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语文苏教版古文复习资料及答案.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258748 上传时间:2019-01-2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2.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上册语文苏教版古文复习资料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九年级上册语文苏教版古文复习资料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九年级上册语文苏教版古文复习资料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九年级上册语文苏教版古文复习资料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九年级上册语文苏教版古文复习资料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九年级上册语文(苏教版)古文复习资料陈涉世家 一、根据汉字写拼音: 阳夏( ) 辍耕( ) 怅恨( ) 嗟乎( ) 鸿鹄( ) 闾左( ) 谪戍( )( ) 罾( ) 烹食( ) 间令( ) 篝( ) 忿恚( )( ) 笞( ) 袒右( ) 蕲( ) 徇( ) 铚( ) 酂( ) 柘( ) 谯( ) 弗( )胜 社稷( ) 长吏( ) 二、解释加点词词义 1.度已失期_ 2.楚人怜之_3.卒中往往语_ 4.等死,死国可乎_5.天下苦秦久矣_ 6.置人所罾鱼腹中_ 7.尉果笞广_ 8.失期,法皆斩_ 9.乃丹书帛曰_ 10.狐鸣呼曰_ 三、解释虚词虚词用法: “之”:1、辍耕之垄上( ) “而

2、”:1 、佣者笑而应曰( ) 2、怅恨久之( ) 2、夺而杀尉( ) 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3、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 4、楚人怜之( ) 4、收而攻蕲( ) 5、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 “乃”1乃入据陈:( ) 2乃行卜:( )3乃公子扶苏:( ) 四、解释古今异义: 1、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怜:古义: 今义: 2、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往往:古义: 今义: 3、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会计:古义: 今义: 4、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亡:古义: 今义: 5、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间: 古义: 今义: 五、填空: 1.本文选材详略得当。从全

3、篇来看,详写的是_和 _,略写的是陈胜少时与人佣耕、_、农民政权的建立等,至于各地的反秦斗争则是一句话带过。 2.表现陈胜青年时代远大抱负的句子是_道出千古志士之胸臆的句子是_ 六、语段阅读。 (一) 陈胜者, “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1.解释加点的“之”字: (1)辍耕之垄上。_(2)怅恨久之。_(3)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_ 2.解释加点的词。 尝与人佣耕:_辍耕之垄上:_ 苟富贵,无相忘:_若为佣耕:_ 3.写“佣者笑而应曰”的作用是_。 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中“燕雀”比喻_, “鸿鹄 ”比喻_。陈涉的“鸿鹄之志”是_(结合当时的政治背景回答 )。 5.文字中画龙点睛,

4、关涉全篇的短语是_ _。 (二) 二世元年七月,- 皆指目陈胜。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写出其本字,并释义: (1)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2)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_同_,意思是_。 _同_,意思是_。 (3)固以怪之矣。 (4)卜者知其指意。 _同_,意思是_。 _同_,意思是_。 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发闾左 戍渔阳900 人 B.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C.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D.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3.解释加点的词: 4.与“扶苏以数谏故”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是( ) A.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B.固以怪之矣 C.祭以尉首 D.不以

5、物喜,不以己悲 5.填空: (1)起义的导火线是_ (2)起义的根本原因是_ (3)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导者陈胜等人绝不只是逞匹夫之勇,陈胜等人对朝廷、庶民的情形、庶卒的心理都有比较全面、清醒的认识和了解。他采用了哪些正确的策略? _ _ (4)陈胜为起义作舆论准备的办法是_ (用文中语句概括)四字短语。 (5)本段可分为三个层次,请用“”标出并概括层意: 第一层:_ 第二层:_ 第三层:_ 桃 花 源 记 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1 )豁然( ) (2)俨然( ) (3)阡陌( ) ( ) (4 )问津( ) (5)邑人( ) (6)诣太守( ) (7 )垂髫( ) (8 )发

6、髻( ) (9 )两鬓( ) 2.按拼音填汉字并解释所填字的意思。 A. ( )来问讯 B.便( )还家 C.( )溪行 D、( )病终 E.欣然 ( )往 F.后( )无问津者 3. 写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及今义。 A.阡陌交通 古义 今义 B.率妻子邑人 古义 今义 C.来此绝境 古义 今义 D.诣太守,说如此 古义 今义 E.无论魏晋 古义 今义 F.芳草鲜美 古义 今义 4.填空。 (1 )本文的作者是著名诗人 ,名 ,字 ,生活在战乱频繁的 朝。文章虚构了一个 的世外桃源,描绘了一幅 的生活图景,反映了广大人民 的愿望。 (2 ) 桃花源记以 为线索,按照 桃源, 桃源, 桃源的顺

7、序来叙述了渔人的所见所闻,层次清晰。 (3 )文中突出“桃源”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是: ; 文中突出社会生活平静的句子是: ; 文中突出“桃源”人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句子是: 。 5.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A.问所从来 B.后遂无问津者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6. 解释句中的加点词。 (1)欲穷其林。 ( ) (2)便扶向路。 ( ) (3)此中人语云( ) (4 )处处志之( ) (5 )芳草鲜美( ) (6)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 二、阅读 阅读下列各文段,完成文后的有关问题。 林尽水源,-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见渔人,乃大惊,问( )所从来。 ( )具答之。

8、 ( )便要( )还家, ( )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 )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 )皆出酒食。( )停数日, ( )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俨然: 属: 阡陌: 垂髫: 要: 绝境: 遂: 惋: 2.将“渔人” 、 “村人”两词语准确填入文中括号内。 3.用语段中的原句回答。 1)表现“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 2)村人见渔人后, “大惊” “问所从来”是因为他们 3)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

9、句子是: 4) “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 5) “村人”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的原因是: 4.从上面语段中理出“渔人”的行踪,用简洁的文字填入方框中。 . 5.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回答其叹惋的原因是( ) A.为渔人费了这么多的周折才找到自己而叹惋。 B.为自己住在这里消息闭塞,竟不知道外界有这么大的变化而叹惋。 C.为外界社会的动乱、黑暗,人民生活的痛苦而叹惋。D.没有想到时间过得这么快,都已经是晋朝了。 6.作者生活在东晋末年,当时社会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说说为什么桃花源是当时的理想社会?我们今天应当怎样评价?写一段话表明你的看法。 _ _ 与朱元思书

10、一、基础部分 1下列加粗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水皆缥碧(pio) 急湍甚箭(tu n) B互相轩邈(xn) 泠泠作响(ln) C 嘤嘤成韵(yn ) 鸢飞戾天(l) D 经纶世务(l n) 好鸟相鸣(h o) 2下列加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方位名词作动词,向东向西) B夹岸高山,互相轩邈(形容词作动词,争向高处和远处) C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息) D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动词,奔跑) 3根据课文填空。 (1)风烟俱净,_ 。_ ,任意东西。 (2)水皆缥碧,_ 。_ ,直视无碍。 (3)负势竞上,_,_ ,千百成峰。 (4)这篇文章选

11、自_朝梁文学家_之手,他的字是_,吴兴故鄣人。 阅读下文,完成 49 题。 风烟俱净,-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4解释加粗的字。 (1)一百许里: (2 )从流飘荡: (3)横柯上蔽: (4 )在昼犹昏: 5下面句中含有通假字的是( ) A千丈见底 B有时见日 C窥谷忘反 D泠泠作响 6下列加点的词不能解释为“全”或“都”的一项是( ) 。 A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B、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C、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D、此人-为具言所闻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4)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8本文有从视觉方面

12、描写景物的,也有从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请分别找出两方面的对偶句各一组,并说说他们的表达效果。 (1 ) ,视觉上的对偶句 (2 ) ,听觉上的对偶句 (3 ) ,表达效果 9作者描绘富春江山水的奇丽多姿,极有层次。第一段总写_之美,概括为“_, _”八个字;第二段承“异水”二字,抓住“_”和“_”的特点,具体生动地描绘;第三段承“奇山”二字,多层次多角度展示_之美。 (二) 甲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

13、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0 解释加点的字。 良多趣味( ) 属引凄异( )泠泠作响( )经纶世务者( ) 11 甲文先写山,后写水,层次井然。写水是按 (顺序)写的。乙文则是按 顺序来写的。 12 两文在写景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 13 甲文总写三峡的特点是什么?乙文总写富阳到桐庐的山水特点是什么?分别用原文语句回答。 14 乙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

14、情?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5 假如你是一位投资者,根据两文介绍的特点,你将如何开发这两个地方?简要回答。 捕蛇者说 整体把握 1、 捕蛇者说的作者是_ 朝的著名文学家_,他的字是_,他的作品收集在_ 。 2、作者在这篇文章中,通过记述蒋氏祖孙三代的遭遇,发出了“_”的感慨。 3、文中写蒋氏的自述,始终采用了对比和衬托的手法。蒋氏从各个角度将捕蛇的不幸和赋税带来的不幸加以对比:以他“捕蛇独存”和乡邻 “_”相对比;以他“_ ”和乡邻的“鸡狗不得宁”相对比;以他的“一岁之犯死者二”和乡邻 “_ ”相对比;以他的“_ ”和乡邻的“先死”说明捕蛇的不幸。 阅读语段(一) 永州之野产异蛇- 永之人

15、争奔走焉。 一、 解释下列字词 1、产( )2 、质( ) 3、章( ) 4、以( )5 、啮( ) 6、御之( )7、以为( )8、可以( ) 9、已( ) 10、赋( )11 、当( ) 12、焉( ) 二、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3、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_ 14、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_ 三、 回答下列问题 15、补足下列句子中省略的成分 永州之野产异蛇, ( )黑质而白章, ( )触草木, ( )尽死, ( )以啮人, ( )无御之者。 16、文段从哪三个方面写出了永州之蛇的“异”? _ 17、文中提到的“永之人争奔走焉”的原因是什么

16、?(用文段原文回答) _ 16、试分析“永之人争奔走焉”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阅读语段二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一、 解释下列字词 1、专( )2、是( ) 3、嗣( ) 4、戚( ) 5、若(毒) ( )6、毒( ) 7、役( ) 8、 (若)赋( ) 二、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9、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_ 10、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_ 三、 回答下列问题 11、你是怎样理解文段中蒋氏

17、“专其利”中的“利”的? _ 12、有文段中作者的语言描写可以看出,作者对人民苦难的态度如何? _阅读文段三 蒋氏大戚,-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一、 解释下列字词 1、涕( ) 2、斯( ) 3、病( ) 4、蹙( )5、殚( ) 6、徙( ) 7、食( ) 8、齿( ) 9、虽( ) 10、孰( )11、熙熙( ) 二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2、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_ 二、 回答下列问题 13、蒋氏悲痛的哭诉中,表明全段落答话核心的一句话是什么? _ 14、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悲惨是充满同情的,但又无力改变这种状况,这从哪句话可以体现出来? _

18、 15、蒋氏捕蛇九死一生,却不以捕蛇为苦,反而“熙熙而乐 ”。用自己的话说说,造成这种反常心理的原因是什么? _ _ 16、就你的认识谈谈怎样才能使捕蛇者说的现象不再重演。 _ _ 17、通过合理想象,承接第段内容续写百字左右的故事。 _ _ 岳阳楼记 一、基础练习题 1.加粗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谪守 zh 霪雨 yn 朝晖夕阴 hu B皓月 ho 霏霏 fi 岸芷汀兰 zhtng C 骚人 so 潜形 qin 薄暮冥冥 mng D怒号 ho 舟楫 j 心旷神怡 y 2.解释下面句中的多义词。 A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 B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 )

19、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 ) C 而或长烟一空 ( ) 一碧万顷 ( ) D南极潇湘 ( ) 此乐何极 ( ) 3.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B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 微斯人,吾谁与归? D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4.下列句子译文有误的一项是 ( ) A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译文:(这时迁客骚人们)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遭到诽谤和讽刺的心情, (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的景象, (必将)感慨而十分悲伤。 B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译文:依我看来,那巴陵郡

20、的美好景色,全在这洞庭湖上。 C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文:不因外物(好坏)而高兴,不因自己(得失)而悲伤。 D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译文:(这时人们)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一切荣辱得失都被置之度外, (于是)在春风吹拂中举杯痛饮,高兴到了极点。 5.将下列各句填入原文空白处。 (1)原文:若夫霪雨霏霏, _,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_,山岳潜形,商旅不行,_;薄暮冥冥,_。 虎啸猿啼 樯倾楫摧 连月不开 日星隐耀 (2 ) 面对人生中的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应心胸豁达,切勿患得患失,就如范仲淹所说的那样:“ ”,唯有如此,方可成就一番事

21、业。 本文表明作者远大抱负的千古句子是: 登斯楼也,则有 , , ,感极而悲者矣。 登斯楼也,则有 , , ,其喜洋洋者矣。 由“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会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 二、阅读测试题。 阅读岳阳楼记 ,完成下面练习。 1. 概括一、二两段的段意。 2 赞美滕子京政绩的文字是_,表明作者写作缘由的句子是_, “前人之述”指的是 _ ,从空间上写洞庭湖胜境的语句是_,从时间上写洞庭湖气象万千的语句是_ 。 3 对“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理解正确的项(多项选择) ( ) A 这句话是设问句,意思是: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有什么不同呢? B 这句话是反问句,

22、意思是: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C 这句话的正面意思是,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应该是相同的。 D 这一问引出下文关于“景物之异 ”和“感受之异”的描写。 阅读岳阳楼记的最后一段 1 解释加点的词语 或异二者之为( )是进亦忧,退亦忧( )微斯人,吾谁与归? ( ) 不以物喜( ) 予曾求古仁人中心( ) 2 “古仁人之心”是怎样的?(用原文回答) 3 “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的“进“是照应上文的 , “退”照应上文的 ,这句话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 ) A 做朝官或赴外任官都忧国忧民。 B 当官为民都忧虑重重。 C 顺境逆境都悲观失望。 D 时时处处都担惊受怕。

23、 4 “或异二者之为”中“二者 ”指什么? 5 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 ) A 指出古仁人没有乐的时候。 B 借写古仁人之心抒写自己的政治见解和抱负。 C 指出古仁人之心与“以物喜,以己悲”的思想感情不同。 D 表达了作者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情怀。 6 翻译句子: 1 微斯人,吾谁与归?: 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7 对这段话的表达方式判断正确的是( ) A 记叙、议论 B 描写、议论 C 描写、抒情 D 抒情、议论 8 “微斯人,吾谁与归?”中的“斯人”指的是 。 9 划出朗读节奏(用/) 先 天 下 之 忧 而 忧 , 后 天 下 之 乐 而 乐。 10

24、根据你的理解与积累,请举出一些中国历史上具有远大政治抱负和旷达胸襟的古仁人:_2 11 古往今来,一些名楼往往成为诗人作家吟咏称颂的对象,以此来表达自身的思想感情,除了了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你还读过哪些诗人作家写的楼的作品?请写出有关作家作品及主要诗句(3 分) _醉翁亭记 环( ) 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 )尤美。望之蔚然( )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 )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 )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 )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 )不在酒,在乎

25、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 )之心而寓( )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 )开( ) ,云归( )而岩穴暝( )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 )而幽香,佳木秀( )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 ) 者歌于途( ) ,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这里)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清洌( ) ;山肴( )野蔌( ) ,杂然而前陈( )者,太守宴也。宴酣( )之乐,非丝( )非竹( ) ,射者中,弈( )者胜,觥筹( )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 )白发,颓然( )

26、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 ) ,鸣声上下( )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太守谓( )谁?庐陵欧阳修也。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饮少辄( )醉林霏( )开岩穴瞑( ) 怄偻( )提携山肴( )野蔌( )觥( )筹交错 积累实词 1 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义。 2找出与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文言句子,并解释出来。 A 醒能述( )以文者 前人之述备也 B 游人去( )而禽鸟乐也 去国怀乡 C.人知从( )太守游而乐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3.解释加点词

27、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 (1)A. 往来而不绝者 ( ) (2 )A.杂然而前陈者( ) B.以为妙绝 ( ) B 杂然相许( ) 4.解释词语的古今义. 古义 今义 A.四时之景不同 B.云归而岩穴暝 C.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D.非丝非竹 5.成语积累:解释在文中和今天的意思. 醉翁之意不在酒: 觥筹交错: 水落石出: 峰回路转: 虚词积累: 1写出“之”的用法和意义。 A名之者谁( ) B.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 C寡助之至 ( )D.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 2写出“而”字的用法 A蔚然而深秀者 ( ) B.而不知人之乐 ( ) C. 水落而石出 ( ) D.朝而往, 暮而归 ( ) 3.写出”于”的用法和意义 A.泻出于两峰之间 ( ) B.行者休于树 ( ) C.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 ) 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 ) 重点语句翻译,见文中画线处. 阅读理解 一、二自然段 1.作者用对偶句 描绘了两副对比鲜明的画面 。分别是 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参考答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