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淮南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1毕业论文(设计)论文题目: 亲子依恋与学前儿童焦虑的研究学生姓名:学 号:所在院系: 教育科学系专业名称: 学前教育届 次: 指导教师:亲子依恋与学前儿童焦虑的研究2目 录摘要 .1Abstract .1一、研究缘由 .2二、文献综述 .2(一)焦虑与学前儿童焦虑的概述 .2(二)亲子依恋与学前儿童焦虑 .4三、研究设计 .5(一)研究目的与研究假设 .5(二)研究对象 .5(三)研究方法 .6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7(1)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学前儿童焦虑水平的比较 .7(2)学前儿童各焦虑症状之间的差异比较 .11五、讨论 .12六、研究结论与建议 .13(一)结论
2、.13(二)建议 .14参考文献: .15附录 .17致谢 .25淮南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1亲子依恋与学前儿童焦虑的研究摘要:本研究采用Spence 学前儿童焦虑量表和沃特斯-迪因斯儿童依恋行为量表对 85 名学前儿童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1)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前儿童焦虑症状呈下降趋势。 (2)学前儿童焦虑症状不存在显著地性别差异;(3)学前儿童最常出现是社交恐惧,其次是分离焦虑、广泛性焦虑和身体伤害焦虑;(4)亲子依恋与学前儿童焦虑总分、社交恐惧、广泛性恐惧、分离焦虑均呈显著相关,前三者呈显著负相关;(5)按依恋程度分组,学前儿童焦虑总分及社交恐惧和广泛性焦虑,均存在显著地组间差异。关
3、键词:亲子依恋;焦虑;学前儿童Parent-child Attachment and Pre-school Children Study of AnxietyAbstract: This reseach adopts the “Spence childrens anxiety scale”and “WatersDeane childrens attachment behavior scale”to 85 students before the children were investigated. Survey results show that:(1)As the growth of the
4、 age, young childrens anxiety is on the decline.(2)Young childrens anxiety symptoms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gender differences.(3)Childrens social phobia is the most common symptoms of anxiety, anxiety followed by separation anxiety and physical harm.(4)Infant attachment with childrens anxiety score
5、s, social phobia, and generalized fear, separation anxiety a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before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5)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grouping parent-child attachment, total score of anxiety in the child and social phobia and generalized anxiety, there were significantly
6、differences between groups.亲子依恋与学前儿童焦虑的研究2Key words: parent-child Attachment; anxiety; pre-school Children一、研究缘由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一直以来都受到广泛关注,特别是近几年来一些学前儿童由于心理焦虑而出现自杀的情况的出现,更引发社会各界,尤其是家长、教师和教育专家对于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高度关注。焦虑作为最常见的儿童精神障碍之一,容易使儿童产生许多行为问题,严重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目前已有很多关于儿童期到成人期焦虑问题的研究,并得出了有价值的研究成果。纵观现有的有关儿童焦虑的研究,主要研究的
7、是学龄期和青少年期即 6、7 岁以后儿童的焦虑状况,却较少涉及学前儿童的焦虑状况。而关于亲子依恋与学前儿童焦虑的关系研究也主要是局限于 6、7 岁以后儿童。学前儿童期作为儿童成长的关键期,学前儿童期儿童的发展对于其成人后的身心健康和发展有重要的奠定和预期作用。对早期学前儿童焦虑进行及时的干预和矫正可以有效地预防成人期的焦虑症状。所以,有必要对学前儿童的焦虑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以对学前儿童焦虑进行早预防、早治疗,减轻或避免学前儿童的过度焦虑体验。家庭关系尤其是亲子关系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不可避免的产生着影响。因此,有必要全面探查学前儿童焦虑与家庭影响因素的关系。二、文献综述长期以来关于
8、焦虑的论述数见不鲜,其中也有不少对学前儿童焦虑的阐述。以往的理论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对于儿童焦虑的本质及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相应的阐述,其中大多数研究者指出,儿童焦虑的产生跟其周围的人际关系,特别是亲子依恋关系的质量关系密切。(一)焦虑与学前儿童焦虑的概述1.焦虑的含义焦虑是学前儿童的主要情绪障碍之一,是指当儿童认识到自己受到来自内外部刺激的某种威胁,或者是自己没办法达到一些目标,克服一些障碍时所体会到的,包括焦急、紧张、恐惧、担心等,交织形成的不良的情绪状态 2。根据不同的焦虑致因和焦虑症状表现,心理学家们对于焦虑有不同的定义。弗洛伊德认为:“焦虑这个问题是各种最重要的问题的中心,我们若猜破了这个哑
9、谜,便可明了我们整个的心理生活” 3。弗洛伊德认为,儿童的焦虑主要淮南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13是一种现实性的焦虑,即对于外界危险或意料中的伤害的知觉反应 4。弗洛伊德认为,焦虑是由被压抑的“里比多”转化而来的,本我是焦虑的根源。焦虑是自我将本我和超我的冲突当作危险信号去反应而产生的一种防御机制。同时,弗洛伊德强调儿童早期对母亲的依赖。认为怯生和分离焦虑都因为怕失去母亲的爱和保护。他还认为焦虑也许是由本我、自我、超我的冲突引起 5。迈耶-格罗等,从临床观点对焦虑做了完整的描述,把焦虑看成是带有不愉快情绪色彩的正常适应行为,将其描述为包含对需要、威胁和危险特别努力,但又无能为力的苦恼的强烈预期 6
10、。曼德勒提出焦虑是新生婴儿所体验到的周期性苦恼,其关键方面婴儿是对强烈的、变化着的内脏活动的知觉 6。焦虑有时受到特定抑制物的控制,这种抑制物最终导致任何活动都可能避开焦虑中的苦恼。这样每当处于失助状时,焦虑就会产生 6。罗洛梅看来,焦虑是对存在感的一种威胁,是感到生命无意义的一种威胁,是一种不确定性和无依无靠的感觉,又分为“正常的焦虑”和“神经症焦虑” ,即人在焦虑状态下行为方式是正常的还是神经症的 2。正常的焦虑的学前儿童能勇敢地面对焦虑、建设性地方式面对并消除焦虑。而病态焦虑的学前儿童则消极地躲避焦虑并将损害自身的存在。2.学前儿童焦虑及影响根据焦虑的概念可以得出学前儿童焦虑的概念,即是
11、指当学前儿童认识到自己受到来自内外部刺激的某种威胁,或者是自己没办法达到一些目标,克服一些障碍时所体会到的,包括焦急、紧张、恐惧、担心等,交织形成的不良的情绪状态。学前儿童焦虑涉及轻重程度不同但可以相互转化的各种情绪,比如担心、害怕、胆小等。焦虑对于学前儿童的成长影响很大。适当的焦虑对于维持学前儿童的完善的人格有促进作用,但是因为焦虑是负性的情绪,过度焦虑会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造成危害,影响其生理和行为。焦虑容易使学前儿童变得过度敏感、依赖性强、自卑等,给学前儿童带来很多消极影响。高焦虑的学前儿童社会交往能力低、自尊水平低、不太受欢迎、学习能力差,会有更强的消极社会预期 7。亲子依恋与学前儿童
12、焦虑的研究4Wood 等也发现,焦虑可以严重地影响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学业成绩 8。有效地识别、判断学前儿童焦虑状况并查明其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建设性的措施,缓解甚至消除学前儿童的焦虑情绪体验,对于学前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二)亲子依恋与学前儿童焦虑1.亲子依恋的含义、发展阶段及分类依恋是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和情感联系的一种倾向,也指人与人之间一种密不可分的情感联系 9。依恋的对象主要是母亲,也可是别的抚养着或者与婴儿密切联系的人,比如家庭其他成员。亲子依恋特指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父母的亲密的身体和情感联系的一种倾向,也指学前儿童与父母的一种密不可分的
13、情感联系 9。亲子依恋主要表现有啼哭、吸吮、笑、咿呀学语、喊叫、身体接近依偎、抓握和跟随等行为 10。儿童依恋的形成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出生-3 个月) ,被一切客观事物所吸引,与非动物客体相比,表现得更喜欢人 9。第二阶段(3-6个月) ,对人有选择的反应阶段,婴儿逐渐学会区分熟人和生人。第三阶段(6个月-3 岁) ,特定依恋阶段,积极寻求与专门照顾者亲近。6-7 个月时,特定性依恋开始。此时婴儿开始积极地寻求与特定的个体联系并拒绝他们离去。认知发展水平对依恋的出现起着重要的作用。认知水平的进步,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依恋的表达方式的逐渐转化 11。安斯沃思(Ainsworth
14、,1973)通过陌生情境研究,将儿童依恋分为三类:A 型,焦虑-回避型依恋,B 型,安全型依恋和 C 型,焦虑-抗拒型依恋 12。1990 年,梅因(Main)和索夫门(sofomon)又提出了一种新的依恋类型-混乱型不安全依恋,也称作 D 型依恋 12。安全的依恋对于学前儿童的信任感和探索能力的培养有奠基作用,能为为儿童的个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不安全的依恋对其的身心健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2.亲子依恋与学前儿童焦虑弗洛伊德提出人第一次的焦虑是因为与母体分离引起的,出生是焦虑性情感的起源和原型。弗洛伊德强调儿童早期对母亲的依赖,认为怯生和分离焦虑皆因怕失去母亲的爱和保护。 淮南师范学院本科毕
15、业论文15Bowlby 认为, “儿童心理健康的关键是婴学前儿童与母亲(或稳定的代理母亲)之间建立一种温暖、亲密、稳定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婴学前儿童既获得了满足,也感到愉悦 13。 ”而早期主要依恋联结破坏则导致儿童情感上的危机,而且将在儿童以后的生活里以突然的焦虑或抑郁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些与当前生活压力无关,所以,儿童早期依恋联结形成与否影响儿童一生的顺利发展 2。国外很多研究都证实了他的观点。早期安全的依恋可以显著降低儿童的焦虑水平。而早期的非安全依恋的儿童更容易出现焦虑的症状和抑郁等 14。亲子依恋作为学前儿童早期最重要的社会性联结,对学前儿童焦虑具有重要影响。如:沃尔沃等人研究发现,安
16、全性依恋的学前儿童较少出现焦虑和抑郁,而非安全性依恋的学前儿童出现较多的焦虑失调症状 15。巴洛等人也通过跟踪研究发现,早期矛盾型依恋的学前儿童患学校恐怖症的可能性更大 16。三、研究设计(一)研究目的与研究假设1.研究目的目的 1 探明学前儿童焦虑的年龄、性别差异,及不同维度焦虑间的差异目的 2 探明亲子依恋与学前儿童焦虑的关系2.研究假设假设 1 学前儿童总体焦虑水平及分离焦虑、社交焦虑、广泛性焦虑水平随学前儿童年龄的增长逐渐下降,学前儿童的总体焦虑及各具体焦虑状况不存在显著地性别差异。假设 2 亲子依恋与学前儿童焦虑关系密切,亲子依恋质量越高,学前儿童的焦虑水平越低;亲子依恋质量越低,学
17、前儿童焦虑水平越高。亲子依恋水平与学前儿童焦虑呈负相关关系。(二)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法,随机抽取淮南一所学前儿童园小班(3-4 岁组)、中班(4-5 岁组) 、大班(5-6 岁组) 学前儿童共 85 名(男:38 名;女:47 名) ,其中小班 32 名(男 14 名,女 18 名) ,中班 30 名(男 15 名,女 15 名) ,大班23 名(男 9 名,女 14 名) ,平均年龄分别为 3.90 岁、4.93 岁和 5.86 岁。这些儿童及其父母构成了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亲子依恋与学前儿童焦虑的研究6(三)研究方法1.研究工具与材料(1)学前儿童焦虑量表本研究采用Spence 学前儿童焦
18、虑量表中文修订版进行研究。本量表是专用来测量学前儿童焦虑的工具,将学前儿童焦虑分为分离焦虑、社交恐惧、躯体伤害恐惧、强迫-冲动障碍、广泛性焦虑 5 个维度,共 28 个题目,加上 5个检测学前儿童后期创伤性压力障碍题目,共 33 题。本研究采用 5 点计分法(0“从不” ;1“很少” ;2“有时” ;3“经常” ;4“总是” ) ,最高分 4 分,最低分 0 分。把所有学前儿童焦虑问题得分的平均分作为学前儿童的焦虑总分,把相同维度各焦虑问题得分的平均分作为儿童各焦虑症状的得分,得分越高,学前儿童的焦虑症状越明显,相反则表明儿童的焦虑症状越不明显。该量表的内部总体一致信度是 0.87,各个分量表
19、的内部一致信度是 0.51-0.76 之间。所以本量表有较高的信效度。(2)儿童依恋行为量表WatersDeane 儿童依恋行为分类卡片是美国常用于测量儿童依恋行为的工具。WatersDeane 儿童依恋行为分类卡片被证明跟安斯沃斯的陌生情境法所评定的儿童依恋行为有极高的相关性 17。该儿童依恋行为分类卡片根据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表现进行测量,任何一个了解儿童日常行为表现的成人经过相关的培训,都可以有效地使用。其适用范围很广,适用于 2-6 岁的儿童。根据有相似依恋关系的学前儿童的行为也相似的研究假设,沃特斯和迪因斯制定了儿童安全性依恋的指标,用于测定儿童依恋安全性。该儿童的依恋行为分类卡的
20、中文版本在中国的再测信度是 0.96(p.01) ,英文版和中文版本的再测信度是 0.97(p.01) ,依恋行为分类卡的英文回译版和英文原版的再测信度是0.91(p.01) 。本研究引用的是沃特斯-迪因斯儿童依恋行为分类卡中文版的 90 个题目。每一个题目所描述的是一种儿童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表现。根据儿童的日常行为与所测行为的相似度分为 1-9 个等级,分别表示(1、完全相反 2、比较相反3、有点相反 4、相反大于相似 5、没出现过或无关行为 6、相似大于相反 7、有点相似 8、比较相似 9、完全相同) 。与序号对应采取 9 点计分法。根据所测学淮南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17前儿童的得分高低排序
21、,将学前儿童总数的前 27%和后 27%分别分为低分组和高分组,代号为 1 和 3,分为较高依恋水平和较低依恋水平。中间部分为 2,表示中等依恋水平。学前儿童依恋行为的得分越高 ,表明亲子依恋的安全性程度越高,亲子关系质量越好。2.施测方法与程序(1)主试本研究请具有学前教育专业知识与经验的幼儿老师做主试。施测前对老师进行了相关培训,包括熟悉问卷的所有问题,对问卷问题及其回答进行统一的解释,统一向施测对象说明填写要求及保证保密信息,对测量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讲解,并预先想好应对方法,以保证实施测量的顺利进行。(2)施测本研究采用随机发放的形式进行施测,利用接园时间请家长带回家请学前儿
22、童父母利用进行作答。提前出示通知,并保证信息保密,说明填写要求等。发放问卷时对家长说明调查目的、施测要求、答题方法和问卷填写信息的保密性。并对家长的疑问进行明确解答。确认没有疑问后再将问卷交给家长。在答题过程中家长有任何问题可以随时打电话与老师联系,老师进行解答。然后统一收回问卷。3.数据的整理与统计分析研究采用 Excel 2003 进行数据管理,采用 SPSS17.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四、研究结果与分析(一)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学前儿童焦虑水平的比较以学前儿童焦虑总分和学前儿童不同维度焦虑得分为因变量,学前儿童的性别和年龄为自变量,进行 4(学前儿童年龄)*2(学前儿童性别)的多因素方差分
23、析,结果表明学前儿童的焦虑总分存在年龄差异(F(3,119.118)=0.723) ,但不显著(见表 1) 。小班学前儿童的焦虑总分高于中班和大班(见表 2) 。在学前儿童的各维度的焦虑障碍中强迫冲动焦虑存在明显的年龄差异(F(3,48.433)=0.00) (见表 1) ,经过平均数的多项比较也表明小班学前儿童的强迫冲动障碍的症状得分显著高于中班和大班学前儿童(见表 3) ,后两者的差异则不明显。其他各项具体的学前儿童焦虑(分离焦虑、身体伤害焦虑、亲子依恋与学前儿童焦虑的研究8社交恐惧、广泛性焦虑)均不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综上所述,学前儿童的焦虑总分存在年龄差异,学前儿童的强迫冲动障碍存在显
24、著地年龄差异,其他各具体学前儿童焦虑症状均不存在显著地年龄差异。学前儿童的强迫冲动障碍症状随着学前儿童年龄的增加而逐渐改善,其他各焦虑症状则表现得较为稳定。表 1 学前儿童焦虑及各具体焦虑症状的发展差异ANOVA 表平方和 df 均方 F 显著性组间 (组合) 357.355 3 119.118 .723 .541组内 13337.869 81 164.665学前儿童焦虑 * 年龄总计 13695.224 84组间 (组合) 18.476 3 6.159 .647 .587组内 770.536 81 9.513分离焦虑 * 年龄总计 789.012 84组间 (组合) 25.142 3 8.3
25、81 .828 .482组内 819.846 81 10.122身体伤害焦虑 * 年龄总计 844.988 84组间 (组合) 45.132 3 15.044 .603 .615组内 2019.292 81 24.930社交恐惧 * 年龄总计 2064.424 84组间 (组合) 145.299 3 48.433 8.571 .000组内 457.689 81 5.650强迫冲动焦虑 * 年龄总计 602.988 84组间 (组合) 5.942 3 1.981 .163 .921组内 983.352 81 12.140广泛性焦虑 * 年龄总计 989.294 84后期创伤性焦虑障碍 * 组间 (组合) 37.121 3 12.374 2.388 .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