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穴位敷贴.ppt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23255 上传时间:2018-07-08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2.5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冬病夏治、穴位敷贴.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冬病夏治、穴位敷贴.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冬病夏治、穴位敷贴.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冬病夏治、穴位敷贴.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冬病夏治、穴位敷贴.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 医 养 生 冬病夏治 穴位敷贴 中医科一区 万晓平 2017年 7月 目录 冬病夏治的概念 冬病夏治的理论依据 冬病夏治的现代研究 三伏贴适应症 三伏贴药物组成及作用 三伏贴敷贴方法及穴位 皮肤反应的处理 相关注意事项 2017年冬病夏治的时间 沟通的问题 中医特色疗法 冬病夏治三伏贴贴敷简介 概念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是指在夏季三伏天,冬天三九天,通过将药物敷贴到人一定穴位,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又称“三伏三九贴”、“三伏三九灸”。敷贴属于中医学中的灸法中的天灸,又名自灸。 冬病夏治是祖国传统医学中重要的预防医学思想。根据天人相应的原理,顺应四时气候特点,夏养三伏、冬补三九,利用具

2、有辛温助阳的中药贴敷在人体特定穴位上,通过药物、俞穴及经络的作用,疏经散寒、温肺逐痰、健脾补肾、调节脏腑功能,提高机体免役力和增强抗病能力。旨在使“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达到“未病先防”的目的。 概念 所谓“冬病”,是指在秋冬季节容易发作或病情加重的一些疾病。“冬病”发作根源是因为冬季寒邪强盛、阳气亏损 ,故冬病重在夏治。 所谓“夏治”,就是在夏日三伏天,借助自然界夏季阳旺之气,对缓解期病人进行治疗,适当地内服或外用一些方药,使病人虚阳恢复正常,增强抗病能力,从而预防和减少疾病在冬季的发作。 冬病夏治的中医理论依据 理论渊源 理论源于“天人相应”、“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学说 何谓 “ 天人相应

3、 ” 天人相应 ,按照现代的解释就是:自然界(大宇宙、宏观整体)和人( 小宇宙 、微观个体)是互相感应、互为反应、互为映照的。 天人相应 指人体与大自然有相似的方面或相似的 变化 。 灵枢 邪客 “此人与天地相应者也”。其主要精神是揭示在预防疾病及诊治疾病时 ,应注意自然环境及 阴阳 、四时、气候等诸因素对健康与疾病的关系及其影响。例如在 辨证论治 时 ,必须注意因时、因地、 因人制宜 等。 附:天人相应的具体体现 昼夜节律 、 七日节律 、月节律、四季节律、年节律 何谓 “ 春夏养阳 ” “春夏养阳主要是指在春夏季节阳长阴消,自然界阳气逐渐生发,万物一片生机盎然,这时人们应该补充营养、保护体

4、内阳气,使阳气充沛并且不断旺盛起来。 春夏养阳系中医因时制宜养生原则之一。谓春夏之时,自然界 阳气 升发,养生者宜顺时而养,须护养体内阳气,使之保持充沛。此时,凡有耗损阳气及阻碍阳气畅达的情况皆应避免。出 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 。 春夏两季气温逐渐升高,是人体与自然界阳气逐渐生发生长以致达到旺盛的时机,在经历了一个冬季的休养生息之后,春夏之时,人们纷纷走出户外,活动量相对增大, 腠理开 泄,汗液增多,特别是夏季,暑气逼人,常常导致了阳气宣发太过,或者因为防暑降温而过度贪凉食冷而 使内 寒过甚,以至于体内阳气虚衰,所以古代医学在 天人相应 观点的基础上提出“春夏养阳”的养生原则。 “春夏养阳”,其

5、实主要包含两个意思。其一,要让阳气舒发好。也就是要配合着自然环境,让自己体内的阳气生上来。其二,要保护阳气。 何谓 “ 秋冬养阴 ” 所谓“秋冬养阴”,主要是指在秋冬季节阴长阳消,由于自然万物逐渐敛藏,因此,在秋冬之时,人们应该顺应自然界的收藏之势,学会收藏体内的阴气,收藏阴津。并使精气内聚,从而来 滋养五脏六腑,才能抗病延年。阴:就是指人体内的阴液,它包括阴精、血液、津液。这些都是营养人体的最基本物质。 冬季是阴气极盛,万物收藏之际,一切生物处于冬眠状态,人们应“早卧晚起”。早睡以保人体阳气,晚起以养人体阴气。适当参加体育活动,不可大汗淋漓,致使津气耗散。饮食方面不要贪凉喜冷,基本原则是保阴潜阳,宜食温热性的食物。 秋冬“养阴”关系着冬季的健康,还对下一季节有重要的影响。中医把这种阴阳相互影响的关系叫做“互根”。秋冬养阴,也就是为了春夏的阳有根基。春夏养阳,那么秋冬的阴才有动力。 冬病夏治的现代研究 1、盛夏人体皮肤血液循环旺盛,汗腺及毛细血管普遍开放,药物吸收快,皮肤给药除了局部作用显著外,还可透过皮肤进入全身血液循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