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第章血液循环习题.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25827 上传时间:2018-07-09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37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理学第章血液循环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生理学第章血液循环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生理学第章血液循环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生理学第章血液循环习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生理学第章血液循环习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第四章 血液循环 ( 同步练习题 ) 一、名词解释 1 心动周期 (cardiac cycle) 2 每搏量 (stroke volume) 3 心输出量 (cardiac output) 4 心指数 (cardiac index) 5 射血分数 (ejection fraction) 6 心力贮备 (cardiac reserve) 7 心音 (heart sound) 8 心肌收缩能力 (myocardial contractility) 9 异长自身调节 (heterometric regulation) 10 期 前 收 缩 与 代 偿 间 歇 (premature systol

2、e&compensatory pause) 11 自动节律性 (autorhythmicity) 12 窦性心律 () 13 房室延搁 (atrioventricular delay) 14 血压 (blood pressure) 15 收缩压 (systolic pressure) 16 舒张压 (diastolic pressure) 17 脉压 (pulse pressure) 18 中心静脉压 (central venous pressure) 19 平均动脉压 (mean arterial pressure) 20 微循环 (microcirculation) 21 减压反射 ()

3、22 迂回通路 () 23低压 感受器 () 24 心房钠尿肽 (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所构成的周期称为 心动周期 。 2. 一次心跳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称为 每搏量 。每搏量舒张末期容积 收缩末期容积。 3. 每分钟心脏搏出的血量称为 心输出量 。心输出量搏出量心率。 4. 单位体表面积的心输出量称为 心指数 。心指数 = 心输出量( L/min)体表面积( m2)。 5. 射血分数搏出量心室舒张末期容积 100% 6. 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加的能力 7. 将听诊器放在胸壁特定部位,听到声音称为 心音 。

4、8. 心肌不依赖前、后负荷而改变其力学活动的内在功能状态和特征。 9. 心肌初长度对心肌细胞收缩强度的调节,又称 Frank-Starling 机制 ,即心肌收缩产生的能量是心肌纤维初长度的函数。 10. 在有效不应期之后,心室受到人工的或额外病理性刺激,可产生一次期前兴奋称 期前收缩 ,在期前收缩之后,通常出现一次较长的心室舒张期称 代偿间歇 。 11. 心肌细胞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条件下,能自发地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 12在正常起搏点窦房结控制下的心律。 13兴奋在房室交界的传导速度缓慢、延搁一段时间称为 房室延搁 。 14. 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压强)称为 血压 15. 收缩期主动脉压最

5、高值称为收缩压或高压 16. 舒张期主动脉压最低值称为舒张压或低压 17. 脉压差 收缩压舒张压; 18. 右心房和胸腔大静脉的血压称 中心静脉压 。 19. 平均动脉压 舒张压 1/3 脉压差。 20. 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的循环称为 微循环 。 21. 当血压突然增加 时,引起压力感受性反射,其反射效果是心率、外周阻力、血压回降。 22. 由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微静脉的微循环途径称迂回通路。 23. 心房、心室、肺血管压力感受器又称心肺感受器。 24. 心房肌嗜锇颗粒分泌的具有利尿利钠、舒张血管降低血压、拮抗抗利尿激素和肾素 -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作用的肽类称心房钠尿肽。 三

6、、填空题 ( 一 ) ,心脏的泵血功能 1血 液循环的主要功能是( A)、( B)、( C)、( D) 2 心率加快时,心动周期( A),其中变化最显著的时期是( B)。 3心 室收缩与射血的三 个时期是( A)、( B)和( C)。 2 4 等容收缩期时,心脏瓣膜的状态是房室瓣( A),半月瓣( B)。 5 等容舒张期时,心脏瓣膜的状态是房室瓣( A),半月瓣( B)。 6 心输出量等于( A)与( B)的乘积,左、右心室的输出量的关系是( C)。 7 当心率超过 180 次分时,心室充盈时间( A),每博输出量( B)。 8 第一心音发生在( A),音调( B),持续时间( C)。 9 第

7、二心音发生在( A),音调( B),持续时间( C)。 10 快速射血期时,房室瓣的状态( A),半月瓣的状态( B)。 11 快速充盈期时,房室瓣的状态 ( A),半月瓣的状态( B)。 12 心室后负荷增加时,等容收缩期( A),射血期( B),心搏出量( C)。 13 每分输出量()心率 14 静脉回心血量(外周静脉压 A) / 静脉血流阻力 15 等长自身调节是( A)对心肌收缩强度的调节。 16 心室在作最大射血后,心室内尚剩余的血量称为( A)。 17 第一心音发生在( A)期,第二心音发生在( B)期。 ( 二 ) 心肌的生物电和生理功能 18 心室肌细胞静息电位数值为( A)

8、mV,其形成的主要机制是( B)。 19 心室肌的前负荷是( A),后负荷是( B)。 20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时期可分为( A)、( B)、( C)、( D)和( E)。 21 心室肌动作电位 2 期离子电流有:外向离子流是( A),内向离子流主要是( B)。 22 自律细胞产生自动节律兴奋的基础是( A)。 23 快反应细胞动作电位 0期除极的内向电流由( A)负载,该通道阻断剂是( B)。 24 慢反应细胞动作电位 0期除极的内向电流由( A)负载,该通道阻断剂是( B)。 25 心肌的生理特性有:( A)、( B)、( C)和( D)。 26 心室肌细胞一次兴奋过程中,其兴奋性发生的

9、周期性改变分为( A)、( B)和( C)。 27 额外刺激落在心肌兴奋性的( A)期间,不会产生第二个兴奋和收缩。 28 心肌细胞自律性最高的组织是( A),自律性最低的组织是( B)。 29 心电图的 P波反映( A)的去极过程, QRS波群代表( B)的去极化过程。 30 在房室传导阻滞时, PR 间期( A)。 31 Na+通道因激活和失活速度迅速称为( A)通道,其阻断剂是( B)。 32 快反应细胞有( A)、( B)和( C)细胞,其动作电位 0 期的机制是( D)内流。 33慢 反应细胞有( A)和( B)细胞,其动作电位 0期的机制是( C)内流。 34 心脏的正常起博点是(

10、 A), 其余心脏自律组织称为( B)。由窦房结细胞控制的心律称为( C)。窦房结以外自律组织控制的心律称为( D)。 35 心室肌细胞的兴奋周期分为( A)、( B)和( C)。 36 心肌兴奋性的两个特点是:( A),( B)。 37 心肌的工作细胞是( A)和( B)细胞。 38 细胞外液中 Ca2 十 浓度升高时,心肌的兴奋性( A),收缩力( B)。 ( 三 ) 血管生理 39 血管的外周阻力主要在( A)和( B)。 40 形成血压的基本因素有( A)、( B)、( C)。 41 当每搏输出量增加,其他因素不变,动脉血压的主要表现是收缩压( A),舒张 压( B),脉压差( C)。

11、 42 一般情况下,舒张压主要反映( A)。 43 老年人大动脉弹性降低,其脉压差( A)。 44 一般情况下,动脉管壁的可扩张性愈大,脉搏波的传播速度( A)。 45 股动脉与主动脉内的血压波动相比,股动脉的收缩压( A),舒张压( B),脉压( C)。 46 影响中心静脉压的因素有:( A)和( B)。 47 中心静脉压的正常变动范围为( A)。 48 直捷通路是指血液从微动脉经过后微动脉再经( A)进入微静脉。 49 动 -静脉短路是指血液从微动脉经过( A)直接进入微静脉。 50 微动脉扩张时,毛细 血管前阻力( A),毛细血管血压( B),组织液的生成( C)。 51 在右心衰竭时,

12、血液回流( A),使毛细血管血压逆行性( B),组织液的生成( C),导致( D)水肿。 52 在肾病导致大量蛋白尿时,造成毛细血管中有效滤过压( A),组织液的生成( B)。 53 弹性贮器血管主要指( A)。 54 形成动脉血压的前提是( A),形成动脉血压的基本因素是( B)和( C)。 55 微循环是( A)和( B)之间的血液循环。 56 决定组织液生成的有效滤过压的四个因素:( A)、( B)、( C)和( D)。 57心 室肌的前负荷是( A)或( B),后负荷是( C)。 58心 室充盈血量的 70依靠( A), 30依靠( B)。 59 动脉管壁的弹性可缓冲血压,即防止收缩压

13、( A),舒张压( B),以维持( C)。 3 60 迂回通路的作用是( A),直捷通路的作用是( B),动 -静脉短路的作用是( C)。 61 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是( A)和( B),后阻力血管是( C)。 62 决定外周阻力的主要因素是( A)和( B),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 C)。 63 肾血流量长期减少,可使肾素分泌量( A),血管紧张素生成( B),导致( C)。 64 血管内皮生成的舒血管物质有( A)和( B),血管内皮生成的缩血管物质为( C)。 ( 四 ) 心血管活动调节 65 心交感节前神经释放( A)递质,节后神经大部分释放( B)递质。 66 心交感神经兴奋时,其末梢释

14、放( A)递质,作用于心肌细胞膜上( B)受体,导致心率( C),传导速度( D),心肌的收缩力( E)。 67 交感缩血管神经的节后纤维末梢释放( A)递质,作用在血管平滑肌上( B)受体和( C)受体:前者引起血管( D),后者引起血管( E)。 68 心血管交感紧张性的起源在( A)。 69 心血管中枢的最基本部位在( A)。 70 阻断家兔一侧颈总动脉,其颈动脉窦 压力感受器的传入冲动( A),心迷走紧张性( B),心交感和交感缩血管紧张性( C),导致心率( D)和动脉血压( E)。 71 窦房结通过( A)和( B)控制潜在起搏组织的活动。 72 兴奋心迷走神经,末梢释放( A)递

15、质,结合心肌膜( B)受体,使心率( C)。 73 减压反射属于( A)反馈调节机制,其生理意义是( B)。 ( 五 ) 器官循环 74 冠脉循环血流量主要取决于心脏( A)期的长短和压力。 75 肺循环无组织液生成的原因是毛细血管血压( A)血浆胶体渗透压。 76 脑血流量相对稳定的原因是脑血管具有( A)调节机制。 77 对缺血、缺氧最敏感的组织是( A)。 参考答案: 1 A物质运输, B体液调节, C内环境稳态, D血液防卫作用 2 A缩短, B舒张期 3 A等容收缩期, B快速射血期, C慢速射血期 4 A关闭, B关闭 5 A关闭, B关闭 6 A心搏出量, B心率, C相等 7

16、A缩短, B减少 8 A收缩期, B低, C长 9 A舒张期, B高, C短 10 A关闭, B开放 11 A开放, B关闭 12 A延长, B缩短, C减少 13 A搏出量 14 A中心静脉压 15 A心肌收缩力 16 A余血量 17 A收缩, B舒张 18 A 90, B K 平衡电位 19 A舒张末期压力或容积, B动脉血压 20 A 0期, B 1 期, C 2 期, D 3 期, E 4 期 21 A钾离子电流, B钙离子电流 22 A 4期自动去极化 23 A Na+, B TTX(河豚毒) 24 A Ca2+, B异搏定 25 A兴奋性, B自律性, C传导性, D收缩性 26

17、A有效不应期, B相对不应期, C超常期 27 A有效不应期 28 A窦房结, B浦氏纤维 29 A心房, B 心室 30 A延长 31 A快, B河豚毒 32 A心室肌, B心房肌, C浦肯野, D Na+快速。 33 A窦房结, B房室结, C Ca2+缓慢 34 A窦房结, B潜在起博点, C窦性心律, D异位心律。 4 35 A有效不应期, B相对不应期, C超常期 36 A周期性变化, B有效不应期长 37 A心房肌, B心室肌 38 A降低, B增加 39 A小动脉, B微动脉 40 A足够血液充盈, B心脏射血, C外周阻力 41 A升高, B升高不明显, C增加 42 A外周阻

18、力 43 A增加 44 A愈慢 45 A高, B低, C高 46 A心脏射血能力, B静脉回流量 47 A 4 12cmH2O (0.4 1.2 kPa) 48 A通血毛细血管 49 A动 -静脉吻合支 50 A降低, B升高, C增多 51 A受阻或减少, B升高, C增多, D组织 52 A增加, B增多 53 A主动脉血管 54 A充足的血液供应, B心脏射血, C外周阻力 55 A微动脉, B微静脉 56 A毛细血管血压, B血浆胶体渗透压, C组织胶体渗透压, D组织静水压 57 A心室舒张末期容积, B 心室舒张末期压力, C动脉血压 58 A心室舒张, B 心房收缩 59 A过高

19、, B过低, C稳定脉压 60 A实现物质交换, B保证血液快速回心, C调节体温 61 A小动脉, B微动脉, C微静脉 62 A血管半径, B血液粘滞性, C血管半径 63 A增多, B过多, C肾性高血压 64 A前列环素, B一氧化氮, C内皮素 65 A乙酰胆碱, B去甲肾上腺素 66 A去甲肾上腺素, B, C加快, D加快, E增加 67 A去甲肾上腺素, B, C, D 收缩, E舒张 68 A延髓 69 A延髓 70 A减少, B降低, C增加, D增加, E上升 71 A超速驱动压抑, B抢先占领 72 A乙酰胆碱, B M, C减慢 73 A负, B稳定血压 74 A舒张

20、 75 A小于 76 A自身 77 A脑 四、单项迭择题 ( 一 ) 心脏的泵血功能 1 心动周期中时间最长的时相 E A射血期 B心房收缩期 C等容收缩期 D等容舒张期 E心室充盈期 2 动脉瓣从关闭到下一次开放的时间为 D A心室舒张期 B等容收缩期 C心室射血期 D心 室舒张期十等容收缩期 E心室射血期十等容收缩期 3 全心舒张期的时程相当于 C A心动周期一心房收缩期 B心动周期一心室舒张期 C心房舒张期一心室收缩期 D心室舒张期一心房收缩期 E快速充盈期十减慢充盈相 4 主动脉瓣开始关闭见于 C A等容收缩期未 B快速射血期未 C减慢射血期未 D等容舒张期未 E快速充盈期未 5 主动

21、脉瓣开始开放见于 A A等容收缩期未 B快速射血期未 C减慢射血期未 D等容舒张期未 5 E快速充盈期未 6 房室瓣开始关闭见于 A A心房收缩期未 B等容收缩期未 C心室射血期未 D等容舒张期未 E心室充盈期未 7 房室瓣开始开放见于 D A心房收缩期未 B等容收缩期未 C心室射血期未 D等容舒张期未 E心室充盈期未 8 主动脉瓣开始关闭见于 D A等容收缩期初 B快速射血期初 C减慢射血期初 D等容舒张期初 E快速充盈期初 9 主动脉瓣开始开放见于 B A等容收缩期初 B快速射血期初 C减慢射血期初 D等容舒张期初 E快速充盈期初 10 房室瓣开始关闭见于 A A等容收缩期初 B快速射血期

22、初 C减慢射血期初 D等容舒张期初 E 快速充盈期初 11 房室瓣开始开放见于 E A等容收缩期初 B快速射血期初 C减慢射血期初 D等容舒张期初 E快速充盈期初 12 心动周期的时间取决于 A A心率 B心室舒张期 C心室收缩期 D心房舒张期 E心房收缩期 13 左心室内压升高速率最快的时相 B A心房收缩期 B等容收缩期 C快速射血期 D减慢射血期 E快速充盈期 14 左心室内压最高的时期 C A心房收缩期末 B等容收缩期未 C快速射血期未 D减慢射血期未 E E.心室收缩期末 15 左心室内压降低速率最快的时相 B A心房舒张期 B等容舒张期 C快速充盈期 D减慢充盈期 E主动快速充盈期

23、 16 左心室容积最大的时相 E A等容舒张期未 B快速充盈期未 C减慢充盈期未 D心房舒张期末 E心房收缩期末 17 心动周期中,主动脉压最低的时相 E A等容舒张期未 B快速充盈期未 C减慢充盈期未 D心房收缩期末 E等容收缩期未 18 心动周期中,主动脉压最高的时相 B A快速射血期初 B快速射血期未 C减慢射血期未 D等容收缩期未 E心房收缩期末 19 心动周期中,心室血液充盈的动力 C A 血液重力 B心房收缩 C心室舒张 D胸内负压 E骨骼肌的挤压 20 二尖瓣从关闭到下一次开放的时间为 C A等容收缩期 B心室射血期 C心室舒张期 D心室收缩期十等容舒张期 E等容收缩期十心室射血

24、期 21 心指数是( )的心输出量 D A每 kg 体重 B每 m身高 C每 cm 身高 D每 m2体表面积 E每 cm2体表面积 22 比较不同身材心功能的较好指标 A A心指数 B射血分数 C心力贮备 D心脏作功量 E每分输出量 23 能增加射血分数的因素 D A心率减慢 B每搏量降低 C 动脉血压升高 D心肌收缩力增强 E心室舒张未容积增大 24射血分数是每搏量占( )的百分数 E A每搏功 B回心血量 C心输出量 D体表面积 E心室舒张末期容积 25 左心室搏功大于右室的原因 D A每搏量不同 B射血速度不同 C血流途径不同 D射血阻力不同 6 E射血分数不同 26 心肌收缩性不具有的

25、特点 D A闰盘连接 B依赖胞外 Ca2+ C全或无式收缩 D发生强直收缩 E不发生强直收缩 27 心室肌前负荷是 E A脉搏压 B平均动脉压 C体循环平均充盈压 D收缩末期容积 或压力 E舒张末期容积或压力 28心肌 异长自身调节是左室每搏功与( )的关系 D A心力贮备 B心率贮备 C平均动脉压 D心室舒张末期压力 E心室收缩末期压力 29 心肌细胞之间的闰盘是 E A紧密连接 B曲张体连接 C化学性突触 D低电导通道 E低电阻通道 30 心肌异长自身调节的生理基础 D A Ca2 通道开闭 B胞浆 Ca2 浓度变化 C横桥 ATP酶活性变化 D粗、细肌丝的重叠状态 E肌钙蛋白对 Ca2

26、亲和力 31 引起左心室前负荷降低的因素 A A心率加快 B中心静脉压 低 C外周静脉压升高 D心室余血量增多 E体循环平均充盈压增大 32 心肌异长自身调节是( )对泵血功能调节 A A初长度 B心缩力 C肌浆 Ca2 D横桥转换速率 E横桥 ATP酶活性 33 心肌等长自身调节是( )对泵血功能调节 C A初长度 B肌浆 Ca2 C心肌收缩力 D横桥活化数 E横桥 ATP酶活性 34 成年男性静息时心输出量 B A 2 3 L/min B 4 6 L/min C 6 7 L/min D 9 10 /min E 11 12 /min 35 心肌收缩能力 取决于 E A心率 B前负荷 C后负荷

27、 D每搏量 E心肌内在功能状态 36 心缩力降低时,心室功能曲线 E A不变 B左上移位 C左下移位 D右上移位 E右下移位 37 体力劳动时心搏量增高的调节机制 C A正反馈调节 B负反馈调节 C等长自身调节 D异长自身调节 E局部体液调节 38 动脉血压升高可致( )延长 B A心房收缩期 B等容收缩相 C心室射血相 D心室舒张期 E心室收缩期 39 高血压时维持正常搏出量的调节 D A减压反射 B正反馈调节 C异长自身调节 D等长自身调节 E反射性心率增加 40 可致心肌收缩力降低的因素 C A茶碱 B儿茶酚胺 C胞浆 H D胞浆 Ca2 E横桥活化数 41 左心室后负荷是 B A脉压差

28、 B主动脉压 C肺动脉压 D中心静脉压 E肺毛细血管血压 42 心率超 180次分时,心输出量减少的原因 D A心房收缩期缩短 B等容收缩相缩短 C减慢射血相缩短 D快速充盈相缩短 E减慢充盈相缩短 43 引起心率减慢的因素 C A阿托品 B肾上腺素 C普萘洛尔 D体温升高 E甲状腺激素 44 产生第二 心音的原因 A A半月瓣关闭 B半月瓣开放 C房室瓣关闭 D房室瓣开放 E房室瓣病变 45 增高心肌收缩力的最强因素 D A主动脉压升高 B心房内压升高 C心室内压升高 D交感神经兴奋 7 E副交感神经兴奋 46 具有收缩功能的细胞 E A希氏束 B房室交界 C浦肯野细胞 D窦房结 P细胞 E

29、心房优势传导通路 47 心房压力曲线中,心房收缩出现 A A a波 B c波 C v波 D x波 E y波 48 心房压力曲线中,心室开始收缩,房室瓣关闭,瓣膜凸入心房出现 B A a波 B c波 C v波 D x波 E y波 49 房室瓣开放,血液由心房流入心室,心房压力曲线出现E A a波 B c波 C v波 D x波 E y波 50 房室瓣关闭,静脉血流入心房,心房压力曲线出现 C A a波 B c波 C v波 D x波 E y波 51 心肌异长自身调节的作用 E A保证初长度贮备 B保持全或无收缩 C调节心肌收缩能力 D搏出量与后负荷平衡 E维持搏出量与回心血量平衡 A 52 心肌等长

30、自身调节的作用 A保证初长度贮备 B保持全或无收缩 C调节心肌收缩能力 D搏出量与后负荷平衡 E维持搏 出量与回心血量平衡 53 心室功能曲线不出现降支的作用 E A对心肌收缩能力的调节 B保证心肌的初长度贮备 C保持心肌的全或无收缩 D维持搏出量与回心血量平衡 E搏出量不随前负荷增加而减少 54 心室前负荷低于最适水平的作用 B A对心肌收缩能力的调节 B保证心肌的初长度贮备 C保持心肌的全或无收缩 D维持搏出量与回心血量平衡 E搏出量随后负荷增加而增加 55 心肌收缩力对心肌收缩强度和速度的影响称为 D A心指数 B心力贮备 C肌源性调节 D等长自身调节 E异长自身调节 56 心输 出量随

31、机体代谢需要而增加的能力称为 B A心指数 B心力贮备 C代谢性调节 D等长自身调节 E异长自身调节 57 心肌细胞初长度对心肌收缩强度的影响是 E A心指数 B心力贮备 C肌源性调节 D等长自身调节 E异长自身调节 58 窦房结自律性的次数约 E A 25 次分 B 35 次分 C 50 次分 D 75 次分 E 100 次分 59 在等容收缩相,正确的关系 B A房压室压主 动脉 压 B房压室压主 动脉 压 C房压室压主 动脉 压 D房压室压主 动脉 压 E房压室压主 动脉 压 60 在减慢射血相,正确的关系 B A房压室压主 动脉 压 B房压室压主 动脉 压 C房压室压主 动脉 压 D房

32、压室压主 动脉 压 E房压室压主 动脉 压 61 在等容舒张相,正确的关系 B A房压室压主 动脉 压 B房压室压主 动脉 压 C房压室压主 动脉 压 D房压室压主 动脉 压 E房压室压主 动脉 压 62 在快速射血相,正确的关系 A A房压室压主 动脉 压 B房压室压主 动脉 压 C房压室压主 动脉 压 D房压室压主 动脉 压 E房压室压主 动脉 压 63 在心室充盈 相,正确的关系 C A房压室压主 动脉 压 B房压室压主 动脉 压 C房压室压主 动脉 压 D房压室压主 动脉 压 E房压室压主 动脉 压 64 动脉压恒定时,搏出量随前负荷增大而增加称为 E A长反馈 B降压反射 C心力储备

33、 D心肌等长自身调节 E心肌异长自身调节 65 动脉血压最低的时期 A A等容收缩相未 B快速射血相 8 C减慢射血相 D等容舒张相未 E快速充盈相 66 动脉血压最高的时期 B A等容收缩相未 B快速射血相 C等容舒张相未 D快速充盈相 E减慢射血相 67 动脉脉搏的降中峡的形成时期 C A等容收缩期初 B快速射血期初 C等容舒张期初 D快速充盈期初 E减慢充盈期初 68室内压上升速度最快的时期 A A等容收缩期 B快速射血期 C缓慢射血期 D等容舒张期 E快速充盈期 69室内压下降速度最快的时期 D A等容收缩期 B快速射血期 C缓慢射血期 D等容舒张期 E快速充盈期 70室内压最高的时期

34、 B A等容收缩期 B快速射血期 C缓慢射血期 D等容舒张期 E快速充盈期 71室内压最低的时期 E A等容收缩期 B快速射血期 C缓慢射血期 D等容舒张期 E快速充盈期 72大部份血液进入心室的时期 E A等容收缩期 B快速射血期 C缓慢射血期 D等容舒张期 E快速充盈期 73心 室血液充盈主要决定于 D A心房收缩 B心房舒张 C心室收缩 D心室舒张 E胸内负压 74 心肌最适初长度的肌小节长度 D A 2.0 2.2 m B 2.0 2.2 cm C 2.0 2.2 mm D 2.0 2.2 m E 20 22 m 75 心室功能曲线是( )的关系 E A搏功与心率 B搏功与心指数 C搏

35、功与 心输出量 D搏功与心室收缩末期压 E搏功与心室舒张末期压 76 心缩力,回心血量的原因 E A动脉血压升高 B动脉血压降低 C血流速度加快 D心输出量增加 E舒张期室内压低 二,心肌的生物电和生理功能 77 属于非自律细胞的是 E A浦肯野细胞 B房结区细胞 C结希区细胞 D窦房结 P细胞 E心房优势传导通路 78 心室肌静息电位为( )平衡电位 B A Na B K C Ca2 D Cl E Mg2 79 构成心室肌动作电位 0期的原因 A A Na 内流 B Na 外流 C K 外流 D Cl 内流 E Ca2 内流 80 阻断心室肌动作电位 0期的药物 A A河豚毒 B阿托品 C异

36、搏定 D心得安 E四乙基铵 81 构成心室肌动作电位 3期的离子 A A K 十 B Na C Ca2 D C1 一 E Mg2 82 构成心室肌动作电位 1期的机制 B A Na 泵 B K 外流 C Na 内流 D Na 外流 E Ca2 内流 83 钠泵抑制剂可致 C A自律性降低 B心肌舒张增快 C心肌收缩增强 D心肌细胞超极化 E静息电位数值增大 84 异搏定对浦氏细胞动作电位的影响 C A 0 期幅度降低 B 1 期时程缩短 C 2 期时程缩短 D 3 期时程缩短 E 4 期自动去极加速 85 快反应细胞 Na 平衡电位的时相 D A阈电位 9 B静息电位 C 2期平台水平 D反极

37、化最大值 E最大复极电位 86 心室肌动作电位 4 期 Ca2 逆梯度外运的能源 B A钙泵 B钠泵 C质子泵 D电荷吸引 E势能储备 87 心室肌动作电位 4 期 Ca2 外运途径 E A钙泵 B钠泵 C载体扩散 D通道扩散 E Na 十 -Ca2 交换 88 心室肌动作电位 4 期 Na 、 K 十 的恢复途径 B A钙泵 B 钠泵 C载体扩散 D通道扩散 E Na 十 -Ca2 交换 89 快反应与慢反应细胞的区别 A A 0期去极速度 B 1期复极速度 C 2期复极速度 D 3期复极速度 E 4期自动去极速度 90 自律与非自律细胞的区别 E A 0期去极速度 B 1期复极速度 C 2

38、期复极速度 D 3期复极速度 E 4期自动去极的有无 91 浦肯野细胞 4 期自动去极的原因 B A IK电流 B If电流 C Ito电流 D INa电流 E ICa-L电流 92 窦房结细胞的阈电位相当于 E A K 十 平衡电位 B Na 十 平衡电位 C Ca2 十 平衡电位 D快 Na 通道激活电位 E慢 Ca2 十 通道激活电位 93 窦房结 4 期自动去极的原因 E A K B f f C K f D K f I Na/Ca E K f I Ca-T I Ca-L 94 窦房结细胞 0 期去极主要是 B A K 外流 B Ca2 内流 C Na 内流 D Cl 内流 E Na 十

39、 内流十 Ca2 内流 95 构成窦房结细胞 0 期去极的电流 D A Ik B Ito C I Ca-L D I Ca-T E I Na /Ca 96 激活窦房结 f电流 的条件 D A去极化 B复极化 C反极化 D超极化 E极化状态 97 心室肌兴奋性的产生前提是 Na 通道处于 B A启动状态 B备用状态 C激活状态 D失活状态 E高能状态 98 心室肌 Na 通道的状态顺序 E A失活激活备用 B激活备用失活备用 C备用失活激活备用 D备用激活备用失活 E备用激活失活备用 99 心室肌细胞 Na 通道恢复到备用状态的关键 D A阈电位水平 B局部电位水平 C正后电位水平 D正常静息电位

40、水平 E静息电位与阈电位之差 100 心室肌的有效不应期延续至 D A收缩早期 B收缩中期 C收缩晚期 D舒张早期 E舒张期末期 101 心室肌绝对不应期的产生原因 B A Na 通道在激活状态 B Na 通道在失活状态 C Ca 通道在激活状态 D Ca 通道在失活状态 E K 通道在失活状态 102 心室肌有效不应期的时程取决于 C A 0 期去极速度 B 1 期复极时程 C 2 期复极时程 D 3 期复极时程 E静息电位水平 103 心室肌相对不应期的产生原因 D A Na 通道在激活状态 B Na 通道在失活状态 C Ca2 通道 在失活状态 D Na 通道大部分复活 E Ca2 通道

41、大部分复活 104 在超常期,心肌产生动作电位的刺激 D A阈刺激 B正常刺激 C阈上刺激 D阈下刺激 E牵拉刺激 105 心室肌 0 期去极速度快的原因 C A Na 通道数量多 10 B Na 通道复活快 C Na 通道激活快 D Ca2 通道数量多 E Ca2 通道激活快 106 窦房结 0期去极速度慢的原因 E A Na 通道数量少 B Na 通道复活慢 C Na 通道激活慢 D Ca2 通道数量少 E Ca2 通道激活慢 107 心室肌 0期动作电位的钠 、钾电导 C A无变化 B钠电导,钾电导 C钠电导,钾电导 D钠电导,钾电导 E钠电导,钾电导 108 心肌不产生强直收缩的原因

42、E A功能合胞体 B全或无收缩 C肌浆网不发达 D肌丝重叠不佳 E有效不应期长 109 窦房结细胞产生兴奋性的前提为 E A Na 通道在激活态 B Na 通道在备用态 C Na 通道在失活态 D Ca2 通道在激活态 E Ca2 通道在备用态 110 心肌自律性主要决定于 E A 0期去极化 B 1期复极化 C 2期复极化 D 3期复极化 E 4期自 动去极化 111 窦房结成为正常起搏点的原因 C A兴奋性高 B传导性高 C自律性高 D没有收缩性 E最大复极电位负值小 112 心肌自律性最高的部位 A A窦房结 B心房肌 C房室束 D房室交界区 E浦肯野纤维 113 心室肌超常期时, Na

43、 通道状态 E A备用 B激活 C失活 D完全复活 E基本复活 114 能产生异位起搏的组织 D A心房肌 B心室肌 C窦房结 D浦肯野纤维网 E房室交界结区 115 在超常期,兴奋传导低的原因 D A兴奋性低 B阈电位水平上移 C K 通道开放能力低 D Na 通道开放能力低 E膜反应曲线右下移位 116 阈上刺激落在心室肌 -55 -60mV 复极时段的反应 C A无反应 B产生超极化 C产生局部电位 D产生慢反应动作电位 E产生快反应动作电位 117 降低心肌细胞自律性的因素 E A阈电位水平 B肌纤维直径 C肌纤维直径 D 4 期自动去极速度 E最大复极电位绝对值 118 心脏内传导速度最快的部位 D A心室肌 B房室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复习参考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