基本特点是“自我中心”和“万物有灵”) 儿童具有想象力,开始对事物产生恐惧和恐慌心理。 攻击行为开始产生并在 4 岁时达到高峰 ,以后随着沟通技巧的提高,次数逐渐减少。 感觉、动作、语言能力提高,开始表现出独立性和主动性。 具有自我体验能力。 具有一

12、定的角色扮演能力。 开始发展出利他主义行为。 青少年期 具备抽象思 维能力。 要求独立的自我意识非常强烈,但由于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往往陷入严 重内心矛盾。 开始集中学习未来事业发展所需的技能。 开始产生逆反心理。 开始努力发展自己独立的道德价值和规范,越来越多得摆脱习惯而按照自己的标准行事。 与同辈关系较亲密,与家庭渐渐疏远。(偏离行为的高发期。) 成年早期 生理机能保持在高水平,体力最好, 是人生的重要转折点,是奠定各项人 心智能力最强的时期,思维经历最旺盛。 生基础的阶段。 的敏捷性和精密性都比青少年期大大提高,具备了独立决策能力。 中年期 生理上走下坡路的时期身体各项功能开始衰退。 总体

13、来说,中年人心态趋于平和、沉稳、现实,对人生、社会、生活、事业去掉了很多不切实际的幻想。但也有个体差异。 老年期 生理机能明 显衰退。感知能力下降,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更差。 老年人的心理受其人格类型的影响。 26、社会支持理论 ( 1)发展历史 工具性的支持,情绪性的支持 ( 2)主要观点 A 概念:社会支持是有社区、社会网络、亲密伙伴所提供的感知和实际的工具性或表达性支持。(工具性支持:以人际关系作为手段以实现某种目标。表达性支持:个人情感宣泄,情绪性支持。) B 影响社会支持程度的因素(发展因素、个人因素、环境因素) ( 3)实务模式 社会服务 的作用 A 以其掌握的社会资源为案主提供

14、直接的帮助,以满足案主当前比较紧迫的需求。 B 帮助案主不足和扩展案主正式的社会支持网络。 27、生态系统理论 ( 1)社会生态系统(微观系统、中观系统、宏观系统) 。 ( 2)主要观点 A 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一种互惠性的关系。 B 个人意义是环境所赋予的。 C 个人问题是生活中的问题,对个人问题的理解和判定必须在其生存的环境中进行。 28、赋权理论 ( 1)核心:发掘其潜能 ( 2)基本假设 A 个人的无力感是由于环境的排挤和压迫而产生的。 受群体压迫的自我负面评价 受压迫群体 与外在环境互动过程中形成的负面经验。 宏观环境的阻碍是他们难以有效的在社会中行动。 B 社会环境中存在着直接和间接的阻碍,使他们无法发挥自己的能力,但是这种阻碍可以改变。 C 每个人都不缺乏能力,个人的能力是可以通过社会互动不断增加的。 D 案主是有能力、有价值的。 E 社工与案主是 一种合作性的伙伴关系。 ( 3)策略 A 个人层次:指个人感觉有能力去影响或解决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