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范文——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环境忧患意识.doc

上传人:滴答 文档编号:1257164 上传时间:2019-01-19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6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论文范文——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环境忧患意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毕业论文范文——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环境忧患意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毕业论文范文——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环境忧患意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毕业论文范文——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环境忧患意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毕业论文范文——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环境忧患意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分类号( ) 论文选题类型 U D C 编号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 目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环境忧患意识 学 院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专 业 地理科学 年 级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年 月目录内容摘要 .3关 键 词 .3Abstract.31 引言 .51.1 研究背景 .51.1.1 环境教育研究进展 .51.1.2 高中地理环境忧患意识教育概述 .61.2 研究意义 .81.2.1 基于环境现状需要培养环境忧患意识 .81.2.2 高中生的成长需要环境忧患意识教育 .91.2.3 环境忧患意识教育的社会必要性 .92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02.1 存在问题 .102.2

2、原因分析 .113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贯穿环境忧患教育 .123.1 引导学生认清生态环境问题的严峻形势 .123.1.1 国内生态环境问题形势 .123.1.2 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 .133.2 正确引导学生的环境价值取向 .143.3 采用更加合理的课堂组织形式 .153.3.1 渗透式讲授法与讨论法相结合 .153.3.2 指导阅读相关书籍及报道 .153.3.3 恰当运用演示法指导教学 .163.4 在实践活动中贯穿环境忧患教育 .163.4.1 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 .173.4.2 指导学生进行环保实践 .183.5 在选修课中贯穿环境忧患意识 .193.6 充分发挥乡土地理教学的

3、作用 .193.7 在地理教育中培养环境忧患意识应注意的问题 .203.7.1 密切联系实际的环境问题 .203.7.2 切勿陷入环境悲观主义 .214 结论 .22参考文献 .23致 谢 .24内容摘要: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而中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主人,他们的环境意识对保护环境及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起着重要作用,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环境忧患意识,既是当前环境形式的需要,也是促进高中生成长的需要,更是地理学科本身义不容辞的责任。环境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环境意识教育逐渐发展成为环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对中学生环境忧患意识培养的重视度和实践度还不理想,其主要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4、如长期应试教育的限制使得环境教育缺乏必要的专题教育,教学评估手段且授课形式单一,导致学生积极性不高。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有效实施环境忧患意识的培养,重点在于结合实践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取向,激发并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及学习能力等,真正把中学生环境教育落到实处。 关 键 词 :中学地理 环境教育 忧患意识 方法Abstract: As we all know, environment quality contribut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our society. As the master of the future, the senior sc

5、hool students aware counts for the environmental production. We need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to improve students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According to the environmental form, we need to conduct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in middle school geography, which contributes to the further develop of senior sch

6、ool students. It is also the duty of geography.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education has gradually been an important part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But now the environmental sense education is not enough, which is because geography course has been influenced by examination-oriented education system f

7、or a long time.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lacks the educational lectures on particular topics and means of teaching evaluation. The teaching form is too single to inspire students enthusiasm. The key to conduct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high school geography is focusing on the actual environment and

8、enriching the form of classroom teaching. We should to guide students in the case of environmental values, to stimulate the enthusiasm of students and improve learning ability to implement environmental education.Key words: middle school geography course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environmental awarene

9、ss means 1 引言1.1 研究背景1.1.1 环境教育研究进展环境教育在世界上由来已久,早在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英国教师就开始关注对自然界的学习。苏格兰植物学家帕特里克盖茨博士于 1892 年在爱丁堡建立了一座瞭望楼,供学生观察和学习自然现象之用,从而首次在环境与教育之间架起了桥梁,由此,帕特里克盖茨博士被认为是真正将环境与教育联系起来的第一人。后来,在一些教育家的倡导下,人们创建了一批乡村寄宿式学校,这种教学方式从性质上被归为自然学习。自然学习强调在环境中以亲身经历和感受来体验大自然,因而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身及周围的环境,在教学方法上强调教师“提示”和“阐述” ,并引导学生在环境中

10、改变态度和观念,这也成为后来环境教育的雏形。 【1】二战以后,联合国开始致力于唤起国际社会对环境的关注,并于 1949 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资助下成立了国际自然与自然保护同盟,该同盟成立后,便建立了专门的教育委员会,致力于环境保护工作和发展环境教育。总的说来,在二战后至 70 年代初的教育实践中,并未将环境教育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引入学校课程中。但是通过国际组织的努力,人们普遍认为环境教育目的是理解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其重心在于培养受教育者正确 的价值观与态度。随着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在国际组织的推动下,人们逐渐意识到应该通过教育的途径来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价值观与态度等,从而在根本上保护与

11、改善环境,在此背景下一系列重大国际相关会议陆续召开。1972 年, “联合国环境大会”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召开,通过并发表了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 。宣言尤其强调了教育对于应对环境问题的作用,认为对未成年人和年轻一代进行有关环境问题的教育,给予弱势群体应有的关注,是十分必要的。由此正式将环境教育(Environmental Education,简称 EE)的名称确定下来,建议世界各国认可并积极开展环境教育。1975 年的贝尔格莱德会议再次强调教育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这次会议通过并发表了贝尔格莱德宪章环境教育的全球框架 。宪章强调了环境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城乡地区在经济、社会、政治、生态方面存在的相互依

12、赖关系的认识与关注;为每一个人创造机会,使他们获取保护和改善环境的知识、价值观、态度、责任感和技能;为个人、群体和整个社会环境创造新的行为模式。 贝尔格莱德宪章成为国际环境教育的纲领,它的颁布标志着环境教育在国际上正式确立。1977 年的第比利斯会议延续了自 1972 年和 1975 年国际会议的理念,发表了第比利斯政府间环境教育宣言和建议 ,重申教育在环境保护方面应该发挥的主要作用,指出:“教育在促使人们认识并更好地理解环境我呢提方面应该发挥主要作用,教育必须培养人们对待环境和利用国家资源方面的正确态度。 ”【1】20 世纪 80 年代,环境教育朝着多学科维度发展,并且教学方法更多地从当地社

13、区转向全球角度。1987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计划署在莫斯科召开了“国际环境教育与培训会议” ,会议重申了环境教育的重要性,认为目前世界环境所面临的威胁要得到明显改观,必须依赖公众意识的变革,而增强环境意识的有效途径就是环境教育。到了 20 世纪 90 年代,环境教育的地位得到进一步确定,并且“可持续发展”这个概念被正式列为环境教育的一部分。1992 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的21 世纪议程指出:“教育可以向人们提供可持续发展所需的环境和伦理意识、价值观和态度、技能和行为,其中基础教育是环境和发展教育的根本。 ”【1】总之,环境教育从 70 年代诞生到 9

14、0 年代的面向可持续发展,直至迈入 21世纪后,各国纷纷把可持续发展列为大政方针指导本国教育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教育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必经途径,并且在环境教育发展的每个阶段,人们均把环境意识教育列为环境教育极其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1.1.2 高中地理环境忧患意识教育概述随着教育的发展,地理教学中忧患意识教育显得越来越重要。忧患意识教育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客观科学地讲解全球和国家地区的资源、环境、人口等方面现状及人类生活、生存面临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人地关系,从而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人口观。地理学科有助于培养环境忧患意识,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地理科学是一门研究地理

15、环境以及人地关系的科学,是一门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性课程,因而具有众多的、广泛的环境教育因素;其次,地理学科及相关课程的改革是人们在探索“人口、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背景下进行的,因此,地理学科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确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再次,地理学科所研究的领域和环境科学有很多相通之处,因此在地理学科教学中运用环境科学观念、知识和技能,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对人类与环境之间的问题做出正确地判断和评价,从而有助于学生提高分析和解决环境问题的综合能力并形成一定的环境忧患意识。总之,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

16、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人们迫切地探索环境教育的方法和策略,社会要求中学地理教学担负起环境教育的重要角色。普通高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在教学目的中也提出了环境教育的相关要求,包括要求学生掌握有关国情、国力及国策的认识、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组成及其主要特征、理解自然环境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了解人类各种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理解人文环境的形成和特点以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了解人类活动与环境相互作用产生的重大问题等。 【2】地理学是研究环境问题的基础学科,中学地理教材中涵盖了丰富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知识,例如人地关系、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理念的渗透都是其他学科无法

17、替代的。因此说,中学地理教学是传播可持续发展知识、增强学生环境意识、培养学生环境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高中地理中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环境忧患意识教学内容:首先,全球面临资源短缺的现状,生态破坏严重。人口的过快增长和经济的过快发展导致人们不合理地开发利用各种自然资源,进而引起了不同程度的资源短缺和生态破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土地资源短缺。土地资源短缺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人口的增长使得人类对粮食需求量不断增加,人们不得不大面积开垦土地,土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另一方面是沙漠化和土壤侵蚀导致土地大面积退化。据统计,目前全球受到荒漠化不同程度危害的土地约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四分之一

18、,如我国每年地表土流失量在 80 亿吨以上,居世界之首;荒漠化土地平均每年增加 1000 多平方公里,甚至南方的一些地区也出现了成片的荒漠地。 (2)水资源紧缺。淡水资源在全球分布很不平衡,约 60%的区域缺水,43 个国家面临淡水不足问题,特别是一些发展中国家,不合理地抽取地下水灌溉农田,导致可用水资源减少。 (3)矿产资源逐渐走向枯竭。地球上蕴藏各种矿产资源,其耗竭时间估计将在数十年以至数百年之内陆续出现。(4)生态破坏严重。由于人类对生物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对物种生存环境的破坏,每年都有 0.2%的生物物种走向灭绝。其次,环境污染日益恶化,严重的工业污染已危及人类生存,常见的环境污染包括大气

19、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辐射污染等。具体来看,常见的污染现象如: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所造成的酸沉降、臭氧层破坏等问题,温室气体排放所造成的全球性气温升高,核意外和核试验中放射性物质在大气中扩散等。这些环境污染均为人类生存造成了极大隐患,已有研究表明,人类 80%以上疾病与污染有关。1.2 研究意义1.2.1 基于环境现状需要培养环境忧患意识工业革命以前,由于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人们对环境的影响非常有限,人作为一个自然实体,和其他生物一样本能地从周围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并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后来,人类的生产力水平能有所提高,人们不再满足简单的利用自然,而是自觉地

20、去改造自然,但总体上看,改造自然的程度不高,人与自然的关系总体上还是较为和谐的。自 18 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受着“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的统治,认为自然界的万事万物不过是为人类服务的工具,人是自然的主人,是地球的统治者,为了自己的需要和利益,人类几乎可以为所欲为。这种思想的根本缺陷在于,它忽视了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忽视了一种自觉保护环境的忧患意识。 “当人们盲目的挥舞着科学技术的利器向自然界高歌猛进的时候,当人们沉醉于科技带来的物质文明时,人与自然都已伤痕累累。 ”【1】人类的生存和文明极大地消耗着地球有限的资源,加剧了环境的恶化。目前,全世界的土地正以每年

21、5 万-7 万平方公里的速度走向沙漠,沙尘暴现象肆虐。2015 年 3 月底,青海一场巨型沙尘暴宛如现实版“星际穿越” 。历史上曾经覆盖陆地面积 2/3 的森林,目前只剩下 35%,而且正以每年 4%的速度消失。近代人类的生产活动中,所需能源的 90%和工业原料的 80%都来自地下矿产资源,而日趋加大的开发活动导致了矿产资源的储备严重不足。总之,人口增长和人们对更高生活水平的追求给资源环境带来沉重压力。面对这些环境问题,人类不得不反省自己的价值观与行为模式,我们迫切需要培养一种环境忧患意识,从而避免在先污染后治理的歧途上越走越远。1.2.2 高中生的成长需要环境忧患意识教育我国是一个资源相对不

22、足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劳动力素质比较低,在经济建设中,仅靠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大量投入是不够的。中学地理教育具有提高国民素质的功能,这将有利于将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高中生作为新世纪的一代,他们的思维比较活跃,也比较容易接受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能够消化和吸收更多的知识,容易培养起热爱大自然的感情。他们的环境伦理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未来中国的前途,他们是进行环境教育最理想也最有效的群体。让中学生尽可能早地受到环境教育启蒙,引导他们参与、训练并处理环境问题,由此形成良好的环境忧患意识,必将在整个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学生如果在高中阶段受到良好的环境教育,树立起环境忧患意识,并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可以提高从环境、社会协调发展的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社会民众的环境意识状况和特点。由此,增强高中生的环境忧患意识,是提高全民族环境意识水平的基础工作,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措施之一。1.2.3 环境忧患意识教育的社会必要性在中学地理中开展环境忧患意识教育具有一定的社会必要性,是顺应和谐社会发展潮流的。具体说来,环境忧患意识的发展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就是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损害下一代人的需求,这是世界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