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选择题.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196119 上传时间:2018-12-19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36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习题选择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习题选择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习题选择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习题选择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习题选择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库绪论一、单选题:1、当人类即将迈入 21 世纪的时候,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内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结果位列榜首的是()A 休谟 B 爱因斯坦 C 马克思 D 康德2、马克思主义是()A 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B 人民大众思想的科学体系C 革命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D 革命政党思想的科学体系3、狭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 马克思创立的学说 B 马克思恩格斯时代的学说C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D 正在实践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4、广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 马克思恩格斯时代的学说 B 马克思恩格斯时代创立的学说C 马克思恩格斯创

2、立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D 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并由其继承者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5、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A 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 B 从狭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C 特指的马克思主义 D 泛指的马克思主义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是()A 科学技术的发展 B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C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日益激化 D 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7、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是()A 科学技术的发展 B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C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日益激化 D 机器大工业生产的发展8、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在思想和文化方面主要批判地继承、吸收了那些学说的理合思想(

3、)A 英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德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B 德国古典哲学、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C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D 法国古典哲学、德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9、德国古典哲学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A 黑格尔和费尔巴哈 B 康德和黑格尔 C 康德和费尔巴哈 D 谢林和费希特10、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A 威廉配第和亚当斯密 B 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 C 大卫李嘉图和西斯蒙第 D 亚当斯密和凯恩斯11、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代表是()A 法国的昂利圣西门、沙尔傅立叶和英国的罗伯特欧文B 英

4、国的昂利圣西门、沙尔傅立叶和法国的罗伯特欧文C 德国的罗伯特欧文、昂利圣西门和英国的沙尔傅立叶D 德国的昂利圣西门、沙尔傅立叶和英国的罗伯特欧文12、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能实现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是因为他们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思想文化优秀成果,创立了() A 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 B 科学唯物主义和资本论 C 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学说 D 科学社会主义和资本论13、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思想文化优秀成果,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从而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A 伟大发展 B 伟大革命 C 伟大发现 D 伟大发明14、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 实事求是,理

5、论联系实际 B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C 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D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215、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A 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B 最崇高的社会理想C 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D 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6、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A 致力于实现以共产党人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B 致力于实现以共产党人为主体的最广大劳动群众的根本利益C 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D 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所有现实的人们的根本利益17、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的()A 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B

6、最崇高的社会理想C 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D 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8、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A 理论品质 B 理论方式 C 实践品质 D 实践方式19、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马克思主义()A 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B 最崇高的社会理想C 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D 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0、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这是马克思主义()A 最伟大最崇高的理想 B 最伟大最崇高的实践 C 最崇高的社会实践 D 最崇高的社会理想21、

7、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是()A 理论联系实际 B 理论联系工作C 理论联系学习 D 理论联系思想二、多选题:1、当人类即将迈入 21 世纪的时候,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内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结果位列榜首的是马克思。这说明下列哪些观点是正确的:() () () () ()A 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是错误的 B 社会主义“终结论”是错误的C 马克思主义具有无穷的思想魅力 D 马克思主义虽然产生于欧洲,却跨越欧洲影响了全世界E 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2、当人类即将迈入 21 世纪的时候,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内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结果

8、位列榜首的是马克思。这说明下列哪些观点是错误的:() () () () ()A 马克思主义“过时论” B 社会主义“终结论”C 马克思主义具有无穷的思想魅力 D 马克思主义虽然产生于欧洲,却跨越欧洲影响了全世界。E 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3、马克思主义() () () () ()A 是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 B 虽然诞生于 19 世纪的产物,但没有停留于 19 世纪C 虽然产生于欧洲,却跨越欧洲影响了全世界D 是人类所获得的终极真理E 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4、马克思主义() () () () ()A 是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 B 虽然诞生于 19 世纪的产物,但没有停留于 19 世

9、纪C 虽然产生于欧洲,却跨越欧洲影响了全世界D 对于已经发展了 160 多年后的今天已难以适应了E 即使在今天,也当之无愧地称得上博大精深5、马克思主义的内容() () () () ()3A 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等诸多领域B 包括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C 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 D 称得上是博大精深的E 已难以适应发展了世界形势6、马克思主义的内容() () () () ()A 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等诸多领域B 包括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C 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 D 是人类所获得的终极真理E 对当今世界仍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7、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

10、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 () () ()A 马克思主义哲学 B 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C 科学社会主义 D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E 无产阶级专政学说8、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吸收人类在 19 世纪所创造的思想文化优秀成果,这些优秀成果包括() () () ()()A 德国古典哲学 B 法国古典经济学 C 英国古典经济学D 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E 德国的空想社会主义9、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是因为他们在 19 世纪 4060 年代,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思想文化优秀成果并发现了() () () () () A 历史唯物主义 B 科学唯物主义 C 劳动价值论 D 资

11、本论 E 剩余价值学说10、马克思主义这一革命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赢得了世界历史性的意义,是因为() () () () ()A 它抛弃了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B 它并没有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C 它吸收和改造了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D 它吸收和改造了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东西E 它离开世界文明大道创造和发明了人类思想和文化中所没有的东西绪论 参考答案(选择题)一、单选题1C 2A 3C 4D 5A 6B 7C 8C 9A 10B 11A 12A 13B 14B 15D 16C 17C 18A 19A 20D 21A二、多选题1ABCDE 2AB 3ABCE 4ABCE

12、5ABCD 6ABCE 7ACD 8ACD 9AE 10BC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选题:1、世界观是()A 人们对世界的科学看法 B 人们对哲学的科学看法C 人们对整个哲学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D 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2、方法论同世界观一般是()A 统一的 B 不统一的 C 相反的 D 矛盾的3、哲学是()A 系统化、科学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B 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C 科学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科学化、理论化的方法论D 系统化、科学化的世界观,又是系统化、科学化的方法论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关系

13、问题C 认识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D 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关系问题5、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如何回答()4A 世界的运动和发展问题 B 世界的统一性问题C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 D 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6、否认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的哲学是()A 唯心论 B 不可知论 C 诡辩论 D 二元论7、彻底的唯心主义者都认为()A 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B 世界是不可认识的C 人们只能认识现象,不能认识本质 D 认识是消极被动的反映8、客观唯心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A 客观存在的 B 人的意识创造的C 由神或客观精神创造出来的 D 由物质和精神两个本原构成的9、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 A 万

14、物皆备于我 B 存在就是被感知C 生死由命,富贵在天 D 心外无物10、主、客观唯心主义的共同之点是()A 都承认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产物 B 都承认世界是客观精神的产物C 都否认世界的物质性 D 都否认世界是运动的11、 “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这是()A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 不可知论观点 D 二元论观点12、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A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B 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C 个人与群众的关系问题D 英雄史观与群众史观的关系问题13、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在回答()A 世界是怎样存在的问题上对立的两种观点B 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上对立的

15、两种观点C 世界是怎样被认识的问题上对立的两种观点D 世界是怎样被改造的问题上对立的两种观点14、 “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这种观点属于()A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B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C 庸俗唯物主义物质观 D 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15、作为概念, “物质本身是纯粹的思想创造物和纯粹的抽象” 。这一观点是()A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 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16、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 真实性 B 客观性 C 物质性 D 客观实在性17、从动物心理发展到人的意识的决定性环节是()A 手脚分工 B 语言的产生

16、C 社会的出现 D 劳动18、劳动在人类意识产生过程中起了决定作用,这是因为劳动 ()A 使自然环境发生了变化 B 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C 为人类提供了生活资料 D 使人更好地适应自然19、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 ( )A 意识是沟通主观和客观的桥梁B 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桥梁C 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而它的内容是主观的D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它的形式是主观的20、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种观点是()A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B 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C 唯意志主义观点 D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21、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

17、的理论意义,其表现之一是指明了物质对于意识的()5A 独立性、根源性 B 客观性、唯一性C 实在性、唯一性 D 相对性、变动性22、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其表现之一是()A 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B 坚持了直观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C 坚持了抽象的能动性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D 坚持了直观的能动性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23、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其表现之一是()A 体现了唯物论和自然观的统一 B 体现了唯物论和方法论的统一C 体现了唯物论和历史观的统一 D 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24、马克思主

18、义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其表现之一是()A 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世界观的统一B 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C 体现了唯物主义实践观与唯物主义世界观的统一D 体现了唯物主义实践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25、观念的东西对物质的东西的关系表现在 ( )A 观念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B 两者是根本对立的、互不相容的C 观念是现实事物的创造主 D 两者是统一的,没有区别的26、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这是对运动的()A 唯心主义理解 B 直观唯物主义理解C 辩证的唯物主义理解 D 庸俗唯物主义理解27、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是 ( )A 客观唯心论的观点 B 形而上学的观点

19、C 一切唯心主义的观点 D 主观唯心论的观点28、运动是物质的( )A 根本属性 B 唯一特性 C 外部现象 D 内部本质29、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 ( )A 客观唯心论的观点 B 形而上学的观点C 庸俗唯物论的观点 D 主观唯心论的观点30、唯物辩证法认为运动是指 ( )A 物体在空间的位置移动和数量的增减B 从物理运动到生物运动的转化C 宇宙间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D 客观事物的前进上升的过程31、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 ( )A 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 绝对和相对的关系C 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D 一般和个别的关系32、社会运动的物质承担者是 ( )A 社会精英 B 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C 在一定

20、生产方式下活动着的人 D 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体33、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这句话说明了 ( )A 物质和运动的统一 B 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C 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 D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34、时间和空间是 ( )A 物质的两种属性 B 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C 整理认识材料的工具 D 感觉系列调整了的体系35、空间是指 ( )A 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 B 运动着的物质的持续性B 运动着的物质的顺序性 D 运动着的物质的位置36、空间的特性是 ( )A 一维性 B 二维性 C 三维性 D 多维性637、把时间和空间看成是人类感性直观中的先天形式,这是 ( )A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 二

21、元论观点C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 机械唯物论观点38、能够证明时间、空间是绝对和相对的统一的自然科学理论有 ( )A 引力场、电磁场理论 B 原子结构学说C 欧氏几何学 D 爱因斯坦相对论39、形而上学的“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的错误在于否认 ( )A 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 B 时间空间的有限性C 时间和空间同运动着的物质相联系 D 时间和空间的不变性40、古诗云:“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几千年。 ”这是用神话形式说明时间 ()A 是客观的 B 是有限的 C 是可知的 D 是相对的41、列宁关于“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的说法( )A 夸大了意识的作用 B

22、 正确地指出了意识的能动作用C 具有唯意志主义的倾向 D 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42、下列说法中,那一种说法指明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A 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 B 人类社会不同于自然界C 人类社会脱离了自然界 D 人类社会高于自然界43、下列说法中,那一种说法指明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A 人类实践活动是有意识指导的 B 人类实践活动是物质性活动 C 人类实践活动是有创造性的 D 人类实践活动是有目的性的44、下列说法中,那一种说法指明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A 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变化发展的 B 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统一体C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

23、展的基础 D 生产方式的性质决定社会形态的性质45、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 ( )A 世界是物质的 B 世界是精神的 C 世界是统一的 D 世界是发展的46、世界的统一性在于 ( )A 它的存在性 B 它的物质性 C 它的可知性 D 它的矛盾性47、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 ( )A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没有反作用B 意识决定物质,物质对意识有能动作用C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也决定物质D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48、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是 ( )A 庸俗唯物论 B 辩证的唯物论 C 机械唯物论 D 朴素唯物论49、坚持世界是多样性统一的观点是 ( )A 形而上学唯物论 B 辩证的唯物论

24、 C 折衷主义 D 二元论50、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A 物质性 B 客观性 C 现实性 D 可知性5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指()A 自然界的客观实在性 B 人类社会的客观实在性C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客观实在性 D 人类认识世界的客观实在性52、马克思主义所说的实践是指( )A 人们的一切活动 B 人们能动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C 人们的日常生活活动 D 人们的精神活动活动753、人类实践的水平、广度、深度和发展过程,都受着客观条件的制约和客观规律的支配,这表明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A 被动性 B 历史性 C 物质性 D 能动性54、人类的实践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这说明实践活动具

25、有()A 被动性 B 历史性 C 物质性 D 能动性的55、人类实践从一开始就是社会地进行的,任何个人活动都不能离开社会的联系。实践的这种社会性决定了它的()A 被动性 B 历史性 C 物质性 D 能动性56、人类存在的方式是()A 社会活动 B 社会生产 C 社会斗争 D 社会实践57、人类社会是人们在特定的物质资料生产基础上相互交往共同活动形成的()A 各种关系的有机系统 B 一定的社会共同体C 经济、政治共同体 D 一定的人群共同体58、理解人与自然关系、人与自然统一的关键是()A 科学的理论 B 正确的自然观C 正确的历史观 D 正确的实践观59、人类的实践内在地包含着三重关系,即人与

26、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其意识的关系,而这些关系又构成了()A 物质的社会关系 B 思想的社会关系 C 复杂的社会关系 D 基本的社会关系60、人们通过实践活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人自身,形成了()A 社会的物质生活 B 社会的政治生活C 社会的精神生活 D 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61、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社会发展不过是人的实践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中展开的过程。这说明实践构成()A 社会的时间状况 B 社会的空间状况C 社会的现实状况 D 社会发展的动力62、全部社会生活()A 在本质上是真实的 B 在本质上是客观的C 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D 在本质上是实践的63、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27、 )A 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B 辨证否定的观点C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 对立统一的观点64、辩证联系的含义是 ( )A 概念之间的相互判断、推理等逻辑关系B 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互相影响和互相制约C 事物发展过程中直接的本质的必然的关系D 事物或现象之间界限的不确定性65、唯物辩证法讲的联系存在于()A 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 B 各事物之间C 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 D 一事物与他事物之间66、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 )A 事物数量的增加或减少 B 事物的简单重复和循环C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D 物体的位置移动和场所的变化67、唯物辩证法认为,新旧事物区别

28、的根本标志在于 ( )A 它们出现时间的先后 B 它们在形式上是否新颖C 它们是否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 D 人们是否认可它们68、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在于 ( )A 是否整体地看问题 B 是否承认事物在运动C 是否承认事物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D 是否承认事物的变化不仅有量的增减而且有质的变化69、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8A 对立统一规律 B 质量互变规律C 否定之否定规律 D 联系和发展的规律70、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 )A 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B 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C 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D 事物发展的全部内容71、辩证矛盾的含义是( )A 事物内部和事物

29、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B 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交叉关系C 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冲突关系 D 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依赖关系72、辩证矛盾的两个根本属性是指( )A 矛盾范畴内容的客观性与形式的主观性 B 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平衡性C 矛盾的同一性与矛盾的斗争性 D 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73、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的()A 相互离异、相互排斥 B 相互反对、相互否定C 相互分离、相互转化 D 相互依存、相互渗透74、在自然界,没有上,就无所谓下;在社会中,没有先进,就无所谓落后;在认识中,没有正确,就无所谓错误。这说明( )A 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的 B 矛盾双方是相互渗透的C

30、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的 D 矛盾双方是相互转化的75、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的( )A 相互依存、相互联系 B 相互离异、相互排斥C 相互渗透、相互转化 D 相互吸引、相互贯通76、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关系是( )A 本原和派生的关系 B 主要和次要的关系 C 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D 根据和条件的关系77、矛盾的斗争性和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是()A 相互结合共同起作用的 B 各自分别起作用的C 同一性先起作用 D 斗争性先起作用78、从哲学上讲,和谐包含着()A 矛盾双方的绝对同一 B 对矛盾的否定或排斥C 在排除矛盾中实现同一 D 包容万物的“和而不同”79“任何个别

31、(无论怎样)都是一般” 。这句话的正确含义是()A 特殊性就是普遍性 B 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C 普遍性是特殊性的总和 D 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80、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指()A 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关系 B 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的关系C 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 D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关系81、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A 坚持均衡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B 坚持均衡论和一点论的统一C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D 坚持两点论和一点论的统一82、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又注意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32、建设、民主法制建设以及其他工作。这种做法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A 认识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B“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C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原理 D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统一的原理983、世界上各种事物千差万别的内在根据是()A 矛盾 B 普遍矛盾 C 特殊矛盾 D 矛盾双方的又统一又斗争84、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A 矛盾中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 B 矛盾体系中处于被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过程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C 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D 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过程起决定作用的矛盾85、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A 同一性

33、和斗争性的关系 B 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C 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D 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86、下列观点中反映规律的根本特点的是()A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B 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C 不废江河万古流 D 人定胜天87、马克思说:人在“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 。这段话说明意识活动具有()A 创造性 B 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C 目的性和计划性 D 导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88、列宁说:“世界不会满足人,人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来改变世界。 ”这说明意识活动具有()A 创造性 B 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C 目的性和计划

34、性 D 导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89、意识既有对当前的反映,又有对过去的追溯和对未来的预测,可以超越特定时空的限制。这表明意识活动具有()A 创造性 B 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C 目的性和计划性 D 导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90、在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问题上,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A 规律是死的,人是活的 B 规律是客观的,人是无奈的C 规律是可以改变的 D 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是可以改变的91、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这说明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应当()A 按客观规律办事 B 通过实践这一基本途径C 依赖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D 具有更多的创造性二、多选题:1、从

35、世界演进的过程来看,自然界是() () () () ()A 先于人类历史而存在的 B 存在于人之外并与人分离的C 开天辟地以来就如此,始终不变的 D 人类社会产生、发展的前提和物质基础E 人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来源地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 () ()A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 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C 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 D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E 认识和实践的关系问题3、哲学基本问题是() () () () ()A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 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C 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不能回避的最基本问题D 任何哲学不能回避的问题 E 任何哲学家不能回避的问题4、哲学基本问题

36、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它们是() () () () ()A 谁是唯物主义,谁是唯心主义的问题 B 思维和存在谁是世界本原的问题 C 谁是可知论,谁是不可知论的问题 D 思维和存在有否同一性的问题E 可知论是否彻底的问题5、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是() () () () ()10A 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B 是解决其他一切问题的前提和基础C 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哲学基本派别的依据D 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两种哲学观点的依据E 是划分形而上学和辩证法两种观点的依据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其关键就在于() () () () ()A 它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 B 正

37、确地解决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即人与世界的关系C 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D 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E 抛弃了一切旧哲学7、恩格斯说:“物质无非是各种实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这说明( ) ( ) ( )( ) ( )A 物质范畴和实物完全是一回事 B 物质范畴和实物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C 物质范畴是具有普遍性的哲学范畴D 物质范畴就是各种具体实物的相加E 物质不过是人的主观产物8、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具有丰富的理论意义表现在() () () () ()A 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界限B 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

38、论C 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D 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E 体现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9、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是 () () () () ()A 总体和局部的统一 B 包含和被包含的统一C 无限和有限的统一 D 无条件和有条件的统一E 绝对和相对的统一10、选出下列物质运动的正确的担当者 () () () () ()A 宏观物体是机械运动的担当者 B 电子是电运动的担当者C 生命有机体是生物运动的担当者 D 人脑是思维运动的担当者E 分子是热运动的担当者11、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 () () () ()A 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B

39、人们的实践活动是物质性的活动C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D 脱离一定的自然环境的社会是不可能存在的E 生产力是客观的物质力量,生产关系是客观的物质性关系12、人类的实践所具有的基本特征有() () () () ()A 客观物质性 B 自觉能动性 C 社会历史性D 无限多样性 E 不可预测性13、人类实践的基本形式有() () () () ()A 生产劳动实践 B 科学实验 C 处理社会关系实践D 艺术实践 E 教育实践14、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因为() () () () ()A 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 B 实践集中地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C 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D 人类的本质力量只有在实践中得到充分体现和确证E 人类的产生、生存和活动是以实践为基本方式和标志的15、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 ()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试题真题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