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09年 6 月 区课改课题 A0818 目 录 一、问题的提出 1、学生对主题图喜好的调查。 2 老师是否合理运用主题图调查。 3 呼吁让主题图活起来。 二、研究设计 1、理论依据 2 现实意义 3 研究目标 三、研究内容 1 主题图有什么功能 2 主题图分类 3 怎样才能用好主题图 4 研究方法 5 研究对象及原则 6 研究基本思路 四、 研究成果 1 学生学习的情感日趋积极 2 同课异构对比 3 课堂作业深入调查 让低年级学生在主题图中快乐学习数学 一、问题的提出 :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人教版)新教材编写了许多图文并茂,色彩明丽,有着丰富情景的主题图。新教材编写主
2、题图的意图主要体现了“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的基本理念,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联系自己身边具体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学知识的含义,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因此说,新教材中运用主题图可谓一大创新,“主题图”的深意,教师若能好好利用,我们的课堂将会焕发出新的光彩。 主题图是以“情景图”的形式来呈现学习素材,刚开始,学生对这一幅幅色彩明丽,有着丰富情景的主题图极感兴趣。在教学过程 中,出示主题图引入让学生去发现、探索数学知识,学生兴趣浓厚,效果也不错。但是时间一长,学生对主题图已不再感到新鲜和有趣了。主题图对他们来说就好像是“故事里的事,是也不是
3、,不是也是。” 由于在教学过程中难以理解和把握主题图的真谛,因此在使用主题图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少的问题,比如把主题图的功能价值仅仅简单地定位为为情境创设服务,只起到“敲门砖”的作用,又如没有把主题图与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真正联系起来,学生仅仅是在开头几分钟的主题图情境中学习数学,剩余的三十多分钟还是脱离主题图,学习单纯的数学知识,甚至舍弃 主题图不用,感觉在新教材中占有极大篇幅的主题图在教学中已没多大的价值。但是,老师如果合理利用主题图 会增添学生的学习兴趣。 1.笔者对本校外来务工者三年级学生对数学课,呈现的主题图喜欢程度进行调查,结果如下 百分比 选项 内容 喜欢 有点喜欢 不喜欢 你
4、喜欢书上的主题图吗? 38% 62% 无 询问了 38%喜欢主题图的部分学生认为主题图十分有趣漂亮,内容丰富,在一副主题图中可以学到许多知识。 62%学生认为主题图单调,没有任何变化,不够新颖。 2.笔者还对全校 15 位数学老师在数学课上运用主 题图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如下: 不用主题图 搬来就用 创造使用 1 人 9 人 5 人 6.7% 60% 33.3% 在调查的老师中有一位老师上课都不用主题图 ,有九位老师直接搬用主题图不作任何改编 ,只有五位老师讲课本的主题图进行在创造的使用 .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对数学教学中主题图的应用产生了深深的困惑,开始对主题图的价值和运用方法进行深刻的反思
5、,并在教学中进行新的尝试和实践、探索和创新。希望通过“小学低年级数学教材主题图的应用研究”,挖掘出新教材主题图丰富的内涵,学会引导学生去发现主题图中渗透的数学知识 ,充分发挥主题图的功能价值,赋予主题图灵魂,让主题图真正“活”起来,活在我们的教学中,活在老师和孩子们的心中。 二、研究设计 (一)理论依据 1、陶行知教育思想。陶行知先生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教师善于运用。”同样,主题图给我们提供的也只是一个教课的依据,要用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创新。 2、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灵魂就是认为,人的知识不是被动地接受的,而是通过
6、自己的经验主动地建构的,指出教学应当力求使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的建构,而 不是要求他们复制知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不可替代的主体,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具有主动选择、发现、思考、探究、应答、质疑的需要与可能。小学低年级数学教材主题图的应用研究,就是将这一先进的教学理论实施于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去,充分发挥其指导意义。 3、从心理学观点来看,儿童认识事物是从感知开始的,然后形成表象,由表象逐步发展到抽象。主题图的情境是否引入课堂,与儿童的学习态度呈显著相关性。主题图来源于现实世界,贴近学生的生活。课堂中引入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明确学习数学的价值 。心理学研究表明,
7、在熟悉的带有现实事件的环境作用下,儿童更容易将自己的情感移入所感知的对象中去,促使他们以更高的情绪自主学习。 4、数学课程标准(试行)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从现实中寻找学生学习的素材,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存在于自己熟悉的现实世界中。”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形式,让他们在主题图中发现数学问题,通过探究、合作交流解决数学问题,获得数学学习的方法、乐趣。 5、弗赖登塔尔的数学教育理论。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主张“现实的数学”,主张“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 、用于现实”。他从数学教育的特点出发,提出了“数学现实”、“数学化”、“再创造”等数学教学原则。所谓“数学现实”乃是
8、人们用数学概念、数学方法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的总体,其中既含有客观世界的现实情况,也包括学生个人用自己的数学水平观察这些事物所获得的认识。“数学化”指人们运用数学的方法观察现实世界,分析研究种种具体现象,并加以整理组织的一个过程。“再创造”是指数学实质上是人们常识系统化,每个学生都可能在一定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实践来获得这些知识。 (二)现实意义 本课题是针对数学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而选定的。研 究的内容主要是从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现状和教师课堂教学中主题图使用的现状调查、分析入手,探讨低年级数学教材主题图的应用:挖掘出主题图丰富的内涵 ;把握主题图的最佳应用时机 ;掌握主题图的应用方法。 1、通
9、过调查研究,了解各类学生的学习兴趣、特点、能力、方法、做到因材施教;使教师掌握高效应用主题图进行情境教学的基本方法、基本技能。 2、通过研究,深入挖掘新教材主题图中,蕴含着的丰富的信息资源,渗透着的相关的数学知识,学会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主题图,学会等待学生去发现知识。充分发挥主题图的功能价值,赋予主题图灵魂,让 主题图真正“活”起来,活在我们的教学中,活在老师和孩子们的心中。 3、通过研究,使学生有目的地学习,使学生乐于学习,使学生能独创性地学习。能和集体成员相互协作、相互尊重,对所学习内容能展开独立思考,进行多向思维,创造性地用所学到的内容去适应新的情况,探索新的问题。 4、通过研究,主题图
10、能发挥其多功能,成唯一图多用。 (三)研究目标 、 改变以往的缺乏生活应用意识的数学课堂教学方式,建立目标明确,操作有效的情境化的数学课堂教学方式,开辟一条新的数学课堂教学 途径,并促进数学教育。 、 结合主题图,进行思想教育。比如爱劳动、保护树木、美化生活等等。 主题图,从数学的角度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会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进行数学交流。 识的学习兴趣,增强对数学知识的运用意识。 (四)研究基本思路 (放到研究内容前面) 三 、研究内容 (一)主题图有什么功能? 1、 主题图 挖掘资源 例如人
11、教版第五册第十四页“生活中的数学”,主题图出示了四种常见的重量单位和长度单位在生活中的运用。根据这一主题图的启示,教师可以在新课前一天给学生交待任务,让他们自己或在家长带领下到附近观察、访问,看一看哪些地方用到了重量单位和长度单位。第二天上课让学生把自己的收获进行组内汇报、小组交流,期间涌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老师没想到的精彩片段,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测量在我们生活中的运用。这样的设计扩大了学生主动参与和亲身实践的时间与空间,能全面地体现新课 程标准的精神。 2 、主题图 创情激趣 人如教版三年级上册第 27 页设计了两幅有联系的买东西的情景图:妈妈买了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付出 200 元。
12、售货员找给妈妈 17 元。这个买东西的过程就包含了一个加法问题(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多少元?)和一个减法问题(应该找给妈妈多少钱?)。由孩子提出的“找的钱对不对呢?”提出检验计算结果的问题,从而引入验算的教学。在教学中 3 、主题图 提高能力 如引导探索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可能性 ”单元, 教材主题图中设计了多种不同层次的、有趣的活动和游戏,如摸棋子试验 、涂色活动、抽签游戏等。在教学中,我通过创设这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大量观察、猜测、试验与交流的数学活动过程中,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充分讨论、试验,然后再全班交流
13、。 (二) 主题图分类 1、 从 主题图 呈现范围的大小来看 可以分成二类: 第一类,范围大,信息量大,涵盖面广,这一类主题图主要是单元主题图,有时蕴含了整个单元知识的内容。如三年级上册 “ 分数的初步认识 ” 、二年级下册 “ 解决问题 ” 、二年级上册 “ 表内乘法(一) ” 等单元前面的主题图。 第二类,范围小,信息量小,知识重点突出,这一类主题图主要是课时主题图,它往往主题明确,知识问题化,明确呈现出本节课需要研究的、解决的问题,重点突出。如二年级上册 56小熊掰玉米图,用乘加或乘减的方法来解决 “ 还剩的玉米个数 ” 问题。一年级上册 107 兔子图,可以用多种方法来解决 “ 一共有
14、的兔子只数 ” 的问题。 2 、 从的呈现方式来分析 第 一类是自然情境类,展现的是我们生活中原型的或加以提炼的生活场景,这教学资源突出了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强调了 “ 数学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 ” 的理念,促进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运 用数学的意识。如一年级上册 103 买票图,学会加几的进位加法;二年级下册 48 布置教室图,学会用 7、 8、 9 的乘法口诀求商。 第二类是活动方式类,提供了一些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活动和操作方式。如一年级下册 44“ 估一估、猜一猜 ” 的主题图,设计四人小组活动情境,体现了一种自主探索、生生合作的学习方式。又如二年级上册 “ 米的认识 ”的主题图,一
15、学生用自己的学生尺来量黑板的长度,产生了知识冲突,就引出了 “ 米尺 ” ,认识了 “ 米 ” 。再如二年级上册 76“ 倍的认识 ” 主题图,设计了学生用小棒摆正方形的小组活动情境。它们展 示给我们的是一种 “ 做数学 ”的教学理念,学生在类似的操作活动中经历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感悟数学,从而进行知识建构。 第三类是对话形式类,提供的是师生、生生或小精灵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展示了一种平等、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在这氛围中体现了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愿意亲近数学,积极学习数学。同时这类主题图展现了数学学习过程、突出知识点,增加了数学教材的可读性,引导学生在没有教师指导
16、下自己如何多角度思考数学问题,为自学数学教材提供了可能。如二年级上册加法的笔算教学,有一幅小结这节课 学习内容的主题图,一老师与四学生,教师问 “ 笔算加法要注意什么? ” 四位学生分别回答 “ 个位满 10 向十位进 ”“ 要把相同数位对齐 ”“ 从个位加起 ”“ 也可以从十位加起 ” 。主题图的编写也为学生复习书本重点难点提供了指引。 不管是哪类主题图,都是以一定的 “ 情景 ” 形式呈现学习素材,于是好多数学教师就把主题图狭隘地定义为 “ 情境图 ” ,把它作为引入时提出数学问题之用。主题图教学要突出数学化,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充分挖掘主题图中有利于三维目标实现的价值。所以我们对主题图的价
17、值要进行充分的认识。 ( 三) 怎样才能用好主题图 是否充分挖掘内涵,拓展主题图的“量”。 是否处理现有资源,提高主题图的“质”、 是否适时合理引导,把握主题图的“度”。 是否选择呈现时机,突显主题图的“效”。 的四个环节对主题图再次进行有效创造可以通过 1 编一编 使主题氛围更有情趣 2 串一串使主题情境更加生动 3 改一改使素材呈现更利探索 附件一 充分挖掘内涵,拓展主题图的“量” 针对第一学段儿童学习的特点,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如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数学广角“排列与组合”第 115 页练习二十五第 1、 2、 3 题是配 合例 1 与“做一做”的习题,笔者就根据五幅主题图的素材,以“聪聪过生日”为线,将其串联:“生日服装搭配”、“ PARTY 自助餐”、“智闯游乐园”、“游玩路线”、“合照留念”。环环相扣,趣味横生,孩子们跟随着聪聪和明明度过了快乐的三十五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