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培育学试题.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244056 上传时间:2019-01-1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森林培育学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森林培育学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森林培育学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森林培育学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森林培育学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单项选择1、世界上第一部森林培育教材是由 A 编著的。A. 德国 B. 前苏联 C. 日本 D. 中国2、森林培育的 C 阶段是时间延续最长的阶段。A. 前期规划阶段 B. 更新营造阶段 C. 抚育管理阶段 D. 收获利用阶段3、树种的 C 特性是指树种对于环境条件的需求和适应能力。A. 生物学 B. 解剖学 C. 生态学 D. 林学4、判断和选择树种的基础依据是树种的 A 。A. 自然分布 B. 生态幅度 C. 生理幅度 D. 遗传特性5、营养繁殖最佳时期 A 。A. 幼年期 B. 青年期 C. 壮年期 D. 衰老期6、引种的最佳时期 B 。A. 幼年期 B. 青年期 C. 壮年期 D.

2、 衰老期7、采种最佳时期 C 。A. 幼年期 B. 青年期 C. 壮年期 D. 衰老期8、根据国家有关优良母树的标准进行选择,林分郁闭度一般以 C 为宜。A. 0.10.3 B. 0.30.5 C. 0.50.7 D. 0.70.99、一般来说,种子贮藏适宜的条件组合是 D 。A. 温度-50C,相对湿度 0-10% B. 温度 510C,相对湿度 10-25% C. 温度-50C ,相对湿度 10-25% D. 温度 05C, ,相对湿度 25-45%10、贮藏时,最适宜的种子含水量是 C 。A. 平衡含水量 B. 临界含水量 C. 安全含水量 D. 饱和含水量11、多数树种适宜发芽的温度是

3、 B 。A. 1020C B. 2030C C. 3040C D. 4050C 二、填空1、按照森林抚育采伐规程 ,将抚育采伐分为: 透光伐 、 疏伐 和 生长伐 。特殊林分还可采用 卫生伐 。2、疏伐方法分为 下层疏伐法 、 上层疏伐法 、 综合疏伐法 、 景观疏伐法 和 机械疏伐法 五种。3、抚育采伐就其性质不同,分为 定性 和 定量 。4、现代对生态系统功能的认识一般归结为 供给功能 、 支持功能 、 调节功能和 文化功能 四类功能。5、现行的森林法把森林分为 防护林 、经济林 、 薪炭林 、 特种用途林 和 用材林 五大林种。 6、森林培育的对象是天然林和 人工林 。7、森林培育过程大

4、致可以分为前期规划阶段、更新营造阶段 、抚育管理阶段和收获利用阶段四个阶段。8、立地质量包括气候因素 、土壤因素和 生物因素三大因素。9、森林立地的构成因子主要包括 物理环境 、森林植物因子和 人为活动因子 三大类。10、森林立地分类的生态学基础是植物群落学基础 、林型基础 和森林生态系统基础。11、森林立地分类的依据主要指森林立地分类系统中各级区分和分类单位 的划分依据。 12、树种选择的基础是生物学基础 、生态学特性 和 林学特性 。13、树种的生物学特性主要包括 形态学特性 、 解剖学特性和 林学特性等。 14、用材林和经济林对树种选择的要求集中体现在 速生性 、 丰产性 和 优质性 三

5、个方面。15、四旁植树是指 村旁 、路旁 、水旁和 宅旁 。16、林分结构是指组成林分的林木群体各组成成分的空间和时间分布格局,包括组成结构 、水平结构 、垂直结构 和 年龄结构 。17、人工林种植点的配置主要分为 行状结构 和 群状结构两大类。18、生长在一起的两种植物的生态位关系主要有 生态位完全重叠 、生态位部分重叠 和 生态位完全不重叠 三种形式。 19、伴生树种主要有 辅佐 、护土 和 改良土壤等作用。20、 林木个体的生活史,起源于受精卵的第一次分裂,终于植株死亡。其间经过两个过程Y 营养生长 和 生殖生长 。21、林木的生长通常可以通过其生长过程 、 生长量和生长速率等来加以描述

6、。22、林木生长量的大小及生长速率,一方面受 林地本身遗传影响的影响,另一方面受 外界环境因素 的影响。23、通常根据一年中林木高生长期的长短,可把树种分为前期生长类型 和全期生长类型 两种。 24、从林木结实规律的角度出发,通常把林木个体发育分为 幼年期 、青年期、壮年期 和 老年期 4 个时期。25、一般来说,从幼苗到成熟,典型的林分都要经过幼苗 、幼树 、幼龄林 、中龄林、成熟林和 过树林等六个生长发育阶段26、林分蓄积生长量,实际上是林分中活立木材积生长量 和枯损林 的代数和。27、用材林的干材蓄积量与生物产量之间也存在一个转换的经济系数,一般为 0.30.7。28、为了分析方便起见,

7、可以把森林生产力区分为森林的潜在生产力和 现实生产力两个概念。29、提高森林生产力的途径有遗传改良途径、结构调控途径 和立地的选择和调控途径。30、良种指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两个方面都优良的种子。31、良种生产基地指按照国家营建种子园、母树林 和采穗圃等有关规定的要求而建立的、专门从事良种生产的场所。32、种子园的种类很多,依据繁殖方式或分为无性系种子园 和 实生苗种子园 。33、根据建圃材料经过选择鉴定的情况,采穗圃分初级采穗圃 和 高级采穗圃两种。34、林木种子的成熟一般包括生理成熟和形态成熟 两个过程。35、在生产上,一般把调制方法相同或相近的种实归到一起,共分为球果类 、 干果类 和 肉

8、质果三类。36、根据种子的比重和大小的不同,净种方法可分别选用 风选 、谁选 和 筛选 。37、根据种子休眠程度不同分为强迫休眠和 生理休眠两种类型。38、种子催芽常用方法浸种催芽、层积催芽 和 药剂催芽 。39、按苗圃使用年限的长短及面积可以分为:固定苗圃 和 临时苗圃 。40、一般苗圃用地主要包括生产用地和辅助用地两部分。41、国内外采用的方法一般土壤处理为 高温处理 或药剂处理 。42、扦插育苗根据取材部位分为 枝插 、叶插 和 根插。 43、扦插育苗根据枝条的木质化程度分为 嫩枝扦插 和硬枝扦插。44、根据目前研究情况看,苗木的 形态指标 、生理指标 和苗木活力指标是评价苗木质量的三个

9、主要方面。45、苗木假植有越冬假植 和 临时假植 两种。46、造林地种类归纳起来有荒山荒地 、四旁农耕地,农耕地及撂荒地和 采伐迹地和火烧迹地 、已局部更新的迹地、次林地及林冠下造林地四大类。47、造林地的整地主要包括对造林地的地面清理 或土壤的翻垦两道工序。48、剩余物和植被清理的方式全面清理 、带状清理 和块状清理 。49、按照整地时间与造林时间的关系,可以分为提前整地 和 随整随造。50、按造林时所使用的材料(种子、苗木或部分营养器官)的不同,一般分为播种造林、 植苗造林 和 分值造林 三种。51、人工播种造林中播种方法有 散播 、 条播、穴播 、块播和缝播 。52、造林规划设计的类别是

10、造林规划 、造林调查设计 和造林施工设计。53、造林调查设计一般分为准备工作 、野外调查 和内业设计 三个阶段。54、造林规划设计“三表”分别指立地类型表、造林典型设计或造林类型表和林分经营措施类型表 。55、林木修枝分干修 和绿修 两种。56、整枝强度大致可分为强度 、中度 和弱度 三级。57、弱度整枝是修去树高 1/3 以下的枝条,保留冠高比为 2/3 ;中度整枝是修去树高 1/2 以下的枝条,保留冠高比为 1/2 ;强度整枝是修去树高 2/3 以下的枝条,保留冠高比为 1/3 。58、根据起源不同,低效林可分为低效次生林 和 低效人工林 。59、根据经营目标不同,低效林可分为低效防护林和

11、低质地产林 。60、近自然改造原则尊重生物合理性 、利用自然自动力和 促进自然力 。61、封育的基本方法 死封、活封和轮封62、森林更新种类分 人工更新、天然更新 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63、典型的渐伐分为预备伐、下种伐 、 受光伐和中伐四次。64、渐伐以伐区排列方式不同,分为均匀渐伐 、带状渐伐和 群状渐伐。 65、与乔林相比,矮林的主要特点是伐期短、早期生长迅速和 衰老快。66、矮林作业中的特殊形式有截枝作业和头木作业。67、生物体之间和生物环境之间的表现复合性、系统性、集约性、等级性。68、生态干涉力分为相互吸引和相互排斥两种行为。4、判断1、抚育采伐强度越大林冠恢复郁闭所需的年限长,间隔

12、期短。2、年平均生长量大,抚育间伐期短。3、速生树种生长速度快,抚育间隔期宜短。4、壮龄期,林分生长旺盛,抚育间隔期宜短。5、交通方便,缺柴少材地区,适用强度小,抚育间隔期短;6、交通闭塞,劳力缺乏和间伐材无销路,则大强度,抚育间隔期短。7、树体高大的乔木树种,需求较大的营养空间,木材和枝叶的产量比较高,美化和改善环境的效果比较强烈,适宜作为用材林、防护林以及风景林和国防林等特种用途林等,同时也要求比较高的立地条件。8、光合产物在树木各部位分配也有差异,主要集中在树干的树种适宜于作为薪炭林。9、光合产物虽高但枝叶部位占的比重较大者可以作为薪炭林。 10、树体虽不高大,但是树形、枝叶、树皮美观,

13、或花果的色香具有特色,可以作为经济。 错11、树叶硕大,一般来说,叶面的蒸发量大,对于土壤水分条件的要求比较低。12、叶表面的气孔下陷、角质层发达,往往是对于干旱条件比较适应的特点。对13、主根发达,侧根比较少,要求深厚的土层,而须根系发达的树种比较耐干瘠的立地条。 对14、在当前的技术经济条件下,改造造林树种,使之达到更适地适树的要求,是最基本的途径。15、造林密度适当增大,能减少木材中节疤的数量及大小。对16、一般培育大径材(锯材、枕木、胶合板材等)的造林密度宜小一些。对17、大多数以产果为主要目的的经济林,在造林密度一般是比较大的。对18、营造以利用生物量为主要目的的薪炭林和超短轮伐期纸

14、浆林,一般都采用稀植。错19、一般喜光而速生的树种宜稀,如杨树等;耐荫而初期生长较慢的宜密,如云杉、侧柏等。对20、干形通直而自然整枝良好的宜稀,如杉木等;干形易弯曲且自然整枝不良的宜密,如马尾松;对21、树冠宽阔而且根系庞大的宜稀,如毛白杨等;树冠狭窄而且根系紧凑的宜密,如箭杆杨。对22、在较为湿润地区,从单位面积上能够容纳一定径阶(不计年龄)的林木株数多少来看,立地条件好的地方多稀些,立地条件差的地方则密些。错24、从经营要求来看,立地条件好而宜于培育大径阶材的宜稀,立地条件差而只能育中小径阶材的宜稍密。对25、就培育技术的总体而言,培育技术越细致,越集约,林木就越速生,就越没必要密植。对

15、26、培育防护林、风景游憩林等生态公益林,应培育纯林。错27、培育速生丰产用材林、短轮伐期工业用材林及经济林等商品林,可营造纯林。对28、造林地区和造林地立地条件极端严酷或特殊(如严寒、盐碱、水湿、贫瘠、干旱等)的地方,一般仅有少数适应性强的树种可以生存,在这种情况下,只能营造纯林。除此以外的立地条件都可以营造混交林。对29、天然林中树种一般较为丰富,层次复杂,应按照生态规律培育混交林。而人工林根据培育目标可以营造混交林,也可营造纯林。对30、生产中小径级木材,培育周期短或较短,可营造纯林,反之,为生产中大径级木材,则需营造混交林。对31、现时单一林产品销路通畅,并预测一个时期内社会对该林产品

16、的需求量不可能发生变化时,应营造纯林,以便大量快速向市场提供林产品。但如对市场把握不准,则混交林更易于适应市场变化。对32、用材林的干材蓄积量与生物产量之间也存在一个转换的经济系数,温带林及成熟林的系数较高,而热带雨林及中幼龄林的系数较低。对33、人工林的生产力水平一般都比天然林高。错34、母树林所选取的林分最好是实生林。对35、母树林林分最适年龄为林木高生长达到最盛时期的近熟林或中龄林。对36、林木结实丰谦年现象因树种不同而存在很大差别,其主要原因是树木的遗传特性。错37、椴树、山楂种子,可在生理成熟后,形态成熟前采种,采后立即播种可缩短休眠期,提高种子发芽率。对38、苗木年龄越大,育苗密度

17、越小;留床苗密度宜大,移植苗密度宜小。错39、土壤、气候和水肥条件好的,育苗密度适宜密些。对40、育苗技术水平高可适当密些。管理比较精细的密些。对41、确定整枝强度因不同的树种、年龄、立地和树冠发育等情况而异。一般是耐荫树种和常绿树种保留的冠高比要大些。对42、确定整枝强度因不同的树种、年龄、立地和树冠发育等情况而异。喜光树种、落叶阔叶树种、速生树种保留的冠高比可大些。错五、名词解释:1、森林:是以林木为主体,并具有一定的面积空间和密度,在林木之间、林木和各种生物之间以及与环境因子之间,相互影响,并能显著影响周围环境的植物群落。2、森林培育:是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更新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培

18、育过程按即定培育目标和客观自然规律所进行的综合培育活动。3、森林培育学:是研究营造和培育森林的理论和技术的学科。其研究内容包括良种壮苗的生产、林地造林、森林(人工林和天然林)的更新营造和造林后的抚育管理等方面。4、生境:是指林木和其他活体生物生存和相互作用的空间场所。5、立地条件:是指在造林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6、植物群落:特定的生境上,相互作用的植物种群的集合。即在特定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具有一定的植物种类组成和一定的外貌及结构与环境形成一定相互关系并具有特定功能的植物集合体。 7、林分:是指内部结构特征相同,并与四周有明显区别的森林地段(小块森林)。8、森林生态系

19、统:森林生态系统是指森林生物群落与其环境在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过程中形成的功能系统。简单的说,就是以乔木树种为主体的生态系统。9、森林立地分类系统:是指以森林为对象,对其生长的环境进行宏观区划(系统区划单位)和微观分类(系统分类单位)的分类方式。10、适地适树:是指造林树种的特性,主要是生态学特性和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能取得的高产水平。11、林分结构:是指组成林分的林木群体各组成成分的空间和时间分布格局,包括组成结 构、水平结构、垂直结构和年龄结构。12、最终产量恒定法则:在较稀的密度范围内,密度本身起主要作用,林分蓄积产量随密度的增大而增

20、大。但当密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密度的竞争效应增强,两个因素的交互作用达到平衡,蓄积量就保持在一定水平上,不再随密度增大而增大,密度产量效应的规律到此为止,称之为最终产量恒定法则。12、化感作用:是一种树种通过它产生并释放于环境中的生化物质对另一树种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促进或抑制作用。14、植生组混交:是种植点为群状配置时,在一小块状地上密集种植同一树种,与相距较远的密集种植另一树种的小块地相混交的方法。15、林木个体生长:是指林木由于原生质的增加而引起的重量和体积的不可逆增加,以及新器官的形成和分化。16、种源:指树种分布区中某一批种子的来源或产地,也称地理起源。17、种子区:是生态条件和林木遗

21、传特性基本类似的种源单位,也是造林用种的地域单位。18、良种基地:指按照国家营建种子园、母树林、采穗圃等有关规定的要求而建立的、专门从事良种生产的场所。19、母树林:利用优良天然林或人工林优良林分,经过去劣存优的疏伐改良,为生产遗传品质较好的初级改良种子而建立的专供采种的林分。20、种子园:指用优树由无性系或家系按设计要求营建,实行集约经营,以生产优良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种子为目的的特种人工林。21、种子安全含水量:在贮藏期间,维持种子生命力所必须的含水量称为安全含水量。22、种子平衡含水量:种子在一定的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条件下,吸湿作用和解湿作用处于平衡时的含水量。23、种子休眠:具有生命力的

22、种子,因得不到发芽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或种子由于种皮障碍、种胚尚未成熟以及存在有抑制物质等原因,在适宜萌发的条件下,都不能萌发的现象,称为种子休眠。24、强迫休眠(浅休眠):种子得不到发芽所需要的基本条件,处于被迫休眠状态。25、生理休眠(深休眠):即使有了适宜发芽的基本条件,种子也不能很快发芽或者发芽很少,这种情况称为生理休眠,或者深休眠。26、种子催芽:通过机械擦伤、酸蚀、水浸、层积或者其他物理方法、化学方法,解除休眠,促进种子萌发的措施称为种子催芽。27、种子生活力:指用生物化学方法快速测定种子潜在发芽能力。用有生命力种子数占供测定种子总数的百分率表示。28、种子优良度:是采用感官方法,根

23、据种子外观和内部状况,判断种子优劣程度的指标。29、容器育苗:利用各种能装营养土(培养基)的容器作工具进行育苗的方法。30、苗木质量:苗木质量是指苗木在其类型、年龄、生理、及活力等方面满足特定立地条件下实现造林目标的程度。31、苗木质量指数(QI):等于苗木总干重( g)/(苗高 cm/地径 cm)+(径干重 g/根干重 g)苗木高径比、茎根比越小,总干重越重,质量指数越高。32、苗木活力:是指苗木被栽植在最适宜生长环境条件下使其成活和生长的能力。33、假植:是将苗木根系用湿润土壤进行暂时埋植,以防根系干燥,保护苗木活力。34、植苗造林:又称植树造林、栽植造林,是以苗木为造林材料进行栽植的造林

24、方法。35、分植造林(分生造林):是利用树木的营养器官的一部分(如茎或枝条、根、地下茎等)作为造林材料进行造林的方法。36、农林复合经营:农用林业、混农林业、农林业,指于同一土地上,在空间位置与时间顺序上,将多年生木本植物与农作物和家畜动物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所有土地利用系统的集合。37、边缘效应:两个或多个不同生物地理群落交界处的复杂结构,不同生境的各类共生种群密度变化较大、某些物种特别活跃、生产力亦相应较高的现象,抹芽:是整枝的一种形式,即在侧芽膨大,芽尖呈绿色时,把芽抹掉,以省去以后修枝38、抚育采伐:39、林分改造:林分改造就是对在组成、林相、郁闭度与起源等方面不符合经营要求的那些产量低

25、、质量次的林分进行改造的综合营林措施,使其转变为能生产大量优质木材和其他多种产品,并能发挥更好的生态效能的优良林分。40、次生林:不同于原始林与人工林,它是原始林经过多次不合理采伐和严重破坏后自然形成的森林。由于次生林是天然林,因而又称为天然次生林。41、森林收获作业法:简称森林作业法:是对成熟林分或林分中部分成熟的林木进行采伐(通常称作主伐),而后采取适宜的更新方式,使采伐迹地得以更新,森林资源得到可持续发展与利用,生态环境能够维持与改善的一整套技术措施。 42、择伐作业:每次在林中有选择性的伐去一部分成熟木,林地上始终保持着多龄级林木,择伐后更新的林分仍是异龄复层林。43、更新采伐:是不以

26、取得木材为目的,只采伐已经衰老、行将死亡的过熟林木以及各种径级的病腐木、虫害木、受机械损伤的林木,使林分获得良好的更新与保证林分健康地发展。六、简答1、我国林业经历了哪些战略性的转变?答:1、林业任务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战略转变;2、由毁林开荒向退耕还林转变;3、由采伐天然林向采伐人工林转变;4、由无偿使用森林的生态效益向有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转变;5、由部门办林业向全社会办林业转变。2、种实产量预测的方法有哪些?答:1、目测法(物候学法) ,2、标准地法(实测法) ,3、标准枝法,4、平均标准木法,5、可见半面树冠估测法。3、种子休眠的原因有哪些?如何打破休眠?答:种子休眠的原因

27、原:1)种胚发育不成熟,2)种皮障碍,3)抑制物质存在,4)不良条件的影响,5)综合因素。通过机械擦伤、酸蚀、水浸、层积或者其他物理方法、化学方法,解除休眠,促进种子萌发的措施称为种子催芽。常用的方法:浸种催芽、层积催芽和药剂催芽。4、林木种子品质检验的主要步骤是什么?答:林木种子品质检验的主要步骤是抽样、检验、签证。必要时(发生种子质量纠纷)还可进行复验和仲裁检验。5、苗圃地选择的条件是什么?答:1、苗圃的位置:1)苗圃宜设在造林地的附近或其中心地区;2)苗圃要尽量设在交通较方便的地方,以利于运输育苗所需生产资料;3)距居民点较近的地方,便于招用季节工人和解决职工的住房问题。2、地形地势:最

28、好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或自然坡度在 3以内。 3、土壤条件:土壤肥力、土壤质地、土壤酸碱度、地下水位。4、水源 有在任何条件下能够满足灌溉有水的水源。5、病虫害及鸟兽害 避免选用有病虫害和鸟兽为严重的地方。6、苗木防寒措施主要有哪些?答:苗木防寒措施:1、培土和埋土,2、苗木覆盖,3、搭霜棚,4、设风障,5、灌冻水,6、假植,7、其他,如熏烟、涂白等。7、播种苗截根有什么作用?答:切断主根,促进侧根和须根生长,扩大根系吸收面积;培养发达根系,提高苗木质量;减少起苗时根系损伤,提高苗木移植成活率。8、扦插成活的基本原理是什么?答:扦插成活的决定于能否成根。根据不定根形成部位不同,分为两种类型:

29、1)皮部生根类型。扦插前,插穗皮部就已形成根原始体,扦插后,根原始体继续生长,插后1-2 周根从皮孔中长出。2)愈合组织生根类型 特点:扦插生根的过程很漫长,一般需要 1-2 个月。9、影响扦插条生根(扦插成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影响扦插成活的内在因素: 树种的生物学特性; 母树和枝条年龄; 插条部位和生长状况; 枝条中营养物质的含量; 枝条木质化程度; 插穗有无叶、芽; 插穗的长度、粗度。影响扦插成活的环境因素: 温度 一般树种生根最适温度为 20左右,常绿阔叶树要求一般为 23-25。气温低于土温 23。 湿度 要求土壤适宜的水分。一般为田间持水量的 80左右为宜。土壤通气条件。光照。

30、10、苗木出圃包括哪些环节?答:苗木出圃的内容包括起苗、苗木分级、统计苗木数量、苗木贮藏和运输等环节。11、造林规划设计的任务是什么?答:一是制定造林规划方案,为有关领导和决策部门制定林业发展计划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二是提供造林设计,指导造林施工,加强造林的科学性,保证造林质量,有计划地扩大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林木经济效益。12、林地抚育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林地抚育管理主要包括松土除草、施肥、灌溉与排水、栽植绿肥作物及改良土壤树种、保护林地凋落物等。13、保护林下凋落物的目的是什么?(林下凋落物对林木的作用)。答:1、凋落物分解后,可以增加土壤营养物质的含量;2、保护土壤水分,减

31、少水土流失;3、使土壤疏松并呈团粒结构;4、缓和土壤温度的变化;5、在空旷处和疏林地可以防止杂草滋生。14、林分改造的对象是什么?答:1、“小老头” 人工林;2、生长衰退无培育前途的多代萌生林;3、非目的树种组成的林分;4、郁闭度在 0.2 以下的疏林地;5、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林分;6、生产力过低的林分;7、天然更新不良、低产的残破近熟林;8大片灌丛。15、林分改造意义是什么?答:1、可以增强森林防灾减灾能力,恢复森林的防护功能;2、提高物种多样性和森林系统的稳定性;3、能够促进森林的快速增长,提高林木蓄积;4、实现在保障生态防护效益的基础上兼顾经济效益。5、提升森林的固碳能力,增加生物碳汇。

32、16、低效人工林的形成原因是什么?答:1、造林树种选择不当。2、整地粗放,栽植技术不当。3、造林密度偏大或保存率太低。4、缺少抚育或管理不当。17、低效人工林的改造技术措施是什么?答:1、留优去劣,间伐补植。2、深翻土壤。3、开沟埋青、施肥。4、平茬复壮。5、封禁林地。6、其他措施,如清理风倒木、林窗下补植作业,喷施农药和伐除严重虫害的林木等。18、次生林的主要特点有哪些?答:1)种类成分单纯,多为喜光与中性树种。2)中、幼龄林与同龄林较多。3)无性繁殖起源的林分多。4)林木早期生长迅速、但衰退也早。5)群落层次结构简单,水平结构多样。6)林分呈镶嵌性分布。7)林分的稳定性差。8)次生林多病虫

33、害。19、低效次生林的改造措施重要有哪些?答:1、全部伐除,全面造林;2、清理活地被物,林冠下造林;3、抚育采伐,林窗造林;4、带状采伐,引入珍贵树种;5、局部造林,提高密度;6、封山育林,育改结合。20、商品林建立复层林有什么优点?答:1、提高林木生长量,林木蓄积与生物量;2、提高木材质量,增加木材产值;3、节约劳力与更新成本,全年劳力分配合理;4、复层林的森林环境可更好地发展珍贵用材树种。21、造林整地的特点和作用有哪些?答:造林地整地的特点:1、造林地整地花费劳力和财力较大,受当地的经济和社会条件限制较大;2、造林地一般地形比较复杂,整地容易引起水土流失。3、在某些特殊条件下,不进行整地

34、工序,往往效果比整地的效果好。造林整地的作用 :1、改善立地条件,提高立地质量;2、保持水土;3、便于造林施工,提高造林质量;4、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林木生长。22、适地适树的标准是什么?答:衡量适地适树的数量标准主要有 3 个:第一个是某个树种在各种立地条件下的立地指数,第二个是平均材积生长量,第三个是立地期望值。23、确定林分密度的原则主要是什么? 答:原则:1)林分密度与经营目的的关系。林种不同,在培育过程中所需要的群体结构不同,林分密度不同。2)林分密度与造林树种的关系。林分密度大小与树种喜光性、速生性、树冠特征、根系特征、干形和分枝特点等一系列生物学特性有关。3)林分密度与立地条件的

35、关系,这个关系比较复杂。4)林分密度与培育技术措施的关系。就培育技术措施总体而言,培育技术越细致,越集约,林木越速生,就越没有必要密植。5)林分密度与经营目的的关系。24、结构合理的混交林有何优点和作用?答:1)可较充分地利用光能和地力。2)可较好地改善林地的立地条件。3)可较好地促进林木生长,增加林地生物产量,增加林产品种类,维持和提高林地生产力。4) 可较好地发挥林地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5)可增加林木的抗逆性。25、混交林树种间相互作用的主要方式是什么?答:树种间相互作用的方式总体来说可分为两大类,即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直接作用是指植物间通过直接接触实现相互影响的方式;间接作用是指树种间

36、通过对生活环境的影响而产生的相互作用。种间相互作用的主要方式有:1 机械的作用方式:伤害、缠绕、绞杀等;2 生物的作用方式:授粉、根系连生、菌丝桥等;3 生物物理的作用方式:辐射场、热场等;4 生物化学的作用方式:化感作用;5 生理生态的作用方式:是树种通过改变林地的环境条件而彼此产生影响的作用方式。包括改变林地的物理环境,改变林地生物环境,改变林地化学环境。七、论述1、试述适地适树的途径和方法是什么?答:适地适树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但可以归纳为两条:第一条是选择,包括选地适树和选树适地;第二条是改造,包括改地适树和改树适地。 选地适树,就是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确定了主栽树种或拟发展的造林树

37、种后,选择适合的造林地;而选树适地是在确定了造林地以后,根据其立地条件选择适合的造林树种。改树适地,就是在地和树某些方面不太相适的情况下,通过选种、引种驯化、育种等手段改变树种的某些特性使之能够相适。例如,通过育种的方法,增强树种的耐寒性、耐旱性或抗盐碱的性能,以适应在高寒、干旱或盐渍化的造林地上生长。所谓改地适树,就是通过整地、施肥、灌溉、树种混交、土壤管理等措施改变造林地的生长环境,使之适合于原来不大适应的树种生长。2、试述林分密度的作用规律。答:(一)初始密度在郁闭成林过程中的作用。初始密度在郁闭成林过程中作用较大。在人工林培育中,如需要森林提早郁闭或在林分长期不郁闭就会根本丧失成林可能

38、的情况下,就有必要适当增加造林密度,以促进幼林及早郁闭。(二)密度对林木生长的作用。密度对林木生长的作用,从幼林接近郁闭时开始出现,一直延续到成熟收获期,尤以在干材林阶段及中龄林阶段最为突出。(1)密度对树高生长的作用 在相当宽的一个中等密度范围内,密度对高生长几乎不起作用。树木的高生长主要由树种的遗传特性、林分所处的立地条件来决定。(2)密度对直径生长的作用。在一定的树木间开始有竞争作用的密度以上,密度越大,直径生长越小。密度对直径分布作用总的规律是密度加大使小径阶林木的数量增大,而大中径阶的数量减少。(3)密度对单株材积生长的作用。林分密度越大,其平均单株材积越小。密度对单株材积生长的效益

39、,可以 用一定的数学公式来表示:V=KN -a(其中 V 为单株材积,N 为单位面积株数,K为因树种而异的参数,a 为因竞争状态而变化的参数) ,此式被称为密度竞争效应幂乘式。当 N 趋于最大密度时,a 接近与 1.5,故称之为 32 幂法则。 (4)密度对林分的蓄积量的作用。林分的蓄积量是其平均单株材积和株数密度的乘积。在较稀的(立地未被充分利用)密度范围内,密度本身起主要作用,林分蓄积产量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但当密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时,蓄积量就保持在一定水平上,不再随密度增大而增大,密度产量效应的规律到此为止,称之为最终产量恒定法则。(三)密度对林分生物量的作用。在生长的最初时期,单位面积上的生物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时间的变化,到一定时间后,低密度赶上高密度的产量。(四)密度对干材质量的作用。造林密度适当增大,能使林木的树干饱满(尖削度小) 、干形通直 (主要对阔叶树而言)、分枝细小,有利于自然整枝及减少木材中节疤的数量及大小,总的来说是有利的。(五)密度对林分生态功能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森林碳汇、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等功能的影响上。总的结论是,中等密度下林地生物多样性较丰富,过高或过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试题真题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