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让学生们在实验中收获科学素养小学科学课一直是学生感兴趣的学科,在这里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说他们在其他课上不能说的话,不能玩的游戏,不能搞的实验。在这里可以任由他们异想天开,尽情地想说做。小学科学课的任务是对儿童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让孩子们在 40 分钟的时间内了解跨越人类几万年、几千年的科学过程,单凭灌输是难以达到目标的,必须注重孩子们的观察和实验,怎样才能让孩子们在实验中有所启迪和收获呢?实验时应做到“ 四多” ,即多想、多看、多做、多说。 一、实验前让孩子们多想 。学生做实验前,对于有关的现象和结论,教师可让学生充分地想,中国有句古话“诗从胡说起” ,自然实验的有关结论也可从“胡说”开始,看看
2、人类科学史,最早的 “科学”不是 “胡想”吗?不是很幼稚吗?过去人类认为,太阳绕着地球转,哥白尼说,是地球绕着太阳转。为了宣传这个真理,布鲁诺牺牲在罗马的鲜花广场。可是,托勒玫的地心说还是天文学历史上的一重要阶段哩!科学家进行实验,在没有成功之前,都只能是“假想” ,也可能就是“ 胡想” 。为此,我们的小学生在实验前,有关科学结论,不应及时告知,应让孩子敞开思路无所顾忌地想,甚至异想天开。这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认识事物能力的重要手段。比如教学加快溶解一课,教师在做加热能加快溶解这一演示实验时,可在分别装有冷水、热水(不让学生知道)的两个烧杯中同时放入两粒高锰酸钾丸,让学生观察那个烧
3、杯溶解的快,为什么?这时可鼓励学生朝不同的方向想。思维就这样放出异彩。 二、实验时让孩子们多看看,即观察,观察是人认识自然的基本途径,是科学实验的显著特点,同时教会学生观察也是科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在科学实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仔细观察,充分观察,只有如此,才可能获得正确、清析的事实和现象。比如教学岩石的风化一课,做温度变化使岩石风化的模拟实验,即:将一块岩石在火上烧热,然后浸入水中,反复做几次,做完一次后,岩石会有什么变化呢?这时要适时指导学生认真观察。他们会发现岩石上出现裂痕,表面慢慢剥落,最终孩子们得出了自然现象。这由学生自己看,认真分析得出来的结论,其教学效果是言语传授无以
4、伦比的。 三、实验时让孩子们多做。自然教学中,孩子们认识的对象主要是客观具体的自然事物,大多数内容是儿童周围常见的事物和自然现象,很多结论单凭讲解是很难说清的。教师积极的创造实验条件,使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充分的感知,最终获得相应的知识。现在科学课学生做实验,大都是草草收场,学生并未“尽兴 ”。有些教师一旦发现一个(一组)或者是几个(几组)同学做对,或者直接说时间不允许就迫不及待的喊停下,因为这时极少数学生偶尔的成功已经与教师要的结论相吻合,这种做法与科学教学原则明显相悖。实验是科研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是科学课的显著特点,实验不能做到取得数据得出结论等于没做,我们在教学中,应让孩子们多做即做够。
5、比如教学杠杆一课,做实验时,教师首先引导孩子们弄清重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支点到重力点的距离,然后让孩子们多次地、反复地做实验,最后获得数据,探究规律。孩子们通过“真枪实弹”地“ 搞”出来的有关结论,将终生难忘和受益。 四、实验后让孩子们多说。科学实验后,应让孩子们把实验的结论说出来,不让学生说,怎么知道他们是如何想的?不让学生多说,怎么知道他们思维的全过程?怎么知道他们对事物的不同看法?怎么去伪存真,达成共识?怎么引导学生自行探究和进行科学素质的磨练?因此,实验后应让学生多说,给他们自由的空间畅所欲言,这是他们的权利,也是教师的责任。 科学课学生做实验时,大都精神饱满,兴趣较高,求知欲特强,只要教师精心准备,正确引导,让孩子们多想、多看、多做、多说,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