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现代生物化学第二版重点与课后答案.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22194 上传时间:2018-07-08 格式:DOC 页数:54 大小:30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开大学现代生物化学第二版重点与课后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南开大学现代生物化学第二版重点与课后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南开大学现代生物化学第二版重点与课后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南开大学现代生物化学第二版重点与课后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南开大学现代生物化学第二版重点与课后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章 蛋白质化学( 17 学时) 【目的要求】 掌握蛋白质的概念和化学组成;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 氨基酸的分类及结构;蛋白质各级分子结构的内容和特点。 2熟悉氨基酸、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及分离鉴定方法。 3了解蛋白质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及蛋白质一级结构的测定。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蛋白质通论 一、 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 二、 蛋白质的分类:形状;功能;组成;溶解度 三、 蛋白质的元素组成 第二节 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 氨基酸 一、 氨基酸的基本结构特征 二、 氨基 酸的分类及结构 三、 蛋白质中不常见的氨基酸 四、 非蛋白质氨基酸 五、 氨基酸的理化性质 1 一般物理学性质 2 氨基酸的

2、化学性质:酸碱性质,等电点 六、 氨基酸的化学反应 1 茚三酮反应 2 亚硝酸反应 3 2 4 二硝基氟苯反应( FDNB) 4 甲醛反应 5 二甲基氨基萘磺酰氯反应( DNS-Cl) 6 与酰化剂的反应 7 -羧基的成酯反应 8 侧链基团参加的反应 七、 氨基酸的分离和分析鉴定 1 蛋白质的水解 2 氨基 酸的分离鉴定:离子交换柱层析,纸层析,薄层层析 第三节 蛋白质的结构 一、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1 肽键和肽链 2 二硫键 3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测定 片段重叠法 二、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1 酰胺平面和蛋白质的构象:肽平面,双面角,构象,构型 2 维持蛋白质构象的作用力:氢键,离子键,范德华力

3、,疏水作用,配位键,二硫键 3 蛋白质二级结构的主要类型: -螺旋, -折叠, -拐角,无规卷曲 三、 蛋白质的超二级结构和结构域 1 超二级结构 2 结构域 四、 纤维状蛋白质结构 1 角蛋白: -角蛋白, -角蛋白 2 胶原蛋白 五、 蛋白质的三级结构 三级结构的特点:( 1)( 2)( 3)( 4) 六、 蛋白质的四级结构 四级结构的特征:( 1)( 2)( 3)( 4)( 5) 第四节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一、 蛋白质一级结构与空间结构的关系 二、 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1 一级结构的微小差别可导致生理功能的重大不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2 同功能蛋白质中氨基酸顺序的种属差异与生物进化

4、 三、 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与功能 1 蛋白质的变 性与复性 2 胰岛素的结构与功能 3 血红蛋白与肌红蛋白的结构与功能 4 免役球蛋白的结构与功能 第五节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一、 蛋白质的胶体性质 二、 蛋白质的两性性质和等电点 三、 蛋白质的沉淀作用 1 可逆沉淀作用:盐析与盐溶 2 不可逆沉淀作用 四、 蛋白质的紫外吸收性质 五、 蛋白质的沉降作用 第六节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一、 蛋白质分离纯化的基本原则 二、 细胞粉碎及蛋白质的抽提 三、 蛋白质分离纯化的主要方法 1 离子交换柱层析法 2 凝胶过滤法(分子筛) 3 亲和层析法 4 疏水层析法 5 蛋白质沉淀法:等电点沉淀,盐析法,有

5、机溶剂沉淀法 四、 蛋白质分子量的测定 1 凝胶过滤 2 SDS-PAGE 五、 蛋白质的纯度鉴定 1 电泳 2 等电聚焦:纯度,等电点 六、 蛋白质含量测定 1 紫外吸收法 2 染料结合法( Bradford) 返回索引 第二章 核苷酸与核酸( 13学时) 【目的要求】 1. 掌握核酸的化学组成 ; DNA的分子结构及生物学意义 ; RNA的种类及结构。 2. 熟悉核酸的理化性质 ; 核酸的变性、复性和杂交。 3.了解核酸酶和 DNA 限制性内切酶的作用 ; DNA 的一级构测定及核酸的分离纯化和鉴定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碱基、核苷和核苷酸 一碱基、核苷和核苷酸的结构与种类 1碱基的

6、结构与种类:嘌呤碱、嘧啶碱和一些 稀有碱基 2核糖的结构和种类 3核苷的结构和主要核苷 4核苷酸的结构 二核苷酸的生物学功能 1构成 DNA 和 RNA 2细胞中的携能核苷酸: ATP和 ADP 3细胞通讯的媒介(第二信使): cAMP、 cGMP 4核苷酸是多种辅酶的组成成分 第二节 磷酸二酯键与多核苷酸 一核苷酸磷酸团的转移 二多核苷酸的合成 三多核苷酸链的简单表示 第三节 碱基的性质 一核苷酸的紫外光吸收性质 二氢键的形成 第四节 DNA 的结构 一 DNA 储存遗传信息的 证实 1有毒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2 T2 噬菌体标记实验 二各物种 DNA 有着独特的碱基组成( Chargaff

7、 等的研究结果) 三 Watson Crick DNA 双螺旋结构特点 四 DNA 的二级结构 1 A、 B、 Z 模型 2三种结构形成的原因 3三种二级结构特点的比较 4特殊的二级结构:回文结构、 H 一 DNA 五 DNA 的三级结构(超螺旋结构) 第五节 RNA 的种类和结构 一, RNA 的种类 1核糖体 RNA( rRNAs) 2信息 RNA( mRNAs) 3转移 RNA( tRNAs) 二 RNA 的结构 1 mRNA 的结构:一级结构、高级结构 2 tRNA 的结构 3 rRNA 的结构 第六节 核酸的变性、复性和杂交 一 DNA 的变性和复性: 1 DNA 的变性 2 DNA

8、 的复性 3 DNA 的淬火与退火 4 DNA 的复性动力学 二 DNA 的熔解温度(影响因素) 三核酸的杂交: Southern blot 原理和方法 四 DNA 聚合酶链反应( PCR)原理和一般方法 第七节 核酸的理化性质及化学反应 一核酸的紫外光吸收: 克分子磷消光系数 二嵌合剂的作用(溴化乙啶、丫叮橙、放线菌素 D) 三脱氨基作用和脱氧核苷酸的水解 四紫外线和一些化学因子对DNA 的损伤 五 DNA 的酶法甲基化 第八节 核酸酶和 DNA限制性内切酶 一核酸酶的分类和特异性 二限制性内切酶 三限制性内切酶图谱 第九节 DNA 的一级构测定和化学合成 一 DNA 顺序的测定(双脱氧末端

9、终止法) 二 DNA 的化学合成(亚磷酸三酯法) 第十节 基因和基因组(简单) 一基因与基因组的概念 二天然 DNA 分子的大小与顺序特征 1病毒 DNA 分子 2细菌染色体 DNA 3细菌质粒 DNA 4真核细胞染色体 DNA 三 DNA 超螺旋结构 l DNA 超螺旋的基本概念:正、负超螺旋,连系数( L),比连系差( ), 螺旋数( T),超螺旋数( W) 2 DNA 拓扑异构酶: I 型,II 型 四人类染色体的包装过程: 第十一节 核酸的分离纯化和鉴定(简单) 一核酸的分离 二核酸的测定 三核酸的超速离心 四核酸的凝胶电泳 返回索引 第三章 酶 (12 学时 ) 【目的要求】 1.

10、掌握酶的化学本质、组成、酶反应特点、酶活力的概念和影响酶活力的因素; 2. 熟悉酶促反应动力学; 3. 了解酶的命名、分类、酶活性的调节、酶的分离纯化和活力测定。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酶的一般概念 一酶是生物催化剂 二酶催化的特征 1催化效率高 2酶易失活 3在体内,酶活性受调节控制 4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度专一性:底物专一性,立体异构专一性等 5酶专一性的几种假说:锁钥学说,诱导契合学说,三点附着学说 三酶的组成和分类 1简单酶类 2结合酶类:辅酶、辅基、金属离子 第二节 酶的分类和命名 一酶的命名 1习惯命名法 2国际系统命名法 二酶的国际系统分类法 1分类原则 2六大类酶催化的反应及特征

11、 第三节 酶催化作用的分子基础 一酶分子的结构特征 1酶活性中心的概念 2酶活性中心的特点:( 1)(2)( 3)( 4)( 5)( 6) 3必需基团 4酶活性中心存在的证明方法:切除法、 X 一射线衍射法、化学修饰法 二酶原的激活 1 酶原激活的概念 2几种酶原的激活:胰白酶原的激活,胰凝乳蛋白酶原的激活等 3酶原激活作用的意义 三酶高效催化的机制 1底物与酶的靠近与定向 2底物的变形与诱导契合 3酸碱催化 4共价催化 5活性部位微环境的影响 6中间产物学说 四溶菌酶的结构及催化机制 五胰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弹性蛋白酶的催化三组合 第四节 酶促反 应动力学 一酶浓度的影响 二底物浓度对反应

12、速度的影响 1米氏方程及推导 2米氏常数的意义 3米氏常数的求法 三温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四 pH 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五激活剂的影响 1金属离子 2无机离子 3小分子有机物 4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 六抑制剂的影响 1不可逆抑制作用 2可逆抑制作用:竞争性、非竞争性、反竞争性抑制 七双底物酶促反应机制 1顺序机制:有序顺序机制、随机顺序机制 2乒乓机制 第五节 酶活性的调节和 重要调节酶 一别构调节和别构酶 1别构调节的基本概念 2别构调节的动力学曲线 3蛋白激酶 A 的别构调节 4 ATCase 的别构调节 5别构调节的机理:序变模型和齐变模型 二酶的共价调节 1什么是酶的共价调节 2共价调节

13、的类型 3蛋白质的磷酸化和脱磷酸化:糖原磷酸化酶的调节 三同工酶 1乳酸脱氨酶 2肌酸激酶 四核酶 五抗体酶 第六节 酶的分离纯化和活力测定 一酶分离纯化的一般原则 二酶活力与测定 三回收率与纯化倍数 的计算:举例 返回索引 第四章 维生素与辅酶 (4 学时 ) 【目的要求】 掌握维生素的概念、特点, B族维生素及其在体内的活性形式(辅酶形式 )和维生素 A、 D、 C 的生理功能。 了解每种维生素的化学本质、在代谢和生理上的作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维生素的概念和分类 一什么是维 生素 二维生素的发现 三维生素的分类 四维生素的功能及分布 第二节 脂溶性维生素 一维生素 A 二维生素 D

14、 三维生素 K 四维生素 E 第三节 水溶性维生素 一维生素 C 二硫辛酸 三维生素 B1 与焦磷酸硫胺素 四维生素 B2 与 FMN、 FAD 五维生素 B3 与辅酶 A 六维生素 B5 与 NAD、 NADP 七维生素 B6 与磷酸吡哆醛 八维生素 B7 生物素 九维生素 B9 与四氢叶酸 十维生素 B12 钻氨素 返回索引 第五章 激素化学 (7 学时 ) 【目的要求】 1. 掌握激素的概念与分类 ; 激素作用原理 2. 熟悉激素的分泌及几种重要激素结构和生理功能 3. 了解主要动、植物激素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激素的概念与分类 一激素的一般概念 二激素的分类 1含氮类激素 2类固醇激

15、素 3. 脂肪酸衍生类激素 三激 素作用的特征 第二节 激素的分泌及几种重要激素结构和生理功能 一激素的分泌 二部分激素的结构和生理功能 1甲状腺激素 2肾上腺素 3前列腺素 4类固醇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 5蛋白质多肽类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促甲状腺激素材激素 三激素分泌的调节 1上级分泌腺对下级分泌腺的调节 2反馈调节 第三节 激素作用原理(细胞信号转导) 一受体及其特征 1什么是受体 2受体的特征 3受体的类型:细胞膜受体、胞内(核内)受体 二质膜受体激素的信息传递(第二信使学说) l以 cAMP 为第二信使的信息传递 2以 IP3, DAG,和 Ca 为第一信使的信息传递 3

16、以 cGMP和 NO 为第二信使的信息传递 4酪氨酸激酶受体激素的调节 三胞内受体激素的信息传递:甲状腺素、类固醇激素 第四节 昆虫激素 一脑激素 二保幼激素 三脱皮激素 第五节 植物激素 一植物生长素 二赤霉素 三细胞分裂素 四脱落酸 五乙烯 返回索引 第六章 新陈代谢引论( 1 学时) 【目的要求】 1. 掌握新陈代谢的一般概念包括:什么是新陈代谢、代谢途径的特点及限速反应、限速酶等;要求同学掌握新陈代谢调节的几种方式、特点及意义。 2. 掌握研究新陈代谢的基本方法和原理。如同位素示踪法和酶抑制剂与拮抗剂应用的原理、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陈代谢的一般概念 1 什么 是

17、新陈代谢 2 代谢途径:途径的单向性,线性,环状,分支途径 3 代谢调控:限速反应与调节 4 中间代谢 5 呼吸商 6 代谢库 第二节 代谢的研究方法 1 同位素示踪法 2 酶抑制剂和拮抗剂的应用 返回索引 第七章 生物氧化( 5 学时) 【目的要求】 1. 要求同学了解生物体系与化学体系的不同与相同之处,掌握热力学第一和第二定律在生物体系中的应用。要求同学掌握高能化合物的概念及在生物换能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及其意义。特别是 ATP 的结构、功能及意义。 2. 要求同学掌握生物氧化的基本概念及生物氧化的特点,生物体内电子转移的形式。掌握氧化还原电位、自由能与平衡常数的关系及其计算。 3要求同学们掌

18、握电子传递链的概念与各个电子传递体的结构、功能及特点。了解和掌握电子传递抑制剂、氧化磷酸化抑制剂和解偶联剂的相同与不同之处。要求同学掌握氧化磷酸化机制及解偶联机制、胞液 中 NADH 进入线立体的机制等。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生物能学的基本概念 一 生物体对能量的需求 1 生物体的需能变化:位置的变化,浓度的变化,化学键的变化 2 能量的来源和转化 二 热力学定律在生物化学中的应用 1 生物体是一个开放体系 2 生物体能量和物质的变化遵循热力学第一和第二定律 三 高能磷酸化合物 1 基本概念 2 重要高能磷酸化合物的结构 四 ATP、 NADH、 NADPH 在能量代谢中的重要作用 1 AT

19、P 的特殊结构 2 ATP 是自然界能量的货币 3 NADPH 在生物合成过程中提供还原力 第二节生物氧化的基本概念 一 什么是生物氧化 二 生物氧化的特点 三 生物体内电子转移的几种形式 1 电子直接转移 2 以氢原子的形式转移 3 以氢负离子的形式转移 四 氧化还原电势与自由能的关系 1 氧化还原电位 2 自由能,氧化还原电位和平衡常数的关系 第三节 线立体的生物氧化体系 一 电子传递链上的酶和电子载体 1 NADH CoQ 还原酶 2 辅酶 Q 3 细胞色素还原酶 4 细胞色素 C 5 细胞色素氧化酶 6 琥珀酸 CoQ 还原酶 二 电子传递抑制剂 三 电子传递体排列顺序的确定 1 电子

20、传递抑制剂的应用 2 氧化还原电位的测定 四 氧化磷酸化 1 氧化磷酸化的概念 2 氧化磷酸化的机制: 3 一对电子传递过程中 ATP合成的数目 4 P/O 比 5 呼吸控制 五 氧化磷酸化的解偶联和抑制 1 氧化磷酸化抑制剂 2 解偶联剂和解偶联作用 3 电子传递抑制剂、氧化磷酸 化抑制剂、解偶联剂作用的比较 4 2。 4 二硝基苯酚的解偶联机制 六 细胞质中 NADH 进入线立体的机制 1 磷酸甘油穿梭系统 2 苹果酸 天冬氨酸穿梭系统 返回索引 第八章 糖代谢( 6 学时) 【目的要求】 1. 要求同学们掌握糖的重要分解代谢途径:酵解、三羧酸循环、磷 酸戊糖途径及乙醛酸循环途径的各个反应

21、步骤、中间代谢物的结构及其催化反应的酶。掌握途径中重要酶(限速酶)的调节方式、意义,糖各条分解途径的关系、 ATP 的生成等。 2. 要求学生掌握什么是糖的异生作用及生理意义,以及糖异生作用的前体、途径和调节;掌握糖异生和酵解俩条相反途径的协同调控机理及其生理意义。 3掌握糖原的合成与分解途径中的各步反应以及催化反应酶。掌握俩条相反途径协同调控的机制以及生理意义。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糖的分解代谢 一 酵解 1 酵解途径及参加的酶 2 酵解小结 二 丙酮酸的去路 1 生成乙酰辅酶 A 进入 TCA 2 生成乙醇 3 生成乳酸 4 生成草酰乙酸 三 巴斯德效应 四 三羧酸循环 1 丙酮酸的氧化

22、脱羧 2 TCA 途径及参加的酶 3 TCA 小结 4 TCA 的回补反应 五 乙醛酸循环 六 磷酸戊糖途径 第二节糖的异生作用 一 基本概念 二 糖异生途径 三 糖异生前体 四 糖异生小结 第三节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一 糖原的分解代谢 1 糖原的结构 2 糖原主 链的断裂 3 去分支作用 4 糖原分解的调节 二 糖原的合成代谢 1 UDP 葡萄糖的合成 2 糖原的合成 3 糖原的分支 4 糖原合成的调节 三 糖原代谢的调节 返回索引 第九章 脂类代谢( 6 学时) 【目的要求】 1. 了解脂类的分类、结构、功能等。 2. 本节要求同学掌握甘油三酯和脂肪酸分解代谢途径中的各步反应和催化反应的酶,

23、掌握途径中关键酶的调节,酮体产生的原因和酮体的利用等。 3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途径及途径中的调节酶。掌握必需脂肪酸的概念和种类、名称。 4要求学生掌握磷脂和鞘脂的基本结构、种类、功能及生理意义以及它们的分解和合成代谢途径。 5要求学生掌握胆固醇的结构、功能以及合成途径的主要步骤。掌握胆固醇的去路及意义,胆固醇合成途径中限速酶的调节方式和意义。 【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甘油三酯和脂肪酸的分解代谢 一 甘油三酯的分解 二 甘油的命运 三 脂肪酸的分解 1 脂肪酸的转运 2 脂肪酸的 -氧化 3 奇数碳脂肪酸的氧化 4 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 5 脂肪酸氧化的其他方式

24、 四酮体的代谢 1酮体的产生 2酮体的利用 第三节脂肪的合成 一 脂肪酸的生物合成 1 十六碳饱和脂肪酸的合成 2 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 二 甘油三酯的合成 第四节磷脂和鞘脂的代谢 一 磷脂的代谢 1 磷脂的 种类、结构和功能 2 磷脂的分解代谢 3 磷脂的合成代谢 二 鞘脂的代谢 1 鞘氨醇的合成 2 鞘糖脂和鞘磷脂的合成 第五节胆固醇的代谢 一 胆固醇的结构与功能 二 胆固醇的生物合成 1 二羟甲基戊酸的合成 2 异戊烯醇焦磷酸酯的合成 3 胆固醇的合成 三 胆固醇的去路 1 合成胆汁酸 2 衍生为类固醇激素 3 衍生为维生素 D 返回索引 第十章 氨基酸代谢( 4 学时) 【目的要求】 1

25、. 要求学生掌握氨基酸分解代谢的基本反应和氨的转运、尿素的合成与排泄。掌握氨基酸碳架氧化的基本规律,氨基酸衍生的重要生物活性物质及其功能。掌握鸟氨酸循环的调节和生理意义。认识糖代谢与氨基酸代谢的关系。 2. 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氨基酸合成代谢中碳架的来源,合成代谢途径中的反馈调节理论、方式及意义。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氨基酸 的分解代谢 一 氨基酸分解的基本反应 1 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 2 脱酰胺基作用 3 氨基酸的转氨基作用 4 联合脱氨基作用 5 氨基酸的脱羧基作用 二氨的排泄 1氨的转运 2尿素的合成 三 氨基酸碳架的氧化 1 生糖氨基酸 2 生酮氨基酸 3 氨基酸衍生的其它重要物质 第

26、二节。 氨基酸的生物合成 一 各种氨基酸碳架的来源 二个别氨基酸的合成 三 氨基酸合成的调节 返回索引 第十一章 核苷酸代谢( 4 学时) 【目的要求】 1. 要求学生掌握核苷酸及嘌呤碱和嘧啶碱的分解代谢途径和调节。 2. 要求学生掌握核苷酸及嘌呤碱和嘧啶碱的合成代谢途径及调节。要求学生掌握嘌呤和嘧啶环中各原子的来源,从头合成和补救途径的区别以及代谢病 “ 痛风 ” 产生的原因,脱氧核苷酸的合成与调节。 【教学内容】 第一节核酸和核苷酸的分 解代谢 一 核酸和核苷酸的降解 二嘌呤碱的分解代谢 三嘧啶碱的分解代谢 第二节核苷酸的合成代谢 一嘌呤核苷酸的合成 1从头合成 2补救途径 二嘧啶核苷酸的

27、合成 1 从头合成 2 补救途径 三脱氧核苷酸的合成 返回索引 第十二章 核酸和蛋白 质的合成代谢( 10 学时) 【目的要求】 1. 要求学生掌握 DNA 复制、修复、重组和突变的基本概念, DNA复制的一般规律及 DNA 聚合酶的结构、种类和复制过程。 DNA 修复的类型和各种 DNA 重组过程, DNA的突变等。 2. 要求学生掌握 RNA的合成过程和 RNA 聚合酶的结构组成,活性调节。真核生物 RNA 聚合酶与原核生物 RNA 聚合酶的差别;新生 RNA 剪接和修饰的方式;核酶的概念;真核生物 mRNA 的修饰和剪接方式;逆转录与逆转录酶的概念。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转录的调节与控制。

28、3要求学生掌握基因密码的重要特点 , tRNA 对密码子的识别及阅读框的概念,掌握蛋白质合成过程及核糖体结构;氨酰 tRNA 合成酶对 tRNA 的识别和校对功能。 【教学内容】 第一节 DNA 的复制、修复、重组和突变 一 DNA 的复制 1基本概念 2复制的方式 3复制的特征 4 DNA 聚合酶 5参与复制的其它酶和蛋白质 6大肠杆菌的 DNA 复制 7真核细胞 DNA 的复制 二 DNA 的修复 1 DNA 损伤的形式 2 DNA 修复的主要形式 三 DNA 的重组 1重组类型 2 Holliday 的同源重组模型 3同源重组的功能 四 DNA 突变 1突变类型 2诱变剂的作用 第二节

29、RNA 的代谢 一 RNA 的合成(原核生物) 1 RNA 聚合酶 2 合成过程 3 DNA 足迹法 4 E.coli 部分基因启动子的核苷酸序列 5 链的延长 6 链的终止 二真核生物的 RNA 转录 1 RNA 聚合酶 2 启动子 三新生 RNA 的剪接和修饰 1 RNA 的拼接方式 2 真核生物 mRNA 的修饰和加工 四核酶 RNA 酶 五 以 RNA 为模板的 DNA 和 RNA的合成 1 RNA 逆转录 2 RNA 的复制 3 端粒酶 六转录的调节控制 1 原核生物的调节:操纵子模型 2 真核生物的转录调节 第三节 蛋白质的合成 一 基因密码 1 基因密码的特征 2 阅读框 二 t

30、RNA 对密码子的识别 1 密码子与反密码子 2 摆动学说 三氨酰 tRNA 合成酶 1 催化的反应 2 校正功能 四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工厂 五蛋白质合成的步骤 1 起始 2 延长 3 终止 六真核分泌蛋白质的转运 一蛋白质化学 1何谓蛋白质的等电点?其大小和什么有关系? 2经氨基酸分析测知 1mg 某蛋白中含有 45ug的亮氨酸( MW131 2),23.2ug 的酪氨酸 (MW204.2),问该蛋白质的最低分子量是多少? 3一四肽与 FDNB 反应后,用6mol/L 盐酸水解得 DNP Val及三种其他氨基酸。当这种四肽用胰蛋白酶水解,可得到两个二肽,其中一个肽可发生坂口反应,另一个肽用

31、 LiBH4还原后再进行水解,水解液中发现有氨基乙醇和一种与茚三酮反应生成棕褐色产物的 氨基酸,试问在原来的四肽中可能存在哪几种氨基酸,它们的排列顺序如何? 4一大肠杆菌细胞中含 10 个蛋白质分子,每个蛋白质分子的平均分子量为 40 000,假定所有的分子都处于 a 螺旋构象。计算其所含的多肽链长度? 5某蛋白质分子中有一 40 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肽段,折叠形成了由 2条肽段组成的反平行 ?折叠结构,并含有一 ?转角结构,后者由 4 个氨基酸残基组成。问此结构花式的长度约是多少? 6某一蛋白样品在聚丙烯酸胺凝胶电泳( PAGE)上呈现一条分离带,用十二烷基硫酸钠 (SDS)和硫基乙醇处理后再

32、进行 SDS PAGE电泳时得到等浓度的两条分离带,问该蛋白质样品是否纯? 7 “一 Gly Pro Lys Gly Pro Pro Gly Ala Ser GlyLys Asn 一 ”是新合成的胶原蛋白多肽链的一部分结构,问: 1)哪个脯氨酸残基可被羟化为4 一羟基脯氨酸? 2)哪个脯氨酸残基可被羟化为3 一羟基脯氨酸? 3)哪个赖氨酸残基可被羟化? 4)哪个氨基酸残基可与糖残基连接? 8一五肽用胰蛋白酶水解得到两个肽段和一个游离的氨基酸,其中一个肽段在 280nm 有吸收,且 Panly 反应、坂口反应都呈阳性 ;另一肽段用汉化氰处理释放出一个可与茚三酮反应产生棕褐色产物的氨基酸,此肽的氨

33、基酸排列顺序如何? 9研究发现,多聚一 L Lys 在pH7.0呈随机螺旋结构,但在 pH10为 a 螺旋构象,为什么?预测多聚一 L Glu 在什么 pH 条件下为随机螺旋,在什么 pH 下为 a 螺旋构象?为什么? 10 Tropomyosin 是由两条 a 螺旋肽链相互缠绕构成的超螺旋结构。其分子量为 70 000,假设氨基酸残基的平均分子量为 110,问其分子的长度是多少? 11某肽经 CNBr 水解得到三个肽段,这三个肽的结构分别是: Asn Trp Gly-Met, Gly-Ala Leu,Ala Arg Tyr Asn Met;用胰凝乳蛋白酶水解此肽也得到三个肽段,其中一个为四肽

34、,用 6mol/L 盐酸水解此四肽只得到( Asp) 2和 Met 三个氨基酸,问此肽的氨基酸排列顺序如何? 12列举蛋白质主链构象的单元及它们的主要结构特征。 13试比较蛋白质的变性作用与沉淀作用。 14将一小肽( pI=8.5)和 Asp溶于 pH7 0 的缓冲液中,通过阴离子交换树脂柱后,再进行分子排阻层析,那么 Asp 和小肽哪一个先从凝胶柱上被洗脱下来,为什么? 15从理论和应用上说明有机溶剂、盐类、 SDS、有机酸等对蛋白质的影响。 16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都具有氧合功能,但它们的氧合曲线不同,为什么? 17为什么无水肼可用于鉴定 C-端氨基酸? 18 Anfinsen 用核糖核酸酶

35、进行的变性一复性实验,在蛋白质结构方面得出的重要结论是什么? 19蛋白质分离纯化技术中哪些与它的等电点有关?试述这些技术分离提纯蛋白质的原理。 20根据下列资料推出某肽的氨基酸排列顺序。 1)完全酸水解得到 Phe、 Pro、Glu、( Lys) 2、 Met 和 NH3 2)用 FDNB 试剂处理得到 DNP Phe 3)用澳化氰水解此肽得到一个以高丝氨酸内酯结尾的二肽和一个四肽 4)用胰蛋白酶水解可产生两个三肽 5)用羧肽酶 A 或羧肽酶 B 处理都不能得到阳性结果 21高致病的厌氧细菌与气性坏疽( gas gangrene)病有关。它使动物组织的结构破坏。因该菌体内有胶原酶( colla

36、genase),它可催化一 XGly-ProY一( X、Y 是任一氨基酸)结构中一 X 一Gly 之间的肽键断裂,问该酶使动物组织结构破坏的机理是什么?为什么它对细菌自身没有破坏作用? 22一血红蛋白 的电泳迁移率异常,用胰蛋白酶水解结合指纹图谱分析发现它的 链 N-端的胰蛋白酶肽段只有 6 个氨基酸组成,而正常血红蛋白 链 N-端的胰蛋白酶肽段为Val-His-Leu-Thr-Asp-Glu-Glu-Lys,问: 1)导致上述结果的原因是什么? 2)请比较 HbA、 HbS 及这个异常血红蛋白在 pH8 0 条件下电泳时的电泳迁移率。 23细菌视紫红质( Bacteriorhodopsin)

37、是嗜盐细菌盐生盐杆菌紫色质膜的惟一蛋白质组分,所以称为细菌视紫红质。因为它含有视黄醛辅基( retinal,故是紫色的),犹如动物的视紫红质。细菌视紫红质的分于量为 26 000, X 一射线分析揭示出其分子中由 7 个平行排列的 a 螺旋肽段,且每一螺旋肽段都横跨细胞膜(膜厚度为 4 5 nrn,即该蛋白横穿质 膜 7 次之多,每一跨膜片段为一 a 螺旋)。其功能是作为光驱动的跨膜泵(质子泵),为细胞提供能量。 1)计算每一螺旋肽段要完全横跨细胞膜最少要有多少个氨基酸残基组成此段螺旋? 2)估计此蛋白的跨膜螺旋部分占全部分子的百分数。 24某五肽完全水解后得到等摩尔的丙、半胱、赖、苯丙和丝氨

38、酸。用 PITC 分析得到 PTH Ser;用胰蛋白酶 水解得到一个 N 一端为 CySH的三肽和一个 N一端为丝的二肽;靡蛋白酶水解上述三肽生成丙和另一个二肽,该五肽的结构如何? 26原肌球蛋白( tropomyosin)的分子量为 93 000,而血红蛋白的分子量为 65 000,为什么原肌球蛋白的沉降系数比血红蛋白的小? 27 1)为制备柠檬酸合成酶( CS),将牛心组织匀浆后,为什么先经差速离心法分离出线粒体后再进行下一步的纯化? 2)将线粒体裂解,向裂解液中加人硫酸胺到一定的浓度,然后离心保留上清液;向上清液中再加人硫酸胺粉末至所需要的浓度,离心,倒 掉上清保留沉淀,这些操作的目的是

39、什么? 3)接着,将盐析所得到的柠檬酸合成酶粗制品对 pH7 2 的缓冲液透析,为什么不用水?透析的目的是什么? 4)将上述处理所获得的 CS粗制品进行分子排阻层析,在 280nm 下检测是否有蛋白被洗出;实验者保留第一个洗脱峰进行下一步的纯化,为什么? 5) 实验者将经分子筛层析所得到的 CS样品又选用阳离子交换剂进行分离,上样平衡后,改用高 pH 的缓冲液洗脱,为什么? 28许多蛋白质富含二硫键,它们的抗张强度,黏性,硬度等都与它们的二硫键含量有关。 1)蛋白质的抗张强 度、硬度等性质与二硫键含量之间关系的分子基础是什么? 2)多数球蛋日被加热到 650C即变性丧失活性,但富含二硫键的蛋白

40、质如牛胰腺蛋白酶抑制剂( BPTI)需在高温下长时间加热才变性。该抑制剂含 58个氨基酸、一条肽链、有三对二硫键。热变性的 BPTI在冷却的条件下可以恢复其活性,为什么? 29何谓疏水的相互作用?为什么说非极性溶剂、去污剂可使蛋白质变性? 30为什么二磷酸甘油酸( BPG)可降低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 31将含有 Asp( pI 2 98)、Gly( pI 5 97)、 Thr( pI 6 53)、Leu( pI 5 98)、 Lys( pI 9 74)的 pH 为 3 0 的柠檬酸缓冲液,加到预先用同样缓冲液平衡过的阳离子交换树脂柱上,随后用该缓冲液洗脱此柱,问这五种氨基酸将按何种顺序被洗脱

41、? 32从下列资料推出一肽的氨基酸排列顺序。 l)含有 Phe, Pro, Glu,( Lys)2; 2) Edman 试剂处理生成 PTH Glu 3)用胰蛋白酶、羧肽酶 A 和B 处理都不能得到任何较小的肽和氨基酸 33多聚 L Leu 肽段在二氧杂环己烷( dioxane)存在时可形成 a螺旋结构,但多聚 L Ile 不能,为什么? 34一次突变,某蛋白质分子内的一个丙氨酸转变为缬氨酸导致该蛋白质生物活性的丢失;然而在另一次突变时,由于一个异亮氨酸转变为甘氨酸而使该蛋白质的活性恢复了,请分析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35甘氨酸是蛋白质进化中高度保守的氨基酸残基吗?为什么? 36在 pH7 0

42、时蛋白质分子中能与精氨酸侧链形成氢键或静电的相互吸引的侧链基团是哪些? 37多数蛋白质分子中蛋氨酸和色氨酸的含量较低,而亮氨酸和丝氨酸等的含量较高;有趣的是:蛋氨酸和色氨酸都只有一个密码子与之对应,而亮和丝等有多个密码子。请分析:一 个氨基酸密码子的数目与它在蛋白质中出现的频率之间的关系及这种关系的生物学意义是什么? 38从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可预测它的高级结构。下面是一段肽链的氨基酸排列顺序: “L A H T Y G P F Z( Q) A A M C K W E AZ( Q) P D G M E C A F H R”,问: 1)你认为此段肽链的何处会出现在 转角结构? 2)何处可形成链内(

43、intra)二硫键? 3)假定上述顺序是一个大的球蛋白分子中的一部分结构,指出 D、 I、 T、 A、 Z( Q)、 K氨基酸残基可能在蛋白质分子的 表面还是内部? 39以丙氨酸为例说明为什么等电状态的氨基酸应以两性离子而不是中性分子的形式存在? 40从下列资料推出一个肽的氨基酸排列顺序: l)用 6mol/L 盐酸完全水解此肽结合氨基酸,分析可知,此肽含有甘、亮、苯丙和酪四种氨基酸,且甘:亮:苯丙:酪 2: 1:1: 1 2)用 2, 4 一二硝基氟苯( FDNP)试剂处理此肽得到了 DNP 一酪氨酸,无自由的酪氨酸产生。 3)用胃蛋白酶水解此肽得到两个肽段,一个二肽含苯丙氨酸和亮氨酸,一个

44、三肽含酪氨酸及 2个甘氨酸。 答案 1蛋白质是两性电解 质,既可与酸,又可与碱相互作用。溶液中蛋白质的带电情况,与它所处环境的 pH 值有关。调节溶液的 pH值,可以使一个蛋白质带正电或带负电或不带电;在某一 pH 时,蛋白质分子中所带的正电荷数目与负电荷数相等,即静电荷为零,在电场中不移动,此时溶液的 p H值即为该种蛋白质的等电点。 蛋白质的等电点主要取决于该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含碱性氨基酸多的蛋白质其等电点要比含酸性氨基酸多的蛋白质的等电点高(大);此外,蛋白质的解离情况与所处环境的 pH 值、离子强度、离子的种类等有关所以蛋白质的等电点不是一个精确的固定值,与测 定时所用的缓冲液的性质、pH、离子强度等有关。 2根据亮氨酸含量计算的最低分子量为: 1X10 3g / 45X10 6g 最低分子量 / 131.2 最低分子量 =2915.6 根据色氨酸含量计算的最低分子量为: 1X10 3g / 23.2X106g 最低分子量 / 204.2 最低分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复习参考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