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考化学 总复习提纲 一、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常常同时发生。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伴随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物质的三态变化(固、液、气)是物理变化。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而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被破坏,分子本身发生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 有新物质生成 。 2物质的性质 (描述 性质的语句中常有 “能 ”“可以 ”等字 ) 物理性质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 。 化学性质 :
2、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如 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可燃性、热稳定性 。 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最密切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二)物质的分类 混合物 金属单质 单质 非金属单质 物质 稀有气体 酸性氧化物 纯净物 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其他氧化物 化合物 酸 无机物 碱 盐 有机 物 (缺) 3.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 (或由不同种物质组成 ) 例如,空气,溶液(盐酸、澄清的石灰水、碘酒、矿泉水)矿物(煤、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石灰石),合金(生铁、钢) 注意:氧气和臭氧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红磷和白磷混合也是混合物。 纯净物、混合
3、物与组成元素的种类无关。即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或混合物。 4.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例如:水、 水银、 蓝矾 (CuSO4 5H2O)都是纯净物 冰与水混合是纯净 物。名称中有 “某化某 ”“某酸某 ”的都是纯净物,是化合物。 5.单质:由同种(或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例如 :铁 氧气(液氧)、氢气、水银。 6.化合物:由不同种(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名称中有 “某化某 ”“某酸某 ”的是化合物。 7有机物(有机化合物):含碳元素外的化合物(除 CO、 CO2 和含碳酸根化合物外) 无机物(无机化合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
4、物以及 CO、 CO2 和含碳酸根的化合物 8.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a.酸性氧化物: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CO2 , SO2 , SO3 大部分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跟水反应生成同价的含氧酸。 CO2 + H2O= H2CO3 SO2 + H2O = H2SO3 SO3 + H2O= H2SO4 b.碱性氧化物: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CaO Na2O MgO Fe2O3 CuO 大部分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 BaO K2O CaO Na2O溶于水立即跟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其他碱性氧化物不溶于水,跟水不反应。 CaO+ H2O =Ca(O
5、H)2 BaO+ H2O =Ba(OH)2 Na2O+ H2O=2NaOH K2O + H2O=2KOH c.注意: CO和 H2O既不是酸性氧化物也不是碱性氧化物,是不成盐氧化物。 9.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酸溶液的小于 7 酸的名称中最后一个字是 “酸 ”,通常化学式的第一种元素是 “ ”,酸由氢和酸根离子组成 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 a.根据酸分子电离所能生成的氢离子的个数分为:一元酸( HCl、 HNO3 )、二元酸 ( H2SO4 、 H2S、H2SO3) 和三元酸 ( H3PO4) b.根据酸分子里有无氧原子分为 : 含氧酸 ( H2S
6、O4 , HNO3 , H3PO4 名称为 : 某酸 ) 无氧酸 ( HCl, H2S名称为 : 氢某酸 ) 鉴定酸(鉴定 H+)的方法有 :加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是酸溶液; 加活泼金属 Mg、 Fe、 Zn等有氢气放出 10.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碱通常由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溶碱有五种:钾 钙钠钡氨( KOH, Ca(OH)2, NaOH Ba(OH)2,氨水)它们的溶液无色。 有颜色的碱(不溶于水):红褐色的氢氧化铁( Fe(OH)3 )、蓝色的氢氧化铜( Cu(OH)2) 其他固体碱是白色。碱的名称通常有 “氢氧化某 ”,化学式的最后面是 “OH” 可溶性
7、碱的溶液大于, 紫色石蕊试液遇溶碱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遇溶碱变红色 鉴定可溶性碱溶液(鉴定 OH- ) : 方法一:加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加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是碱 . 方法二:加铁盐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加铜盐溶液有蓝色沉淀的是碱。 11.盐 :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第一种分类方法 : a.正盐(酸碱完全中和的产物,没有可电离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例如 NaCl、 Na2S ,KNO3 b.酸式盐(多元酸里的氢部分被金属取代,夹在中间) 例如 NaHCO3(碳酸氢钠 )、 Ca(HCO3)2 c.碱式盐(化学式的中间有 “OH”): u2( )2 3 (碱式碳酸铜) 第二种
8、分类方法 按盐中相同部分的离子称为某类盐:含碳酸根离子的盐称为碳酸盐、含硫酸根离子的盐称为硫酸盐、含硝酸根离子的盐称为硝酸盐、含铁离子的盐称为铁盐,等等。 12.酸碱指示剂(石蕊试液、无色酚酞)和: 酸溶液的小于 7(如盐酸、稀硫酸、硝酸),酸性越强 PH越小,酸性越弱 PH越大。 水、中性的硫酸盐、硝酸盐和盐酸盐溶液不能使指示剂变色,等于。不能使指示剂变色 ; 可溶的碱溶液大于。碱性越强 PH越大,碱性越弱 PH越小 13.酸碱盐溶解性口诀:钾钠硝铵溶 溶碱有五种 :钡钾钙钠氨 不溶氯化物 AgCl(白色沉淀 ) 不溶硫酸盐 BaSO4(白色沉淀) 碳酸盐只溶钾钠铵 口诀的含义:含有钾、钠、
9、硝酸根、铵根的物质都溶于水 溶于水的 碱有:氢氧化钡、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钠和氨水,其他碱不溶于水 含 Cl的化合物只有 AgCl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含 SO42- 的化合物只有 BaSO4 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含 CO32- 的物质只有含 K+ 、 Na+、 NH4+ 溶于水,其他都不溶于水 14.沉淀物中 AgCl和 BaSO4 不溶于稀硝酸, Fe(OH)3是红褐色沉淀, Cu(OH)2是蓝色沉淀 其他沉淀是白色(包括 Fe( OH) 2) 有以下常见的沉淀: Mg(OH)2 Al (OH)3 CaCO3 Ba CO3 Ag2 CO3 推 断题中,往沉淀物加稀硝酸:若讲沉淀
10、不溶解,则沉淀中一定有 AgCl或 BaSO4 ;若讲沉淀全部溶解,则沉淀中一定没有 AgCl或 BaSO4 ;若讲沉淀部分溶解,则沉淀中一定有 AgCl或 BaSO4 中的一种,且还有另一种可溶于稀硝酸的沉淀 。 (三)分子、原子、离子、元素和化学式 15.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总称元素。 原子的核电荷数 (即核内质子数 )决定原子或离子的元素种类。 大部分单个的元素符号表示:一种元素、该元素的一个原子、一种单质 但 H N O Cl等符号不 能表示单质,它们的单质是: H2 N2 O2 地壳中元素按质量分数由多至少前四位是: O氧 Si硅 Al铝 Fe铁。铝是地
11、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化学的 “语法 ”: “某分子 ”由 “某原子构成 ”。 “某物质 ”由 “某元素组成 ”或 “某某分子构成 ”(金属单质、稀有气体讲由某原子直接构成)例: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水由水分子构成。 1个水分子由 2个氢原子和 1个氧原子构成元素、物质都是宏观概念,只表示种类,不表示个数。不能说 “水是由二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 ”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 元素,下列粒子有相同的核电荷数: H 和 He CO、 N 和 Si O 、 S和 S2- OH 和 F 元素、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元素 组成 物质 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同类原子总称 构
12、构 成 成 构成 微观概念,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原子 分子 16粒子:如原子、离子、分子、电子、质子等,它们都是微观概念,既表示种类又可表示个数。 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金属单质和稀有气体由原子直接构成;非金属单质、非金属与非金属形成的共价化合物由分子构成,化合物中既有金 属元素又有非金属元素的离子化合物是由离子构成。 17.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子由原子构成, 例:个水分子由个氢原子和个氧原子构成 18.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注意: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的构成:原子由核外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原子核构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
13、电的中子构成。 在不显电性的粒子里: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注意: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原子 只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普通氢原子核中只有质子无中子,氢原子的原子核就是一个质子。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为更小的粒子 -原子,原子不能再分。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而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被破坏,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和原子的质量都不变。 19原子团: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原子构成,在化学反应中通常以整体参加反应的原子集团 常见的原子团: SO42- CO32- NO3-
14、OH- MnO4 MnO42 ClO3 PO43- HCO3- NH4碳酸氢根( HCO3-)硫酸氢根( HSO4-)磷酸氢根( HPO42-)磷酸二氢根( H2PO4-) 注意:原子团只是化合物中的一部分,不能脱离物质单独存在,因此含原子团的物质必定有三种或三种以上元素,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含原子团。原子团在化学反应中可再分为更小的粒子原子。 20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带正电的离子叫阳离子;带负电的离子叫阴离子。 离子里: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带电量 离子符号的写法:离子的电荷数标在右上角,电荷的数值等于它对应的化合价 阳离子 :Na Mg2 Al3 、 + NH4+、 Fe2+ F
15、e3+ Ca2+ 阴离子 : OH S2 F2 Cl- SO4 2- CO32- NO3 MnO4 MnO42- ClO3 21.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核外电子按能量由低到高从里往外排,第一层最多容纳个电子, 第二、三层最多容纳个电子。 按顺序背诵:质子数从 18的元素符号和名称:氢氦锂铍硼 碳氮氧氟氖 钠镁 铝硅磷 硫氯氩 22稳定结构:最外层电子数是 8(只有一层的为 2)的结构。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最密切,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最外层电子数小于时,易失去最外层所有电子,成为阳离子;(通常是金属元素) 最外层电子数多于 4时,易得到电子使最外层电子数变为
16、8,成为阴离子(通常是非金属元素) 最外层电子数与化合价的关系:(元素的最高正价等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最外层电子数小于时,最外层电子数就是元素的化合价(正价); 最外层电子数多于时,最外层电子数元素的化合价 23. 化学式的写法: 单质的化学式:大部分单质的化学式只用单个的元素符号, 下面几种元素的单质不能只用单个的元素符号表示,须注意: 氢气 H2 氧气 O2 氮气 N2 氯气 Cl2 氟气 2 溴( Br2 ) 碘( 2 )臭氧 O3 化合物的化学式写法与读法的一般关系: “倒写倒读 ”。 化合价与化学式(交叉法确定化学式:正价在前负价在后,约简化合价,交叉) NH3、有机物如 CH4
17、等化学式是负价在前正价在后。 同种元素可以有不同的化合价 硝酸铵( NH4 NO3 )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前 N 3价 ,后 N 5价。 24元素的化合价:一种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与另一种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化合的性质。 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 a 价的钙元素 价的氧元素 2 水中氢元素化合价是价 背诵化合价口诀: 价钾钠银铵氢, 价钡钙镁铜汞锌 二三铁、二四碳, 三铝四硅五价磷, 氟、氯、溴、碘价 氧硫要记清。 氢氧根、硝酸根( OH、 NO3 )价, 硫酸根、碳酸根( SO4 、 CO3 ) -2价, 化合物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单质元素化合价是零。 注:铵是 NH4原子团; 2价的铁叫
18、“亚铁 ”; +1价的铜叫 “亚铜 ” 无氧时 S为 -2价,跟氧结合时 4或 6价。 SO32原子团叫 “亚硫酸根 ” 无氧时 Cl为 -1价,跟氧结合时 1、 +3、 +5或 +7价 25.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碳 -12)质量的 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数值,是该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12 (相对原子质量是个比,单位为 1)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中子数 26. 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 分解反应: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 置换反应: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
19、种化合物的反应 溶液里的置换反应必须符合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至弱: Ba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按顺序背诵) 钡 钾钙钠镁铝 锌铁锡铅(氢) 铜汞银铂金 金属位置越靠前的活动性越强,越易失去电子变为离子,反应速率越快 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酸里的氢,排在氢后的金属不能置换酸里的氢,跟酸不反应; 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 排在后面的金属跟 排在前面的金属的盐溶液不反应。 注意:单质铁在置换反应中总是变为 2价的亚铁 等质量金属跟足量酸反应,放出氢气由多至少的顺序按相对原子质量
20、 /化合价由小到大排列: Al( 9) Mg( 12) Ca( 20) Na( 23) Fe( 28) Zn( 32.5) K(39) 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复分解反应前后各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都保持不变。) 注意事项: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要考虑是否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 有沉淀生成的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中不 能同时有难溶于水的物质。 初中化学只有碳酸盐跟酸反应有气体生成 中和反应:酸跟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27我国古代在化学方面的杰出贡献主要有:造纸术、火药、烧瓷器 28.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或得到氧的化学
21、反应),不是一种基本反应类型。 缓慢氧化:缓慢进行不易被人觉察的氧化反应。如铁生锈、呼吸作用、食物腐败 燃烧必备的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自燃:由缓慢氧化积聚的热量引发的自发燃烧。白磷着火点低 ,易自燃 ,要放在水中密封保存。 还原反 应:物质失去氧的反应。(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不是基本反应类型) 还原剂:在化学反应中得到氧的物质。常用的还原剂有 H2 、 CO、 C等,具有还原性。 29.催化剂(触媒): 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 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注意:二氧化锰只是在氯酸钾
22、分解的反应里作催化剂,在其他反应里可能不是催化剂 30. 书写化学方程式 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种类、各类原子的数目和原子的质量都不变)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化学式写正确,方程式要配平,条件箭头要标明。 遵守二原则:一是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不能随便臆造化学反应和化学式; 二是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两边的各种原子数目必须相等 (四)溶液、溶解度 3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在溶液里的反应,一般是溶质参加反应) 32溶质:被溶
23、解的物质叫溶质(可以是气体、 液体或固体),但没有溶解的物质不是溶液的一部分,不能认为是溶质。例: 20时, 50克食盐放入 100水中,没有溶解的 24克食盐不是溶质,不是溶液的一部分 33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溶剂通常是液体,不指明溶剂的溶液其溶剂是水。 34饱和溶液:在一定的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蒸发溶剂有晶体析出,剩余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35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注意: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同种溶质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
24、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 36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一般情况下:向饱和溶液加溶剂或升高溶液温度可使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向不饱和溶液加溶质、降低溶液温度、蒸发溶剂可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加溶质降低溶液温度蒸发溶剂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加溶剂升高溶液温度 37固体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 100克溶 剂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 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关键词:一定的温度 100克溶剂 达到饱和状态 溶质质量) 38溶解度曲线: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大部分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但 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小,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
25、高而减小。 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39固体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溶解性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溶(或不溶) 20的溶解度(克) 10 1 10 0.01 0.01 常见难溶于水的物质有:大部分金属、金属氧化物、 BaSO4、 AgCl、 CaCO3等碳酸盐 40混合物的分离:把混合物里的各种物质分开,得到混合物中每一组分的纯净物。 常用的物理方法有:溶解、过滤、结晶等 化学方法是:通过化学反应,使某些组分变为与原物质不同状态的物质而分开 41结晶:从溶液里得到有一定几何形状的晶体的过程叫结晶。 结晶方法:蒸发溶剂结晶(适用于溶 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的固体,如 NaCl)从盐水
26、中得 NaCl固体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结晶(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固体,如硝酸钾)此方法还可分离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物,得较纯的硝酸钾晶体。 (五)电离 42溶液的导电性:物质溶于水发生电离使溶液能导电。(纯水、固体酸碱盐不导电) 43电离:物质溶于水时,离解成可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叫电离。 注意 电离是自发的过程,不须通电。在溶液里所有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和所有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相等,所以溶液不显电性。但阳离子的个数不一定等 于阴离子的个数 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注意:离子电荷数等于它对应的化合价数值原子团不能拆散 ( ) 二、元素及其化合物 (一)水 1.水、蒸馏水
27、是纯净物、化合物和氧化物。矿泉水、海水、河水、糖水和盐水属于混合物 。 2. 污染水质的因素:工业生产中的 废渣、废水、废气 (即 “三废 ”)和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流。 3.电解水实验(水中加少量硫酸或 NaOH,增强水的导电性) 水通电(正极 O2 负极 H2 ,体积比 1:2) 通电 2H2O 2H2 O2 证明物质里是否含水方法:白色的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色 (二)空气 4.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氮气 78%,氧气 21%,稀有气体 0.94%,CO2 0.03% 5.环境污染知识:排放到空气中的气体污染物较多的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 6
28、.测定空气成份或除去气体里的氧气,要用易燃的磷,磷燃烧后生成固体,占体积小易分离。 不能用碳、硫代替磷。碳、硫跟氧气反应生 成气体,难跟其他气体分离。 (三)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7.氧气的物理性质: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略大。液氧、固态氧淡蓝色。 8.氧气的用途:气焊、航天、潜水、登山、医疗、液氧炸药、炼铁、炼钢 9.氧气的化学性质:支持燃烧,有助燃性。可供呼吸用,是常用的氧化剂。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O2可使带火星的木条的木条复燃) 点燃 C+O2=CO2 现象: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硫在空气中燃烧,硫在氧气中燃烧 点燃 S+O2=SO2 硫在空气里燃 烧发出微弱的淡
29、蓝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 在氧气里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 磷在空气中燃烧 点燃 4P + 5O2=2P2O5 现象:发出白光,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 白磷着火点低 ,易自燃 ,要放在水中密封保存,可隔绝空气,防止它自燃。 镁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 点燃 2Mg + O2 =2MgO 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 固体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点燃 3Fe + 2O2 = Fe3O4 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热量 此实验必须先在集气瓶里装少量水或在瓶底铺一层细砂 ,防止溅落的熔化物使瓶底炸裂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点燃爆
30、鸣气 ) 点燃 2H2 + O2=2H2O 现象:纯净的氢气在空气里安静地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不纯的氢气点燃会爆炸 蜡烛在氧气里燃烧得更旺,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瓶壁内 有水珠。向瓶内倒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加热碱式碳酸铜 (俗称铜绿) Cu2 (OH)2 CO3 2CuO H2 O CO2 (现象:绿色粉末变黑色,管壁有水珠,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四)氧气的制法: 10工业制取氧气的方法: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此变化是物理变化,不是分解反应 实验室制取氧气反应原理: 加热高锰酸钾 2KMnO4 加热 K2 MnO4 + MnO2 + O2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
31、锰的混合物 2KClO3 2KCl + 3O2 双氧水和二氧化锰 2H2O2 2 H2O + O2 实验室制取氧气注意事项: 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因加热时药品所含湿气变为水蒸气,至管口冷凝成水滴而倒流,使试管破裂);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当气泡连续地较均匀地放出后再收集(因为开始放出的气泡不纯,含有空气)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时,应先撤去导管,后停止加热(防止水倒吸入试管 ,导致热的试管破裂。)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装置应该用分液漏斗 ,用 “压气法 ”检查气密性。 其他生成氧气的反应: 水通电(正极 O2 负极 H2 ,体积比 1:2) 2H2 O通电 2H2
32、 O2 加热氧化汞 2HgO 2Hg O2 (五)氢气的性质和用途 11氢气的性质 ()物理性质:密度最小的气体,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 : 可燃性: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2H2 O2点燃 2H2 O 现象:纯净的氢气在空气里安静 地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不纯的氢气点燃会爆炸,所以点燃氢气前一定要先检验氢气的纯度。 还原性:氢气还原氧化铜 H2 CuO Cu H2 O 现象:黑色氧化铜逐渐光亮的红色的铜,管壁有水珠产生 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注意事项: “酒精灯迟到早退 ”,即开始时要先通入氢气后加热(目的是排净管内空气,防止氢气与管内空气混合受热发生爆炸);实验结束时要先停止加热,继续通入
33、氢气至试管冷却(防止生成的铜受热被氧化成 CuO) ( 3 )氢气的用途:充气球,冶炼金属,高能燃料,化工原料 12 生成氢气的反应(实验室制取 H2最常用的试剂是:锌粒和稀硫酸,也可用) 锌粒和稀硫酸反应 Zn H2 SO4 ZnSO4 H2 铁和稀硫酸反应 Fe H2 SO4 FeSO4 H2 镁和稀硫酸反应 Mg H2 SO4 MgSO4 H2 铝和稀硫酸反应 2Al 3H2 SO4 Al2(SO4)3 3H2 锌粒和盐酸反应 Zn 2HCl ZnCl2 H2 铁和盐酸反应 Fe 2HCl FeCl2 H2 镁和盐酸反应 Mg 2HCl MgCl2 H2 铝和盐酸反应 2Al 6HCl
34、2AlCl3 3H2 (六 )铁的性质 13.铁的物理性质:有银白色金属光泽的固体,有良好的延性和展性,质软,是导体 铁的化学性质: ()铁跟氧气反应 铁在潮湿空气里(既有 H2O又有 O2时)易生锈,铁锈是混合物,主要成分是氧化铁 Fe2 O3 防锈方法:在铁表面涂一层保护膜(如涂漆或油);镀锌等金属或烤蓝 铁在氧气里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热量 () 铁可跟酸和排在铁后的金属的盐溶 液发生置换反应(反应后溶液呈浅绿色) 铁跟硫酸铜溶液反应(现代湿法冶金的先驱)化学方程式: Fe CuSO4 Cu FeSO4 现象:铁丝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的铜 , 反应后溶液
35、呈浅绿色 铁跟硫酸反应 Fe H2 SO4 FeSO4 H2 铁跟盐酸反应 Fe 2HCl FeCl2 H2 现象 :有气泡生成 ,反应后溶液呈浅绿色(铁有两种离子:铁离子 Fe3+ 亚铁离子 Fe2+) 铁元素有三种氧化物:氧化铁 Fe2O3 氧化亚铁 FeO 四氧化三铁 Fe3O4 14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 金,区别是含碳量不同,生铁的含碳量高,钢含碳量低。 合金:金属与金属(或非金属)熔合而成,具有金属性质的混合物。(纯净物不是合金) (七 )单质碳的性质 15金刚石和石墨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两种不同的单质,它们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它们的物理性质差别大的原因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16碳的
36、化学性质跟氢气的性质相似 (常温下碳的性质不活泼 ) 可燃性: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C O2 CO2现象: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碳燃烧不充分(或氧气不充足) 2C O2 2CO 还原性: 木炭高温下还原氧化铜 C 2CuO 2Cu CO2 现象:黑色物质受热后变为亮红色固体, 同时放出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试验注意事项 :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因加热时生成的水蒸气至管口冷凝成水滴而倒流 ,使试管破裂);实验结束时,应先把导管从石灰水里移开,然后再熄灭酒精灯(防止石灰水倒吸入试管,导致热的试管破裂。) 木炭高温下还原氧化铁 3C 2Fe2 O3 4Fe 3CO2 ( 氢气跟不反应 ) 高温条件下 碳还原二氧化碳生成一氧化碳 C CO2 2CO C 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2CO O2 2CO2 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三种物质间的转换关系: CO2 CO (八)二氧化碳的性质 17.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可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大。加压降温易变为固体 “干冰 用途:灭火,温室里作肥料,干冰用于致冷和人工降雨,化工原料 18.二氧化 碳的化学性质 跟水反应:二氧化碳通入水中生成碳酸 CO2 H2 O H2 C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