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骨质疏松的研究近况 【 摘要 】 : 骨质疏松症主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除特发性外,分为I 型和 II 型, I 型又称为绝经后骨质疏松,为高转换型,主要原因为雌性激素缺乏; II 型又称为老年性骨质疏松,为低转换型,由于年龄的老化。骨质疏松症由多种因素所致,它的基本病理机理是骨代谢过程中骨吸收和骨形成的偶联出现缺陷,导致人体内的钙磷代谢不平衡,使骨密度逐渐减少而引起的临床症状 。 关键词 : 骨质疏松 、糖皮质激素、降钙素、活性 VD 一、 骨质疏松的定义与分类 1、 定义 : 在 1885 年骨质疏松症由 Po er 提出 ,直到 1990 年在丹麦举办的第三届国际骨质疏松研讨会
2、以及 1993 年在香港举办的第四届 国际骨质疏松研讨会上 ,骨质疏松症才有一个明确的定义 :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 , 致使骨的脆性增加 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 。 20 0 1 年美国 N IH 的专家组对骨质疏松的定义增加了骨强度的降低 , 从此将骨强度概念也纳入骨质疏松的定义 中 。 2、 分类 : 骨质疏松症分为三类 , 一类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 是一种 随着年龄的增长必 然发生的生 理性退行性病变 , 约占所有骨质疏松症的 90 % 以上 ; 第二类为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 它是由其它疾病或药物等一些因素所诱发的骨质疏松症 。 第三类
3、为特发性骨质疏松症 , 多见于 8 一 14 岁的青少年或成人 , 多半有家族遗传病史 , 女性 多于男性 。妊娠妇女及哺乳期女性所发生的骨质疏松也可列入特发性骨质疏松 , 以便引起人们的重视 。 3、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分型 :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可分为两个型 , I 型为高转换型骨质疏松症 , 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 11 型为低转换型 , 包括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 一般认为发生在 65 岁以上女性和 70 岁以上男性的老年人 (国外把 70 岁以上老年妇女骨质疏松 ) 列为 n 型骨质疏松症 。 有些继发原因 , 如失重 、 制动 、 久病卧床 、长期使用激素等都可造成 I 型高转换型骨质
4、疏松症 。 二、 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 骨质疏松症的主要临床表现和体征为 : 周身疼痛 , 身高缩短 、 驼背、脆性骨折及呼吸受限等 。 1、 周身疼痛 : 周身疼痛是骨质疏松症的最常见的、最主要的症状 。 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骨转换高 ,骨吸收增加。在骨吸收过程中 ,骨小梁的破坏、消失 ,骨膜下皮质骨的破坏等均会引起全身性骨痛 , 以腰背痛最为多见。另一个引起疼痛的重要原因是骨折 , 即在受外力压迫或非外力性压迫脊椎压缩性骨折 ,扁平椎、楔椎和鱼椎样变形而引起的腰背痛。因为疼痛 , 患者常常卧床 , 运动减少 , 常常导致随后出现的周身乏力感。 2、 身长缩短 、 驼背 : 在无声无息中身高缩短
5、, 或者驼背是继腰背痛后出现的重要临床体征之一 , 有时身高缩短 5 一 20 厘米不等 。 因此骨质疏松症常被称为“ 静悄悄的疾病 ”。 3、 脆性骨折 : 骨质疏松患者的骨骼脆弱 、 骨强度降低 ,骨折闽值明显下降 , 因此 , 受轻微的外力作用就容易发生骨折。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重的后果 , 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 甚至缩短寿命。 好发部位为胸腰段椎体、股骨近端、挠骨远端、胧骨近端、躁关节等。各种骨折的发生 , 分别与年龄、女性绝经时间长短及骨质疏松的程度有一定关系。有些脆性骨折 X 线检查可见 , 有些脆性骨折产生微骨折 , X 线检查难以发现 , 核磁共振检查有助于显示微骨折和鉴别诊
6、 断 。 4、 呼吸障碍 : 严重骨质疏松症所致胸、腰椎压缩性丹折 , 常常导致脊柱后凸、胸廓畸形 , 胸腔容量明显下降 , 有时可引起多个脏器的功能变化 , 其中呼吸系统的表现尤为突出。介胜骨折引起的 疼痛 , 常常导致胸廓运动能力下降 , 也造成呼吸功能下降。虽然临床病人出现胸闷、才一乙短、呼吸困难及紫给等症状较为少见 , 通过肺功能测定可发现呼吸功能受限程度 。 三、 骨质疏松症诊断和鉴别诊断 1、 诊断标准 : 目前诊断骨质疏松症的主要依据 : 测量骨密度数值下 降 或低能量外伤后出现的骨折 (脆性骨折 )。 骨质疏松症的实验室检查作为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有益补充 。 因为临床上没有直
7、接测量骨强度的设备和方法 , 目前并未以骨强度数值直接作为诊断标准 。 脆性骨折即为 :受轻微的外力而发生骨折。好发部位为胸腰段椎体、股骨近端、挠骨远端、躁关节等 ; 有些脆性骨折 X 线检查可见 , 有些脆性骨折产生微骨折 , X 线检查未表现 , 但核磁共振检查往往可见骨挫伤表现 , 还对鉴别诊断有帮助。骨密度测定是直接对骨的量化指标 , 常用于诊断骨质疏松症、预测骨折风险和评定治疗效果。由于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种族、不同测量部位和不同性别 , 在 峰值骨量上 , 表现并不一样 , 使用的骨密度测量仪器也不一样 , 因此 , 得到骨密度的数值往往有些差异 , 临床诊断有时会出现偏差。为
8、统一诊断标准 , 世界卫生组织 (W H O ) 在 19 98 年和 2 004 年发布诊断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 (见表 6 )。其明确表述为 : 绝经后女性和 50 岁以上男性使用双能 X 线设备 (D X A ) 测得的腰椎 L l 一 4 , 股骨 颈和全髓骨 密度 , 参照白种人年轻女性峰值骨量减少 2 . 5 标准差 (一 2 . SSD ), 作为诊断标准。因为黄种人峰值骨量低于白种 人 , 有文献报道 , 日本推荐使用骨量丢失百分率作为诊断标准 , 因此 , 国内也推荐使用低于峰值骨量 2 标准差 (一 ZSD ), 或 者骨量下降 25 % 作为诊断标准 。 K a ni s
9、 JA (5 1) 指 出诊断骨质疏松症 、预防骨折风险及患者评估方式的测量方法一般是 使用双 能 X 线设备测量髓 部或脊柱 。 N O F 也指出 , 通常使用标准差 (S D ) 来表述患者评分 之间 的不同 , 通常 ISD 等于 10 一 15 % 的 B M o 值 (g / e m z ) 2、 骨质疏松诊断常用 方法和仪器 : 1 、 X 线照像法 : 骨质疏松患者由于骨量减少、骨密度下降、 X 线片的透光密度增加 , 骨小梁减少、稀疏或消失 。 一般骨丢失超过 30 % 以上 X 线片才能被发现 。 2、 光子吸收法 : 常用的单光子骨密度仪 (S PA )、双光子骨密度仪
10、( D PA )由于放射源发射的射线强度低、扫描时间长、图像不清晰 , 故至上世纪 80 年代末己基本为 D X A 和 pD X A 所取代 。 3、 X 线吸收法 : 在 x 线吸收法中 ,常用的有单能 x 线骨密度仪 (S x A )、双能 x 线骨密度仪中枢型 ( D X A )、 双能 x 线骨密度仪周围型 (p D X A )、定量 CT( QCT) 和周围骨定髦 CT( pQCT) 、放射吸收法 (RA )。 由于 D x A 和 p D x A 精确度高、准确度好 ,速度快 ,所以应用广。 W H O 推荐使用双能 X 线骨密度仪测量靛部和腰椎。目前研究表明 D X A 测 量
11、 B MD 受椎体退变和 骨质增 生的影响 , 会造成一定比例的患者己经发生椎体骨折 , 但 D X A B MD 没有达到骨质疏松诊断标准的漏诊。 4、 骨形态计量学方法 : 由于此项分析技术属于创伤性检测 , 故一般很少用于病人的诊断 , 但在动物实验和药物疗效观察中经常采用 。 5、 超声诊断法 : 超声诊断是应用超声波在不同密度和结构的介质中传播速度 (S 0 5) 及其波幅的衰减 ( B U A )的差异 , 测定结果可代表骨量和强度的参数 , 从而显示骨量变化 , 多用于体检筛查 和 儿童、孕妇的骨量检查。目前临床中主要使用跟骨和周围骨超声测量仪。超声测量一般不能用于诊断骨质疏松
12、。 6、 生化鉴别诊断法 : 骨形成主要标志物 : 碱性磷酸酶、骨碱性磷酸酶、骨钙素 、 工型原胶原氨基端 (N 一 端 )延长肤等 ; 骨吸收主要标志物 :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I 型原胶原交联梭基端 (C 一端 ) 肤、 胶原毗咙交联 (毗咤琳 )、轻脯氨酸等。用上述生化标志物看骨吸收和骨形成的态势 。 四、 骨质疏松的治疗药物选择 1、 基础性用药 : 维生素 D3 和钙剂是治 0P 的基本药物。 OP 患者负钙平衡的原因之一是肠道对钙的吸收障碍。具有活性的维生素 D 能加强肠道内钙磷的吸收,调节甲状旁腺激素 (P11H)分泌及骨细胞的分化,促进骨形成,与钙剂合用时,剂量宜小,防止高钙
13、血症的发生。维生素 D 经肝、肾羟化后形成 1, 25(OH), D,为最终活性物质,直接参与骨矿物质代谢。老年人维生素 D 吸收和代谢 (羟化 )功能下降,影响钙的吸收,应适当补充。老年人每日维生素 D 摄取量为 400 800 U。阿法骨化醇 (d D, )只需要经肝羟化为 1, 25(OH): D,参与骨矿物质代谢,所以肾功能不全者亦可应用。 Doetsch 等心进行一项随机、安慰剂对照的维生素 D,研究,30 例保守治疗的肱骨近端骨折女性患者,平均年龄 78 岁,试验组每天 1: 1 服800 IU 维生素 D,和 Ig钙剂,对照组接受安慰剂,通过生物化学、影像学和骨密度评价药物作用,
14、用药后 6 W,维生素 D。组的骨密度值 (0 623 g cm2),高于安慰剂组 (0 570 g cm2)(P0 05),表明维生素 D,对于愈合具有促进作用。 2、 骨吸收抑制剂 : 2 1、 降钙素 (CT): 破骨细胞具有丰富的降钙素受体,降钙素能短时间内迅速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长期作用则可减少破骨细胞的数量,从而抑制骨吸收;此外对于骨骼相关的疼痛如肿瘤骨转移、 OPF 等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止痛机制仍不完全清楚。降钙素对于近期非创伤性 OP 椎骨骨折的止痛作用已经在多个前瞻性的临床试验中得到证实。每天给予皮下注射鲑鱼降钙素 100 IU 或者鼻喷 200 IU,可明显减轻近期 OP
15、 椎骨骨折引起的后背疼痛,并改善患者的活动能力。由于患者骨折后早期活动,也减少了尿羟脯氨酸的排出,减少因长期卧床造成的大量骨丢失 o。 Knopp等 Ho 对所有临床随机、双盲、对照的 5 项临床研究共计 246 患者分析,认为降钙素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静息痛可在给药后 1 W 开始起作用并延续到第 4 周;对于患者坐、站、行的疼痛评分改善效果类似,同时副作用轻微,因此降钙素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后背痛 及缩短卧床时间是有效的。降钙素对骨及骨折愈合的作用,在动物实验研究中已有有力证据证实降钙素可刺激软骨内骨化、增加骨痴血管生成,增加软骨骨痂和加快骨痂成熟。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已被认为是骨
16、痂血管形成的成因神经肽,骨痂血管形成可以促进骨组织逐渐取代软骨骨痂。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了降钙素对骨折愈合的有益作用:如 Karachalios 等冲。对50 例 70 80 岁股骨粗隆部骨折患者前瞻性研究观察到,降钙素治疗组 (每天 200 IU 鼻喷剂使用 3 个月 )在 15、 90 d 其骨合成代谢指标较高而分解代谢指标均较低,同时骨折后 3 个月和 1 年时所有部位 (股骨大粗隆除外 )BMD 均明显较对照组高。在临床观察的 4 年里对照组有 24患者发生再次骨折,其中 20发生在对侧股骨。此项研究表明降钙素可减轻股骨粗隆骨折后的急性骨丢失,并有可能减少老年患者对侧股骨再发骨折发生率。
17、另一个 260 例股骨骨折患者参与的前瞻性临床研究中,使用降钙素组 (鲑鱼降钙素鼻喷剂 200 IU d)3 个月,疼痛程度明显减轻,螺丝或螺钉内固定的骨折融合较对照组为优。在 3 个月的观察期内, BMD、死亡率、住院时间、功能康复对照组 未见有明显区别。但延长药物 持续时间、随访时间,及使用更大剂量可能对骨折愈合的意义更确切 。 2 2、 二磷酸盐类 : 二磷酸盐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抗 OP 的药物之一。二膦酸盐类药物的作用机制是药物进入体内后与羟基磷灰石紧密结合,在破骨细胞周围释放并进入破骨细胞内,抑制胆固醇合成过程中甲羟戊酸合成途径,抑制其中间产物 焦磷酸法尼酯焦磷酸牛二酯的形成,使细胞内
18、信号传导通路受阻,从而抑制破骨细胞的分化、增殖、成熟及干扰成熟破骨细胞的功能,并促进其凋亡。对于低骨量已发生过椎体骨折的绝经后患者,应用阿仑磷酸钠治疗 3 年,椎骨和髋部再次骨折发生概率分别减低 47和 51呻 o。阿仑磷酸盐是第三代二磷酸盐。 Lyles 等旧 1最近完成了一项多中心大样本前瞻性临床试验。在患者股骨骨折修复术后 90 d内静脉注射阿仑磷酸盐 5 mg,以后每隔 12 个月注射一次,同时服用维生素 D 800 1 200 IU d 和钙剂 1 000 1 500 mg d,随访 5 年,该治疗方案可减少 35再发骨折,并使死亡率减低 28。 OPF 术后早期应用二磷酸盐对骨折愈
19、合的作用,目前尚存在分歧。一些研究者认为骨折愈合是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共同作用的结果,早期破骨细胞起 到清除死骨的作用,中晚期破骨细胞先在骨痂上形成陷窝,以后成骨细胞附着,随之成骨细胞便形成新的骨单位,如此相互耦联作用完成骨痂塑形过程。二磷酸盐选择性地结合在骨吸收的活跃部位阻止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功能,并能使破骨细胞吸收陷窝数目减少,使吸收陷窝的表面积明显减小,抑制了骨折愈合过程。 Cao 等引用类似的实验进行了更详细的研究,设立阿仑磷酸钠 (Aln)组、雌激素 (EE2)组、雷洛昔芬 (Rlx)组、去势 (OVX)对照组及假手术 (sham)组,去势大鼠骨折后立即给予上述三种药物,并以 6 和 1
20、6 W 为时间点进行比较。术后 6 W 时, Aln 和 OVX 组骨痂体积较其他组大, Aln 组的负荷力较另两组 (EE2、Rlx)为强;术后 16 W, OVX 组骨痂体积开始减小,而 Aln 组骨痂体积未见变化,骨矿含量和负荷力较 EE2、 Rlx 及 OVX 高。有趣的是, OVX 和 Aln 组实验动物的体重都有增加,权衡体重后,其负荷力不存在优势。组织学结果显示 Aln 组较其它组编织骨最大、皮质骨最少,明显抑制骨痂重塑, 16 W 时骨痂线仍清晰可见。作者认为 Aln 持续抑制骨吸收和骨重建的速度,明显延缓了该过程;雌激素和雷洛昔芬的骨折愈合过程近似假手术组,说明其抑制骨吸收的
21、作用,对骨折愈合的影响不明显。最近的研究认为二磷酸盐对骨折愈合的作用可能与使用的时间有关。一项动物研究,分别给予软骨内骨折大鼠手术时、手术后 1 和 2 w 静脉注射阿仑磷酸盐,术后 6 W 处死比较发现,三组机械强度均有增加,而术后 2 W 给药组骨痂结合的药物量明显增多,且有更大更强壮的骨痂,机械强度增加更明显。因此认为给药时间可能影响骨痂组织的结构特点。 OPF 后,通常需要内固定或人工关节置换术以恢复肢体的运动 功能。 OP 影响内固定物与宿主骨组织的整合程度,尤其是松质骨部位。大量的动物实验通过比较植入物周围 BMD、组织形态学以及拔出扭转力等证实二磷酸盐可以抵抗这种 影响。一项应用
22、阿仑磷酸钠的临床试验也反映了其促进骨整合的作用 。研究者对 oP 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外固定器固定并应用 4 只锁钉分别位于股骨头和股骨干,治疗组术后每周 1: 3 服 70 mg阿仑磷酸钠, 3 个月后取出固定器,结果观察到治疗组松质骨螺钉拔出扭转力较对照组增加了一倍,阿仑磷酸钠应用增加了 0P 转子间骨折股骨头的螺钉固定作用。 3、 骨形成促进剂 : PTH 是由甲状旁腺分泌的含 84 个氨基酸的单链多肽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为 9 500,它是调节钙、磷谢及骨转换的最为重要的肽类激素之一。甲状旁腺素生理作用可促进尿磷排出,从而增加肾小管重吸收钙,促进生成活性维生素 D,对骨合成代谢的机制
23、尚不清,可能与成骨细胞的增殖激活有关。人甲状旁腺素(hFFH)是唯一被 FDA 批准临床应用的促进骨形成药物。传统研究认为, PTH 是刺激骨分解的骨代谢调节激素,直接作用于骨和肾,促进骨钙动员和骨对钙的重吸收,通过促进 1, 0【一羟化酶使 25(OH): D3 转化为活性 1, 25(OH): D,间接起到加强肠钙吸收的功能。现在认为 PTH 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既有成骨作用,又有破骨作用。不同的作用取决于不同的给药方式,持续性 PTH 刺激可引起骨质重吸收增强,而小剂量、间歇性应用胛 H 表现为促进骨形成 013。 hPTH 治疗 0P患者髂骨活检发现, hPTH 诱导产生的新生骨骨组织结
24、构正常,矿化正常,明显提高了 OP 患者松质骨的体积和连接性,矿化沉积率提高,改善了骨小梁形态结构,同时提高了皮质骨厚度。几个以大鼠为模型的实验研究证实 hPTH 促进骨折的愈合。如 Jahng 等 4 o 构建大鼠 0P 胫骨骨折模型,分别给予盐水、 雌激素、hPTH 治疗 30 d, hPTH 形成的外骨痂体积、骨小梁的质量及骨痂的机械强度好于非 hPTH 治疗组和正常对照 470 组,而雌激素或盐水治疗组的骨痂比正常对照组疏松多孔,机械性能下降。 4、 混合制剂 : 新一代的锶盐类药物雷奈酸锶为混合制剂,既能抑制骨吸收又能促进骨形成,且有促进骨愈合的作用。锶盐分子由 2 个稳定性锶原子和
25、 1 个有机单位组成,从而使锶的生物学效用得以发挥。目前,锶对 OP 治疗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学者们提出了以下几种假设。 (1)锶可以活化某些类型细胞的钙感受器,导致三磷酸肌醇的产生和丝裂原信号的激活。 (2)一些锶敏感受体有可能对骨细胞产生作用。 (3)锶通过激活成骨细胞的胞外激酶调节信号可以诱导环氧化酶 2 和前列腺素 E2 的产生,锶盐这些作用有可能对骨形成产生作用。进一步的研究希望可以为锶盐的细胞和分子作用机制提供更多可靠依据。此外,锶盐在活体外对软骨形成的作用也需证实。锶盐作为独特的抗 UP 药物,可以减少绝经后妇女椎体和非脊柱骨折的发生率,并有良好的耐受性,其代表了 uP 治疗
26、的一个重要发展。与其他抗 UP 药物不同,锶盐在骨重建上减少骨吸收同 时增加了骨的合成,促进了骨在量和强度上的增加。最近锶盐对骨细胞的作用机制得到了进一步证实,下一步的研究需要明确锶盐作为抗 UP 药物的分子和细胞学作用机制。他汀类药物。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具有促进骨形态蛋白 2(BMP2)基因表达的作用,该作用可能与其对 HMGCOA 还原酶的抑制有关;他汀类药在临床研究中,属于回顾性观察性研究,对 UP(包括骨密度及预防骨折方面 )的临床疗效尚缺乏大规模的前瞻性临床试验,他汀类药对 UP 的治疗作用未能被学者们广泛接受,如能证实他汀类药物的确切疗效,那么 UP 的治疗将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27、他汀 类药物如能同时预防 UP 和降低血脂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将更有利于改善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 5、 中药制剂 : 中医以“补肾壮骨”、“补肾健脾”、“活血化淤”三个理论来指导用药,治疗UP 疗效显著。目前用于治疗 UP 的中药新药主要有骨松宝颗粒、骨疏康颗粒、晶珠六味壮骨颗粒、强骨胶囊、仙灵骨宝等这些中药复方口服剂。主要成分为人参、淫羊藿、骨碎补、川续断、熟地、牛膝、丹参、元参等。 6、 药物的选择 : 所有用于防治 UP 的药物,是否同样适合用于 OPF 的术后治疗 ?用药时机 ?合理疗程 ?其联合用药方案如何 ?国内外学者尚未给出明确答案。 E1 前在 I 临床实践中,已有部
28、分临床医师在应用包括外科干预、积极应用抗 UP 药物、物理疗法、基因治疗和功能锻炼等 6” 3 方法治疗 OPF 术后并发症。其中用于治疗 OPF术后的药物也大部分沿用了治疗 OPF 的药物,主要包括四类:骨吸收抑制剂、骨形成促进剂、双向作用类药物和中药骨吸收抑制剂又有雌激素类、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二膦酸盐类、降钙素等四类;骨形成促进剂又有 PTH、维生素 D和钙剂等;双向作用类药物有他汀类药物和雷尼酸锶;中药有人参、淫羊藿、骨碎补、川续断、熟地、牛膝、丹参、元参, 这些药物广泛应用于各种代谢性骨病的临床治疗。然而,由于 UP 本身的病理特点,失败率却仍然居高。而且,目前国内外多数骨科医师
29、在手术治疗 OPF 时,存在重手术方式方法的选择,轻 OPF术后药物的治疗与预防。 2006 年北京积水潭医院贺良等圳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4 8的医生 (95 名 )认为对 OP 或 OPF 术后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是必要的; 75 6的医生 (96 名 )担心可能因此产生不利情况;大约 29 9 (38 名 )的医生放弃对患者进行 uP 的药物治疗。 45 7 (58 名 )的医生认为对 OPF 患者术后药物治疗的开始时间不应太早。对于 OPF 患者,手术治疗后合理应用药物治疗,可促进骨折愈合,增强内固定效果,使病人早日离床锻炼,延缓 UP 的进一步发展,有效减少再次骨折发 生 ,改善病人的预后
30、,国内外学者观点基本一致。但是,关于骨折术后的药物类别的选择,联合用药方案,开始用药的时机等,国内外学者却未能形成共识,而且相关报道也较少。有学者通过临床研究评价口服阿仑膦酸钠对Colles 骨折愈合的影响,结果显示,药物治疗后,骨折愈合与安慰剂组在临床评价上无明显差别 。 Huusko 等。进行的一项随机、双盲、临床对照实验,该研究的初步结果显示,降钙素对于 OPF 愈合具有促进作用。 Jahng 等 4 o 研究间歇使用 PTH 对去势大鼠骨折愈合的影响结果显示,间歇使用胛 H 可以增加形态学和力学参数,并且与剂量相关。应用密盖息、阿法迪三、阿伦膦酸钠及 hPTH在治疗 UP 时 显示了各
31、自的优越性,也可应用于 OPF 术后患者,对于预防与改善患者的 UP、防止骨量的进一步丢失,减少骨折固定失败具有积极作用。总的经验是两到三种不同类药联合用比单种药物治疗有明显优越性,治疗时间一到两年。设想是否能通过建立动物模型,选用不同的给药方案、不同的给药时机、不同的给药剂量的OPF 术后治疗,通过观察 VEGF、 TGF B。在骨折端的表达、骨组织及愈合质量的形态计量分析数据,来研究不同给药方案、给药时机所取得的疗效及不良影响等,有望筛选出比较合理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 1 富灵杰,汤亭亭,戴魁戎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的研究进展 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07; 9(12): 11924
32、2 Doetsch AM, Faber J, Lynnerup N, et a1 The effect of calcium and vita rain D3 supplementation on the healing of the proximal humerus fracture: a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studyJ Calcif Tissue Int, 2004; 75: 183_8 3 Lyritis GP, Trovas G Analgesic effects of calcitoninJ Bone, 2002; 30(5): 71-4 4
33、 Knopp JA, Diner BM, Blitz M, et a1 Calcitonin for treating acute pain of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a systematic review of ran 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 Osteoporos Int,2005; 16(10): 1281-90 5 Lyritis G, Boscainos PJ Calcitonin effects on cartilage and fracture heal ingJ J Muscul
34、oskelet Neuronal Interact, 2001; 2(2): 13742 6 Karachalios T, Lyritis GP, Kaloudis J, et a1 The effects of calcitonin Off acutebone loss after pertroehanteric fractures a prospective, randomisedtrialJ J Bone Joint Surg Br, 2004; 86(3):350-8 7 Huusko TM, Karppi P Randomized, double blind, clinically
35、controlledtrial of intranasal calcitonin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hip fractureJ Calcif Tissue Int, 2002; 71(6): 47884 8 Black DM, Thompson DE, Bauer DC, et 口 f Fracture risk reduction withalendronate in women withosteoporosis: the fracture intervention trialJ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00; 85: 41
36、18-24 9 Lyles KW, Colon-Emetic CS, Magaziner JS, et a1 Zoledronic Acid andClinical Fractures andMortality after Hip FractureJ N Engl J Med, 2007; 357(18): 1799 809 10 Cao Y, Mori S Raloxifene, estrogen, and alendronate affect the processesof fracture repair differently in ovaiiectomized ratsJ J Bone
37、 MinerRes, 2002; 17(12): 2237-46 11 Amanat N, Mcdonald M, Godfrey C, et a1 Optimal timing of a singledose of zoledronic acid to increase strength in rat fracture repairJ JBone Miner Res, 2007; 22(6): 867-76 12 Moroni A, Faldini C, Hoang Kim A, et a1 Alendronate improves screwfixation in osteoporotic
38、 boneJ J Bone Joint Surg Am, 2007; 89(1): 96 101 13 Moroni A, Faldini C, Pegreffi F, et a1 Osteoporotic fractures can be sue cessfully treated with external fixationJ J Bone Joint Surg(Am), 2005; 87: 42-51 14 Jahng JS , Kim HW Effect of intermittent administration of parathyroidhormone Oil fractureh
39、ealing in ovarieetomized ratsJ Orthopedics, 2000; 23: 1089-94 15 聂玮,李晓林抗骨质疏松药物对骨质疏松性骨折作用的研究进展 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10; 16(8):609 16 Hadjipavlou AC, Tzermiadianos MN, Katonis PG, et a1 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 and balloon kyphoplasty for the treatment of osteoporotic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And oste
40、olytic lumours(J j Bone JointSurg(Br), 2005; 87: 1595-604 17 RingD, Jupiter JB Treatment of osteopomtic dietalradiusfracturesJ Osteoporos Int, 2005;16: 80-4 18 贺良,钟伟,李宁骨科医生重视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及预防吗 J实用骨科杂志, 2009; 15(4):2414 19 Vander Poest Clement E, Parka P, Vandormael K, et a1 The effect ofalendronate on bone ma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