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第三版期末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230802 上传时间:2019-01-0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第三版期末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第三版期末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第三版期末复习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第三版期末复习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第三版期末复习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 1 页 共 11 页1.曲颈瓶实验巴斯德否认了自然发生学说2.微生物发展的五个时期:史前期(朦胧阶段);初创期(形态描述阶段),列文虎克-微生物的先驱者;奠基期(生理水平研究阶段),巴斯德-微生物学奠基人(显微镜的发现),科赫-细菌学奠基人;发展期(生化水平研究阶段)布赫纳-生物化学奠基人;成熟期(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阶段)3.巴斯德的成果: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说证实发酵由微生物引起发明了狂犬病毒减毒疫 苗制备方法发明巴氏消毒法4.微生物有哪五大共性?其中最基本的是哪一个?为什么?.体积小, 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易变异;.分布广,种类多。其中,体积小面积大最基

2、本,因为一个小体积大面积系统,必然有一个巨大的营养物质吸收面、代谢废物的排泄面和环境信息的交换面,并由此而产生其余 4 个共性5.细菌的三个形态杆菌,球菌,螺旋菌6.细菌的一般构造: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区。特殊构造:鞭毛,菌毛,性菌毛,糖被(微荚膜,荚膜),芽孢7.细菌的细胞壁的功能:固定细胞外形和提高机械强度,保护细胞免受外力的损伤;为细胞生长、分裂和鞭毛运动所必需;阻拦酶蛋白或抗生素等有害物质进入细胞;赋予细菌特有的抗原性和致病性(如内毒素),并与细菌对抗生素和噬菌体的敏感性密切相关。8.肽聚糖由肽和聚糖,肽聚糖单体构成,、四肽尾,由四个氨基酸分子按 L型与 D 型交替方式连接而成,

3、接在 N-乙酰胞壁酸上。、双糖单位:N-乙酰葡糖胺和 N-乙酰胞壁酸通过 -1,4 糖苷键连接,溶菌酶水解此键。、肽桥:甘氨酸五肽,肽桥变化甚多,由此形成了“肽聚糖的多样性”)9.磷壁酸是革兰氏阳性菌的特有成分,(主要成分是甘油磷酸或核糖醇磷酸),是噬菌体的特异性吸附受体;10.外膜是革兰氏阴性菌的特有结构(位于壁的最外层,成分:脂多糖 LPS(类脂 A:是革兰氏阴性菌致病物质内毒素的物质基础,是许多噬菌体在细胞表面的吸附受体;核心多糖;O-特异侧链);磷脂和若干外膜蛋11.假肽聚糖的 -1,3-糖苷键被水解。12.缺壁细胞:实验室中形成:自发缺壁突变:L 型细菌人工方法去壁:彻底除尽(原生质

4、体)部分去除(球状体)自然界长期进化中形成:支原体13.试述革兰氏染色的机制程序 染液 G+ G-初染 结晶紫 紫色 紫色媒染 碘液 蓝紫色 蓝紫色脱色 乙醇 95% 蓝紫色 无色水洗 H2O 蓝紫色 无色复染 番红 蓝紫色 红色14.PHB:聚羟基丁酸酯,细胞内含物之一,具有贮藏能量,碳源及降低细胞内渗透压作用。15.鞭毛分为 L 环,P 环,S-M 环,C 环。16.何谓“拴菌”试验?他的创新思维在何处?第 2 页 共 11 页答:“拴菌”试验:把单毛菌鞭毛的游离端用相应抗体牢固的“拴”在载玻片上,然后在光镜下观察该细胞的行为,结果发现,该菌只能在载玻片上不断打转而未做伸缩“挥动”,因而肯

5、定了“旋转论”的正确性17.菌毛:多存在于革兰氏阴性菌致病菌中,参与菌体附着于宿主粘膜上皮细胞上,吸附功能。18.性菌毛:参与细菌结合作用,传递遗传物质19.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的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低、抗逆性最强的休眠结构而非繁殖结构。芽孢耐热的分子机制:渗透调节皮层膨胀学说20.伴孢晶体: 内毒素,苏云金芽孢杆菌(Bt)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方形或不规则形的碱溶性蛋白质晶体。制成生物农药(Bt细菌杀毒剂)21.菌落:菌落就是在固体培养基上(内)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堆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构造等特征的子细胞集团22.菌落形态:湿润,光滑,较光

6、滑,较粘稠,易挑取,质地均匀,菌落正反面或边缘与中央部委的颜色一致。23.放线菌:一类有分枝状的菌丝体 和以孢子进行繁殖的丝状原核细菌。放线菌的形态: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孢子丝。24.蓝细菌有“先锋生物”的美称。25.休眠体的物种:孢囊,芽孢,静息孢子。26.蓝细菌是产氧型非循环微生物,光合作用的部位称为类囊体,能固定 CO2 的羧酶体,固氮为蓝细菌肽。27.支原体是一类无细胞壁,细胞膜含有甾醇等物质。28.衣原体的繁殖方式:原体 (elementary body,EB):宿主细胞外的形态具有感染力,它是一种不能运动的球状细胞,直径小于 0.40.4mm,有坚韧的细菌型细胞壁。始体,又称网状体

7、(reticulate body, RB)这是一种薄壁的球状细胞,形体较大,无感染力的个体。29.真核生物包括酵母和霉菌。30.酵母菌的细胞壁成分以甘露聚糖和葡聚糖为主,低等真菌以纤维素为主,高等真菌以几丁质为主。去壁由蜗牛消化酶水解,原核微生物由溶菌酶水解。31.真核微生物的鞭毛以“9+2”为主,9 个微管二联体和一对中央鞘相互平行的微管构成。32.真核细胞的核糖体沉降系数一般为 80S,原核生物为 70S。33.酵母菌细胞壁的“三明治状”: 外层-内层:甘露聚糖、葡聚糖,中间蛋白质层:包括葡聚糖酶、甘露聚糖酶等。细胞核中含有 2m 质粒。34.假菌丝:是酵母菌通过出芽生殖,长大后的子细胞和

8、母细胞不分离,产生藕节状的细胞串35.酵母菌的生活史:单倍体和二倍体共存:酿酒酵母;单倍体(N)时间长,2 倍体不能生存:八孢裂殖酵母 ;营养体以 2N 体形式存在:路德类酵母36.菌丝的分化:延伸区,硬化区,次生壁形成区,成熟区,隔膜区。37.根霉的菌丝无隔膜、有分枝和假根,营养菌丝体上产生匍匐枝,匍匐枝的节间形成特有的假根,从假根处向上丛生直立、不分枝的孢囊梗,顶端膨大形成圆形的孢子囊,囊内产生孢囊孢子。38.曲霉是一种典型的丝状菌,属多细胞,菌丝有隔膜。营养菌丝大多匍匐生长,第 3 页 共 11 页没有假根。39.青霉菌属多细胞,营养菌丝体无色、淡色或具鲜明颜色。40.蕈菌分为:担孢子,

9、锁状联合。41.病毒是非细胞生物,由核酸和蛋白质外壳。大小用 NM。真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卫星病毒,卫星 RNA。42.病毒的三种形态:螺旋对称-烟草花叶病毒;二十四面体对称-腺病毒;复合对称-T 偶数噬菌体。(三个部分:头部,颈部,尾部)(尾部分为:尾鞘,尾管,基板,刺突,尾丝)43.由动物病毒在宿主单层细胞培养物上形成的病斑称空斑;由植物病毒在植物叶片在形成的叫枯斑;在噬菌体上形成的叫噬菌斑。44.病毒的后缀一般为-virus45.噬菌体繁殖分为吸附,侵入,增值,成熟,裂解。46.烈性噬菌体:能在宿主细菌细胞内增殖,产生大量子代噬菌体,并通过裂解细菌细胞而释放出来的噬菌体

10、,烈性噬菌体所经历的繁殖过程,称作裂解性周期或增殖性周期(一步生长曲线)47.自外裂解:大量噬菌体在短时间内吸附于同一细胞上,使细胞壁产生许多小孔,也可引起细胞立即裂解,但并未进行噬菌体的增殖的现象。48.效价:每毫升试样中所含的具有侵染性的噬菌体粒子数。测定效价的方法为双平板法。49.一步生长曲线的时期:潜伏期(隐晦期,胞内累积期),裂解期,平稳期50.温和噬菌体: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将自身基因组整合到宿主细胞染色体上,随宿主细胞核基因组的复制而进行同步复制,并不引起细菌裂解。温和噬菌体的存在的三种形态:游离态,整合态,营养态。51.溶源菌:被温和噬菌体感染后能相互长期共存,一般不会出现迅速裂

11、解的宿主细胞。52.溶源菌的检验:(1)将少量待测菌与大量敏感性指示菌(溶源菌裂解后释放出的温和噬菌体可使之发生裂解性周期者)混合,涂布于琼脂平板上。(2)培养一段时间后,溶源菌可长出菌落。(3)由于溶源菌在生长过程中有极少数个体会发生自发裂解,产生的噬菌体可侵染溶源菌周围敏感性指示菌菌苔,这样会产生一个个中央为溶源菌小菌落、周围有透明圈的特殊噬菌斑53.类病毒:由单链共价闭合环状 RNA 分子组成,专性寄生在活细胞内的分子病原体54.拟病毒:是一类包裹于真病毒粒中的有缺陷的类病毒55.朊病毒:一类不含核酸的传染性蛋白质分子。能引起宿主内同类蛋白质分子发生与其相似的构象变化,使宿主致病。56.

12、微生物的六类营养要素:碳源, 氮源,能源 ,生长因子,无机盐,水。57.碳源物质:蛋白质,核酸,淀粉,葡萄糖等,CO2 , Na2CO3 , CaCO3。氮源:含 N 物质;生长因子缺失一般是自养型型;例如:牛肉膏做碳源,蛋白的氮源,nacl 为无机盐,生长因子是天然成分。58.无机盐中的大量元素是指生长浓度在 10-310-4mol/L 范围内;微量元素是生长浓度在 10-610-8mol/L 范围内。59.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光能无机营养型(蓝细菌,紫硫细菌,藻类,绿硫细菌);光能有机营养性(红螺菌科细菌);化能无机营养型(含无机物质的细菌);第 4 页 共 11 页化能有机营养型60.营养

13、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单纯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送,基团移位。61.单纯扩散:疏水性双分子层细胞膜在无载体蛋白参与下,单纯依靠物理扩散方式让许多小分子、非电离分子尤其是亲水性分子被动通过的一种物质运送方式。顺浓度梯度,不需要载体蛋白,不需要能量。62.促进扩散:溶质在运送过程中,必须借助于细胞膜上的底物特异性载体蛋白的协助,但不消耗能量的一类扩散性运送方式。顺浓度梯度,需要蛋白,不需要能量。63.主动运送:指一类须提供能量(包括 ATP、质子动力或离子“泵”等)并通过细胞膜上特异性载体蛋白构象的变化,使膜外环境中低浓度的溶质运送入膜内的一种运送方式。逆浓度梯度,需要载体,需要能量。64.基团移位

14、:指一类既需特异性载体蛋白参与,又需耗能的一种物质运送方式,溶质在运送前后还会发生分子结构的变化,不同于一般的主动运送。(系统:磷酸转移酶系统;两个步骤:热稳载体蛋白,糖经磷酸化运入细胞膜内。)65.选用和设计培养基原则:目的明确,营养协调,理化适应,经济节约。66.天然培养基:利用动、植物或微生物体包括用其提取物制成的培养基,是一类营养成分复杂、丰富,但难以说出其确切化学组成的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麦芽汁培养基)67.组合培养基:用多种高纯化学试剂配制的、各成分(包含微量元素)的量都确切知道的培养基(葡萄糖铵盐培养基,高士一号培养基)68.半组合营养基:主要以化学试剂配制同时还加有某种

15、或某些天然成分的培养基(马铃薯蔗糖培养基)69.选择培养基:根据某种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化学、物理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70.鉴别性培养基:加有能与某一菌的无色代谢产物发生反应的指示剂,从而用肉眼就能使该菌落与外形相似的其他菌落相区分的培养基71.EMB 鉴别培养基的原理:EMB 培养基中的伊红和美蓝两种苯胺染料可抑制 G+细菌和一些难培养的 G-细菌。在低酸度下,这两种染料会结合并形成沉淀,起着产酸指示剂的作用。因此,试样中多种肠道细菌会在 EMB 培养基平板上产生易于用肉眼识别的多种特征性菌落,尤其是 E.coli,因其能强烈分解乳糖而产生大量混合酸,菌体表面带 H+,故可染上

16、酸性染料伊红,又因伊红与美蓝结合,故使菌落染上深紫色,且从菌落表面看到绿色金属闪光(似金龟子色)。产酸弱的菌株的菌落呈棕色,不发酵乳糖的菌落无色透明。72.固体培养基一般选用 1%2%琼脂做凝固剂,它在 96。C 融化。73.ED 途径:ED 途径可不依赖于 EMP 和 HMP 途径而单独存在,是少数缺乏完整EMP 途径的微生物的一种替代途径,葡萄糖只经过 4 步反应即可快速获得丙酮酸。存在 KDPG 醛缩酶。用此方法生产乙醇的方法称为细菌酒精发酵74.氧化磷酸化:(电子传递链磷酸化)营养物质在生物氧化过程中形成的NADH 和 FADH2,通过电子传递链将电子传递给氧或其他氧化型物质,同时偶联

17、着 ATP 的形成。75.无氧呼吸:又称厌氧呼吸,是一类呼吸链末端的氢受体为外源无机氧化物(少数为有机氧化物)的生物氧化76.发酵:在生物氧化中(狭义)发酵是指无氧等外源氢受体的条件下,底物脱氢后所产生的还原力H不经过呼吸链传递而直接交给某一内源氧化性中间代谢第 5 页 共 11 页产物,以实现底物水平磷酸化产能的一类生物氧化反应。77.硫呼吸:以无机硫作为呼吸链的最终氢受体并产生 H2S 的生物氧化作用。78.同型乳酸发酵:在糖的发酵中,产物只有乳酸的发酵称为同型乳酸发酵79.异型乳酸发酵:通过 HMP 途径发酵后除主要产生乳酸外,还产生乙醇、乙酸和 CO2 等多种产物的发酵。80.底物水平

18、磷酸化:发酵是专性厌氧菌或兼性厌氧菌在无氧条件下,产能低的反应。81.循环光合磷酸化:一种存在于厌氧性光合细菌中的原始光合作用机制,在光能驱动下通过电子的循环式传递而完成磷酸化产能反应。82.非循环光合磷酸化:这是各种绿色植物、藻类和蓝细菌所共有的利用光能产生 ATP 的磷酸化反应。83.不产氧光合作用:不能利用 H2O 作为还原 CO2 时的氢供体,能利用还原态无机物或有机物作还原 CO2 的氢供体。84.光合系统:2 中产生氧气。85.嗜盐菌紫膜的光介导 ATP 合成:视黄醛吸收光,构型改变,质子泵到膜外,膜内外形成质子梯度差和电位梯度差,是 ATP 合成的原动力,驱动 ATP 酶合成AT

19、P。86.自养型微生物 CO2 的固定主要有 4 种途径:Calvin 循环,厌氧乙酰-CoA 途径,逆向 TCA 循环,羟基丙酸途径87.生物固氮:微生物利用其固氮酶系催化大气中的分子氮还原成氨的过程。6要素:ATP 的供应,还原力H及其载体,固氮酶,还原底 N2,镁离子,严格的厌氧微环境。88.试简述各种类型好氧性固氮菌保护固氮酶避免受氧损害的机制答:1、好氧性自生固氮菌的抗氧保护机制(1) 呼吸保护 (2)构想保护2、蓝细菌固氮酶的抗氧保护机制(1)分化出特殊的还原性异形胞 (2)非异形胞蓝细菌固氮酶的保护3、豆科植物根瘤菌固氮酶的抗氧保护机制豆血红蛋白(含铁蛋白)89.肽聚糖的生物合成

20、:细胞质(葡萄糖合成 N-乙酰葡糖胺和 N-乙酰胞壁酸,合成五肽尾“Park”核苷酸,),细胞膜,细胞膜外.90.青霉素为何只能抑制代谢旺盛的细菌?其抑制机制如何?答:青霉素的作用机制是抑制肽聚糖分子中肽桥的生物合成,因此对处于生长繁殖旺盛阶段的细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相反,对处于生长停滞状态的休止细胞,却无抑制作用。91.微生物分离方法:浇注平板法,涂布平板法,平板划线法。92.同步生长:就是指在培养物中所有微生物细胞都处于同一生长阶段,并都能同时分裂的生长方式。方法:环境条件诱导法,机械筛选法。93.单细胞微生物的典型生长曲线:延滞期,指数期,稳定期,衰亡期。94.延滞期有何特点?实践上如

21、何缩短它?答:(1)生长速率常数为零;细胞形态变大或增长;细胞内的 RNA 尤其是 rRNA 含量增高,原生质呈嗜碱性;合成代谢十分活跃,易产生各种诱导酶;对外界各种不良条件如 NaCl 溶液浓度、温度和抗生素等理化因素反应敏感(2)接种龄:如果以指数期接种龄的种子接种,则子代培养物的延滞期就短,第 6 页 共 11 页反之,如以延滞期或衰亡期的种子接种则子代培养物的延滞期就长;如果以稳定期的种子接种,则延滞期居中。接种量:一般说来,接种量大,则延滞期短,反之则长。因此,在发酵工业上,通常采用较大的接种量。培养基成分:接种到营养丰富的天然培养基或半组合培养基中的微生物,要比接种到营养单调的组合

22、培养基中的延滞期短。因此,一般要求发酵培养基的成分与种子培养基的成分尽量接近,且应适当丰富些。种子损伤度:用于接种的细胞曾损伤过,就会因修复损伤而延长延滞期。95.指数期有何特点?处于此期的微生物有何应用?答:(1)生长速率常数 R 最大,因而细胞每分裂一次所需的时间代时或原生质增加一倍所需的倍增时间最短;细胞进行平衡生长,故菌体各部分的成分十分均匀;酶系活跃,代谢旺盛(2)是代谢、生理研究的良好材料;是增殖噬菌体的最适宿主菌龄;是发酵生产中用作“种子”的最佳种龄;革兰氏染色鉴定时采用此期微生物96.稳定期有何特点?稳定期到来的原因有哪些?答:特点:生长速率常数R等于零,即处于新繁殖的细胞数与

23、衰亡的细胞数相等,或正生长与负生长相等的动态平衡之中;菌体产量达到最高点;细胞生理上处于衰老,代谢活力钝化,细胞成分合成缓慢,革兰氏染色发生变化。原因:营养物尤其是生长限制因子的耗尽;营养物的比例失调,如C/N比不合适;酸、醇、毒素或H2O2等有害代谢产物的积累;pH、氧化还原电势等物理化学条件越来越不适宜。97.恒浊器:是根据培养液细胞密度调节培养液流入的速率,使装置内细胞密度保持恒定。细胞密度通过光电控制系统调节。98.恒化器:通过控制某种限制性营养物质(生长限制因子)的浓度调节微生物的生长及其细胞密度,使装置内营养物质浓度恒定。99.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因素:温度,pH,氧气,水活度。100

24、.氧气对微生物的毒害机制:分子氧对它们有毒,即使短期接触也会抑制甚至致死;在空气或含10CO2的空气中,它们在固体或半固体培养基表面不能生长,只有在其深层无氧处或在低氧化还原势的环境下才能生长;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是通过发酵、无氧呼吸、循环光合磷酸化或甲烷发酵等提供;细胞内缺乏SOD和细胞色素氧化酶,大多数还缺乏过氧化氢酶。101.培养基的原始pH值发生改变的原因 pH 的调节:措施:“治标” 过酸时:加 NaOH、NaCO3 等碱液中和过碱时:加 H2SO4、HCl 等酸液中和pH 调节 过酸时 加适当氮源:加尿素、NaNO3。NH4OH 或蛋白质等“治本” 提高通气量过碱时 加适当碳源:加糖、

25、乳酸、醋酸、柠檬酸或油脂等降低通气量102.碳氮比就是摩尔比103.厌氧菌的固体培养:高层琼脂柱,厌氧培养皿,亨盖特滚管技术,厌氧罐,厌氧手套箱。104.灭菌:凡是能够杀死或消除材料或物体上全部微生物的方法。105.消毒:能够杀死、消除或降低材料或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使之不致引起疾病的方法。第 7 页 共 11 页106.防腐:能够防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长,但不能杀死微生物群体的方法。107.化疗:利用具有高度选择毒力的化学物质抑制宿主体内病原微生物或病变细胞的治疗措施称为化疗。108.玻璃器皿选用干热灭菌,牛奶等选用巴氏消毒,培养基选用高压蒸汽灭菌,牛血清过滤除菌,接种环高温灼烧,链霉菌选用过滤

26、除菌。109.影响加压蒸汽灭菌效果的因素:灭菌物体含菌量,灭菌锅内空气排除程度,灭菌对象pH值,灭菌对象的体积,加热与散热速度110.高温对培养基成分的影响:形成沉淀物,破坏营养,提高色泽,改变培养基的pH,降低培养基浓度111.梅拉特反应:在高温作用下,溶液中氨基化合物(氨基酸、肽、蛋白质等)中的游离氨基与羰基化合物(糖类)中的羰基相互反应而产生深褐色产物的复杂反应。112.为什么磺胺对人体细胞无毒性?因为人缺乏从对氨基苯甲酸合成叶酸的相关酶:二氢蝶酸合成酶、二氢叶酸合成酶和二氢叶酸还原酶,故不能用外界提供的对氨基苯甲酸自行合成叶酸,而必须直接利用营养物中的叶酸做为生长因子。113.磺胺类药

27、物的作用机制:PABA的结构类似物,TMP能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使二氢叶酸无法还原成四氢叶酸。114.抗生素:抗生素是一类由微生物或其它生物生命活动过程中合成的次生代谢产物或其人工衍生物,它们在很低浓度时就能抑制或干扰它种生物(包括病原菌、病毒、癌细胞等)的生命活动,因而可用作优良的化学治疗剂。115.抗生素的四个类型:IFN-,IFN-,IFN-,IFN-116.微生物产生抗药性的机制:产生一种能使药物失去活性的酶。将药物作用的靶位加以加以修饰和改变。形成救护途径使药物不能透过细胞膜通过主动外排系统将进入到胞内的药物泵出胞外。117.证明核酸是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的经典实验:经典转化实验,噬菌

28、体感染实验,植物病毒重建实验。118.F质粒:又称F因子、致育因子,是大肠杆菌等细菌决定性别并有转移能力的质粒。F质粒由抗性转移因子和抗性决定子组成。Ti质粒运用于植物基因工程。复制分为严密型和松弛型。119.突变株的类型:选择性突变(营养突变性,抗性突变型,条件致死性)和非选择突变(形态,抗原,产量)120.营养缺陷型:某一野生型菌株因发生基因突变而丧失合成一种或几种生长因子、碱基或氨基酸的能力,因而无法在基本培养基(MM)上正常生长繁殖的变异类型,称为营养缺陷型,它们可在加有相应营养物质的基本培养基平板上选出121.基因突变的特点: 不对应性,自发性,稀有性,独立性,可诱变性,稳定性,可逆

29、性。122. 基因突变的自发性和不对应性的证明:变量试验,涂布试验,影印培养试验123.紫外线对DNA的损伤及修复:损伤:形成嘧啶二聚体。修复:光复活(光解酶结合嘧啶二聚体),暗切除:内切核酸酶切开,外切核酸酶扩大切口,DNA聚合酶合成,连接酶修复124.试述用Ames法(艾姆斯实验)检测微量致癌、致突变、致畸变物质的理论第 8 页 共 11 页基础、方法要点和优缺点。答:艾姆斯实验是一种利用细菌营养缺陷型的回复突变来检测环境或食品中是否存在化学致癌剂的简便有效方法。理论依据:由于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核酸,尤其是 DNA,因此凡是能改变核酸结构的生物学功能,某些化学物质会引起核算结构损伤,并

30、对生物具有致突变,致癌变,致畸变的作用。根据生物化学统一性原理,人们可以选用最简单的低等生物(如细菌)作为模型去了解发生在复杂的高等生物(如人类)体内的突变事件(如致癌变)的原因。鼠伤寒沙门氏的组氨酸营养缺陷型菌株在基本培养基的平板上不能生长,如发生回复突变成原养型后能生长。方法大致是在含待测可疑“三致”物(例如黄曲霉毒素、二甲氨基偶氮苯、“反应停”或二垩英等)的试样中,加入鼠肝匀浆液,经一段时间保温后,吸入滤纸片中,然后将滤纸片放置于平板中央。经过培养后,出现三种情况:1)在平板上无大量菌落产生,说明试样中不含诱变剂;2)在纸片周围有一抑制圈,其外周围出现大量菌落,说明试样中有某种高浓度诱变

31、剂存在;3)在纸片周围有大量菌落,说明试样中有浓度适当的诱变剂存在。优点:快速、准确、费用省等125.诱变育种的原则:(1)选择简便有效的诱变剂 (2)挑选优良的出发菌株(3)处理单细胞或单孢子悬液(4)选用最适诱变剂量(5)充分利用复合处理的协同效应(6)利用和创造形态、生理与产量间的相关指标(7)设计高效筛选方案(8)创造新型筛选方案126.三类突变株的筛选方法:产量突变型(琼脂块培养法),抗药性突变菌株(梯度平板)营养缺陷型(生物测定)。127.试用表解法概括一下筛选营养缺陷型菌株的主要步骤和方法答:1、诱变剂处理:(遵循 8 个原则)淘汰野生型:抗生素法(青霉素法(细菌)、制霉菌素法(

32、真菌)、菌丝过滤法(丝状生长的真菌和放线菌)检出缺陷型(夹层培养法、限量补充培养法、逐个检出法、影印平板法)鉴定缺陷型(生长谱法)128.转化:受体菌直接吸收来自供体菌的DNA片段,通过交换将其整合到自己的基因组中,从而获得了供体菌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129.转导:通过缺陷噬菌体的媒介,把供体细胞的小片段DNA携带到受体细胞中,通过交换与整合,使后者获得前者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130.接合:供体菌(“雄性”)通过性菌毛与受体菌(“雌性”)直接接触,把F质粒或其携带的不同长度的核基因组片段传递给后者,使后者获得若干遗传性状的现象,称为接合。131.原生质体融合:通过人为的方法,使遗传性状不同的两个

33、细胞的原生质体进行融合,借以获得兼有双亲遗传性状的稳定重组子的过程132.缺陷噬菌体:噬菌体侵入寄主细胞后,在装配阶段,误将寄主细胞DNA的某一片段包裹进去133.体内仅含有供体DNA的缺陷噬菌体称完全缺陷噬菌体,体内同时含有供体DNA和噬菌体DNA的缺陷噬菌体称为部分缺陷噬菌体。134.局限转导:指通过部分缺陷的温和噬菌体把供体菌的少数特定基因携带到受体菌中,并与后者的基因组整合、重组,形成局限转导子的现象第 9 页 共 11 页135.普遍转导:经转导噬菌体的媒介而获得了供体菌DNA片段的受体菌,外源DNA在其内进行交换、整合和复制,使其成为一个遗传性状稳定的重组体。136.流产转导:转导

34、噬菌体的媒介而获得了供体菌DNA片段的受体菌,外源DNA在其内既不进行交换、整合和复制,也不迅速消失,而仅进行转录、转译和性状表达的现象。137.双重溶源菌:同时感染正常噬菌体和缺陷噬菌体的受体菌。138.溶源转变:正常的温和噬菌体感染其宿主而使其发生溶源化时,因噬菌体的基因整合到宿主核基因组上,而使宿主获得了除免异性外的新遗传性状的现象。139.高频重组(Hfr)菌株:有些大肠杆菌的 F 因子可与核染色体整合在一起,这种类型的菌株与 F-菌株接合的重组频率比 F+与 F-菌株接合的重组频率高几百倍以上,因此,常将其称为高频重组(Hfr)菌株。140.F菌株:Hfr菌株中的F因子有时可由不正常

35、的切割而带有一小段核染色体基因的杂合F因子,通常称为F因子141.准性杂交育种:选择亲本,强制异合,移单菌落,验稳定性,促进变异,选出良种141.菌种衰退:某纯种微生物群体中的个别个体由于发生自发突变的结果,而使该物种原有一系列生物学性状发生衰退性对的量变和质变的现象142.液氮是最好的保藏方法,避免冷冻时介质对细胞损伤,一般选用甘油或二甲亚砜降低细胞脱水作用。冷藏前保证干燥,低温,缺氧的环境。143.互生:两种或单独生活的生物,当他们在一起时,通过各自的代谢活动有利于对方或偏向于乙方的相互关系。144.共生;两种生物共居在一起,相互分工合作,相依为命,甚至形成独特结构,达到难分难舍,合二为一

36、对的及其基尼的一种相互关系。145.寄生:一种小型生物生活在另一种较大型的生物的体内或体表,从中夺取营养并进行生长繁殖,同时使后者蒙受损害甚至被杀死的一种相互关系。146.拮抗:某种生物所产生的特定代谢科抑制他种生物的生长发育甚至杀死他们的一种关系147.捕食:一种大型生物直接捕捉,吞食另一种小型生物以满足其他营养需要的相互关系。148.自净作用:自然水体对投入其中的少量有机或无机污染物具有很强的自体净化能力。149活性污泥:一种由活细菌、原生动物和其他微生物群聚集在一起组成的凝絮团,在污水处理中具有很强的吸附,分解有机物或毒物的能力。150.生物被膜:生长在潮湿、通气的固体表面的一层由多种微

37、生物构成的黏滑,暗色菌膜,能氧化,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或某些毒害物质。151.决定传染的因素:病原体,宿主免疫力,环境因素152.传染的可能结局:隐性传染,带菌状态,显性传染。153.外毒素:一些革兰氏阳性菌,在生长过程中合成并分泌到胞外的毒154.类病毒:利用外毒素对热和某些化学物质敏感的特点,用0.3-0.4%甲醛处理,使其毒性完全丧失,但仍保持抗原性155.抗病毒:用类毒素注射动物(如马),以制备外毒素的抗体156非特异性免疫:凡在生物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属于先天即有、相对稳定、无特殊针对性的对付病原体的天然抵抗能力。非特异性免疫分为屏障结构,吞第 10 页 共 11 页噬作用,炎症反应,

38、体液因素。157干扰素作用机制:干扰素进入细胞,诱导细胞产生一种翻译抑制蛋白(又称抗病毒蛋白),阻止病毒mRNA的翻译,从而抑制多种病毒。158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1、感应阶段;2、反应阶段;3、效应阶段;类型:细胞免疫,体液免疫。159.细胞免疫:指机体在抗原刺激下,一类小淋巴细胞(依赖胸腺的T细胞)发生增殖、分化,进而直接攻击靶细胞或间接地释放一些淋巴因子的免疫作用。160.体液免疫:指机体受抗原刺激后,来源于骨髓的一类小淋巴细胞(B细胞)进行增殖并分化为浆细胞,由它合成抗体并释放到体液中以发挥其免疫作用161.免疫系统 1)免疫器官(中枢免疫器官:脊髓胸腺;外周免疫器官:脾淋巴结)2)

39、免疫细胞(B细胞,T细胞,K细胞,NK细胞3)免疫分子(抗原,抗体)162.T细胞表面独特的表面标志:表面受体,表面抗原。163.抗原:刺激机体发生免疫应答,并能与之(应答产物)发生反应的一类物质。抗原的两大特性:免疫原性:诱导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免疫反应性:与抗体或致敏细胞发生特异性反应的能力164.完全抗原:既具有免疫原性又有反应原性的物质称为完全抗原165.半抗原:只具有反应原性而缺乏免疫原性的物质166.抗体:浆细胞产生的一类与其能相应抗原发生特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167.免疫原性的物质基础:相对分子质量大(胰岛素例外),分子结构复杂,异物性。168.细菌抗原:表面抗原(荚膜抗

40、原,K抗原),菌体抗原(o抗原),鞭毛抗原(H抗原)。169.免疫球蛋白的类型:IgG,IgA,IgM,IgD,IgE。两条肽链:重链( H链),轻链(L链);三个区:可变区(V区),恒定区(C区),铰链区。170.木瓜蛋白酶酶解形成两个Fab和一个Fc;胃蛋白酶形成两个大小不一的片段(F(ab)2,和与Fc相似的片段。171.IgY由单体,双体,五体构成。单体由一个“Y”形分子组成的Ig(IgG,IgD,IgE);双体由两个“Y”形分子组成(IgA)172.机体产抗体的两次应答:初次应答:潜伏期长;Ab量不高;维持时间短,以IgM为主。 再次应答:再次注射;潜伏期缩短;Ab量迅速增加;维持时

41、间长;以IgG为主。173.抗原抗体反应的一般规律:特异性,可逆性,定比性,阶段性,条件依赖性。174.凝集反应:细菌、螺旋体、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在有适量电解质存在的情况下,抗原颗粒相互凝集成肉眼可见的凝集块175.沉淀反应:可溶性抗原(细菌的外毒素、内毒素、菌体裂解液、病毒、血清、组织浸出液等)与相应抗体结合,在适量电解质存在下,形成肉眼可见的沉淀物176.补体结合试验的原理:可溶性抗原(如蛋白质、多糖、类脂质、病毒等)与相应抗体结合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后,能与定量补体全部或部分结合,则不再引起指示系统的红细胞溶血,结果阳性;如果抗原、抗体不相适应,则不能结合补体,补体反过来使指示系统的红细胞溶血,结果阴性。实验的两大系统:带检系统,指示系统;五种成分:已知的抗原或抗体,待检的抗原或抗体,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试题真题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