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八年级物理期末试题一单选题1. 如图所示,由不同物质制成的甲、乙两种实心球的体积相等,此时天平平衡。则制成甲、乙两种球的物质密度之比为A34B43C12 D212. 托盘天平是科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下列关于其使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称量物体前首先应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以免超过量程B称量物体前一定要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再将天平调平后才可以称量C称量时,移动游码,相当于调节平衡螺母D判断天平横梁是否平衡,不一定要等指针完全静止下来3. 要测量一枚邮票的质量,下列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A把一枚邮票直接放在天平左盘里测量 X k B 1 . c o mB测量一枚邮票和一块铁块的质量,然后再减去铁块的质量C
2、测量 100 枚相同邮票的质量,然后除以 100 D无法测量4. 如图所示,对下列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错误的是( )A.图(a)中漫反射的光线尽管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图(b)中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平整,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特点C.图(c )所示炎热夏天公路上的海市蜃楼景象,是由光的反射现象造成的D.图(d)所示是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色散后的色光排列情况5.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光的折射现象中,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B.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因而物体经凸透镜所成的像总是缩小的C.无论物体离平面镜远或近,它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始终不变D.凹面镜对光起发散作用,凸面镜
3、对光起会聚作用6. 用图象可以表示物体的运动规律,如图用来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 B C D7. 在标准大气压下,萘的熔点是 80,则此温度下的萘( )A一定是固态 B一定是液态 C一定是固液共存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8. 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是近视眼,用乙模型矫正B甲是远视眼,用乙模型矫正 X k B 1 . c o mC甲是近视眼,用丙模型矫正D甲是远视眼,用丙模型矫正9. 下列光路图正确的是( )A B C D二多选题1. 下面是小红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得出的一些结论,这些结论中正确的是( )A焦点是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B距透镜二倍焦距处是
4、凸透镜成缩小像和放大像的分界点C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实像时,物体越靠近焦点成的像越大D物体通过凸透镜成虚像时,物体越靠近焦点成的像越大2. 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给冰加热,冰的温度不一定升高 B把 5的水放入 0的房间,水将会结冰C放入冰箱冷冻室的罐装饮料易爆裂,是由于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的缘故D冰棒表面的“白霜” ,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小冰晶3. 小轿车驾驶室内装有冷暖空调,可使驾驶室内冬暖夏凉,但是在使用空调过程中常易造成前方玻璃模糊,影响视线,对此叙述正确的有( )A冬天,玻璃模糊属于液化现象 B夏天,玻璃模糊属于汽化现象C这一物态变化过程中要放热D夏天,要使玻璃清晰,驾驶员应该用干抹
5、布在驾驶室内擦拭4. 小明家为了防盗,在家中的门上装了一个“猫眼” ,他在屋内能看清屋外的人是一个正立缩小的像,屋外面的人却看不清屋内的小明,则“猫眼”应该是( )A凸镜 B凹镜 C凹透镜 D凸透镜5. 体积和质量都相等的铁球、铜球和铅球,已知 铁 铜 铅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如果铁球是实心的,则铜球和铅球一定是空心 B如果铜球是空心的,则铁球可能空心,铅球一定是空心C如果铅球是空心的,则铁球可能实心,铜球一定是空心D三个球都可以做成实心的 新 课 标 第 一 网6. 分别由不同物质组成的三个实心体甲、乙、丙,它们的体积和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
6、密度是 1.0103kg/m3 B、甲物质的密度最小C、甲物质的密度是丙的两倍 D、质量越大的物体密度越大7. 小明自制了一个简易投影仪(如图 8) ,在暗室中将印有奥运五环(红、黄、蓝、绿、黑五色环)标志的透明胶片,贴在发白光的手电筒上,并正对着焦距为 10cm 的凸透镜。调整手电筒、凸透镜、白色墙壁之间的位置,在墙上得到了一个清晰正立放大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手电筒与凸透镜的距离应小于 10cm ,且胶片应正立放置B、手电筒与凸透镜的距离应大于 10cm 小于20cm ,且胶片应倒立放置C、能从不同角度看到墙上五环标志的像,是因为光在墙面上发生的是漫反射D、将白色的墙上蒙上一层红
7、布,可以看到奥运标志的像中五环的颜色只有红色和黑色8. (多选)投影仪中螺纹透镜组的作用( )A使光线会聚 B相当于一个焦距比较短的凸透镜C使射向投影片的光线亮度增强 D起聚光镜的作用9.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发现,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 5cm 时,凸透镜成正立的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 8cm 时,成倒立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 3cm 时,成放大的实像B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 10cm 时,成放大的实像C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 13cm 时,一定成倒立、缩小的实像D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 17cm 时,一定成倒立、缩小的虚像三主观题1. (9 分)小明利用托盘天平、
8、量筒、烧杯和水来测量一正方体金属块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A用细线将金属块拴好,轻轻放入量筒内的水中,测出水和金属块的总体积 V 总 。B计算金属块的密度。C往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出水的体积 V 水 。D用天平称出金属块的质量 m。X|k |B| 1 . c|O |m上述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为记录实验数据,小明设计了实验记录表格(如下表) 。当记录实验数据时,发现表格少设计了一项,该项是_。当天平平衡时,盘中砝码和游码如图甲,该金属块放入量筒前、后的情况如图乙、丙所示,则金属块的体积是 cm3,此金属块的密度是 kg/m3.指出“往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中“适量”的确切含义:_;_。实验中,如
9、果小明没有将游码完全调到零刻线就开始调节天平平衡,然后测量小石块的质量,再测小石块的体积。那么他最后测得的小石块的密度比真实值(选填“偏大” 、 “不变”或“偏小” ) 。小明在评估实验过程时想到:测量本实验中金属块的体积,如果不用量筒和水,而用这一测量工具,测出金属块的,就可以算出金属块的体积,这样实验过程将更为简便。2.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_.(2)如图乙改变蜡烛的位置,使其位于 35cm 刻度线,再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倒立、 的实像(选填“放大” 、 “等大”或“缩小” )(3)小芳同学在实验中,她按如图装配仪器 (图中 F 点是
10、焦点,H 点是 2 倍焦距处) ,此时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她应把蜡烛向 调( 填“上” 、 “下”);调节好蜡烛的高度后,她把蜡烛移到 A 点,此时光屏上的像很模糊,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 移动(填“左”或“右”)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蜡烛放在 abcd 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如图探究后他总结出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照相机是利用蜡烛放在 a 点 的成像特点制成的B放大镜是利用蜡烛放在 b 点 的成像特点制成的C幻灯机是利用蜡烛放在 d 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D蜡放在 b
11、点成的像比它放在 c 点成的像大3. 在做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变,后先把蜡炬放在 abcdeg 各点,如图所示,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则: 新 课 标 第 一 网(1)把烛焰放在_点时,光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2)把烛焰放在_点时,光屏上出现比烛焰小的实像;照相机、幻灯机中的_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3)把烛焰放在_点时,在与物体同侧成正立放大的像(4)光屏上出现倒立等大的实像时,测得烛焰到透镜的距离为 20cm,这个透镜的焦距是_cm(5)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了,要使蜡烛的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该将光屏向_移动4. 如图甲所示,是探究冰和蜡的熔化过程的实验装置器材有:冰
12、、蜡、热水瓶、试管、烧杯、铁架台(带铁夹) 、搅棒、秒表、温度计、水(1)图乙是_(选填“冰”或“蜡” )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图丙所示温度计显示的是蜡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_(2)在冰和蜡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冰和蜡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冰和蜡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_(选填“吸收”或“放出” )热量5. 如图是某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实验前该同学事先设计了实验方案,请你帮他填写完整:(1)实验要选取_(选填“相同”或“不同” )的两只蜡烛,目的是为了比较蜡烛的像与蜡烛的_关系(2)要想取得较好的实验效果,实验最好选择在_(选填“较亮”或“较暗” )的环境
13、中进行,实验中所用的玻璃板越_(选填“厚”或“薄” )越好(3)他认为把玻璃板放在方格纸上进行比较好,主要优点在于便于测量物与像到_的距离(4)实验中他用白纸做屏幕放在所看到的蜡烛的像的位置,然后在玻璃板后侧直接观察白纸,结果_(选填“能”或“不能” )看到像,从而知道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像(5)在玻璃板前点燃蜡烛,然后用另外一支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来回移动,眼睛在玻璃板_(选“前”或“后” )观察,找到像的位置后,测量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_实验次数 物距/cm 像距/cm第一次 9.0 9.0第二次 13.5 13.5第三次 15.0 15.06. 一组同学在探究平面
14、镜成像的特点时,将点燃的蜡烛 A 放在玻璃板的一侧,看到玻璃板后有蜡烛的像。(1)此时用另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 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 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图甲)。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2)解决上面的问题后,蜡烛 B 与蜡烛 A 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说明 。 (3)图乙是他们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接下来他们连接像与物对应点,分别测量出两点到镜面距离,这样做目是:_。(4)他们发现,旁边一组同学是将玻璃板和蜡烛放在方格纸上进行实验的。你认为选择白纸和方格纸哪种做法更好?说出你的理由: w W w . x K b 1 .c o M_
15、、_ ;7. 如右图所示,是锡的熔化和凝固的图象,根据图象回答:(1) 锡的熔点是_,凝固点是_。(2) 在 BC 段,锡处于_状态;在 DE 段,锡处于_状态。(3) 锡的熔化用了_min,它熔化过程中要_热,但温度_。(4) 锡从 10min 到 12min 这段时间内进行的物态变化是_。8. 学习汽化时,同学们做了“观察水的沸腾”实验(1)如图甲所示是小强测量正在加热的沸水温度时的情形,指出他操作的错误:_(2)某小组实验时给水加热,当水温升到 90时,每隔 1min 记录一次水温,有关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时间/min 1 2 3 4 5 6 7 8 9 10温度/ 90 92 94 9
16、6 97 98 99 99 99 99 99他们观察到当水加热到 99时水开始沸腾,继续给水加热,水的温度_(3)水沸腾时的情况如图_(选填“乙”或“丙” ) 9. (6 分)一个空瓶子的质量是 150g,当装满水时,瓶和水的总质量是 400g;当装满另一种液体时,瓶和液体的总质量是 350g。求:这个瓶子的容积液体的密度 10. (8 分)为了判断一个小铁球是不是空心的,小明同学用天平、量筒和水测得如下数据:通过计算判断该小铁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若小铁球是空心的,则空心部分的体积为多大?若在小铁球的空心部分注满水,则整个铁球的总质量是多少?( 铁 =7.9103kg/m3)-答题卡-一单选
17、题1. 答案: D1. 解释: D【解析】试题分析:左右两盘各去掉一黑一白两个小球,则左盘剩余一个黑球,右盘剩两个白球。再根据=m/v 可知质量相等时密度与体积成反比,一个黑球的体积与两个白球体积之比是 12,那么两种球的物质密度之比为 21。故选 D考点:密度 2. 答案: C2. 解释: C【解析】试题分析:使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时,应首先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若超过天平的量程,一是测不出物体的质量,二是可能损坏天平;称量物体前一定要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再将天平调平后才可以称量,以防止造成测量的错误;称量时,移动游码,相当于向右盘里添加砝码;判断天平横梁是否平衡,既可以看指针是否指在分度
18、盘的中线处也可看指针左右摆动的幅度是否相同。故选 C考点: 托盘天平的使用3. 答案: C3. 解释: C【解析】试题分析:天平的感量大于一枚邮票的质量,无法用天平称出一枚邮票的质量,应用累积法测量,测量 100 枚相同邮票的质量,然后除以 100。这样可以减小误差。故选 C考点:累积法测物理量4. 答案: C4. 解释: C【解析】试题分析:所谓漫反射,只是说反射面不是光滑的,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由无数个很小的平面镜组成的,当光线照过来时,这些很小的平面镜在反射光,每一次反射都遵循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 A 正确。木工师傅观察木板的平整,就是利用了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19、所以 B 正确。海市蜃楼属于典型的光的折射,当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靠近棱镜顶角端是红色,靠近底边的一端是紫色,所以 D 正确。只有 C 认为海市蜃楼是光的反射,这种说法错误,符合题意。考点: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及光的折射,光的色散的实际应用 新 课 标 第 一 网5. 答案: C5. 解释: C【解析】试题分析: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只有当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才小于入射角,而当光由水中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就会大于入射角,所以 A 说法错误,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是正确的,但说物体经凸透镜所成的像总是缩小的,这种说法错误,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u2f,f2f,
20、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f,不成像,uu,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 B 错误,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成正立等大虚像,像的大小相等,像和物关于平面镜对称,所以 C 说法正确,我们说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而凸面镜对光起的是发散作用,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而凹面镜对光起的是会聚作用,所以 D错误,只有 C 正确符合题意。 考点:光的折射定律,凸透镜成像规律,平面镜成像特点。6. 答案: B6. 解释: 分析: 对于 v-t 图象,要读出随时间的变化速度如何变化;对于 s-t 图象,要读出随着时间的变化路程如何变化,从而找到符合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解答: 解:对于 v-t 图象:随时间的增大,速度不变,表示
21、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均匀增大,表示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对于 s-t 图象:随时间的增大,路程不变,表示物体静止;路程均匀增大,路程和时间的比值为常数,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图象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选 B点评: 图象能很直接的反应物体的运动规律,对于图象题,首先看清两个坐标轴所表示的物理量,再顺着图象看随横坐标轴变化,纵坐标轴如何变化,找到物体的运动规律7. 答案: D7. 解释: 分析: 对于晶体来讲,在熔点(凝固点)时,物质有三种存在的可能(1)固体, (2)固液共存,(3)液体X k B 1 . c o m解答: 解:萘是晶体,在熔点 80时,萘有三种存在的可能:(1)尚未熔
22、化,全部是固体;(2)已经开始熔化,但是没有完全熔化,此时为固液共存;(3)全部熔化,温度未曾升高,全部是液体;故选 D点评: 对于晶体来讲,在熔点(凝固点)时,物质有三种存在的可能(1)固体, (2)固液共存,(3)液体,三种状态都有能,而不一定是某一种状态8. 答案: C8. 解释: 分析: 正常人眼的晶状体的焦距调节功能很强,所以物体的像总能成像在视网膜上当晶状体的凸度过大,其焦距变短,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应戴凹透镜进行矫正;当晶状体变的扁平时,其焦距变长,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应戴凸透镜进行矫正解答: 解:由图甲可知,该眼为近视眼,应选用图丙进行矫正故选 C点评: 本题的意图是让学生了解
23、近视眼的成像特点及矫正方法9. 答案: A9. 解释: 分析: (1)凸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2)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解答: 解:A、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故该选项正确;B、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故该选项错误;C、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故该
24、选项错误;D、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故该选项错误故选 A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有关透镜的光路图的画法,首先要判断透镜的类型,然后根据三条特殊光线的特征,选出正确的选项二多选题1. 答案: A, B, C, D1. 解释: 分析: 要解决此题,首先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当 u2f 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 u=2f 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当 fu2f 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 uf 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解答: 解: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当 u2f 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 u=2f 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当 fu2f 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可得距透镜二倍
25、焦距处是凸透镜成缩小像和放大像的分界点,由当 fu2f 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 uf 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可得焦点是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X|k |B| 1 . c|O |m由当 uf 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可知物体通过凸透镜成虚像时,物体越靠近焦点成的像越大故选 ABCD点评: 此题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要熟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特别是成像特点与物距之间的关系在掌握规律的同时要善于总结,找出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放大实像和缩小实像的分界点,以及成像特点、像距和物距的关系成实像时:物像异侧,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若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2. 答案: A, C2. 解释: 分析:
26、 要解决此题需要知道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掌握晶体凝固的条件:达到凝固点但要继续放热掌握凝华现象: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解答: 解:A、冰是晶体,所以冰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所以 A 说法正确B、把 5的水放入 0的房间,水可以达到凝固点,但不能向外放热,而无法结冰所以 B 说法错误C、由于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水结成冰时,体积增大,所以 C 说法正确D、冰棒表面的“白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所以 D 说法错误故选 A、C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温度与热量的关系,并且考查了凝固的条件同时还考查了生活中的凝华现象3. 答案: A, C3. 解释: 分析: 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物
27、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称为液化,水蒸气遇冷时会发生液化现象,液化过程需要放出热量解答: 解:A、冬天开空调时车内温度较高,车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的玻璃时会发生液化现象,在车内玻璃表面形成白雾,说法正确,符合题意;B、水蒸气遇冷发生液化形成小液滴,属于液化现象,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物质在发生液化过程需要放出热量,说法正确,符合题意;D、夏天,车内开空调时车内温度较低,车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的玻璃时会发生液化现象,在车外玻璃表面形成白雾,所以要使玻璃清晰,驾驶员应该用干抹布在驾驶室外擦拭,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 A、C点评: 解决此类物态变化过程的实际分析题目,要结合物态变化及物态变化过程中的
28、吸热和放热现象进行分析4. 答案: C, D4. 解释: 分析: (1)猫眼实际上是一个光学系统,它是由两个透镜组成的,物镜即门外面的透镜是凹透镜,目镜即门里面的透镜是凸透镜(2)门外的物体首先经过凹透镜成一个正立缩小的虚像;(3)凹透镜成的像作为物体再经过凸透镜成像解答: 解:(1)凹透镜的焦距极短,它将室外的人或物成一缩小的正立虚像,此像正好落在目镜(凸透镜)焦点之内,此时的目镜起着放大镜的作用,最后得到一个较为放大的正立虚像(2)人从外向内看时,此时的门镜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的作用,所以看不到屋内成像情况物镜X|k |B| 1 . c|O |m综上分析 C、D 正确故选
29、CD点评: 现实生活中的很多光学仪器并不是单独是由一个镜子制成的,往往用到多个镜子组合而成,如显微镜、望远镜、潜望镜,以及题目中提到的猫眼等,记住其构造是解决此题题目的关键5. 答案: A, B, C5. 解释: 分析: 假设三球都是实心的,根据三球质量相等,利用根据密度公式变形可比较出三球的实际体积大小,由此可知铝球的体积最大,然后再对各个选项逐一分析即可解答: 解:若三球都是实心的,质量相等,根据密度公式变形可知:铁球体积 V 铁 = ,铜球体积 V 铜 = ,铅球体积 V 铅 = 铁 铜 铅V 铁 V 铜 V 铅又因为三球的体积相等,所以铜球和铅球一定是空心的,铁球可能是实心,也可能是空
30、心故选 A、B、C点评: 要判断一个物体是实心的还是空心的,有三种办法:一是比密度,也就是算出这个物体的密度,和构成这个物体的这种物质的密度进行对比,小于这种物质密度就说明这个物体是空心的;二是比体积,也就是算出构成这个物体的这种物质的体积,和物体的实际体积比较,小于物体的实际体积就说明这个物体是空心的;三是质量,也就是算出和物体体积相等的这种物质的质量,和物体的实际质量进行比较,大于物体的实际质量就说明这个物体是空心的6. 答案: A, C6. 解释: AC【解析】略7. 答案: B, C, D7. 解释: B CDX k B 1 . c o m【解析】略8. 答案: A, B, C, D8
31、. 解释: 分析: 螺纹透镜中间厚边缘薄是一个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会把灯光会聚照射到投影片上,使投影片更亮,投影成像更清晰解答: 解:AB、螺纹透镜组中间厚边缘薄,相当于一个焦距比较短的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两个选项都符合题意CD、螺纹透镜组放在灯泡和投影片之间,灯泡发出的光线经螺纹透镜把光线会聚在投影片上,使射向投影片的光线增强,所以螺纹透镜组起聚光镜作用两个选项都符合题意故选 ABCD点评: 掌握投影仪上平面镜、螺纹透镜、镜头、屏幕、灯泡等作用9. 答案: B,D9. 解释: 分析: (1)凸透镜成像时,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正立的虚像;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时成倒立的实像根据这
32、个特点判断凸透镜焦距的取值范围(2)确定出凸透镜焦距的取值范围,根据物距和焦距的关系再次确定凸透镜成像的性质: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2fu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解答: 解: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 5cm 时,成正立的像,所以 5cmf,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 8cm 时,成倒立的像,所以 8cmf,所以 5cmf8cmA、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 3cm 时,u5cmf,一定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不符合题意B、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 10cm 时,f 8cmu=10cm2f,一定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符合题意C、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 13cm
33、时,若焦距小于 6.5cm 且大于 5cm 时,u=13cm2f,则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若焦距等于 6.5cm 时,u=13cm=2f,则成倒立、等大的实像;若焦距大于6.5cm 且小于 8cm 时,fu=13cm 2f ,则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3cm 时,可能成放大的实像,也可能成缩小的实像,还可能成等大的实像故 C 错,不合题意D、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 17cm 时,u2f ,所以一定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符合题意故选 B、D点评: 本题可以采用凸透镜的焦距为具体数据的方法,比较物距和焦距的方法,判断凸透镜的成像情况三主观题1. 答案: (1)DCAB(或 CDAB
34、) (2)水和金属块的总体积 (3)20 2.6103水能将金属块浸没 水和金属块的总体积不越过量筒的量程(5)偏大 (6)刻度尺 边长1. 解释: 新 课 标 第 一 网(1)DCAB(或 CDAB) (2)水和金属块的总体积 (3)20 2.610 3水能将金属块浸没 水和金属块的总体积不越过量筒的量程(5)偏大 (6)刻度尺 边长【解析】试题分析:(1)利用 =m/V 测固体的密度时,如用量筒先测体积,固体上沾水,测得体积偏大,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小,所以应先测固体的质量以减小误差。(2)利用排水法测金属块的体积,应知道初始水的体积及水和金属块的总体积。(3)金属块的体积是 V=V2-V1=
35、40cm3-20cm3=20cm3,=m/V=72g/20cm 3=2.6g/cm3=2.6103kg/m3.(4)量筒使用时水既能将物体浸没,水和物体的总体积又不能越过量筒的量程。(5)如果小明没有将游码完全调到零刻线就开始调节天平平衡,相当于向右移动了游码。(6)正方体的体积可以通过刻度尺间接测量。考点:密度的测量 2. 答案: (1)10 (2)放大(3)焰心、透镜中心、光屏中心三者不在同一高度上,上,右(4)A2. 解释: (1)10 (2)放大(3)焰心、透镜中心、光屏中心三者不在同一高度上,上,右(4)A【解析】试题分析:焦距就是指透镜中心到焦点的距离,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
36、60cm-50cm=10cm,则该题第一问为 10cm,如图乙改变蜡烛的位置,当使其位于 35cm 刻度线,再移动光屏,那么u=15cm,则符合 f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第二问为放大,蜡烛凸透镜光屏要在同一条直线上,且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我们通过观察图可知第三问造成像的位置偏高的原因就是焰心、透镜中心、光屏中心三者不在同一高度上,再观察图知,蜡烛的位置偏低,应把蜡烛向上调节,根据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物近像远像变大,所以当把蜡烛移到 A 点,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右移动,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u2f,f2f,fu,幻灯机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即 f2f,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是物近像远像变
37、大,所以 BCD 都不对,只有 A 正确。考点: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3. 答案: d(2)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把烛焰放在 a 点时,此时 u2f,光屏上出现倒立缩小的蜡烛的实像,照相机就是根据此原理制成的;故 a;照相机(3)由图可知,g 点位置小于焦距,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把烛焰放在 g 点时,光屏上不能成像,在与物体同侧可以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故 g(4)光屏上出现倒立等大的实像时,测得烛焰到透镜的距离为 20cm,即 u=20cm=2f,则f=10cm;故 10(5)蜡烛变短后,像将移到主光轴上方,光屏也应移到主光轴上方;故上3. 解释: 分析: (1)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
38、用: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u=2f 时,成倒立、等大的虚像,可以粗测焦距; 新|课 |标|第 |一| 网2fU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或投影仪;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2)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外成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增大(3)原来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了,烛焰移了到主光轴的下方,所成的像将移到主光轴的上方,光屏应移到像的位置解答: 解:(1)由图可知,abcd 都在一倍焦距以外,都可以成实像, d 点物距最小,所以像最大;故答案为:d(2)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把烛焰放在 a 点时,此时
39、 u2f,光屏上出现倒立缩小的蜡烛的实像,照相机就是根据此原理制成的;故答案为:a;照相机(3)由图可知,g 点位置小于焦距,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把烛焰放在 g 点时,光屏上不能成像,在与物体同侧可以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故答案为:g(4)光屏上出现倒立等大的实像时,测得烛焰到透镜的距离为 20cm,即 u=20cm=2f,则f=10cm;故答案为:10(5)蜡烛变短后,像将移到主光轴上方,光屏也应移到主光轴上方;故答案为:上点评: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凸透镜成实像时,像与物关于主光轴上下左右互换测凸透镜焦距的方法4. 答案: 冰,52,吸收4. 解释: 分析: 晶体的熔化过
40、程虽然继续吸热,但是温度是保持不变的,所以晶体的熔化图象中有一段温度保持不变,反映在图象上是有一段平行于时间轴的线段存在温度计读数时要认清分度值,不需要估读无论晶体还是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都是要吸热的,所以要继续加热,如果停止加热,熔化也会停止解答: 解:从乙图可以看出,该物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是一个晶体的熔化图象,而冰是晶体,蜡不是晶体从丙图可以看出温度计的分度值是 2,液面在 50上面一个格的位置,所以应该是 52此小题可以通过实验现象来分析: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冰和蜡不能继续吸热,熔化停止,而放回去后又能继续吸热,熔化就继续,可见熔化过程是需要吸热的但是还有更直接的方法:熔化是
41、吸热的,直接得出答案故答案为:冰,52,吸收点评: 晶体的熔化图象以及晶体熔化的条件是考试的热点所在,一定要熟练的掌握,又时候可能分析不出来的问题直接套用课本的知识也是可以很快得出正确答案的,一切题目都是源自于课本的5. 答案: 相同;大小X|k |B| 1 . c|O |m(2)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都在射出光线,干扰人的视线,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蜡烛是最亮的,蜡烛射向平面镜的光线最多,反射光线最多,进入人眼的光线最多,感觉蜡烛的像最亮所以在比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故较暗;薄(3)使用方格纸可以直接在纸
42、上判断物体与像之间的位置关系,不用再进行测量,从而使实验步骤更加简单主要优点在于便于测量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故平面镜;(4)去后面的蜡烛 B,并在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故不能;像(5)平面镜成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A 蜡烛发出的光线经玻璃板反射,被人眼接收,才能看到像,故眼睛在 A 蜡烛所在这一侧;即眼睛在玻璃板前观察由表中记录的物距和像距的数值可知,物距等于像距故前;物距等于像距5. 解释: 分析: (1)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体与像的大小关系(2)物体射出的光线对人眼刺激越强,人眼感觉物体越亮,物体经过平面镜反射,反射
43、光线进入人眼的光线越多,人眼感到物体的像越亮在比较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射出光都对眼睛有刺激,干扰人的视线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这一角度去分析此题(3)从方格纸的方格分析,有方格可以直接判断物体与像之间的位置关系(4)实像可以在光屏上成接到,而虚像则不能(5)根据平面镜所成的是像是虚像的特点,应在物体一侧观察根据表中测量的物距和像距的数值可得出结论解答: 解:(1)两只蜡烛大小相同,后面的蜡烛又和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就证明了像与物大小相同,所以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故答案为:相同;大小(2)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都在射出光线,干扰人的
44、视线,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蜡烛是最亮的,蜡烛射向平面镜的光线最多,反射光线最多,进入人眼的光线最多,感觉蜡烛的像最亮所以在比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故答案为:较暗;薄(3)使用方格纸可以直接在纸上判断物体与像之间的位置关系,不用再进行测量,从而使实验步骤更加简单主要优点在于便于测量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故答案为:平面镜;(4)去后面的蜡烛 B,并在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故答案为:不能;像(5)平面镜成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A 蜡烛发出的光线经玻璃板反射,被人眼接
45、收,才能看到像,故眼睛在 A 蜡烛所在这一侧;即眼睛在玻璃板前观察由表中记录的物距和像距的数值可知,物距等于像距故答案为:前;物距等于像距点评: 对于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只要掌握扎实,牢记相关的知识,答案不难得出此题引入了“等效替代法” ,这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应该有所了解,并学会使用本题考查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合理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只要熟练掌握平面镜的成像特点,解答此类题目就很容易进行物理实验时,要根据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分析实验不成功的原因,进行改进这是试题的走向 w W w . x K b 1 .c o M6. 答案: (1) 玻璃板未竖直放置 ;(2) 像与物等大 ;(3) 比较像到镜面的距离和物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 ;(4) 方格纸好 ; 省了描点和测量像距与物距,直接用数方格来确定和比较像距与物距;6. 解释: (1) 玻璃板未竖直放置 ;(2) 像与物等大 ;(3) 比较像到镜面的距离和物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 ;(4) 方格纸好 ; 省了描点和测量像距与物距,直接用数方格来确定和比较像距与物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