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玉林师范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 浅探 广西壮族 拾骨 葬 院 系 政史学院 历史学 _2011 级 _ 专 业 班 级 姓 名 小 贤 学 号 201103403104 指导教师单位 政史学院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 指导教师姓名 曾凡贞 副教授 指导教师职称 浅谈广西壮族拾骨 葬 历史学 2011 级 小 贤 指导教师 曾凡贞 摘要 幅员辽阔的中国不但各地各族的葬礼不相同,葬式也是各种各样, 广西壮族地区的 土葬形式与别处最大 不同在于不是一次性下葬的 ,而是二次甚至 出现 多次 复葬 ,由于复葬时是捡其遗骨埋葬的, 因而以拾 骨葬命名。 拾 骨葬 作为 广西壮族的主要葬制之一。研究壮族拾 骨葬不
2、仅加 深 了 我们对广西 壮族文化的 了解,还能 认清广西壮族地区 拾 骨葬 遗留的 社会问题,人地关系紧张,家族坟地之争,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 关键词 : 广 西壮族 拾骨葬 社会问题 玉林师范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 3 目录 前言 . 1 一、 拾骨葬概况 . 2 (一) 拾骨葬的概念 . 2 (二 )拾骨葬 起源 . 3 (三)古文献对拾 骨葬的相关记载 . 3 二 、 拾骨葬的程序 . 10 (一)拾骨前的准备工作 . 3 ( 二) 拾骨葬的流程 . 3 (三 )拾骨葬 的对象 . 3 三 、拾骨葬选址 . 10 (一)风水 . 12 (二) 地质 . 13 (三) 气候 . 14 四、拾
3、骨葬盛行的原因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一)灵魂观 . 12 (二) 位置说 . 13 (三) 宗教观 . 14 (三) 孝道观 . 14 五、拾骨葬遗留的问题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一) 人地关系紧张 . 19 (二)坟地纠纷 . 19 ( 三 )生态环境破坏 . 19 六、关于拾骨葬的几点建议 . 19 (一)对政府的建议 . 19 (二)对民众的建议 . 1 七、结语 . 19 致谢 . 19 黄冬贤 浅谈广西壮族 拾骨葬 4 注释 . 19 参考文献 . 20 玉林师范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 1 前言 壮族作为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但由于 长期 受到汉文化的熏陶,壮族的民族文化
4、特点也逐步 被同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文化程度越来越 加 深,以至到了民国时期,很多人都认为壮族和汉族已经没有任何区别了,到了 20 世纪中期,壮族的民族自我意识经历了一次觉醒 的过程。在 20 世纪 50 年代,相继成立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文山壮族自治州和广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壮族因此广为人知。其中 ,丧葬文化是壮族文化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以来 ,壮族丧葬活动越发频繁 ,在改革开放的政策推动,使得壮族丧葬文化发生了变化。壮族丧葬文化吸收了当地其他少数民族以及汉族的丧葬因素 ,形成了新的壮族丧葬文化 ,既保留了原有的文化特质 ,又增加一些新的特征 ,并且现有的壮族丧葬仪式的表现
5、形式与壮族特有的社会结构因素有一定的关联 ,二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的。丧葬文化的变化在一定程度反应了传统社会结构向现代化社会结构的巨大转变 ,而 这样的社会结构不仅带动了当地的社会进步 ,同时也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结构。 由于地理环境、人文风俗和宗教信仰等因素相互影响之下 ,壮族形成自己独特的丧葬文化 , “灵魂不灭说”的鬼神崇拜则是壮族丧葬文化的最初起源 ,壮族传统观念就存在“人死魂犹在”这一说法。壮族祖先就是在这样观念的支配之下 ,小心翼翼地处理着死人的尸体 ,一方面又惧怕灵魂 ,另一方面则祈求灵魂保佑家人或平安。 在其仪式和相关习俗上都蕴藏着丰富的内涵。 死作为人生旅途的最后一站,每个
6、人都要去面对。各地壮族的丧葬习俗 ,有共性也有个性。 拾骨葬的发生和发展 ,与古代民族的社会形态、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社会生产力状况和心理素质等密切相关 ,也与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密不可分。一个民族的葬俗 ,犹如镜子 ,既可直接体现一个地区、也可以体现一个民族本身的气质 ,或者当地的地方特色 ,又曲折地反映了该地区、该民族内部的社会关系和生产力状况。因此 ,对拾骨葬习俗的考察和研究 ,是了解这个地区或民族的一个重要环节。 黄冬贤 浅谈广西壮族 拾骨葬 2 一、拾骨葬概况 (一)拾骨葬概念 翻阅史料,在研究中国古代丧葬的论文,期刊,传著或者墓葬的考古报告,民俗学材料中,“二次葬”出现的频率较高,那什
7、么是二次葬 呢 ?它与本文所 讲的拾骨葬有什么关联呢?人们为何进行“二次葬”,目前学术界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回答,主流观点认为“二次葬”是一种葬式, “二次葬就是对死者的尸体和遗骨分别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处理的葬俗。” 1 “所谓二次葬就是指人死后将尸体停放在某一特定地方,采用土化、风化、火化等方式处理尸体,待尸体骨肉分离后再正式收骨埋葬”2,此外,“二次葬也可指将已经埋葬过的尸骨扰乱就地或异地重新埋葬,包括迁出葬和迁入葬” 3。“二次葬是将尸骨进行第二次安葬的风俗,又名拾骨葬、迁葬、合骨、再葬等” 4 本文所讲的拾骨葬 可 定义为 “ 二次葬的一种葬式,棺木在下葬之后,由于年代久远或地势潮湿原因
8、而腐朽,亲属将坟墓扒开,拾取善存的尸骨,纳入专门盛放尸骨的器具内重新落葬,叫做拾骨葬。” 或者称之为“拾骨重葬”。 (二 )拾骨葬起源 拾骨葬在壮族地区比较流行,又可被称为移葬。壮族人们认为,拾骨葬帮助祖先的灵魂从地下回到地面,每到逢年过节,都能和亲人团聚。壮族拾骨葬起源甚为久远,而与之紧密相关的就是在三万年前桂林甑皮岩古人类遗址中“屈肢蹲葬”,在那时候已经成型,并有相当规模的发展。 5 南方古人类利用天然的岩洞集体穴居,当时他们正处于旧石器采集 狩猎的生活形态,社会组织结构简单 原始,具备喀斯特地貌的天然岩洞是他们的家,也是他们的墓穴。 并由此产生了壮族二次葬前期“屈肢蹲葬”的丧葬制度,“如
9、何生就如何死去”和“死者的灵魂与生人同在”已经缓慢的成为了他们人生当中最基本的生命意识。 对于拾骨葬的起源问题,卢敏飞壮族拾骨葬述议中写到“壮族的拾骨葬起源于新石器时期的母系社会,是灵魂观念的产物” 迈入新石器时代之后 ,氏族处于繁荣发展阶段 ,在“灵魂观念”的只配之下,丧葬才缓慢的形成制度 ,从而才具备一定的埋葬方式。当时的人们普遍都存在这样的思想“既然死者生前都 生活在一起 ,那么死后也应该使他们的灵魂得到团聚” 6 “ 凡是同一个氏族的死者都葬在同一行墓地里 ” 7 因此拾骨葬伴随着这样的观念应运而生,笔者与卢敏飞先生持有相同的观玉林师范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 3 点,正是由于有了灵魂观念的
10、推动,才能推进拾骨葬的产生。 (三) 古文献对壮族拾骨葬的相关记载 墨子 .节葬有相关记录“楚之南,有炎人国者,其亲戚死,朽其肉而弃之,然后埋其骨”由于没有相关的古籍记载,对于“炎人国”的状况,我们知道的甚少,但“楚之南”按方位来考究,相当于广西,广东,贵州一带,“朽其肉而弃之,然后埋其骨”正是拾骨葬的最早记录 啦。 隋书 .地理志:“蛮左”有人死送到山中 ,以十三年为限 ,先 (选 )择日 ,改入小棺 ,谓之拾骨。” 太平寰宇记 :“有俚人 ,皆鸟浒之夷居止接近 ,葬同一坟 ,谓之合骨。” 隋代的“蛮左”带有蔑称,指的是南朝统治者对两湖少数民族的统称,这其中也包括壮族先人“俚僚”人在内。 粤
11、游小志“广州人死 ,葬后或十年 ,或十余年 ,复出诸土 ,破棺捡骨洗之 ,贮骨瓷罂 。” 清朝时 ,广东和壮族有密切的渊源,骆越人故居地至今还居住着部分壮族同胞。 三、拾骨葬的程序 (一)拾骨前的准备工作 壮族地区的人们在拾骨前,要准备三件事情 :( 1)请家族里年长的人到死者的墓地去观察,观察能否进行拾骨,因为年长的一般都有鉴别死者肉体腐化的经验。 (有经验的老人可以从坟堆的凹陷程度看出来 )( 2)请风水先生算死者的生辰八字,是否和家里面的人相冲,或者相克,如果相冲相克,则采取必要的避让措施。( 3)请风水先生选择最适合的埋葬墓地。三件事情都做完之后,要配置专门盛放骨骸的器具,也就是我们常
12、说的“金坛”。这些都做完之后就开始进行拾骨工作。 (二 )拾骨葬 的流程 壮族拾骨葬 流程 可分为三步走,第一步是拾骨,早期把尸体放置在树上,等到自然腐烂或者用火焚烧,现在将尸 体 装入棺木埋入土里,为了尽快将尸体腐化,大多进行的是浅葬。第二步是捡骨,捡骨在下葬后的三到五年,通常选择在“大寒”之日进行,如果开棺的时候,尸体还没有腐化,仍旧将尸体埋入原处,一两年之后,再来进行捡骨。第三步是埋骨,又可以称之为“山葬”或者“复葬”。将捡出的骨骸用草木灰擦拭干净,再请人把骨骸按一定的顺序放入坛子中,头骨放在最上面,将脊椎骨 串 连起来 ,使整具骨骸显现出蹲的姿势。在别的地区,二次葬的常见的形式还有岩洞
13、葬,铜鼓葬,悬棺葬和陶罐葬等等。 二次葬作为一种特殊 的 葬式在客家人黄冬贤 浅谈广西壮族 拾骨葬 4 在中间流行,在壮族地区也普遍存在, 主要分布在广西及云贵 粤等地区与壮族杂居的民众中,拾骨 葬 习俗 也是常常见到的。 (三)拾骨葬的对象 壮族拾骨葬针对的对象是 60 岁以上的正常死亡者,这类死者被称为寿终正寝 ,他们死后能够回归列祖列宗,他们的灵魂是子孙后代尊敬的神,壮族人把那些非正常死亡的人分为两类:一类是伤亡,另一类是夭折。伤亡指的是被杀,自杀,交通事故,触电等非正常死亡,壮族人认为这类伤亡的人,他们死后,亡灵属于鬼类,他们的灵魂是很凶恶的,因此死者的家属不搞什么隆重的丧事,只是悲伤
14、哭泣而已,这些伤亡的人,只能草草的被埋葬,并且他们的家属在死者下葬 时,在四周墓穴 插上桃木打钉,防止其他的鬼魂来作祟,这类伤亡者如果有后代为他们拾骨,那他们的骨骸不能回归列祖列宗。如果回归列祖列宗,也就意味着将来死者的家属会有人死于非命。还有是夭折的,主要是指的是 20 岁以下的死亡,这类人死后被称为亡灵。这类死者的亡灵不足以享受后人的祭祀,也不能够回归列祖列宗,所以他们死后也不进行拾骨了。 三 、拾骨葬 选址 (一)风水 拾骨葬选址与风水有关, 风水通过尸骨起作用, 风水好,则能够发挥神灵庇佑的作用,风水不好,则说明死者安葬的地方不好,无法为子孙后代集财富,保平安,增荣耀,自己去了另 外一
15、个世界也无法安息,为了使死者与生者互利互惠,死者的子孙后代不得不拾骨,选择更好的土壤来安葬。 (二)地质 拾骨葬选址与地质 也有关,死者长久的埋葬于地下,棺木受潮,容易腐烂,老鼠,蚂蚁,蛇食死者的皮肉,或者在棺木中筑巢,从而扰乱了死者死后的安宁,死者的子孙后代无法忍受这样的状况, 从而开棺拾骨,装入翁中,以求死者的平安。 郭璞葬书“ 且夫生气藏于地中,人不可见,惟循地之理以求之,然后能知其所在。葬者能知其所在,使枯骨得以乘之,则地理之能事毕矣。”肉身在地底下腐烂,倘若不开棺拾骨,过不了多久,棺木就会毁坏, 尸骨便会 直接与泥土接触。这就像是生者即使有一方水土,但却没有砖瓦, 所以 开棺拾骨,将
16、死者的骨骸放置翁中,这样死者就有了住所。 (三)气候 玉林师范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 5 在新宁县志记载“南方地势卑湿,棺易朽,水蚁易侵。” 壮族居住的华南地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 常年高温多雨 ,气候炎热,而且潮湿 ,使得墓葬中随葬的金属工具,青铜器和兵器严重锈蚀 ,当然人的骨架很多也腐朽了。“ 气温高,雨量充足,植物茂盛, 地 下湿” 为虫蚁的生存创造了条件, 棺木在这样潮湿而燥热的气候之下,更 容易腐朽 。 骨骸也不能够完整的保存, 壮族人们了保存祖先遗骨 ,用陶瓷葬具来装祖先的 骸骨 ,然后再找风水宝地进行安葬 ,避免了高温潮湿与土壤酸性侵蚀。死者的后代 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期 (一般会选择
17、在“大寒”之日进行)进行拾骨 , 把遗骨放人翁中 ,盖紧或密封才有利长时间的保存。 这就是现实生活中丧葬风俗的体现 了 。 四、拾骨葬盛行的原因 在广西壮族地区,很多民众也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他们有着入土为安的观念思想,尤其在士人之间,认为拾骨葬是对祖宗的亵渎,死后对先辈开棺拾骨重葬,让祖宗们的骸骨重现人间,是一种很失礼的行为。古代的律法是严禁这样的情况出现的,很多士人也针对拾骨重葬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在法律如此严峻的情 景之下,广西壮族地区实行拾骨葬的情况依然存在,可以知道,这已不是官方能够用法律来干涉的范畴啦,拾骨葬已经演变为民间的一种 习俗,如果官方强令禁止,势必会引起广大民众的愤怒,甚至
18、引发暴乱。 所以官方不能明令禁止,只能默许其存在,探讨拾骨葬在广西壮族地区存在和流行的原因,可 归结 为几点。 (一) 灵魂观 在前文,我们提到 拾骨葬的起源与“灵魂观念”息息相关,正是因 为有了这样的灵魂观,才会产生“灵魂不灭说”“冥世”的思想观念,在 这样的观念的支配之下,生者对死者的葬法就有简单的掩埋变成了隆重而神秘, “人的血肉属于世俗世界的,而人的肉体可以脱离肉体而存在” ,著名学者拉法格指出“灵魂可以离开躯体,但是必须依附在某物之上,它同尸体联系在一起,而当皮肉腐烂和消解时,它就进入到骨头里,主要是头盖骨。” 8人死亡之后,待到肉体慢慢的腐烂,尸体成为干净的骸骨之后, 死者的灵魂才
19、能进入另外一个安详的世界。虽然我们无法肯定各个民族拾骨葬的原因和动机是否完全相同,但都是受灵魂观的支配这观点是不言而喻的。 (二) 位置说 古代的广西生产力水平低,山路险阻,山岭连绵严重阻碍了人们向外扩展,寻求交流。在秦朝时,岭南开始划归为中原版图, 秦代修的五条岭南大道,由于交通的原因,却只有一条通往广西,交通运输出现了重重的 困难,楚文化和中原文化主要通黄冬贤 浅谈广西壮族 拾骨葬 6 过湘桂走廊进入。到了隋朝的时候,依然出现“陆事寡 而 水事众”的状况。到了唐朝时,水路才得到一定的改善。交通的落后,严重阻碍了外界地区和壮族地区的交流, 加上壮族处于低位度地带,河流众多,山林茂密,加上温暖
20、湿润的气候,丰富的资源完全能够满足壮族人们的需要,久而久之,在壮民族中形成了宽容和保守的性格特点。四周边缘多山,长期处于于世隔绝 的状态 ,外来文化渗透较弱,加上少数民族语言, 习俗,历史,宗教等等都与汉族大相径 庭,中原统治的方式在壮族地区实行往往遭到排斥,原始民风民俗仍旧统治着普通民众的生活,而拾骨葬作为民俗的一种,势必会长期盛行和存在。 (三) 宗教观 在广西壮文化的演进上,统治阶级和宗教都起到了推动作用, 列宁曾经说过 :“对于工作一生而贫困一生的人 ,宗教教导他们在人间要忍耐和顺从 ,劝他们把希望寄托在天国的恩赐上;对依靠他人劳动而过活的人 ,宗教教导他们要在人间行善 ,廉价地售给他
21、们享受天国幸福的门票 。” 9壮族地区自古以来就有“鸡卜、神判” “巫文化思想”现象,在拾骨葬的发展历程中,不仅有民众自发的传承,又出现了师公教,融入道教的“多神信仰”,汉族的“风水观念”,风水术的“择吉理念”,加上自然崇拜的多神信仰和壮族趋吉避凶的心态的影响,使得宗教观的影响越来越显现。 壮族人们认为人死后灵魂有三个,一个在家里保佑子孙,一个回到祖宗的地方,一个送到花婆那里,人死后,可以通过灵魂存在着,并且和家族里的人保持密切的联系,可以保佑家庭兴旺发达,又可以扰乱正常人的生活。壮家人们为此将坟地位置与生者的吉祥平安联系起来,他们认为“先辈们的坟地选得合适,才能够让死去的祖宗安心,从而不受自
22、热侵害,生者才能够出入平安,富贵吉祥 。”到了唐宋之后,发展成 为师公议式。有的壮族地区实行一次葬的,如果家里人患病,或者遭遇到重大的不幸,才会进行师公议式,师公往往认为墓地没选好,死者没能够安宁,从而子孙后代选择更好的风水宝地来安葬,甚至有些地方出现三次拾骨,四次拾骨的现象。 (四) 风水说 壮族地区的人们认为,人匆匆的死去,在进行土葬的时候,没有找到理想的风水宝地,而经过了土葬之后的三年到五年时间里,死者的子孙后代千辛万苦的为自己的祖先寻遍各地的风水宝地,倘如找到他们心中的理想之地,他们会选择一个 合适的的日 期,把祖先的骨骸埋葬在这里,希望祖先的神灵保佑他们,保佑他们子孙后代荣华富贵,远离灾难,从而过上吉祥平安的生 活,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拾骨葬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