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在新学期全体中层干部会议上的讲话胡 相 峰(2013 年 8 月 28 日)同志们:大家好!一个轻松愉悦的暑期过去了。在这个暑假里,有的老师刻苦钻研,辛勤为学;相关部门不辞辛苦,上下奔波,在许多方面又有新的斩获,特别是课题项目申报、招生就业、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基建、后勤维修、安全保卫、继续教育、数字化校园建设等又有了新的进展。今天算是新学期伊始,应该有新气象。今天在这里召开全体中层干部会议,向大家报告一下上学期工作情况,谈谈下半年办学思路和重点工作。一、上半年有关工作情况(一)党的建设。党的十八大精神学习贯彻深入开展,坚持立德树人, 积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在全校掀
2、起了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新高潮。作风建设年和群众路线教育活动重点推进。基 层组织建设与党建研究持续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升。宣传思想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有序开展。廉洁教育与党风廉政建设扎实有效。(二)教育教学。上半年,我们认真贯彻落实“高教三十条” ,始终坚持教学工作的基础性地位,紧紧抓住人才培养质量提高这个核心,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推动本科教学工程建设,加强专业与实践教学改革,加强了重点专业建设和专业设置管理,出台了相关管理办法,启动了 2012 年专业状态调查,初步完成2了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正式开始了“大 类培养” 试点。半年来,有 3 个专业顺利通过学士学位授权
3、评审,3 个项目顺利通过省“卓越工程师”中期检查,其中 电子信息工程 专业获评“ 优秀”等第,1个中心获批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 门课程获国家级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建设,1 门课程被教育厅推荐参加全国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评选,5 项教育成果获省级优秀教育成果一、二等奖,5 个课件获评省优秀多媒体课件,遴选增补校“十二五”立项 教材 27 部,并推荐 6 部教材参 评省重点教材。两个实验教学中心获批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增至 10 个。此外,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升,先后有 65 个项目获得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166 名学生通过国家职业资格鉴
4、定考试,6 篇论文和 1 个团队分获 2012 届全省优秀毕业论文(设计)二、三等奖和优秀团队奖,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全国旅游院校服务技能(饭店服务)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大赛、“ 青乐杯” 国际青少年琵琶比 赛和江苏省第四届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竞赛等比赛活动中获各类奖项近200 项。学生考研持续走好,今年全校考研上线 712 人,占考研报名学生总数的 47.3%,其中最终录取 502 人,占毕业生总数的11.7%。(三)学科建设。我们始终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紧紧围绕“一个突破 ”目标,认 真贯彻校第四次学科大会精神,大力加 强
5、学科内涵建设,有序开展校第四轮重点学科的建设工作,5 门学科全部顺利通过省重点学科中期检查(其中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获得优秀等第)。积极关注申硕动态,启动了专业硕士立项建设单位3验收迎评工作,完成了专业硕士点申报方案的起草工作,开展了硕士学位授予权申报方案的调研、起草和论证工作等。不断加强研究生教育培养,继续加强与江苏师范大学、宁夏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重点合作高校的联系,修订了淮阴师范学院与外校联合培养研究生实施办法等文件,建立了教育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完成了教育硕士实践教学方案的起草与论证工作,研究生导师增至 108 人,研究生培养水平不断提升。(四)科学研究。我们不断增强科研意识和科研
6、创新能力,召开了全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会议,出台了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计划(2013-2020 ),举办了淮河生态经济走廊高峰论坛,揭牌成立了淮扬文化传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淮河生态经济走廊发展研究院和淮扬文化研究院。切实加大重大项目和高级别奖项培育、申报力度,上半年累计申报各类纵向项目 452 项、各类评奖113 项, 成功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5 项、国家自科基金 10 项、国家 863 项目子课题 1 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 4 项、省社科基金项目(省市协作)1 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1 项、省科技支撑工业项目 1 项、省产学研前瞻性项目 1 项、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项目 2 项、省“
7、双创人才” 项目 1 项、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 29 项(其中重大项目 1 项)和淮安市社科类应用研究课题 14 项。纵向科研经费总额突破 1000 万,其中国家级科研经费总额突破 500 万。有序推进“2011 计划” ,“洪泽湖生态经济区现代农业与环境保护协同创新中心”获省“2011 协同创新中心”培育点立项建设后,已经顺利完成了中心发展规划的编制及自我论证,目前正积极准备参加省级论证。不断加强平台建设和服务地方工作,成功获得江苏高校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立项培育建设 1 项,顺4利完成了淮安市级项目、平台的中期检查和近 20 项产学研相关项目的验收鉴定。此外,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社
8、版)2012 年被人大复印资料、高校文科学术文摘转载 16 篇,在全国师范大学学报(含师院)排名第 30 位,较去年上升了 13 位;在全国 2315 种期刊里被转载总数排名第 543 位,比去年排名上升了 493 位,办刊质量进一步提高。(五)师资队伍。我们牢固树立人才是办学的第一资源意识,突出“ 高端化、年轻化、国际化”建设主题,不断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上半年,修订了校教师出国研究管理办法,遴选了2013 年度中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 41 人;引进和录用人员 38人,其中 A 类博士 14 人、B 类博士 4 人、 专业技术岗硕士 11 人、辅导员与管理人员 9 人;有 49 人通过高
9、级职称评审,其中正高12 人、副高 37 人、评聘中级职称 72 人。二级教授增加到 7 人。截止 6 月底,学校专任教师数量达到 1028 人,其中正高教师 12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 210 人。(六)内部管理。我们始终坚持依法治校,按照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要求,不断深化校院两级改革,完善了校院二级管理考核办法,拟 定了学校章程草案。积极推进人事制度改革,稳妥实施绩效工资改革,完成了校内绩效工资方案制定和第二轮岗位聘任工作,共计聘岗 1327 人(其中教师岗 835 人、管理岗 240 人、其他专业技术岗 127 人、工勤岗 125 人)。积极推进财务制度改革,完成了 2013 年财务预算,
10、开展了“教学经费 管理年活动” ,拟定了二级学院预决算和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草案。积极健全招投标管理制度,初步拟定了校集中采购实施细则草案,完成了 20 项采购的开标任务。积极推进后勤管理改革,支持后勤集团内部建设,5水电定额包干深入推进,初步完成了后勤实体社会效益考核办法等 30 余项制度协议的制修订工作。我们不断提升开放办学水平,巩固校际关系,增强校际往来,积极争取合作办学项目。上半年,聘请了 10 名外国文教专家来校任教,实现师生互访 8 批 46人次。继续教育工作稳步发展,2013 年注册新生 3341 人,圆满完成 53 名新疆籍高校毕业生岗前培训工作和各类省级培训1561 人次,办学效
11、益和社会效果不断提升。(七)学生工作。我们按照“大学工” 建设思路,不断完善学生工作的体制和机制,打造学院学生工作二级平台,有效维护了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上半年,集中开展了“ 科学学习,健康生活”主题教育活动、 “525 心理健康教育月”和“ 文明宿舍” 评比展示活动等, 选派 11 名辅导员参加了省级以上培训,组织团体心理辅导 16 次、接受个别咨询 300 人次,承办了全省高校周恩来班创建工作座谈会,教育厅副厅长朱卫国充分肯定了我校周恩来班创建活动。此外,我们还完成了陶欣伯助学金和泉海奖学金的续签工作,通过“ 奖、助、贷、勤、补、免”等各种手段,发放各类资助经费 2265.9 万元,惠及
12、15000 名学生。有 2 名学生事迹入选江苏省 2012 年度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风采录,15 个集体和 37 名学生荣获省级以上表彰,学校先后荣获了江苏省高校学生军事训练工作先进单位和江苏省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并连续三次被评为全省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八)招生就业。我们不断完善毕业生就创业工作管理机制,继续推进就创业工作“ 一把手” 工程,按照 “全程化、全员化、信息化、专业 化” 的要求,不断提高就业指导课 教学质量,提升就创业指导和服务水平。截至 7 月底,我校毕业生就业率达 86.78%,圆6满完成阶段性就业目标。切实稳定招生规模,拓展招生规模,提高外省招生数量,争取并实行
13、了“对口单 招” ,实施了“3+4”分段培养项目。在刚刚结束的 2013 年学校招生工作中,我校顺利实现预期目标,共录取本科生 5396 人。其中,专转本录取 380 人、对口单招录取 199 人;艺体类录取 669 人(含本三)、普通类录取4148 人(其中本二 3824 人、本三 282 人、新疆班 10 人、预科班转入 32 人)。录取分数线稳中有升,生源质量进一步提高。其中,提前批次中美术高于省控线 43 分,音乐高于省控线 56 分,体育男生高于省控线 29 分、女生高出 36 分;本二批次中文、理科高出省控线 6 分和 2 分;本三批次中文、理科分别以高出省控线 9分和 8 分。除
14、个别外省,所有批次录取的新生均为平行志愿一次性录满,继续保持了良好的招生态势。(九)基础建设。我们积极争取资源,注重开源节流,加强财务审计,上半年争取省专项财政到位资金 6350 万元,争取了信贷融资 3000 万元,完成各类审计项目 10 项,核减金额 92.49 万元。设备 与实验室软硬件建设投入不断加大,实验室建设水平和设备使用效益不断提升。特色馆藏、重点馆藏建设和服务特色研究能力增强,2 部古籍入选第三批江苏省珍贵古籍名录。校园信息化建设全面启动,初步完成了校园无线网络、中心机房改造和数据中心平台建设等的调研论证和方案起草工作。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投入 2000 万元进行了王营校区用
15、电用水改造,音乐楼建设完成主体验收,确保 10 月底前投入使用。后勤与安保水平不断提高,切实健全服务与安保体系,加大硬件设施投入和节能改造,上半年累计投入 300 余万元,完成了等 1000 余项修缮工程,学校先后被表彰为全国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学校和全省高7校后勤工作先进单位等。(十)民生工程。上半年,我们重点做好了淮师文华苑小区的建设和售房工作,整体工作稳中求进,得到了全体教职员工的高度肯定。为了做好售房工作,学校先后出台了选房手册等 10余项文件,采取批次选房、实时更新的计算机选房模式,克服解决了楼层价差、房屋切块、降级选房、署名互换、地热房源互换等一系列问题,确保了选房工作的实效性、透明性
16、和公正性。截至7 月底,淮师 文华苑 选房售房工作已顺利完成,整个小区共建住房 1152 套,销售 1080 套,学校回购 61 套。其中,180103 套和9058 套全部售出,160共 209 套售出 204 套、回购 5 套,140共 548 套售出 543 套、回购 5 套, 120234 套售出 183 套、回购 51 套。现在,教职工购房的公积金贷款担保办理等也已进入扫尾阶段。为了做好小区建设工作,基建部门努力克服时间紧、任务重、人手少和持续高温、对外协调等各种困难,保质保量地全速推进工程建设,所有楼盘已于 5 月底完成封顶,7 月底完成主体验收。目前,配电房、墙体保温材料和门窗等
17、已经招标完毕,室外管网、供水供电和绿化方案完成设计,地源热泵、消防、弱电、电梯、水电线路和电信管网、有线电视等生活配套设施正在全面进行,力争春节前全部交付使用。回顾 2013 年上半年,我们在各项工作中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与快速发的展高等教育形势相比,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求相比,与我校的“十二五 ”事业发展目标相比,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学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一是我们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思想有待进一步优化,办学特色需进一步彰显;二是教育教学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应用型专业有待进一8步转型,人才培养方案有待进一步落实;三是高层次人才的内培外引、国际化工程有待进一步推进;四是重
18、大项目和奖项有待进一步培育,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五是内部管理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管理与服务工作执行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希望全体中层干部要认真分析,总结经验,正视不足,查找原因,争取有新突破。二、学校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今年,是十二五规划制定以来的第三个年头,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成绩斐然,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但学校办学特色和优势仍不明显。2013 年是学校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一年,下半年尤为关键。就学校来说,有两件大事。一是要迎接第三次党代会,进一步规划好未来,办好学,是群众期盼,利益所系,要开好党代会,进一步明晰办学目标,细化办学举措。二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19、,要通过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加强制度的立改废工作,提高制度的时效性、协调性和科学性;加强作风建设,以工作作风推进大学文化建设,以先进大学文化容人,让人融,使人荣,使校荣。就校外来说,江苏是全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也是首个国家教育现代化试验区。在 2013 年全省高校领导干部暑期学习会上,提出要积极推动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此外,政府按照生均经费加绩效专项的方式不断增加高等教育投入,2012 年,省属高校生均财政拨款标准从 7600 元提高到 9000 元,“985”三期配套资金 18.6 亿元,累计安排了 34 亿元实施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安排 3 亿元启动高校协同创新计划,2013 年起每
20、年安排 3.6 亿元重点支持地方高校特色办学。良好的外部环境,政策上的支持,我校获得了一个难得的发9展机遇,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认识到,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也面临更加复杂的形势,面临着多方挑战,将再一次考验我们把握机遇和接受严峻挑战的能力。特别是同行同类院校的快速发展给学校带来的压力。同类型、同层次院校和其他省属高校在彰显学科特色、吸引拔尖人才、取得标志性成果、获取办学资源等方面各具比较优势,在办学核心竞争指标上你追我赶。愈加激烈的校际竞争趋势逼迫我校未来的发展必须一要向高水平发展,二要实现特色发展。这一方面需要苦练内功,另一方面也要用足外功。在我校的诸多项目中都可以看到外部资源的重要性和所起到的关
21、键作用。面对校际竞争压力,我们要敢于接受挑战,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和省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精神上来,把行动落实到学校建设发展目标上来,强化责任意识,明确工作重点,坚定信念,戮力同心,促进学校各项事业科学发展。三、新学期重点工作2013 年下半年学校党政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积极适应江苏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和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的新形势,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作风建设年活动,大力加强内涵建设,狠抓工作落实,促进五大提高,推动转型发展,确保圆满完成全年既定工作任务,为顺利实现学校“ 十二五” 事 业发展目标奠定坚实 基础。我们要咬定目标,优化思路,突破瓶颈,务求实效。要
22、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深入思考办什么样的大学、怎么办大学,深入思考我校的三步走目标、 “十二五” 规划中“一二五”的发展思路如何实现,采取什么样的办学举措来落实;要进一步加强发展战略研10究,加快内涵发展、转型发展、优势发展、特色发展、开放发展、创新发展的步伐。突破发展瓶颈,实现五大提高的思路与举措:第一,人才培养。 我们是教学型学校,教学是重头戏,也是全校的中心工作。我校实现的两个办学转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型是关键。为培养出更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已经多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不断推进“专业 招生、大类培养” 试点工作,旨在进一步扩大学生专业选择权,现在学生转专业很不平衡,除了家长职业
23、认知、社会需求等原因外,关键还是在于我们的专业建设水平。一是加快专业结构调整。一所学校的办学规模需要足够的专业来支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型也需要新专业来支撑。我校专业老化的问题已经很严重,要根据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加强新办专业建设,要建立专业淘汰和更新机制。二是加强课程建设。新的专业需要课程建设来支撑。课程建设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很难一蹴而就,需要学校加大投入,以精品课程、重点课程、网络课程立项建设方式,鼓励教师在课程建设上、在教学上投入精力;也需要各二级学院精心组织,任课教师潜心研究,多下功夫,不需要全面开花,先一个一个专业、一门一门功课、一项一项技能做起来,把某个专业、某门课程、某项技能做成示范,做成精品。三是加快教师转型。课程建设需要教师专业素质的转型和提高,作为传统文理院校,教师的转型提高任务很重,只有教师实现了转型, 专业才能转型;只有把课程建设好,才能培养出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