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试题.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24504 上传时间:2018-07-09 格式:DOC 页数:58 大小:1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试题 一、简述科学社会主义三次历史性飞跃 1.社会主义思想认识的第 次飞跃:马克思恩格斯把空想社会主义变成科学社会主义。他们于 19世纪 40年代在参加工人运动、阶级斗争实践和从事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完成了社会主义思想认识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科学社会主义。 2.社会主义思想认识的第二次飞跃:社会主义在落后国家首先建立,形成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因此,社会主义思想认识的第二次飞跃是以十月革命后在苏联一国建成社会主义为标志的。 3.社会主义思想认识的第三次飞跃:通过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探索各具本 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思想认识的第三次飞跃是社会主义各国在改革开放中形成的。

2、简述科学社会主义历史上的三次飞跃。 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16 世纪中叶 19世纪 40年代 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到科学 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20世纪初 十月革命胜利,苏联建成社会主义,十几个社会主义国家出现 第三次历史性飞跃: 20 世纪下半叶 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 第一次飞跃: 19 世纪 40、 50 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的继承思想先贤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这两 大发现使社会主义具备了现实的基础,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飞跃。 第二次飞跃:人类进入 20 世纪后,列宁依据时代背景的变化和历史条件的转移,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

3、本原理,提出了革命可以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理论;以 “一国胜利 ”论为思想指导,俄国人民在列宁为代表地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赢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在人类历史上成功地建立起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地先例,使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 第三次飞跃: 20 世纪 70 年代末以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依据时代主题的变化审时度势,勇于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坚持社会主义的改革 .开放,率先成功突破斯大林模式,仅用了二十多年时间,一举改变了近代以来积弱积贫的落后面貌,进入了早日实现 “小康 ”和本世纪中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新时期。上世纪末以来,面

4、对苏东剧变的现实,中国共产党顶住巨大压力,立志全面创新,不断深化改革,大大提升了综合国力,经济和社会发展跃上新的台阶,巩固并增强了社会主义基石;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诞生了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空想社会主义 的积极贡献及历史局限性 积极贡献: 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揭露和批判,提供了研究资本主义早期发迹史的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也提供了启发工人阶级觉悟的极为珍贵的思想材料。 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来源 历史局限性: 否认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崇拜幸运的偶然性,宣扬天才论和英雄史观。 空想社会主义看不到人民群众

5、特别是广大无产阶级群众的力量,因而始终没能找到改造现代社会的物质力量。 空想社会主义者离开阶级斗争去设计、谈论和实践社会主义,他们的设想便成空话,他们的实践活动也充满幼稚的 思想。 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论基础是理论原性,他们的社会主义是从道德情感出发的社会主义。缺乏科学性。 空想社会主义 “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 ”。 空想社会主义有许多消极的成分:如保留奴隶与奴隶劳动、殖民地、宗教神秘主义因素、劳动偏见、政治极端主义和最高领导人职务终身制等; 三、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 1、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诞生标志 1848 年 1847 年底,马克思、恩格

6、斯出席了共产主义者同盟代表大会,接受为同盟起草新纲领的委托。 1848 年 2 月,同盟的新纲领发表,这就是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揭示出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代替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的绝牧人,正确指出了改造资本主义的途径。从此社会主义成为科学的理论。 列宁对共产党宣言给予高度评价 “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于 1848 年问世的共产党宣言,以对这个学说作了完整的、系统的、至今仍是最好的阐述。 ” “这部著作以天才的透彻鲜明的笔调叙述了新的世界观 ”因此,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2、历史意义 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 下,无产阶级有了自己强大的思想

7、武器,在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的号召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入了新阶段。 四、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失败的历史教训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失败的根本原因: 一是原有苏联模式积弊太深; 二是戈尔巴乔夫错误的改革路线; 三是西方从外部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失败的历史教训: 一是要警惕右面的,但主要纠正 “左 “的错误; 二是改革必须坚持并发展科学社会主义; 三是要警惕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 五、邓小平理论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贡献 (一 )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化马克思注意发展的新阶段 (二 )邓小平理论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 ,为社会主义建设解决了基本问题 (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发展

8、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 ,为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提供了基本的依据 (四 )社会主义改革论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方法论 六、简述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意义 2003 年 10 月召开的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并把它的基本内涵概括为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坚持 “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 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 ” 许多学者有着共同的感触,只要一谈到发展,其行为主体除了人之外似乎都不可能担当,这是一个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主线的社会整体进化,它远远超过了 “满足人

9、类生存 ”这一简单的道德诉求。由此出发,其合理的顺延就逐渐地形成了导致 “科学发展观 ”产生的源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上世纪 90 年代就认为: “发展越来越被看作是社会灵魂的一种觉醒 ”。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生成,正是以上述发展概念的拓广为基础的。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既有生产力和 经济基础问题,又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问题;既管当前,又管长远;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重大的实践问题。我们要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和基本要求,认真加以贯彻落实。 (一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

10、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始终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发展,首先是要发展经济。只有不断解放和发 展生产力,才能为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因此,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不能放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抓住机遇加快经济发展,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我们讲的经济较快发展,是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的发展,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为此,必须坚持走科技含

11、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 )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社会发展是 经济发展的目的,也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必要条件。随着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精神文化、健康安全等方面的需求也日益增长,更加要求社会与经济共同发展。如果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经济也难以实现持续较快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各项社会事业虽然取得明显进步,但总体上看,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存在着 “一条腿长、一条腿短 ”的问题。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加快社会发展。社会

12、发展包括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的发展,也包括社会就业、社会保障、社会公正、社会秩序、 社会管理、社会和谐等,还包括社会结构、社会领域体制和机制完善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事业,理所当然地包括这些方面的发展和进步。 (三 )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我们党历来重视 “三农 ”问题,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城乡差距、工农差距仍呈不断扩大的趋势。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我们必须统筹城乡发展,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研究和解决 “三农 ”问题,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

13、统筹城乡发展,必须更加 注重加快农村发展。关键是要抓好四个环节:一是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政策,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要进一步落实对农业 “多予、少取、放活 ”的方针;二是农业和农村自身要加快发展,推进城镇化;三是城市发展要和农村发展相协调,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四是统筹推进城乡改革,消除体制性障碍。 (四 )坚持区域协调发展。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发展很不平衡。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区都有很大发展,但地区发展的差距也在不断扩大。逐步扭转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促进地区协调发展,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不仅关系 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也关系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统筹区域

14、发展,就是要继续发挥各个地区的优势和积极性,逐步扭转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实现共同发展。国家要从宏观政策上支持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根据我国当前区域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中央明确提出了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的战略布局:坚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这是一个把握规律、统揽全局的重大决策。 (五 )坚持可持续发展。这就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 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

15、不足,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弱,这是基本国情。特别是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的不断增加,能源、水、土地、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越来越尖锐,生态环境的形势十分严峻。高度重视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与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 (六 )坚持改革开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锐意推进改革。要坚 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注重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坚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改革;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好改革进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坚持科学发展观,贯

16、彻落实 “五个统筹 ”。要统筹推进各方面的改革,努力实现宏观经济改革与微观经济改革相协调、经济领域改革和社会领域改革相协调、城市改革和农村改革相协调、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相协调,使各方面改革相互促进。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在新的发展阶段,必须适应经济 全球化深入发展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坚持 “引进来 ”和 “走出去 ”相结合,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好地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 (七 )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

17、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体地说,就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就是要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就是要不 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就是要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我们从事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理所当然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坚持以人为本是贯彻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也是进一步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具体体现。 七、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只有中

18、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认识和体会 一、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振兴中国 作为我们党的行动纲领,作为全体 人民的理想信念,作为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在这里,社会主义是共同规律和本质特征,中国特色是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在中国的具体表现。 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怎样发展社会主义,在理论上没有既定的答案可供参考,在实践上没有现成的经验可资借鉴,它作为一个历史性课题摆在了所有社会主义者面前。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我们党积极探索和研究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重大课题,取得了丰硕成果

19、。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兴衰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利弊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与矛盾,都作了全面分析和科学概括,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历史阶段、根本任务、内在动力、外部条件、战略步骤、政治保证、领导核心和奋斗目标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成功地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形成和完善同步发展的。改革开放以来,在全党和全国各族人 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顺利地实现了现代化建设前两步战略目标,进入了全面

20、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29 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了年均 9以上的增长速度,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 1978年的 226美元增加到 2006年的 2000多美元。 200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 20万亿元,居世界第四位;对外贸易总额 17607亿美元,居世界第三位;外汇储备超过 1 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一位。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不断完善,党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能力明显 提高,国家的立法、行政、司法制度方面的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基层民主不断扩大,公民的基本权利得到了尊重和保障。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

21、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形成。我们在加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同时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卓有成效,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逐步加强,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得到迅速发展;我们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发展和谐的劳动关系,推动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维护了社会公平和正义,形成了万众一心共创伟业的生动局面。 实践雄辩地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振兴中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条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康庄大道。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将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胜利前进,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然后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

22、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成功之路、胜利之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时代的选择。它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体现了社会主 义主体的广泛性,因而具有巨大的包容性和凝聚力,在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中有着广泛的共识,能够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进程中,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这种利益的一致性维系于我们的共同理想、共同目标、共同事业。这个共同理想、共同目标、共同事业是由社会主义根本经济制度和根本政治制度

23、决定的,也是由我们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决定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 族的伟大复兴,这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在本世纪头 20 年,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这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目标。为这个共同理想、共同目标而奋斗,就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这个共同理想、共同目标、共同事业集中了我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是保证广大人民在政治上和道义上团结一致,克服艰难险阻,赢得更大胜利的强大精神支柱。离开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广大人

24、民的根本利益就失去了赖以维系的根基,广大人民的团结奋斗就失去了赖以维系的纽带。 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全体人民的事业,只有把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紧密团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下,我们才能顺利达到预期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有巨大的包容性和感召力。在经济上,我们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了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在政治上,我们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各阶层、各民族、各党派参政议政、表达诉求开辟了畅通的渠道。在文化上,我们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

25、 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增进思想共识,保证了社会和谐稳定,促进了国家长治久安。因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我们的理想将更加坚实可靠,我们的目标将更加切实可行,我们的事业将更加兴旺发达。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要求我们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始终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把全体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都凝聚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来;必然要求我们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努力营造平等竞争、共同发 展的法制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使一切创造愿望都得到尊重、创造活动都得到支持、创造才能都得

26、到发挥、创造成果都得到肯定,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必然要求我们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不断促进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使人民逐步过上更加殷实宽裕的小康生活,享有更加合理的膳食、宽敞的住房、方便的医疗、良好的教育、充分的就业、安全的环境以及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巨大的包容性之所在,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巨大的感 召力之所在。 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事业发展的美好前景,极大地增强了中华儿女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亲和力与凝聚力。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从历史比较和国际观察中

27、,人们更加深切地体会到,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图大业。 三、努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开放正处于关键时期。在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 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历史条件下,我们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能否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决定着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这就要求我们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促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坚定不移地为全面建设

28、小康社会而奋斗。 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一大法宝,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坚持。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进程,我们党在实践上的每一个重大 发展,理论上的每一个重大突破,工作上的每一个重大进步,都是与坚持解放思想分不开的。按照解放思想的要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科学精神,善于总结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根据社会发展变化的实际,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坚决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

29、念,坚决改变一切束缚发展的方式方法,坚决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不断把马克思主义推向前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是中国共 产党人的庄严使命。 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创新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的必然要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推进。包括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在内的各项改革,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一次新的伟大革命,是社会主义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内在要求,其根本目的是在各方面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相适应的具体制度,不断促进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适应,促进社会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相协调,使中国特色社

30、会主义充满生机活力。中国的发展离不开 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积极吸取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的文明成果为我所用,既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条件,也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的基本前提。事实充分说明,改革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需要,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落实。发展的内涵深刻,外延广泛,首当其冲是经济发展,这是其他方面发展的基础。因此,对于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既要坚持统 一论,又要坚持重点论。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物质财富的

31、创造始终是发展的核心,离开物质财富的增长,其他各方面协调发展的目标就很难实现。和谐社会是人类几千年来孜孜以求的理想境界。把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要求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统筹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统筹东部、中部和西部发展,统筹人口增长、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统筹先富群体、后富群体和未富群体的利益诉求,把发展的成果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上,体现在充分保障人民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权益上,是社会和谐的本质规定,也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 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和国家到 2020 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之所在,必须坚定不移地

32、为之奋斗。经过改革开放 29 年来的不懈努力,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经济增长速度居世界首位,主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居世界前列,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按照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我们已经实现了头两步战略目标,并为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奠立了坚实的基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 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的目标,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发展阶段。只要我们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就一定能排除各种干扰,经受各种考验,胜利实现全面建设

33、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期末考试) 一简答和辨析: 1 如何评价空想社会主义的积极贡献及其历史局限性? 积极贡献: 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揭露和批判,提供了研究资本主义早期发迹史的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也提供了启发工人阶级觉悟的极为珍贵的思想材 料。 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来源 历史局限性: 否认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崇拜幸运的偶然性,宣扬天才论和英雄史观。 空想社会主义看不到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无产阶级群众的力量,因而始终没能找到改造现代社会的物质力量。 空想社会主义者离开阶级斗争去设计、谈论和实践社会主义,他们的设想便成空话,他们的实践活动也充满幼稚的思

34、想。 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论基础是理论原性,他们的社会主义是从道德情感出发的社会主义。缺乏科学性。 空想社会主义 “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 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 ”。 空想社会主义有许多消极的成分:如保留奴隶与奴隶劳动、殖民地、宗教神秘主义因素、劳动偏见、政治极端主义和最高领导人职务终身制等; 2 试举例说明马克思恩格斯对待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态度。 “科学社会主义自从成为科学以来,就要求人们把他们当作科学来对待。 ”马克思恩格斯始终以严肃的科学态度对待科学社会主义,总是随社会发展自己认识水平的深化而不断丰富、完善和修正自己的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不惟我独尊,用宗派主义态度

35、对待别人,包括资产阶级的学者。 马克思强调自己的理论不是教条, 而应该是方法。使用时应该实事求是的考虑实际出发点,而不应该照搬结论。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科学社会主义具有普遍指导意义,但是达到共产主义的方法则需要各国无产阶级根据本国具体情况,独立自主的探索本国道路制定自己方针。 3 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转变为我们提供了哪些启示? 要重视市场作用。 要重视各种经济成分的作用。 要坚持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 要改革集权体制,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 4 试述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历史成就和特点及弊病。 历史成就:( 1)巩固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2) 取得了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

36、的基本特征就是过度集权。表现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对外关系诸多方面。 主要弊病:政治上民主太少,容易滋生个人专权;经济上管理过死,经济总体效益差;思想文化上严格控制,导致个人崇拜盛行,思想僵化;对外关系中的大党主义和大国主义,导致苏联走上霸权主义道路。 5 如何认识和实践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认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共产党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相互联系 ,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人民群众是先进文化和先进生产力

37、的创造主体,也是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如何实践: 必须把 “三个代表 ”的重要思想落实到维护稳定的各项工作中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坚持以马义毛思为指导的新民主义文化;坚持以马毛邓为代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 6 试述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基本特征与本质。 苏东巨变以后,资本主义全球化主导

38、全球。 全球化是指货物(或商品)与资本的越境流动,经过了跨国化、局部国际化全球化阶段。 全球化以经济全球化为核心、但同时也包括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安全、意识形态、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多层次多领域的全球化。 全球化是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其原动力是新科技革命,主动力是生产力 革命。 全球化同时带来很多负面恶果,如犯罪全球化、污染全球化、犯罪全球化等。 本质:资本主义全球化主流是把资本主义剥削与压迫制度推广到全球。不少发展中国家认为全球化实质是西方文明主导的现代化。 7 如何理解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规律。 当代资本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仍然是私有制经济。因此其基本

39、矛盾仍然存在。 资本剥削现象依然存在,两极分化现象严重。 资本主义社会的统治阶级依然是资本家阶级。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依然发生作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依然频频爆发,并引起各种 社会矛盾。 当然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显示了社会主义在全世界最终胜利的客观历史趋势。 8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基本经验。 坚定不移地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坚持不懈地搞好党的理论、政治、组织、思想和作风建设。 始终如一地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 毫不动摇地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努力探索反映时代特点、适合本国国情和具体历史条件的革命、建设和改革道路。 善于把握时机,勇于在历史转折关头把社会主义事业推向新的阶段。 二

40、 论述: 1 如何联合各类社会主义党,尤其是民主社会 主义政党,实行多党合作,结成统一战线( P447-451)。 从以下八个方面对社会党及其民主社会主义进行具体分析,作出区别对待: 一、 在理论上要区分社会党指导思想中的错误体系与其中的某些正确思想成分。 二、 在纲领上要区分社会党背离科学社会主义之处与其正确成分。 三、 在路线上要区分社会党放弃社会主义革命的改良主义本质,与其在当前实践中的某些合理之处。 四、 在政策上要区分社会党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统治的本质与其不同于资产阶级右翼政党、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方面。 五、 在派别划分上要区别对待社会党 领导层中的左中右三派,不要把他

41、们看做是铁板一块、是清一色的右派。 六、 在干群关系上要区分社会党的领导层与基层广大党员以及党外支持社会党的广大群众。 七、 对不同地区的社会党要加以区分。 八、 与共产党的关系上要区分社会党的反共本质与联共可能性。 2 新时代应该如何树立什么样的新观念。 ( 1) 人类社会正面临科学技术全面加速发展时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并没有使资本主义摆脱必然灭亡的命运。 ( 2) 经过全世界人民的斗争,新的世界战争并非不可避免。 ( 3) 和平与发展取代战争与革命,成为当代世界的两个主题。 ( 4) 社会主义在全世界的实现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 ( 5) 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生产力、搞好本国

42、建设、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制度的吸引力 ( 6) 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处理好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这决定世界社会主义命运的重大问题。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处于并存、共处、竞争和斗争新时代。 ( 7) 共产党要善于联合各社会主义政党,尤其是民主社会主义政党,实行多党合作,结成广泛统一战线。 科学社会主义试题汇总 1、 如何评价空想社会主义的积极贡献及其历史局限? 积极贡献: 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揭露和批判, 提供了研究资本主义早期发迹史的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也提供了启发工人阶级觉悟的极为珍贵的思想材料。 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来源。对未来社会的设想,包含着趋向历史唯物主义的合理因素和许多精辟的思想及论证。 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历史体现了社会主义思想与时俱进的品格 揭示和论证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 历史局限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